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四章 拨去迷雾





               一、自作自受

  1951年4月4日早晨8点,南京市中华门街道办事处出纳会计小红一推开办公室的门,就被吓了一大跳。
  会计室里一扇扇橱、柜门豁然洞开,凌乱地散落着许多账页。脸盘架倒了,热水瓶也横躺在地上,会计陈九银嘴里塞着毛巾,双手被捆绑在椅背上,正大睁着两眼紧盯着小红。
  “哇……”小红这一惊非同小可,差一点眼镜坠地。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镇静下来,在陈九银的目光提示下,伸手拽出了他嘴里塞着的毛巾。
  “别……别动!……快……快去报案,有劫匪……抢走了70O万(注:旧币)……”陈九银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说。
  朱南率人很快赶到现场。
  依旧被缚在椅子上的陈九银见公安人员来到,立即放声哭喊道:“公安同志,要为我做主呀……”
  朱南走到陈九银跟前,见他双手被反缚在太师椅背后,两条大腿的外侧均遭刺创,伤口处淤着紫黑的血块,稍稍还有些往外渗血。他立即俯身为陈九银松绑,但不知为什么,解扣时的动作却明显有些迟疑,不像平常那么利索。
  “好了,别哭了,说说是怎么回事。”
  陈九银喝了一口水,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张口说道:“昨夜12点多钟,我正在灯下结算账目,突然闯进来两个手持三角刮刀的黑衣大汉,他们在面粉袋上掏了两个眼洞,扣在头上蒙住了自己的脸面。其中一个劫匪窜到我跟前,一把揪住我的衣领,一边将三角刮刀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一边凶狠地威胁我说:‘钱放在什么地方?交出来饶你不死,要不然,放你二斤血!’我心想,这两个劫匪原来是冲着钱来的。那钱是全街道的居民群众自发捐献出来,准备购置慰问品,送往抗美援朝前线,给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的呀!岂能让跟前这两个劫匪抢走?我便冲他喊道:‘你们休想打这700万块钱的主意!’那个劫匪狞笑着,抬手就往我左腿上狠狠捅了一刀,‘说,钱在哪儿?’我强忍着剧痛,哗了他一口唾沫,‘呸,你们休想得到一分钱!’那劫匪气疯了,又朝我右腿上死命捅了一刀。我两腿受伤,支撑不住,瘫倒在椅上。那劫匪抽出我的裤带,将我绑了起来,又往我嘴里硬塞了一条毛巾。然后,他们撬开橱柜和办公桌抽屉,找到那700万块钱,装在口袋里窜出大门朝城里逃去。”
  陈九银虽然受到劫匪们的恫吓与伤害,但对劫案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记忆得非常清楚,从头至尾一口气说下来,竟没有任何停顿或补充。
  听完以后,朱南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十分仔细地察看了他的伤口,吩咐刑警小马立即陪护陈九银去附近医院包扎一下。
  随后,他十分细致地勘查了现场。屋内陈设十分简单,一橱一柜一桌和一椅,橱柜及办公桌抽屉均被撬开,地上凌乱地散落着一些账册,情状大致与陈九银的陈述相吻合,没有发现劫匪遗留在现场的任何物证。
  会计室有个后门,顺石阶而下,是一口不大不小的水塘。朱南低头一路看去,在长满青苔的阶石上发现一滴“星芒状”血迹!他知道,只有当血滴从一定高度垂直下落,在地面“炸”开后,才会在血滴四周溅出类似剑簇和针芒状的形态来。他随即俯身仔细观察,很快又在前面不远处发现一滴同样形状的血迹。
  朱南站立在水塘边,一动不动,两眼怔怔地望着水面上的浮萍,陷入了沉思。
  良久,他猛然转身,疾步走回屋内,对仍在紧张忙碌的几个刑警大声说:“伙计们,先别忙了!我看哪,这个案子十有八九是个假案!”
  朱南出语惊人!刑警们全都愣住了。
  “啊?假案?!”
  “不会吧?这人都被刺伤了……”
  朱南摆了摆手:“刺伤陈九银的,就是他自己!”
