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失落的海昌舰队--台湾第一代潜艇揭秘

  翻开海军的潜艇发展史,国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有建造潜艇的计划,曾与德国签订合约并付头期款,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终止。
                 
  1965年6月1海军成立“武昌舰队”,在意大利技术顾问协助下,于海三厂淡水分厂秘密装配2艘意大利迷你特战潜艇,即“海蛟”号与“海龙”号,这是一般人认为的海军第一代水下兵力。事实上,海军的潜艇史还要再往前推5年,1960年军方以“海昌计划”为名,秘密向意大利采购的“潜爆艇”,才是海军第一代潜艇。
                 
  运动器材竟成台第一艘潜艇
                 
  这种意大利制的潜爆艇是由2名蛙人操作的袖珍潜艇,就是在中段设置2个座位和操纵装置,蛙人坐在艇中;攻击方式是先潜至目标下方,再由蛙人安装爆雷,加以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最著名的袖珍潜艇,即是由一枚533毫米的鱼雷加上电动马达制成;最著名的战果就是1941年12月,意大利使用3艘袖珍潜艇在埃及亚历山大港重创英国的“勇敢”号和“伊莉莎亡”号2艘战舰。
                 
  台湾秘密求购意大利潜艇台湾购入的这批潜爆艇是军方训令当时任驻意大利副武官的、前国防部情报局长汪希苓,向意大利秘密订购的。国防部要求汪希苓查明,这种蛙人潜艇是由可厂制造?能否为台湾制造几艘?这个训令执行起来并不容易,汪希苓询问意国海军友人,才知这种蛙人潜艇过去是由意国海军自行制造,但已经停产,只好请友人帮忙留意。不久后,友人拿一份潜水用具目录给汪希苓,蛙人潜艇就列于其中。原来这种二战时期的小潜艇,在意大利已成为运动器材。
                 
  经营这种器材的商人普西瑞尼是海军退役蛙人。他曾参与亚历山大港攻击英国战船之役的支援工作。战后,他开办潜水俱乐部,因为潜水人口渐多,动脑筋把潜爆艇改为运动器材出售。江希苓和普西瑞尼接上头后,普西瑞尼还带汪希苓参观制造工厂,并说明潜爆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汪希苓将潜爆艇相关资料和价格报回给国防部,国防部除要求他采购4艘外,还要求购买磁性水雷配合使用。普西瑞尼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负责制作磁性水雷的工厂仍在米兰制作其他机器,应还有能力制造水雷,不过水雷属出口管制品,可能不易获得出口许可。汪希苓就向普西瑞尼强调,如果买不到磁性水雷,就不需要买潜爆艇,而且国防部有意聘他到台湾负责潜爆艇的人员训练。
                 
  在普西瑞尼的安排下,汪希苓和米兰工厂负责人见面,发现工厂负责人并没有拒绝制造之意,只是如何私运出口是一大问题。泛希苓在和普西瑞尼讨论后,决定将潜爆艇分解后,先运至米兰,再将水雷拆开,把固定磁铁及定时引信等配件和水雷壳分开,与潜爆艇器材混合装箱交运,最后这批潜爆艇和水雷从热那亚港装船,顺利运抵台湾。
                 
  “海昌计划”第一批购入的2艘CT2F型的潜爆艇,和普西瑞尼等人一起,在1960年7月22日抵台,并于8月10日装配完毕。同年9月,增购的2艘CE2F型的潜爆艇抵台,并在1961年3月装配完毕。另外,军方在1961年和1963年还自制了3艘CE2F型潜爆艇。
                 
  CT2F潜爆艇5.8米,宽0.79米,载重1.8吨,最高速度3. 3节,巡航速度1.9节。CE2F潜爆艇长6米,宽0.8米,载重1.9吨,最高速度4.3节,巡航速度2.5节。两者续航力约6小时。每艘可携带1枚M1定时爆雷(置于艇艏,用于吸附在敌舰底)或12枚M5磁性爆雷。
                 
