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一章 为独立与自由而战


   
一、帝国之战:英法北美逐鹿

  美洲原先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在欧洲殖民者侵入时,北美一带的印第安人大约有100万人,当时他们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此后,西班牙、荷兰、法国殖民者先后侵入。到17世纪初,当时的资本主义大国英国开始将魔爪伸向美洲。
  1607年,英国的伦敦公司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波士顿,此后,移居来的英国人逐渐增多,其中有遭圈地之后而破产的农夫、不堪欺压的清教徒、惧怕革命而逃来的贵族等。不久,又有德意志人、荷兰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法国人、瑞典人等移居而来。其中大半是为逃避战乱或不堪宗教迫害而来到此地的,虽远不及英国人多,但为数也很可观,另外还有许多被贩卖为奴的黑人。
  1629年,英国的马萨诸塞公司又建立了马萨诸塞殖民地。经过120多年的掠夺、镇压,至1733年,英国已占据了北美洲东起大西洋,西至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整个狭长地带,并在这里建立起13个殖民地。这13个殖民地可分三部:北部四个,即马萨诸塞、罗德岛、新罕普什尔、康涅狄格,统称“新英格兰”;中部四个,即宾夕法尼亚、纽约、新泽西、特拉华;南部五个,即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到18世纪后期,各殖民地人口总计约有300万之多。美洲大陆本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息之地,如今却成了殖民者的天下,原来的主人却被杀戳驱赶。
  在移居的殖民者中属英国人最多,久而久之,英语便成为共用的语言。在殖民地之中,有很多人是企业主、商贾和工匠等,他们办起了不少产业。英国人侵入美洲的目的就是要把这里作为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所以商业活动也很频繁。移民当中农夫原本就为数不少,并且还有一部分贵族地主,自然想到要建起庄园,加之南方各地土地肥沃,有廉价黑人奴隶可供驱使,种植园经济便发达起来。种植园主便成为奴隶主。种植园所产物品要当商品出售,又刺激和促进了殖民地工商业的发展。
  1774年时,英国商船吨位中,竟有三成以上由殖民地打造出来。殖民地工业之兴旺,可见一斑。其它如冶金、纺织、木材、玻璃等行业也很兴盛。各业虽发达,但布局不均,北部工业居首,南部农事占先,因此,各殖民地便互通有无,商业活动极为繁盛。各殖民地在经济上融为一体,再加上报纸宣传,邮函往来,文化教育相通,年轻子弟易地求学,逐渐地便萌生出大家都是“美利坚人”的朦胧意念。于是一个新的民族即美利坚民族也便在逐日形成之中。
  英国占有殖民地目的是从中牟利,怎能容忍殖民地自己发展?长此以往,殖民地岂不成了宗主国的竞争对手。所以英国政府颁布了许多法令条例,诸如航海条例、贸易条例、各类工业条例等,对殖民地大加约束和限制。
  为了争夺对美洲大陆的控制权,殖民者之间不可避免地爆发战争。1689年,北美大陆已被英、法、西三强争霸搞得四分五裂。由于西班牙的力量正在逐渐衰退,使得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竞争对手,为争夺北美内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流域的大片土地而争战。
  当时法国人在地理位置上占优势,因为他们可以取道圣劳伦斯河,较为轻易地进入大陆腹地。相比之下,由于阿巴拉契亚山脉阻挡了英国殖民者的西去之路,他们似乎注定只能占据沿海地带了。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北半部,只有两条走廊。一条是在纽约中部,莫霍克河从那里劈山而过。另一条走廊更偏北一些。乔治湖和尚普兰湖及里奇留河将新法兰西和英国殖民地连接在一起。这两条走廊再加上圣劳伦斯河,实际上是两军交锋的唯一战场。
  尽管法国人占据了地利,英国人却有两个有利因素足以作为补偿,即人力和海上力量。在殖民战争中,英国殖民者自始至终都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这种绝对优势又因种种因素所削弱:在战争中,只有约占整个英属北美殖民地人口一半的纽约和新英格兰始终在坚持作战,而法国则动员了整个加拿大的人力投入战争;而且,在法国殖民地中,男子的比例很高;此外,加拿大是由一个集权制的政府统治,而英国人则在各殖民政府的指挥下各自为战,缺乏总体的协调。
  尽管如此,英国人仍在数量上占有优势。
  从17世纪末叶开始,英国海军加强了对大西洋的控制。
  法国人要依赖其祖国的补给,如同一颗在贫瘠环境中苦苦求生的小树,连接法国的海运是它的根,圣劳伦斯河是它的主干,几个大湖则是它的枝条。任何阻碍根系输送养分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枝叶的发育。在战时,英国皇家海军定期地切断这些根系,使英国地面部队能够攻击营养不良的敌人。
  1758年6月,12000多名英国正规军和殖民地部队,在驻北美英军司令詹姆斯·阿伯克龙比的率领下,沿尚普兰湖向圣乔治湖北端的法国据点提康德罗加堡艰难地推进。法国指挥官德·蒙特卡姆侯爵在提康德罗加的部队不到4000人,
  但他们构筑了圆木胸墙,设置了尖利的鹿砦
  7月8日,英国发动了一场缺乏周密计划的正面进攻。在4个小时中,英军一次次进攻,撤退,重整队形,再进攻,他们的红色军服和鲜血染红了战场。在损失了1600多名正规军和300多名地方部队后,英军停止了进攻。
  提康德罗加的失败是英法开战后,英国一系列失败中的又一次。这场争夺俄亥俄流域控制权的战争始于1754年。
  1754年,一支法国远征军把弗吉尼亚志愿部队赶出了西部最重要的战略阵地——俄亥俄的分岔口,并开始修建杜肯堡。与此同时,由乔治·华盛顿指挥的第二支弗吉尼亚部队向分岔口挺进,奉命把法国人全部赶出这一地区。但法国人数量超过了华盛顿的部队,结果,法国人占领了俄亥俄河流域。
  从俄亥俄荒野中迸发的火花点燃了一场燎原大火,成为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与以前从欧洲开始,然后将殖民地卷入的战争不同,“帝国大战”(也被称为“法国和印第安战争”)是从殖民地开始,然后把无可奈何的各殖民地的宗主国拖入战争。
  1755年初,爱德华·布雷多克少将率领2个不满员的正规团抵达弗吉尼亚,准备在殖民地就地征召满员。总司令布雷多克还被授权在美洲招募2团新兵并任命称职人员监管印第安事务。英国政府指望凭借布雷多克的4个团,再加上新斯科舍的永久要塞,地方部队只需提供最低限度的援助,就可以发动一场战役。然而,由于殖民地已经开始为攻打克朗波因特和博瑟未尔堡增加兵力,布雷多克便将这些部队纳入他的计划。在博瑟未尔堡地区指挥殖民地部队的是一名英国正规军军官,但在克朗波因特的指挥官则是纽约人威廉·约翰逊,他也是布雷多克任命的北部印第安事务监管人。率领尼加拉瓜远征军的是布雷多克的副司令雪利总督。在齐头并进的四路大军中,总司令亲自率部兵发杜肯堡。
