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七章 浩劫再起血雨纷纷


   
一、黑色星期日里美国人心在流血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世界,风云多变,德意日法西斯巨大的战争阴影笼罩在世人头上,全球燃遍战火。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打了两年多,阿道夫·希特勒不顾其高级军官的谨慎劝告,公然蔑视盟国,吞并了奥地利,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兰,又干净利索地征服了挪威、丹麦,英法先后同德国宣战,然而远离欧洲战火的美利坚合众国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一直避免直接介入战争,以为这样才能保卫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做梦也没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向它袭来。
  1941年12月7日这个星期日,对于夏威夷群岛首府檀香山的美国人来说,是个倒霉的日子,一个蒙受耻辱的黑色星期日。
  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的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军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珍珠港与关岛和马尼拉湾构成椎子形,插向西太平洋,成为日本南进的主要障碍。
  这天清晨,淡淡的晨雾笼罩着檀香山,笼罩着距檀香山西北9英里的珍珠港。夏威夷时间清晨6时15分,183架日机从瓦湖岛以北230海里处的航空母舰上腾空而起,它们迅速在舰队上空编好队形,朝着他们盼望已久的目标飞去。
  星期天的早晨是那样的平静安谧,周末的余韵仍在迷醉着美军官兵,海滨大街上有醉醺醺的水兵徜徉不已,军港内大小军舰一动不动。檀香山广播电台播放着轻音乐,教堂的钟声柔和地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荡漾,大部分美国人经过一夜的纵情声色,宿醉未醒,舰队总司令赫斯本·金梅尔海军上将也沉浸在梦乡中。
  大约7时30分,云层开处,呈现出一片白色海岸,轰炸机中队长渊田美津雄已隐约可见瓦胡岛了,此时他接到先于攻击机群起飞的水上侦察机关于珍珠港的停泊舰只,停泊队形及风情、云情的有关报告。不久,渊田从云层的缝隙中逐
  渐看清了飞机前下方被白浪冲刷得凸凹不齐的长长的海岸线。他已辩认出这就是瓦胡岛北部的卡胡库角。于是他命令转航向右。
  在这个区域里,有几架美国民航飞机在懒洋洋地盘旋,可是整个瓦胡基地上的军用飞机,此刻却没有一架在空中。在希卡姆、贝洛兹和惠勒机场上,为了防止破坏,所有飞机都机翼对机翼地紧靠在一起。埃瓦机场上的海军陆战队的飞机也是照此办理。在空中的美国军用飞机只有海军的7架巡逻机,它们正在西南方许多英里外巡逻。空防系统也毫无戒备。
  珍珠港内各舰上的780挺高射机枪有四分之三无人值班,陆军的31门高射炮只有4门在阵地上,可是它们的炮弹在演习后已送回军需库,因为它们“容易生锈和松扣”。
  渊田按预定方案发出一枚信号弹(预案中一枚信号弹,即奇袭;两枚信号弹即强攻)。但由于战斗机队未发现这一信号,无奈渊田又向战斗机队方向发出一枚信号弹,想让其知道奇袭的作战意图,而俯冲轰炸机队却又误解了这一意图,见此情景,渊田不得不较预定时间提前5分钟,即7点49分命令报务员发出“虎!虎!虎!”的攻击信号。
  此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舰船计有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29艘、潜艇5艘、辅助舰船30余艘。岸上机场飞机262架。其余舰艇,2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分别在威克岛、中途岛运送飞机,以及在约翰斯顿岛演习。
  由于日本特务吉川长期活动所提供的情报,日机对全港的情况了如指掌,战斗任务明确而具体:战斗机43架用机枪扫射机场,粉碎美机迎击;俯冲轰炸机40架和高空轰炸机49架,攻击战列舰和各类舰只。
  当渊田飞近目标时,面临一个战术抉择。如果他判断美国人果真毫无准备,那么鱼雷机就直接向战列舰飞去;否则,战斗机就应该首先消灭前来拦截的飞机。前面的天空碧蓝碧蓝的,空空荡荡一片平静。此时,仍然没有一架美国飞机升空迎战,也没有冒起任何高射炮火的烟云。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看来美国人在劫难逃了!
  就在渊田美津雄发布攻击令后,各飞行突击队开始攻击,俯冲轰炸机顺山谷进入。随着日机投下的爆炸声,希卡姆、惠勒机场和福特岛航空站陷入一片浓烟烈火中。7时57分,福特岛东西两侧的军舰也遭到攻击。8时05分,水平轰炸机从正西方向进入,再次轰炸了福特岛东侧停泊的战列舰,同时轰炸了高炮火力集中的依哇机场。大火和爆炸引起的烟雾,顿时遮蔽了整个珍珠港,不少军舰未及作战斗准备就沉入海底。
  8时40分,第一攻击波攻击结束,日机顺利完成首次突击任务后安然反航。
  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第二攻击波167架飞机(其中俯冲轰炸机81架、水平轰炸机54架、战斗机36架),于7时15分起飞,8时48分展开攻击队形,从瓦胡岛东部进入。8时55分开始攻击。俯冲轰炸机主要攻击舰船,水平轰炸机则主要攻击希卡姆和贝洛兹机场及各海军航空站,战斗机担任空中掩护,同时封锁和扫射各航空站。
  在日机第一次攻击波突击开始时,美军混乱不堪、惊慌失措,没有进行有效抵抗。直至突击5分钟后高炮才零星射击,岛上33个高炮连,仅有4个连开火。许多日机受了损伤,但击落者甚少。8时15分美军未遭日机轰炸的哈罗瓦机场起飞了4架战斗机,此后陆续起飞25架。美军与日军第二攻击波飞机有过空战,但由于仓促应战,协同不好,因而或被日军战斗机击落,或被美军自己的高炮击毁,整个珍珠港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8点50分,日军第二波攻击队取得巨大成果,他们反复轰炸和扫射过每一艘战列舰后,又袭击了其它舰只,直到日本人所能看到的舰只不是被击沉就是起火,才兴高采烈地返回航空母舰。
  10时整,日机全部撤离珍珠港。
  死亡和毁灭并没有结束。
  盘旋在港内的硝烟上升到几千英尺,形成一朵巨大的蘑茹状烟云。它象征着日本人奇袭的胜利,象征着美国人的悲剧。一个日军参谋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得意地写道:“敌人毫无警戒,快哉,快哉,快哉!”“美国佬,你们知道了吧,30年仇恨的匕首,今天报复在你们的胸膛上了。”宿敌在瞬间被打翻,日本称霸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野心可以实现了。
  日本人捧腹大笑,美国人心在流血。
  日军偷袭珍珠港,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战果,短短的1小时28分钟里,日军共投掷鱼雷40枚,各型炸弹556枚,共计144吨。日本海军以损失飞机29架、潜挺6艘的微小代价,击沉、击伤美军各型舰船40余艘(内含击沉战列舰4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2舰;重创战列舰3艘,击伤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辅助船5艘),击毁飞机260架。
  耐人寻味的是,日本人空袭之前,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由比尔·哈尔西海军中将率领出海,去威克岛运送飞机,从而逃脱了全军覆灭的命运。空袭中,日本人对海军造船厂和油库好像没过多理会,竟使这些基地设备完整地保存下来,日后,日本人为此疏忽将大吃苦头,追悔莫及。
   
二、美国故意让珍珠港遭受袭击

  珍珠港的悲剧发生后,美国公众强烈要求政府和军方调查此事,大有穷追不舍之势。这就使那些细心的人们发现,在悲剧发生前的诸多可疑事件中,最为突出的可能算是集中在马歇尔等高级将领身上的那些谜了。
  1941年11月,太平洋上战云密布。美国情报部门通过破译日本人的电报,在全面分析日本政府的声明和其海、陆军的行动之后,已经明确判断出:日本海、陆军有可能对太平洋上的任何目标发动袭击。为此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海军上将在11月24日给太平洋上的所有美国海军军官发电,警告他们要时刻提防日军的进攻。但不知什么原因,却有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没有得到这一警告——这个人就是驻珍珠港的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金梅尔将军,他不但没有得到斯塔克的警告,而且没有得到任何类似命令。
  无独有偶,几乎就在斯塔克发出警告的同时,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也向驻菲律宾地区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下达了前所未有的电令:全部军队处于紧急状态。但是,那位夏威夷驻军司令活尔特·肖特陆军中将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命令。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此时还发生了另外几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941年11月底的世界形势可以说是随着每分钟变化而变化的,几乎是时钟分针每前进一格,世界局势都向危险迈进一步。在欧洲,法西斯德国军队正在步步逼近莫斯科;在亚洲,日本军阀除了在中国继续进行疯狂的进攻外,那把准备杀向西方的战刀正在一寸寸地拔出了鞘,四射的寒光足以使人不寒而栗。但也就是在这种时刻,马歇尔却离开了华盛顿到北卡罗来纳州去观看美国陆军一次并不十分重要的军事演习去了。
  马歇尔离开华盛顿后,美国情报部门又从截获的日本电报中得知,东京正准备停止同美国的谈判。于是,陆军部长史汀生向驻海外的指挥官们发出警告:
  “美日谈判似将破裂,日方继续谈判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日方之未来行动无从预料,但可能在任何时候采取敌对行动。假如冲突难免,美国希望由日方打响第一枪。不要被此项方针束缚手脚,从而影响防御手段的施行。在日方采取敌对行动之前,希进行必要的侦察,并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与此同时,斯塔尔海军上将也向太平洋地区海军部队发出警告。但驻夏威夷的海军司令金梅尔上将从警告电报里根本看不出日本人马上就要与自己开战,他自己也没有因此而感到紧张,也就没有通知肖特将军。
  那位负责保卫珍珠港安全的陆军中将肖特接到的电报却是:提防破坏活动。战争迫在眉睫,随时可能爆发战争。
  这份电报使肖特中将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日军将在菲律宾发起进攻,同时夏威夷的日本居民将进行破坏活动。因此,他所采取的行动是,在珍珠港海军基地四周部署岗哨,把飞机转移到安全地方保护起来,以防破坏分子潜入将其炸毁。在布置完这一切之后,他向华盛顿报告说,他的部队“已经进入A级戒备状态”。
  陆军部的人接到肖特中将的电报后,放心地认为肖特已经做好了一切临战准备。因为按惯例,A级戒备状态是最高级的戒备,然后才是B级、C级。但实际上肖特这里讲的A级戒备状态却不是最高级别的戒备。因为就在此前不久,夏威夷驻军已经一反常规地把A、B、C三个级别戒备状态所代表的意义来了个大调整,即C级为最高级,B级次之,A级最低——只是防备破坏活动而已。
  如果说,陆军部的其他人接到肖特的电报后能够不再担心夏威夷的安全可以理解的话,因为他们不真正清楚肖特所说的部队“已经进入A级戒备状态”的真正含义。那么,马歇尔在从北卡罗来纳州观看演习回到华盛顿后见到肖特这封电报却对此未置一词就大有疑问了,因为他是十分清楚夏威夷驻军颠倒了常规的戒备等级次序这件事的。
  1941年12月6日晚,美国人接收到了日本的一份电报,但是,只有前面13项内容。据监听到的日本外务省电报称,他们将于第二天凌晨发出第14部分电文以及通知驻美大使向美国政府递交照会的确切时间。
  从日本外务省已经发出的这封电报的前13部分看,日美之间的谈判已宣告破裂:日本人毫不客气地拒绝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前几天提出的要求日本方面作出切实保证的照会。
  结合日本驻美大使馆人员正在匆匆忙忙地销毁文件的异常迹象,日美之间将要开战的信息已经明确无误地表现出来了。
  罗斯福在晚餐快结束时谈到了这份没有结尾的电报,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含义所在,他说道:“这就是说要动手打了!”这时,在华盛顿,星期六的夜晚才刚刚开始,到第二天早晨日本人发出那份电报中极为关键的第14部分之前,美国陆海军的首脑马歇尔和斯塔克是完全有机会向各自的部下发出战争警告的,但是他们却没有这样做。
  第二天早晨,美国人终于监听到了日本外务省发出的那份电报的最后一部分和要求下午1时通知美国政府的电文。
  上午10时,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尔在他的办公室接到了情报官员的报告,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此感到十分不安,因为,他们已经预感到在华盛顿时间下午1时(即珍珠港时间早上7时30分)左右可能会发生某种不测事件,海军情报局长威尔逊向斯塔尔建议:“现在是否要立即用电话同金梅尔司令联系一下?”
  斯塔克似乎接受了这个建议,只见他把手伸向了电话机,慢慢地拿起了听筒,但却没有讲话,旋即把听筒放回了原处。
  然后扫视了一下周围那几个大眼瞪小眼的盯着他的人的疑惑的面孔,把目光又转回到手上那份电报上,若有所思地说道:
  “电话还是不打了吧。在此之前,先同总统商量一下,请各位先回去吧。”
  就在斯塔克看到的日本人那份重要电报的半个小时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也看到了这份最后通牒。他从头到尾地看完了这份最后通牒之后,抬眼望了望他的作战计划部部长齐曼和情报局局长迈尔斯等高级军官,用询问的口气问大家:
  “你们看了这份‘下午1时通知电’,感觉如何?各位认为根据这份电报,应该对形势作何判断?”
  对此,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份电文说明,日本人将在下午1时或1时以后不久,准备攻击太平洋的某个地方。
  马歇尔对大家的判断表示赞同,他宣布:“我决定向全军司令发出紧急戒严指令。”然后,他拿起铅笔,龙飞凤舞地在一张纸条上拟就了一封发至太平洋地区所有陆军指挥官的电报:
  “日本人将在今天东部标准时间下午1时递交实质上等于最后通牒的照会,并立即命令毁掉电报机。”
  电文拟好后,马歇尔打电话给斯塔克,向他说明情况,并提出与他联名向陆、海军同时发出警告。
  斯塔克接到电话后,显得十分犹豫,他似乎无法理解马歇尔的用意所在。经过考虑,他给马歇尔回电话说:“我觉得下午1时是有某种特殊重要性,若能紧急通知下去的话,那就在命令陆军部队指挥官的同时,也请顺便转告海军方面。”
  听到斯塔克的这番话后,马歇尔在那份电文的结尾加上了“也请转告海军部队”几个字,然后他把电文交给布拉顿上校,让他将电报发往太平洋地区的美军指挥官们。
  虽然斯塔克在电话中提出是否可以通过海军的通信系统发送电报,但马歇尔谢绝了。他坚持要用陆军的通信系统。
  但是,实际上马歇尔的这封警告电报并没有通过陆军通信系统发出去,而是通过最费时间的西部联合电信公司拍发的。而这份电报经过百般周折送达肖特将军时,已经变得毫无价值了,因为这时已经是日本发动珍珠港攻击的7小时零3分钟以后的事了。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全美上下一致要求追究有关高级将领的失察之责。结果,在珍珠港的海、陆军指挥官金梅尔海军上将和肖特陆军中将及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海军上将等人先后被撤职罢官。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比他们更为严重地贻误战机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却没有受到处分,而且这件事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前程和罗斯福总统对他的信任。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1941年12月4日晚,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同陆军部长史汀生、海军部长诺克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一起研究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形势时,得到情报部门提供的报告:发现一支代号为“机动部队”的日军舰队正悄悄驶向太平洋中部。
  率领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的确是罗斯福总统盼望已久的事情。
  罗斯福认为,正像美国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一样,现在也只有直接参战,才能使美国在未来获得最大的利益和最高的地位。因此,他一直想率领美国亲自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自从他第二次连任总统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一年时间里,美国的中立国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他一时还无法实现直接参战的目的,因为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十分强大。据民意测验显示,全国有74%的人反对美国直接介入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他采取了许多措施企图踏上通往战争的道路。
  1941年3月11日,他签署了一份题为《进一步促进美国国防和其它目的法》即著名的租借法,这项法案的签署使美国正式从一个慎重的中立国变成了一个活跃的非交战国。
  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一起在大西洋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包括了罗斯福提出关于建立一个享有“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不虞匮乏自由、免于恐惧自由为基础的世界理想,宣告各国人民
  都享有自决权和对世界财富公平分配的权利。罗斯福希望《大西洋宪章》里的这种精神能激励起美国人民拿起武器,同企图称霸世界的人们作斗争,但美国公众的反应使他失望。
  在另一方面,希特勒也始终没有忘记美国的干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考虑到在当时德国空军还根本不可能袭击遥远的美国的情况下,把美国拒之
  于战争之外是他摧毁苏联和打败英国的一个十分必要的条件。因此,他一直不理会美国的非中立活动,尽量不给美国以参战的借口,他曾经向德国海军将领下达了严格的命令,要求任何潜艇都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
  但是,坚信美国必须参战的罗斯福总统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率领美国参战的机会。现在,日本人马上要给他提供那盼望已久的机会了,罗斯福岂能放过这天赐良机!于是把他的决定告诉了史汀生、诺克斯和马歇尔。
  12月6日,华盛顿的最高决策当局最终作出决定:不通知珍珠港守军,让珍珠港遭受日军的攻击!
  当天晚上,罗斯福在白宫彻夜未眠,同他的主要助手一起焦灼不安地等待着报告日军攻击珍珠港的第一批电报。
  日本人没有使罗斯福失望。
  12月7日,从夏威夷果然传来了那份著名的紧急报警电报:
  “这不是演习,珍珠港遭到袭击!”
  罗斯福总统所期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第二天中午,一向因行动不便而深居简出的罗斯福总统作出了异乎寻常的举动: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坐着轮椅露面,而是由他的长子詹姆斯搀扶着走进国会大厦,当他来到大厅时,欢呼声像暴风雨般爆发出来。罗斯福接受过无数次欢呼,但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在欢呼声里,有着一种发狂似的快慰之感,似乎他的出现使人们一下子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似乎所有这些人,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在向他,并且通过他,向他们的祖国表达他们的赤胆忠心。
  搀扶着罗斯福的詹姆斯·罗斯福也感到激动,总统的儿子想,珍珠港事件使美国人空前地团结起来了,这在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此刻,全国各地的美国民众都聚集在收音机旁,倾听总统演讲的实况转播。罗斯福一手抚着讲台,一手打开他的黑色笔记本,然后试了试麦克风,他镇定地环视大厅,向所有的与会者致意后,美国的全体听众就听到了他们所熟悉而又亲切的声调了。罗斯福总统以他那浑厚的嗓音,开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演说:
  “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国遭到了蓄意的猛烈攻击,这个日子将永远是我们的国耻日!
  …………”
  在成功地将美国人民的情绪调动起来之后,他斩钉截铁地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
  罗斯福总统的演说历时6分钟多一点,这个简单的演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于1917年要求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份量重得多,影响深远得多。参议院以82票对零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罗斯福的宣战要求,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如愿以偿,此刻,如果说他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他事先没有想到日本人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会把他那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打得如此惨痛,但这种遗憾,在罗斯福总统的心中不过是一闪而已。因为他知道,只要能顺利地率领美国参战,他将获得的利益则一定会使今天的损失显得微不足道。
   
