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四章 最后的驿站




          ——蔑视监督、恣意妄为的投机心态

  腐败,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正常秩序的破坏。它使国家蒙受损失,企业增大成本,公民增加负担。它损害的,首先是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同时,也助长个人伦理道德的沦丧。
  为了国家的千秋大业,为了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必须“标本兼治,预防为主”。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监督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能,从而对腐败现象能够防患于未然。或者说,当腐败现象出现滋生、萌芽时,便可以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本章中,我们将考察几位自恃无人监督、或认为监督形同虚设,终于在为政的最后几年跌进高墙,走进生命最后驿站的老干部的犯罪经历和堕落心态。
  我们将会看到:反贪倡廉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除了思想上和制度上的高度警惕外,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将会深深思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并不断加强和完善它,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客观要求。在这个监督体系中,应该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司法监督、政府内部的相互监督、政府专门机构的监督、社会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
  我们还将看到,不管腐败分子如何自恃资格老、职位高,最终逃不出社会的监督。群众监督,是广大群众直接参予国家事务、社会事务,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实现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公民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检举、申诉和控告,这些权利是《宪法》规定的。重视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大打反腐的跨世纪的攻坚战中,它又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少贪官,被它拉下马来。
  我们还将看到,作为一种事后监督,人民检察机关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享有监督的权力,对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将提起国家公诉,法院可以依法进行严惩。这种监督,更犹如一柄震慑之剑,令腐败分子不寒而栗。
  尽管腐败分子会得逞于一时,自认为无人监督,不怕监督,但他们最终将逃不脱监督的法网。
  让我们通过个案来剖析这类典型吧。

                  一

    出一令可以止横议,杀一犯可以儆百众。
                       ——《商君书·赏刑》

  赵甫安终于走向了他那飞黄腾达的最后驿站。
  四川省石油公司原党委书记赵甫安(副厅级)终于站到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台上。此人为官二十余年,几次被查,查一次调动一次,每次调动仍然作他的官,而且都是官升一级。随之“反弹”的则是,官越当越大,贪污受贿的胃口也更大,直到走向这最后的驿站。
  金秋,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按法律程序进行。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赵甫安利用其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人民币63万元,贪污公款人民币5万元,共计赃款68万元。法庭认为,本案数额巨大,影响很坏,本应予严惩。但被告人赵甫安在案发后能如实交待其主要犯罪事实,并积极退清全部赃款,可酌情对其从宽处罚,故判决如下:
  一、赵甫安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对赵甫安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本案收缴的受贿、贪污赃款,予以没收,上交国库。
  年逾50的赵甫安终于以死因之身而羁于高墙之内,迎来了悲怆的晚年生涯。
  纵观赵甫安的一生,从一个小秘书到副厅级干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曾因经济和生活问题四次被群众举报。前三次,纪检机关立案查一次,他就调动工作一次,换一个地方仍然担任要职。他担任渠县县委书记时,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纪检部门立案调查他的“生活”问题和经济问题。结果是:经济问题,其妻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生活”问题虽非空穴来风却查无实据,案件便搁置下来。不久后,他便由达川地区的一个边远县城调至地区所在地的达县任县委书记。不久,中纪委便收到举报他在新职位上受贿的群众来信,遂责成省纪委调查。在初步掌握事实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决定他停职接受审查。在这期间,他大叫其冤,通过公开的、秘密的活动,居然又给他滑脱了。岂止是滑脱,他再次逃脱惩罚的结果,反而是官升一级,于90年代初调任为涪陵市委书记,并很快升任涪陵地委委员兼任涪陵市委书记。1994年,如雪片般的举报,使纪律检查、行政监察部门和政法反贪机关的目光再一次盯牢他。风声一紧,他又展开“公关”活动。结果是,这年的10月,他竟奉调省城,担任四川省石油总公司党委书记!
  随着北京王宝森案件的披露,人民群众的反贪信心更足。一个个举报电话,一封封举报信,从涪陵、从成都,再次飞往北京,飞向中央、四川省委和检察机关。到底还是人民胜了,1995年3月,赵甫安终于被检察机关宣布逮捕。
  追查的结果,赵甫安到了成都,又更加变本加厉地索贿、受贿、贪污!
  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典型?按理说,他侥幸地一次又一次逃脱制裁,庆幸之余,也应掂量掂量党和人民的力量,该吸取教训有所收敛了,可他却查处一次,更疯狂地搜刮一次,然后再升官一级,再疯狂地展开下一轮的搜刮……
  自恃缺乏真正监督、恣意妄为的投机心态,促使他终于走向人生的最后驿站!
  像赵甫安这样的老干部,心灵深处有一个“死角”,总是认为自己资格老、职务多、地位高;特别是由县处级到地厅级过渡的这一当口上,自认为完成了由中级干部到“高级干部”的过渡,在仕途上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他在长期的工作中编织了一个完整的关系网,认为上级部门无法监督,或“不敢动真格监督”,认为在改革转轨之际,法制尚不健全之时,对他们这一级干部的监督机制会出现“空档”,于是产生强烈的投机钻空子心理,便有恃无恐、毫无畏惧地捞钱、捞钱、再捞钱,直至彻底毁灭。泰山脚下,泰安市党政领导贪污窝案中,原市委书记胡建学说过的一句话,“像我们这一级干部,就无人监督了”,足以表明这类人走向犯罪的心态。
  8年较量,伪装总被雨打风吹去。法律和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有人曾将赵甫安不断升官的几个地方用线连结起来,发现恰似一个弯弯的鱼钩。这鱼钩,是别人用钱在钩他的权,也是他在用权钓别人的钱;而这鱼钩,倒过来就是一个问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号,它绵绵于大地之上,似乎在发问:
  一个查一次升官一次再照样犯罪的现象究竟说明什么?
  一个利用监督不力,恣意妄为的人是怎样最终毁灭自己,并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害的?
  让我们以赵甫安最后的驿站为起点,去追寻他的人生之路,去剖析这个独特的典型吧。

