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五章 美法联手集成强大兵团,约克敦之役迫英军投降


  美军在萨拉托加和日尔曼等地接连打了许多胜仗之后,不仅鼓舞了全北美人民的士气,而且震撼了英国政府,对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法国,他们看到美方的胜利十分高兴,整个朝野为之叫好。因为法国人非常不愿意看到自己占有一席之地的北美,成为了英国人的一统天下。
  早在1775年,大陆会议就曾派使者到法国巴黎,联络感情,争取支持,并试图寻找筹借款项和军火以至订立军事联盟的可能性。
  当时的法国,虽然同情和注视着北美革命,甚至诅咒英国人接连吃败仗,想借此报仇雪耻,但并不愿意在没有胜利把握之前,把法国的利益联结到一种风险很大的事业上去。因此,在最初阶段总是小心翼翼的,只是通过私下的中间人偷偷地运军火给大陆军。
  那时,美方驻巴黎代表团成了为华盛顿的军队招募外国志愿军的中心据点。通过这个渠道,从大西洋彼岸招到了许多勇敢的年轻人,如法国的拉斐特俱爵、波兰的塔杜斯‘科修斯科和卡西米尔。普拉斯基伯爵以及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克。冯。斯图本男爵。
  这些人中名声最大、最受人爱戴的是拉斐特和斯图本。拉斐特到达北美后一直跟随华盛顿,率军打了许多胜仗。斯图本是个管理、训练部队的专家,他为华盛顿在福吉谷整军备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美法关系中,比招募理想主义者和冒险家更为重要的,则是外交上的胜利。美方的外交使团最后取得许多国家对北美独立事业的支持。
  1776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出任驻路易宫廷的美方首席代表,取得了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许多上层人物的认同。当时,富兰克林已是闻名全球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新闻事业家,在外交上又表现得那样坚毅和得体。他富有勉力又博学多才,所以在社交场上成了处处受欢迎的人。
  富兰克林的为人和在事业上的成功,得到了法国外交大臣韦尔热纳伯爵的支持。韦尔热纳认识到,法国同北美这个新兴的。
  在斗争中的国家结成同盟,是帮助法国从英国手中夺取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导权的最好的办法。于是,他在法国内外为北美人呼吁,为富兰克林打通各种关系。
  英军在萨拉托加和日尔曼败北后,美法关系发展很快。法国与其盟友西班牙,就法国与美方联盟是否明智问题进行了磋商,取得了一致意见。1778年2月6日,法美友好条约在巴黎签订。
  过4个月后,法国向英国宣战。1779年,西班牙也同英国宣战,尽管西班牙仍然不承认美洲的殖民地有独立之权。接着,荷兰也加入了战团。普鲁土、俄国、瑞典、丹麦、奥地利等国虽未参战,但都宣告建立“武装中立同盟”,以敌对目光监视着英国。
  其结果是英国全然孤立,无一盟友。
  如果说法美联盟为美军最后击败敌人提供了保证,那么这一前景的实现,却尚需时日。因为在1777年冬季,胜利的前景是非常渺茫的,即使最乐观的人也不敢做胜利的预料。那年冬天,华盛顿在福吉谷除了与士兵同患难以外,未能有所作为。相反,威廉。豪将军住在被占领的费城过冬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有钱的保皇派前来向这位英王的将军献媚。他们在豪华住宅内同这些军装笔挺的军官们大摆筵宴,吹捧着威廉。豪的功劳,歌颂着英王的神圣。
  1778年5月,豪将军卸任。当他把职务交给了他的副手亨利。克林顿爵士时,这种崇英气氛才有所减弱。后来,柏戈因也辞职回到了英国。至此,他们两人在战争中的角色就宣告结束了。