  1755年战役的结果是:一路全胜,一路半胜,二路失败。
  由正规军和民兵组成的联合部队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博瑟未尔堡。约翰逊的部队向北缓慢前进,于9月初在乔治湖打败了法国部队。但约翰逊未能扩大战果,他放弃了攻打克朗波因特的计划。更为不祥的是,随着压力减轻,法国人又开始在克朗波因特以南12英里处修建提康德罗加堡。雪利的远征军到达了奥斯威戈,但未能再往前挺进。布雷多克则蒙受了巨大灾难。
  布雷多克的部队劈荆斩棘,穿过了100英里杳无人迹的荒野,创造了后勤方面的奇迹,终于抵达了距杜肯堡只有一天行程的地方。但7月9日在孟农加希拉河附近,英国先头部队意外地与一支正赶往远处小路设伏的敌军遭遇。最初的遭遇使双方都感到措手不及,但法国部队很快恢复了镇定。他们沿布雷多克纵队的两侧成扇形展开,并占领了能控制英军阵地的制高点,而且法国人都隐蔽在道路两旁的密林中,英军陷入恐慌与混乱中。
  布雷多克拼命想挽回败局,努力阻止士兵逃跑,但是没有成功,最后他自己也身负重伤。溃不成军的部队在渡过孟农加希拉河以后,继续溃退。原来的那支以金戈铁马的阵容列队前进、充满胜利信心的威武雄壮的部队,现在已经残缺不全,面目全非了。
  由于打了败仗,布雷多克的傲气已经一扫而空。在战斗结束后的头一天晚上,他始终一言不发,只是在夜间突然高喊了一声:“谁能想到呢!”第二天,他还是一言不发。13日夜间,布雷多克因伤势过重死去。
  占领克朗波因特的失败,攻打尼亚加拉的夭折以及布雷多克的溃败,构成了以后2年中英国战争的模式:英国雄心勃勃的计划只取得微乎其微的结果,而新法兰西似乎在各条战线上都捷报频传。
  尽管遭到接二连三的失败,英国仍然为在北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从1758年仲夏开始,前景变得光明。出现这一转机的基础是威廉·皮特执掌了英国内阁的大权。1757年6月,他执掌了战争事务,到次年夏天,他的战略思想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18世纪30年代末期起,英国就大陆战略还是航运与殖民地战略孰是孰非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大陆战略的倡导者在欧洲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而包括皮特在内的航运与殖民地战略的鼓吹者则断言,应动用皇家海军从海上扫荡敌人的贸易活动,利用在海上的行动自由将精锐的部队置于帝国的控制之下,以重要力量来打击敌方殖民地。皮特尤其相信美洲是主要目标。在他领导下,战争最重要的目的是确保13个殖民地的安全。意识到要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要征服加拿大,皮特准备投入大量资源来完成这一任务。
  在皮特指导下,英国海军发挥了数量和士气的优势,封锁法国的港口,使法国舰队、增援部队及后勤补给无法启程。
  1757年12月底,皮特给殖民地总督们写信,向他们担保英国“耿耿于怀的,莫过于挽回上次被动而懊丧的战役所造成的损失和失望。”为确保未来的胜利,皮特派遣了大量正规军前往增援。为鼓动殖民者做出更大的努力,他允诺偿还他们支付的绝大部分费用。他为1758年确定的目标包括:提康德罗加、克朗波因特、路易斯堡和杜肯堡,如果条件许可,还要加上魁北克。
  1759年,英国全线告捷
  7月底,尼亚加拉远征军占领了法国阵地。阿默斯特在阿伯克龙比失败之地取得了成功。他率领着11000人的部队,向
  提康德罗加和克朗波因特进军。由于法军在这一地区仅有3000人,蒙特卡姆命令法国指挥官不要在徒劳的防御中丧失兵力,而要一面迟滞英国人,一面向北撤退。到8月初,两个城堡都落入英国人手中。阿默斯特把魁北克的关键之战交
  给沃尔夫承担,因为沃尔夫在路易斯堡曾表现非凡
  6月底,沃尔夫率领着8500人的强大部队,在约占英国海军四分之一的兵力支援下,到达魁北克。到9月初,几次突破蒙特卡姆防线的尝试都未获成功,沃尔夫决定孤注一掷
  9月13日清晨,他派遣一支精锐的部队来到离城堡仅2英里的一处悬崖峭壁之下。暗夜中,步兵们手足并用,节节攀上陡峭的山坡,消灭了一个法军哨所。数小时内,正当蒙特卡姆手忙脚乱地向现场调遣正规军时,4500名身着红色制服的士兵已集结在魁北克正面的亚伯拉罕平原上。在上午进行了一场按正规的欧洲样式进行的短暂战斗,英国人击溃了法军。由于法军逃向了蒙特利尔,这次战斗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6天后,城堡守军投降了。
  一度广大的加拿大领地,现在只剩下蒙特利尔。这个遭受沉重打击的殖民地,其生存的唯一机会就是夺回魁北克。
  1760年春,一支法国部队为收复该城作了英勇的努力,但未获成功。在强大的英国部队从魁北克,安大略湖和克朗波因特集中围攻蒙特利尔时,可怜的加拿大残兵败将只能龟缩在城堡里。9月初,三支部队全部同时到达,加拿大总督不得不投降。
  蒙特利尔的投降结束了北美洲的战争。但是,战争仍在海上、在欧洲、在西印度群岛和亚洲继续进行,直到1763年2月交战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英军在各战场大获全胜,即使西班牙1762年1月参战与英国为敌,也没能挽回法国屈辱的失败。全球领土被重新瓜分,但条约最重要的条款涉及到美洲。法国除了保留纽芬兰海岸外的二个小岛外,失去了在那里的所有领地。它把加拿大布雷顿角岛以及新奥尔良以外的密西西比东部所有领地全部割让给英国。而新奥尔良及密西西比以西所占领土则移交给西班牙,西班牙又把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
  从圣奥古斯丁到哈德逊湾,从大西洋到密西西比,英国成了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二、大陆军,最早的一支全国性军队

  英国在殖民战争中打败了法国,但要治理好北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却非易事。对此,英国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它发布了《十月界线公告》,暂时对白人移居者关闭阿巴拉契亚山的地区,以消除印第安人对非法土地买卖和侵占的恐惧。另外,在西部驻扎正规军,消除印第安人的憎恨。最后,英国在殖民地征税来供养它在北美的驻军。
  为补亏空,1765年,英国在殖民地颁行《印花税法》,严令殖民地的报纸、书刊、营业执照、商业契约、法律证书,乃至学生毕业证书等等,举凡印刷之物,均须缴纳定额的印花税。
  英国的做法激起了殖民地的反抗,各殖民地之间的反印花税大会在纽约召开,并发表了抗议书。人们达成了抵制进口的协议,团结起大多数北美人试图对英国施加经济压力,以迫使其取消该法案。一些自称“自由之子”的组织强迫印花税官员辞职,鼓动人洗劫了一些不得人心的皇家官员的住宅。
  面对这种反抗,英国议会被迫取消了这一法案。