三、兵败南太平洋总司令险被捉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进行了改组。尼米兹接替金梅尔指挥太平洋海军。尼米兹上任后,召见了原来的参谋班子,他们中间有几个人还在遵医嘱吃镇静剂。“不会有任何调动,我对各位完全信任,”尼米兹说,“我们挨了一次猛揍,但是我对于最后的胜利毫无怀疑,当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抓紧整顿军队,修复军舰,准备反击。”
  不久,圣诞节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来到了美国,与罗斯福举行了以“阿卡迪亚”为代号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联合指挥体系,即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总部设在华盛顿。会议还决定在太平洋地区建立ABDA(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军司令部,由英国韦维尔将军任总司令。
  “阿卡迪亚”会议持续了两周。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家宣言》比《大西洋宪章》前进了一大步。由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内容如下: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与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的称为《大西洋宪章》的联合宣言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上已表示赞同,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丘吉尔在12月29日动身去加拿大前,已同罗斯福共同决定了《宣言》的最后文本。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汇集白宫,在文件上签了字。
  而此时,太平洋的盟军却在节节败退。珍珠港事变后的几个月里,日本所征服的地区好像一把打开的扇子,扇柄就在东京,扇子的半径长达3000多英里,向东伸到中太平洋,向南伸到澳大利亚沿岸,向西直达印度的海岸。日本进到马来半岛的顶端,进一步就可以包围新加坡;他们轰炸滇缅路的卸货港仰光;他们在婆罗洲、西里伯斯、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和所罗门群岛登陆,从那里可以威胁美国到澳大利亚的生命线。
  日本决心横扫东南亚,摧毁美、英、荷在东南亚的基地,强占菲律宾、关岛、香港、英属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俾斯麦群岛、荷属帝汶等重要地区。
  为了实现这一野心勃勃的计划,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就对东南亚展开了进攻。关岛于12月10日被日军占领。美军330人全部投降。同一天,日军还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金岛和托拉华岛。威克岛上的美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沉日舰2艘。12月16日,进攻珍珠港返航的一部分日本舰只前去增援,到12月22日,美军被迫投降。12月25日,香港失陷。
  日军在攻占马来半岛的同时,加强了对菲律宾的进袭。在12月8日和10日,日本飞机连续对马尼拉附近的美国空军基地进行狂轰滥炸,基本上摧毁了麦克阿瑟的空军。接着,又在吕宋西海岸的维甘和东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美军连连败北,损失惨重。麦克阿瑟估计到,日军主力将在仁牙因湾登陆,由于美国空军已损失殆尽,陆军也减员一半,无法阻挡。
  因此,美菲军队便主动撤退到巴丹半岛,凭借科雷吉多要塞进行防守。他们炸毁了184座桥梁,及时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1942年的第一个星期结束之前,大约3万名菲律宾和美国的士兵在一道坚固的天然防线后面挖壕固守,这道横贯巴丹半岛的阿布凯防线,穿过沼泽地和纳蒂布山上的两座火山峰。在这道防线之后约20英里,荒凉的马里韦莱斯山坡上的退却阵地正在进行战备。这是“桔色作战计划”设计的防御,由于有1.5万美国部队和6.5万菲律宾部队可供调遣,麦克阿瑟预料能够在6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内阻止日军的大规模进攻。
  然而麦克阿瑟过于乐观了,他的计划很快化为泡影。因为,撤退时带的大米还不够吃20天,面粉只够吃30天,鱼肉罐头够吃50天,这些食品供给8万部队和2.6万涌向巴丹的平民,还不够吃一个月。日军开始包围时,麦克阿瑟下令每人配给食品减半。罗斯福总统几次想通过日本海上封锁线向巴丹和科雷吉多尔运送给养的努力都遭到了失败。后来,骑兵的马已经没有饲料可喂了,温赖特将军含着眼泪下令把所有的军马都杀了,包括他自己心爱的良驹约瑟夫·康拉德在内。
  麦克阿瑟试图重振队伍的士气,但勇气和决心阻挡不住日军的残酷进攻。绝望的情绪在蔓延,睡眠不足,食品、药品缺乏,使伤亡率直线上升。
  1942年1月20日晚上,突破了纳蒂布山坡右翼阵地的5000名新到的日军发起进攻,麦克阿瑟的阿布凯前沿防线开始崩溃。第二天,温赖特将军的左翼阵地遭到猛烈空袭,也开始崩溃。后备部队紧急调上去支援那摇摇欲坠的前线。
  为尽快解决菲律宾战场的僵持局面。3月间,日军又增派2个步兵师团和2个炮兵团对麦克阿瑟展开新的进攻。就在这时,罗斯福总统为了保全面子,免得麦克阿瑟将军当了日军的俘虏,便命令他把军队交给温赖特中将指挥,让他到澳
  大利亚去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
  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携夫人和4岁的儿子,乘着巴尔克利上尉的鱼雷艇偷偷地离开了科雷吉多尔。在尔后紧张的45小时里,巴尔克利指挥的PT—41艇穿过被日军控制的海面,于13日天刚亮的时候在棉兰老岛北岸靠近台尔蒙菠萝罐头厂附近靠岸登陆。下船时,麦克阿瑟脸色苍白,眼圈发黑。
  他对巴尔克利说,他要为他和艇上的人申请银星章。“你们把我从虎口中救了出来,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东条英机得知麦克阿瑟逃跑的消息大为恼火,他本来打算生擒麦克阿瑟让他到东京游街的。他恼羞成怒,命日军发
  起更大的攻势
  4月2日,在日军猛烈的攻击下,美菲军队乱作一团,纷纷弃阵而逃。4月9日,吕宋部队司令爱德华·金少将率部投降,7.6万名美军和菲律宾军作了日军的俘虏。科雷吉多尔要塞守到5月6日。7日深夜,美远东军司令温赖特将军通过马尼拉电台命令菲律宾所有的美、菲军队无条件投降,拒绝投降者以逃兵论处。尽管如此,棉兰老岛的3.6万名军队只有7000人(主要是美国人)向日军机降,其余2.9万人拒绝命令,带着武器上山打游击去了。至此,日军侵占了菲律宾所有重要的城镇和港口。
  荷属东印度是日军与美、英、荷盟军争夺的主要战场。2月23日,战区司令弗维尔显然已经没有办法行使ABDA战区的指挥权了。联合参谋长会议命令解散他在爪哇的指挥部。
  两天之后,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在爪哇海战中被击沉。这个海域的同盟国舰只大多都遭到同样的命运,包括罗斯福过去时常在海上度假时的坐舰巡洋舰“休斯敦”号。
  一个星期之后,爪哇岛被日军占领,守军投降。
  为了尽快扭转败局,罗斯福在1942年1月6日的《国情咨文》中说:“我们进行这场战争不能抱着防御的态度。当我们把军事力量和资源充分动员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要向敌人进攻——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力所能及,我们就要打击他们。我们必须在远离我们海岸的地方把敌人挡住,因为我们的意图是把战争带给敌人,带到敌人的本土上去。”
  为此,罗斯福号召青壮年踊跃参军,工人、农民要加紧生产,为早日赢得胜利多生产物资,多生产军火。在总统的建议下,珍珠港事件后不久,国会迅速通过了一项新的征兵法,把要求登记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从18岁到65岁的男子。从20岁到44岁的男子有义务原兵役,超过最高年限的男子则有义务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务。此外,新的兵役法还规定,所有正在武装部队服役的男子须在整个战争期间服役,另外还要延长6个月。根据选征兵役法,对大约3100万人进行了分类,其中将近1000万人被征召入伍。到1945年,陆军约有820万人,其中三分之二在海外服役。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约有390万人,海岸警卫队约有25万人。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实行了一项重要的军事革新,就是在陆海空三军中广泛使用妇女,尽量使男子摆脱非战斗任务。在1942年全国约有数十万妇女从军,担负了医疗救护、文书打字和通讯联络等方面的任务,为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振奋人心的计划:第一,努力提高生产飞机的速度,以便在1942年生产6万架,这比政府一年前订的目标多生产1万架。其中包括供作战用的4.5万架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驱逐机。而且要继续保持增产速度,以便在1943年保证生产12.5万架飞机,其中包括10万架作战飞机。
  第二,提高生产坦克的速度,保证在今年——1942年内生产4.5万辆,并且继续提高,以便在1943年生产7.5万辆坦克。
  第三,努力提高防空火炮的速度,1942年内生产2万门,并且继续提高,以便保证在1943年生产3.5万门防空火炮。
  第四,努力提高运输船只的生产速度,要求在1942年内建造总数为600万载重吨的船只,而1941年完成的是110万载重吨。最后还要继续提高,以便在1943年建造1000万吨船舶。
   
四、轰炸东京给日本造成巨大心理震动

  为了对日本偷袭珍珠港进行报复,美国人一直在寻找办法轰炸东京。
  1942年4月2日,新服役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着陆军航空队第一流的飞行员杜立德和他的机组人员,从旧金山起航。16架B—25轰炸机,改装后增设了油箱和假机尾机关枪,小心谨慎地滑落在飞行甲板上。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大黄蜂”号穿过北太平洋风暴区,将在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一个指定地点同哈尔西海军中将的“企业”号汇合。这个被命名为“迈克”的特遣舰队在阴沉的海面上向着九州海岸以西约600英里的起飞点破浪行进。
  日本大本营对美国出动这两支舰队一无所知。4月16日,飞行员们集中在甲板上,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马克·米切尔上校把日本过去授给美国人的五枚日本勋章交给杜立德。拿到勋章的飞行员把它们系在炸弹上,系好后,飞行员们还用粉笔写道:“我不是要火烧世界,我只火烧东京!”
  “请尝尝轰炸的味道吧!”
  4月17日下午,“迈克”特遣舰队离起飞点只有24小时的水程,仍未被敌人发现。“大黄蜂”号上的甲板人员对B—25轰炸机作了最后的检查,他们用起货机装上炸弹。当晚雷达发现了日本海上警戒线最外层的哨艇。舰队改变了航向,但是第二天上午7时半之后不久,一艘敌船发现了特遣舰队,它发出的无线电警报被舰队收到了。几分钟之后,前卫巡洋舰用炮火击沉了这艘小型勤务艇。杜立德和哈尔西决定立即进攻,即使多飞100英里可能使轰炸机不能剩下足够的油以返中国大陆也在所不惜。他们是在进行重大的冒险:虽然日本防线即将处于警戒状态,但日本人不会料到当天就有袭击,因为特遣舰队离日本几乎还有700英里。
  “让杜立德中校和勇敢的中队起飞吧。一路平安,上帝保佑你们!”哈尔西将军向“大黄蜂”号发出信号,这艘航空母舰在上午8时之前不久调头迎风。
  起飞的时间到了,跑道只有467英尺,每架飞机都额外加了10罐5加仑装的汽油,主油箱加得满满的。杜立德第一个起飞,时间是早晨7时20分。
  杜立德的飞机转过弯来从低空飞过“大黄蜂”号,直接朝东京方向飞去。其余的轰炸机也一架接一架地沉重地上了甲板。当最后一架飞机被拖到起飞线时,一个甲板水兵突然失足,飞机往前冲时的气把他吹得像败草似的乱转,以致左手被左螺旋桨绞断,幸好人被摔倒在旁边。飞行员感到震动,回头一瞧,只见一名水兵躺在甲板上。机身摇晃了,他忽忙扳动操纵杆,收缩机翼。飞机挣扎着滑出了跑道,只见它往水面跌了下去。舰上的人都以为飞机会掉入大海,可是接着又看到它贴着海浪在飞,众人这才松了口气。飞机隆隆地升高了,转过弯来向其它飞机追去。时间是上午8时20分。
  东京大本营虽然知道空袭要来了,但是按巡逻艇“日东丸”报告的方位来判断,敌机再过上一天才能到达。所有能出动的飞机都奉命进入戒备状态,计战斗机90架,轰炸机116架。近藤信竹中将奉命立即从横须贺海军基地出发,率重巡洋舰6艘、驱逐舰10艘去截击美舰。上午9时45分,一架巡逻机报告说,在离本土约600英里的上空发现一架向西飞行的双引擎轰炸机。但是,谁也不相信这个报告,美国的母舰上没有双引擎轰炸机,日本举国上下几乎没有人相信,美国飞机能到东京上空进行轰炸。
  说来也巧,就在最后几架轰炸机飞离“大黄蜂”号的时候,东京开始防空演习。这次演习气氛松懈,连警报也没拉。
  市民们不理会警防团要他们躲进防空洞的通知,竟有人骂他们是庸人自扰。到了中午,演习结束,大部分报警汽球已收了下来,三架战斗机在东京上空懒洋洋地盘旋。那里是星期天,天气晴朗又暖和,警报一解除,街上很快又熙熙攘攘,挤满了买东西和出来游玩的人群。
  几分钟后,杜立德飞到日本沿海,比预定航线往北偏了80英里。他折向左方。在飞机后部的领航员卡尔·怀尔德纳开始观察有无追击的飞机,结果只发现了几架上下翻飞的教练机。当飞机掠过乡村田野时,他发现人们对这架飞机谁也没有在意,照样干着自己的事。在经过一个兵营时飞得很低,连日本军官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军刀都看得清。
  那天中午,东条英机恰好乘一架飞机从他视察的水户航空学校回来,准备切过美机飞来的航线在附近一个机场降落。
  这时,从右方来了一架双引擎飞机,东条的秘书西浦大佐觉得这架飞机样子挺怪。飞机飞近了,连飞行员的脸都可以看见了,他猛然醒悟,大喊:“美国飞机!美国飞机!”东条大惊,出了一身冷汗。
  中午12时30分整,杜立德到达目标上空。在进行低空轰炸时,弗里德·布里梅用瞄准器投下了第一颗炸弹。随后,飞机一架接一架飞过市区,把炸弹扔了下去。轰炸机飞过皇宫,没有投弹。机组人员曾经用纸牌抽签,看由谁去光顾日本天皇的住所,但是杜立德明确下令,除了不炸医院和学校外,对皇宫也不要炸。
  这次空袭摧毁了90座建筑物,就物质破坏而言,虽然价值不大,但对这个世世代代以为日本本土不会遭受攻击的民族,在心理上起了难以言状的震动。
   
