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回首页
《第二冲击波》—《参考消息》报道的外界看法

 

受亚洲金融危机拖累人民币可能贬值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受亚洲金融危机拖累人民币可能贬值。文章说,由于东南亚各国货币贬值,增加对手的竞争力,中国的出口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如果贸易收支恶化,政府将会考虑将货币贬值。另外,香港金融市场出现的混乱,已增加中国国内必须汇集本身金融资源维护香港的可能性。中国长期依赖出口获致两位数字的增长,但98年则可能只有1个单位数字的增长,出口将不再是成长的推动力,尤其是在原先承诺的外来直接投资今年已减少近一半的情况下。除中国国营企业的问题外,更令人忧虑的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成长减缓。在今年前六个月,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生产增长率只有12.5%,较一年前低了五个百分点以上,至八月时,增长率更降至8.4%。许多乡镇企业正面临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即使经营较佳的都市合作社亦发现难以取得新贷款。中国大陆的银行贷放太多款项给衰弱的国营企业和浮夸的房地产项目。坏帐或许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0%,这为其他东亚国家的两倍。中国的银行现在将宁可不贷款给任何人。因此,《经济学家》周刊表示,中国大陆的经济成长不断下滑。由于通货膨胀率已降至零以下,经济需要一剂强心针。另外,文章估计,面对目前形势,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延迟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计划。然而,中国还许无法免于亚洲地区贬值的压力,如果中国的贸易收支恶化,政府将会考虑贬值一事。

中国最可能受到亚洲金融风暴波及 《纽约时报》说,中国看来是最可能受到亚洲金融风暴波及的国家。中国比陷入金融危机的其他亚洲国家负有更多外债,国有银行的坏帐比其他国家多,金融体制还不稳。多年来,中国四家最大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消耗大量资源,其中三家碰到无盈利及无力偿债的局面。更糟的是,今年注入中国的外资减少了35%,经过多年快速增长后,它开始碰到波折。中国出口货可能面对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因为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后,使它们的出口成本降低。东南亚国家的购买力下降还将导致它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减少。如果中国经济严重衰退,可能导致好几千万城市居民打破饭碗,这可能引发社会灾难,因为中国已有好几千万人失业。不过,《纽约时报》说,有些经济学家和银行家认为中国似乎不会受到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金融危机的波及。因为人民币不在世界市场上自由交易,中国被隔绝在国际货币投机交易范围外。虽然今年来注入中国的外资减少,但中国的外资大半是投在长期而未能立即套现的项目上,而不是投入股市,因此中国面对资金突然外逃的风险不大。以中国人立场来说,如果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什么启示,那还许是东南亚市场区所出现的问题,为北京主管经济工作的官员提供了所需的动力,以便对金融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另一方面,据中新社报道,当人们为中国没有遭受亚太地区金融风波的正面冲击而庆幸时,北京的外经贸专家指出,中国不可掉以轻心,应当全面评估东南亚金融动荡对中国外贸和利用外资的影响,尽早吸取教训,寻求对策。外经贸部国际贸经合作研究院最近进行专题研究,日前在该院的《国际经贸消息》举行的一个座谈会上,专家指出,东南亚国家金融动荡影响投资者信心,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所削弱。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较好,应当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同时又要注意优化使用外资结构,并加强对资本出入的监管。

暂不让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明智的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12月2日说,中国经济在这次的区域金融危机中保持稳定,证明中国暂时不让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自由兑换是个明智的决定。李光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时对他说,他每一次到中国访问都见到中国在变化与进步,这是“令人鼓舞”的。李岚清告诉李光耀,中国在最近的区域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证明中国实行逐步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是正确的,他并重申中国将继续实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不过,李岚清也强调中国从社会主义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是个没有先例可循的挑战,要取得有效成果,中国必须照顾多个方面的问题。他说,要推动中国经济前进,除了必须大力栽培数以万计的管理人才、改变人们的观念外,中国也必须从世界各地吸引专才,并让他们的专门知识能够适用于中国的环境中。同时,中国也不会忽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李岚清在会谈中重申,人民币不会因为亚太区域的金融危机而贬值。他相信如果中国推行积极吸引外资的政策,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潜能,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强竞争力及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李光耀和李岚清在谈到亚太区域的金融危机时,都认为虽然亚太区域的经济在短期内将受到影响,但是重要的是维持投资者对亚太区域的信心。