                  二

    凡诸祸根,不早断绝,则或转而滋蔓。
                   ——汉·王符《潜夫论·断讼》

  40年代初,赵甫安在大巴山深处的万源县一个群山褶皱里出生了,艰苦的岁月伴随他度过幼年。这里是当年的革命根据地,红军的故事使他朦朦胧胧地向往着一个光明的时代。在他十岁左右,“当年的红军回来了”的喜讯传遍大巴山,震奋着这个少年的心。然而,艰辛的生活,又使他强烈地感受到,必须尽快离开这贫瘠的大山,这个念头驱动他拼命读书。
  60年代初期,他考入了西南一所大学的中文系。四年寒窗后,他分配到渠县作县政府的秘书。
  出身贫苦的他,改变自己命运的目的达到了。一想到他那些童年的伙伴仍头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八瓣地在土坷垃里刨食吃,他满足了;然而,一看到他前面还有科长、主任,乃至县长、书记,他又深深不满足了。
  那一次,一位故乡的长辈去探望他,他大大方方地把长辈带进馆子里,花了10元钱让这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山里人饱餐一顿。刚从饥饿的年月挣扎出来的这位农民吃得满嘴冒油,几杯跟斗酒一下肚,话也多了:“甫安呢,你真会享福呢,你过的日子简直是皇帝过的日子哇,你是大福大贵的人哟……”
  其实,摆在他俩面前的,不过是回锅肉、烧肥肠一类的菜,再加半斤劣质烧酒罢了。但也够这位山里人感叹不已了。
  那一刻,年轻的赵甫安心里,一股“苟富贵,毋相忘”的豪情顿时涌上心头,猛地找到了出人头地的感觉。
  当两人头重脚轻,带着各自的满足,飘飘然地搀扶着迈出小饭馆时,一辆吉普车“滋溜”一声从街上飞驰而过。
  赵甫安愣愣地瞪着这个在小县城尚属稀罕之物的吉普车消失在大街尽头。
  原来,他醉眼朦胧中,分明看清了那车上坐的是他顶头上司的一个远房亲戚。这位亲戚来看望他的顶头上司,小住几日,顶头上司便派车送他亲戚回家了。
  这一件小事深深刺痛了赵甫安的心:“这才叫有面子呢!总有一天我要我的亲戚也坐上小车回家!”
  不管这个传闻是否属实,但这件事或是类似的事,都更加激发起他向上爬的欲望。
  只有当官,当大官,才能享受,才能出人头地!于是,他拼命地表现自己、拼命地拉关系、找靠山。
  时代的大潮很快把他从芸芸众生里推了出来。
  “文化大革命”结束,_人生的机遇骤然降临。他很快由秘书科副科长,升任地委副秘书长,然后任渠县县委书记,不久又当上达县县委书记。
  权力就这样降临,这个农家子弟当年所憧憬的一切都出现了。本来,对于一个只想搞一辆车送远房亲戚回家,让亲戚、也让自己长长脸的当年的小秘书来说,该满足了吧?可是,他对当年的寒碜已嗤之以鼻了,他有更大更高的追求。他的“官”做大了,他不认为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是希望他运用这权力为人民多干实事,反而认为这是他自己个人奋斗的结果,是他理所当然该得到的。既然该得到,那么,利用他顺便为自己谋取点利益也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
  “一个县委书记权力有多大?只有当上,你才知道。”赵甫安常常这样自鸣得意。
  他所在县,被列为体制改革试点县,随后又“撤区并乡”,大批的乡区干部都面临着升职与降职,肥缺与苦差的选择。赵甫安搞起了“八大军区司令员换防”的把戏,搞得区乡干部走马灯似地绕着他屁股转,活活把一件利国利民推进改革的事,搞成显示他权威的大好机会。
  权威是伴随着利益而来的。赵书记门庭若市,上门求情的走门子的如过江之鲫。当然,来的人不会空着手来,“太庸俗了!”他不停地嘀咕,的确,大包小包的东西令他十分厌烦。
  当县委书记的日子,只不过是他搞钱的“初级阶段”。
  这时,他已悟出“权”之奥秘。他认真研究过“权”这个汉字。这位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县委书记说起“文”、解起“字”来,另有一番歪说:
  “权者,全也;全者,无所不包也。”
  的确,有了权,什么都能得到。他已开始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了,这完全是他的心得。
  然而,只有摆脱了监督的权力,才能为所欲为,才会像普希金那个著名童话诗《渔夫的故事》里面那个要什么便有什么的渔盆,而只有渔盆到了贪婪的渔妇手里,才会成为贪得无厌的工具。可借,对外国文学并不陌生的这位前中文系的才子来说,只看到了这个寓言故事的前半部,看到了要什么有什么的渔盆。那个贪婪的渔妇的结局是“权力”受到监督,被最终剥夺,宫殿没了,绫罗绸缎没了,凄风苦雨中,只有破茅草屋在伴随着她。
  其实,这时的赵甫安应该感到权力被剥夺的威慑在压向他。就在他任两地县委书记期间,一方面,他是“第三梯队”的后备干部,被列为培养“苗子”,一方面,又是纪律监督部门进行调查的重点对象。
  是监督力度不够?方法太少?还是赵甫安太狡猾?
  是群众和组织的力量太小?还是赵甫安能量太大?
  一场又一场的“虚惊”,反而使赵甫安产生“不过如此”的轻蔑感叹。
  如果换一个人,也许会产生敲山震虎、打草惊蛇的效果,也许会产生响鼓不用重锤的效应,应该会悟出“群众眼睛是雪亮的”的道理。可赵甫安不!由于其独有的心理构造和经历,反而强化了他“监不监督,无损于我一根毫毛”的投机心理。他自认为他平时的拉关系、编织关系网的功夫已经到家了,“关键时刻可派上用场了”,投机心态令他有恃无恐。
  他忽然想到,那大会讲小会说,那报纸登电视播的“反腐败”,不过是田里头的稻草人,吓唬麻雀的!
  “而且是吓唬胆小的麻雀。”他自鸣得意这个比喻。
  赵甫安可不是胆小的麻雀!经过一场场“虚惊”,特别是在达县工作后期,因两次受贿被举报,上级纪委决定他停职反省,接受审查期间,他反攻为守,四处告状,告那些“陷害迫害”他的人,迫使案件搁浅,更使他尝到甜头。
  1990年初,在达县的干部群众莫明其妙之中,他离开达川地区,来到另一个地区——涪陵地区,并任地区所在市、长江边上的名城涪陵市的市委书记,旋即升任地委委员,成了副厅级官员。
  这时,这位中文系的才子又开始咬文嚼字起来,对他念念不忘的“权”字,又有了新的认识,并加以新的诠释:
  “瞧瞧,权者,左为‘木’,代表印把子也;右边这个‘又’字,意思就深奥了,味道就长了,含义就丰富了,表示的是,印把子又可以给你,又可以不给你……”
  其实,作为中文系的毕业生,何曾不明白这个“权”字是简化字,其繁写古字是形声字,这个右边的“又”的原字形是表音的,与什么“又”给你“又”不给你之类根本不搭界。他只不过是借故出徐州,找个由头来抒发心中的感慨罢了。他的潜台词很清楚:
  这个“权”现在“又”给我了,我“又”要掌印把子了!
  严格地说,赵甫安这个歪才这点领悟不无道理。人民赋予公仆的权力,的确不是终身授给的一种享受,而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人民可以授予你,“又”可以不授予你。换言之,当你踏踏实实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作贡献时,人民“又”可以授权予你,你起码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当你走向反面时,人民“又”可以吊销你的权力,“又”让你两手空空。人民是监督者,是最高的监督者,他们监督自己公仆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必然性却与可能性形成了脱节。正是这一点,造成了赵甫安,以及与赵甫安相似的那些人、热衷于“权”柄而个人主义意识膨胀的官员,在无人监督的投机心态支配下,赶在退休之前大捞一把。
  滚滚长江边上,赵甫安春风得意,带着他潜心研究过的“权”的全部心得,走马上任了。
  怀揣着“印把子”,“又”登上了厅局级的宝座。人们可以推测到,这个对“权”有强烈欲望,又那样蔑视监督机制,视包括群众监督、组织监督为草芥的“父母官”会干些什么。赵甫安,涪陵人民的一颗灾星。