五、中途岛海空大搏杀举世瞩目

  轰炸东京最深远的影响,是对帝国参谋本部的巨大心理冲击。陆海军将领们丢尽了脸,他们由于愤怒作出的过分反应,终于导致一系列的战略失败。
  日军袭击珍珠港后,美国人急于要搞清楚的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是哪里。为了揭开日军第二阶段的行动秘密,从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环绕太平洋的一系列无线电站的监听人员,从空中接收川流不息的密码电报,然后通过电传打字电报机发给华盛顿海军部情报处为萨福德海军中校工作的密码破译人员,或者发给在珍珠港工作的、由罗彻福特海军少校领导的规格较小的太平洋舰队作战情报处。
  1942年4月中旬,华盛顿向太平洋战区发出了新的战略指令。海军作战部长金,要求太平洋舰队的情报部门密切关注日本的战略动向,并通过对日本海军通信情况的侦收和分析,向总部提交一份能够预测出日本海军下一个战略企图的报告。
  破译密码电报的实际过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必
  须依靠人的聪明才智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制表机的不断摸索。罗彻福特海军少校是一位老资格的通信情报人员,人称“魔术大师”。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业务技术,弄清了许多五位数密码的意义,对日军的战略动向作了四点预测。
  第一,日军在印度洋的作战业已结束,舰队正在返航。
  第二,日本没有进攻澳大利亚的意图。
  第三,日本的部分兵力正计划在腊包尔南部作战。
  第四,有迹象表明日本打算在太平洋作战,但时间和地点还不清楚。
  罗彻福特少校的判断引起了华盛顿的高度重视。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难以判断日军下一步在太平洋方向上的进攻时间和地点。
  在美军截获日军的通信讯号中,有一个名称出现的频率和次数明显增多。有时是作为目的地,有时也作为需要特定准备的地点,这个名称在通信中使用的代号一直是“AF”。对于这一异常的现象和奇特的通信代号,罗彻斯特少校和他的情报人员绞尽脑汁,甚至在过去使用过的大量的情报资料中去寻找与此有关的蛛丝马迹。一个偶然的因素,使人想起日军袭击珍珠港时曾用过“AF”的呼号,经过仔细查找,终于在堆积如山的侦抄电文中找到了需要的东西。原来,当时一架日军水上飞机,曾计划在位于中途岛和夏威夷之间的一处礁丛附近从潜艇上得到油料补充,电文中提到是通过“AF”附近。因此,罗彻福特断定“AF”就是中途岛的代号,而中途岛很可能就是日军的下一个进攻目标。
  中途岛是一座直径约为6海里的圆形环礁,因位于亚洲至北美的太平洋航线正中而得此名。它距旧金山和横滨均为2800海里,距珍珠港为1100海里。这里原是一个荒岛,没有居民,1867年被美国占领。1903年起成为美国海军基地和夏威夷与菲律宾之间的海底电缆站,是美军在中太平洋的战略要地,成为屏护夏威夷的重要门户和前哨。日军若能夺战该岛,既可以将美军太平洋舰队置于自己的监控之下,又可以以此为跳板进而威逼整个夏威夷。
  中途岛的战略位置如此重要,美军势在必保。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罗彻福特来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提议“能否指示中途岛基地指挥官西马德海军中校,要他拍发明码电报,就说淡水蒸馏器发生故障,不能使用……”尼米兹上将表示同意。两天后,罗彻福特的情报人员终于监听到了日军报告“AF”缺乏淡水的报告。
  在随后的几天里,美军又成功地破译了反映日军作战计划全貌的通讯信号,从而彻底查明了日军各部队、舰船、指挥官及航线等核心机密。针对日军的作战计划,尼米兹上将迅速调整了中途岛的防御力量。参谋人员根据情报中获取的日军航线,在海图上推算出美军航空母舰的最佳待机点——中途岛北东200海里海域。尼米兹确信这一点的选择将会给美军带来扭转战局的好运,于是将此点命名为“幸运点”
  5月25日,由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率领的包括2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大黄蜂”号)、6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第16特混编队从珍珠港启航,先行开赴待机海域。第二天,“约克城”号也奇迹般地出航了,它在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的护卫下,由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编为第17特混
  编队
  6月2日,两支编队在“幸运点”会合,并由弗莱彻少将统一指挥。此时此刻,美军已布设了一张大网,正在静候着猎物的来临。
  对日本海军来说,1942年4月5日是个决定性的日子。
  联合舰队与军令部之间经过连续几天的激烈争辩,军令部被迫采取了妥协的让步,原则上同意了中途岛的作战方案。如果说大本营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幕僚对这一战略调整保持保留态度的话,那么几天后发生的美军空袭东京的意外事件,则从根本上打消了“保留者”的顾虑,使进攻中途岛的决心更加趋向一致。
  这一事件的发生,促使日军军令部向联合舰队下达了6月初进攻中途岛的作战命令,山本五十六及整个舰队开始投入了最紧张的战役准备之中。
  1942年5月5日,日本军令部总长永野海军大将奉天皇敕令,发布了《大本营海军部第十八号命令》,中途岛作战计划正式批准,并被命名为“米号作战”。
  “米号作战”包括两大战役企图:一是对中途岛实施有限目标的军事占领,以此作为攻击夏威夷的前进航空基地;二是诱歼美军太平洋舰队,使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这一战略对手彻底丧失全部的作战能力。为此,山本将他这支庞大的联合舰队依据作战任务,编为六支特混编队。
  第一支是由山本大将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第二支是由南云中将指挥的“第一机动部队”;第三支是由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指挥的“中途岛攻略部队”;第四支是由细萱戍子郎海军中将指挥的“阿留申攻略部队”;第五支是由小松辉久海军中将指挥的潜艇部队;第六支是由冢原二四三海军中将指挥的“岸基航空部队”。同时冢原还要在5月20日派出2架水上飞机对珍珠港进行空中侦察,由于侦察机续航能力不足,途中需在弗伦奇——弗里格特环礁由潜艇加油,因此,专为这一行动又拟制了一个“K号作战”计划。
  中途岛的登陆日——N日确定为6月7日(日本时间)。
  随着这个时间的接近,联合舰队的所有官兵都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紧张的战前准备。这是日本海军自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行动,大量的准备活动必须在一个月内突击完成
  5月27日,时逢日本海军节。这是一个日本海军引为自豪的纪念日。上午8时正,南云中将的旗舰“赤城”号升起了“按时起锚”的信号旗,一艘艘战舰像离弦之箭向中途岛杀将而去。
  从情报部门提供的侦察情况看,越来越多的迹象正在表
  明美军已发现了日军的行迹。敌人究竟在哪里呢
  6月4日清晨,美军艾迪中尉正驾机在中途岛西北200海里外进行例行巡逻,突然在水天线处,发现了一支庞大的日本舰队,事不宜迟,艾迪立即向太平洋舰队总部发回了紧急电报。不久,位于艾迪东南方向的蔡斯上尉也发现大批像蝗虫一样的日本飞机正飞往中途岛……
  蔡斯驾机悄悄跟踪着日本的机群,在距中途岛30海里处,他投下照明弹向空中待机的美军报警。但美机不是日本人的对手,15分钟便败下阵来。日军轰炸机群顺势全部飞抵中途岛上空……但是美军早有戒备,首次突击未能达到歼灭敌岸基航空兵的任务。返航途中,友永发出报告:“需要进行第二次攻击,时间7点整。”
  7点5分,南云刚刚接到友永的电报,美军岸基飞机就已飞临日军编队上空,“赤城”号拉响了空袭警报。
  美军分四批进行轮番攻击,第一批6架鱼雷机,第二批15架重轰炸机,第三批4架轻轰炸机,第四批24架俯冲轰炸机。在日军战斗机疯狂的截杀和日舰炽烈的炮火下,美机如同飞蛾扑火,一架一架坠入大海,但一架又跟着一架扑上来。
  美机的袭击更加坚定了南云再次攻击中途岛的决心。7点15分,南云下令:“已作好攻击敌舰准备的第二波飞机准备再次空袭中途岛。”因此,已装好鱼雷准备去攻击美军舰队的鱼雷攻击机只好卸下鱼雷又换上了炸弹。
  但是,南云收到了巡逻机发回的报告:“发现军舰10艘,好像是敌舰。方位10°,距中途岛40海里,航向150°,航速20节以上,时间7点28分。”
  南云做梦也没想到敌舰会出现得如此突然,而且就隐藏在日本编队的附近。这时,情报参谋已查明了敌舰的位置,双方相距正好200海里,也就是说双方的舰载机都可以攻击对方。事不宜迟,南云决定暂时放弃第二次攻击中途岛的计划,转身先去对付这支美军舰队。
  7点45分,南云下令停止换装弹药,准备攻击敌舰,同时严令巡逻机:“查明舰种并保持接触。”13分钟后,巡逻机只报告了“敌舰改变航向、航向080°”等航行要素的变化情况,而对敌编队的编成只字未提。南云的参谋们急得发了火,再次严令搜索机立即查明敌舰队的具体编成。8点9分,搜索机终于查明:“敌舰为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南云松了一口气,似乎虚惊一场。
  8点20分搜索机再次报告:“敌舰队殿后好像有一艘航空母舰。”这个报告使“赤城”号上的每一个人再度紧张起来。
  8点30分,巡逻机又发回“敌舰队中尚有另2艘军舰,显然是巡洋舰”的报告。据此,南云中将断定,敌兵力中至少有一艘航空母舰,因此他决定在第二次空袭中途岛之前,首先攻击美舰。
  就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友永率领的第一波攻击机由中途岛返回了航母。这些飞机的油料已快用尽,要求立即降落。
  但是,甲板上已摆满了准备起飞的第二波飞机,这批飞机在等待上批战斗机返回后,一同去执行攻击美舰的作战任务。但是,眼下的情况迫使南云必须当机立断;要么立即起飞俯冲轰炸机和换上炸弹的鱼雷机去攻击美舰,然后收回第一波飞机,但这要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冒险攻击;要么将甲板上的攻击机撤回机库,先收回第一波飞机和战斗机,完成战斗准备后再攻击敌舰,但这要耽误进攻的时间。
  就在南云举棋未定之际,第二航空母舰编队司令山口闻多来电:“应立即命令攻击机起飞!”南云并没有被部属这种求战心切的建议所干扰,8点30分,他下达了“清理飞机甲板,准备回收飞机”的命令。
  8点55分,南云向山口报告:“9点整,发现敌航空母舰一艘,巡洋舰7艘和驱逐舰5艘。敌方位010°,距中途岛240海里。我们将驶向敌人。”9点18分,中途岛攻击队和战斗机全部收回。为避免再次受到中途岛美军岸基飞机的威胁和取得有利的阵位,南云部队以30节的航速向北驶去。
  南云部队转向不久,警戒舰报告:“发现敌人机群向我接近。”南云立即命令战斗机起飞迎敌。远处飞来的美机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时隔不久,随着一个个小亮点的起火爆炸,首批遭拦截的15架美军鱼雷机相继拖着浓重的黑烟坠入海中。
  但是,没等南云松一口气,“赤城”号了望哨就发出“敌鱼雷机,左舷40°,向我接近!”的警报。随后,只见美机成单纵队贴海面像两支利剑向“赤城”号两侧袭来。零式战斗机立即扑了上去,“赤城”号上的机关炮也疯狂地吐射着火焰。
  敌机越过“赤城”号飞向了“飞龙”号,“飞龙”号的机关炮也咆哮起来。日本战斗机已顾不上己方炮火的威胁与误伤,在炽烈的火网中同美军扭杀成一团。只有7架美机冲破日机的拦截向“飞龙”号投下几枚鱼雷,但被“飞龙”号扭动着巨大的身躯一一躲过。其余41架美机几乎全部坠入海底,日舰队安然无恙,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在美机攻击的过程中,日军航母继续进行反击的准备,飞机一架架从机库提上,在飞行甲板上排好。10点20分,南云下令起飞,飞机螺旋桨嗡嗡转动,航母逆风航行,只须5分钟日机便可全部升空,美军将要遭到致命一击。
  5点20分,当中途岛派出的侦察机首次发现日本航空母舰时,美军特混队正位于日本偏北200海里处,弗来彻立即命令“大黄蜂”号和“企业”号向西急进。而“约克城”号继续向东航行,以期收回执行搜索任务的侦察机。
  为了可靠地将日军置于美舰载机175海里作战半径之内,斯普鲁恩斯从各方面掌握的情况判断,日军现在可以正在为袭击中途岛返航的飞机加油。果真如此,这真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果断地下达了攻击日舰的命令。
  “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的飞机分为四个机群歼敌,而“约克城”号的飞机就成了第五个机群。由于侦察机报告日舰位置有误,再加上日舰转向航行,“大黄蜂”号上的俯冲轰炸机没有发现日舰,继续向西南飞去。而低空飞行的鱼雷机于9点20分发现日军,随即发起攻击。但老练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轻而易举地将15架鱼雷机全部击落,“企业”号的鱼雷机稍晚一点发现日舰,同样没有战果。“企业”号上的轰炸机同“大黄蜂”上的机群一样也未在预定海域发现敌舰。在这种情况下,轰炸机群指挥员小麦克拉斯基少校却作出了“这次海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开始方形搜索。几分钟后,这种搜索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美机发现了日本航空母舰。此时恰逢“约克城”号起飞的第五机群到达上空,而日军战斗机已全部被鱼雷机吸引到了低空。因此,这批美机未遭任何拦截,就对“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航空母舰同时发起了攻击。
  此时,在日军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却是另外一派景象。102架飞机组成的日军舰载机攻击队排列一起,正在整装待发。10时24分,第一架零式战斗机开足马力,飞离了飞行甲板。就在这时,瞭望哨突然高声喊道:“俯冲轰炸机!”话音刚落,只见美机呼啸而来,黑色的炸弹倾泻而下,雨注般落到了日本航母的甲板上,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骤然而起,日军一艘艘庞大的战舰,变成了一条条巨大的火龙,波涛汹涌的海面一片火海。
  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海战中,还有鲜为人知的一幕,那就是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辉煌战绩。
  原来为了确保中途岛保卫战的胜利,美国海军太平洋潜艇部队司令把所有潜艇分为3个特混大队:它们分别被称为第71、第72和第73特混大队。其中第71特混大队奉命在白
  天于潜望镜深度进入机动并准备好在接到敌人接近的情报时,上浮追击敌人;第72和73特混大队奉命处于水下状态,待命截击敌人。
  “虹鱼”号潜艇是美国海军的一艘大型潜艇,在参加中途岛大战之前,它还没有进行过一次战斗航行。1941年秋,该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装,直到1942年4月才回到珍珠港,指挥这艘潜艇的是一位优秀的艇长布罗克曼。在他的潜艇进行改装期间。他曾在旧金山焦急地等待着新的任命,现在他终于开着他的潜艇来到他日夜思念的战场参加一场惊心魂的
  大海战
  6月4日早晨,“虹鱼”号潜艇正在中途岛以北海域待命。
  突然接到通报。在距中途岛150海里处发现敌机,航向320度。这就是说,敌人此时距“虹鱼”号所在潜艇阵地已经不远了,布罗克曼加紧了对周围海域的观察。
  7点10分,布罗克曼从潜望镜里发现数架己方的“B—17”型轰炸机,在本艇的正前方正在对什么目标进行轰炸,可是从潜望镜里看不出来被轰炸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在战场上炸声就是命令,他顾不上多想,指挥着“虹鱼”号全速向飞机活动的海域开去。
  45分钟后,透过潜望镜布罗克曼看见,在水天线上出现了军舰的桅杆,同时他也吃惊地发现,有一架日本飞机正朝自己飞来。
  “不好!速潜!”布罗克曼连忙喊道。
  5分钟后,它再一次浮起,日本飞机已经飞走了,通过潜望镜布罗克曼看见,在距他不远的水面上,有4艘大型日本军舰,根据经验判断,其中一艘可能是“榛名”号战列舰或者是“利根”号重巡洋舰,其它3艘都是巡洋舰。
  “这么多的目标,只好拣大的打了。”布罗克曼心里想着,指挥潜艇开始靠近。可是还没等他发起攻击,他就得下潜了。
  因为正当布罗克曼在对敌舰进行进一步识别时,日本飞机发现了“虹鱼”号潜艇,并马上对它进行了攻击。好汉不吃眼前亏,布罗克曼只好再一次命令潜艇下潜。
  当潜望镜再一次升起的时候,布罗克曼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场面:各方面的日本军舰都在高速驶离“虹鱼”号所在的海域。那些从上面过去的日本军舰现在都已落在他们的后面,正在发出各种灯光信号和手旗信号。在他们右舷的一艘日本巡洋舰正在用火炮轰击“虹鱼”号的潜望镜。
  虽然此时的情况不容乐观,但布罗克曼并没有命令潜艇下潜,相反却在迎着敌人的炮火继续观察。
  在眼前的一大群敌舰中,布罗克曼很快就选中了其中的一艘战列舰作为自己的攻击目标并很快测算出了目标的各种运动要素:距离4000米,舷角右舷80度,航速25节。
  “艇首双雷齐射!”几分钟后,布罗克曼发出了攻击命令。
  但“虹鱼”号只向目标发射了一枚鱼雷,另一枚在发射器中卡住了。那枚射出的鱼雷准确地命中了目标。由于距离和相遇角都增大了,布罗克曼无法对目标再一次进行攻击了,加之这时敌人的警戒舰只也已经冲了过来,他不得不下潜了。
  大约在9点钟的时候,布罗克曼发现,在距其8海里的海面上有艘日本航空母舰。由于该舰上空不停地响着的高射炮声,布罗克曼断定此时它一定在经受着美机的空袭。他随即指挥潜艇向那艘航空母舰接近过去。
  一艘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发现了“虹鱼”号潜艇并对它进行了攻击,这没有动摇布罗克曼的决心,他仍然顽强地向前移动去攻击航空母舰。当与它相距2300米的时候,他发射了一枚鱼雷,由于敌人有所准备,及时采取了规避措施,鱼雷没有命中。这时“虹鱼”号自己则必须下潜了,就在他刚刚潜入水中的时候,有6颗深水炸弹在它身后爆炸了。布罗克曼没有过多地理会这些,他心里仍在想着去攻击那艘航空母舰,他现在满心想的就是要捞上这条“大鱼”。于是,他一边规避着敌人的攻击,一边向敌航空母舰靠近。
  10点29分的时候,布罗克曼再一次看见了敌舰的桅杆,同时也收到了上级发来的一份通报:在附近海域有一艘被美国飞机击伤的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这更加坚定了他要打沉敌航空母舰的信心,现在他开始寻找那艘受了伤的庞然大物了。
  没有多长时间,布罗克曼就在潜望镜里看见了正在燃烧的日本海军“苍龙”号航空母舰。虽然此时它已经身负重伤,但还能以2—3节的速度向前挪运它那17500吨重的庞大身躯。可能是因为舰壳没有受到重伤,它一点也没有倾斜。在“苍龙”号的甲板上,艇员们正在准备向两艘巡洋舰上投递拖索,看样子他们是想把它拖走了。
  现在摆在布罗克曼面前的问题是,到底先打谁?是先打那两艘正在停车要拖带航空母舰的巡洋舰,然后再攻击航空母舰,还是把攻击顺序调过来?布罗克曼终于决定,先打航空母舰。
  经过3个多小时的接敌运动之后,到13点59分时,“虹鱼”号潜艇距离“苍龙”号航空母舰只有2500米了。当相遇角为125度时,布罗克曼向“苍龙”号发射了3枚鱼雷。这3枚鱼雷准确地命中了“苍龙”号,爆炸声震撼了整个大海。
  现在,那两艘巡洋舰再也顾不上拖带航空母舰了,它们发了疯似地扑向“虹鱼”号潜艇,布罗克曼并不恋战,他又一个紧急下潜,在敌人的视野中消失了。当深水炸弹在它上面炸时,它已经潜到水下92米深处了。此后它便一直躲在深水里,直到听不到一点爆炸声。
  大约在18点的时候,“虹鱼”号又一次上浮到潜望镜深度,此时从潜望镜里向海面望去,已经看不到日本海军巡洋舰的踪影了,海面上只剩下“苍龙”号航空母舰在那里燃烧,远远望去,它既像一个硕大的发烟,又像一个大火球。
  几天以后传来的消息,“虹鱼”号的人们才知道那天他们打沉的是日本海军大名鼎鼎的“苍龙”号航空母舰,而一度使他们感到紧张的那一阵阵爆炸声,则是“苍龙”号下沉时其弹药库爆炸发出的声音。
  美国海军就这样干净利落地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海战的胜利。日本损失大型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332架,兵员损失3500人。而美军仅仅损失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一艘,飞机147架,兵员307人。
   
六、瓜岛血战惨烈空前

  中途岛一战,日军丧失了它在战争初期夺得的海空控制权,也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这次海战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决定性胜利,扭转了太平洋盟军的不利态势。
  1942年8月,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其邻近岛屿登陆。9月,麦克阿瑟的陆军和澳大利亚部队向布纳和新几内亚推进,拉开了盟军在西南太平洋反攻的序幕,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残酷的海、陆、空大战。
  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位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东南端,长145公里,宽40公里,陆地总面积约6500平方公里,是长链状的所罗门群岛中一个较大的岛屿。瓜岛整体形状呈不规则形,岛上地势崎岖,森林遍布,是汪洋中从来没人注意的小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岛,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南太平洋炮舰的怒吼而身价倍增,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为了把丢失的一切重新夺回来,日军选择了瓜岛,要把它建成南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舰,以扩大日本海军在南太平洋的作战区域。于是,日军于1942年6月底,派遣施工部队进入瓜岛修建机场,并于8月5日基本完工。
  此时,日军在南太平洋的兵力为陆军第17军,军部位于新不列颠岛的腊包尔,司令百武中将,下辖13个大队,其主要任务是攻战莫尔兹比港。海军是在腊色尔组建的第8舰队,司令为三川海军中将,下辖5个战队、2个大队,共有轻型和重型巡洋舰7艘,以及几艘驱逐舰和潜艇。在瓜岛,日军仅有警备部队240人和施工部队2700人。
  其实,在日军占领瓜岛并修建机场之前,美军就制定了南太平洋反攻的代号为“瞭望台作战”的计划,其目标是夺占新不列颠、新爱尔兰、新几内亚等地区。负责制定这一计划的是美海军司令欧内斯特·金上将,他也看中了位于所罗门群岛最南端的瓜岛,打算派一支部队在岛上登陆使之成为既是遏制日军南侵的战场,也是美军进行两栖作战、发起最终以日本本土为唯一目标的反攻起点。恰在此时,美侦察机发现日军在瓜岛修建的机场已经竣工。美军认为,日军利用瓜岛机场,将直接威胁美澳交通上的重要基地新赫布里底和新喀里多尼亚,对尔后作战非常不利,因而决定将夺取瓜岛及其附近的图拉吉岛作为执行“瞭望台作战”的第一步,以打乱日军部署,牵制它在新几内亚的作战,使其陷入被动。这一作战计划由美太平洋战区所属南太平洋部队负责实施。该部队下辖2个特混编队,共有航母3艘、战列舰一艘、轻重巡洋舰14艘、驱逐舰32艘,以及其它舰艇。地面作战部队有海军第1陆战师及第二陆战师一部。
  1942年8月7日,美陆战第一师约2万人分乘23艘运输船,由空中支援编队和护航编队掩护,向瓜岛和图拉吉岛驶去。直接指挥这一登陆作战行动的美陆战第一师师长阿切尔·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深感此行凶多吉少。这不仅是因为他对瓜岛的情况了解甚少。岛上的地形只能从一张陈旧的航海图和一叠传教士拍摄的年深日久的照片及一部短篇小说中去判断,而且还因为:由于连日大雨滂沱,运输船只不足,登岛部队装运的弹药只够维持10天左右,这对远离基地作战后方补给极为不便的部队来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虽然有庞大的舰队护送过海,但在登陆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却得不到海军火炮和作战飞机的掩护。
  在这期间日军的情况又怎样呢?日军第17军司令百武中将指挥第17军,在海军舰队的掩护下,也于美军向瓜岛进军的同一天,由新几内亚东北的腊包尔乘船向莫尔兹比港驶去。
  他沾沾自喜地认为,只要海军能控制住四周的海洋,陆军就能登陆成功。此时,他不仅不知道日本人正在瓜岛为海军建立机场一事,而且未得到任何关于日军在中途岛失败的消息。
  原来日军中途岛惨败后,日军大本营深恐这次失败引起军队慌乱,严密封锁消息,甚至对百武这样级别的日军将官也保密。从沉没舰只上死里逃生的水兵被集中管理,不准外出,随舰记者更是被禁闭。相反,东京电台却大肆吹嘘占领了阿留申,击沉美舰2艘,击落美机120架的“赫赫战果”。百武不了解中途岛日军失败的情况,完全轻信了这些美舰被击沉,美
  机被击落的无稽之谈,因而低估了美国人反攻的可能性
  8月8日清晨,美军舰对瓜岛和图拉吉岛发起了惊天动地的轰炸和炮击。这时,瓜岛上那些毫无防范的日本兵还在睡梦之中。由于美军空军情报们事先经过努力,把岛上的重要目标都清楚地标示出来,美军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复仇者式轰炸机从100公里以南的航空母舰上飞来参加战斗,准确地击中了岛上日军的许多重要目标。
  轰炸炮击之后,强击艇迅速向岸驶去。美军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几乎未遇抵抗就登上了棕榈树环绕的瓜岛沙滩。接着,大批的美海军陆战队的部队陆续登上瓜岛,并不停地向岛内进攻。第5陆战队向西打击,夺取滨海的库孔村;第1陆战队则小心翼翼地向西南方向控制机场招待所高地前进。这个高地距海岸4公里,其间密布难以通行的树林,地势陡峭。在潮湿闷热的丛林中行动,如同钻进了火炉一样,一个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淋。当他们占领高地时,在机场的日本海军工兵已仓促地向西退去,逃入丛林中。因而,第1陆战队未经战斗就夺占了机场。与此同时,向图拉吉岛发起进攻的美军海军陆战队也顺利地占领了这个岛的许多地方,只是在北端遭到了日军的强烈抵抗。至8日黄昏,图拉吉岛及其附近的小岛也均落入美军之手。
  就在美军对瓜岛及其它岛屿进行登陆作战时,位于瓜岛西北600公里的一支日本海军特混舰队,收到了瓜岛日军发去的告急电报:“我军遭到美国登陆部队攻击,现正撤入丛林。”同时,也收到了图拉吉岛发出的最后一份告急电文:
  “敌军锐不可挡,我军愿死坚守阵地,愿武运长久。”这支特
  混舰队的指挥官三川将军接到瓜岛和图拉吉岛的告急电文
  后,遂命令舰队全速前进,决心于夜间袭击位于名为“狭口”的狭窄海载(即从布干维尔岛到瓜岛长300公里的海峡)的美国舰队。
  日本山本大将获悉美军攻击瓜岛后,也决定把重整瓜岛作为南太平洋作战的第一个目标,并指令组成一支“东南地区部队”,由第11航空司令、海军中将冢原二四郎负责指挥。
  在美军对瓜岛等岛屿进行登陆作战时,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日军已有24架贝蒂式鱼雷轰炸机飞向瓜岛的途中,为它们护航的是24架零式战斗机。这些飞机在离瓜岛还有1个多小时航程的地方被美机发现,美军立即以6架野猫式战斗机进行迎战。结果日军零式战斗机被打得七零八落,日军轰炸机也被击中数架起火,未被击中的飞机盲目将炸弹投到海里,仓皇逃窜。不久,日军的45架贝蒂式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又来飞袭瓜岛,美机进行空中拦截没有成功,结果这些飞机进入瓜岛的上空。此时,瓜岛的海滩上到处是为登陆部队运送补给的船只,这些船只成了日机极好的靶子。它们把成吨的炸弹投到正在航行、停泊的各式各样的舰船上,海滩上顿时变成一片火海。美国海军舰炮和陆战队的高炮也不示弱,对空中的日机进行猛烈的射击。在稠密的空中火网中,只有1架贝蒂机得以逃脱,其余全被击落,日军空军两次作战遭受很大损失。
  尽管日军空军遭到惨重打击,三川将军还是按既定计划将他的8艘战舰开入“狭口”海峡。可是,这时美国海军弗莱彻将军看到日军轰炸海滩运输舰船的情况,认为航空母舰冒的风险太大,便率领他的3艘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离开瓜岛,向南驶去。美军驻澳大利亚司令部的里奇蒙·特纳将军对弗莱彻的撤退十分恼火,他一面命令尚在瓜岛装卸货物的运输舰只赶快驶离,一面令另一支由海军少将斯科特率领的舰队赶紧出航,封锁东西峡口。
  美军这支舰队拥有6艘巡洋舰,巡洋舰前是两艘护卫的驱逐舰,左右两侧各有1艘雷达驱逐舰。当他们驶到萨沃岛和瓜岛之间的海峡时,日军舰队首先发现了他们并立即开炮。
  几分钟内,美军被打死、淹死和被鲨鱼吞噬的官兵达1270人。
  此外,美军还有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受重创,而日军只有2艘巡洋舰受伤。
  美日海军在南太平洋交战后,日海军顾虑天亮之后会遭到美航母飞机的攻击,因而没有乘胜攻击停泊在瓜岛海岸的大批运输补给舰船,于9月1日时许急忙撤退,美军停泊和游弋在瓜岛海岸的运输船队乘机离开海岸,所以这些船只侥
  幸未受攻击
  9月1日清晨,当已经登上瓜岛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从亨德森机场到海滩时,发现这里的船只已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蓝色而平静的海洋,不由惊恐万状。美国海军舰船都撤了,而日军的增援部队随时都可能开来并随心所欲地从陆上、海上和空中向他们发起攻击。范德格里夫将军估计,由于美国舰队已经撤离,日军从海上发起主攻的可能性最大。因此,他命令部队立即构筑工事并布置好防御力量,部署了一条由泰纳鲁河向内陆展开的防线和从库孔村附近海边弯弯曲曲往回延伸的防线,以坦克和炮兵集结在防区中央,以便对防区周围任何一个既定目标实施轰击。同时,他还将90毫米高射炮阵地布置在机场西北,将半履带式的75毫米炮阵地设置在机场正北,这样,一旦需要,就能迅速进入海滩的既设
  阵地
  8月9日至12日,日军对瓜岛的美军进行试探性进攻。
  首先用飞机进行空中轰炸,重达500磅的炸弹和杀伤弹的弹片,在灌木丛中纷纷乱飞,岛上腾起冲天的浓烟和熊熊的大火。接着,日军的巡洋舰队和驱逐舰又对瓜岛进行两次震天动地的轰击,炮击后即迅速返航。缩集在岛上的日军,在日空海军对美军轰炸炮击时也曾以部分兵力进行攻击,但未取
  得任何进展
  8月13日,日军大本营命令百武将军火速歼灭瓜岛之美军,百武即派清野市木大佐率一支曾受过专门训练的2000人精锐部队执行此任务。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则认为,瓜岛之战,将美军剩余战舰都诱入瓜岛一带海域,日强大的海空军将会彻底消灭美国海军,以雪中途岛惨败之耻。
  于是他调集了一支拥有3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1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的庞大编队,于8月17日到达所罗门以北海域待机,同时调集原在该海区活动的舰只20余艘联合作战,以期一举将美海军吃掉。
  对日海军庞大舰队南下南太平洋,美军海军司令金上将预感到一场大海战即将爆发,于是命令刚建成的“华盛顿”号和“南达科地”号两艘战列舰连同“米诺”号防空巡洋舰和护航驱逐舰从大西洋取道巴拿马运河开入太平洋。
  就在美日双方海军纷纷调兵遣将,准备在南太平洋进行大规模海战的同时,由清野市木大佐率领的1000余名日军先头部队,分乘6艘驱逐舰向瓜岛进发。18日夜,这些骄横的日军在瓜岛登陆后,不等后续部队到达即向机场发起进攻,结果在美军优势兵力的反击下大部被歼。20日起,美机开始进驻瓜岛机场,美军海空封锁巡逻大为加强,清野市木支队后续部队因等待联合舰队的支援,不得不延期登陆。
  日海军联合舰队驶抵南太平洋海域后,立即同日陆军17军协商夺回瓜岛和歼灭美舰的作战计划。陆军准备以清野市木全部和山口支队共1500人再次在瓜岛登陆;山本把作战舰只约80艘组成9个群,担任输送、掩护、牵制和突击任务。
  为诱歼美舰,在瓜岛东南面,山本布下一道由几艘潜水艇构成的警戒屏障之后,将他的舰队集结在南所罗门群岛以北约200公里的海面上,并以“隆伍”号轻型航空母舰作诱饵向前航行,企图乘美航空母舰的飞机攻击“隆伍”号时,以日军主力航空母舰舰队去击沉美航空母舰,然后,再以拥有战列舰、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庞大护航舰队驶过“狭口”海峡,消灭美军陆战队,夺回岛上的飞机场。
  但是,日军的行动企图为美侦察机和澳大利亚海岸观察哨发现了。美军已有准备,出动第61特混编队作战舰只28艘迎战。8月24日,双方在东所罗门半岛海域展开了航空机的对攻战。作为诱饵的“隆伍”号航母当即被美军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彻底摧毁,接着,美军的萨克托加号和企业号航母则冲着日本舰队开去。这时日军南云将军还以为美国的3艘航母(其中黄蜂号南下加油)都在集中攻击作为诱饵的“隆伍”号,于是下令发起猛烈的空中攻击,以歼灭美国的航空母舰舰队。“企业”号早就严阵以待,舰上的53架野猫式战斗机根本未参加对“隆伍”号的袭击,专门留在这一时刻使用。它们在浓密的云层中摆开阵势,和不久又赶来投入战斗的轰炸“隆伍”号航母的俯冲轰炸机、鱼雷轰炸机一起,在空中等待日机的到来。
  半小时后,日军上百架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呼啸着冲了过来,早已严阵以待的美军机群立即迎了上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与此同时,美军航母上的舰炮也对准日机猛烈射击。顿时,大洋上空炮弹纷纷开花,飞机频频爆炸,日军飞机顷刻间有90架被击毁,其余飞机仓皇退去。美军乘胜连续作战,又轰炸了日军登陆兵输送船队,使日军这次作战企图完全破产。但是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被炸伤,瘫痪达2个月之久,美军也损失飞机17架。
  此战之后,日军向瓜岛的增援被迫改为以高速舰只利用暗夜输送的方式,日本称之为“老鼠运输”,美军称之为“东京快车”。从8月24日至9月4日,日军以这种方式将山口支队和清野市木余部分批输送完毕。瓜岛上的日军获得增援后,集结在瓜岛上的兵力有6200多人,他们准备分3路出击。
  一路从北面打来,一路越过泰纳鲁阿攻击,另一路则渡过伦
  加河突击
  9月12日,瓜岛日军在海军舰炮火力和空中轰炸机火力的掩护下,向美军发起进攻。他们穿过泥泞不堪的沼泽和缠结多刺的灌木丛,在螫人的昆虫和吸血的水蛭的围攻下,待进到美军阵地前沿时,已稀稀拉拉不成个队形。但是,在日军指挥官挥舞战刀的督战下,这些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日本士兵还是狂呼着“万岁”冲了上来。美军有的阵地被突破,双方展开了白刃格斗;有的要点被占领,被迫向后撤去。然而,日军士兵虽凶猛,却缺乏连续进攻能力。第一批冲锋部队已体力消耗殆尽,第二批冲锋部队还在后面的树林里一面喘着粗气一面攀爬。正在这时,美军的大炮轰鸣了。炮弹落在那些已经突破防线的日本士兵之中。他们不是被炸得粉身碎骨,就是掉头穿过灌木丛跑了。到了天亮,美军陆战队发起反攻,丢掉的高地又重新回到他们手中。
  此时,冢原和百武将军都相信日本兵肯定已占领了那座主要山岭,因而这一天没有派飞机去轰炸该岭,反而命令飞机去轰炸据报告在日军进攻部队后面登陆的美国部队,结果却把自己进入部队的后卫大肆轰炸了一番。在高岭下而闷热的丛林中,日军正竭力把第一次进攻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和新到达的精疲力竭的部队组织起来,编成一支整齐的突击部队,于当晚分成6批进行连续猛攻。他们狂喊着口号从丛林中冲出来,在整个美军防线上展开了残酷的肉搏战。美军用刺刀挑死跳进散兵坑中的日军,日军用枪托将美军的脑袋打碎。在这残酷无情的血腥地狱中,炮弹的爆炸声与中弹者的惨叫声混成一片,双方经一夜激战,日军伤亡很大,再次败退下来。
   