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得失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3日发表阮次山的文章言:

中国到目前为止并未受到东南亚金融风暴的袭击,这主要是有它特殊的原因,但西方传媒仍预测,为了竞争上的需要,中国人民币会贬值。本文指出贬值与否的利弊。

正当亚太地区金融风暴方兴未艾之际,世界各国在思索救援之道时,总难免会联想到,身为世界最大的开发中国家的中国何以能在这股风暴中屹立不摇?当然,连带性的问题也会以中国为焦点,譬如,东南亚及韩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会产生什么样近程及中程的影响?这几天,国际金融界甚至产生种种说法,有人认为人民币在周边邻国货币中均贬值40%到60%的压力下,会被逼跟着贬值以保持外销的优势。但是,上月26日,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中,人民币却升值到1美元兑8.2798元人民币,创30个月以来的新高记录,显示人民币面对升值压力,而且世贸组织在28日发表的报告中认为人民币不应贬值。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富祥也在27日表示,人民币最近不会贬值,中国副总理朱¤基在上周接见日本经济新闻社部长鹤田卓彦时也表示:“中国绝对不会采取把人民币贬值的对策”。最近一周,许多美国大报纷纷对中国经济的状况提出探讨,《纽约时报》甚至在上月27日的报道中认为,中国即将受到亚太地区这场金融危机波及,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华盛顿邮报》则在29日头版以长文分析称,中国经济状况在今后1年里的确会因为这场亚太金融危机而产生“冷却”状况,不过,该报认为,所谓中国经济成长会“冷却”,只是个“相对名词”,因为,中国经济即使在今后1年产生“冷却”,也只是从过去平均每年成长11%变为后年的成长约8%左右而已,其经济成长率仍骄人。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之所以未受到亚太金融风暴的波及,主要有两大因素:一、中国大陆拥有大约1300亿美元的外汇存底,这笔雄厚的基金使中国当局有足够的能力击退外国炒家对刚回归的香港汇市进行投机炒作的企图;二、由于中国仍未加入世贸组织,外汇市场未对外开放,人民币也未在国际市场上交易,外国炒家不得其门而入。中国这些年来为进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仍和美国及其他国家争执不休,这回却似乎“因祸得福”。不过,由于中国在这几年来与全球经济网络的交往日渐密切,因此,虽然由于本身经济体系和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未完全接轨,中国仍然不能自外于任何区域性经济或金融危机,这也就是在近两周以来,中国内部除了在11月17日到19日召开金融会议,江泽民、李鹏、乔石、朱¤基都参加会议之外,江泽民并在最近号召全国干部“学金融”,足见中国当局已体会出中国面对亚太金融危机已不能掉以轻心的严重性。面对亚太金融风暴,中国当局必须思考两个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人民币到底应该升值或贬值;二,如何彻底改造中国境内四大银行——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民银行和建设银行。关于人民币应升值或贬值的问题,应追溯到这个问题的根本,即这回亚太金融风暴其实或多或少与中国有关。因为,从199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三次,从1994年的5.7人民币兑1美元贬到最近的8.3元,由于过去5年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大都“死盯住”美元,人民币贬值的结果,自然使这些国家的币值相对升值,当然,也使中国累积了相当占优势的外汇财富。这几年来中国大陆骄人的经济成长率有大部分是要拜人民币贬值之赐。贬值可保持优势,因此,一旦中国周遭国家货币平均贬了40%到60%时,为保持外销优势,人民币似乎应考虑贬值,因为一来中国外销总值中有61%货物是销往这些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同时中国外销往欧美市场的货物往往直接和上述亚太国家有价格竞争,人民币若不跟进贬值,必然在价格上失去优势。问题是,中国大陆是全球个人存款率最高的国家,人民存款率为40%(美国只有4.7%;日本为13.1%),1996年,全中国人民总存款额为5亿人民币左右。因此,人民币一旦贬值,对国内民心、经济将会造成重大冲击,何况人民币若贬值,对其周遭邻国必然又会产生波及作用,引发另一轮亚洲地区“报复性货币贬值”危机,同时也会使这些国家对中国投资额下降。11月25日,中国官方的《中国证券报》引述政府资料表示,今年1月到9月,协议外资在中国降低了38.8%,虽然协议外资巨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当局取消了许多外资企业的进口关税优惠所致,但是,由于这股金融风暴,香港及东南亚的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将减少,若中国再使人民币贬值,在短期间内,自然对中国不利。因此,即使面临人民币非贬值不可的压力,中国政府也必将从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考虑,在今后半年内,守住人民币现值,不使其贬值。