                  三

    荒者,乱之萌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汉·刘向《说苑·说丛》

  赵甫安在涪陵公众面前的第一个亮相精彩极了。涪陵群众至今妇孺皆知。
  那是一个星期天。夫妻俩新来乍到忙碌了一周,眠床也是正常的。朦朦胧胧中,老妻感觉到丈夫蹑脚蹑手地起了床,她翻了个身又沉入回笼觉之中。殊不知,一阵窸窸窣窣声音又将她惊醒。她感觉到赵甫安在桌前收拾了什么东西,已穿戴完毕,准备出门了。
  “有名堂!”赵妻一个激灵,残梦顿时扔到爪哇国去了。在达县,关于赵书记是“花猫书记”的传闻已沸沸扬扬。我们记得,纪检部门对他的立案,就有群众关于“生活问题”的检举。自然,风声也吹到赵妻耳里。
  到了涪陵,赵妻对不安分的丈夫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新地方拿出个新样子来,涪陵是个城市,当书记的要放规矩点。”赵甫安自然连声答应。可现在,星期天的早晨,一无公干要办,二无朋友相邀,神神秘秘的,丈夫去干什么呢?
  值得怀疑!赵妻翻身下床,胡乱套上衣服,便像个地下工作者一样,暗暗追踪而去。
  赵甫安全然不知黄雀在后,迈着八字步,不慌不忙地向邮局走去。
  踏着一路乳白色的晨雾,赵妻深怕丢失目标,忽远忽近,忽紧忽慢,牢牢盯梢。
  赵甫安来到邮筒前,掏出一封信,又用手抚摩一阵,才恋恋不舍将信塞进邮筒。
  呀,信!赵妻差点叫出声来。她急忙用手掩住嘴巴:那么厚的信!肯定是……肯定是写给过去的老相好的,肯定!
  待丈夫走出邮局,意犹未尽地消失在门口,赵妻随即从一旁门入,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营业台,像国家安全人员侦破间谍案一样,向柜台内亮出身份——当然不是亮出“派司”,而是急急地表明自己的来头:
  “我是市委赵书记的爱人,新来的赵书记!我要查一封信……”
  市委新来个第一把手,服务员是依稀晓得的。在这个贵夫人的咄咄气势下,邮筒打开了。
  赵妻一把抓住那封厚厚的信:“硬是他写的嘛!”可是,还没等她把熟悉的字体认全,意外发生了——
  仿佛心灵感应存有预感,赵书记对他的绵绵情书不甚放心,又返回邮政大厅。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他眼前一晃,下意识地,他怪叫一声:“糟了!”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赵书记降尊纡贵,一个前冲抢过那封信,抽身就跑!赵妻昏浊浊见信不见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毁灭罪证!转身便追。赵书记回头一看,跑得更快了。
  涪陵街头,便出现一对老夫老妻的滑稽推拉镜头:一个在前面跑呵跑,一个在后面追呵追……落俗套的某些国产影片谈恋爱的镜头似乎在这里重现。可是,那情趣,那氛围又别有一番滋味在这对白发夫妻心头。
  “抓小偷的……”“哪里哟,早晨锻炼身体的!”“不对嘛,跑步咋在大街上呢?”“唔,表情不像,有点性急和紧张,像是抓小偷……”
  渐渐人多起来的涪陵大街上,人们在指指戳戳猜测着。
  “啥子哟!”猛然有人回过神来,一拍大腿:“那男的是赵书记,市委新来的赵书记!昨天还到我们单位看望干部,发表就职演说……”
  涪陵是山城,冲到前面一拐就上梯道,两边是汤元面条一类的小吃早点店,往前就是地委大院,梯道小巷左边有一个大礼堂。赵书记喘着大气,“蹬、蹬、蹬”地登上梯道;赵妻鼓起余勇,眼看擒拿在望。
  不宜强逃,只能智斗!赵书记已到了强弩之末,只得边跑边观察地形。“有了!”书记大喜。原来,大礼堂旁边有一厕所,他急忙钻进男厕所!吓得倒马桶的一个老头直哆嗦。
  赵妻徒唤奈何。
  像个地下党似的,赵书记一脸警惕,眼睛余光直扫厕所外,一边急急地撕毁手中的信件,像在撕毁密电码……
  厕所外挤满了叽叽喳喳看热闹的好事者。
  赵书记出来了,带着一脸轻松、一脸欣喜出来了,瞅瞅垂头丧气又气急败坏的老妻,眼神中甚至露出几分幸灾乐祸。自然,也带着一头臭气。
  “赵书记早晨锻炼钻厕所”的笑谈在涪陵城头越传越有趣。
  都市的邮局总是各种信息的交流中心。“赵夫人勇夺信件”的真相始终让人猜不透,因为那封关键的信件截获未果,内容不敢妄断。但根据那情形,谁都可以推测是怎么回事。
  防民之日甚于防川,群众的口头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赵书记。市委书记的交椅还没坐热,他的形象在涪陵人民心目中已如一个扮演滑稽剧的三花脸。
  可是,这并不妨碍他摆谱弄权。人们很快发现,这不过是赵甫安这个腐败透顶的贪官人生驿站中的一个小花絮、小插曲罢了。
  妻子同她的书记丈夫大吵一场,约法三章又加一章:管得你干啥,只要莫把臭婆娘引进家门!,说是加了一章,但那口气,比先前大大后退了。
  她很快发现,令她目瞪口呆的还在后头。
  涪陵人民很快发现,令他们目瞪口呆的也还在后头。