七、美日海陆空军血腥大比武

  瓜岛作战屡遭失败,日军大本营不得不将作战重点由新几内亚转至瓜岛方向。9月17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将驻东印度群岛的陆军第38师团,以及从中国战场、南方方面军和日本国内抽调的兵力配属第17军。10月初,第17军司令官率陆军第2步兵师团一部登上瓜岛。为了保障该师团的主力尽快上岛,日海军第8舰队派出第6巡洋舰队准备对瓜岛实施炮击。
  10月11日夜,美军一架空中堡垒飞机发现了这支强大的日本炮击舰队,海军少将诺曼·斯科特立刻率领4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前往截击。黑暗的大洋中,两支舰队沿同一航线迎面冲来。美军的舰船上不仅装有先进的雷达,而且士兵都经过集中夜战训练,因而当两支舰队相距2000米时,尚未被日方发现的美国舰队首先开火,一排炮弹朝日军旗舰上开火,舰上顿时腾起一团团耀眼的火球。片刻之后,其它美舰的侧舷炮火也击中了“青叶”号。日舰遭到突然打击,慌忙进行还击。在短促的交战中,日军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被击沉,巡洋舰一艘受伤,美军被击沉巡洋舰1艘,击伤巡洋舰2艘、驱逐舰一艘。
  日本海军炮击瓜岛美军未成,反被击沉击伤数艘军舰,山本大将恼羞成怒,决定对美军采取报复行动。于是,他命令他的联合舰队——5艘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44艘驱逐舰拔锚启航炮击瓜岛机场,为强大的日军陆战队提供火力支援。
  10月13日,日本大批舰载机对瓜岛机场实施大规模轰炸。美军事先未得到这次空袭警报,机场上野猫式飞机来不及起飞就被击毁。紧接着,日机又发起第二次袭击,把机场内宝贵的油料库炸得燃烧起来,摧毁了机场的许多其它设施。
  日军离去之后,日军的炮兵又开始射击。炮弹在机场跑道周围爆炸,把跑道炸得到处是弹坑。午夜前不久,照明弹突然又飞上空中,把机场附近地区照得雪亮。亮光中,日军战列舰炮对准机场发射出毁灭性的炮火。炮击持续了1个半小时,周围的大地在颤抖美军陆战队的士兵蜷缩在堑壕中,被炮火震得头昏目眩,懵懵懂懂,黎明时,昏头昏脑的美国守军从堑壕钻出,不少人几乎是神志不清,吓得发愣,连话都说不出来。机场上的两条跑道被炸得面目全非,到处是弥散烟火的弹坑;被炸毁的飞机有34架无畏式轰炸机、16架野猫式战斗机和全部的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它们的残骸狼藉散在跑道的周围。
  继前两夜的轰击之后,日军又于15日晚进行了第三次令人胆战心惊的夜间炮击。日巡洋舰向机场倾泻了数百枚重磅炸弹,日机再次对机场上的残存飞机和设施进行狂轰滥炸。与此同时,日陆军第2师团主力和第38师团一部登上瓜岛,使瓜岛的日军兵力增至2.2万余人。于是,百武将军决定组织部队从3个方向进逼机场,山本也准备率联合舰队冲进狭窄的海峡,用炮火轰击美军,以期彻底消灭岛上美军,夺占全岛。然而,美军的作战兵力这时也得到加强,美陆军1个师运抵岛上,苍德格里夫特现在已率有1.3万人的部队。他在面向海滩的防线上,配置了海军陆战队和其他特种部队;沿泰纳鲁河延伸到高岭的防线由步兵防守;从高岭向西到加伦的防线由海军陆战队防守;他还留有充足的预备队,以便对突出之日军实施反击。美国南太平洋部队司令官预见到下一步瓜岛地区将有一场决定性的恶战,因而除向岛上增派大批陆战部队外,还命令海军舰队全力以赴投入瓜岛之战中。巨大的“企业”号航空母舰和枪炮林立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诸多的巡洋舰、护卫舰、驱逐舰的簇拥下,全速驶往瓜岛救援。
  10月24日下午,就在日军要发动猛攻的前一刻,天空中突然乌云滚滚,大雨倾盆,几分钟后,土路上尽是滑溜溜的泥浆。瓢泼大雨使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络暂告中断,部队秩序混乱不堪。为此,丸山不得不下令推迟至晚7时再发起进攻。
  到了7时,大雨虽过,可毛毛细雨还在下着。丸山不能等待了,他仓促地发起了进攻,可他的右翼初治大佐率领的部队却未能按时穿过丛林。美军见日军发起进攻,一个个严阵以待,直到日军冲到铁丝网前才开始射击,首批冲锋的日军被击毙在铁丝网前。第二批日军爬过同伴的尸体向前猛冲,但也遭到同样的厄运。日军再也经不住这样的杀戮,侥幸活命的吓得目瞪口呆,一个个爬回丛林隐蔽起来。
  两个小时之后,经过重新组织的日军又发起了冲锋。这时,丸山的右翼日军也投入了战斗,这些日军为了弥补自己延误战机的过错,展开了比丸山部队更为凶猛狂暴的进攻。在日军的强烈攻击面前,美军坚守的阵地几处被突破,丸山欣喜若狂,过早地向百武将军发出南海机场已被占领的电报。百武收到电报后,连忙通知在腊色尔的三川将军派3艘大驱逐舰运送部队到科利岬登陆,以彻底消灭美军部队。
  可是美军的防线虽被突破,却没崩溃,他们将预备队投入战斗进行反击,连续打退了日军的3次冲锋。黑夜中,残存的日本兵只好爬回湿沥沥的丛林。随着黎明的到来,日军再次冲击,美军隐蔽在阵地后的反坦克炮对日军进行平射,结果整整一个日军纵队被打倒在地,士兵们血肉模糊,尸体还保持着行军时的队列。面对此情,丸山将军只好向百武发出一封电报:“攻占机场尚有困难。”
  然而,此时载运部队的日军驱逐舰正向科利岬急驶而来,美军陆战队的岸炮立即对其进行射击,迫使这些舰只掉头走开。为登陆行动担当掩护任务的1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也被美机发现,美大批轰炸机从机场起飞,将日军巡洋舰炸得粉碎,1艘驱逐舰搁浅,另四艘驱逐舰慌忙逃走。
  在岛上,丸山将军利用夜幕的掩护,组织岛上日军又发起了“最后的决死进攻”。成群的日本兵钻出丛林,高呼“陆战队的士兵们,今晚你们完蛋了”的口号冲了上去。然而,真正完蛋的却是日本兵,他们成十成百地被美军打死。未被打死的冲进美军士兵群中,用刺刀用战刀,用枪托和拳头展开了疯狂的肉搏战。但是,这并不能挽救失败的定局。美军一经反击,残存的日军即被驱走,战场上日军留下了2500多具尸体,丸山不得不命令残兵败将撤退,陆上的战斗胜负实际已成定局。
  正当美军在丛林中大量杀伤日军之际,2艘美国航母由瓜岛南面向西北疾驶而来。差不多在同一时刻,日军拥有4艘航母的庞大舰队也转而南下,寻找美国海军交战。南太平洋上一场大规模的海空交战,即刻就要爆发。
  10月26日天刚破晓,日军发现美军舰队,4艘航母上的轰炸机立即离舰起飞,向美舰扑了过去。几乎同时,在天空中巡飞的美军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也发现了日军舰队,于是他们冲过咆哮的日军机群,向日舰发起了攻击。日军航母慌忙掉头躲避,“瑞凤”号首先中弹撤离战斗。接着,美机对躲避的日舰进行奋勇攻击,它们一架接一架地穿过舰上射来的密集高射炮火,向“翔鹤”号航母俯冲攻击,一颗颗1000磅重的炸弹击中该舰要害,船上的大炮也被打哑了,只好掉转船头逃离战斗,尔后,美机又重创了“筑摩”号巡洋舰,迫使它撤出战斗。
  在美国舰队这边,日军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对美舰猛烈攻击,一名日本飞行员驾着飞机,以神风突击的自杀性俯冲,笔直地撞入大黄蜂航母的飞行甲板上,舰上爆发一团直冲云天的巨大火焰,接着又有两颗鱼雷击中了它的要害,“大黄蜂”号航母已无法使用,美军只好将它放弃。与“大黄蜂”号相比,“企业”号航母还算幸运。它费劲地躲过了日本潜艇发射的鱼雷,却未能躲过日军飞机的攻击,它的飞行甲板中了几颗炸弹,但总算载着飞机逃离了危险。
  此次海战,日美海军力量都受到较大损失,尤其日军联合舰队中2艘航母受重创不能参战,另一艘超负荷行驶机械失灵不能使用。此外日军还损失了100多架飞机。暂时谁也没有进攻能力,双方形成僵持状态。
  到了11月以后,日美双方又准备在瓜岛开战。日军大本营派出2个师团和1个旅团作为增援部队,准备以强大的海军炮火为掩护,在岛上发动一场全面进攻。至11月10日,日方在岛上拥有部队3万人,并计划再派1.4万人在岛上登陆,同时,由2艘航母、4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和49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日本舰队也将驶抵瓜岛。为迎战日军,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将全部可调用的海、陆、空武器都迅速调到瓜岛。至11月10日,美军在岛上也拥有2.3万人,并预计在日军到达之前再增派6000人登陆上岛。美国海军也在争分夺秒地集中作战舰只。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兵昼夜抢修“企业”号航母和战列舰“南达科他”号。这些舰只尚未修复完毕就加入舰队编号,边修理边向日舰驶去。
  11月12日凌晨,美日在南太平洋上的又一场大规模空海战开始。首先是日机对在瓜岛上的美军进行攻击,美军护航舰队炮火立即进行还击,当即击落日军23架轰炸机和3架战斗机。但同时,美军也有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被击伤。
  13日,日军一支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驶向萨沃岛,甲板上堆满了轰炸机的高爆炸弹。美军为不让机场遭到炮击,急忙以附近的5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去迎击。日军发现美国军舰迎面开来,十分恐慌,因为装满高爆炸弹的甲板上只要落下一颗炮弹,就会将整个舰只炸毁,于是,日本兵又狂乱地卸下高爆炸弹装上穿甲弹。瞬间,双方在黑沉沉的狭窄海峡中展开了一场恶战,战舰回旋追逐,混作一团,舰只对着舰只抵近射击。最后,因日海军不愿让它的第一流战舰在混战中受损,因而放弃炮击轰炸机场计划,撤离了战场。之后,美军巡飞的作战机群又击毁日军7艘运兵舰船;美军的舰队在萨沃岛击沉击伤日舰7艘,日军的增援计划又一次被挫败。
  日本大本营仍不甘心失败,自11月以后又不断增强南太平洋的力量,并预计于1942年2月中旬发动总攻。但是,日军的这一企图已难以实现。自12月中旬起,日军由于争夺海空控制权失败,它在瓜岛上的3万人的补给已无法维持,海上运输几乎断绝,不仅武器弹药不足,就连日常生活也难以保障,日军每日以树皮、野草充饥,疾病流行,死亡人数大增。相反,美军的补给却不断增强。在此情况下,日本大本营被迫承认失败,12月31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停止瓜岛作战,准备撤退,至1943年2月7日,日军从瓜岛撤军完毕。
  瓜岛之战,是日军在南太平洋末日的开始,它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的企图,反而遭到进一步削弱。从此,日军被迫处于战略守势,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投降。
   