  英国的战争失利以至临阵换将,美方的节节胜利以至得到国际上的支援,均为美军战胜英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任何战争的胜利都不是可以坐等而得的,即使是占据战争主动权的一方,创造战机也是不容易的。抓住战机靠指挥员的“存乎一心”,失掉战机有时就在于指挥员的一念之差。
  1778年夏,战争形势对美方极为有利,但是,正因为华盛顿的一念之差,却失掉了良机。他派了不称职的查尔斯。李将军为前线指挥,结果将随手即得的胜利给白白丢掉了。
  威廉。豪将军杨帆返国之后,克林顿将军带着与豪将军相反的作战计划,从大西洋彼岸的伦敦来到北美战场。由于法国的对英宣战,英国已不再限于把它的全部力量用来对付北美各州了。
  伦敦命令克林顿派一支5000人的队伍去西印度群岛,另外派一支1万人的队伍到位治亚,着力稳住北方的防御。按照伦敦的命令,克林顿在北方的作战计划是放弃费城,移军通过新泽西前往增援纽约。
  6月18日上午,克林顿率1万人离开费城,沿特拉华河向北进发。这次撤退是极为艰难的,因为每前进一步都会遭到新泽西民兵的狙击。尽管这些缺乏英明指挥的民兵没有挡住英军的前进,但英军“每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当时,华盛顿在蒙茅斯县,离英军撤退的行进路线只有30英里。如果说华盛顿有天赐良机来歼灭敌人的话,那么这是最好不过的机会了。但是他疏忽了,用错了指挥官。
  行动之前,华盛顿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他决定指派他的第二把手查尔斯。李将军组织发起对从费城撤退英军的攻击。
  查尔斯。李是一个自诩的军事天才,是久已觊觎华盛顿总司令职位的人,而且又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认为,从费城撤出来的英军是北美英军的主力,是一种主动撤退行动,不容易战胜。
  因此,他迟迟不命令部队向撤退的英军发起攻击。两军遭遇之后,他又采取了错误的战术,被英军顶了回来,使部队乱成一团。
  第二天,李将部队收拢起来,其先头部队在新泽西蒙默思的法院广场与英军的部队再次遭遇。当时,李没有作战计划,也没有给部属下达具体的作战命令,所以,他的部队在进攻英军时没有配合。
  克林顿听到枪声后,马上派几个最精锐的团支援。李看到一下子有这么多的部队向他冲来,便急忙下令后退。这一后退,铸成了一场灾难。
  华盛顿对战场上发生的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立即跃马加鞭,出现在去往英吉利镇的路上。他在枪林弹雨中重整人马,率队再次向敌军发起攻击。拉斐特亲眼看到了华盛顿将军指挥作战的情况,他后来回忆道:“华盛顿的突然出现,使后退得以中止。他亲赴战场力挽狂澜一事感召了全军,从而恢复了美军的战斗精神。我当时认为,现在也仍然认为,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他还高超的人。”
  华盛顿怒不可遏,他当着李的面把他训斥了一顿。华盛顿马上把李调往后方,并亲自任战场指挥,他终于设法构成了一道坚强的防御线。双方军队都采取欧洲传统打法,用齐射和白刃格斗来作战。大陆军表现出斯图本训练的素养和成果。
  战事在烈日之下延续了5个小时,双方都有许多人战死了,还有许多人中暑而死。到傍晚时,流血的战斗才告终止。克林顿趁午夜把他的军队带到桑迪霍克,登上接应他们的船直赴纽约。
  华盛顿率领他那支疲乏不堪的军队继续北上,渡过哈得孙河,最后驻扎在怀德普莱恩斯。
  在这一场难分胜负的战役中,双方都伤亡重大。但从战略观点来判断,这场战斗是美方的巨大失利,因为它错过了一个摧毁克林顿军队主力的极好机会,至少错过了给敌人以重大打击的机会。
  撤退后英军已稳稳当当地盘踞在纽约了。看上去它是很牢固的,然而它又是很虚弱的,因为它再也不敢冒险采取攻势。这样,北方的战事就成了僵持局面,只有零星的小接触和偷袭。主要的战场就往南移到弗吉尼亚、南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去了。