  以卵击石的潜艇特攻计划
                 
  为了操作这种新武器,国防部特种军事情报室也于1960年7月16日成立“海昌队”,首批潜爆人员共9名,另有修护人员4名,进驻左营寿山西南麓的水射堡基地,并于8月16日开始由意籍教官安东尼等2人展开三阶段的训练,分别是第一阶段基本训练(主要训练水中呼吸器的使用),第二阶段潜航训练(重点在潜爆艇驾驶,据搭乘过潜爆艇的退役士官透露,潜爆艇经常在左营北边右昌溪出海口附近训练,由于是在海水和淡水交接处,潜爆艇会因淡、海水比重不同而突然下沉)和第二阶段任务训练(潜爆作战,即爆雷布放)。
                 
  1961年5月中旬全部训练完成。1961年11月29日蒋介石到水射堡基地视察,并参观潜爆艇操演,对海昌队颇多嘉勉,所以海昌舰队也将当天定为队庆日。
                 
  为了执行潜爆作战,1962年国防部特情室和海军总部协调后,研拟出“海合作战计划第1号”。即潜爆部队秘密潜入厦门港,对港内舰艇及重要设施,进行有效破坏。执行时间则配合“国光计划”(反攻大陆计划),于空军反制作战前一日实施。当时推算,厦门港适于潜爆作战的时期,计7月6天、8月6天、9月5天、10月6天。
                 
  流产的“海昌作战计划”
                 
  由于潜爆作战属高度机密的特战作战,在保密上要求相当严格。“海昌作战计划”要求各单位收到作战计划后,有关人员必须停止一切休假及离队等活动,并彻底注意保密工作。计划中强调,“潜爆艇因故不能返航时,应予彻底破坏,人员如有被俘可能时,应抱定成仁决心,毋为匪获”,显示“海昌作战计划”浓厚的特攻作战性质。
                 
  蒋介石在1963年军事会谈中,要求军方对海昌队可否出任务进行研究,以便对某特定口标进行破坏作战。所谓特定目标据推测应是中共某港口的码头、船坞或要塞。
                 
  国防部特情室研究后指出,海昌队现有的潜爆艇与磁性爆雷,系针对攻击锚泊港内舰艇而设计。潜爆艇接近目标虽然容易,但载重量有限,每艘仅可携带M1爆雷1枚或M5爆雷12枚,且爆雷对花岗岩及混凝土建筑物的破坏力甚微,该特定目标是由花岗岩砌成,既无铁质物体可供磁雷吸附,也没有突出物可挂放M1爆雷,即使以4艘潜爆艇满载出击,也不能对目标进行有效破坏。加上4艘潜爆艇在狭窄航道水底同时作业,可能会互相撞击,因此建议海昌队任务仍以执行摧毁厦门港的中共舰艇为宜。
                 
  海昌队1966年正名为“海昌舰队”,但由于国光计划终究未执行,使得海昌作战计划始终是纸上谈兵。海昌舰队也在1970年并入海军水中爆破大队,改称“海昌中队”。由于潜爆艇等相关装备未再更新,据说在1960年代时,曾有出任务机会,但最后因装备出状况而未成行。海军也曾拟购较新式的潜爆艇,不过终未能成功,加上国造3艘潜爆艇性能不佳,频出状况,在种种原因下,海昌舰队最后在1973、1974年左右解散。解散时,全队四五十人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但几乎全部退伍,只有少数人留在海军水中爆破大队继续服役。
                 
  海昌舰队从成军到解散只有十余年,加上海昌舰队在当时属最高机密,且7艘潜爆艇也都未保存下来,因此海昌舰队几乎成为“失落的历史”。虽然海昌舰队并未有战绩,不过当年海昌舰队的一小步,已让海军体认到水下兵力的重要性,也间接成为日后海军寻求潜艇的一大推手。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