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超越自己





                  一

  有人说:走过童年的梦幻,走过青年的诗意,走过中年的成熟,走过老年的惆怅……人的一生中,难以超越的总是自己!
  夏雪娥是读着《读者文摘》长大的女孩,她记住了这句话,并把它带到深圳来。
  她在八卦岭某家塑胶厂坐在流水线上“啤”胶球儿。一坐就是两年多。每天,总是8时上班(午休1小时),5时半下班,6时加晚班,9时放工。生活像一台永不罢休的机器,它制造出来的日子一个又一个,个个一模一样,像这塑胶的机器“啤”出来的胶球儿。
  机器一开一闭,两个半圆被猛地一压一挤,成为活蹦乱跳的小球儿,转眼就“溜”得无影无踪。生活不留回忆,不留痕迹,而机器永不罢休。
  夏雪娥本来是一个爱说爱笑、敢哭敢闹,性格外向的女孩,但今天她沉默着,格外地沉默着,为小燕子的事。
  刚才坐在另一张工作台的工友小燕子有“急事”上厕所去了,超过了半小时(厂规定为10分钟)。绰号“胖水鸭”的女领班正好转过来巡视,见小燕子的台面积压了一大堆胶球儿碎屑,极为光火:“又偷懒,30元全勤奖全扣!”
  “是肚子不舒服。”小燕子低眉垂眼,捂着肚子说。
  “那你就别来上班好了。”
  “你……”小燕子为之气结。
  夏雪娥没有出声,她知道自己说了也白搭,那次她在晚餐时发了一通不满天天晚上都要加班的牢骚,不知道被那一位多嘴多舌的“女间谍”报告了“胖水鸭”。“胖水鸭”把她找去凶狠地骂了一个晚上。雪娥顶了一句,要不是人事部张小姐出面说情,差点被“炒”掉。
  人事部张小姐是“胖水鸭”的表侄女,她和雪娥是同一年进厂的。凭藉亲戚的关系,她坐上了人事部的位置,而雪娥则在流水线上干活。
  雪娥住的是单身公寓式的集体宿舍。9个人一间,5张上下床。她住的那张床正好靠近洗手间,下床是没人住的,但堆满了桶、盆、碗、电饭堡、纸箱等杂物。每天早晨闹钟一响,9个人同时起床,有的抢占了洗水盆,有的抢人了洗手间,有的干脆到阳台上去刷牙,有的边换衣服边催快点快点……都赶着要在8点整之前到厂门口打卡。
  雪娥觉得这样的生活实在太像机器人。得听话,老老实实地埋头工作。只有“胖水鸭”对此才会高兴,才会眉开眼笑地赞你:“好四野!你是个靓女!
  自己青春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雪娥那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话好多是从《读者文摘》那里出来的。她曾好几次想离开这个塑胶厂,但与其他厂一比,这个厂的工资还是相对高点——除去吃与住,每月还能净得300多元。
  难道一切仅仅为了钱吗?没有钱又怎样呢?

                  二

  要是有钱,有维他命M(Money),我夏雪娥就不用来这受“胖水鸭”的窝囊气了!
  想当初。她只差那么一点点的分数没能进入大学的门槛。做卖烘山芋、茶叶蛋、羊肉串等小生意的老父亲,决意要自费让女儿上大学。
  雪娥知道:父亲肩挑的是一家5口人的重担。如果自己真的自费读大学,那么家里本来就很拮据的日子将会过得更加艰难。
  走出家门的那天晚上,雪娥躺在一张窄窄的、硬邦邦的床上,头枕着用谷壳做芯的枕头。屋子里弥漫着一层桔黄色的光晕,一盏墨水瓶制成的油灯冒出缕缕黑烟。
  要改变贫困的生活!那天晚上雪娥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深圳赚了大把大把的钱,把这个用一串串麦秆拼成的屋顶变成玻璃城堡,像水晶宫一样富丽堂皇。直到第二天早上9点多,她家那个小小的长方形窗子,蒙上了一层薄膜,又隐隐听到窗外有人声喧哗,雪娥才醒来。
  雪娥先去广州投奔一个远房亲戚,由他帮忙开了一张边防证本进了深圳。
  其实,她最大的梦想还是去读大学。到深圳两年多,说来惭愧,竟然没有怎么认真地翻过一本书。她去邮局订了《读者文摘》,不知怎么搞的,一本也没送来。她只好在节假日上街时,一本本买来读一读。更多的时候,雪娥是从流水线上精疲力尽地回到宿舍,看着那一大撂来不及读的书发呆……
  从进塑胶厂的第一天起,雪娥就抱着“揾工跳槽”。干什么都行的主张,只要不用自己晚上加班就行了!她想能有多一点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好去参加深圳各种各样的短训班。然而就是这么一点点简单的愿望,实现起来也这么困难。她曾经到其他公司面试了好几次,不是待遇低,就是解决不了住房,要不就是嫌自己没有专业知识……
  在深圳她几乎举目无亲。虽然曾认识了几个家乡人,但大都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之类,不能帮自己什么忙。每月例假来时,她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如正好是星期天或晚上还算万幸;要是在上班时间,“胖水鸭”见你这样,肯定会给你递上一片止痛片的。在那一刹那,她似乎极其关心疼爱着你:“吃下去,几分钟你就会不痛的了。”
  雪娥怀着感激之情才服下那片药,“胖水鸭”就拍拍她的肩膀:“你也用不着请假了。”
  遇到感冒、发烧时,雪娥还是坚持上班——一月旷工超过3天,你就会被炒“鱿鱼”。
  雪娥家乡有一句挖苦人的老话:日子长了,禾杆草也会变成蛇的。
  就在几个月后的某一天,夏雪娥一反常态,炒了“胖水鸭”的鱿鱼。