  1767年英国又颁行起《汤森税法》,对输入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铅、颜料、茶叶等物课以重税,使物价大涨,引起民众抗拒。英国政府无奈,于1770年废去《汤森税法》,只保留茶叶税一项。说来也巧,那时英国东印度公司恰有大批茶叶积压在手。1773年,英国政府命该公司将积茶运往北美,免其入口税。公司遂派船将300余箱茶叶运往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波士顿港。民众闻知大怒,强行冲上茶船,将茶箱抛入海中,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随着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剥削、限制乃至镇压日益加剧,越来越激起北美殖民地人民包括当地资产阶级、种植园主的强烈不满。正是在这种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形下,1774年5月,北美各殖民地派出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一届“大陆会议”。除乔治亚的代表受阻未能到会外,其余12个殖民地的代表均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权力宣言》,谴责英国政府在北美的种种暴政,宣布北美殖民地人民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与此同时,还以“大陆联盟”的名义,提出了一系列对英国进行经济抵制的禁令。
  1774年9月,大陆会议建议各殖民地开始进行军事准备,在英军集中的新英格兰,这种活动尤其狂热,马萨诸塞为最先建起的民兵。
  1775年4月18日夜间,马萨诸塞的总督盖奇得到民兵集结军用物资的情报,派800名英军前往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地区,搜查当地民兵的军火库,逮捕反英组织的领导人。
  探得消息的两名工人马上飞马报知民兵。4月19日,英军在列克星敦遭到武装民兵的顽强抵抗,英军大败,死伤及被俘者30多人。独立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
  列克星敦的枪声给北美人以极大的鼓舞,各殖民地纷纷建起民兵。有84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建起“绿色少年”,冒死向加拿大攻去,夺取了哈得逊河北段的英军炮台,另有一支民兵也曾攻向加拿大,虽未得手,却逼令英军不敢分兵由加拿大南下。到了6月,又有民兵进袭波士顿近处的英军,占据高地班克山,筑起工事。英军一日之内发起三次冲锋都被击退,情急之下,调来火炮,民兵才撤离高地。这一仗,民兵伤亡400人,英军却损失1000人。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13个殖民地均派来了代表。除上届代表之外,新代表中有以民主主义著称的杰弗逊,还有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民主政治家富兰克林。这届大陆会议和上届大陆会议一样,也没有言及独立之事。
  大陆会议意识到它需要建立一支不局限在各殖民地分界线内活动的全国性的军队。为此,它组建了大陆军,这支军队最初由在波士顿包围盖奇的新英格兰民兵组成。1775年6月,大陆会议决定由弗吉尼亚、马里兰、宾夕法尼亚的步枪手组成10个连,从而使这支军队更具有“大陆”特色。军队建成后,马萨诸塞代表约翰·亚当斯当即推荐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亚当斯说:“他有为将者之才干及经验,他那独立资才、雄浑智能及刚正品性,令他较之任何他人更易于博得全数美利坚人之赞誉,更易于今所有殖民地民众连枝,共襄其力。”
  华盛顿品格端方,孔武有力,早已为人所知,故而众人立即赞成亚当斯这一提议。在会议上,华盛顿是唯一一位身穿军服的代表,他是一位颇有经验的军人,也是美国自由权利的坚定的倡导者。华盛顿肃然受命,担任了“护卫美利坚自由而建起的及行将建起的一名武装力量之将军及总司令。”
  华盛顿说:“我决计负此重任,并将竭尽全力拥戴此一光荣大业。”
  大陆会议命令华盛顿先行攻打波士顿,于是,他离开费城,骑马向北朝波士顿行去。
  华盛顿离去之后,大陆会议仍未能涉及独立之事,反倒于8月间又再向英王呈上请愿书。英王却断然宣告,北美殖民地乃是叛乱之地,务须征剿。大陆会议这才断了恳求的念头,于10月间议决组建海军。12月初,新打造的战船首次升旗时,那旗面为白底之上整齐排出13条红色横杠,意在表示13个殖民地联手。在旗面左上角仍为英国“米”字旗。半年之后,将“米”字图形去掉,改为一颗五角星形。再过一年,才将左上角改为蓝底之上镶有13颗白色之星,图成环形。这便是后来美国国旗的雏形。
  华盛顿带领着为数不多的一支新军向波士顿赶去。途中闻知班克山战役之事,心中焦急,加快行军,于7月初进抵马萨诸塞境内。此时,他手下已有16000之众,遂挥师将波士顿围住。波士顿是一座港口城市,守城的英军司令是威廉·豪将军。华盛顿从陆上将波士顿围住后,英军只得以海湾为基地,但难以迈出城廓一步。
  1776年1月,来自英国的民主作家托马斯·潘思的《常识》一书,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制度和乔治三世本人。此书虽薄薄数十页,但却似千斤巨石抛入水中,激起层层大浪,北美识字之人无不争相阅读。只见书上写道:“在上帝眼中,那班古往今来在头上加冕的恶棍,悉数均远不及一个寻常的诚实之人更为有用。”书中说,英国绝非北美之“母国”,“除非独立,否则,别无他法可以使北美大陆安宁。”
  此书一出,便卖出12万册,后来增印到50万册。华盛顿也读了这本书,而且反复读了多遍。读后,他沉吟半晌,徐徐言道:“此书令众多之人心中生出巨变。”他又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决计与那个不公平、不人道之国断绝一切关系。”
  担任大陆军总司令之初,华盛顿曾急于采取进攻战略。但他暂时还不能有所作为。枪枝弹药的严重短缺,使他无法对英军发起进攻,而且大陆军自身的状况也很糟。在包围波士顿时,华盛顿发现自己的部队师老兵疲,所以于1775年夏未命令阿诺德穿越缅因荒野,直取魁北克。
  但华盛顿不知道,大陆会议已派菲力普·斯凯勒去攻打蒙特利尔。美国人希望他们的进攻将会刺激加拿大人起而反抗英国,把这一地区变成“第14个殖民地州”。
  华盛顿还致力于整肃军队,但未等他取得多少成效,军队就几乎瓦解了。到年底服役期满时,绝大多数人拒绝重新应征。华盛顿只得解散一支军队,并重新组建另一支军队。而此时,敌军却近在咫尺,虎视眈眈。他只好通过召集民兵来填补这一空缺,直到新的大陆军到达战场。
  1775年11月,华盛顿派亨利·诺克斯到提康德罗加去取回缴获的大炮。诺克斯拖着这些大炮,在冰天雪地中跋涉了300英里,于1776年1月返回波士顿。
  华盛顿当机立断,在波士顿外围的多切斯特高地上修筑战壕,并果断地将大炮移入工事。现在,美国人的炮台已经完全控制了敌军阵地。威廉·豪见无险可据,心知大势已去,遂于1776年3月17日弃岸登舟,神情黯然地驶离波士顿,扯帆向哈里法克斯退去。
  此时却从加拿大传来失利的消息,斯凯勒已将指挥权交给了曾在11月中旬占领蒙特利尔的理查德·蒙哥马利将军。
  阿诺德的部队已被艰苦地跋涉搞得精疲力尽,同时到达了圣劳伦斯河的蒙哥马利迅速顺流而下准备合兵一处。