  当时刑警大队都是一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也办过一些案子,但对“假案”没有什么感性认识,故而朱南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作个业务探讨。
  他找了个地方坐下,掏出一个本本,迅速记了几笔,然后分析道:“大家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啊!我刚才在给陈九银松绑时注意到,陈九银被捆绑的方式很特别,他的双臂被反剪到太师椅后背,用一根裤带缚住其手腕,非常小心地打了一个俗称‘抽拍结’的活扣,既未将其身子与太师椅后背缠绕固定,也未拽出死结,还将带子的终端留在了陈九银的指间。这种既十分认真又特别草率的捆绑方式引起了我的怀疑。
  “在听陈九银有关案发情况的陈述时,我发现他似乎早有心理准备,讲得很快,说得也太顺溜,一个疙瘩都没有,活像是演员在背台词。我随后仔细验看了他的伤口,发现其伤口形状也并非是他所说的三角刮刀捅刺形成的,而应是一种扁平双刃刀刺穿皮肤后留下的。就算在这一点上陈九银记忆有误,‘劫匪’实际使用的是一种扁平双刃刀,那么,‘劫匪’横握刀,又怎么会留下竖式创伤形态呢?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陈九银的伤口,既不在头部,也不在胸部和手臂部位,而是在两条大腿的外侧。按其陈述,他并未与‘劫匪’展开搏斗,系与‘劫匪’面对面时被连捅两刀,那又怎么会在他两条大腿的外侧形成左右对称的两处刀伤呢?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唯一的解释是,陈九银处于坐姿时,自己侧握刀,十分小心地顺着肌肉纹理将刀扎人皮肤,这样做,既不会刺断动脉血管,又能让人感觉到伤口似乎很深。”
  “有道理。”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刑警章明义不觉点了点头。
  朱南喝了口水,乘机理了一下思路,然后继续说道:“按照陈九银的陈述,从案发到我们赶抵现场,他始终被捆绑在太师椅上,不可能走出会计室。可是,我刚才却在会计室后门口的石阶上发现一滴‘星芒状’血迹!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它不是顺着大腿流淌下来的,顺着大腿流淌下来的血有可能在足部形成血脚印,却不会形成独立的‘星芒状’血迹,这种形状的血迹必须是从一定高度垂直下落才能形成,也就是说,它是从刀尖上滴落下来的!我顺着血迹一直追踪到屋后的一个水塘边上。按陈九银的陈述,‘劫匪’作案后出会计室前门往城里逃窜,方向与水塘位置正相反。那么,是谁提着滴血的尖刀到过水塘边呢?又为什么要到那里去呢?唯一的解释也只有一个,那就是陈九银刺伤自己后,急于处理‘凶器’,而当时他身边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帮忙,便只好由他自己忍着剧痛,提着滴血的刀奔至塘边,将它掷人水中。我敢断言,那把刀现在正静卧水底……”
  章明义迫不及待地说:“大队长那我们赶快打捞吧。”
  朱南摆了摆手:“现在还不能打捞。记住,只有等案犯交待后,根据其口供搜获和打捞的‘凶器’才能成为呈堂罪证。”
  章明义被朱南精辟的分析和推理所折服,但似乎仍有些不解地问:“那陈九银实施‘苦肉计’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钱呗!陈九银精心策划这起假案,就是企图侵吞街道居民群众捐献给志愿军战士的7OO万块钱。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拘留并审讯陈九银,追缴全部赃款并收集有关证据材料。你火速赶往医院,与小马一起将陈九银押回大队候审,可千万别让他给跑掉。”
  当天下午,朱南主持了对陈九银的审讯。没有几个回合,陈九银就像只斗败的公鸡一样耷拉下自己的脑袋。
  他因好赌成性和宿娼狎妓,负债累累,曾多次涂改票据和造假账,贪污、挪用公款。前几天,上级要求立即将街道居民群众最近捐献给志愿军战士的7O0万块钱送区政府时,他一时无法堵上这个窟窿,竟想出了造假案这一招。没想到这条“苦肉计”被朱南一眼识破。
  根据陈九银的口供,刑警们很快从会计室后门不远处的水塘里将一把双刃匕首打捞上来。

               二、守株待兔

  那天,雨花公安分局刑警队长老苗在现场转悠了好几个来回,却始终没有发现盗贼的进出口路线。用南京人的话说:真是豁丑!