八、库拉湾海战

  1943年3、4月份,美国一批批性能极佳的飞机问世:F6F“恶妇”式战斗机比F4F“野猫”式飞机更重、更快也更顽强;F4U“海盗”式战斗机的爬高性能优于任何一种日机;其航程则为旧“野猫”式机的2倍;B—24“解放者”式重轰炸机也比B—17“飞行堡垒”式重型轰炸机的载弹量和航程要大。同时,美机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1943年年中,美海军拥有各型飞机1.8万架,在太平洋上,已有12艘航空母舰和6艘战列舰,这与1942年美海军在太平洋上只剩下一、二艘航空母舰那种艰苦的岁月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943年夏,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部队也实力大增,共拥有14个澳大利亚师和3个美国师,海军编为第七舰队,各种飞机达1400架。
  根据“了望台”战役计划的规定,美太平洋舰队的责任,仅限于攻取图拉吉岛和瓜岛,其余向腊包尔进攻的后续行动都交由麦克阿瑟将军负责。然而,经过9个月的扩充,哈尔西的舰队已经进入空前强大的时期,迫切希望在新乔治亚之战中大显身手,而麦克阿瑟现正在新几内亚的炮火与硝烟中忙得不可开交,那么,为什么不让哈尔西在中所罗门群岛也一展鸿图呢?
  因此,1943年3月29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新的训令,以腊包尔为目标最后占领俾斯麦群岛,指挥关系如下:
  “本训令中所指示的作战行动将在西太平洋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的领导下进行。”
  “所罗门群岛的作战行动由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官哈尔西直接指挥,并在麦克阿瑟总的指挥下进行。”
  “太平洋舰队和太平洋战区的舰船、飞机和地面部队,除经参谋长联席会议指派给参加上述作战的特混兵力以外,其余仍留在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的控制之下。”
  第一步的战斗任务是:布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吉利温纳岛和伍德拉克岛(木鲁瓦)上建立飞机场;夺取莱城、萨拉莫阿、芬什哈芬、马丹等地区和占领新不列颠岛的西部,夺取并占领所罗门群岛。
  这一自占领瓜岛之后美军在西南太平洋上反攻的第一战役,被命名为“脚趾甲”战役。的确,对日本本土的反攻,必须始于足下。
  这样一来,麦克阿瑟保持了战略指挥权,哈尔西则取得进入新乔治亚海峡一线的战术指挥权。接到训令后,哈尔西立即从努美阿飞抵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与麦克阿瑟会晤,两人就攻占新乔治亚和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联合行动达成了协议。
  “脚趾甲”战役要求哈尔西属下的特纳海军少将的两栖兵力在6月30日占领四个初步目标——范古努岛东南海岸的威克汉锚地、新乔治亚岛的塞济角、维鲁港以及伦窦伐岛,以期逼近蒙达。
  这次反攻的矛头所向首先是蒙达机场。蒙达位于新乔治亚岛西部,是一个战略要地。1943年,日军在那里建立了机场。只要日军掌握着蒙达机场,就会对瓜岛造成莫大的威胁,严重影响美军迅速向北推进。反之,如果美军占领了蒙达机场,便能阻止布干维尔以东的任何地点落入日军手中,并能使自己向腊包尔推进一步。因而,蒙达机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几个月来,美军对蒙达机场进行了多次轰炸与炮击,把
  机场打得千疮百孔
  6月20日,“脚趾甲”战役正式打响了。新乔治亚这一线由哈尔西直接指挥。6月21日,美海军陆战队在塞济角登陆成功。6月30日,美军又在伦窦伐岛的北岸以破竹之势蜂拥上岸。
  新几内亚方面,麦克阿瑟也分两路出击,30日分别在特罗布里恩德和萨拉莫阿登陆,有5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9舰巡洋舰和29艘驱逐舰为这一反攻提供海空掩护。
  紧接着,哈尔西的部队又在7月1日占领了维克汉锚地。
  见此状况,哈尔西信心十足,立即下令:赫斯特陆军少将务必于7月5日把军队运到新乔治亚去占领蒙达机场。
  在接到哈尔西的命令之后,特纳少将与赫斯特少将反复筹划,决定于7月2日在蒙达西北方不很远的赞纳纳海滩登陆,然后通过丛林向蒙达推进。
  另一方面,为阻止从维拉经巴洛科港开往蒙达的日本援军,哈尔西又派遣600名士兵,由陆战队上校利弗西季指挥去占领赖斯锚地。这支部队分装在7艘快速运输舰上,由安斯沃思少将指挥的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2艘快速扫雷舰护航,预计7月4日夜进入库拉湾。
  面对美军反攻,日本方面并不甘休。日军自瓜岛败退之后,大本营采取了“确保要域”的战略方针。其基本要求是:在俾斯麦群岛等战略要地,凭借前哨据点阻止盟军反攻。
  因而,日陆军决心全力防止新乔治亚要地,并计划派出1000名日兵增援该地。首批援兵将由3艘驱逐舰运载,于7月4日夜间进入库拉湾,计划先抵达寇郎班加腊岛南部的日军基地维拉,然后由此再开往蒙达。
  这样一来,美军进入库拉湾的时间与日军完全相同
  7月4日晚,东南风夹着阵雨,在漆黑的库拉湾海面上扫荡。安斯沃思率舰队进入海湾,冲向维拉海岸。7月5日零时26分,美驱逐舰“尼古拉斯”号和“斯特朗”号担任前哨警戒,巡洋舰“檀香山”号、“海伦娜”号、“圣路易斯”号以及驱逐舰“歇伐利埃”号、“奥邦农”号鱼贯而入,随即用暴风雨般的炮火,向维拉港和巴洛科港轰击。
  这时候,一支刚刚进入库拉湾的日驱逐舰小队,正在黑暗中虎视眈眈地盯着美舰的一举一动,可是,安斯沃思全然不知。
  5日零时31分,美驱逐舰“拉耳夫·塔波特”号的雷达忽然发现三个可疑的光点向西移动,几分钟后,才看清从库拉湾里冒出3艘神秘的驱逐舰,正以25节的航速向外行驶。
  安斯沃思少将从无线电话中得到发现神秘舰船,顿感事出蹊跷,意欲查明情况。正在这时(0时49分),“斯特朗”号,轰然一声大前锅炉舱被炸毁了,海水淹没了轮机舱,该舰向右倾斜,中部塌陷,停车打转,顿时落伍。
  安斯沃思对“斯特朗”号中雷,感到困惑不解,以为一定是日本潜艇捣的鬼。实际上,这一打击来自日方的驱逐舰运兵小队。当美舰对准维拉进行第一次齐射时,就引起了悄然进入库拉湾内的3艘日驱逐舰的注意,但日舰见敌众我寡,
  不宜交战,就在暗夜中向毫无察觉的美舰发射了数枚“远程”鱼雷,随后,便放弃运输任务悄悄地溜走了。
  “斯特朗”号被暗箭所伤,摇摇欲坠,危急万分,安斯沃思只得派两艘驱逐舰去救援。救援工作是在日军岸炮轰击下艰难地进行的,一艘美驱逐舰开炮掩护,另一艘在炮火掀起的浪柱中靠帮7分钟,救出241人。1时22分,“斯特朗”号终于沉没,46名官兵丧生。
  就在这炮声隆隆的夜幕中,利弗西季上校于1时36分指挥登陆部队克服了黑暗、暴雨、炮火、浅滩造成的重重困难,在一片混乱中成功地登上赖斯锚地。
  5日凌晨,安斯沃思少将的火力支援群返航图拉吉港。
  虽然在库拉湾海面上尚未真正展开舰队交锋,但由于日本驱逐舰施放冷箭,射中“斯特朗”号,东京电台便迫不及待地宣称:日本在7月4日赢得了一场海战胜利——一支小小的驱逐舰分队就击退了美国的一支强有力的特混舰队。
  5日下午3时,返航中的安斯沃思突然接到哈尔西的命令:“东京快车”已在布因港外起航,即刻以29节的速度回驶新乔治亚海峡,实施截击。
  接令后的安斯沃思立即返航新乔治亚海峡,再赴库拉湾
  寻敌作战。这时,他的兵力是以第九巡洋舰分队的“檀香山”号、“海伦娜”号、“圣路易斯”号为主,外加麦金纳尼海军上校的第21驱逐舰大队的“尼古拉斯”号、“奥邦农”号、“雷德福”号和“勤金斯”号4艘驱逐舰。
  正当安斯沃思率舰北上之际,日舰队也从布因港拔锚起航南下,其作战任务是再次运载增援新乔治亚的部队以及补给品前往维拉,以便转运蒙达,加强该地的防御。
  这支日舰队由秋山海军少将指挥,10艘驱逐舰分成3支:一支是火力支援小队,由“新月”号、“凉风”号、“谷风”号组成;“望月”号、“三日月”号、“滨风”号三艘组成第一运输小队,由折田大佐指挥;“天雾”号、“初雪”号、“长月”号、“皋月”号组成第二运输小队,由山城大佐指挥。
  海战即将爆发,可是秋山编队中没有一艘巡洋舰,在兵力上明显处于劣势,而且,编队中有7艘驱逐舰满载着人员物资。尽管日驱逐舰配有令人生畏的609毫米的大型鱼雷,对美舰队能构成一定威胁,但若占卜海战的前景,则显凶多吉少
  7月6日0时26分,美舰队到达维苏维苏角附近,各舰进入了战斗部署。安斯沃思设想了两种作战方案:一种是在中射程(7200—9000)米,完全用雷达指挥炮火作战;一种是在照明弹下进行远距离炮战。
  万事俱备,只欠战机。为防万一,美舰采取防空队形。抬头远眺,疏云点缀着无月的海空,海面平静,微风拂面,安斯沃思信心十足地率舰队以25节航速进入库拉湾。
  此时,秋山少将也率日舰队以21节的航速向库拉湾口航进,同时下令折田大佐的第一运输小队沿寇郎班加腊的东南岸航行,驶向维拉锚地。凌晨1时43分,秋山又下令山城大佐的第二运输小队驶往维拉,自己率火力支援小队的3艘驱逐舰继续向南航行,侦察海面动静。
  此时,由于寇朗班加腊岛高耸的山影混入雷达屏幕,而且山城率领的第二运输小队的4艘驱逐舰分离出去,造成美舰雷达图象混乱,无法判断究竟有多少日舰,属何级别,什么序列,取何航向。这使安斯沃思十分恼火。直到1时49分,他才弄明白这里有两群日舰,估计有7—9舰。此时,双方舰队相距1万米,安斯沃思认为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他决定在中射程上用雷达来控制舰炮射击,以奇袭制胜。但是选择什么目标呢?摆在美舰炮口面前的猎物有两个:一是距离较近的秋山少将率领的3艘驱逐舰;二是目标虽大,但还远在支援小队以外9000米的山城大佐指挥的第二运输小队的四艘驱逐舰。
  见此状况,安斯沃思当机立断地命令:巡洋舰先炮击较近的日方舰群,然后抢占日舰前方,进行交转,在反航向上打击另一群日舰。
  安斯沃思满以为奇袭在望,斗志正昂。殊不知早在凌晨1时46分,当两支相舰队相距10800米时,秋山少将对敌情已经有所察觉,遂把航速提高到30节,并迅速下令满载人员和物资的第二运输小队向自己靠拢准备应战。此时,身居劣势、处境险恶的秋山少将也在加紧作着应战准备。
  凌晨1时57分,美巡洋舰上的大炮争先恐后地发出惊人的巨响,夜空在震荡,库拉湾夜战终于打响。
  秋山少将的旗舰“新月”号首先遭难。美舰第一次齐射就压得它抬不起头来,152毫米的炮弹纷纷在舰面上开花,秋山少将在飞舞的破片中一命呜呼!“新月”号舵机被打坏无法行驶。而“凉风”号和“谷风”号却幸运地躲过炮火,一分钟后立即反击。两舰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射了16条鱼雷,以49节的速度在漆黑的水面上飞窜,向美舰扑去……
  在这先发制人的时刻,美驱逐舰没有发挥威力,在队列前面的“奥邦农”号和“尼古拉斯”号在这紧急关头,犹豫不决,失掉了战机。
  然而,美巡洋舰连续发出的2500多发152毫米弹却使秋山的3艘驱逐舰吃不消。此时,“新月”号正在下沉;“凉风”号的探照灯也被打坏,舰首炮被摧毁,一个机关炮弹药箱着火,舰体被打穿了几个洞;“谷风”号机舱中了一颗未爆的炮弹,使粮食仓库进水。
  以如此绝对优势围剿三艘日本驱逐舰,本应在几分钟内即该赢得完全的胜利,安斯沃思此时也认为日本的这一舰群已经被消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除“新月”号报废以外,受伤较轻的“凉风”号与“谷风”号慌忙施放烟幕,向西北方向溜掉了。
  最初的战果使安斯沃思十分得意,随即下令转向,不料命令未来得及执行,“凉风”号发射的鱼雷已经逼近。凌晨2时零3分,美巡洋舰“海伦娜”号首先中雷,连续3分钟内有3枚远程鱼雷命中该舰要害,其中一条将该舰舰首炸断,大量进水,舰体弯曲。但安斯沃思忙于转向,对此一无所知。
  原来,当“海伦娜”号遭难时,山城大佐指挥的第二运
  输小队开始出现在美舰的雷达荧光屏上。此时,日驱逐舰“天雾”号、“初雪”号、“长月”号、“皋月”号正在向北航行,与美舰相距11700米。安斯沃思马上下令编队再次转向,紧紧追赶,可是唯独不见“海伦娜”号的回答信号,顿感情况不妙。但事态紧急,他已无暇顾及“海伦娜”号的命运。他的旗舰首先向山城大佐的旗舰“天雾”号进行了第一次齐射。
  并率舰队巧妙地左右转向,几次机动,居然抢占了“T”字横头优势,造成美各舰的舷侧火力得以集中炮击日舰,而日舰队只有先导舰才能还击,其他随后的各舰眼巴巴地无用武之地。这样一来,山城舰队大难临头了“天雾”号瞬间就被击中4发炮弹,唯一处在可以回击集团上的“天雾”号此时一心想的是如何逃脱,哪里顾得上还击,只见它在耀目的闪光中掉头右转,施放烟雾,逃之夭夭!纵队中的第二艘舰“初雪”号被命中3发炮弹,幸亏一发也没有爆炸,可是射击指挥仪、通信系统和舰桥上的操舵装置等处都被打坏了。队列后面的“长月”号和“皋月”号,连美舰的影子没有看见,就急速后转,逃离了这个弹雨如注的水区,在黑暗中趁混乱驶往维拉,前去卸下舰上的物资和人员。
  安斯沃思见日舰逃匿得无影无踪,遂于2时35分下令结束战斗,并指派驱逐舰“尼古拉斯”号和“雷德福”号留下从事救生工作,自己率舰队沿新乔治亚海峡返航图拉吉港。
  3时41分,“尼古拉斯”号与“雷德福”号赶到“海伦娜”号遇难处,发现该舰早已沉没到600米深的海底,仅见炸断的舰首部分还在逐浪漂浮,那些幸存的舰员正在漆黑的海面上与波涛搏斗着,两舰立即从事打捞工作。20分钟后,“雷德福”号的雷达发现了日驱逐舰“凉风”号和“谷风”号逐渐逼近,被迫停止救援,准备迎敌。
  原来,“凉风”号、“谷风”号两舰在1时59分逃脱之后,一直在炮火圈外的海面上忙着重装鱼雷,准备卷土重来。但由于“凉风”号的弹药箱被击中一弹,鱼雷手在这易爆之处心慌意乱地装弹,平时只须20分钟的装雷操作,如今却用了1小时14分,因而,当他们重返海战区域时,美舰早已撤退。
  黑暗中日舰又没有发现救援的“尼古拉斯”号和“雷德福”号,只得扫兴而归。这对于“海伦娜”号落水的舰员来说,真是不幸中之大幸。
  山城大佐的第二运输小队的驱逐舰从美舰的炮口下逃脱后,驶向维拉,卸下了物资和1600名日兵。但“长月”号在回撤时因为没有雷达导航,在维拉以北5海里处搁浅。“皋月”号伴着受伤的“初雪”号不敢重走库拉湾一线,冒着随时可能遭遇水雷的危险,从布拉基特海峡退出,驶回布因。
  “天雾”号卸载后则大着胆子回驶库拉湾,沿寇郎班加腊岛的东海岸向北航行。5时15分,忽然听到水面呼救声,原来这是“新月”号的落水人员在海水中挣扎。“天雾”号立即停车救援,不料被远在1.7万米处从事救生工作的“尼古拉斯”号和“雷德福”号的雷达发现了。“天雾”号也发现了美舰,双方立即进行鱼雷攻击,但都没有奏效。5时34分,双方开炮互射。美舰“尼古拉斯”号首先发射了照明弹,“雷德福”号趁机炮击,“天雾”号中部被炮弹命中,其炮火指挥系统和无线电室被击毁,舰长无心恋战,又一次施放烟幕逃走了。因而“新月”号舰队遇救者甚少,秋山少将以下总计300余人葬身库拉湾。
  折田大佐指挥的第一小队没有参加库拉湾夜战,三艘驱逐舰乘隙驶抵维拉湾,卸下人员和补给物资。完成任务之后,“三日月”号和“滨风”号冒险也从水雷遍布的布拉基特海峡撤退,而“望月”号事前选择了库拉湾的航道,结果在天亮后也与正在从事救援的“尼古拉斯”号和“雷德福”号遭遇,双方实施了短促的炮战,“望月”号一座炮架和一个鱼雷发射管被毁伤,只得放烟幕逃走了。
  此时,“尼古拉斯”号和“雷德福”号已经救起745名“海伦娜”号的人员,眼看着天已大亮,两舰怕继续耽搁下去将会遭到日机空袭,再说,这样一艘一艘地从库拉湾中冒出来,他们感到实在难以应付,于是,两舰留下4艘小艇继续救生,于6时17分转向东南,高速驶返图拉吉港。
  至此,库拉湾海战结束。但日驱逐舰“长月”号的厄运还没有完结,它自搁浅后,舰上的人员分14次用小艇运载完毕,该舰则成了活靶子,天亮后遭到美机轰炸,弹药库爆炸,瘫痪在班巴里港外。
  美“海伦娜”号的一部分舰员在7月6日早上仍然分两批在库拉湾海面上漂浮。舰长西息尔上校率领88人,分乘3艘摩托小艇逃难,后被美驱逐舰“格温”号、“伍德沃思”号救出。
  第二批约近200人,既无小艇,又无救生筏。后来得到飞机丢下的救生衣和3只皮艇,就这样勉勉强强,且划且游,在海水中泡了两天多之后,于8日凌晨上陆,上岸后他们立即用无线电与瓜岛联系,并从土著人那里弄到了少许武器、粮食、衣服和药品。美舰员退到丛林中进行防御,土著人为他们守卫着附近的道路,并消灭了一支接近他们的日本巡逻队。
  要从日本人眼皮底下运走这批遇难者并非易事。美国人绞尽脑汁,决定利用暗夜一次运完。7月15日黄昏,麦金纳尼上校率领“尼古拉斯”号、“雷德福”号、“勤金斯”号、“奥邦”号4艘驱逐舰悄悄地离开了图拉吉港,驶入新乔治亚海峡。另有2艘快速运输舰在4艘驱逐舰掩护下,早于它们
  3小时出发,经新乔治亚海峡向北进发
  7月16日凌晨2时,快速运输舰群在黑暗中到达目的地,与岸上取得联系,165人迅速登舰。晨4时50分,美舰群全速经新乔治亚海峡返航,成功地完成了救援任务。
  库拉湾海战是1943年夏季盟军在西南太平洋实施反攻作战中发动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海战。这次海战结束后,安斯沃思于7月6日下午驶抵图拉吉,一本正经地报称击沉日舰719艘。原来,美方相信雷达荧光屏上的一个光点代表一艘日舰,如果此点消失,便认为日舰已沉没,因此,安斯沃思把日舰驶出观察距离以外,或者被陆地的背影所蒙混而消失了的迹象也作为被击沉的日舰一起算作了战果。
  可笑的是,日舰编队在夸大战果方面更甚于美军,他们不仅报称击沉了“海伦娜”号,同时,在沉舰名单中还多报了2艘驱逐舰,伤4艘驱逐舰,主将战死,美方1艘巡洋舰被击沉。
  就战术而言,日本人略胜一筹,他们在炮火连天之中历尽艰辛,终于把援军和物资运到了维拉,达到了此行的目的。
  此海战又被称之为第一次库拉湾海战。
   
九、“胜利的播种床”