  在战争期间,华盛顿不仅要面对强敌作战,还要忍受联邦内部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分歧。首先,思想难统一。这往往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联邦条例》是1776年7月制定的,而4年之后这个条例才获13个州批准,在条例没有得到批准之前,13个州就难有统一的行动。这对打赢一场战争是很不利的。
  通货膨胀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战争初期,大陆会议曾发行美元纸币。到1780年,这种纸币的发行量达几百万美元。由于缺乏实业支持,纸币不断贬值。1781年以后,财政情况才稍有好转。尽管如此,在整个战争期间,美方一直受着通货膨胀之苦。奸商和投机家趁机大大发财,而一般老百姓,特别是士兵们则身无分文。由于土兵要求发他,华盛顿曾几度面临兵变之险。
  华盛顿最鄙视那些不顾其同胞死活而从中牟利的商人。他曾说:“我向上帝祷告,愿吾主把那些投机商吊死在比吊死哈曼所用的绞刑架高四倍的吊架上。对那些把自己的欢乐建筑在其同胞们的苦难之上的人,不管对其施加多么厉害的刑罚,都不算过分。”
  兵源问题也一直是制约华盛顿迟迟不能与英军举行决战的重要因素。直到1780年初,美军总数一直低于英军总数。以沉稳。
  深谋见长的华盛顿,没有因这种种不利因素而动摇胜利的决心,而是积极努力创造取胜的条件。
  但是,华盛顿一直为英军在费城的逃之夭夭而后悔。他提醒自己,今后作战指挥应更加严谨,选将必须慎重,要稳扎稳打。
  他首先派兵对龟缩在纽约的英军严密监视,并将纽约的陆上通道一一切断。
  1779年初,华盛顿的部下克拉克将军又攻入了俄亥俄,夺下文森斯要塞。困守纽约城的克林顿将军见此情形,知道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华盛顿的大陆军手里,加上5500名法军也赶来加入,自知难以与之抗衡,便避重就轻,将兵力转移到了南方。
  为了掩人耳目,克林顿派出小股兵力在北部的马萨诸塞、罗德岛、康涅狄格等地沿海城市不停骚扰,自己却率领大军向佐治亚而去。1778年12月,克林顿派奇博尔德。坎贝尔率3500人,攻下佐治亚的港口萨凡纳,作战中竟然将许多美军士兵毙于枪口之下。至此,佐治亚大部分地区被英军占领。
  克林顿通过萨凡纳之战,看出南方美军防备空虚,遂于1780年初又出征南卡罗来纳,从陆路包围了查尔斯顿。5月攻下该城,守备美军大部被擒。两周之后,巴勒斯特。塔尔顿中校指挥亲英分子组成的部队,在韦克斯豪斯击败了南卡罗来纳的最后一支有组织的爱国武装力量,并杀死了投降的士兵。
  克林顿以为,经过佐治亚和查尔斯顿的大屠杀会使美军屈服,使南方人都倒向效忠英王。于是,他留下康瓦利斯镇守查尔斯顿,自己又返回了纽约,企图通过坐镇纽约恢复北方作战的失利地位。
  康瓦利斯是亲英势力的头目,在他的鼓动下,南方许多人开始重新效忠英国。帕特里克。弗格森少校还组织了一支力量可观的亲英武装,与南方爱国者的力量相对抗。
  大陆会议怎么也没有料到,英军会这样迅速地将兵力移向南部,而且接连取得了胜利。南部失利后,才急忙委任盖茨将军率1400名大陆军官兵及一些民兵加强南方军队,统领南方战事。
  其实,大陆会议不善识人,恰恰错用了盖茨,实属失策之举。盖茨原来是英军少校,当时已经退役。他为人狡诈,极善钻营,乘革命之机混进大陆军并谋得少将职衔。阿诺德将军在萨拉托加大战英军之时,他身为主帅,稳坐军帐,不加援助。等到阿诺德大败柏戈因,他却出面受降,将功劳抱在手中。大陆会议不察实情,将他当作是知兵善用之人,委以重任。
  1780年8月间,盖茨受命领兵南下,在南卡罗来纳的坎登与英军康瓦利斯的部队相遇。这股英军势弱,人马没有美军多,但盖茨寡才少能,将正规军部署在右翼,而将其左翼单独交给了民兵。结果,当康瓦利斯部队发起进攻时,民兵丢盔弃甲,四散而逃。盖茨顿时惊慌失措,居然抛下部队,带着几名贴身士兵,随民兵逃离军营,四天之内竟跑出200英里。
  然而,最令人痛心的还是阿诺德的背叛。他将华盛顿在哈德孙高地防御系统的计划出卖给了英军。当一些人称这一阴谋的败露是“上帝保佑北美”时,另一些人则对北美革命能否进行下去产生了怀疑。有人说,连在魁北克、瓦尔科尔岛、萨拉托加之战中那样勇敢顽强的阿诺德,都背叛了他的光荣和他的爱国主义,还能有多少人追随华盛顿与英军战斗到底呢?