                  三

  那是一天晚上9点多钟,离晚班放工还有一刻多钟。
  塑胶机依然轰隆隆地转个不停。雪娥一边与小燕子讲着话儿,一边不停地清扫胶球儿碎屑。快要放工了,真累人啊!
  小燕子今天是发了高烧后仍然坚持加班的。皆因“胖水鸭”对众姐妹说香港那边催货催得很紧,任何人不得请假。谁前脚走了,很快又会跟进一位新人,工钱还不用付那么高呢!
  小燕子恍恍惚惚地答着雪娥的话,不小心左手衣袖被卷进机器。她惨叫了一声——左手食指被机器吸进去了一点。幸好雪娥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拖住,顺势把她紧紧抱进怀里。
  血,殷红的血……
  十指连心,小燕子痛得在雪娥怀里翻来滚去,呜呜地哭起来。弄得雪娥浑身都是血。
  “胖水鸭”闻声过来,不问青红皂白,不安慰小燕子一声,反而怒斥道:“怎么这样不细心!”
  雪娥挺身而出:“都提过几次了,工厂应买袖筒给我们戴,你看看,把小燕子弄成这样……”小燕子的哭声更大了,盖过了机器的轰鸣。众姐妹围拢过来。雪娥要求“胖水鸭”派人送小燕子到医院包扎。
  “那么一点小伤,就要送医院?笑死人!”“胖水鸭”不阴不阳地抛出一句话。
  雪娥怒极,眼睛里射出一股愤怒的光芒,她眼一瞪说:“你不送我们送!”在她的带领下,众姐妹簇拥着小燕子,用自行车把她送进了医院。
  “胖水鸭”在夏雪娥的眼光一灼之下,威风大减。为了不犯众怒,她唯有讪讪地说:“你们去送吧。”
  医生很快给小燕子清洗了伤口,敷了药;一摸她的额头,烫得要命,便要她留医。小燕子怎么也不肯。雪娥知道,小燕子是怕付不起那昂贵的住院费。雪娥立即掏出100元交给医生,又对小燕子说:“别傻了,有难大家帮!再说还可以给‘胖水鸭’讲道理。我看过劳动保护法,这是工伤,应由工厂负责。”
  在深圳无亲无故的小燕子住院几天期间,多亏了雪娥与众姐妹轮流悉心照顾。待她可以出院时,雪娥把一张300多元的住院费单据摊在“胖水鸭”跟前,请“胖水鸭”按规定签字报销。
  “胖水鸭”怎么也不肯答应。雪娥据理力争,还搬出了合同条款。最后,“胖水鸭”终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报销单上签了字,又说:“你们几个各旷工一天,工资照扣!小燕子多取一个月工资,让她回家!”
  “你炒小燕,我也炒你!”雪娥气得拉着小燕子转身就走,全不顾“胖水鸭”惊诧的目光。
  从那一刻起,夏雪娥潇洒地失业了。
  她带着孤弱的小燕子,行走在深圳的街头。
  深圳,依然是川流不息的车辆,煦煦攘攘的人群,繁华而喧嚣。

                  四

  深圳火车站广场人山人海,等车的下车的进出站的,人流滚滚。五颜六色的服装扬起五颜六色的波涛,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方言和现代化的音响融为山洪般的喧嚣。
  夏雪娥将小燕子送上车后,漫无目标地行走在车流人流中。天上飘着几朵蘑菇状的乌云,乌云慢慢蠕动衔接,不一会落下一阵雹子般的雨点儿。人们嗡一声乱叫乱逃,广场上一片混乱。
  雪娥被人流冲来卷去,末了气喘吁吁地停在广场阅报栏前迷迷蒙蒙的雨景。
  三个月过去了,工作仍无着落。她只好送小燕子先回家去。雪娥暗暗为自己鼓劲:只要不被坑蒙拐骗栽在深圳就行!她每天都看《深圳特区报》的招聘启事,但每回都落空。喏,又收到一封婉拒函——

