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终结             17毁誉参半     


         

  对军人来说,老康只有一个办法证明自己,那就是让机枪重新响起来,把敌人
压下去。

  三十多年前那个遍地落叶的早上,老康忽然爆发了,他抱起机枪挺身而出,勇
敢地跃出战壕,视敌人的枪林弹雨为蝇虫草芥。

  这个年轻的游击队员像一座雕像那样笔直地挺立着,手中的机枪终于发出惊天
动地的怒吼,子弹雨点般洒向敌人。

  这一刻无比辉煌,我相信它是老知青康国华人生中最最壮丽的时刻,顶天立地,
光芒四射。

  当时离康国华不到十米远的昆明知青吴庭正描述说:我们都在战壕里射击,我
一抬头看见他(康国华)跳出战壕,抱着机枪向敌人扫射,喉咙里发出“啊啊——
—”的怒吼……

  另一位老知青老刘回忆说:我听见哧溜一炸,那动静并不比枪响大多少,像摔
碎一只啤酒瓶子。我一回头,刚好看见一朵耀眼的礼花从康国华身体上蹿起来。那
种感觉,康国华是一桶汽油,是一支五彩缤纷的火炬,把我们全都看呆了……

  事后人们得知,敌人枪榴弹直接命中机枪,机枪当场炸成两段,射手老康身负
重伤双眼失明。

  人们惊叹地说,他没有当场变成烈士真是一个奇迹。

  关于老康英勇负伤的事迹,人们评说不一毁誉参半。

  在泰国曼谷,一个外号袁大头的中国知青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康国华是如何
如何地为了出风头,像电影上的英雄那样站在山坡上打机枪。

  另外有人批评说,康国华是游击队树立的讲用标兵,到处做报告开讲用会,他
是极左思潮和政治浮夸风的牺牲品。还有人向我证实说,康国华失明后一度试图自
杀,在医院绝食。

  等等说法不一而足。




  我认为所有上述说法都有失公允。我们生长在一个激情燃烧和渴望献身的“文
革”时代,红卫兵运动决不是凭空产生的,天安门广场的红海洋也不是哪几个人心
血来潮所能制造的历史人文景观。我们都是凡人,康国华也是凡人,所有英雄主义
榜样都曾经扎根在我们心灵中,我相信即使再过一万年,自私自利和胆小懦弱也不
会比英雄主义更值得尊敬效仿。我的朋友康国华充其量没能有效保护自己,对自身
安危置之度外,有些奋不顾身和冒险主义的倾向,但是这些小小的遗憾并不能掩盖
一个年轻战士的英雄主义光芒。须知他是在战场上炸瞎双眼,对一个18岁的知青
来说,我们还能苛求他怎么样呢?在战场上,你就是把脑袋埋进泥土,屁股藏进沙
子里,不是照样有人负伤阵亡吗?

  老康失明后离开前线,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像著名的前苏联(俄国)
英雄保尔。柯察金一样与伤残顽强斗争。他的个人生活亦多变故,先后结过两次婚,
育有一儿一女,如今都已长大成人。老康忽然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已经给党中央
写了一封信,反映时下境外老知青的困难处境,包括有待解决的军籍、党籍、工龄
以及相关政策、福利、待遇等等问题。据说中央已经将信转发到省里,责成有关部
门调查研究。

  我问他:你有信心吗?

  他奇怪地反问我:为什么没有?


 

                                 下一页  回目录  秋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