  12月下旬,美军冒着暴风雪大胆地突击魁北克。但当蒙哥马利阵亡、阿诺德负伤之后,美军的进攻势头锐减。阿诺德在病榻之上沉着地指挥着对魁北克的围困战。但5月份英国援军一到,士气低落的美军就一哄而散,退回了提廉德罗加。
   
三、华盛顿败走新泽西险象环生

  华盛顿试图像在对法战争中那样使用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军官指挥的正规军去作战,而以民兵作为辅助力量,但他没有成功。原因是缺乏称职的军官,而且大陆军士兵太少。美国没有多少人经历过正规战争,要培养出出色的指挥官,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兵员匮乏使华盛顿在战场上经常依靠民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民兵的存在也正是大陆军兵员不足的原因之一。如果允许在大陆军和民兵中进行选择,大多数人宁取前者。民兵服役是爱国行动,是必须做的,通常也是危险的,但短期民兵服役毕竟比大陆军的长期义务所受的痛苦要少得多。
  大陆会议制定了州民兵征兵条例以补充兵员,规定了从一年到整个战争期间时间长短不同的服役期限,军队的人数还是从未达到过规定的实力。例如,1775年底,大陆会议决定组建28个团(20000人),一年之后,又增加到88个团(75000)人,但军队的实际人数往往不足其应有数的一半,有时只有不足三分之一。
  从军队的社会构成来看,大陆军与英国的军队相差无几。
  士兵中有一些农民、商人和工匠。但与英军不同的是,大陆军还包括了许多新近的移民、敌方匪兵、战俘、亲英分子和罪犯(这两种人有时可在服役和绞死中作出选择)、流浪汉、契约奴、学徒工、自由黑人和奴隶,因此,绝大多数士兵来源于社会的底层。
  对自由的渴望使大多数美国人自愿入伍,而且具有爱国和献身精神。很多人心甘情愿地卧薪尝胆、忍受无限困苦,这使得外国观察家咂舌不已。法国的冯·克劳森男爵惊呼:“我要大大地赞赏美军!这支军队虽由不同年龄(甚至还包括15岁的少年人不同肤色的白人和黑人)的人组成,衣着褴褛,不发薪饷,口粮奇缺,但却能表现得如此之好,而且还能如此坚强地挺立于战火之中,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大陆军的这种忠诚,金钱买不到,纪律换不来,这是一种为自己及其子孙后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而产生的思想动力,它使大陆军士兵在军中尽职尽责。当然,并非每一个大陆军士兵都能忍受这种长期的困苦,许多人当了逃兵。但随着战争的进程,开小差的比例逐渐下降。
  尽管美国对加拿大的进攻无功而还,但独立的热情仍在高涨。
  1776年,大陆军和美国人所要求的主权受到了考验。英军发动了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攻势行动,出动了32000人的部队和几乎一半的皇家海军攻打纽约城。威廉·豪指挥着陆军,
  他的兄弟理查德·豪指挥着海军,盖伊·卡尔顿勋爵率13500人,沿里奇留河——尚普兰湖通道从加拿大南下。
  英军将这些强大的兵力投入哈德逊河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纽约是一个优良的海港,海军可以从这里出发作战。控制了哈得逊河就可以使加拿大和殖民地中的英军互相联系,孤立新英格兰,并切断美军的物资和人力供应。
  华盛顿率军从波士顿出发,前去保卫纽约。动身前他对全军将士说道:“美利坚人是做自由人抑或是做奴隶,决断的时刻已近在眼前。上帝保佑,千百万人之命运,眼下便全靠我们这支军旅之勇武行动。暴虐残恶之敌,已逼得我等除却拼死交战之外,别无他途。若非如此,那便是卑躬屈膝。”言罢便传令拔营启程。一路上晓行夜宿,很快到达纽约。
  他将兵力分散在曼哈顿岛和长岛之间。为保卫长岛,他派出20000军队中的一半,由伊斯雷尔·普特南将军指挥。美军在布鲁克林高地修筑工事,希望豪会从正面进攻。不过,普特南还在前沿阵地上部署了4000人。
  就在这前后,即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会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美国脱离英国而告独立。这是一件惊天动地,震古烁今的大事。自此以后,7月4日这一天便成为美国之独立日。这《独立宣言》由民主派大师杰弗逊主笔,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等参与草就。
  《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一经发表,北美民众莫不以手加额,欢声雷动,抗敌之心益发炽盛。华盛顿收到宣言后,立即命令部队
  排队集合,听读宣言
  8月27日,威廉·豪率英军在长岛登陆,20000多名英军和雇佣军从前哨部队的左翼绕过了他们。豪对布鲁克林高地的进攻,未能摧毁美军,但形成了对美军陆地的正规包围战。豪的优柔寡断使美军得以逃到曼哈顿,使华盛顿的两翼合而为一。尽管如此,美军的威胁并未解除。数千名灰心丧气的民兵逃跑开了小差,而且,只要英军从曼哈顿岛北部的任何地方进行两栖登陆,都会造成对纽约城美军阵地的侧击
  9月15日,英军在基普湾登陆,准备围歼美军。但豪的推进速度太慢,使华盛顿跑出了包围圈。美军在曼哈顿岛最北端的哈莱姆高地的预设阵地上布防,而把纽约让给了英军,英军后来便把总部设在了这里。豪派遣一支先头部队进攻华盛顿的阵地,但在哈莱姆高地之战中被美军击败,从此战役进入另一次较长的间歇期。
  华盛顿的新阵地当然并不比布鲁克林高地和纽约更坚固,只要英国人能渡过哈德逊河或东河,同样可以包围美国人。在基普湾战斗了一个月之后,豪果然在思罗哥狭长地段和佩尔角登陆,如果能迅速向纵深挺进,他们就可以切断华盛顿从曼哈顿岛退出的路线。但豪由于过于谨慎,再次坐失良机,使美国人得以逃脱,又在怀特平原筑起了坚固的工事。
  华盛顿仍希望豪从正面进攻,但在怀特平原一战中,豪不再上钩,而是采取迂回行动,迫使美军撤退,使英军又一次得到了歼灭华盛顿的大好机会,但豪又一次贻误战机,华盛顿得以后撤5英里,退到诺思平原。
  不管怎么说,英国还是把华盛顿的军队赶出了曼哈顿。美国向北撤退时,华盛顿在哈德逊河两岸遥相呼应的华盛顿堡和李堡留下了守备部队。豪没有追击奔向诺思平原的华盛顿,而是忽然移师南进,占领了华盛顿堡,迫使美军从李堡撤走。
  然后,豪遣克林顿占领罗得岛的纽波特,余下的部队则成扇形展开,向新泽西进军。
  华盛顿又撤过特拉华河败走新泽西,此时,他的部队不足3000人,情况危急,但这时一次胜仗给他带来了转机,从诺思推进的英军失败了。伤愈归队的阿诺德在高普兰湖上用小船组建了一支小舰队。卡尔顿率领的英军也停下来组建自己的舰队。在瓦尔科尔岛战斗中,阿诺德火力上处于优势的舰队进行了猛烈的牵制性战斗,使卡尔顿惊慌失措,向北方撤退。
  此时,华盛顿敏锐地觉察到,还有一些成功的可能性,豪的部队现在已分散在整个新泽西的越冬营房中,或许可以对其中一二个据点采取突然袭击。此举虽属冒险,但值得一试,正如华盛顿所言“否则,我们的事业就将付诸东流。”
  圣诞之夜,寒风料峭,素月分辉。华盛顿带领残部3000人马,悄无声息地偷渡过了特拉华河,迅速杀向英军大营。美军来得突然,仿佛神兵天降,英军只顾欢度圣诞,哪有防备?