                  四

    贺者在门,吊者在间。
                      ——汉·刘向《诫子书》

    爱名尚利,小心哉!
                   ——隋·王通《中说·问易篇》

  赵甫安爬上了人生仕途的新台阶,按理说,如像他这样经历了“宦海沉浮”“仕途坎坷”的人,更应该珍视才是,起码应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然而他不。他只是认为自己关系网个个靠山硬,不仅小风小浪搞不翻他,九级台风也莫奈他何。既然监督对他毫无震慑,他便变本加厉地干了。
  四年的市委书记任上,赵甫安没有到过涪陵市一半的乡镇,即便是下乡,也从不在基层住上一夜。说来也使人不相信,全市六十多个部、委、局的第一把手,有一半以上他都不认识,见了面只得几个哈哈一打,搞得部下都为他尴尬。一年一度的人代会、党代会。也没正而八经地作过一次报告。
  说实话,让他当官,真是一场误会。
  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指手画脚,颐指气使。
  他很忙,忙着出国考察,从东南亚到欧美。国家的银子,还有企业的赞助,像水一样流出去了。涪陵任职4年,便出国考察4次。
  没有引起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任何触动,没有受到改天换地的任何启迪,每一次回国,都是一通大放厥词。“资本主义才不腐朽没落呢!老祖宗的理论过时了,社会主义比不过资本主义。”“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才有前途……”
  涪陵百姓编了个歇后语:“赵太爷出国——玩腻了!”
  国外满天飞,也不误他在国内满地转。
  国外叫“考察”,国内叫“引资”。
  涪陵百姓还编了个顺口溜:“赵太爷去‘引资’,飞了南北又东西。钞票花了几大筐,只见鸡毛不见鸡!”
  其实,引资中是有“鸡”的,老百姓见不到,赵甫安心中明白,国家利益见不到,“鸡”都飞进赵甫安的腰包,而且是一只又一只的“肥鸡”。
  升官在于运动,发财也在于运动。
  且看赵书记如何操作。
  1992年春天,赵甫安带领涪陵市委、市政府的有关人员到海南省海口市考察。回来后,经市委决定,由赵甫安牵头,由涪陵市第二建筑公司、市开发公司共同出资,于同年7月在涪陵市成立了清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8月,公司发行了内部股票。到了秋风渐起的日子,“考察”见效益了。不是公司见效益,而是赵甫安个人的腰包开始鼓了。公司董事长给他送来股票,票面价值人民币2万元。
  赵甫安见了股票,欣然收下,但闭口不谈付款的事,弄得公司以帐面冲平了事,以“空股”名义摆在帐面上。
  几个月后,公司开始分红。赵甫安俨然股东形象,要求分红。公司分红比例很高,逐年按50%递增。于是,赵甫安一分钱未出,便唾手得到1万元。可他还是不满足:一年分一次太麻烦。干脆把本退给我算了!
  公司只得退他的“本金”两万元。
  这就是权杖魔术师耍出的“空手道”!一分钱未出,分得“红息”一万元,还得到“本金”。两万元。
  怪不得赵甫安对权柄那样耿耿干怀。
  可是,在赵甫安心中,这区区3万元算什么?不过是一场“热身赛”罢了。
  空手套白狼,还得继续“套”。
  涪陵城稍有名气的建筑包工头,在他心中都是“白狼”,都是他要套的对象。
  他属下的党政干部叫全名字的没多少,可这些个“财神爷”,个个都是他的座上宾。他有一个随时不离身的电话号码本,很大一部分都是包工头的名字和地址、电话。他和他们称兄道弟,他们对他亲密有加。
  他是瞅住他们钱袋里的钱。
  他们是瞄准他心中的权。
  他们是他心中的“白狼”,而他,又何尚不是他们心中的“白狼”?
  各取所需,心照不宣。
  这是一场典型的权钱交易。
  有一个姓庞的包工头投靠在涪陵某建筑公司麾下,当上了该公司驻海口市分支机构的经理。因工作不得力,公司准备免去他的职务。庞经理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托关系找门路,找到赵甫安恳切帮忙做工作,请求不要免去他的职务,并神秘兮兮地暗示: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赵甫安心中有数了。他利用职权和影响,要求公司暂不宣布免职决定。
  庞经理感恩涕零,力邀到他那里去考察。
  “考察”,在赵甫安心目里,也成了十分惬意的一道风景线。
  海口期间,海风椰风,吹得赵甫安昏昏欲醉。
  令他兴奋的还在后头。
  在这个仲夏的夜里,庞经理来到他的房间,女人、风光一通乱吹之后,经理递上一个薄薄的信封。
  已经拿惯了红包的赵甫安不禁暗暗叫屈:这么小的信封,能有多大的“含金量”?小气鬼!
  经理诡秘地一笑,走了。
  赵甫安有气无力地打开信封,猛地像扎了吗啡似地,一个鲤鱼打挺坐在沙发里,牢牢地盯着这张浅绿色的纸片。
  ——这是一张存款单。
  金额:10万元;储户名:赵甫安。
  这就是权力!因为有了“市委书记”这顶头衔,就因为几句话,保住了一个小小的包工头的职位,这在一方父母官那里,似乎就像掸掉袖口上的浮灰一样举手之劳,就能得到10万元!几十年的工资收入呵!
  如果我还是躬耕大巴山的农民,这办得到吗?赵甫安自己问自己,又摇了摇头。
  如果我还是那个用10元钱“招待”亲戚却获得无尽的满足的小秘书,这办得到吗?赵甫安自嘲地笑笑,满目放光地抬起了头。
  “书记”——多么富有含金量的、可爱的名词!
  从此以后,每有人恭恭敬敬地称呼他“赵书记”,他都情不自禁地掂量起这个称谓的份量来。
  他只是忘了,这个称谓、这个权力是谁给的,给他来干什么的。
  他只是认定:要用共产党的地委委员、市委书记的身份,来获取更大的金钱。
  至于“监督”,让它在一旁呆着吧,只有胆小鬼才害怕它。
  这个善于琢磨“权”的含义的赵甫安,对“权”字又有了一番新的见解。
  这一回,不是搞“训伤学”式的诠释,中文系的才子又要作诗了:
  “权,像一块大磁铁,可以把钱悄悄地吸引过来;权,像一棵挺拔的大树;钱,只是大树上结出的累累果实……”
  这就是一个走向花甲之年的蜕化变质“公仆”,对钱与权的关系的赤裸裸认识。
  一个畸变的灵魂究竟还会走多远?