  这是位于中华南路的一家名叫永宁的百货商店,规模不大,也就百十个平方的一间店堂,顺着三面墙摆着三组柜台,分别销售烟酒食品、家用百货和服装布料。今天早晨,商店陆经理一打开店门即发现食品柜台被盗。老苗率人赶到时,现场未遭到人为破坏,依旧处于原始状态。
  该店一前一后两扇门,前门临街,后门通一堆放杂物的小院。前门是由陆经理用钥匙打开,无任何撬压痕迹,后门紧闭,依旧拴着插销,也未发现挑拨痕迹。店堂临街的一排窗户,玻璃完好无损,窗户上的铁栏杆没有一根被扳动。除此之外,店堂后门两侧还有两扇窗户,打开窗户可以看见商店后院。老苗到后院转了一圈,见整个院子都用足有2米多高的竹篱笆完全封闭,心想,甭说是人,就连鸡、狗、野猫也进不来呀!
  勘查完现场,老苗让陆经理领着人清点失物,自己则坐在一边抽烟,心中暗忖,这案子十有八九是商店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案犯一定是用窃得或偷配的钥匙开门进入店堂,行窃后顺原路出去,再将大门锁上。从现场情况来看,只有这样一种可能性。
  正想着,陆经理递上一张失窃物品清单。
  老苗仔细看完清单,禁不住想笑:妈的,真是个小偷!你瞧都偷些什么东西:红糖9斤、各式糕点6斤、蜜枣3斤、核桃2斤、水果罐头5只……嗬,除了烟酒,什么好吃偷什么。
  呸!老苗轻蔑地朝地上啐了口唾沫。
  但甭管偷些什么,价值在那儿放着呢,312元。这在1957年,也算是一起数目不小的盗窃案了。你想想,那时候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也只有56元。
  苗队长领着3名刑警,按照自己的思路,整整忙乎了半个月,将全店7名营业员、2名正副经理查了个底朝天,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线索。最后急了,又不管陆经理愿不愿意,硬是让他领着自己挨家挨户地对店内所有职工进行了一次“走访”,把人家的每个角落都瞅了一遍,结果仍没看见什么蛛丝马迹。
  甭管老苗有多大不情愿,刑警队一拨人在没有像样线索的情况下,不能总这么耗着呀,便只好鸣金收兵。
  孰料,老苗他们打道回府才2天,10月5日深夜,永宁百货店再次被盗!
  老前重返永宁,心头着实窝了一团无名火,觉得自己堂堂一个刑警队长竟被小毛贼给“涮”了。他紧绷着脸,咬着腮帮子,倒背着双手,在现场溜达了几圈,发现此案与前案如出一辙。狡猾的窃贼未遗留任何物证线索,进出路线似乎也还是那扇大门。只是第二张失窃物品清单上除了部分食品外,又多了鞋袜、童装、印花棉布以及肥皂和草纸。
  这个小偷真有意思,放着高档烟酒他不拿,却冒着风险,把一毛二分钱一刀的擦屁股纸捧回家去!老苗心想,前案怀疑商店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各方面的排查都比较彻底,结果却一无所获。莫不是侦查方向错了?永宁百货店地处城郊结合部,左边有一家木行,右边是废旧物资收购站,来往人员复杂,会不会是流窜作案?
  老苗感到烦躁,脑子里乱哄哄的,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小顾,你留在这里做个材料,别人都跟我回队!”
  一回到刑警队,老苗就钻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操起了电话。

  “朱大,你的电话。”朱南被人从会议室里喊了出来。
  “哦,是老苗呵,什么事?”
  老苗在电话里向朱南原原本本地说了发生在永宁商店里的案子。
  朱南手握话筒听了很久,最后说:“从你介绍的情况分析,我看不像是流窜作案。流窜犯通常选择三票(钞票、粮票、布票)以及体积小、价格昂贵、易于销赃脱手的商品为袭击目标,他们在现场往往毫无顾忌,狠砸硬撬,叼着肉就跑,地区跳跃性强,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吃‘回头草’,重复光顾同一作案地点。而你所报的失窃物品,体积大、数量多,非一个大包不能携带,又多为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价值并不高。所以,我建议你立足本地,对商店附近这一地区有偷窃劣迹的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安排人伏击守候。我推测此案系小偷而非大盗所为,其藏匿地点不会离商店太远,他连续得手后,很可能贪心不足,会回过头来再抓个三瓜两枣……”
  按照朱南的指示,老苗立即着手各项调查工作,并从分局刑警队抽调了4名刑警,分上下班,整夜在永宁商店伏击守候。
  可转眼间20多天过去了,各类可疑线索纷至沓来又转瞬即去,竟没有打捞到一条像样的。蹲坑守候的刑警也喷有烦言,他们白天为侦查破案东奔西跑,晚上还得撇下妻儿,上岗设伏,熬得两眼布满了血丝。老苗看着也心痛,于是,他大手一挥:“撤!”