  见美军掩杀而至,登时大乱,1000多人殒命或被俘。此战虽是小胜,却也甚是鼓舞了士气。
  夜袭后,美国又撤回河对岸,召集民兵增援,然后再次渡河夜袭,攻战了特伦顿。当英军6000人增援部队赶来时,华盛顿避其锋芒,转而攻打普林斯顿,又毙伤了400名敌军。
  美军随后躲进了莫里斯城。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之战又使美军起死回生。豪在遭受第二次重创之后,将其军队几乎全部撤出了新泽西。
  英国现在已清醒地认识到,华盛顿是一位机智的指挥官,他的军队也勇猛善战,尽管他们穿着破烂的靴子,在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
  由于自己的军队明显弱于敌军,所以,除非万不得已,华盛顿决不轻易冒险。1776年后,华盛顿采取了战略防御,决心不以在战场上损失大陆军的代价来赢得胜利。只有在条件极为有利的情况下才出城,采取突然袭击、不断骚扰、坚壁清野和始终呆在敌人可能致命攻击的范围之外等手段来挫败敌军。
   
四、萨拉托加之战声名远播

  华盛顿虽接连小胜,却并不敢大意,他深知英军势大,远远胜过自己,事实确也如此。英国此时也开始进行产业革命,无论国势还是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无人能与之匹敌。派到北美来作战的战舰就有300艘之多,其中70艘艨艟巨船竟可安装火炮近百门。英军不仅训练有素,而且武器精良,也非大陆军可比。何况,英国人还从德国招募来数支雇佣军哩!
  1777年9月,英军竟攻下了大陆会议的所在地费城,逼迫华盛顿率军退到费城西北的山中盆地福吉谷,休兵整饬,预备越冬后再战。时隔不久,一个叫斯图班的普鲁士军人拿着富兰克林的信来到福吉谷。原来,1776年9月,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欧洲,为美利坚各国交结盟友,以孤立英国。他在巴黎与斯图班相遇,知此人深谙用兵之道,身手不凡,便重金相聘,让他到北美来帮助操练大陆军。
  斯图班来到福吉谷后,华盛顿任命他为总监察官,负责训练部队。斯图班技艺超群,他见美国士兵虽然不懂兵法,但却矫健快捷,枪法如神,便根据这些长处,教他们排兵布阵之法,很快把大陆军调教成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
  正当华盛顿率军进入福吉谷时,他手下的阿诺德将军于10月间打了个大胜仗。阿诺德奉华盛顿之命守卫哈德逊河要塞。哈德逊河的源头靠近加拿大交界处的香普冷湖,出海口恰在纽约。因此,谁掌握了这条河的水道,谁就可以将新英格兰控制在手中。新英格兰是指13个殖民地中工商各业最发达的北部四个殖民地,乃美利坚国脉之所系。
  英军将领伯戈因是个胸藏韬略的人,还在1776年他便拟就了一套作战方案,由英军三路合击,北部由加拿大南下,南路由纽约北上,西路由安大略湖东进,夺下哈德逊河,在河流中北段的奥尔巴尼会师。
  这套方案若得逞,那么美利坚独立大业必定遭受挫折。怎奈伯戈因此计虽好,但手中无权,难以号令各路兵马,所以他不辞劳苦,回到英国,直接面奏国王乔治三世。国王也觉此计甚妙,当下准奏,命他依计行事。于是,伯戈因决定亲率北路军,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南下,驻守纽约的威廉·豪则须北上。
  不料,英国殖民地大臣杰曼勋爵竟未向威廉·豪下令,而威廉·豪一心要攻下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这便有了1777年9月费城陷落之事。威廉·豪没有走陆路,而是走海路,这使他与伯戈因无法相互呼应。华盛顿曾对此费苦心,以揣摸其意图,他错认为英军此举必有其道理。英军漏洞百出的战略使华盛顿能够作出明智的行动计划。他准确地估算了伯戈因的人数,并预计纽约北部的大陆军在民兵的增援下能够挡住伯戈因的推进。他又猜到了威廉·豪的目的,率军挺进费城。
  出于政治上和心理上的考虑,华盛顿必须保卫首府。他占领了布兰迪怀恩克里后面的一处阵地,但被豪迂回包围,吃了败仗,然而美军并没有被消灭。
  威廉·豪坐镇费城,派出了部分兵力驻扎在杰曼敦附近,另派一支分遣队侦察特拉华河上的格塞堡和未夫林堡。华盛顿毫不迟疑,调兵攻打杰曼敦,他的部队打得十分英勇,但仍然失败了。
  威廉·豪得胜后,欣喜若狂,纵情取乐,哪有心思去与伯戈因分兵合击。倒运的伯戈因不知此事,还以为豪已经接受了命令,将与他协同行进。于是,他自蒙特利尔穿过丛林密布、怪石横生的逆境地带,极其艰难地引军杀来。
  伯戈因攻下提康得罗加后,开始缓慢地向前推进,沉重的大炮和辎重车队成了负担。纽约北部美军司令菲利普·斯凯勒麾下的军队砍倒树木,布设路障以迟滞敌军前进,还在伯戈因所到之处转移了粮食和牲畜,坚壁清野。8月中旬,伯戈因派了一个分遣队到佛蒙特的本宁顿袭击美军的补给站,美国民兵为伯戈因的印第安盟军的残暴行为所激怒,他们一举消灭了这路英军。
  几乎同时,西路的圣·莱杰虽然拔寨起兵,向东而进,但屡遭民兵截击,损失很多人马,对斯坦维克斯堡围攻不下,被迫撤回。
  三路人马中只剩下伯戈因一路,孤军涉险。大陆军的援军赶来,形势对伯戈因更加不利,他陷入了民兵的汪洋大海中。伯戈因哀叹道:“不管皇家军队走到哪里,美国人都会在24小时内集结起三四千民兵。”在民兵的增援下,大陆军在贝米斯高地筑起工事,挡住了南下的道路。
  英军未能突破防线,只得退到奥尔巴尼以北的萨拉托加。