                  五

    败莫败于多私。
                    ——宋·张商英《素问·四》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滕文公上》

  “考察”出效益。这是赵甫安用权力深深悟出的一个道理,怪不得他频频外出“考察”。
  涪陵建筑业在海南省有个窗口,于是,海口、三亚这些地方便成了赵甫安常常考察的地方。那一次,他来到海口市的涪雍房地产开发公司“检查工作”。公司成绩当然是大大的:金泉大厦销售经营情况很好,光房屋就已销售出几干万元。
  赵甫安听后心痒痒的。光吃好、玩好还不过瘾呀,这么好的经营效益的公司,总得表示表示吧,个人总得要有点效益吧?于是,由他牵头,三个人便共谋以奖金名义搞点钱出来。就这样,公司公款15万元就被三人平分了,其中作为市委书记的赵甫安就分得5万元。
  你一个市委书记,领导下的公司企业何其多也,凭什么一见公司企业好就要“奖金”?每个企业都归你领导,都要给你进贡奖金,那成何体统!这肯定是党纪国法不容许的。
  法庭审判时,赵甫安也坚持说这是他该得的奖金。可是,他无法掩饰的事实是,同年底。三人私分奖金的情况在帐面上没有体现,而是作贼心虚地用金泉大厦平整土地的劳务费进行了冲销。
  在涪陵,赵甫安利用权势搞到的最大一笔钱是30万。这笔钱搞到手。从开始到结局都是一起骗局,赵甫安没有一点“官格”,连人格都贱卖了。
  这一次,也还是从“考察”开始。
  1992年夏天,赵甫安同涪陵市有关领导到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考察。这一回“考察”,他们与外商达成了合资兴建陶瓷、马赛克、琉璃瓦、黄金首饰加工等意向协议。
  一贯玩建筑业老板于股掌之间的赵甫安,得到了负责陶瓷、马赛克两个项目的筹建协调工作。
  赵甫安意识到,发财的机会又来到眼前。当涪陵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给他送来可行性报告及该项目工程的图纸后,赵甫安动开了心思。
  他把他那本随时不离身的电话号码本翻了又翻,在几乎都是建筑业包工头的本子上选了又选,终于确定了一个人。
  一个电话拨过去:“喂,是老贺吗?哈哈,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发财发得连我都忘了?……哎,对了,就是我。有一个好买卖,你马上来一趟!”
  这个工程公司的副经理马上乐颠颠地跑来了。
  赵甫安一见他,显得十分亲热:
  “贺经理呀,有一个1500多万元的工程,想不想做呀?”
  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焉有不想的道理?“想,想!非常想!”贺经理微微发颤的声音,透着对赵甫安的衷心感谢。
  赵甫安起身扭动文件柜的把手,打开柜门,取出一叠图纸,边展示给贺经理,边不紧不慢地说:“这个工程很重要呀,要成为市里的支柱,几个单位都来争,我是信得过你的,你吃得下来吗?”
  对于久经沙场的建筑老板,没有什么工程会说吃不下来?他自然是一连声的保证,并请市委领导“坚决放心”!
  赵甫安自然是放心的,不放心的是还有一件事。他毫不心虚地说:
  “很好,我可以介绍给你做,但你要给我手续费。现在的行情是3%到5%,你再掂量掂量。三天之内到手,否则只好给愿出手续费的人。”
  贺经理正高兴得发热的脑袋,顿时从后背窜起一股股凉气,直冲脑门。
  “这个,这个,这个可以商量……”
  赵甫安笑眯眯地说:“还商量个啥?工程马上就要上马了,再商量,黄花菜都凉了。你三天之内款不给我,肯定会给别人!”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贺经理一咬牙:我们接!同时他提出能不能按下限计算,即给3%的手续费?
  “这个行!”赵甫安爽快地答应。
  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敲定:给赵甫安个人3%的“手续费”,先给30万元,余下的15万工程一拨款就补上。
  待贺经理一离开,赵甫安立即笑得合不拢嘴:瞧瞧,权力多美好,有了这个印把子,“又”可以给你工程做,你“又”得给我乖乖进贡。
  缺乏监督的权力,就容易造成腐败!
  3月20日和3月22日,先后两次,按照赵甫安约定的时间,贺经理和他秘密接头,送给他30万元。
  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赵甫安睡不着觉了。权力,真像一个磁铁,这不,就吸引过来30万!
  春风轻轻地吹,吹得贺经理也睡不着觉。要知道,这30万,是他借的高利贷呀!不过想到即将到手的1500万的工程,心里便坦然些:什么权比钱大,我看是钱比权大,有了钱,就可以钓来权,就可以换你的权,钱,就像钓鱼的竿子,你手中的权不过是一尾鱼儿罢了!
  一个市委书记,一个建筑老板,在这同一个夜晚,围绕着权与钱,就这样按各人的理解去演绎、去操作。
  然而这一回,建筑老板的操作不灵了。
  与外商签订的意向性协议只是意向。“计划”没有变化快。满怀希望的贺经理这回被涮了一道。得了好处的赵甫安,没能将工程给贺经理做。
  贺经理急了,三天两头跑赵甫安的办公室和赵府,得到的答复永远是空中的馅饼。
  他一会儿拍着胸脯:“请放心我赵某人!一定有你的工程做!今天不行,就明天,今年不行,明年一定有……”
  他一会儿神秘地低声向贺经理透露内部消息:“明年三峡移民大规模开始,涉及搬迁的有的是,到时候给你几个工程把帐面冲平就是了。”
  30万元的“手续费”,倒是硬硬的还在,赵甫安毫不言退,揣得那样心安理得。
  贺经理只好自认晦气,打掉的牙齿往肚子里吞,心存期盼地等待下一个工程。
  等到赵甫安荣任四川省石油公司党委书记,“工程”还是没见动静。
  “你等着,绝不会让你吃亏!”赵甫安总是这样搪塞他。
  贺经理只得等了。
  一声霹雳,赵甫安被捕入狱!贺经理才恍然大悟,他恨恨地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直到上了法庭,提及这笔款项,赵甫安的辩护被驳回后,他只得讪汕地笑笑,他心里也明白:做得太过分了,真是欲壑难填。
  在对监督毫无畏惧的赵甫安心目里,权,不过是换取金钱的手段而已。但要弄钱,还得弄好权。
  他提出要“引资”,以市委书记身份率一帮厂长经理满洲县跑,吃喝玩乐外带这些人送上的活动费、交际费,真是赛过神仙。他提出要搞“联营”,他是大巴山的儿子,自然要为家乡人民“造福”。他请了不少大巴山的“客人”到涪陵搞联营,在涪陵这个水泥产地大显身手。一个电话一张条子,生产水泥的厂子谁敢不在水泥紧俏之时,用低于厂价近百元的低价卖给他的“客人”?其中的奥妙,只有他才说得清。他还别出心裁地搞起卖金字招牌的把戏。他在涪陵大搞“优秀厂长(经理)”的评选命名活动,只要花上数万数十万元,桂冠自然便飞落下来,甚至可以成为“全国级”的什么明星。花数万元数十万元,那是企业的,获得“什么家”则是法人代表自己的,还可得到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奖金。一些企业家经不住诱惑,便乖乖转帐,乐颠颠地取回奖金、领回奖牌;一些企业家则迫于压力,不得不奉上若干“赞助费”,拎回一个不值几文的牌牌和证书。当然也有坚决抵制这种花架子式评奖的企业家,赵甫安也只得恨得牙痒痒的,却无计可施。
  涪陵的天下毕竟是共产党的天下。对于赵甫安顶着共产党市委书记的牌子倒行逆施的行径,人民群众,包括被他敲诈、戏弄的一些企业界人士,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纷纷向上级部门举报、揭发。
  反贪惩腐,合党心、顺民意,群众坚信,党决不会容许这样的蛀虫败坏自己的荣誉!
  然而,斗争是曲折的,包括同腐败分子的斗争,也是曲折的,有时甚至还会有反复。关键是看发挥监督的力度如何。
  已经有过“成功”地躲过几次“惩腐”风波经验的赵甫安,视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如儿戏。他知道,涪陵是呆不下去了。此处难留爷,还有留爷处。他四处活动,想谋取一个好的位置,居然又成功了。