中国的银行制度不健全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阮次山的文章言;同发生金融风暴的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借贷关系有所不同,而问题的焦点则为中国国有企业拖欠银行的债务极大,这是目前中国在积极处理的问题,如果此问题未妥善处理,则风暴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对于中国是否真能免受这次亚太金融危机波及的问题,许多持悲观论的金融界人士认为,中国终会受到“感染”,因为和最近遭遇金融风暴的几个东南亚开发中国家一样,中国所面对的财经问题大致相似,譬如:这些国家的外债负担都相当大,因为许多开发中国家大都在货币政策上采取“紧盯美元”政策,藉这种固定汇率政策对外举债,一方面想稳住国内通货膨胀并有利产品外销,一方面可吸进大量外资,但是,这些国家在金融管理上,在银行体系上却又缺乏恰当制度,最后,当西方资金来源停止借贷,而贷方又对短期性贷款要求支付差额,并拒绝延续借贷时,骨牌效应便接踵而至。以泰国为例,过去许多泰国财团经由政府担保向国外银行借贷,以8%的利息取得美元贷款,以此美元在兑换泰币时先赚取部分差额,再以15%的利息转贷民间小企业,一进一出赚取的差额在20%左右,再用此利润炒作房地产,使泰国的泡沫经济出现闪耀的光芒,眩人眼目,一旦国际炒家抓住此弱点进场炒作,其效应便如摧枯拉朽。不过,对中国来说,虽然其外债有1190亿之多,但是大都属中、长期借款,较不容易受到贷方中止延续信贷的困扰,不像泰国,60%的外债都属短期贷款,一旦贷方中止信贷,危机便至。银行制度不健全,呆帐太大。在最近这场亚太金融风暴中,包括韩国、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受灾国在内,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西方国家要伸出援手时,开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要求这些国家改善金融及银行体制与管理措施,以求“先堵漏洞再装水”。对许多国际金融专家而言,中国大陆的金融体系中,弊病最大的便是其四大银行体系的管理与制度。以贷款为例,由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银行对于借贷并无风险与盈利观念,大多数银行放贷都依据国家政策,于是,货币只在国有企业与中央政府之间流通,银行根据政府在产业及政治上的优先考虑而放贷,而不是根据产业的市场价值贷款,因此,近几年,当国有企业债务越积越高时,有些企业甚至靠借贷发薪水,终至不能自拔。当然,国有企业之间的债务在“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你”的三者之间循环后,最终的债主就是银行,因此,最近几年,中国各银行累积的呆帐达20%,其金额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此数额令人咋舌,而中国四大银行系统之所以能生存,未出现过去的“白条”状况,完全拜人民的储蓄存款所赐,若无5亿人民币的存款支撑,中国各银行可能面临严重人民币现金不足的窘境。因此,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快速的革新银行体系。因为银行体系及管理若长此以往,若任由20%的呆帐恶性蔓延,中国很可能马上面临民间对银行的信心不足,这种“信心”若降至某一个临界点,任何风吹草动的谣言都会造成全国银行遭挤提的现象,一旦被挤提,其严重后果不言而喻。1993年,由于银行呆帐情况严重,中国政府另设了三个政策性融资机构,试图把各银行原有的政策性给国有企业的贷款业务移至这三个机构,并使四家现有的银行纯商业化,自订贷款规则,不受制于行政压力。但是,这种改革似乎收效有限,由于人为因素,各商业银行反而滥用职权,滥加借贷,尽管政府“严打”,最严重时,几乎每周都有银行负责人因滥权贪污而被判刑。11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金融会议即再次强调革新金融制度及银行商业化的政策,但是,这种“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究竟能落实到什么程度,有待观察。不管中国当局对银行体系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案,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填补各银行因国企呆帐所形成的资金短绌现象。据估计,单是填这个洞,所需的资金将是好几千亿元人民币。据中国财经界人士分析,目前中国当局为填补银行钜额呆帐所可能采取的方式包括:一、由政府发行公债,筹措款项,等于政府把银行的债务接手,使银行资本不再短绌,如此,虽然使中国政府的“内债”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7%,但是与全球各工业化国家内债动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至30%,仍不算太严重。二、中国财政部也在考虑由各银行出售一部分股份给民间,股份出售量则由各银行报请财政部核定。中国副总理朱容基在会晤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鹤田卓彦时,除了坚决表示人民币不会贬值之外,也很有信心的说,在3年之内,目前亏损的国有企业“大半可望脱困”,他并认为,今后中国经济的高成长和低通货膨胀可望持续到21世纪。我们不怀疑朱¤基的这种信心,但是,目前的种种迹象显示,中国能否继续维持“高成长”、“低通胀”,能否在这场亚太金融风暴中屹立不摇,完全取决于中国当局能否有效而又快速的整顿、改革其银行体系,能否很“内行”的掌握其金融政策,否则,我们对中国能否自外于这次及今后的亚太金融危机就很难乐观。中国能挡开风暴吗? 《纽约时报》提出,当前的亚洲金融风暴,最终会使中国受到冲击吗?这个问题相信也是举世瞩目的,因为中国毕竟是下世纪亚太区深具潜能的庞大经济体。亚洲货币危机必对中国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这是无庸置疑的。目前世人的眼光,恐怕还是放在中国走出的下一步:人民币会不会贬值?接着,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是否顺利,也应该是下一个焦点。在李光耀资政访问中国的当儿,这个问题很自然的就被提出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正确,使它在区域金融危机中没受多大影响。李光耀则认为,中国经济在这场危机中保持稳定,证明它目前不让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自由兑换是个明智的决定。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中国似乎不会受到韩泰马日等国金融危机的波及,主要因为它和这几个亚洲国家大不相同,它的货币和经济运作方式,目前仍然处在国际经济秩序之外。人民币不在世界市场上自由交易,使中国与国际货币投机交易隔绝;中国的外资大半是投在长期而未能立即套现的项目上,并不是投入股市,因此面对外资突然外逃的风险不大。有点反讽意味的是,中国尚未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贸易关口还没有完全开放,却使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保护国内厂商,而中国则免于成为金融风暴的“下一张骨牌”。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原有的条件很难说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人民币相对稳定,那是因为它在过去几年来曾经数度调低。也就由于人民币币值相对的低,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官方指出,中国今年的出口增长率达到23%。不过,这回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往往一跌便是三四成,这将无疑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巨大的挑战。面对形势的压力底下,中国产品是否能保持原来的竞争力?接着又是否会迫使人民币贬值?相信世人还是极度关注的。美国方面的分析认为,比起受金融风暴打击的亚洲国家,中国经济仍有若干弱点,令人担心,那就是外债高企、国有银行的坏帐如山,金融体制也不稳。但有论者指出,这些问题并没有遍及千家万户,尚不致于造成通货膨胀,触发经济危机。过去几年来,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朱¤基实行宏观调控,基本上也就是遏止了通胀的恶化。然而,正如中国外贸部最近一个座谈会所显示,在东南亚金融市场动荡中,最令中国经济专家关注的,还是投资者信心是否受到影响,对外资的吸引力是否有所削弱。在这个环节上,有的分析家就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信心产生动摇,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人民不相信银行,纷纷挤提;一是外商产生迟疑,停滞不前。因此,中国的银行坏帐情形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如何向市场经济转化,这些进程恐怕都不能掉以轻心。由此看来,中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谨慎地逐步开放,的确是它避免直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不过,在继续发展之下,中国经济总有一天是要同世界接轨的。在这个时刻到来之前,先把国内的复杂问题基本解决,相信也是必要的步骤。中国商业银行有不良资产存在