  1943年6月中旬,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指令尼米兹提交一个在11月15日左右占领中太平洋中马绍尔群岛的作战计划。然而,尼米兹的参谋人员坚持认为,在进攻马绍尔群岛之前,必须首先占领吉尔伯特群岛。
  吉尔伯特由英国政府托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于1941年12月10日占领该群岛中的主要岛屿塔拉瓦、马金,并在其他一些岛上设置了海岸瞭望哨。
  攻战吉尔伯特群岛,不仅是对如何从中太平洋进攻实施一次训练和预演,更为重要的是盟军一旦占领了吉尔伯特,就可以取得进攻马绍尔群岛所必需的海空军基地,以建立新的空中跳板。
  鉴于此种考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了尼米兹的意见,并于1943年7月20日发出指令:首先攻战吉尔伯特群岛,然后攻占马绍尔群岛。指令中规定,这两次战役的目的是:
  (1)攻占和控制马绍尔群岛;(2)改善盟军横渡太平洋的交通线;(3)支援太平洋其他战役,部分目的是减轻盟军在其他战役中所受的压力,但主要目的是通过密克罗尼西亚并开辟第二条“通向日本的道路”,以便及时与哈尔西和麦克
  阿瑟正在俾斯麦群岛打开的通道相互策应
  8月24日,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魁北克举行会议,在上呈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最后报告中建议从中太平洋进军应该分为六个阶段:
  (1)夺取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2)夺取马绍尔群岛、威克岛和库赛埃岛;(3)夺取波纳佩岛;(4)夺取包括特鲁克岛在内的中部加罗林群岛;(5)夺取帛琉群岛和雅浦岛;
  (6)夺取马里亚纳群岛。
  开辟从中太平洋反攻的路线是以美国庞大的军事工业作后盾的。美国经济和工业潜力比日本强大的多,军工生产蓬勃发展,一批又一批新生产的战舰持续不断地加入了太平洋舰队——1943年6月,“爱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开始服役,7月份,新建的航空母舰“约克城Ⅱ”号、“大黄蜂Ⅱ”号、“列克星敦Ⅱ”号,轻型航空母舰“独立”号、“贝劳伍德”号、“普林斯顿”号以及2艘巡洋舰和20艘新建的2100吨的驱逐舰也相继编入战斗行列。
  不仅如此,美参谋长联席会议还通知尼米兹,到10月份,他可能得到5艘新建的和7艘旧的战列舰、10艘快速航空母舰、7艘护航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66艘驱逐舰、27艘登陆兵运输舰和货船、9艘可作运输用的商船。
  这就为尼米兹能够从中太平洋大举反攻提供了先决条件。
  中太平洋舰队,即美海军第五舰队,受命担任从中太平洋进行大反攻的战略任务,该舰队司令是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
  斯普鲁恩斯中将生于1886年,战前默默无闻,至1940年,他才晋升为海军少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逐渐显露头角。在中途岛海战中,他任航空母舰编队指挥官,面对强大对手,他临阵不慌,攻其不备,克敌制胜,大显身手,初闻于世。后来,他担任了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参谋长,成为尼米兹的左膀右臂。1943年8月5日,他被任命为第五舰队司令,成为从中太平洋大举反攻的前线总指挥。
  斯普鲁恩斯中将麾下的第五舰队实力非常雄厚,它实际上囊括了除哈尔西的第三舰队、弗莱彻的第九舰队以及麦克阿瑟属下的第七舰队以外的所有太平洋舰队的兵力。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强调指出:中太平洋是太平洋反攻的主要方向,应在人力、物力上对中太平洋部队予以优先考虑。因此,新建造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等舰只,刚一下水就被派往夏威夷,编入第五舰队。至1943年秋,第五舰队已拥有快速航空母舰6艘、轻航空母舰5艘,护航航空母舰8艘、新战列舰5艘、旧战列舰7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56艘,加上各种登陆舰艇和辅助舰只,总计达200余艘。这支兵力将全部参加吉尔伯特战役。
  第五舰队的开路先锋是快速航空母舰突击队,其番号是第五○特混编队,指挥官是鲍纳尔海军少将。第五○特混编队下分4个特混大队,上有各类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21艘。
  为了实施岛屿登陆战,1943年8月24日,在第五舰队中又组建了登陆部队——两栖兵力第五编队,由在瓜岛战役中大显身手的特纳少将担任指挥官。特纳的旗舰是在珍珠港事件中唯一幸存的战列舰——倒霉的金梅尔上将的旗舰“宾夕法尼亚”号。两栖兵力第五编队又分为两支兵力群,特纳亲自指挥一支,另一支由副司令希尔海军少将指挥。特纳又将所属的一切地面部队组成两栖第五军,脾气暴躁的陆战队少将霍兰德·史密斯担任军长。
  1943年9月1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夺取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的指令下达给美太平洋舰队。但是,尼米兹的参谋们在研究之后,认为攻占瑙鲁岛的代价将会很大,而意义却很小。金上将和尼米兹也都有同感。因此,经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决定放弃瑙岛,转而攻占马金岛。
  这样,以攻战吉尔伯特岛中的塔拉瓦、马金、阿贝马马岛为第一个进攻目标的中太平洋反攻战,即将拉开战幕。
  吉尔伯特战役被命名为“电流战役”。
  在战役开始之前,美国人就积极地进行了预先的作战准备
  8月下旬,美军占领了吉尔伯特南部的维诺梅阿岛;9月1日又在吉尔伯特东部的贝克岛登陆,并迅速筹建机场,作为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的空中跳板。
  同时,美快速航空母舰广泛地对日本基地进行了空中轰炸。9月18日,鲍纳尔少将率领一支由3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特混大队,空袭了吉尔伯特的塔拉瓦和马金岛,先给日本人来了一个下马威。日军在塔拉瓦的飞机有一半被炸毁,大量日兵被炸死炸伤,岛上顿成一片火海。空中的另一收获是飞机对塔拉瓦的贝希欧岛进行了低空照相。
  一星期后,美潜艇“舡鱼”号在潜望镜上装了一个照相架,用了18天的时间,对塔拉瓦、阿贝马马和马金岛进行了详细的侦察,潜望镜在每个方位上旋转,拍摄了一长卷电影胶片,把海岸线的连续全景都拍摄下来,为即将开始的战役提供了价值极高的情报资料。
  在珍珠港,尼米兹聚精会神地凝社着贝希欧岛上茂密挺拔的椰子树(拍摄的贝希欧岛的照片)冥思苦想,他认为,要夺取塔拉瓦岛,必须首先拿下贝希欧。
  贝希欧岛是塔拉瓦环礁中日本人筑有机场的重点设防岛屿,但是,从照片上只能看到像打开了一把把绿色雨伞似的椰子树,不像具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样子。
  事实恰恰相反,在这全长才3420米,宽540米的小岛上,防御工事却异乎寻常。战后,美国军事学家认为:“在军事史上还从未见过设防得如此严密的小岛。”岛上,沿海滩布满混凝土三角体、珊瑚石堆、倒刺的铁丝网和木栅等障碍物,后面的机枪阵地用椰子木、珊瑚沙或混凝土、铁板覆盖着,阵地之间有掩蔽壕沟相通,地下永备发射点的顶部用椰子木和砂石堆得很厚,散布在沿海滩地带,火力十分凶猛,其结构非大口径炮直接命中则不能将其摧毁。防空洞则用顶厚近二米、由砂石、椰子木和波状钢板构制而成。岛上所有的工事都构筑在地下,恰似一座森严壁垒的“活地狱”。
  至1943年11月20日,守岛日军总数为4836人,皆是体格剽悍的善战之士。驻岛部队司令官柴崎海军少将在战前下令:“在所有重要地区坚守到最后一兵一卒,将敌人消灭在岸边。在这场敌优我劣的战斗中,必须将敌人诱进固定防御炮火的射程之内,然后用我们所有的力量将其消灭。”
  柴崎还夸下海口:“美国人用100万人的兵力花100年的时间也拿不下塔拉瓦。”
  当时,战役计划的制定者尼米兹将军当时对“活地狱”的防御状况却知之甚少,胸中无数。他决定先在贝希欧岛登陆,占领飞机场,然后横扫全岛,最后占领整个塔拉瓦环礁。
  “电流战役”的D日定为1943年11月20日。
  战役的具体布署是:希尔海军少将指挥第五十三特混编队(南部登陆突击编队)攻战塔拉瓦岛,其兵力编成是: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5艘航空母舰及17艘运输舰、登陆舰,登陆兵力为加强的陆战第二师约1.8万人。
  特纳海军少将亲自指挥第五十二特混编队(北部登陆突击编队)攻战马金岛,其兵力成为4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13艘驱逐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护航航空母舰及10艘运输舰、登陆舰。登陆兵力为陆军步兵第27师6472人。
  同时,还制定了攻战塔拉瓦岛东南约75海里的阿贝马马岛的作战计划。
  美第五舰队的快速航空母舰突击队(第五○特混编队)担负空袭吉尔伯特周围日占岛屿上的机场,轰炸塔拉瓦和马金岛,截击日本联合舰队等战斗任务。
  从10月份起,美舰载机和岸基重型轰炸机就对登陆目标进行了不定期的轰炸。从11月13日起,每天投到贝希欧岛上的炸弹达100余吨。计划在登陆日,美舰炮和航空兵将向这个面积不到2.5平方千米的日希欧岛发射3000吨炮弹,投掷1000吨炸弹。
  太平洋舰队勤务船队为这一战役担负着极为繁重的运输任务,他们要将27600人的登陆部队,7600人的守备部队,6000辆车辆和11.7万吨物资及时输送到战场。除供应参加吉尔伯特战役的海、陆、空部队一切军需之外,还要供应3万个吉尔伯特的土著居民一个月所需要的牛肉、面粉及鱼钩、小刀、花布和烟草等。
  10月底,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开始向富纳富提岛、纳诺梅阿岛等地集结。同时,海军各种舰船也纷纷拔锚起航。由3艘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和2艘油船组成的第一批水面舰艇,于10月21日开始从珍珠港出发到埃海特与陆战队会合。在珍珠港、斐济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到处是一派秣马厉兵、紧张繁忙的备战景象。
  11月17日,斯普鲁恩斯又召开了全舰队首脑会议,在长达100多页的文件中,详细地规定了舰队、特混编队和特混大队的编成和任务。
  18日,希尔海军少将向陆战队士兵们宣布了作战任务和火力准备的计划。陆战队员们听完传达,倍感轻松,他们认为,第一登陆波到达滩头时,岛上就不会有一个活着的日本兵——他们大错特错了。陆战队士兵们对贝希欧这一顽固堡垒一无所知,同时,他们尚不清楚与日军作战,只有还有一个活着的日兵,他就有可能继续和你拼命。
  19日,军官们参加了各种登陆作战的专门会议,记住了有关火力支援和登陆的准备时间,获悉了贝希欧岛、马金岛的特点、日军防御情况以及吉尔伯特土著居民的社会生活情况。陆战队员们最后一次检查了枪支弹药,带足了两壶水,一天的食品和一件带有斑纹用于伪装的披风。
  火红的夕阳渐渐坠入水平线,四周呈现出一幅典型的密克罗尼西亚景象,蔚蓝色的天空和湛蓝色的大海都抹上了一
  缕缕金黄色的霞光——这是战役前最后一个静谧可爱的黄昏。
  1943年11月20日0时30分,微弱的月光照射在漆黑的海面上,隐约可见黑黝黝的运输舰和舰炮火力舰正急急忙忙地逼近贝希欧海岸。由于海浪冲击,有些履带登陆车与运输舰脱离了,海面上叫喊声、咒骂声、哨子声响成一片。
  5时7分,岛上日军向最近的美舰开炮了。瞬间,美战列舰“田纳西”号、“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用其406毫米的主炮猛烈回击,“电流战役”正式打响了。由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多艘驱逐舰组成的火力支援群齐射的弹道,在朦胧的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光,随即传来一阵阵雷鸣般的爆炸声。小小的贝希欧在剧烈地抖动,岛上的椰子树像巨大的火把在燃烧。从远处眺望,整个小岛好像大海上的一堆火。
  晨5时42分,舰炮暂停射击,可是预计的美舰载机却没有出现,向岸边挺进的美运输舰暴露在日军岸炮炮口下,遭到肆无忌惮地轰击。这一险恶的情形持续了约20分钟,才听到嗡嗡的马达声由远而近,一批美鱼雷机载着重磅炸弹,在浓烟和烈火中,如同进行特技表演一似地上下翻飞,进行俯冲轰炸,岛上弹片呼啸,沙土飞扬。空中轰炸刚刚结束,美舰炮火力又倾泻而下,炮击前后历时80分钟,共打出炮弹约3000吨。可怜的贝希欧岛消失在浓烟弥漫的大海之中似的。
  登陆部队在海上颠簸着,艰难地向礁湖通道开去。陆战队士兵眼睛盯着这座平均每平方米“享受”一吨多炸药、被炸得支离破碎的小岛,他们无法想像,岛上还会有活着的生命。
  突然,几发炮弹落到离美运输舰不到50米的地方,大多数陆战队士兵还以为是己方的误射,当确知是岛上日军打来的时候,士兵们无不为之震惊。
  登陆前,美战斗机又对海滩进行了扫射,舰炮又以特别密集的炮火对岸上轰击,昔日浓密的椰林,如今枝叶焦枯,稀稀疏疏,在炮弹爆炸的一瞬间,可以看到岛上浓烟升腾,被炸上天空的椰子树一直落到岛的南部。登陆波渐近海滩,几乎每一个士兵都困惑不解地问,“日军岸炮还会向我们开炮吗?他们还没有死光吗?当我们抢滩时,他们还会不会向我们开炮?”正当他们提心吊胆之际,一排排的炮弹从被焚烧、被摧毁的贝希欧岛上呼啸而来,美军官兵个个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美军把登陆区划为“红滩”、“绿滩”、“黑滩”等代号。计划登陆的H时为8时30分,但第一登陆波延误至9时13分才到达“红一滩”,接着,第二波,第三波纷纷到达。由于潮汐预测发生错误,突击队员们在深及胸部的海地荒芜、阴森和浓烟弥漫的海滩进发。他们手持步枪,背着手榴弹,在日军炮火与机只成的火网中,猫着腰向前冲击,伤亡不断增加。
  美陆战队金特和校频频发出告急电报:“我营在‘红一滩’遭到非常激烈的炮火狙击,无法全部登陆!”
  休普上校立即电令凯恩少校:“命令你营在‘红二滩’登陆,兵力集中在西部,以支援金特尔少校。”
  10时7分,金特尔电告休普:“登陆艇搁浅,受到‘红一滩’右侧日军密集火炮的狙击,部队伤亡惨重。”
  登陆进展十分缓慢,伤亡逐渐增大。直到中午,混乱不堪的登陆部队才慢慢恢复了秩序。13时30分,在马舍岛海面“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上的特纳和史密斯收到电报:“成败尚难预料。”
  接近黄昏,美军又对贝希欧实施舰炮轰击和飞机轰炸,美驱逐舰竟一直驶近到离海滩不到1000米的地方向日军阵地射击。飞机则进行低空扫射,发出一种就像油锅里炸东西那样噼噼啪啪的响声。
  17时,陆战队员向防波堤后面的地堡连续投掷炸药包,炸去覆盖在地堡上的沙土,然后用喷火器对准椰树干喷射火焰,但带有非常密实纤维的椰子树干见了火就像水泥一样不易燃烧。
  D日的白昼结束时,美军已有5000人上岸,死伤约1500人,仅在登陆滩向纵深推进了100米左右。
  夜幕降临,万籁静寂。岛上,日军将领柴崎深感孤立无援。日军在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只有46架远程轰炸机,柴崎得不到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且手下兵力又死伤过半,他已无力进行夜间突袭,但美军仍侧耳细听,生怕听到日本人反攻的枪声。
  正在这个时候,在塔拉瓦以西约30海里的海面上,爆发了一场海空激战。
  20日夜,16架日机低空掠海飞来,对塔拉瓦海面上蒙哥玛利少将的第五○·3特混大队进行夜袭。日机穿过高射炮火网,向美航空母舰“爱塞克斯”号、“本克山”号、“独立”号扑来,其中“独立”号不幸中雷一枚,机舱、锅炉舱和弹药舱涌进大量海水,底板损坏,主轴摇摆,不得不退出战斗,回港大修。在这一攻击中,突破空中火网的9架日机,仅有一架逃脱了性命。
  第二天一早,岸上争夺战又趋高潮。美舰炮火力和舰载机又向贝希欧实施了轰炸,可是难度越来越大——唯恐误伤正在运动的己方陆战队。
  10时22分,第二师师长史密斯少将电询休普上校:“岛上有足够的兵力来完成这次登陆战役吗?”休普回电:“岛上形势不妙,有何指示?”
  “速报岛上详细情况!?”
  “成败仍难预料,已派卡尔森上校回去汇报。”
  下午,美“绿滩”顺利登陆。17时6分,史密斯收到休普的电文:“我军损失很大,存亡比例尚不清楚,但我军正在取得胜利。”
  22日清晨,塔拉瓦的日本无线电台发出它最后的电读:
  “我们的武器已被摧毁,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准备作最后一战……”
  上午,岛上日本人坚守的地方很快被摧毁了,坦克在前面行进,炮弹像雨点一样射向永备发射点和防空洞,接着步兵将手榴弹和炸药块也抛了进去,再用喷火器将其中剩下的人烧死。日本人继续拼命抵抗,濒临弹尽粮绝的境地。
  就在这一天傍晚,在塔拉瓦海面,又爆发了一场日美海空“友谊战”。
  在“电流战役”打响之后,日本人从特鲁克和夸贾林派出一支由8艘伊型潜艇和1艘吕型潜艇组成的兵力来袭击美军。22日15时19分,美驱逐舰“米德”号发现了日本“伊—35”号潜艇的行踪,当即用深水炸弹将其炸至水面,美驱逐舰“弗拉济尔”号又将其撞翻。该潜艇艇尾下沉,随即又遭到美机空中轰炸。美两艘驱逐舰皆放出舢板去抢救落水的日本艇员,其中一人竟然向前来救护的美舰员开枪,被美军当场击毙,其余3人被救起。
  22日夜晚,贝希欧岛上几乎所有残存的日军都被赶到机场的东端,这时的日军困兽犹斗,发动了一场自杀性的反扑。
  同瓜岛的丛林战一样,日军从好几个方向野蛮地向美陆战队涌去,用手榴弹、刺刀同美军展开了一小时的肉搏战。
  23日凌晨4时,残余的300余日兵发动了最后一次冲锋。天亮后,美陆战队在舰炮支援下,坦克又倾轧而上,后面紧跟着喷火射手,向围猎一般,全歼了负隅顽抗的日军。
  11月23日中午,史密斯向希尔发了一份电报:“我特别邀请您和您的参谋长今天来贝希欧。”
  13时10分,美军正式宣布战领了贝希欧岛。
  24日中午举行占领仪式。在美国国歌声中,美英两国国旗并排在两棵被炮火削秃了的椰树上徐徐升起。接着,美军乘胜进军,一攻克了拜里基岛、埃塔岛、塔里太岛、布阿里基岛,至11月28日,美军占领了整个塔拉瓦环礁。
  在贝希欧塔拉瓦激战中,美军俘虏朝鲜人129名,日军17名,击毙日军4690名。
  11月20日晨,在登陆贝希欧岛的同时,美军也向马金岛发动了登陆战。最初的登陆点选在布塔里塔里岛北岸。
  布塔里塔里是马金环礁中的一个大岛,驻有日本守军近800人。美军登民金岛的6472人由腊尔夫·史密斯陆军少将直接指挥。特纳少将在旗舰“宾夕法尼亚”号上督战。
  6时01分,第一支登陆部队,已进入指定区域,向乌基安冈角北面的“红滩”进发。
  6时40分,美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新墨西哥”号、“密西西比”号开始用356毫米舰炮向海岸轰击,马金岛上空顿时被烟雾与尘土笼罩,中部发生大火,天空一片火红,整个岛上不断升起一股股奔涌翻滚的浓烟和火团。8时24分,弹道在天空中渐渐消失,但马金岛仍处在一片火海之中。
  上午,另一支登陆部队又在布塔里塔里岛北岸的“黄滩”登陆”他们虽然遭到海滩两侧日军的射击,但伤亡很少。
  登陆非常顺利,遗憾的是美军没有立即向纵深推进,这给了日本人以喘息之机。日兵隐蔽在地面上或沿礁瑚树丛中的机枪掩体里,对美士兵进行凶猛的狙击。
  21日,岸上的美军与日本人紧紧地纠缠在一起,致使舰炮也爱莫能助。登陆滩头的美陆军进极为缓慢,惹得外号叫“咆哮的疯人”的美两栖第五军军长霍兰德·史密斯少将怒气冲冲地亲临战地,察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然而,美军毕竟处于优势,平均8个美兵对付1个日兵。
  战至22日夜,日兵已寥寥无几,但他们仍在黑暗的掩护下,
  施尽各种诡计进行反击——他们投爆竹来吸引美军步枪火力;他们将吉尔伯特土著居民赶向美军散兵线,自己夹在里面假装哭叫,让美军以为是吉尔伯特的妇女和小孩,然后他突然跳进美军散兵坑进行射击与刺杀。
  然而,这一切都无济无事,强大的美军进展很快,至23日13时,美陆军第27师师长腊尔夫·史密斯向特纳发出电文:“已占领马金岛!”
  在向塔拉瓦、马金岛登陆的同时,美军又向阿贝马马岛进军。阿贝马马岛上仅有25个日本人。78名美士兵乘潜艇“舡鱼”号于11月20日午夜从肯纳岛出发,开始了登陆行动,于25日午后占领该岛。日兵10名死于潜艇炮火,其余全部被歼,美方损失一人。
  至此,“电流战役”的主要目标都已达到了。
  在整个战役中,日机空袭频繁,但都遭到鲍纳尔指挥的“列克星敦”号和“柯朋斯”号上舰载机的拦阻和截击,所以,在激战马金岛的头3天,海空中没有出现一架具有威胁性的日机。
  然而,日潜艇却对海面上的美舰形成很大的威胁,并击沉1艘美护航航空母舰。
  11月24日拂晓前,美军一支由3艘护航航空母舰为主编成的特混大队,以15节速度在马金岛的布塔里塔里西南约20海里的海面上航行,不料被日潜艇“伊—175”号发现,该艇趁航空母舰编队转向宛地,在有利的位置上发射了鱼雷。晨5时13分,护航航空母舰“利斯科木湾”号中鱼雷一枚,发生了猛烈爆炸,数秒钟后,引爆了舱内弹,后部被炸掉,飞行甲板塌陷下去,火焰从舰体内喷向空中,仿佛一枚枚巨大的花束,烟火高达300米,临近的战列舰“新西哥”号甲板上也溅满了钢片、破布和舰体碎块。中雷后仅仅23分钟,“利斯科木湾”号便葬身3600米深的海底。马休尼克斯少将、舰长、51名军官及519名士兵皆被炸死淹死,272名官兵获救。这是美军在吉尔伯特之战中一次重大的损失。
  “伊—175”号在击中“利斯科木湾”号之后,又向另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发了一枚鱼雷,未中,便在美舰救援的一片混乱中脱身,安全返回特鲁克港。
  1943年12月22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临时地方长官会议上,不得不承认:“现在美国之反攻,日益炽烈,……敌借量之优势,占据马金、塔拉瓦两岛,该处守军均已‘壮烈玉碎’……”
  吉尔伯特战役以美军胜利而告终。为这一胜利,美方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海军损失一艘护航航空母舰,一艘航空母舰受重创,损失若干其他类型舰只以及履带登陆车90辆。
  美军在塔拉瓦亡1009人,伤2101人,在马金岛损失达800人。
  战役刚刚结束,11月26日,美海军部长诺克斯宣布说,塔拉瓦之战美军所遭受的重大死伤,是美国海军成立168年来所不多见的。
  美军遭到的这一损失,使国内人民为之一震,于是,对吉尔伯特群岛的进军为一个激烈争辩的话题。
  但是,吉尔伯特战役的胜利,在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的。
  首先,它开辟了盟军从中太平洋方向对日大举反攻的道路,使盟军首先取得了实施这一反攻所必需的海空基地。其次,基本实现了该战役规定的目标,为下一步攻占马绍尔群岛,为改善横渡太平洋原交通线以及支援太平洋上的其他战役提供了前提和准备了条件,起了积极的作用。再者,美军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就迫使日军彻底放弃了攻打斐济、萨摩亚等群岛的战略计划。
  吉尔伯特之战开创了在太平洋大反攻中具有新特点的海空大战的新时期。这一特点就是以强大的海空力量为主,同时配以登陆部队,拔除中太平洋上一个又一个日军的顽固堡垒,铺平向日本本土进攻的道路。
  在中太平洋这一艰难坎坷的进军道路上,塔拉瓦是美在两栖登陆中遇到的第一个顽强抵抗的堡垒,在今后的登陆作战中,只有硫黄岛之战和冲绳之战堪与之比拟。美军损失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无论从理论上和实际上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攻占一个坚固设防的珊瑚环礁。在实战中,美军发生众多的失误,譬如:舰炮火力准备的时间不长,火力不猛,也不够准确;登陆部队与航空火力准备配合不好;对潮汐判断错误,从而加大了登陆的难度,登陆准备仍不够完善,登陆人员缺乏训练。
  然而,美军用血的代价换取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为以后中太平洋的进军避免了更大的牺牲。
  美太平洋战区陆军总司令理查逊中将在完全占领贝希欧那天,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贝希欧岛的战斗中所获得的教训,在我们未来的登陆战役中有着最伟大的价值。”
  美海战史专家莫里森将吉尔伯特之战称为“1945年胜利的播种床”。
   