                  六

    内腐出虫,木枯生蠹;骄慢在身,灾祸作矣。
                        ——《意林·荀子》

    被头里作事终晓得。
                    ——清·王有光《吴下谚联》

  从渠江边的小县城,到地区行署“首府”的达县,再到长江上的名城涪陵。这一回,他会升到哪里去呢?
  1994年10月,就在群众举报浪潮骤起之日,赵甫安又升官了。这一回是到成都,当上了四川省石油公司党委书记,成功地完成了从一个党政干部到企业领导干部的转变,并成为名副其实、在职的副厅级干部。
  按理说,经过这些周折,几次侥幸逃脱惩罚,应该吸取教训并就此收手,以保全晚节之身。可是,此时的赵甫安,心理已彻底倾斜,并完全变成了一个具有变态心态的人。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犯罪的老干部中,具有“无人监督的投机心态”的人,可能会占到47%。的确,上了年纪的人,又有了较高的地位,他们视群众的尊重、上级的信任为自己护身的盾牌。由于老上级、老部下、左邻右舍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的确形成了一个层面的关系,这样便给他们一个错觉,组织上不会真正追究他们。即使是追究,也是雨过地皮湿,不会动真格;所谓监督,是做给那些下级官员们看的。
  赵甫安继续沿着他的腐败轨道向下冲。
  如果说,在地方工作,党政工作有时不好分家,党委负责人也要抓经济工作的话,在企业,作为党委书记,更主要的是做党务工作。
  赵甫安才不屑于做那些在他看来是“耍嘴皮子”的党务工作呢!他的既定方针是四个字——“用权抓钱”。
  根据他的经验,要抓住建筑工程才有戏唱。
  机会来了。这时的四川省石油公司正在筹建四川石化大厦,该工程已经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并已经任命了指挥长。
  身为“党委书记”能涉足具体工程么?
  赵甫安毕竟是赵甫安,已经吃顺口了的贪官决不会放弃一切美食的。而且这项工程总投资需要2亿元,2亿!这是多么令人目眩的数目,多么诱人的一道美餐。夺过来,赵甫安暗下决心,尽管这道美餐还摆在别人的餐桌上。
  他施展了全身解数,四处游说,在工程指挥部上面又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他自任了“组长”,“组长”当然要管“指挥长”。接着,凭他对房地产的深刻“认识”,又酝酿成立四川省石化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当然,全部实权都牢牢地掌握在他一个人手里。
  他还没到任时,工程指挥部已与承建方成都市建筑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约定,由承建方负责办理石化交易市场工程建设的有关税费减免缓手续后,给予承建方一定劳务费(即奖金)。承建方按照约定办完该工程有关税费减免缓手续后,已是赵甫安走马上任之时,便由他与市建筑总公司总承包公司林经理开始具体洽谈给予这笔奖金的数目。
  赵甫安提出,由石化大厦工程指挥部拨划160万人民币到市建筑总公司总承包公司帐上,然后由该公司返回给指挥部人民币40万元作为“回扣”。其中,20万元以转帐方式划到指挥部帐上;另外20万,他要对方以现金方式交由他“相机处理”。
  一切手续办完后,根据约定,赵甫安亲自批文给市建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一次性奖金160万元,返回工程指挥部20万元。这是可以摆到桌面上来的。
  2月18日,这是一个寒气逼人的冬夜,路上行人稀稀少少,远离成都闹市区的西郊马家花园与铁二局老干处之间的一座小桥边,赵甫安和林经理分别出现了。一番寒暄后,林经理交给赵甫安一个纸包。
  里面是20万人民币。
  这20万元的受贿款,赵甫安无论如何也抵赖不了。承包商在佩服他的“精明”的同时,已暗暗准备了一手:包括工程公司内部银行转帐支票回单、市建总公司和市建筑管理局的转帐支票、记帐凭证,还有以林经理为首的若干人的证词,在未来的法庭上,都将置他于无招架之力的田地。在审判中,他只能嗫嚅而语,声称这笔20万元的受贿款是对方主动给的,不应该属于索贿,而只是受贿,以求减轻自己的罪责。法庭经过认定,他的辩解理由不能成立……
  纵观赵甫安的受贿、贪污过程,从渠县县委书记、达县县委书记任上的小打小闹,到以“空股”分红取息索要本金的3万元,再到接受10万元的存款单,再到伙同他人私分公司公款15万元,再到玩弄“空手道”,以“交给工程”为诱饵钓出承包商30万元,最后是上任不到半年便一口吞下20万元,一步一步地,赵甫安走向他最后的人生驿站!
  蔑视监督的,终归逃不出党和人民监督的视线;蔑视法律的,最后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初春,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依法逮捕了赵甫安。检察机关组织强大力量展开侦查,省检察长和几位副检察长亲自提审这位显赫一时、自恃有“靠山”,屡次查办屡次滑脱又屡次升官的副厅级官员。
  在赵甫安家里、在他的办公室、在涪陵、成都、海口到处都有他的存款,到处都有他的钱。美元、港币、人民币、存折和有价证券等累计金额高达110多万元……
  到底还是人民胜利!
  在审讯室、在法庭上,赵甫安还是拼命为自己辩解。他除了说那20万是对方主动“赠予”,不属索贿外,他还说,以“给工程”为诱饵钓出贺经理的30万元根本不是索贿,也不是受贿,而是借款;而收受那10万元存折与他为庞经理开脱,使之免于解职,二者之间根本没有关系;还有,3个人共同分了公司公款15万元,更不是贪污,而是一种发奖金的行为……