新加坡《联合早报》言:中国主要五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不仅拖慢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进程,连带国企改革的步伐也受影响。《东方日报》12月3日援引中国银行业高层人士的话说,目前中国国内银行业者普遍要求提高现时的呆账准备率,但目前国家财政还是赤字,除非政府另设一个金融机构接管这些不良资产,否则短期内不可能打消这一大笔坏账。中国银行的高层主管指出,五家主要银行——工商、农业、建设、交通及中国银行的坏账多达4至5000亿元,要把这些不良资产的比例压下来,起码要减少一半才会令银行的资产结构有一点改善。中国是90年代初才开始提取呆账准备,数家银行背负着的是几十年的历史包袱。业者指出,以目前银行每年提取贷款总量1%作呆账准备金的速度,不可能在三、五年内令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下降。尽管银行界,甚至人民银行也十分赞成提高呆账准备率,但呆账是列入银行成本计算的,一旦提高呆账准备率,国家财政收入必受影响。交通银行副行长刘育长说,呆账准备率应提高至2%至3%,但目前国家财政仍是赤字,故到底能提取多少是取决于财政负担能力。人行刚于10月中旬宣布放宽流动资金贷款年期,建设银行的高层主管认为,这项措施是人行遏止不良资产比例上升的重要措施,估计今年底会略见成效,到明年会令整体不良资产的比例压低约两个百分点。据了解,人行计划成立一间独立的金融机构,以接收这些银行的呆坏账,让银行以“重生”姿态经营业务。交通银行是五家银行中,不良资产比例最小的一家,约占贷款余额的10%。刘育长对打消呆账的态度是“长痛不如短痛”令银行与国企可以加快进入市场经济的改革中。美报认为中国须警惕东南亚经济危机