  直到这时,伯戈因才得知另外两路人马并没赶来,会师已无望。伯戈因自恃手下兵将训练有素,战技娴熟,不但没有退兵之意,反而想独自杀开一条血路,怎奈他又遇上了阿诺德。
  阿诺德知兵善用,他将四面赶来的民兵联络起来,派人拦阻并截断伯戈因运送辎重粮饷的后路,动摇其军心。9月19日,两军首次正面交锋,英军战败,锐气大挫。10月7日对阵再战时,美军声势已在英军之上,未战几个回合,英军便败下阵去,缩到军营里。阿诺德便将英军军营团团围住。
  10月17日,伯戈因见美军几乎五倍于己,再难取胜,此时他追悔莫及但却无可奈何,只得竖起了降旗,让6000英军做了俘虏,这便是声名远播的萨拉托加大捷。此次大捷,实为开战以来美军首次真正打败英军,以往虽也曾数度获胜,却只是夺得几个地方。这次却将大股英军逼入绝境,迫使伯戈因这样大名鼎鼎的骁将俯首归降,实属前所未有之事。
  萨拉托加一战,北美民众自信心大增,华盛顿在福吉谷以手加额,大陆会议也喜不自胜。11月15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例》,令13个已经独立的国家联手结成了一个联邦制的新国家,便是美利坚合众国。等到了1781年3月,13国中最后一国马里兰批准此条例后,大陆会议便宣告《联邦条例》生效,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国!依惯例,从此后将13“国”改称13“州”。
  萨拉托加大捷在国际上也引起巨大反响。英国到处建立殖民地,又称霸海上,本来就树敌甚众,尤以法国为最。因此,北美独立战争一爆发,便有很多国家幸灾乐祸,盼着英国失利,以便乘火打劫,捞他一把。只因大英帝国国力强盛,独霸海上多年,而且一开始北美各殖民地败绩连连,所以各国虽心藏怨恨,但也不敢唐突行事,轻举妄动,只好等待观望,寻找时机。
  萨拉托加一战使很多国家看到美国必胜,法国第一个站了出来,于1778年2月同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宣告承认北美独立,6月间又对英国宣战。随后,法国舰队拔锚启航,驶向北美。
  1779年西班牙也对英国宣战,派出海军。第二年,荷兰也加入了战团。普鲁士、俄国、瑞典、丹麦、奥地利等国虽未参战,却宣告建立“武装中立同盟”,以敌对目光监视着英国。这使英国全然孤立,无一盟友。法国海军还将英吉利海峡封锁起来,使得英国难以向北美继续派军。由此可见,1778年之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扩大成了一场世界战争,战争中的力量对比转向对美国有利。
   
五、最后之战:重兵围困约克敦

  1778年以后,英国重新拟定了战略计划,把战略重心转向南方。
  威廉·豪治军无能,奉召回国,由克林顿将军继续任其职。1778年6月,首批法国海军驶抵北美,将英军的海上封锁打破。克林顿深恐法国兵舰将特拉华河口封死,便主动撤离了费城,而把部队集中到了纽约。
  此时,华盛顿所部在蒙默斯击败一支英军,遂将纽约的陆上通道一一切断。1779年初,他部下的克拉克将军又攻入俄亥俄,夺下文森斯要塞。困守纽约城的克林顿将军见此情形,知道北方几乎全都掌握在华盛顿手里了,加上5500名法军也赶来加入,克林顿自知难以与之抗衡便避重就轻,将兵力转向了南方。
  为了掩人耳目,他派出小股兵力在北部的马萨诸塞、罗德岛、康涅狄格等地沿海城市不停骚扰,自己却率领大军向佐治亚驶去。1778年12月攻下佐治亚港口萨凡纳,竟然将5000美军毙于枪口之下,真是残忍至极!佐治亚大部分地区被英军占领。
  克林顿通过萨凡纳之战看出南方美军防备空虚,遂于1780年初又出征南卡罗来纳,从陆路包围了查尔斯顿。1780年5月,攻下该城,守备美军大部被擒。2周之后,巴勒斯特·塔尔顿中校指挥亲英分子组成的部队,在韦克斯豪斯击败了南卡罗来纳的最后一支有组织的爱国武装力量,并杀死了
  投降的士兵。英军迅速在这一带遍设哨所
  6月,克林顿留下康瓦利斯镇守查尔斯顿,自己又返回了纽约。
  大陆会议未料到,英军会迅速地将兵力移向南部,一时乱了阵脚,等到南部接连失利的消息传来,这才急忙委任盖茨将军指挥新成立的由1400名大陆士兵组成、还有民兵加强的南方军队,统领南方战事。
  大陆会议不善识人,错用盖茨,实是失策之举。那盖茨原本是英军少校,已经退役。因他为人狡诈,极善钻营,混进大陆军并谋得少将职衔。1777年阿诺德将军在萨拉托加大战英军之时,他身为主帅,却不加援助,稳坐军帐,作壁上观。等到阿诺德大败伯戈因,他却出面受降,将功劳抱在手中。大陆会议不察实情,还将他当作是知兵善用之人,再委以重任。这时盖茨已52岁,受命之后便得意洋洋领兵向南而去。
  1780年8月间,盖茨在南卡罗来纳的坎登与康瓦利斯相遇。当时英军势弱,人马没有美军多,但盖茨寡才少能,将正规军部署在右翼,而将其左翼单独交给了民兵。结果,当康瓦利斯发起进攻时,民兵丢盔弃甲,四散而逃。盖茨顿时惊慌失措,居然抛下部队,带着几名贴身马卒,随民兵逃离军营,四天之内跑出200英里。大陆会议代表汉密尔顿讥讽道:“似他这般年纪,竟有如此之活力,委实令人仰佩。”
  然而,最令人痛心的还是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的背叛。他将两点计划(华盛顿在哈德逊高地防御系统的关键)出卖给了英军。当一些人相信这一阴谋的败露是“上帝保佑美国”时另一些人却对美国革命能否进行下去表示怀疑。如果说,连在魁北克、在瓦尔科尔岛、在萨拉托加之战中那样勇敢顽强的阿诺德都背叛了他的光荣和他的爱国主义,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步其后尘呢?