  看来,信心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但华盛顿仍然信心十足。他认为,尽管有莫里斯城和南部的灾难,有阿诺德的叛变,但推动北美革命事业发展的主流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首先,在7月份,由孔德。德。罗尚博率领的5000人的法国远征军的一支小舰队到达了纽波特。第二,革命精神在南方开始复活。英军和亲英分子大肆奸淫敲诈,并迫害长老会教派,激怒了原持中立态度的人。革命的星星之火点燃起来了。第三,大陆会议决定解除盖茨的职务,将南方战事交由华盛顿统管,并应华盛顿的要求,任命格林为大陆军的副司令。
  格林是一位非凡的战略家,他善于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他担任副司令后,将所属军队分成两半,自己和摩根各率一支,故意示弱于敌。出乎意料的是,英军主将康瓦利斯也兵分两路,派塔尔顿直接尾随摩根,而他自己却率兵采取迂回路线切断摩根的退路。摩根在考彭斯停止后退,迅速展开了他的由大陆军、骑兵和民兵组成的混合队伍与英军恶战,一举打败了追赶的一路英军。
  考彭斯之战后,摩根急忙与格林会合。康瓦利斯为了重振军威,率部急起直追,与格林开始了一场犬兔相逐的“运动战”。
  格林自愿充当兔子的角色,把康瓦利斯引了出来。康瓦利斯被引出南卡罗来纳之后,游击队就可以相对安全地骚扰敌军哨所。在作战中,美军后卫部队经常与敌先头部队遭遇,但格林总是避免其大部队遭受袭击。最后他率领部队渡过丹河进入弗吉尼亚。英军已被拖得疲惫不堪,康瓦利斯只得转道希尔斯巴罗进行部队休整。
  此时,格林判断战机已到。他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率队再渡丹河,与康瓦利斯的部队展开生死较量。两军在吉尔福德县相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此次战斗,康瓦利斯损兵折将,部队仅剩下三分之一,只能转移到威尔明顿进行休整。不久,他进驻弗吉尼亚。
  当康瓦利斯进人弗吉尼亚之后,格林便掉头南下去收夏卡罗来纳和佐治亚。因为,当时弗朗西斯。洛德。罗顿指挥的八千名英军在那里处于分散驻防状态。格林在霍布科克山与罗顿交战,双方打了个平手。这对罗顿来说虽有所获,但却没有意义;而对格林来说却牵制了英军主力。在美军牵制着罗顿的同时,游击队拔除了英军的许多孤立哨所,给英军主力安下了一颗颗钉子。
  9月初,格林与罗顿的继任者亚历山大。斯图尔特在尤托斯普林斯展开了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在这次作战中,民兵表现出非凡的作用。尤托斯普林斯是格林指挥的最后一战,他和游击队一起收复了除萨凡纳和查尔斯顿以外的全部南方地区。
  从1780年底开始,战争双方逐步把兵力集中到弗吉尼亚。
  先是英军统帅克林顿派阿诺德率1200人开进弗吉尼亚。接着,华盛顿也派了德。拉斐特侯爵的师前往该地。此后,弗吉尼亚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了双方越来越多的增援部队。1781年春季,康瓦利斯抵达该地并担任英军指挥官。由于拉斐特的部队得到了增援,康瓦利斯便加紧了在约克敦筑垒设防,以利于从海上得到增援或逃走。
  远在北部的法国远征军,终于离开了纽波特,于1781年7月与大陆军会合。华盛顿得知法国海军将领科米特。德。格拉西已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从法国出发,前来配合作战,对战胜英军更加感到信心十足。华盛顿希望德。格拉西封锁纽约,使法美联军能活捉克林顿。
  法军统帅罗尚博向华盛顿进言:先将南部之敌剿除,纽约必定势单力孤,到那时会不攻自破。华盛顿觉得罗尚博的建议有道理,便命令部队南下与法军联手。