  也真叫是邪门!你这边才撤两天,11月29日夜,永宁百货店第3次被盗!
  老苗气得在刑警队办公室里拍桌子骂娘。搁着谁能不气?好歹再坚守两天,不就大功告成了吗?偏又是老苗自己让撤的,怪不得别人,胸中那股怒火呀,差点没把他眉毛给点着。
  这一回盗贼胆子更大,手脚也更大了,就跟在自家橱柜里拿东西似的,将足有六、七十斤重的各类商品席卷而去,甚至就连妇女用的卫生巾也不肯放过。3次光顾永宁百货店所盗窃的各类物品真可以开个不小的杂货铺了。

  朱南再次接到老苗的电话时,对这起连续盗窃案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当刑警的差不多都有个共同的“毛病”,这就是喜欢接受挑战,朱南更是这样。他不信找不到那小偷进出现场的路线,不信揪不住线索,不信一个小偷竟能将一帮刑警跟耍猴似地“涮”了。在他的印象中,老苗踏实肯干,非常能吃苦,但就是悟性不够,反应稍慢。
  朱南撂下话筒直奔案发现场。他在现场仔仔细细地察看了半天,发现在前后门锁定、临街窗口铁栏杆牢固的情况下,要进入店堂就只有后门两侧的那两扇窗户。他注意到那两扇窗户没有安装铁栏杆,木质窗框风吹雨淋有些变形,固定插销的木螺丝脱落了好几颗,稍一用力就能拉开。他顺窗户爬人后院,望着那一圈2米多高的竹篱笆着实发了一阵呆。盗贼要从窗户进入店堂,必须越过这道竹篱笆,而腾空跳跃是显然不可能的,那么就只有钻!他沿着篱笆走了几圈,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足迹。
  要说朱南有什么过人之处.就是他能遇事从不浅尝辄止,只要有可能,非要亲身试试,所以一些线索从别人眼皮底下轻轻滑过,却常常被他抓住。
  他站在那儿想了一下,走到篱笆墙的尽头,弯下腰用手挨个去试着抽篱笆上的竹竿。一根,两根,也不知抽到第几根上,他突然发现手中的竹竿有些松动,稍一用劲,便能从泥里抽高至膝部。
  跟在他后面的老苗看傻了。
  朱南直起腰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土,却并未作任何解释,稍稍沉思片刻,突然问道:“苗队长,你听说过‘守株待兔’的故事吗?”
  老苗不明究竟,多少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
  “那好,我们也来个‘守株待兔’。”朱南颇有几分得意地说,“我敢肯定,本案窃贼还将再次光顾这里。”
  老苗不置可否地嘿嘿笑了几下,没作声。
  朱南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你们队里抽2个人,我们大队抽6个人,2个人一组,4天一轮换,夜夜伏击,直到抓获案犯为止。夜间不准点灯,不准抽烟,不准睡觉,不准嬉闹。记住,只消守住后门两侧的那两个窗户就行!”
  从这天起,永宁百货店后门两侧的那两个窗户跟前,每天夜里都有两名刑警裹紧大衣,一人一个小马扎,靠墙这么坐着。开头几天大家都忍住了,但到后来,他们心中没有少骂朱南。你想,一整夜一整夜就那么倚着墙根坐着,连根烟都不让抽,多难受!但是因为前两次都是因为耐性不够,没熬过窃贼,功亏一篑,这次谁也不想让窃贼在自己手里跑掉。因此牢骚归牢骚,守夜的刑警一拨换一拨,谁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第26天,也就是12月24日那天,轮到刑警大队的小马和章明义值班。为了消磨这漫漫长夜,这两个象棋爱好者下起了盲棋。
  “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卒7进1……”
  也不知下了多少盘,他们脑子里的棋盘逐渐模糊起来……突然,他们听到窗外的竹篱笆传来一阵异常响动,他们借着月光见有一团黑影正从拔高了竹竿的篱笆底下钻进来。妈的,还真给大队长猜着了!小马和章明义顿时兴奋起来,他们一左一有紧紧贴靠在窗户边上。
  少顷,那团黑影蹒跚着来到窗户跟前,注意聆听了一下店堂内的动静,然后用一根细铅丝悄无声息地勾开了窗扇的插销,像只狗熊,迟缓而笨拙地攀上了窗台。
  待黑影往地上一落,小马他们同时出击,一左一右,像把钢钳,将那黑影死死挟住。
  “哎哟……”那黑影挣扎着发出一声尖叫。
