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二章:隐忧与初胜




   
8

  接下这个摊子,栗晓峰确实想有所作为。
  主教练是一个队的灵魂,必须要有绝对的权威,令行禁止,言出行随。这是他执教八一女排15年,把这支队员条件并不特别优越的队伍训练成一支排坛劲旅的重要原因。
  在八一队,他以严厉著称。队员训练不到位,他发起火来像一头暴怒的雄狮,气急了还拿球砸队员。但那时上下左右团结,他的这种做法就被视为“严格治军”,并没有受到过指责。
  来到国家女排,栗晓峰也期望有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为此,他改善了姑娘们的生活和休息环境,以增强队伍的集体意识与凝聚力;对副手的选择,也是基于同一个想法:把女排训练成一支能征善战,上下一心的精锐之旅!
  3月16日,粟晓峰在拉出了上报国际排联的大名单后,又与周晓兰和中国排协副主席王志强一起,列出了国内年富力强的教练名单,最后选中了四川女排主教练李秋江,理由是:李秋江为人正直,观察力敏锐,思路清楚,训练细腻;而且很好合作。
  李秋江果然不负重托,可是栗晓峰没有想到,球队以外的干扰从一开始组队就如影随形。
  那是组队后的第一次汇报会,训练局、球类司的有关领导都在场。排协的一位负责人沉着脸走进会议室,“哗啦”一声拉出椅子坐下,把水杯往桌上重重地一放,冲着栗晓峰责问道:
  “你是怎么说的啊,小栗!”
  栗晓峰不知道他气从何来,一时不知以何作答。
  这位负责人喝了一口水,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对那些离队的队员说,是上一任教练放他们回去的?”
  栗晓峰这才恍然大悟。
  他组队时重新调整了阵容,在和四川队的一个队员谈话时,栗晓峰说:“根据你的情况,不大适合留在国家队,你的位置已经有了更合适的人选。”
  胡进在组队时,也拟放这个队员回省队,栗晓峰上报国际排联的名单中也未将她列入,所以栗晓峰又补充了一句:“胡进教练和我都有这种考虑,希望你回到省队后好好打!”
  这本来是极为正常的工作调度,把责任推给上届教练,在一名已离队的队员面前买好,不是栗晓峰的风格。况且,如果这名队员为国家队听需要,栗晓峰能因为胡进没用自己也就不用吗?
  于是栗晓峰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最后说:
  “我大官儿没当过,小官几倒也当过几年。我再蠢也不会蠢到这种地步吧?”
  事后栗晓峰了解到,那次训练局的某领导请女排队员吃饭时,这位姑娘也在座,她发些牢骚本可以理解,令人不解的是:作为一名主管领导,为什么要断章取义地向排协领导汇报?而且随意将事实夸大!
  见栗晓峰否认,这位领导气消了一些,他端起茶杯,吹吹浮在上面的茶叶,喝了一口,放下杯子说:
  “小栗啊,作为主教练,说话一定要讲究方式嘛!”
  栗晓峰点燃一支烟,用力吸了一口,然后张口嘴,仿佛要让心中的闷随着烟雾一起吐出。
  他没有想到,上任伊始,就兜头挨了一顿训斥。
   