  自美法缔结联盟后,法国曾派一支军队来美协助作战,人数约有4000人。英军也已探明美法联军的作战目标并作出相应堆备。
  1781年7月,一艘法国快速舰抵达新港,带来了驻在西印度群岛的法国海军上将德格拉塞的一封信,信是给华盛顿的,说他将于8月3日离开圣多明戈,带25至30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直接开进切萨皮克湾。
  这个消息,可以说是华盛顿自开战以来所得到的最愉快的消息。他认为,消灭英军主力的时机已到,北美真正独立的目标指日可待。为适应新的形势,华盛顿决定改变攻打纽约的战略,南下与法军组成联合兵团,彻底消灭英军主力康瓦利斯;只要法国海军能封住切萨皮克湾,阻止纽约的英国海军支援,美军一定可以全歼康瓦利斯。
  华盛顿于8月15日给正在弗吉尼亚的美军司令拉斐特侯爵写信说:“在你接到此信时,德格拉塞伯爵或许已到达切萨皮克,或许随时可以抵达。你应当立即设法防止敌人经由北卡罗来纳突然撤退。”
  华盛顿还考虑到,必须使在纽约的英军滞留原地。因此,他仍然做出美军将进攻纽约的假象。他的军队应开向威廉斯堡,但为了蒙蔽敌人,他不得不绕道而走。这一举动,使他手下的将领和土兵也被蒙在鼓里。当然,英方的密探也上了大当。
  在南方取得了不少“胜利”的英将康瓦利斯,对美法联军的作战意图毫无觉察,他以为他只要对付拉斐特侯爵的部队就够了。他在8月22日竟写信给克林顿,满怀信心地表示他可以派1000人回纽约,加强纽约的防御。
  8月28日,康瓦利斯的谍报人员报告,在特拉华海湾发现法国舰队。康瓦利斯这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此时他派往纽约的部队也早已出发,留下的部队也没有调整部署。而且法国舰队已经封住了切萨皮克湾,并派了3300名陆军增援。
  华盛顿利用小艇登上了法国旗舰与德格拉塞会晤。这真可说是华盛顿将军最兴奋的时刻了。经双方磋商,一致同意参加约克敦战役的美法联军统一由华盛顿指挥。德格拉塞曾给拉斐特去信,要求拉斐特不待华盛顿抵达威廉斯堡,便立即进攻约克敦。
  拉斐特从大局出发,或许也出于对华盛顿的忠诚,拒绝了德格拉塞的试探,决定立即执行命令。美法联军进攻约克敦的部队兵分两路,左路军由德罗尚博任司令,率法军7000多人;右路军由拉斐待任司令,率美军约8000人。这两倍于英军的美法联军云集约克敦,令康瓦利斯胆战心寒。
  康瓦利斯向纽约告急,克林顿派一支舰队前来增援。这支小舰队在行至切萨皮克湾时与法军舰队相遇,双方经过一阵较量,互有损伤,法军在态势上占了上风。英军无法攻破法舰布防的阵势,而且还有一艘舰船被法军击沉。最后,某舰队眼见增援无望,只好打退堂鼓返回纽约了。至此,康瓦利斯已成瓮中之鳖。
  之后的约克敦战役,果然是按华盛顿拟定的计划进行的。9月2日,法军舰队在切萨皮克湾登陆,前往支援拉斐特。3天后,英舰队前来向德格拉塞挑战,但法军不但在炮火力量方面胜于英军,而且在战术上也胜于英军,英舰只好掉头退走,而让康瓦利斯陷在愈来愈紧的口袋之中。康瓦利斯既不能从陆上撤走,又不能从海上逃跑,他只能祈望上帝降临奇迹。
  10月9日,华盛顿率领两万人的美法联军,把小小的约克敦包围得水泄不通。康瓦利斯前无援军,后无救兵,插翅难逃。
  第二天,康瓦利斯组织部队进行了抵抗,却被几十门大炮打得透不过气来。10月11日,他还想寻机乘船突围,也因优柔寡断而痛失良机。10月16日,康瓦利斯下定决心出海突围。当第一批官兵顺利地抵达对岸、船刚想驶回约克教时,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惊雷,刹那间暴风雨骤至,风力大得出奇,16艘大帆船失去控制,随风飘至下游。暴风雨虽然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但吹走的船舶却需要几个小时才能驶回约克敦港。这时天已大亮,行动已不方便,康瓦利斯只好把已渡河的先遣队调回大营。