  小马和章明义不约而同地感觉到这叫声有点不大对劲,章明义一拉电灯开关,顿时满屋雪亮!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他们发现自己手中扭获的竟是个女人,而且还是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
  “我叫秦淑贞,今年32岁,家住永宁百货店附近的二道桥46号。我父亲原是永宁店的老板,公私合营后,我家……仅得一点股息,生活开始艰难起来。我没有工作,丈夫在南京工学院当讲师。今年四、五月间,他在大鸣大放中写大字报批评系党支部书记,结果被打成右派,送到大西北劳动改造去了,日子就更难过了。我身边已有两个孩子,又怀了孕,为了日后分娩时有点营养补补身子,就动了坏念头。别处不敢去,心想这永宁原本是自己家的,地形环境也熟悉,于是就……”
  秦淑贞挺着大肚子鸭子似的被押出审讯室后,老苗望了朱南一眼,吞吞吐吐地说:“我们在排查时,曾有人提到过有关秦淑贞的线索,但因她是个孕妇……漏过去了。秦淑贞单门独院,很少与人接触,偷了钱又不挥霍,东西留着生孩子时用,所以……”
  朱南冲老苗摆了摆手,什么话也没有说。

               三、谁是凶手

  1958年夏季,恐怕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炎热的一个夏季,许多人热得昏了头。神州大地,从南到北,一座座炼钢的小高炉如雨后春笋,通宵达旦,烈焰熊熊。
  7月19日清晨,刑警大队通讯员小刘,总算在城郊一座小高炉旁的焦炭堆上找到了只穿一条短裤、正赤膊挥锹的朱南,气喘吁吁地对他说:“大队长,江宁县江宁公社发生一起凶杀案,一下子死了兄妹俩,说是阶级敌人企图破坏大跃进,局长让你马上赶到现场去。”
  朱南赶到现场时,法医和刑警们正用两扇门板往外抬尸体。死者是兄妹俩,哥哥今年9岁,妹妹年仅5岁。这是朱南担任刑”警大队长以来,见到的年龄最小的两名死者。他望着那两具尚未发育、痛苦蜷缩成一团的弱小尸体,心里一阵抽搐。
  县委书记在县公安局长的陪同下也来到现场,他握住朱南的手顾不上寒暄气愤地说:“朱大队长。这可是一起严重破坏‘大跃进”的政治……凶杀案件!阶级敌人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有机会就跳出来公然挑衅,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呀。希望你能帮助我们尽快破案!”
  “这是我们刑警份内的事情,不必客气。”朱南道,“还是先谈谈案发经过和现场情况吧。”
  县公安局长道:“有个目击者,亲眼目睹了案发全过程,自己也险遭杀害。”
  “哦?”朱南大感意外。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案子侦破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那就把他带到我这里来。”
  没想到来的是个孩子。只见他浑身上下仅穿一条早已辨认不出颜色的裤衩,周身晒得黢黑,脏兮兮的头发蓬乱地支棱着。
  朱南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孩子倒也不太怕生:“叫‘泥鳅’。”
  你还别说,这孩子真像是条泥鳅,朱南心里这么想着,又问道:“我问你在学校的名字呢。”
  “我不上学,村里人都管我叫‘泥鳅’,听我爸爸说,我的大名叫张如弓。”
  “张如弓,”朱南微微点了点头,“今年多大?”
  “13岁。”
  “你与那两个被害的孩子是什么……关系?”
  “我是他们的哥哥,他们的爸爸是我爸爸,但他们的妈妈不是我妈妈。”张如弓像是在说绕口令。
  县公安局长向朱南解释说死者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
  “哦。那么,泥鳅,你能把自己昨天晚上看到的……情况,跟我说一遍吗?不要害怕,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从头到尾,一点一点慢慢说,好吗?”
  张如弓拿起一只破瓢,在自家的水缸里舀了一瓢凉水,咕嗜咕噜一口气喝完,抹了把嘴,对朱南说:“昨天晚饭后,我弟弟他妈……”
  “你弟弟他妈?哦,你是说你后妈吧?”