10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题为“我为你做成了一桩便宜交易吗?”文章,言:我正考虑在上海购买一栋写字搂。有许多玻璃和钢铁的东西会使我的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办好这件事,我迅速翻阅了香港仲量行发表的研究亚太地区房地产市场状况的最新调查报告。我感到震惊。有许多可供挑选的写字楼。上海写字楼的空房率为32%,而且还有许多新搂正在拔地而起。我查了北京的情况,北京的空房率是33%。于是,我又查了曼谷的情况。那里的情况同中国一样。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什么事情呢?非常简单:中国不能不受引力定律的影响。这种经济上的引力定律最近已经使一些发展最快的亚洲虎,即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请注意东南亚发生的经济危机,因为它对中国有巨大的影响。中国不会一下子成为泰国。中国的经济今天处在一个与那些亚洲虎不同的发展阶段。眼下,外国的投资大部分是在工厂或建筑物的直接投资,这就是说,不是投资在股票市场或中国的债券中的“热钱”,或者叫“游资”。因为如果是“游资”,全球投机者一有信号就可能撤走。由于中国有很高的储蓄率和巨额外汇储备——1250亿美元,可以低御对它的货币的任何全球性冲击。但是那是昨天的新闻。中国将不得不便自已进一步对外开放,允许全球资本流动。中国现在遵循的模式是亚洲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韩国所遵循的那种国家指导的资本主义模式。中国已经在显示出一些大伤这些亚洲虎的实力的弱点来。这些弱点可能被迅速的经济增长掩盖,但是一旦增长势头慢下来,它们就会变得明显。这些弱点包括对像瀑布一样倾注而来的巨额外国资本分配不当、金融管理制度薄弱、银行系统由于向亏本的国营企业贷款而近乎破产、房地产建设过度、监督商业情况的报刊软弱无力和遇到一些从来不说实话的献媚取宠的外国投资者。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膝说:“这正是中国脆弱的地方。随着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它将不能够合理分配大量流入的外来资本”。中国将不能不受这些势力的影响。如果你认为它能不受这些势力的影响,上海有一栋摩天大楼我想卖给你。

