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后记





  1992年,我从公安部下派到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挂职锻炼,和分局刑警队长朱建国成了好友,进而结识了他的父亲王忠同志。
  王忠原名朱鸿章,河北河间县人,1920年出生,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改名王忠。1946年,在张家口参加了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为培养公安局长而举办的“公安保卫干部培训班”。翌年,担任中共河间县公安局长。1949年4月,随第三野战军金陵支队渡江南下,参与对国民党首都南京的接管工作,先后担任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刑事公安队队长、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处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等职。1983年4月离职休养。
  在与分局刑警队的弟兄们泡在一起的时候,我不断地听他们说起,王忠在30多年的刑事侦查生涯中,办过不少漂亮的案子。这些案子不仅深深地留下了他个人的烙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京刑警打击刑事犯罪的历程。他们听说我在部里是做宣传工作的,都说,你应该写写王忠。
  于是,在那一年的夏秋之际,一得空,我便骑着自行车,从分局出发,翻过一个叫高云岭的山坡,来到城南王忠的家,跟他一块儿聊他办过的一个个旧案。一个多月以后,正当我整理采访笔记,动手写初稿的时候,却得病住进了医院,待病情稍一稳定,就狼狈不堪地回到了北京。
  这一病,就是一年多,直到1994年才恢复正常。这时,我把从南京带回来的采访笔记找了出来。准备了却这桩心事,不料又发现由于当时走得匆忙,不少笔记已经找不到了,写作计划因此搁浅。
  1997年春天,当时在江苏省公安厅宣传处供职的时建成被宣传局借调来京工作。时建成是我的老朋友,1992年我采访王忠时,他就参与其事,向我提供了不少线索。所以这次他借调到北京来工作,给我们的合作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他动身来北京之前,我们在电话里商定了几个问题,由他再次采访王忠,并从南京市公安局五处查阅相关的档案。
  时建成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当他来到北京时,写作所需的资料已收集齐备。根据这些资料和我几年前从南京带回来的笔记,我们两人先把一个章节的脉络和重点讨论清楚,然后由一人执笔写出初稿,另一人修改。就这样,我们利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顺利地完成了《金陵擒凶》的写作,正好12篇。从当年的8月份开始,在上海的《东方剑》杂志连载,整整一年。
  在《金陵擒凶》里,王忠的名字被我们改为“朱南”。因为我们感到,我们所描述的,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往事,写起来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不可能使笔下的人和事与当时的客观实际完全一致。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干脆隐去所有的真名,统统以他名代之,以免有人对号入座。这一点,读者想必是能够谅解的。
  《金陵擒凶》刊出后,群众出版社的张蓉建议我交出版社出版,并将其易名为《金陵悬案》。根据她的意见,我们立即对原作进行了一些修改,并恢复了当时因连载篇幅限制所作的删节。
  从1992年采访王忠开始,到现在这本书的出版,整整8年过去了,十分不易。为此,我和我的合作者时建成,由衷地感谢上海《东方剑》杂志的冯世荣同志和张斌同志,以及群众出版社的张蓉同志。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也就没有这本小书。

                           杨斌
                          2000年4月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