  “嗯。吃过晚饭,她讲她要跟人一起把生产队前几天砍下来的桃树挑到公社的大火炉子那儿去,给炼钢的当柴烧,叫我在家涮碗、喂猪、哄弟弟妹妹睡觉。半夜的时候,突然闯进家里来两个人,什么话也没有说,一人一个揪住我弟弟和妹妹,就把他们给活活掐死了。我吓得只喊救命,跳下床就往门口跑,却被一个人伸手逮住,朝我脸上死命砸了一拳,我张开嘴,在他的臂膀子上使劲咬了一口,他一松手,我就赶紧跑到外屋,钻到了床肚子底下躲了起来。他们没找见我,就走了。”
  朱南用心看了看张如弓的面颊,并不见有红肿、青紫或淤血等挨打留下的痕迹,便问:“那两个人长什么样?”
  “屋里就只有一张小煤油灯,我没看清楚,好像都戴着大草帽,穿着黑衣黑裤。”
  这时,生产队长端着两碗大麦茶朝朱南走过来,朱南朝孩子摆摆手,张如弓一溜烟似地跑了。
  朱南指着张如弓的背影问队长说:“这孩子的生母……在哪儿?”
  “唉,”队长叹了口气,“早死啦。”
  “哦,怎么死的?”
  “要说这家人也真惨,她有癫痫症,快解放那年突然发作,掉到河里淹死了。”队长接着说,“后来泥鳅他爹又娶了现在这个老婆,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娃。”
  “她对‘泥鳅’怎么样?”
  “后妈嘛,能怎么样呢?要不‘泥鳅’都这么大了,还不让他上学?”
  “晤。明白了。”朱南点了点头,又问,“张家与人有仇吗?”
  队长想了想,摇着头说:“‘泥鳅’他爹在浦口车辆厂当工人,难得回家,跟村上的人都客客气气的。他老婆一个妇道人家,嘴碎,与左邻右舍磕磕碰碰的事不会少,但没听说跟谁有过什么要断子绝孙的深仇大恨。”

  朱南与队长的话还没说完,就见一个中年妇女披头散发地嚎哭着冲他奔了过来:“公安同志,青天老爷,你可要替我做主呀。”
  她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恸哭起来。不用问,这肯定是‘泥鳅’他后妈了。
  朱南叫队长给她找了个凳子,然后问道:“你是怎么发现两个孩子被害的?”
  “昨晚11点多钟,我从公社回来,走在半道上,遇见气喘吁吁的‘泥鳅’,他说家里来了两个歹人,把弟妹给掐死了。我疯了似的跑回家,一摸,两个娃身子还热着呢,但都已经没气了……”女人抽泣着说完,又号啕大哭起来。
  队长贴着朱南的耳朵说:“她讲的是实话。可我找她家左右邻居问过了,没有人听到泥鳅的呼救声,也没有人看见过那两个凶手进村出村。”
  “嗯。”朱南听队长说完,应了一声,没有再问什么。
  他走出门外,在屋前屋后转了几圈,然后回到屋里,坐在桌边掏出本本记了些什么。
  他静静地思索了一会,最后起身走到正在忙碌的法医跟前:“两个孩子都是被掐死的吗?”
  法医回答:“是的。扼颈窒息致死,但……”
  “但什么?”朱南追问道。
  “死者颈部的掐痕有点怪。”
  “怎么个怪法?”
  “两个孩子的脖颈都很细,凶犯若是壮年男子,一只手就能……但两个死者的颈部却都是两只手着力留下的环形扼痕,倒像是女性或者是少……”说到这里,法医橹了撸头发,望了朱南一眼,“嘿,我知道这不可能,但是……”
  “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是吗?”朱南撂下这句话,拍了拍法医的肩膀,就朝张家屋内走去。
  法医从他那慧黠的目光中准确地感受到某种暗示,但一时又难以破译,不由望着朱南的背影发愣。
  朱南进到张家屋内,迅速扫视了现场全景,然后跟痕迹技术员要了一把电筒,就径直朝墙根的那张大床走去。他俯下身子,撩起耷拉在床沿的被单,借助电筒的光亮,仔细观察。
  几分钟后,朱南直起身子,断然下令:“立即抓捕张如弓!”
  在场的刑警们全都愣住了。
  朱南重又厉声喝道:“都傻站着干吗,没有听见我说的话吗?立即抓捕‘泥鳅’!”

  张如弓被带到朱南跟前。一屋子人齐刷刷地注视着这个瘦骨伶什的孩子,怎么也不能把他跟杀人凶手联系起来。县委书记贴近朱南的耳边,不无担心地说:“没有搞错吧?”
  朱南一言不发,只把目光紧盯着张如弓。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喝道:“‘泥鳅’,说!你为什么要掐死弟妹?”