9

  首都航空港。
  一架大型的波音747飞机在跑道上平稳地滑行。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声,机头抬起,机身如脱缰烈马,倏地脱离跑道,呼啸着插入蓝天。
  1993年7月20日,栗晓峰率中国女排移师上海,第七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将在这里拉开战幕。届时,将有14支女排劲旅展开激烈的争夺,冠军获得者将代表亚洲参加1994年在巴西举行的世界女排锦标赛。
  中国女排是上届冠军获得者。
  这也是罩在女排头上的最后一只光环了。如果出师不利,连进入世锦赛的资格都可能丧失。
  而在这之前,中国女排同几支亚洲强队交手时战绩并不理想。在5月份举行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上两负韩国队,四川绵阳四国女排赛中又败给日本队。由于苏联的解体,这次锦标赛首次吸收了前苏联国内联赛亚军哈萨克斯坦等中亚球队加盟,为中国女排卫冕又横添障碍。
  栗晓峰不敢说卫冕万无一失,但也充满了信心。
  此时,这位新任教头虽然称不上威风八面,但后院尚未失火。排协领导尽管听信了一些汇报,对粟晓峰略有微词,但对他还是支持的。
  顶头上司周晓兰的态度也很明朗:
  5月份举行的女排大奖赛上,栗晓峰因为刚刚接手,使用队员上有顾虑,担任团长的周晓兰是排坛宿将,一眼看出了问题,问:
  “你临场指挥为什么老是换上换下?苏立群打得挺好的,怎么又把王怡换上去?”
  栗晓峰把王怡换下来基于两层考虑:一是王怡虽然条件不错,但当时技术并不全面,不能很好贯彻教练意图。同时,她训练中也表现出一种懒散和傲气,好像主力位置非她莫属。他想杀杀王怡的傲气,因为这种心态对技术水平的提高会造成影响,但他又不时把王怡换上去则是有自己的顾虑:苏立群场上发挥得虽然不错,也是胡进任教练时就启用的老队员,但毕竟是八一队送到国家队的,他作为以前的八一队教头,要“避嫌”;同时,他也怕王怡对自已被换下场心里不通,与教练造成对立情绪。毕竟她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队员,以后还要用她。
  他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周晓兰爽快地说:
  “你是国家队教练,不要顾虑那么多。”
  那次大奖赛打了第二,和上下一致不无关系。
  这次亚锦赛,栗晓峰做了充分准备。赛前,他请了天津体育学院一群老教授搞了专门课题,根据大奖赛二负韩国,四国赛一负日本所遇到的情况,搞了一本心理测试题,输在了什么地方?是技术,意志,还是心理素质?逐条填写,一天一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因为栗晓峰认为:中国队比韩国队技术上应该说略胜一筹,只是心理素质我们不如韩国。
  在技战术上,栗晓峰也准备了细致的方案。
  半决赛中与韩国队狭路相逢,中国姑娘因为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又克一城。
  决赛中,中国姑娘与“东洋魔女”对垒。
  中国队亮出了经过几个月的比赛训练调试出的最佳阵容:副攻手赖亚文、王怡,主攻手潘文利、孙玥,接应二传崔咏梅。
  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比赛。
  对韩国比赛时,中国队首局失利,出于战术的需要,栗晓峰将两名主攻手的位置作了调整,效果颇佳。观看比赛的日本队主教练米田一典看在眼中,回到队里便让队内陪主力阵容训练的B组队员,佩戴上中国队主力队员的号码,按照中国队调整过的位置站位,模仿中国队的打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一名观看训练的中国记者把信息通报了栗晓峰。
  栗晓峰和副教练李秋江急忙商量对策:31日晚就要同日本队决赛,究竟是采取原来的阵式还是采取对韩国队比赛时第2局以后的阵式?两人冥思苦想,一直推敲至深夜,光是烟蒂就塞满了整整两个烟灰缸。最后,栗晓峰一拍大腿,道:
  “秋江,我看潘文利与孙玥的位置需要对调,马芳和崔咏梅的位置也要对调!”
  李秋江略一沉思,拍手称妙:“对,这样日本队的战术就要受制于我们的高拦网!”
  为了不打草惊蛇,中国队直到31日早晨才将队伍拉到练习馆,按照这个新的站位阵式,让替补队员穿上日本主力队员的号码衣,模仿日本队的打法进行针对性演练,效果果然极佳。这时即便米田一典知道也无计可施了,因为距正式比赛不过还有几个小时。
  果然,晚上决战时中国队的阵容刚一亮出,坐在教练席上的米田一典便暗暗叫苦不迭,懊悔自己中计。
  有备而来的日本队也傻了,主攻手福田记代子本来要从中国队身材矮小的马芳头上打开缺口,站在网对面等待她的却是拦网最为凶狠的潘文利;大林素子也看到身高接近1.90米的赖亚文和王怡正对她严阵以待……
  中国队攻势凌厉,日本队的优势难以发挥,不到20分钟就痛失首局。
  米田一典在第二局急忙调整了轮次,将主攻手福田记代子换到马芳的对面,力图打开网上缺口,没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栗晓峰估计到米田一典有可能改变战术,在换场地时已先于米田将马芳与崔咏梅的位置对调,福田记代子面对身材高大的崔咏梅难有建树,中国女队很快又以15比9再下一局。
  第三局米田一典虽又变幻招数,终因网上实力稍逊而回天无力……
  中国队以全胜战绩卫冕成功。
   