中国应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

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11月4日发表记者克雷格·史密斯的文章,题:随着经济风险的增大,中国应正视无情的教训。文章说,要在亚洲找到一个真正的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具体例子,就先考虑上海的浦东吧。在黄浦江东岸矗立的几十栋写字楼一直空着,既未售出也未租出。大楼的玻璃墙包着的只不过是用来建造大楼的水泥而已。这种过剩是造成今天席卷从南韩到印度尼西亚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的原因。然而,中国却没有表现出从该地区种种困难中吸取了任何教训。设在香港的摩根一斯但利一迪安一威特公司经理彼得·丘舒斯前不久曾同中国官员谈到过这个危险。他所了解到的情况使他感到惊恐:即使房地产价格下降一半,要使这些大楼能租出或售出可能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中国各地都表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中国官员们耸耸肩膀,对于收不回来的贷款、资产价格上涨和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显得满不在乎,而所有这些问题同前不久使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陷入危机的那些问题是类似的。单单是这个国家的幅员(但一个大问题是它的国内经济到底有多么强大)和它与国际金融市场隔绝的状况就(使他们)滋生出一种令人震惊的自信,尽管这个国家自已的经济问题已很明显。中国国务院的经济顾问王辉忠(音)说:“尽管中国总的说来生产能力过剩,但是其特点是,我们经济的庞大规模使得我们有能力吸纳过剩的能力”。尽管累计的坏账大约有2000亿美元,但国有制和国家的支持使得任何一家大银行能免于破产。国有企业至少有一半现在是亏损的——比亚洲任何一个国家运作不佳的公司所占的比例都大得多。香港梅里尔一林奇公司经济学家肖恩·徐警告说:“他们应当做得更多的是改变银行的资本结构和关闭亏损的国有企业”。相反,在中国,要找到能够看出中国经济同亚洲其他国家正在发生的问题之间的重大关系的经济学家或官员很难。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丘舒斯说,他找不到任何一个人能确切他说出房地产业给银行系统带来的风险有多大。他说,“大量的人采取的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的态度”。当然,经济改革继续排在政府日程的首位,尽管真正的行动依然是有限的:北京今年拨款36亿美元用以勾销银行的坏账一一这点钱是很微不足道的。另一方面,每年有数量越来越多的代表团从北京到东京去研究日本清理坏账的计划。这个国家最近采取的行动表现出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表明中国并没有弄明白政策驱使的经济增长是危险的。由于这个国家的货币只是在贸易、旅游和一些银行交易中才能兑换,资本不能轻易地流到国外。实际上,对兑换的管制使得人民市对美元的比价变得坚挺,这使得一些中国官员产生了一种不可战胜的观念。像上海浦东这样政府指导下的发展计划,继续利用从国家银行获得的贷款飞速发展,尽管大楼的空缺率高达70%。上海房地产业的一位经理说:“谁都不必偿还这些贷款”。他管理的一栋写字楼的建造工程已于去年完工,但是大部分依然没有租出或售出。由于银行从未取消抵押品的赎回权,房地产价格也从未达到最低点。

中国免受冲击,但能持续多久?

法新社11月25日刊载文章言:中国认为,它没有受到东亚金融风波的冲击。在作为亚太经济论坛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五次首脑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是亚洲唯一感到高兴的国家。但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的好日子还会持续多久?

江泽民主席在温哥华一再说,中国的经济形势很好。他说,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中国的经济年增长率将保持在8%左右,在下个世纪的头十年里将保持在7%。在被问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时,中国政府发言人沈国放肯定他说,他的国家不会受到风波的冲击,因为中国遵循的是自已的发展道路,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位发言人说,这个问题(指亚洲金融危机问题)不会影响到中国。中国将继续走适合于自已的道路,继续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在货币和金融市场问题上一直是谨慎的。

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也表示放心。他说,尽管存在着引人注目的冲击,但港币和美元之间的联系仍将继续下去。他说,香港没有幸免于危机的影响,但是,港币和美元之间的联系在过去14年里绘香港带来了经济稳定,促进了人们对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地位的信任。