  夏雪娥小姐:
  很抱歉,您申请的助理主管职位现已招满。您的申请信本公司会存档,日后如有合适之职位将会再次通知您。
                          雅达电子有限公司

  雪娥把信对折成一架飞机,向街面扔去。纸飞机在雨中摇摇晃晃地兜了个弧圈,跌落在街中央。一辆的土正好驶过,飞机被卷走了……
  好端端的一个晴朗早晨,突然又阴雨绵绵。农谚说:“七八月夭,泥里边串。”夏雪娥真想大哭或大笑一通。就在这时候,一个穿牛仔裤、T恤的女孩拖着一大袋行李跑近阅报亭,向雪娥问路:“去青年旅游公司怎么走啊?”
  ——又一个从内地来的求职者!
  望着她那天真纯朴的模样,雪娥似乎看到了以前自己的影子。
  雪娥告诉她怎么走,怎么转车。那个公司她也曾去面试过,落榜了事。但雪娥不忍心告诉她那个公司已招满人了。
  望着女孩转身远去的背影,雪娥竟想起小学时曾突然遗忘过的一个字——盆。
  小学三年级时,学校举行默写比赛。老师将一个故事念一遍后,要大家把故事默写下来。她当时以为自己可以拿年级的默写冠军。但在她得意洋洋地以为自己可以默完整篇故事的当儿,她却忘了平日最简单又最熟悉的一个“盆”字。
  平日那么熟口熟面有如老朋友的“盆”字,她却无论如何想不起它的笔画。骤然而至的陌生感令她恐慌起来。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女孩的背影——在雨中的背影,在她眼中就像小时候那个“盆”字一样——变得突然陌生起来。
  本来,她是最熟悉这样的女孩的。如今,任凭自己怎样努力回忆,依然弄不清这个问路女孩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唇、耳朵…
  其实,雪娥是有点弄不清自己是谁了。

                  五

  为什么要到深圳来呢?
  当初雪娥一则为了赚点钱,图个生活舒心愉快,二则为了能到深圳大学去读书——那里的半工半读方式,是雪娥久已羡慕向往的。
  现在不要说没摸到大学的门,就连工作也成问题了。塑胶厂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她干这份工作就像汽车轮子按一个方向转一样,安心、积极。
  我要留下来!夏雪娥对自己说,她先是和一个同乡打工妹同铺,两人挤着睡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得到同乡的工友介绍,到一家图片社当资料员,管吃管住。工资虽然低点,但同事都是有头脸的文化人,相处得很是愉快。
  雪娥跟着几个大学毕业生东跑西串,拉广告生意。几个月下来,竟也初有小成。图片社是由一名姓卫的老板从公司承包的,每月向公司上交一定利润。卫老板原是深圳大学的教师,他见雪娥喜欢读书,就推荐她到深大编辑出版中心去求职。
  大学梦,原来是这样实现的。雪娥很钟爱这个海滨大学的白云红荔、鸽鸣蕉香。
  一年后,雪娥由旁听生转为正式生。她读书本来就有基础,高等学府的氛围更使她如鱼得水,她的英文会话能力与阅读能力提高得很快。在深大国际文化系老师的推荐下,她当起了外国留学生的课外中文老师。
  夏雪娥珍惜在这个开放大学打工的日子,边工作边读书,是这个大学的特色,也使夏雪娥这样的打工妹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了新的转机。
  在学生会举办的征文比赛中,夏雪娥以自身的体会写了一篇散文《挑战生活》,颇受好评。
  我是在深圳大学星期天大专班读书时,由一位同学介绍知道她的。
  见到她则是在快放寒假的时候,在大专班举行的小梅沙联欢营上。
  只见她一头乌黑浓密齐肩长发技泻下来,轻巧而又精致的绢制碎花儿随意地别在鬓边,衬着一张俏皮的鹅蛋脸。
  真想象不出,这样一个青春清纯的准女大学生,曾会是一个打工女!
  我的同学向她介绍了我。她楚楚动人的眼睛像是要望透我的瞳子。我有一种感觉,要是男孩子,很难摆脱夏雪娥那目光的包围网。
  “那些都是远去的旧事儿,重要的是未来!未来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她似是自言自语,也似是在向我倾吐她的心声……
  哦,如果说以前夏雪娥的追求显得浮泛、幼稚和不足,历经苦楚与辛酸,那么,要成为未来的饱满与成熟的夏雪娥则要跋涉更多的坎坷!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信。
  近处蓝色的海冲起一圈圈的浪花,雪白的浪花有如喷泉又像美极的风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