  可怜复可悲的赵甫安,一味心存幻想,认为还有关系网会发生作用,在关键时刻“拉兄弟一把”。他太小看人民反贪惩腐的决心,他太小看日臻完善的党内党外监督机制的作用。当他一旦知道一切都是徒劳时,又一古脑地检举揭发别人的“贪污受贿”行为,想走“立功”之路。这种反咬一口的行径,更表明他人格的低下,因为查而不实,便又有了诬陷他人的人格污点。

                  七

    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饴,甜不足一食之
  美,然后有截舌之患也。
                      ——《佛说四十二章经》

  赵甫安在等待审判。他魂不守舍,神情沮丧。他是在仔悔自己的罪恶呢?还是在回顾自己曾贪得无厌、醉生梦死的生活呢?
  赵甫安不大会喝酒,却喜欢那酒过三巡后的夜生活。
  据介绍,在他被投入看守所接受审讯的一段时间,他都蔫耷耷的。为了寻找他的”兴奋点”,以便找到案情的突破口,审讯人员发现,每次审讯之前,只要与他聊一聊他的夜生活他都会精神为之一振。从涪陵到成都、从海口到重庆,一家家香艳、浪漫的夜总会名称,他居然记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兴奋到极点,小眼睛里总是透出亮亮的光,话也多了。
  他的贪欲是填不满的,他的情欲也是填不满的。
  在渠县、达县就任县委书记期间,他已经开始养情人、玩女人。随着夜总会、卡拉OK歌舞厅的纷纷开设,他又找到了一条接触女性、玩弄青年女性的途径。他酒量极小、舞技拙劣、歌喉干沙,却热衷于喝酒、跳舞、唱卡拉OK,特别是喜欢小包厢,喜欢和那样涂着黑眼圈、血红嘴唇的青春女子厮混。这是他的精神寄托,他在酒与色中麻痹自己、放荡自己。
  初到涪陵,他和他的妻子在大街上演了一场活报剧,妻子奈何他不得,只得睁只眼闭只眼,降低要求,只求他不把“烂女人”带回家。结果,赵甫安很快便突破了禁区。老婆上班去了,一个电话,常有他需要的女人偷偷溜进他的家中。有一次竟把丑闻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炎热的夏天,江城涪陵更是热浪烫人。赵妻上班途中又因事匆匆赶回家。一拧开客厅门,她便惊呆了:屋内,空调大开,营造的清凉世界凉风习习。她的丈夫、市委书记赵甫安赤裸着上身,下面只穿了条三角短裤,一边一个身着三点式、几乎是全裸着胴体的年轻漂亮小妞,坐在他大腿上,一人拿酒瓶,一人拿酒杯,正娇滴滴地往他嘴里灌,他则傻乎乎咧着嘴,乜斜着眼睛,寻找着那份“感觉”……
  赵妻大怒,几步冲上前去,劈脸就是两耳光,打得赵甫安直叫,然后又是左一腿右一腿踢飞两个小妞!
  赵甫安算得上一个“解放型”人物,真不愧是经常出国“开过眼界”的人物。他在涪陵的政绩中,除发明向企业家授勋以敛财的把戏外,还打着“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旗号,搞了一次“选美”比赛。一个又一个如花似玉的漂亮姑娘看得他眼花缭乱,于是,种种绯闻便出来了。他亲自选中了一名市花,并把她调到接待办,还花了数万元买了一套住房和家具,让她安居金丝笼。而且,他时常上门,亲切关心这位美人儿,也接受她的“爱戴”。
  家里搁平,外面“操”转,是他向往的目标。他个头矮小,其貌极不扬。可是,他有权,有权为一个他喜欢的女人安排好女人想得到的,他也就有权要求女人为他奉献。在重庆、在成都,他都购有房屋,安排漂亮姑娘住进去。这些地方都是他采花的安乐窝,既可尽情享受,又可避开老婆的眼睛,避开他任职的涪陵市的社会舆论。这些姑娘们享受的都是固定的工资、奖金。不少干部都知道赵书记在山城重庆和省城成都都有公馆,这“赵公馆”在什么具体方位,却鲜为人知,连他的专配小车司机,也只能开到固定的位置,然后他招出租车秘密前往。尔后,司机在这个固定位置再等他、接他。
  歌舞厅,忽明忽暗的灯光,或幽幽婉转或震耳欲聋的歌声乐曲声,是他销魂的又一去处。一进歌舞厅,他滴溜溜的眼光四处乱转,寻觅着秀色可餐的女性。那眼光,连陪同他来的一个个包工头也看了好笑:“赵书记的眼睛又下乡了!”
  一拽到漂亮女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就不放手,贴在对方脸颊边说着各种绵绵细语,有时,还做出故作天真、故作潇洒的身段和姿势,逗得小姐一乐。火候一成熟,他就半搂半推将小姐拥进灯光昏暗的包厢。那里,一出丑剧又将上演。拿他的话说,就要进行“实质性”的“到位”交流。
  一家公司的经理直言不讳地供认,他曾多次陪赵甫安出去找女人开心。
  赵甫安在歌舞厅风流潇洒,几乎都是有求于他的老板来买单,潇洒完毕,连小姐小费都是老板结帐,怪不得他出手大方。这,也是种“行贿”。
  成都的南海海鲜酒楼,数千元的酒席一撤席,打着酒呃、剔着牙齿的赵甫安又出节目了:“是不是找个地方吼几声?”
  “吼几声”就是唱卡拉OK。几个老板都领略过他的歌声,实在不敢恭维,也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唱歌之意不在歌。老板会意一笑:“既然赵书记出节目了,就要演好!”
  于是,一行人来到二环路旁边的一家歌舞厅,自然是开了包厢,每个人找了一个小姐陪着唱歌。唱着唱着,赵甫安来情绪了,说陪他的小姐模样俊、身材好,想和她到隔壁包厢去一趟。她半推半就地随这半百老头去了,当然身价是不菲的,老板为之支付了1000多元。
  当然也有赵甫安买单的时候。但他总是叫开发票,包括嫖宿的费用,也要变换成接待费、餐费。“怎么不是餐费?秀色可餐嘛!”这位中文系的才子便是这样振振有词。
  满目高墙,两滴清泪,结束了赵甫安的风流梦。