10

  “最佳教练:栗晓峰——!”
  扩音器把国际排联竞赛委员会主席的声音送到上海万人馆的每一个角落。
  乐队奏起了欢快的进行曲。
  伴着观众有节奏的掌声,栗晓峰走上领奖台,从亚洲排联官员的手中接过了一只做工精巧的景泰蓝奖杯,然后双手高高托起,面带微笑地转动身躯,向热情的观众致意。
  其实,此刻栗晓峰的心里并不感到轻松。
  摘取了亚锦赛的桂冠,只是取得了进军世锦赛的“入门证”。要在圣保罗一试身手,可谓强手如林:古巴队的实力为世人公认,自不必说;光是实力和中国队旗鼓相当的就有巴西、秘鲁、美国、俄罗斯等好几个队,要在世锦赛上取得好成绩,不但需要技战术上的调整与出新,更需要全队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协力,需要体委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与协作。
  可是,参加亚锦赛,居然没有人出钱负责为女排买机票。还是栗晓峰和队员一起凑的钱,托了关系走的后门,才好不容易买了机票。以致他的妻子颇为不解:“你这是开的什么国际玩笑,怎么要靠你们自己凑钱,托关系走后门去买机票啊?”
  栗晓峰无言以对。
  他更为想不到的是,夺魁回来,竟没人给他们报销旅费。主管部门说这是国际比赛,经费应该由业务部门负担,业务部门则认为这是在中国进行的比赛,应该由主管部门支付。栗晓峰像皮球似地被踢来踢去……
  当然,这是后话。此刻,罩在粟晓峰心头的是另外一块阴影,挥之不去。
  那是前两天,中国女排和日本、韩国女排同住一个饭店,同在一个饭厅吃饭。他看到,日本和韩国姑娘一起来,一起走,吃饭也都集中在一两张桌子上;而中国姑娘则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像赶庙会的一样,有前有后;吃饭时也是东一桌、西一桌,“战线”拉得好长。
  军人出身的栗晓峰实在看不惯。
  他把队员召集到一起,绷着脸,说:“赢不了球,咱也别丢人。从下午开始,吃饭要一起去、一起走,集中坐到一起。而且,要确定值日生,负责管理。”
  他扫视了一遍姑娘们,又缓和了一下语气,道:
  “我们不能追求形式主义,但必要的形式还是要有。因为有些内容,比如一个集体有没有战斗力,纪律是不是严明,往往是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一点,还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另外,吃过饭大家抓紧时间回房间休息,不要满世界乱转。你们看看人家韩国队、日本队,什么时候东转西转的?”
  姑娘们没有说话,不说话不等于没有想法。
  也许,教练和队员之间最早的隔阂就是这样产生的:有了想法没有及时地通过交流去消除。
  也有过交谈,但交谈与交流是两回事。
  什么是交流呢?弗洛姆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我的两名同事一起下班回家,在路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我真有点累了。”另一个答道:“我也是。”
  弗洛姆提示我们:初看起来,这番对话不值一提,但是你要知道,这两个人从事同一种工作,他们疲劳的滋味是一样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如何感受。这样,他们之间才开始了真正的,人性的交流。
  栗晓峰和队员之间的谈话,彼此往往忽略了对方的内心感受,他们想让对方领会的每每是各自的想法。于是,就很容易出现一个认识上的“盲区”:
  ——我这样要求,从根本上还不是为了你们好吗?
  ——噢,教练对我们有成见,怎么看我们怎么不顺眼。
  仅此而已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外力的“介入”。因为外力一旦“介入”,“盲区”往往就变成了“死角”。
  栗晓峰没有料到事情会这样发展——
  晚餐,一个老队员先吃完了。其实等等其她的伙伴,也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可是她却问值日生:“吃完了,我有些不舒服,能不能先走?”坐在另一张桌子上的栗晓峰听到了,他很生气。要知道,一起来一起走,这是他刚刚在全队宣布的规定啊!你是一个老队员,怎么这么不支持配合我的工作呢?所以,当值日生转过身来请示栗晓峰时,栗晓峰没有说话,没有说话就是一种表示,没想到,栗晓峰没有说话,团长——那位曾在天坛饭店宴请女排老队员的局领导说话了:“吃完了就走吧?出去转悠转悠!”
  这个老队员闻言,站起身就走了。
  栗晓峰呆若木鸡!此刻,他的心境已不能用“生气”,而只能用“愤怒”来形容了。他只觉得,全身的血仿佛一下子部涌到了头上,一用力,手中的竹筷竟被折成两截!这不是成心在全队面前拆自己的台吗?
  回到队里,栗晓峰要就此事开会。
  李秋江不同意,劝他说:“算了吧,栗导。你开会就等于冲团长去了。他是主管领导,关系搞不好,以后怎么开展王作?”
  栗晓峰点燃一支烟,闷着头坐在那里一劲儿抽。突然,他把烟蒂狠狠摁灭,站起身说:
  “秋江,我不是在争个人的面子,树个人的权威。你想想,这不是公开向教练挑战吗?如果教练的话连屁也不顶,那咱们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还能干不能干了?”
  李秋江也对团长的作法不大理解,他只是希望不要把事情进一步扩大。
  栗晓峰气愤难平,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转了足足有10分钟,他吼出一句:“开!”
  李秋江见栗晓峰主意已定,便问:“那,叫不叫团长参加?”
  栗晓峰也怕和团长正面发生冲突,便摇摇头说:“领导我管不了,队员我总可以管!”
  会上,栗晓峰铁青着脸,把那位老队员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最后说:“全队12个人,每个人都可以找出一条理由来违反队里的规定。那么,全队就成了一盘散沙,这样的队伍能打胜仗吗?”
  那位老队员委屈得哭了。我身体不适,提前离开饭厅,是团长批准了的,怎么能说我不守纪律呢?
  因为大赛在即,栗晓峰会后又安抚了她一番。
  第二天早晨,排协一位领导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栗晓峰说:“要比赛了,怎么能激化矛盾呢?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全队的情绪和士气,当了这么多年教练你难道连这个都不明白吗?”
  栗晓峰承认,领导的批评在理;但是他心中又隐隐有一丝不服:更该批评的难道不是另一个人吗?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