  大陆会议解除了盖茨的职务,将南部战事交由华盛顿统管。华盛顿心知军情紧急,立即派智勇双全的格林将军前往指挥南部军队。格林身手不凡,指挥有方,善于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他将本来就处于少数的军队又分成两半,自己和摩根各率一支,故意示弱于敌。出乎意料的是,康瓦利斯也兵分两路,派塔尔顿直接尾随摩根,同时他采取迂回战术切断摩根的退路。摩根在考彭斯停止后退,迅速展开了由大陆军、骑兵和民兵组成的混合队伍,彻底打败了英军的一路,塔尔顿手下的1100人中约有90%的人死伤或被俘。
  考彭斯之战后,摩根急忙与格林会合。康瓦利斯急于重振军威,率部急起直追,于是开始了一场犬兔相逐的游戏。格林自愿当兔子的角色。康瓦利斯被引出南卡罗来纳之后,游击队就可以相对安全地骚扰敌军哨所。
  美军后卫部队经常与敌先头部队遭遇,但格林总是避免其大部队遭受袭击。最后,他渡过丹河,进入弗吉尼亚。
  英军被拖得疲惫不堪,康瓦利斯转道希尔斯巴罗去休整。
  格林认为战机已到,便再渡丹河。两军在吉尔福德县相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英军损失惨重,只好转移到威尔明顿进行休整,靠海路进行补给。不久,他进驻弗吉尼亚。
  当康瓦利斯进入了弗吉尼亚,格林便掉头南下去收复卡罗来纳和佐治亚。弗朗西斯·洛德·罗顿指挥的8000名英军在这里处于分散防守状态。当美军主力牵制着罗顿时,游击队拔除了英国的一些孤立哨所。9月初,格林与罗顿的继任者亚历山大·斯图尔特在尤托斯普林展开了三小时的激战,这一战民兵表现得异常英勇,挽回了曾败于坎登的声誉。格林的作战行动与华盛顿在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战斗一起并列为这场战争中最辉煌的战役。
  在华盛顿派出格林到南部作战时,心中便盘算着攻打纽约的计划了。法军统帅罗尚博向他进言:先将南部之敌剿除,则纽约必定势单力孤,不攻自破。
  华盛顿闻听此言有理,又得知法国海军正驶向弗吉尼亚海角,朝约克敦靠近,随即决定与罗尚博的法军联手南下。拉法耶特率领的法国志愿军得知后,也向约克敦靠了过去。
  到了9月间,约克敦被团团围住。海陆军向约克敦的进军是这场战争中唯一的一次无懈可击的行动。拉法耶特的部队挡住了康瓦利斯向卡罗来纳逃跑的路线;德·格拉西在弗吉尼亚角海战中也挫败了英舰队解围的努力,使英国的海上增援无法同康瓦利斯汇合;纽波特来的舰队也安全抵达;陆军也迅速开进了弗吉尼亚。
  2支海军舰队,5700名大陆军,3100名民兵和7000名法军云集约克敦,美法联军兵力2倍于英军,尤令康瓦利斯胆战心寒的是法军还带来了威力巨大的火炮。
  康瓦利斯成了瓮中之鳖,前无援军,后无救兵,插翅难逃。10月11日,原本还有机会乘船突围,只因优柔寡断而痛失良机。10月16日,决定出海突围时,但为时已晚。不仅因为法军炮火隆隆,还加上狂风突起,浊浪滔天,将船队吹乱,只好缩回大营。
  回到军营,康瓦利斯不由得仰天长叹:“我纵横一世,不料竟遭此厄运。那老天竟也欺我,刮起狂风,真真是天亡我也!”
  他绝望已极,决定投降。10月17日,也就是4年前伯戈因在萨拉托加投降之日,康瓦利斯也举了降旗。8000名英军自动放下武器。
  至此,英军败局已定,虽有少许残部于1782年尚有零星举动,但已于大局无碍,美国独立战争实已终结。1782年9月3日,英国被迫在巴黎与美国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除了原13个殖民地外,英国还同意将阿巴拉契亚山和密西西比河之间北起加拿大,南至佛罗里达的全部土地划归美国。
  八年之久的美国独立战争终以美国得胜而告终。
   
六、海军建立举步维艰后来居上

  战斗意外地结束了。
  这是一场持久的、代价高昂的战争,至少有25000名美国人死于战场,几乎占美国全部人口的1%,这种比例是空前绝后的。
  美国人像绝大多数的革命者一样,以其非凡的才能、意志和信念,在战争中进行着创造。他们从零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建立了陆军,建立了自己的海军。尤其是在独立战争中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美国海军更值得一书。
  独立战争一开始,就有人考虑像在陆地上一样,要在海上抗击英军。没有人提议建立一支舰队去向英国的海上优势挑战,因为在1775年英国海军拥有270艘战舰、护航舰和小型炮舰,而美国连一艘军舰也没有。虽然美国人的海军不可能直接向英国海军挑战,但它可以通过袭击英国的海上商业运输,破坏其军事补给线和交通线来打击英国。由于美国具有丰富的造船经验,富饶的木材供应,大量从事海运事业的人员,众多的商船队和海船队,以及根深蒂固的航海传统,所以,它建立的不只是一支海军,而是四种各具特色的海军。
  华盛顿在围攻波士顿时,创立了一支私人海军。当时的情况是,被围的英军人海上得到了大量补给,而华盛顿的军队却在忍饥挨冻。于是,在1775年9月,华盛顿租赁了双桅船“汉那”号,配备了几门加农炮和志愿乘员,开到了马萨诸塞湾。在其后的几个月中,他又租赁了6只小船。在敌军撤离波士顿前,华盛顿已捕获了55只敌船,给美军带来了宝贵的燧发枪、火药、火石和大炮。
  除新泽西和特拉华外,其他各州都组建了自己的州属海军,主要用于海岸防御。州属海军一般包括浅水驳船、单层甲板帆船和炮船,但也有少数几个州如马萨诸塞、宾夕法尼亚等,编入了小型深水船只,可用于劫掠英国商船。一般说来,这些海军是作为海上民兵担负诸如阻止英海军对补给仓库的袭击和不让亲英分子给停靠在岸边的军舰提供补给品等任务。偶尔,州属海军也采取一些直接行动,如宾夕法尼亚海军在1777年威廉·豪发起的费城战役中,就参加了梅塞堡和未夫林堡的保卫战。
  第三种海军是由私掠船组成的。这是一批在一个委员会统辖下,或是持有袭击敌商船的特许证的私人武装船只。私掠船实际上是特许的海盗,因而有极大的吸引力。捕获敌船和货物所得归船主、官员和船员所有。所以,捕获几艘商船就可以使人大发横财。战争结束前,在大陆会议、州政府、海外的外交官等各委员会统辖下的私掠船已达2000艘。它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美国海军对英国造成的损害都大,它使英国的损失超过了6500万美元,使海上保险费率猛涨。为了保护商船,英国只得从其他主要任务中,抽调战舰来护航。另外,私掠船还破坏了英国和其在美洲军队之间的通信联系。
  第四种形式是大陆海军,它于1775年10月30日正式获准成立。大陆会议当时成立了一个海军委员会,并批准购买武装船只。第一批军舰由经改装的8只商船组成,由伊塞克·霍普金斯指挥。此人资历有限,只靠了他是海军委员会某成员的兄弟才担任了此职。在选拔各舰的指挥官时,裙带关系起了很大作用。这支新生舰队首次出航就表现出了指挥官的无能。这也是大陆海军在战争期间唯一的一次编队行动。霍普金斯抗命不去切萨皮克湾巡逻,而去袭击加勒比海的拿骚。
  返航时舰队遭遇皇家海军“格拉斯哥”号军舰,虽然它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火炮也少于美军,却将美舰队打得落花流水。
  大陆会议不满足于依靠改装的商船。1775年12月,它批准建造的军舰已达30多艘。但是,由于缺乏加农炮、钢材、风帆、干燥木材,造船厂从未完成这些任务。而且,大部分已建成下水的船命运多舛。例如,在13艘护航舰中,美国人为防止落入敌手而自己烧毁了3艘,英国人烧毁了2艘,被俘7艘,还有1艘在战斗中被击沉。
  大陆海军最不利的条件是缺乏训练有素的船员。大陆舰只常因缺少船员而停泊港内,编队作战更是难上加难。
  关于海上作战,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1772年,耶鲁大学数学系高材生戴维·布什内尔证明了炸药可在水下引爆,并于1774年发明了水下水雷。然后,他又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艘潜艇“海龟”号,这只单人驾驶的潜艇可以将水雷置于敌船底部。