                  八

    懊恨人心不如石,少时东来复西东。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宋·张咏《劝学篇》

  赵甫安被押进高墙之内了。
  人们终于看到,对干部,特别是像赵甫安这样的地厅级干部,法律也不会留情的。同时,人们也惊异,在为官二十多年间,特别是最后几年,年龄愈大,他那贪权、贪财、贪色的全部邪恶能量怎么会那样集中、那样突出地释放出来?他那几次被查,却查一次调动一次,每调动一次都照当官不误,而且官愈当愈大,接着,便是贪污受贿的胆子也愈来愈大,生活腐化的胆子也愈来愈大,终于犯下死罪,走向最后的驿站……
  法律界和新闻界把这种反常情况归纳为“赵甫安现象”,并大声疾呼:值得警惕!
  赵甫安是一个典型,是一个蔑视监督,自认为无人监督的投机心态推动下走向堕落的老干部典型。
  放眼神州反腐风云,那些被反贪利剑斩于马下的类似赵甫安的地厅级老干部中,都具有相同的心态。
  安徽省蚌埠市烟草专卖局局长兼党委书记、蚌埠烟草公司经理李邦福,曾被授予省劳动模范、全省“五一”劳动奖章,却在为官的最后几个年头成了罪人。拿他的话说,他是“自己在监督自己”。这样,他便毫无顾及,后顾无忧地大肆进行经济犯罪,最后终因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185.7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100余万元而被问成死回。而国家呢,则不得不承担因他玩忽职守造成的2322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广东省天龙集团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谢鹤亭,已经走近退休的年龄,忽然发现几乎处于无人监督的权力可以给他带来可观的财富,干是试探着下手了。看看果然无事,他便更加强化了这种心态,再次下手,又再次过关。结果是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年,便贪污公款1000余万元,挪用公款1000余万元,彻底完成了人生的角色转换,成为当时从建国以来广东省查处的个人贪污、挪用公款数额最大的案犯。
  人生的最后驿站,就这样匆匆地摆在这些老干部的面前。请想一想,这是多么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一位旅人,背负沉重的背囊,从出发地目光坚定、步履坚定地踏上征途,越过千山万水,经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两肩尘灰,一腔热血,信仰支撑他迈向目的地,就要看到天边的彩霞了,就要完成人生的旅程了。然而,在最后的这座驿站,有美酒、有佳肴,他坚持不住了,他按捺不住了,于是,放下行囊,坐了下来。没有人提醒他,或者,有人提醒他也不理。吃啊吃,先是慢慢享用,小心翼翼拣些东西喂进嘴里。尝到了美味,他舍不得再上路了,再劝他,再激励他,他都不愿听了、不屑听了,也根本听不进去了。他把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全给忘了,仿佛艰苦跋涉的目的就是在这里大吃大嚼。于是放开肚子拼命地往胃里装呵装,最终撑倒在这个驿站里……
  这是使人惋惜的驿站。
  这是悲怆的驿站。
  警惕呀,这最后的驿站!
  当心最后的驿站里摆满的美味佳肴,认真对待旁人的提醒,千万不要认为这盛宴是免费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千万不要把监督、提醒的话语当成耳边风……
  同时,我们还得说,这盛宴旁边,不仅要有人提醒、有人把关,而且关键时刻要大声疾呼,甚至不借当头棒喝!强化使用和监督干部的机制,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对中青年干部,也对老干部重要。
  监督好、使用好老干部,不仅是对他个人负责,也是对国家事业负责。老干部要自律,制度和监督机制更不可缺少。
  让他们顺利走过这个驿站,走向晚霞满天的绚烂境界。
  退休前的这段岁月,绝不能成为最后的驿站。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