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终结               8千人参加游击队
   


    
  知青时代的刘义名字不叫刘义,叫侯景贤。侯景贤先是在边疆农村插队,后来
忽然遭到“人保组”(公安机关)通缉,要把他抓捕归案,于是他就与一个名字叫
做孟远方的男知青一同在边疆大地上流浪。

  投奔外国游击队的念头来得很突然,让人没有准备,像石头砸进水里。当时他
们两个知青躺在界河边上,在渐渐深重起来的暮色天光中,他们疲劳的身体像在岩
石上生了根。

  这时候界河对面忽然有了动静,他们惊讶地看见,在亚热带黄昏的天幕背景下,
高高的河岸像一座舞台,一支威武雄壮的外国红色游击队正在从他们眼前经过。一
刹那银幕上的革命年代复活了,《闪闪的红星》、《南征北战》、《万水千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猎猎红旗和战士扛枪的剪影像匕首一样刺进他们的眼球。

  他们决定走进银幕的故事里去。

  许多年后我在曼谷见到老知青刘义,他已经是个年过半百的海外华侨,脸上布
满岁月的刻痕。他的人生像一条小舢板,经过多年漂泊和惊涛骇浪的搏斗,他侥幸
没有沉没,而是颠颠簸簸地驶进金三角一座小山村并在那里永久地停泊下来。

  刘义的同伴孟远方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他在穿上军装之后第二个月就牺牲了,
长眠异乡。

  2000年,我在国外网站查阅到一篇资料称:1966年金三角游击队仅有
数千人,到中国知青下乡的1969年,游击队人数激增到近三万人,鼎盛时期最
高达到五万之众。

  一位曾经在金三角征兵站工作多年的老知青回忆说:最多一天曾经创造日接待
中国知青六百人的纪录。

  另据一份非官方材料透露,仅下乡高峰的1969年5至8月,越过国境参加
游击队的中国知青达数千人之多。

  三十多年前,我离开四川家乡来到云南边疆当知青。

  我们刚下乡时农场不称农场,全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
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是白天上山劳动,“砍荒”种地,夜晚站岗放哨,保卫祖国。

  我们下乡的边疆地区俗称“外五县”,即与外国接壤的五个县,国境对面就是
世界闻名的金三角。



  我们被告知,国境对面形势很复杂,既有政府军占领区,也有山官土司封建奴
隶主的世袭领地;有贩毒武装和国民党残军活动出没,也有外国革命党领导的红色
游击队活跃其间。

  不久我们果真看见一支“扁哒兵”在界碑对面巡逻,“扁哒兵”是边民对外国
政府军的称呼,听说他们是红色游击队的主要敌人。我们看见这支扁哒兵真的很像
一群反动派,他们穿一种好像从酱缸里捞起来的土黄颜色军装,腰间扎一条花格呢
裙子(笼裙),穿着拖鞋,在国境对面松松垮垮地走过。天底下哪有这样乱七八糟
的军队?简直是奇装异服,因此受到知青们大肆嘲笑。

  与我国领土畹町仅一河之隔有座外国小城,我们叫B城,B城是政府军的边境
口岸和军事要塞,驻扎许多“扁哒兵”。

  我们下乡那个旱季,一场激战忽然爆发,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看似与我们毫不
相干的战争彻底改变了许多知青包括我的同学曾二杜的人生命运。

  红色游击队大举围攻B城,隆隆炮声彻夜不息震动大地。
 

                                 下一页  回目录  秋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