由于人民币还不是可兑换货币,因此它没有受到这场货币风波的直接冲击。由于人民币市值很低,一些年来中国政府成功地促进了中国产品的出口,1997年头9个月的贸易顺差共达316亿美元。出口给中国带来了大量外汇(中国的外汇储备估计达1320亿美元),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成了亚洲最高的增长率之一。西方商业界人士把中国看成是(不管这种看法是对还是错)一个“黄金国”。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1996年的外国投资达423亿美元)。在1978年至1995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加了三倍。

但是,中国并不是一个不可打垮的经济巨人。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使所有长期的、甚至短期的预测成了很难以肯定的预测。世界银行在9月份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形势的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的调子很谨慎。报告强调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贸易国,但也可能走上使所有的发展诺言成为空话的衰落道路。许多事情要取决于北京政府今后若干年里在以下各个方面作出的决策:解决庞大的国有企业部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处理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使仍很陈旧过时的金融体制实现现代化问题。最后,北京目前虽然没有受到邻国危机的冲击,但香港交易所行情的下跌和不动产行业面临的危险将必然影响到中国吸引外资问题。

中国对东亚经济的回升至关重要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1月29日刊发迈克尔·理查森文章言:在东亚一些国家的贷市、股市和经济急剧下滑之时,有一个国家迄今基本上还没有受到影响,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官员们和分析家说,如果中国今后几年在其邻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急剧减慢或者停滞不前之时仍能继续蓬勃发展,作为这个地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个经济大国,将比人们的预料更加迅速地成为一个具有支配力量的政治和经济大国。日本防卫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西原说:“如果中国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东亚金融和经济问题的影响,它将变得更加自信,它的军事能力也将增长。那可能导致中国领导人对他们的邻国采取更加专横跋扈的行动”。现在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迹象。实际上,中国近几个月来特意缩小它同东亚国家的差距,强调合作。新加坡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李先生说:“如果我们能使中国成为这个地区社会的一员,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许多官员和分析家一致认为,中国的继续繁荣发展,对于帮助东亚国家经济的回升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可能会更多地吸纳它们的出口,在这些国家投资和帮助人们恢复对这个地区的信心。一些经济学家不相信中国能免于其他东亚国家受到的那种冲击。他们说,中国将由于日本、南韩和其他遇到经济问题的国家减慢投资、贷款和援助的速度而蒙受损失。但是J·P·摩根公司香港办事处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琼·郑说,虽然流入中国的投资和中国的出口明年将会减少,但是它们将继续保持强劲。她说,尽管中国由于东亚国家货币贬值而面临出口需求不振,但是这个不利因素可以由于它的廉价劳动力、日益提高的生产率、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和利率下调而得到减轻。这位女士说:“在这个地区,中国的经济能经得起进一步下调利率,以缓和货币竞争力受到影响带来的痛苦”。香港政治经济风险咨询公司的经理罗伯特·布罗德富特说,对东亚经济增长的新限制将迫使中国推行改革。他说:“在1997年上半年,中国的一些国有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吸纳了极其多的全球资本。这场危机产生的一件好事,是使它们不能轻易获得资本,并迫使它们实行结构改革”。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中国作为既是东盟的投资者又是这个地区集团的出口市场,同这个集团争夺投资和全球市场的份额。

中国应从日韩模式的崩溃中吸取教训

法国《论坛报》11月26日刊发记者保罗·托马西文章言: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及其向北部地区蔓延的危险,可能会给中国带来始料不及的影响。由于人民币还不是可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因此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受到这场危机的直接冲击。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中国经济变化的香港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庚(音译)说:“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使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了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银行体制改革的复杂性”。他接着说:“北京方面已经意识到它正面临着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中国领导人在制订改革计划时,一直从亚洲国家的两种发展模式中寻求借鉴。然而,当前亚洲的金融危机使中国领导人看到了这两种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第一种是日本和韩国模式。这种模式的基础是组建一些与银行关系极其密切的大工业集团。中国领导层对这一模式一直十分欣赏,认为这是进入世界经济强国的好办法。然而,目前日韩两国的危机充分表明,对银行的过分依赖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将产生窒息性的后果。另外一种模式是像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那样全面开放资本市场。然而,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后,必将引起短期资本的撤离。这一模式就将产生动荡。这两个危险正是中国领导人想竭力避免的。

 


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