  回到军营,康瓦利斯不由得仰天长叹:“我在北美大地纵横千里,不料竟遭此厄运。那老天竟也欺我,刮起狂风,真真是天亡我也!”他在绝望之后决定投降。10月17日,也就是4年前柏戈因在萨拉托加之战失败后的投降之日,康瓦利斯也举起了降旗。
  1781年10月19日早晨,华盛顿开列投降条件送交康瓦利斯,并附了一封短信,希望在11点钟以前签字。同日下午,约克敦和格洛斯特两个据点的英军向华盛顿将军投降,英国船舰则向法国舰队司令德格拉塞将军投降。
  好面子的英将康瓦利斯托病不出,派了一名副将率队投降。
  据此,华盛顿也拒绝亲自受降,派了林肯少将主持降礼。这是华盛顿有意让林肯少将有一个出气的机会,因为林肯曾在查尔斯顿战役中被迫率美军向康瓦利斯投降。
  美军将受降仪式安排在20日下午举行。美法联军整队排成五英里左右的两列队伍。北美军队排在右边,法国军队排在左边。华盛顿站在北美军队的前面,他骑着一匹骏马,参谋人员跟随其后。德罗尚博伯爵和他的随从人员站在法国军队的前面。
  下午2点仪式开始,英军迈着缓慢而悲哀的步伐穿过人群。
  他们都穿得很整齐,由奥哈拉将军率领。奥哈拉骑着马,向华盛顿将军走去。他脱下帽子,向华盛顿行军礼,为康瓦利斯由于身体不适未能前来表示歉意。华盛顿指着林肯少将说,“他是接受投降的军官。”
  应该说,约克敦之役的胜利并不等于战争的结束,但是,由于英军主力康瓦利斯部的投降,战争势必将很快结束。在英国国内,由于战争的持久和经济的衰退,厌战情绪不断蔓延,要求和平的呼声一天响似一天。1782年2月,诺斯勋爵内阁垮台,由一个和平内阁取而代之。3月,议会通过一项决议,谴责“主张或……企图在北美继续战争的人”。
  但是,在经过很多个月的谈判以后,美英双方才以条约方式肯定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尽管有迹象表明和平已经在握,但华盛顿仍然敦促大家要继续努力。他说:“我唯一担心的是,最近的胜利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战争的松劲情绪,从而延长战争的苦难。”
  看来,“战争”舞台要搬到巴黎去了。
  1782年夏初开始谈判的时候,英国政府最先希望能得到一个不致使北美完全独立的解决方案。美方代表团是由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杰伊和约翰。亚当斯率领的。这个代表团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打消英国的这一设想。由于美方代表团内13州的代表态度都很坚决,因此承认独立已成定局。
  在这些联合州结束战事或拿出一个最后解决办法之前,英国尚须同法国和西班牙解决纠纷。1783年1月20日,纠纷告一段落;4月11日,联合州的大陆会议宣布战争结束。最后在9月3日,英美双方的谈判代表在巴黎英国代表团住所签署了《巴黎和约》。
  英国意识到,新的合众国虽然在法律上已不再同英皇有任何关系,但它毕竟仍然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感情和商务上的联系还可以弥补已破碎的关系。因此,英国选择了一种开明的自利方针。它一方面拒绝合众国要把加拿大包括在内的要求,并坚持合众国必须承认战前对英商所欠下的债务;另一方面,以谢尔本勋爵为首的谈判代表团不顾法国和西班牙的反对,同意这个新国家的领土应包括横跨阿巴拉契亚山的广大地区。英国表现得如此宽大,是美方代表所没有预料到的。因此当时有一位欧洲外交家评论说:“英国人买来了和约而不是缔结了和约。”
  从列克星敦的第一枪算起,北美独立战争共经历了8个年头。在这场持久的战争冲突中,有25万美国人在不同的时间和阶段拿起武器为自由而战斗。战争结束时乔治·华盛顿说了一句极有远见的预言。他说,“我们的命运将涉及未来世世代代的亿万男女的命运。”

  ------------------
  书 路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