  1776年,当威廉·豪的军队开到纽约时,华盛顿同意让
  布什内尔的“海龟”号出击豪的旗舰“鹰”号。虽然驾驶“海龟”号的爱兹拉·李已开到了“鹰”号的船底,但未能将水雷置于敌舰外壳上。随后两次对其他军舰的努力也失败了。
  尽管布什内尔的“海龟”号失败了,但他的努力却预示了未来。不仅潜水艇变成了强大的武器,而且他还将工程科学引入了战争。
  总共约有100条舰船编入了大陆海军,但大部分都是小船,作用有限。到1780年,只有5艘战舰在编。海军实际上已不存在。美国完全依赖于武装私掠船和法国海军。
  约克敦之战最能表明美国海军的无足轻重。当时德·格拉西有40条主力舰,而美国却连一艘也没有。尽管没有自己的海军,这种缺陷并未影响到战争的结局。
  最早的海军倡导人约翰·亚当斯在其回忆录中写到:“回顾美国的那一长串被俘或被毁的舰船名单,重写我们海军建立和发展的全部历史,常常催人泪下。”
  海军并没有被遗忘和冷落,1783年12月4日下午,在纽约“弗朗西斯饭馆”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这天,华盛顿请这位司令官向他的部下作了简短的致辞,向他们表示感谢和祝福,尔后,那些沙场老兵排成纵队一个一个地同他拥抱,一种特别的爱戴之情从他们这些在九死一生中打败了敌人取得胜利的士兵心中油然而生,弥漫于这个充满感情的场面。华盛顿在给格林的信中写道:
  如果编年史家有足够的勇气来填写历史的这一页,
  述说他们如何在这场竞争中以少战多(从美国方面说)取
  得胜利,并试图描绘他们经历的困境,那么这些后代史
  学家将会煞费苦心地虚构故事,因为以大英帝国这样强
  大的力量,在这个国家内惨淡经营8年却败在一支数量
  上明显居于劣势而且是一支经常半饥半饱,衣衫褴褛,有
  时还要经受各种人类天性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的队伍手中,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造成巨大的冲击波。政治上,它告示欧洲,新时代的黎明正在来临。有关美国的事件和制度的消息,通过新闻界、美国宣传家的活动、自由俱乐部的讨论以及胜利归来的军人的报告等渠道传到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哲学思想不再是抽象的东西,它已被美国人付诸实践。因此,大大地加强了欧洲的革命和民主精神。
  在法国,高涨的生活费用和银行倒闭,激起不断升级的不满,而这里已蕴含了一种新的精神,这些都是来自于法国对美国的支持。《巴黎和约》签字6年后,法国也爆发了革命,而且把整个欧洲推入了一代人的几乎永无休止的战乱年代。
  美国在战争中重新引入了一种意识形态,即为独立这样一个无限目标而战,他们动员平民士兵参战,而不是职业军人。1783年春,华盛顿在总结这变化的深刻意义时说道:“它可能奠定了我们最初的地位和我们制度的根基。每个愿意保护自由政府的公民,不仅献出了他们的部分财产,而且还亲自参军捍卫政府。”为了保卫祖国,“这个国家的全部力量都被动员起来了。”广大平民士兵被爱国热情激发起来,因为他们是为自由、平等以及其他抽象的意识形态而战。
  美国虽已独立,但却远非真正统一的国家。依据1781年生效的《联邦条例》,美利坚合众国既无元首,又无内阁,只是以各州代表结成的联邦议会权且充当中央政府。
  联邦议会依法也有宣战、媾和、募兵、立宪等权力,只是议决之事必须经13州中9个以上的州认可方能生效,实际上是形同虚设。而各州则自行其事,可征税、征兵、发行钱币,如同各自独立的国家。
  美国与欧洲各国都有贸易往来,联邦议会都无权征收关税,以保护本国工商各业。联邦议会手中无财权,当然无力供养国家常备军,一旦发生变故,必然危及国家安全。又加上各州自定关税,各州之间的商业活动也受到限制。由此可见,联邦制实在不利于刚刚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
  华盛顿对此早有觉察,1785年时,他曾说道:“我们若不成为统一的民族,那便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一年之后他又说:
  “13个全部享有独立主权的州互相作乱,全都想夺得联邦的统辖权,不要多长时间就会把整个国家都毁掉。但是,如果能有一部自由而且有力的宪法,就可重新树起我们的威望与成就。”
  说这话时,华盛顿已辞去大陆军总司令的职务,返回自家的维农山庄。他空谷清明,无意功名,独立战争胜利后便解职抽身,归隐泉林。只是心念民族国事,这才大声疾呼统一,众多有识之士也有这种想法,于是各州代表便于1787年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决定制订出一部完整统一的宪法。
  华盛顿原本不愿涉足政坛,只因此事重大,才起程来到费城。会上,代表们就制宪一事展开了广泛讨论,意见不一,有人甚至劝华盛顿登基做美国的君主,华盛顿虽身为种植园主,但却崇尚共和制,极力反对君主制,设法让会议通过宪法。
  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宪法通过,并于第二年生效。宪法将美利坚合众国定为共和制国家。根据宪法组成了集中的联邦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归国会,国会由参议院、众议院组成,拥有征税、贷款、发行货币,规定度量衡、邮政、宣战、征兵等权力。参议院由每州州议会产生两个代表,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众议院议员则按每州居民人数比例选举产生,每两年改选一次。参议院有权审定总统提出的内阁阁员和最高法官的名单,批准总统与外国签定的条约,对众议院起钳制作用,众议院所通过的法案如果得不到参议院的联署即不能生效。行政权由总统执掌。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有权任免官吏及最高法院法官、对外缔约,且身兼军队统帅。司法权则由最高法院掌管。
  1789年,美国又定出10条宪法修正案,写明公民拥有言论、出版、宗教、信仰、和平集会与请愿的权力,规定人身、住所、财产、文件有不可侵犯的权力。这部宪法使美国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确定了财、政、军、外交等各项大权,国势得以大增。又加上美国自从独立那天起,使不像欧洲及各地国家有众多封建旧迹及古旧传统积习,所以它能够发展,阻碍很少,百年之后便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大国。
  1789年,华盛顿被选为美国首届总统。他虽无意于政事,但众意难违,于4月30日在临时首府纽约宣誓就职。
  1790年1月,华盛顿在首次总统年度讲演中,强调必须以教育立国。随后他想方设法支持现有的学校,还要求建起全国性的大学。华盛顿敦促国会为立法、司法定出条例细则,又统一币制与税法,颁布关税保护法令,建起了第一个国家银行,使西半球这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蒸蒸日上。1796年9月,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之后,决心退出政界。1799年12月14日,为美国独立创下不朽功绩的华盛顿,在维农山庄病逝,享年67岁。

  ------------------
  allan9扫描校对 || //www.qiuzao.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