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慧文集                 附录 


                       卫慧和贾平凹之区别
                                      (文:阮步兵 )

    五十多年前,苏青是被人这样攻击过的。其实她的作品并不锋利,只不过坦白。我手里还有一本她的《结婚十年》,“编者前言”里写道:“但即便是在她最红的时候,她也遭到许多非议。也许因为她所写的多是男男女女之间的小事情,比如带有很强自传色彩的《结婚十年》,将恋爱、结婚、养育孩子,一般女人大多都要经历的生活内容,琐琐碎碎,细细道来。女人写女人,坦白而又无顾忌,其‘大胆’为当时世人和传统所不容。”也许五十年后,《卫慧小说选》的编者前言也会用上同样的语言。
  说实在的,作为卫慧的同龄人,我不相信她有那么复杂的经历,尤其是在性的方面,我想她寄寓的东西不在此。不管怎样,她心里还能藏着“穿华服、游全球”和对“未来的温暖家庭”的梦,就说明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和真诚。在上海长大的女孩子,有着都市的琐碎和虚荣,在校园里生活并成长的卫慧,有着她独特的叛逆个性和思维,也许她只是想要一种充分的自由,如果不是通过金钱来得到,就是通过告别正常的人生途径这一特殊的方式,职业,她放弃了,特立独行在所有的规则之外,作为女性,她向女性角色最大的禁区——性——进行挑衅。我不认为她是“用身体写作”,最起码,她通过她的方式得到了一种自由说话的权利——谩骂也好,呕吐也好,你不可否认,她是站在高处,而且有自己的声音。
  十年前,美国有一个女权运动,叫作“女人不能只是躺着进卢浮宫”。几百年来,进入卢浮宫的女性,只有通过或经过男人的油画笔,才能悬挂在卢浮宫的墙壁上,却没有什么女画家能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同一个地方。
 同样的,在中国,女人千古以来,只能通过男性的笔来流传,——为什么女字偏旁的字词除了“好”、“妙”二字外都是贬义或带媚态,此其由也。——这使得几千年来知名的中国女性都没有留下一副良好的面貌,男性诗人或作家们大力褒扬的,不过是心甘情愿服从于并乐于被枷锁的女人。等到女人拿起笔来——最弱势的抗争!——好了,你们是用脸蛋和身体写作的。
  几百年前的朱淑真,只因为离了次婚,并写了句“娇羞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便享了数百年骂名,李清照也好不到哪里去,赵明诚死后她受骗而再婚,发现真相后便毅然离婚,结果除了坐牢之外,又被无数人笑骂!乔治·桑是“法国的骄傲”,然而她生活在巴黎时,巴黎对她进行了人身攻击。好,就举些近一点的例子,萧红、丁玲、苏青,都是受过不少非议的,无非是因为她们的感情生活不平淡,并且不甘于平淡。
 如果满足于做一个传统的平实的女作家,没有什么大名,但也时不时能被提到一笔,象十几年前的那一类,或者只落个没有思想、没有精神之嫌,但卫慧,你为什么偏要挑战传统呢?想当年,贾平凹一流写□□□□时,李方基于他们彼此都是男性,顶多嫌贾某矫情,不会觉得《废都》里那些真正令人作呕的肮脏情节有什么大不了的——男人嘛,小女子都应该甘为夫子妾,去主动献身才是。——甚至李方先生还觉得这本书的名字特有价值。我想他大概是特别赞叹《废都》的精神吧:上面的女人,个个都如聊斋中的狐狸精一般,见到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书生就要热情地投怀送抱。
   这些年来,性作为文学的主题,被滥化了。性并非禁区,但也不是唯一。我并不认为卫慧这些年来执着于这个唯一的主题而且莫此为大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一个年轻女作家的年轻的写作,就会引起这么多非议呢?甚至连女人都觉得她“不自爱”?几乎所有的刊物和小说都选择了并加重了性这方面的色彩,但为什么李方不说别人(比如说某些很有名的男作家),单挑卫慧?这只能说明他的执着的性别意识,女人只能是被描述的对象,被动地承受着,而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尤其是在这个最后的领域。
   如果我们不赞赏卫慧,最起码我们可以给她说话的空间和自由,在这一点上,海外华文圈和西方文化圈都做得比我们好,至少他们保留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文艺的自由。最近以来,香港媒体笑话内地已经没有文艺批评了,只剩下谩骂,真的,这么多天来我只看见了强烈可怕而且可耻的人身攻击,却没有看见真正的思想和观察力。
   贾平凹是可以接受的,但一个女性的贾平凹,李方就如此激烈地否认了,这里面的文化底蕴和种种隐密而强大的观念,确实可圈可点。
                   (文:阮步兵 )
                                             摘自中华网

 

                                 下一页  回目录  秋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