十、马里亚纳“打火鸡”

  马里亚纳群岛扼美军从太平洋反攻菲律宾以及经小笠原群岛进攻日本本土的水路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大本营“绝对国防圈”中的一个关键性链环,也是保护日本本土极重要的南部屏障,因而,日本人视其为“太平洋防波堤”。
  1944年3月,当进攻马绍尔的“燧发枪”和“法警”两大战役大功告成之际,尼米兹的下一个进攻目标,就是向日本人的“太平洋防波堤”开刀。
  美海军战略家们在深思熟虑之后认为:攻占了马里亚纳,就可以开辟关岛和塞班岛作为前进中的海军基地,取得直接空袭日本本土的轰炸机基地,同时,可以引发日军对美军下一步行动猜测不定,加深日本人的恐慌,而美军却由此获得
  选择进攻目标的主动权
  3月12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了关于马里亚纳战役的指令。21日,特纳中将从马绍尔群岛赶回珍珠港,召开参谋会议,亲自地制定了代号为“征粮者战役”的马里亚纳作
  战计划,并将D日规定在6月15日
  4月4日,特纳指出:“此次作战目标,在于夺取塞班、提尼安和关岛,以便控制住中太平洋海上交通线,为进一步进攻日军进行支援。”
  为进行“征粮者战役”,尼米兹组建了“联合远征军”,由特纳海军中将任远征军司令。主要有下列三支兵力:一支是特纳中将亲自指挥的“北部登陆突击编队”,主攻目标是塞班岛和提尼安岛;另一支是康诺利海军少将指挥的“南部登陆突击队”,主攻目标是关岛,第三支是由布兰迪海军少将指挥的“联合远征军预备队”,其使命是听候命令,待机而动,支援登陆作战。
  正当特纳的“联合远征军”航渡之际,美太平洋舰队进行了改组。尼米兹将他的舰队分成了两套班子:当庞大的太平洋舰队归斯普鲁恩斯指挥时,称为第五舰队,而在哈尔西统帅时称作第三舰队(此时,哈尔西已完全由麦克阿瑟总部分出,改归尼米兹指挥)。这样,就可以一套班子进行计划、整训,另一套班子进行作战,两套班子交替进行,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隔就缩小了。对这次改组,尼米兹曾形象地说:“车还是那套车,不过赶车的人却换了。”改组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另外,太平洋舰队所属全部两栖兵力由特纳中将指挥;米切尔的快速航空母舰编队,当隶属斯普鲁恩斯时,称第五八特混编队,当隶属哈尔西时,称三八特混编队,它和大部分炮火支援舰一样,几乎是连续作战的。
  1944年6月6日,当盟军在欧洲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登陆战——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在中太平洋战场上,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指挥下的威势显赫的第五舰队,以米切尔的庞大的第58特混编队为开路先锋,从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基地出航了。紧接着,535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舰艇载运着4个半加强师,总计有127571人以及大量作战装备,也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地杀向马里亚纳群岛。
  战争的进程证明,太平洋战争开创了空中打击的新时代。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迥然不同,海军航空兵已经取代了战列舰的地位,成了决定性的海上打击力量。
  面对海洋战争中发生的这一新变化,美国从早期的痛苦中吸取了教训,整顿了它的部队,发展了以航空母舰为主的海上进击战术,而日本首脑却麻木不仁未能从战争初期的珍珠港之战和马来亚海战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仍旧做着“大舰巨炮主义”的迷梦,结果使自己在海战中处处被动,陷入困境。
  直到1944年3月,日本人在承认航空母舰已代替战列舰而成为海军最主要的舰种后,才着手对舰队进行了重要改组
  3月1日,大本营以第二、第三舰队为基础成立了第一机动部队,其兵力状况如下:第一机动部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第三舰队(第一机动部队司令长官直接指挥)
  第一航空战队:航空母舰“大风号”、“瑞鹤”号、“翔鹤”号、第601航空队(225架飞机)
  第二航空战队:航空母舰“隼鹰”号、“飞鹰”号、“龙凤”号、第652航空战队(135架飞机)第三航空战队:轻型航空母舰“千岁”号、“千代田”号、
  “瑞凤”号第十水雷战队:“阿贺野”号、“矢矧”号、第四、十、十
  六、十七、六十一驱逐舰队第二航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海军中将)
  第一战队:“大和”号、“武藏”号、“长门”号
  第三战队:“金刚”号、“榛名”号
  第四战队:“爱宕”号、“高雄”号、“摩耶”号、“乌
  海”号
  第五战队:“妙高”号、“羽黑”号
  第七战队:“熊野”号、“铃谷”号、“利根”号、“筑
  摩”号第二水雷战队:“能代”号、第二十四、二十七、三十一、
  二十二驱逐舰队
  这样,明确地将战列舰和重巡洋舰置于航空母舰指挥官的战术指挥之下。然而,美国海军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这样做了。
  就在日本联合舰队进行重要改组的时候,在珍珠港,“征粮者战役”计划正在加紧制订。此时此刻,日本大本营也闻到了一场恶战的腥风,认为:一个决定性的海上战斗的伟大
  时刻,即将来临
  5月3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大将在东京湾的旗舰“大淀”号上接奉大本营“阿号作战”指令。
  日本方面认为,就军事力量和军事潜力而言,美国拥有强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挫败美海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急速改变战局,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一次海上大决战,发动一场像珍珠港那样的战役,一举夺回制海权。这就是制订“阿号作战”计划的战略企图。为此,大本营在“阿号作战”计划中明确指出:
  “集中我大部分决战兵力,准备在敌军主要反攻的正面,一举歼灭敌舰队,以挫败敌军的反攻企图。”
  “迅速整备我决战后兵力,大致在5月下旬以后,在从太平洋中部方面至菲律宾及澳北方面的海域,捕捉敌舰队主力,以图歼灭之。”
  为实施“阿号作战”计划,当时在新加坡及日本国内分别待机训练的庞大的第一机动部队,奉命于5月20日以前,在菲律宾群岛南部的塔威塔威泊地集结,完成作战准备。
  同时,日本人大力加强了以角田觉治海军中将为司令的第一航空舰队(日本基地航空兵)。在发动“阿号作战”之前,日本人在马里亚纳和加罗林、澳大利亚北部以及菲律宾不惜血本地配备了1188架飞机。他们得意洋洋地说:“一个以全力实施的决定性战斗,将会在日军的时机内展开,在这一天的突击之下,美特混编队将大部被消灭。”
  可是,决战海面究竟在哪里呢?这一主导权固然在美舰队方面,但日本人仍然在“阿号作战”计划中作了上述三个方面的估计。“而大本营海军部的判断与期待,认为决战将在伯劳群岛近海发生。”
  5月下旬,在联合舰队旗舰“大淀”号上,海军将领们对可能出现的三个决战海面进行了激烈争论。面对麦克阿瑟的部队已于5月27日在新几内亚岛北面的比阿岛登陆的现实,日军首先于6月3日下达了“浑作战”,6月13日被迫停止,其间两次出击,均遭惨败。
  在日海军向比阿岛进行“浑作战”之际,美机动部队主力突然出现在马里亚纳海域。6月11—12日,米切尔的第58特混编队在关岛以东170海里的海面上,出动了469架舰载机,对塞班岛、提尼安岛、关岛以及罗塔岛等日本基地和机场,进行了狂轰滥炸。结果。“日本基地航空兵遭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损失飞机不下500余架。角田基地航空部队势力大减、士气不振是和‘对战场的误判’密切相联的。”
  空袭给了丰田当头一棒,使他从一厢情愿的迷梦中惊醒,加之6月13日,米切尔又派出7艘新型快速战列舰去轰击塞班岛和附近的提尼安岛,因而丰田断定美军矛头所向,肯定是马里亚纳方面。当天晚上,丰田立即在柱岛锚地颁发“阿号作战”的决战准备令以及暂时停止“浑作战”的命令。小泽海军中将在驶向中部菲律宾的吉马拉斯岛泊地的途中,收到了“阿号作战”,并立即电令参加比阿岛“浑作战”的“大
  和”号、“武藏”号等舰与他汇合,一同向马里亚纳出击
  6月15日晨,丰田大将下达发动“阿号作战”的决战令。
  几乎就在这同一时刻,美第五两栖军军长史密斯中将指挥美海军陆战队第二、四师于8时30分对塞班岛大举强行登陆。
  登陆日有2万人上岸,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激战。
  进击途中的小泽闻此噩耗,心急如焚,率领舰队兼程赶往寒班海域。16日,在帛琉群岛以北海面上,小泽与“大和”号、“武藏”号等舰会师。此时,日舰队的阵容是:前卫部队由栗田中将指挥,以轻型航空母舰“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金刚”号、“榛名”号为主;小泽亲率主力部队,其核心是“大凤”号、“瑞鹤”号、“翔鹤”号3艘大型航空母舰,名为第一舰空母舰分队;上岛海军中将直接指挥由航空母舰“隼鹰”号、“飞鹰”号、“龙凤”号以及战列舰1艘组成的第二航空母舰分队。整个编队还有13艘巡洋舰和28艘驱逐舰护卫,共拥有飞机473架。
  此刻,小泽舰队劈波斩浪,气势汹汹地杀向烽火连天的
  塞班岛海面
  6月13日,斯普鲁恩斯获悉小泽舰队从塔威出动之后,判定其在17日前不会进入决战海面。于是,一面继续用舰载机空袭马里亚纳的日本基地和机场,一面又派遣航空母舰对硫黄岛、父岛和母岛进行空袭。同时,密切注视日本舰队的
  动向
  6月15日18时35分,美“飞鱼”号潜水艇发来急电:在菲律宾的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发现庞大的日本舰队。
  同日19时45分,美“海马”号潜水艇又在菲律宾的苏里高海峡以东约200海里处发现了日本战列舰北上(此即参加“浑作战”的日舰归队)。
  这些情报使斯普鲁恩斯焦虑不安,他预感到一场空前的大海战已不可避免,立即决定推迟原订的18日对关岛的登陆,又速从特纳手中抽调了8艘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来加强米切尔的第58特混编队,留下7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掩护塞班的登陆场。
  17日14时15分,斯普鲁恩斯对米切尔下达了作战计划:“我航空兵先应摧毁敌航空母舰,然后攻击敌战列舰、巡洋舰,使其减速或丧失战斗力。以后,如敌继续求战,战列舰编队应以舰队行动歼灭敌舰队;如敌人撤退,则击沉其受伤或航速降低的军舰。对敌作战必须全力发动猛烈攻击,务求全歼。”
  可是8小时之后,美“棘鳍”号潜艇在北纬12度23发,东经132度26分处又发现了约15艘大舰以20节的航速向东航行。这一急电又使斯普鲁恩斯对上述作战计划踌躇起来。
  美潜艇连续3次来电,使斯普鲁恩斯认为海面上至少有两支日本编队,他担心登陆塞班的美军遭受日舰队的“侧背攻击”,因而慎重地决定:米切尔的兵力在未掌握日舰编队的具体位置前,不要离开马里亚纳群岛。
  米切尔舰队奉命驶入塞班岛西部海面。由15艘航空母舰、7艘战列舰、21艘巡洋舰、69艘驱逐舰以及956架舰载机组成的庞大舰队,分为5个突击舰群,它们是:
  克拉克海军少将指挥的第58·1特混大队;里夫斯海军少将指挥的第58·3特混大队;蒙哥玛利海军少将指挥的第58·2特混大队;李海军中将指挥的第58·7特混大队;哈里尔海军少将指挥的第58·4特混大队。
  每支舰群之间相距约12海里,全部与风向成90度角摆开阵势,在波涛汹涌的马里亚纳西部海面上严阵以待。
  小泽吸取了中途岛战败的教训,毫不吝啬地将42架侦察机撒向辽阔的海空。18日下午,日机数次发现美国舰队,小泽立即制定了出击计划。他自恃日本经过改制的轰炸机和鱼雷机已成功地把战斗距离延伸到400海里,而他得知美机仅能在280海里的半径中作战,因此决定在18日夜间与美舰队保持300—400海里的距离,于19日晨对美舰队展开380海里的先发制人的进攻,整个日舰队则躲在美舰有效打击半径之外——这就是小泽引以为得意的“外围歼击”战术。同时小泽又寄希望于关岛、罗塔岛等处日本机场,意欲在打击美舰队之后,日舰载机在此加油加弹,从而大大提高战斗效率。
  18日黄昏,美舰队已在西南355海里处发现了日本舰队。米切尔建议星夜西进,以便在19日凌晨与日舰交战。但是,斯普鲁恩斯在与参谋们讨论了一小时之后,决定不去迎击日舰队,命令中说,主要目标是“攻下、占领和守住塞班、提尼安和关岛。”
  斯普鲁恩斯制定的战斗是:“白天向西开进,夜间向东撤回……第58特混人必须留在能支援塞班的距离以内。”这使米切尔和他的飞行员们大失所望,认为斯普鲁恩斯使他们坐失首先打击日舰的大好时机。
  19日凌晨,马里亚纳西部海面,乌云低垂,狂风大作,恶浪滚滚,一派杀气。
  小泽舰队的旗舰“大凤”号的桅杆上飘动着太平洋战争中继袭击珍珠港之后第一次出现的Z旗。甚至天皇也破例地颁发了敕语。决战之前,丰田大将把天皇敕语电告全军:“此次出击,系关乎国家兴隆之重大作战,望作战部队努力奋战,以期获得日本海海战的辉煌战果。”
  凌晨4时30分,小泽舰队的43架侦察机3个侦察波,先后冲向黑洞洞的天空。
  7时34分,三波侦察机相继在黎明的海雾中捕捉到美舰队,情报接踵而来:
  “在塞班以西160海里,方位264度,发现美大型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4艘,其他舰艇10余艘。”
  “在关岛以西80海里处发现美大型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5艘,其他舰只10余艘。”
  小泽首先发现了美舰队,形势对日舰队十分有利,接电后,小泽已经对美舰阵容基本摸清。再说,美舰与日本前冲队相距300海里,与小泽主力队相距400海里,这正是小泽梦寐以求的先发制人的理想打击距离,更令小泽庆幸的是,由于美机侦察巡逻的半径较小,美方至今还没有发现日本舰队!
  在此关键时刻,小泽一声令下,日航空母舰逆风疾驶,甲板上飞机的引擎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决战的时刻来到了!
  8时30分,第一攻击波的69架日机从栗田前卫部队的航空母舰上腾空而起,向美舰扑去。
  8时56分,小泽亲自指挥的3艘大型航空母舰上的128架飞机组成第二攻击波,不失时机地咆哮入空。
  10时整,第二航空母舰分队的47架日机组成第三攻击波,吼叫着窜入海空,再次向美舰队进击。
  11时整,从“隼鹰”号、“飞鹰”号、“龙凤”号、“瑞鹤”号4艘航空母舰上又出动了82架飞机,对美舰队实施第四次空中打击。
  小泽孤注一掷地先后射出4支“利箭”,真可谓阵势齐整,气派威武,规模空前,军心大振!日本人沉醉在即将来临的胜利喜悦中。当第二攻击波出发之后,参谋大佐确信很久没有“举杯庆贺”的时刻就在眼前了。江幡大尉以下各攻击队长还特意跑到小泽司令长官面前,得意洋洋地说:“这次一定要报中途岛一箭之仇!”连当时的随军记者也预感到这次作战定能从战败的忧虑中解脱出来。甚至在遥远的梗津海面上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里,也在喋喋不休地谈论“举杯庆贺”之类的词名,并见日海军首脑个个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笑容。
  几小时过去了,日舰军官们不断地看表,焦急地等待着胜利的喜讯。按照他们乐观的想法,此时诸如“我鱼雷击中敌航空母舰!”“我轰炸机命中敌航空母舰!”“我鱼雷击中敌战列舰!”等捷报肯定会插翅飞来。可是已经12点了,捷报如石沉大海,军官们个个显得焦虑不安。
  12时30分,第一攻击波的几架日机狼狈不堪地飞了回来,他们给渴望胜利消息的战友们带来了噩耗。
  原来,19日上午10时,美战列舰雷达在距离150海里的位置上搜索到进袭的日机,米切尔立即下令出击,300余架美舰载机紧急腾空,前往迎敌。这时,一批轰炸关岛日军奥娄特机场返航的美机恰巧又在途中与日机群相遇,激烈的空战随即在距离美航空母舰90海里的空中爆发。美驾驶员加大油门,奋勇向第一攻击波的69架日机冲去……
  查尔斯·布鲁尔海军中校首开纪录,他一开炮就使一架“零”式机开了花,当这架日机的破片还没有坠落到海中,布鲁尔又咬住了另一架日机,短短的几分钟,他就将两架日机揍了下来。
  到处是爆炸的碎片与炮火的黑烟。美护卫舰高炮齐鸣,将装有新式变距感应引信(又叫近爆引信,可使炮弹在距目标约20米时自动爆炸)的高射炮弹编织成一张死亡的火网,日机触之即刻粉身碎骨!
  一位美飞行员说:“日本飞机像树叶一样地往下落。”那些侥幸未被击落的日机,武士道精神大发作,凶猛地向美航
  空母舰冲去,但没有一架日机抵近。唯有战列舰“南达科他”号在10时49分被一颗炸弹直接命中,炸死27人,伤23人,但该舰仍能机动和射击。
  激战至10时57分,第58·3特混大队旗舰“列克星敦”号宣布,日机群已被打退,43架日机被美“恶妇”式战斗机和警戒舰只击落,美方仅损失数架飞机。
  一波刚过,一波又起。30分钟后,规模更大的第二攻击波的128架日机又黑压压地出现在断云之间。日美空战又掀高潮。
  航空母舰“爱塞克斯”号飞行大队长D·麦坎普贝尔海军中校首先率机投入空战。他驾机一次又一次地冲进日机群,以猛烈的炮火,连续击落4架日机。其他美战斗机队也不甘示弱,舍生忘死地参加了攻击。激战正酣时,竟有15架日机同时中弹起火,其残骸如同燃烧着的火炬一样慢慢坠入大海。
  此时此刻,巨炮在轰响,引擎在哀鸣,机身在燃烧,碎片在纷扬;洁白的降落伞,桔黄的橡皮舟;红色的近爆闪光,黑色的炸弹硝烟——这一切在刹那间布满海空,把中太平洋的碧海蓝天,搅得浑沌一团。
  美机无线电里充塞着乱哄哄的狂叫声和咒骂声,警告和
  鼓励的喊叫声也响成一片。一位美飞行员欣喜若狂地叫道“嗨,这真像古代捕杀火鸡啊!”从此,这一空战就以“马里亚纳打火鸡”而著称于世。
  尽管如此,仍有20余架日机突破重围,向第58·2特混大队的航空母舰逼近,其中10架又被美战列舰炮火撕得粉碎,只有6架日机攻击。航空母舰“黄蜂”号被一枚空降炸弹击中,死1人伤12人,甲板上磷灯,触之即燃。航空母舰“本克山”号遭到炸弹破片杀伤,死3人伤73人,飞机升降机被炸穿,机库甲板油管系统遭到破坏,有数处起火,两舰损伤轻微。第二攻击波的128架日机只有31架得以生还。