  张如弓浑身一激灵,瘦小的前胸不住起伏,好一会儿,他才终于哭出声来:“我……我……,昨天……下午,我爸托人捎回一包……吃的,我后妈……全都分给了弟妹,我……我恨死她了。晚上,她又让我涮碗、喂猪、哄弟妹睡觉。我越想越气。你老对我这么坏,我也叫你难受难受!弟弟、妹妹是她亲生的,把他们弄死了,她一定会哭。等弟妹睡着了以后,我就……”
  张如弓被押走了。
  县委书记似乎仍难相信这一事实,他问朱南:“你是怎么猜到……”
  朱南稍稍摆了摆手:“不是猜。张如弓对我说,昨晚有个‘凶手’曾在他脸上死命地砸了一拳,可我在他脸上并未发现任何挨打的痕迹,心中就有些犯疑。后来跟生产队长了解到他生母不幸早逝,他与后妈结怨很深的情况后,疑团就愈加重了。验尸的法医也犹犹豫豫地跟我说,死者颈部的扼痕像是女性或少年所为,我心中倒反而清楚了。当我走进张家,注意到里屋那张床,床前有雕花木板挡着,根本就钻不进人去。按张如弓所说,他侥幸逃脱杀害,是因为钻到了外屋那张床的床肚底下。可我用电筒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张床下的蜘蛛网和尘挂原封未动,也就是说,没有遭到任何人为的破坏!你想,假如一个孩子在此爬进爬出,能不碰到那些细密、软弱的蛛网,能不留下任何一点痕迹?张如弓肯定说了假话!那他为什么要说假话,编故事,欺骗我们呢?答案只有一个,他就是凶手!”
  县委书记听完朱南丝丝入扣的分析与推理,钦佩地连连点头:“朱大队长真是名不虚传呀。”
  朱南诚挚地说:“我在案犯年龄的推断上曾有过深刻的教训啊。1951年,一个叫白天器的少年在玄武湖杀人沉尸,就因为他作案时才15岁,我们起初一直没有将他列入侦查视线,致使案件搁浅3年。吃一堑,得长一智呀!”

               四、饥寒盗心

  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了,饥饿像瘟疫一样在全国城乡肆虐,威胁着千万百姓的生命。
  8月24日上午,朱南为追查一起案件线索来到栖霞区的尧化门派出所。谈完工作已是午饭时分,派出所的崔所长说什么也不让走。
  “大队长难得来一次,哪能让你饿着肚子走呢?”说着他扭头冲一边的副所长说,“老贾,食堂里不是还有一只南瓜吗?”
  老贾点头道:“是呀。”
  “那好,把它剁了,多抓几把米,一块煮。我们请朱大队长留下来吃饭,得弄得像样一点。”见老贾有些迟疑,崔所长便催促道,“哎,快吩咐人张罗去呀。”
  老贾忠厚老实,脸憋得通红:“所里哪还有米呀?”
  崔所长这才猛然想起所里的小食堂已在半个月前就把这个月的定量吃完了,这几天全靠糠和胡萝卜叶子在对付呢。他揪住自己的耳垂,想了一会儿,说:“这样吧,你赶紧到隔壁军区物资仓库去借半斤米来,就说是我跟他们借的。”
  “行。”老贾转身欲走,崔所长又嘱咐道,“哎,南瓜粥熬得稠一点,别又弄得清汤寡水的。”
  中午开饭时,老贾小心翼翼地端上来几碗南瓜粥。
  朱南也不客气,三下五除二,一碗南瓜粥很快就下了肚。
  崔所长立即吩咐老贾:“再给大队长来一碗。”
  老贾的脸一下子又涨红了,嗫嚅道:“全所民警一人一碗……没的剩……”
  崔所长尴尬地笑了笑,对朱南说:“大队长,真不好意思,诚心留你吃饭,结果还闹个半饥不饱。”
  朱南放下饭碗,十分满足地说:“嗨,瞧你说的,我饱喽,真的饱喽。”

  就在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惊恐万状地奔进派出所来,一把抓住崔所长的手喊道:“所长,快!我妈被人给杀了!”
  “你说什么?”
  “我妈被人杀了!”姑娘说完,身子便瘫软到地上昏了过去。
  朱南抓起茶缸,吸足了一口水,照着姑娘的脸就喷过去,接着又用手指使劲掐了她的人中穴。
  姑娘慢慢醒了过来。崔所长将她扶到长椅上:“别急,小玲,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玲挣扎了半天,终于哇的一下哭出声来。
  朱南拽过崔所长:“你认识这姑娘?”