  第三攻击波的47架日机,在预定的目标区没有发现美舰,大多数飞机不战而归,其余约20架在寻找美航空母舰途中于12时55分与两艘美战列舰遭遇,日机又饱尝一顿美舰炮火,7架被击落,余者见势不妙,仓皇回逃。此次袭击虽无战果,但40架日机总算安全返回航空母舰。
  第四攻击波的82架日机于14时前后到达预定的海域,但没有发现美舰踪迹,于是日机兵分两一路飞往罗塔岛,一路飞往关岛。
  飞往罗塔岛的日机在途中正遇见忙于接收飞机的美航空母舰“黄蜂”号、“本克山”号,日机见此良机,迅速投弹攻击。“黄蜂”号向左急转,成功地躲过炸弹。然而“本克山”号却运气不佳,被一枚弹命中,造成轻微损失。
  飞往关岛的那一路日机被雷达发现,第58·4特混大队的27架美舰载机当即从航空母舰“柯朋斯”号、“爱塞克斯”号、“大黄蜂Ⅱ”号上起飞,前往载击。时机再好不过了——当49架日机正欲在关岛机场降落时,美机一涌而上,30架日机被击落,刚刚落下的19架也遭严重毁坏,无法修理。
  第四次袭击,日机共损失73架。
  在激烈的空战中,斯普鲁恩斯也从未放松过关岛和对罗塔岛日本机场的监视,他曾三次派舰载机将机场炸得坑坑洼洼,使其无法使用,停在机场上的日机大部分被炸毁。
  这次马里亚纳海空战持续8小时,美军出动300多架战斗机,只有23架被击落,6架失踪;日本先后共出动了373架飞机,仅有130余架逃离战场,另外,关岛的岸基飞机损失50余架,加上随日本航空母舰沉没的飞机,仅6月19日一天,日机共损失315架。
  日机损失如此之大,主要还在于美军集中全部战斗机以空中优势将日机4个攻击波各个击破。另外,日机在性能以及驾驶员技术方面,与美军相比,都略逊一筹。一位日军飞行教官曾说:“……那些在战前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过能接近战斗机的人,现在都被派去打仗了。”何况这些人大多数仅仅接受2—3个月的飞行训练,就被驱赶到天空中。
  据悉,米切尔的通讯人员在激战中随时能够截获一位日本空中协调员对日机发出指示,使米切尔对日机将在何时何地进行空中攻击的企图一清二楚,了如指掌,成为美舰队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岂止日机损失惨重,日本航空母舰的命运此时也很悲惨!
  19日上午8时许,美潜艇“大青花鱼”号从潜望镜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猎物——引人注目的新型装甲航空母舰“大凤”号。
  “大凤”号是小泽的旗舰,是日本海军新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其标准排水量为3.2万吨,舰长253米,宽28米,约载100架飞机。在建造中,日本船舶工程师汲取了太平洋海战中的教训,为对付美国海军俯冲轰机的致命攻击,首次采用了100毫米厚的飞行装甲板,它能够承受500公斤航空炸弹的轰击。同时,舰上还采用了先进的区域火炮控制和自动
  喷水灭水系统,以防高爆炸弹引起的火灾。因此,当“大凤”号于1944年3月在川崎重工业公司的船坞完工时,日本海军吹捧它:“真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啊!”“大凤”号一个月前才服役,这一次出航还是它的处女航呢!
  当时,日机正一架接一架地飞离甲板,前往攻击美舰队,突然,“大凤”号上的观测兵发出惊恐的喊叫:“发现敌人潜艇!”只见一架潜望镜在汹涌的海面上划开“人”字形浪尾,向“大凤”号逼近,并不失时机地采用大扇面射击角度,连连发射了6枚鱼雷,然后迅速下潜。“大凤”号适值迎风直航,很难做出规避动作。当时,小松口关雄兵曹长驾机刚刚升空,即发现一枚鱼雷向“大风”号飞窜而去,情形万分危急,他立即按下机头,以自杀性的俯冲,在鱼雷到达目标之前把它撞爆。但是,第6枚鱼雷终于准确地击中“大凤”号的燃料舱。“大凤”号重铠厚甲,初时无甚感觉,仍能继续航行,后因进水太多而逐渐倾斜。中雷后6小时,“大凤”号突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内部大爆炸,甲板上层建筑和高大的桅杆被炸得横七竖八,破片纷纷抛向大海,灼热的气浪把炮手也掀到半空,舰体剧烈抖动。原来,最初的鱼雷爆炸造成加油管道破裂汽油蒸汽充塞舱内,终于导致了灾难性的大爆炸。15时32分,“大凤”号在塞班以西海域沉没了,2150名舰员中只有500名幸免一死,小泽狼狈不堪地乘驱逐舰“若月”号逃命,先将他的司令部移到重巡洋舰“羽黑”号上,后又以航空母舰“瑞鹤”号为旗舰。
  岂料祸不单行,就在“大凤”号遭到鱼雷攻击后不到2小时,10时48分,美潜艇“棘鳍”号也在追猎另一个大目标——饱浴战火的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
  “翔鹤”号是参加偷袭珍珠港以及珊瑚海海战的老兵。该舰1937年动工,1939年下水,1941年8月服役,排水量为25675吨,载96架飞机,是日本现役3艘最大的航空母舰之一。
  当美潜艇“棘鳍”号从潜望镜中发现“翔鹤”号之后,便以水下状态向其接近,抢占有利的攻击阵位。此时,日舰载机正在频频起飞,护航的巡洋舰位于“翔鹤”号前面。驱逐舰位于右舷,“棘鳍”号巧妙地突破了警戒,隐蔽地向“翔鹤”号发射了鱼雷,海面上立刻出现了6道白色的鱼雷航直趋“翔鹤”号。“翔鹤”右舷的一艘驱逐舰见此情景,开足马力,直扑“棘鳍”号,“棘鳍”号迅速深潜规避,成功地躲过了日舰连续投放的105枚深水炸弹,轻伤逃走。
  “翔鹤”号接连被3条鱼雷命中,巨爆声此起彼伏,大火向四处蔓延,舱室淹没,舰首部开始沉入水中。不久,海水涌到了飞行甲板,水通过舰首部飞机升降机舱口流进飞机库。
  “翔鹤”号失去稳定性。3小时后,舰内发生大爆炸,全舰1263名官兵只有少数人活命。19日15时01分,该舰终于葬身马里亚纳海深渊。
  眼见日机日舰损失惨重,前卫司令栗田中将向小泽建议迅速撤退,小泽不同意,坚持要在20日补充燃料,21日继续攻击。不料事与愿违,20日上午,日舰与油船会合时发生混乱,加之美舰队逼近,结果,在风声鹤唳之中,没有一艘日舰加足燃料。
  20日13时,小泽迁到“瑞鹤”号,通讯得以改善,他才确知己方损失惨重。但由于部属虚报结果,小泽估计美国损失更惨。同时,他对角田的岸基飞机惨遭攻击,早已一蹶不振这一情况也不了解,满怀希望地以为他也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因而决心以现有的100余架飞机再次发动进攻。
  19日15时,美舰队上空恢复平静,空中威胁解除,担心遭到日军“侧背攻击”的斯普鲁恩斯现已顾虑渐消,他当夜通知米切尔:“如果确知日军,希望明晨向其直攻。如果巡逻机今夜已取得我们所要的情报,即不必搜索,否则明天还要继续搜索,以确保塞班。”
  考虑到当日大空战的疲劳,米切尔没有在夜间派出侦察机,20日上午,派出去的美侦察又没有发现小泽舰队。当时,日舰正在加油,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且双方舰队相距约325海里,这无疑是米分尔一次极好的攻击时机,然而他失掉了。
  直到16时05分,“企业”号的侦察机飞行中尉内尔森才发回报告:在北纬14度30分,东经134度30分的海域发现日舰编队,最近的舰群距第58特混编队275海里。
  此时,小泽舰队一边补充燃料,一边搜索警戒,寻求战机。日美双方实际距离达350海里。
  怎么办?是即刻发动攻势,还是听凭日舰跑掉?米发尔处于激烈的思考之中。
  如果进攻,美机就要往返700余海里的航程——这是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极限,其中还不包括大作战中必不可少的燃油消耗量。而且,此时天色已晚,舰载机注定要在漆黑的海面返回航空母舰,可是他的飞行员只有少数人能在夜间降落,但如果等到天亮,他肯定要失掉摧毁日舰队的最后机会。
  待命室鸦雀无声,唯有电传打字机在洁白的银幕背后发出哒哒的响声。美军驾驶员们屏住呼吸,静等米切尔如何安排他们的命运。
  “飞机起飞!”——经过反复考虑,一向沉默寡言的米切尔终于开口了,飞行员们拿起图囊,一言不发地悄悄奔向飞行甲板。
  20日16时36分,85架战斗机,77架俯冲轰机,54架鱼雷机在短短的10分钟内从11艘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腾空而起,迎着夕阳向西飞去。
  1小时后,美航空母舰上的扬声器相当清晰的声音:“各机注意,日舰编队方位……”这是一架侦察机在向美轰机群通报日舰编队的位置,结果实际距离要比起飞时预计的还要远70海里。
  18时,夕阳西下,飞在最前面的一个飞行报告:“正前方发现多艘日舰!”这哪里是什么日舰!原来,他由于过于紧张而把紧贴海面飘动的灰蒙蒙的零星云块看成日舰了。
  15分钟后,飞行员们听到一种低沉有力的声音:“注意观察海面长条油迹。”这表明日舰编队刚刚停止在海上加油。
  不久,美机发现了日本油船,18时30分,终于发现海面上总计有7艘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以及28艘驱逐舰,分为三路纵队,每路间隔10海里——这就是小泽舰队!
  小泽拼凑了大约75架飞机,仓促应战,因数量太少,根本阻挡不住美机的进攻。
  “首先攻击日本航空母舰”美空中指挥官迫不及待地大声命令道。于是,美机迎着密集的炮火,在夕阳的余光下冒死攻击。冰雹般的高爆炸弹排空而下,海面上掀起森林般高大的水柱。
  乔治·布朗海军中尉的座机负伤起火,一个机翼被打掉了一半,可是他仍顽强地驾驶着起火的鱼雷机,击中了航空母舰“飞鹰”号。
  “飞鹰”号由客轮改成,1943年服役,标准排水量27700吨,在遭到炸弹和鱼雷联合攻击下,舰上发生大火,命中舰尾的鱼雷爆炸后使舵装置遭破坏。后来它受到潜艇攻击,又中鱼雷一枚,不久,便摇摆着扎入海底。
  水上飞机母舰“千代田”号的飞行甲板尾部被直接命中一颗炸弹,舰身严重破损,航空母舰“瑞鹤”号、“隼鹰”号也在美机的凶猛攻击下被分别击中数枚炸弹,同时,两艘油轮也身负重伤,当夜自行凿沉。激战中,日舰队又损失了65架飞机。幸而日舰高射炮火炽烈,加之日舰单独机动,各自做圆形和S形闪避运动,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小泽情知不是对手,星夜率舰西逃,其速度之快,大失皇军体面。
  19时45分,星月全无,美机在一片黑暗之中返回自己的“家”。可是为了防备可能出现的日机和日潜艇的袭击,美特混舰队严格实行灯火管制,“家”中一片漆黑。20时15分,第一批美机已飞临编队,它们闪烁着红色和绿色的识别灯,在夜空中盘旋,发动机则着粗气,发出燃料耗尽时那种噼噼啪啪可怕的响声,情况十分危急。然而他们却难辨哪是航空母舰,哪是大型军舰。几架已经在茫茫的夜海上迫降,溅起了大片海水。
  夜,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在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的作战室里,米切尔来回地踱着方步,怀尔德赫尔姆舰长过来告诉他,返舰机燃油耗尽,许多飞机在黑暗中无法降落到航空母舰上,事态紧急,刻不容缓,必须立即解除灯火管制。
  米切尔又一次沉浸在沉思之中——只有他才有权作出这个重大的决定。但是,特混编队的舰只造价10亿美元,上面载有10万官兵,谁能料到附近海区没有日机、日潜艇活动?
  谁能保证不发生意外呢?
  大家的眼睛都望着米切尔,静候他再一次作出决断。突然,米切尔停止踱步,转向参谋长阿利·伯克海军上校,斩钉截铁地命令道:“开灯!”
  刹那间,所有的航空母舰都打开了为飞机导航的垂直环灯,红色桅杆灯也在夜空中闪烁,飞行甲板上灯火辉煌,探照灯光柱刺破夜空,信号弹此起彼落。一位飞行员说,这种狂欢场面犹如“好莱坞的彩排、中国的春节和美国独立纪念日赶到一起了。”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场狂欢中的悲剧:
  “飞机像燕子一样在夜色茫茫的航空母舰上空盘旋,他们可以在任何一艘它们发现的航空母舰上降落,可是,美机各自高喊着燃油已经用完,快掉到海里啦!蜂拥地朝甲板飞来,争先恐后地抢着降落。只见一架飞机超越了另一架已经进入降落航线的飞机,好像龙卷风似地从甲板2米高处一掠而过,接着又重新拉起进行第二次强行降落,不幸一头撞击在甲板上,发生骇人大爆炸,火焰四起,灯光熄灭——一艘航空母舰飞行甲板无法使用了。”
  另一架返舰机把一艘驱逐舰的桅顶灯当成了降落引导员发出的降落信号,干净利落地降到驱逐舰旁边的海面上。
  燃油耗尽的飞机一架架地掉在海里,落水的飞行员在海面上挣扎着……
  22时,全部飞机完成降落,然而驱逐舰和水上飞机却在沉沉的海面上忙碌起来,争先恐后的打捞落水人员。这一灾难的夜间返舰使美机坠毁80余架,丧生者达49人,其损失是刚刚结束的那场空战的4倍。
  美舰由于忙于搭救,耽误了较多的时间,已不可能再对日舰采取行动了。而小泽也在20时46分接到丰田令其撤退的命令,遂率舰队向冲绳的中城湾退去。通常又称为第一次菲律宾海战或称为雅浦岛海战的马里亚纳大海战,就此结束。
  马里亚纳大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爆发的一场最大的航空母舰之间的决战。日本人认为:“此次海战不仅在大东亚战争史上,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也是规模最大的,而且是阵容堂堂的海上大决战。”海战结果,美舰队大获全胜。
  但在美国方面,对此结局甚感不足。米切尔在作战报告中说:“敌人跑掉了。敌人已被我航空母发动的攻势打得遍体鳞伤,并且一度落入我进攻距离之内,但是它的舰队未被击溃。”
  蒙哥马利少将写道:“行动结果,谁都感到极度沮丧。沮丧的是一年来头一次有这样重要的敌舰队公然出现,并且竟然向我优势兵力进行数次空中袭击,最后还能安然逃跑,我们都未能将其揪住。固然,塞班的美军得到很好的掩护和保障,没受到日本水面兵力的侵扰。但是应该认为不幸:我们整个兵力的展开,仅限于达到这个目的,从而得不到进攻机会,来不及阻止敌人逃跑。”
  未能主动出击日本舰队,未能揪住日队将其一举歼灭,使斯普鲁恩斯受到几方面的谴责。关于这一点,8年之后斯普鲁恩斯在1952年给莫里森的一封信中解释说:“从战术上讲,当时美舰出击,比坐等要好些。但是我们当时正在进行一场最重要的而且最大的两栖作战,我们不能进行赌博,不能使这次作战陷于不利。”
  尽管意见纷纷,但马里亚纳海战仍不失为一场意义重大、战果辉煌的大海战。海战结果,日本参战的9艘航空母舰被击沉3艘,另有3艘受伤,日军总共损失了380余架飞机。美国方面的损失,据日大本营发表的公报声称:击沉或重创美航空母舰4—5艘,巡洋舰1艘,击落美机160架,而实际上美方仅有4舰受伤,并无一艘沉没,损失飞机106架。
  更重要的是,经此一战,美海军掌握了马里亚纳的制海权和制空权,给“征粮者”战役带来了必胜的前景。“从而,不管塞班、提尼安和关岛各岛上的日本守军怎样英勇顽强,他们的死亡是注定了的。美军在马里亚纳的胜利促成它战胜日本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正是如此。马里亚纳海面大败日本舰队之后,美舰载、陆基飞机和战舰支援了在塞班岛登陆的美军。岛上日军只得龟缩到洞穴里和地下防御工事里负隅顽抗。到6月底,日军粮尽,便以草根树皮充饥。7月5日,塞班岛日陆海司令部拍发诀别电报:“我等将以玉碎筑成太平洋之防波堤!”
  7月6日上午10时,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威震一时,后来在中途岛海战一蹶不振,现任日本中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南云忠一海军中将,认为帝国“绝对国防圈”一经突破,这场战争已经输定了,因而率先自杀。塞班岛守备部队司令齐藤因体弱无力,只好请人帮助他作传统的切腹自杀。据说,他们自称“目的要在最后一次进攻中鼓舞士气。”
  果然,第二天清晨,塞班岛上的3000名日兵,高呼着“万岁”,端着机枪和战刀,有的仅仅拿着绑在竹杆上的刺刀,甚至有的赤手空拳,潮水似的涌向美军阵地,抢占了一隅。但美军凭借人数和装备的优势,夺回了失守的布满尸体的阵地,日军最后一次有组织的反扑失败了。于是,走投无路的日本居民,看到保护人已死,顿感绝望,加之听信日军的恐怖宣传,结果也大批自杀,许多儿童也死于父母残忍之手。”
  7月7日,美军宣告占领塞班岛。由于日军的顽强抵抗,塞班之战代价高昂,在总计67451名的登陆美军中,死3426人,伤13099人;日本守军3.2万人,经埋葬的尸体为23811
  具,被美军俘虏1780人
  8月1日夜间,美军又完全占领了提尼安岛
  8月10日,美军宣布占领了关岛。
  马里亚纳海战的胜利和塞班的失陷,使日本人的“太平洋防波堤”终于崩溃了,日本人“绝对国防圈”的中的一个关键性链环被砸碎了,从而大大地改变了日美双方的战略态势。
  战役之后,霍兰德·史密斯将军写道:“我总认为塞班的战斗是太平洋反攻中有决定意义的战斗。塞班是日本的珍珠港……是日本陆海军的心脏和国防中枢。它的陷落所造成的沮丧,比日本此前所有败绩加在一起所造成的沮丧还大。”
  此后,盟军以此为反攻跳板,可以任意选择进攻目标——西进可取菲律宾,北上则可沿小笠原群岛直捣日本本土;在此建立的潜艇基地,可以使B—29式远程轰炸机直接空袭日本本土,对日本列岛构成巨大的威胁。
  马里亚纳海域决战之时,在世界其他反轴心国战场也风雷滚滚。
  在中国战场,庞大的日本陆军身陷困境,脚插泥潭,不能自拔。6月16日,以中国成都为根据地的驻华美军20架B—24、B—29式轰机首次空袭九州北部的关门、仓幡地区。7月8日,又有10余架袭击了九州西北部。此两次空袭,给日本人造成极大的精神恐慌,使他们深深感到战火已逼近本土,看到了战争的灰暗前景。
  在欧洲,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6月27日,盟军攻克要冲瑟堡,盟军上陆部队已近100万人,德军陷入逐次向内陆退缩的危难境地。
  在苏德战场,苏军在1944年连续发动10次重大的战略性战役。6月23日,第五次打击——规模宏大的白俄罗斯战役又爆发了。
  在新几内亚,麦克阿瑟的部队激战一个多月,至7月1日已基本占领了比阿岛,接着挥师继续北上,下一个目标是鸟头半岛、马鲁古群岛、战略要地摩罗泰岛,矛头直指菲律宾。
  战局如此骤变,日本朝野惊恐万状。7月18日,就在日本人公开塞班岛失守这一天,东条内阁在内外交困中垮台,身为首相、陆相兼参谋总长的头号战犯东条英机从此退出军政舞台。军人首相东条下台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4天之后,小矶国昭内阁正式就职。然而,号称强大的日本帝国此刻已日暮途穷,气息奄奄,那轮自诩代表武运的血红的日头正摇摇西沉。不久,逞威一时的日本帝国海军也在莱特湾大海战中濒临覆灭了!

  ------------------
  allan9扫描校对 || //www.qiuzao.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