  “认识,她们母女俩就在我们派出所门口摆摊卖西瓜。”
  “哦,那你问她,她妈是何时、何地被何人所杀。”朱南又转身对老贾说,“你赶紧集合全所民警待命。”
  小玲抽噎着对崔所长说:“快吃中午饭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来到我家瓜摊跟前,说他是附近杨梅塘村的,家有两亩西瓜要卖。我妈问了价,觉得挺便宜。那人说,他全家九口,都饿了半个来月了,急等着找钱买点吃的。我妈就答应下来,并给了那人一点定金。那人拿着钱就跑到街对面买了几只玉米饼,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我妈见他饿得可怜,又掰了大半个更渣饼粑粑给他。跟他说‘我手头一时拿不出两亩地的瓜钱给你买粮,这样吧,我家里还有三斤米和一只芦花鸡,待会儿我回去取箩筐时捎过来,你拿回家,好歹也能对付几天。’后来,我妈当真回去取来箩筐,并将三斤米和一只芦花鸡交到那人手里。她跟我说:‘我先随这位大叔去地里摘瓜,你过一个小时过来和我一起把瓜抬回家。’说完,就跟那人一起走了。大约过了个把小时,我让人帮着照看瓜摊,就往杨梅塘去。万万没有想到,走在半路上,就见我妈被人砸死在路边的蒿草丛里。那只萝筐还在,米和鸡却不见了,那个男人也不见了。我哭着追了一截,路人对我说,见到有个男人调头往龙潭方向跑了。我就赶回来报案了。”
  朱南问小玲姑娘道:“你记得那人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吗?”
  小玲说:“那人光着膀子,就穿了一条裤子。”
  崔所长与朱南对视了一眼,说:“我们赶快去现场吧。”
  朱南抬手制止他说:“不!你马上到隔壁军区物资仓库去借一部大卡车来。”
  “现场离这儿并不远,用不着坐车去。”
  “叫你去借,你就去借嘛。立即开到派出所门口来。”朱南不再跟他解释,调头问老贾说,“所里有几部自行车?”
  “3部。”
  “不够!你立即到路边去截六七部自行车,跟车主讲清楚,办案临时征用,让他们傍晚的时候再到所里来领回去。”
  老贾也不多问,只管照着朱南的吩咐去办,咚咚咚地跑出门去。
  朱南又转身对待命的全所民警道:“留下两人值班,其余的都跟我走。”
  十几分钟后,一部军用大卡车停在了派出所门口,老贾也已经截了9部自行车。朱南让所有民警一人一部自行车,统统上了卡车后车厢。自己则钻进驾驶室,命令司机加速往龙潭方向疾驶。
  崔所长也坐进了驾驶室。他不知朱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问,又不敢问。偏偏朱南也不解释,板着脸,一声不吭,只管把目光紧盯着前方。
  卡车来到一个岔路口,朱南示意停车。他让一个民警从卡车上搬下一部自行车,要他顺着岔路往前追赶。告诉他,路上若是遇到一个上身赤膊、手提一只芦花鸡的中年男子,就立即将其擒获。
  接着,朱南又回到驾驶室,让司机继续往前疾驶。卡车又来到一个岔路口,朱南再次示意停车。他又让一个民警从卡车上搬下一部自行车来,要他骑车顺岔路往前追赶,还是那句话,遇有上身赤膊、手提一只芦花鸡的中年男子,就立即将其擒获。
  就这样,卡车继续往龙潭方向疾驶,每到一个岔路口,朱南就丢下一个民警和一部自行车,直到车上的民警和自行车全部丢完,他才命令司机调转车头往回开,直接去凶杀现场。
  崔所长此时已经明白了朱南的用意,悄声问:“有把握吗?”
  朱南望了他一眼,胸有成竹地说:“那家伙逃离现场大约在两小时左右,顶多跑出去10多公里,就算他飞毛腿,也跑不过车轱辘!”
  朱南领着人刚勘查完现场,老贾就大汗淋漓地骑车来报:‘哪个家伙在距尧化门12公里远的摄山公社被擒获,手上还提着那只芦花鸡呢。”
  朱南等人赶回派出所时,那个家伙已经招供:人是他杀的。家有两亩地西瓜要卖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目的是想骗点钱好买些吃的。当见到三斤米和那只芦花鸡时,心中就萌生了杀人歹念……
  三斤大米,一只芦花鸡,两条人命,这就是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