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章 印第安人举义反种族歧视,美军在西密诺尔大开杀戒


  美军的职业化进程是与拓荒者的向西部进军相联系的。这样做的背景是:国家的当权派和白人的淘金者把眼睛盯在了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和俄勒冈乃至墨西哥。
  西部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1769年5月三日,探险家约翰。
  芬勒和四个同伴站在康怕山的斜坡之上,用望远镜瞭望这无边无际的、富饶的平原。这里生活着成千上万的鹿、大羚羊和海狸。
  这里的熊甚至还从未听见过枪声,因此见了人表现得毫无畏惧。
  接着又是一大群北美大陆的原始动物野水牛走过——他们射死了三只水牛,吃着它们的舌头,接着又向更远的地方走去。他们紧跟着这群动物,因为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几天后,这个谜终于解开了。原来吸引着成批成批野兽的是一片巨大的产盐的沼泽区。他们在这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里行走了数星期之久,除了时而遇到几处小树林之外,没有发现任何人的踪迹。
  一天下午,芬勒等人射死了一头熊,并且燃起了黄火,一群像从地上冒出来的印第安人突然站在他们面前。他们知道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只能老老实实地被捆缚了起来。后来,在一个阴暗的雨夜,他们逃跑了,回到内陆后,他们到处宣传这个迷人的地方。
  由于有了这批探险者的经历和宣传,不久,一群白人就越过高山来到了西部。第一批殖民者在戴尼尔。波纳的率领下,携带着工具、牛、马、鸡和猪进入新发现的地区,这便是草原之地——肯塔基。
  他们来到这里,还看见了先前人们没有看到的美丽景象——除了在密西西比河和西部的巨大的山脉之间,从曼尼托巴到得克萨斯有一片广阔的草原和成群的水牛外,他们还看到了打扮得五彩缤纷的印第安人——希乌克斯人。
  这里是印第安人的故乡。他们曾以无数英勇的故事使得自己的部落——达科他部落非常著名。这些草原之子身材健美高大,头上戴着许多装饰品和大鹰的羽毛。他们多是出色的骑士,能驯服草原的烈马,特别是他们能在烈马疾行时准确地射击。这些烈马是十六世纪初叶那些逃跑了的西班牙士兵留下来的马匹的后代。它们繁殖得很快,并且早就能和那些美洲的大水牛一起生活在这大草原之上了。
  有了开始,就会有继续。在这以后,越来越多的白人及企业迁到西部的明尼苏达、衣阿华和伊利诺斯。
  很显然,印度安人是不会轻易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出让给人侵者的。他们手执战斧勇敢地向这群人冲击,但他们毕竟无力挡住殖民者及其手持现代武器装备的军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西部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印第安人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不断地同来犯者进行战斗。美国政府也不断派兵进行征服和镇压。较为著名的是1794年8月20日在俄亥俄境内爆发的镇压印第安人的“倒树之战”。
  “倒树”是一个地名,因遍地是被龙卷风刮倒的树木而得名。
  这是一次大肆屠杀印第安人的战斗,是用武力从印第安人手中抢夺土地、迫使印第安人向西退避的战役之一。哈里森在这次战役中带领部队坚守正面战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他指挥步兵和来复枪手运用猛烈的火力把向他们冲来的一批又一批印第安人残酷地屠杀了,印第安人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被鲜血浸透了。当时在黑人中间流行的一句话是:“最好的印第安人是死去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虽然进行了顽强英勇的反抗,但一切都是徒劳。因为殖民当局派来了大批军队进行镇压。
  1795年8月3日,元气消耗已尽的印第安部落被迫签定了和平协定。白人以区区两万美元买下了印第安人达6万平方英亩的大片土地,而这一片土地是如此美丽如此富饶。今天巨大的工业城市克利夫兰和辛辛那提就是当年印第安人的故乡。
  1802年,法国的三色旗在新奥尔良降了下来,美国的星条旗在这里升起。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这里做了一笔好买卖:由于拿破仑当时在经济上正处于困境,杰斐逊便以区区6千万法郎买下了法国占领地路易斯安那。
  从此,一片过去完全为印第安人祖祖辈辈居住的广大地区,从墨西哥海湾到加拿大,都成了美国的土地,一些新的州诞生了。
  对于这片土地的军事勘探,在1812年战争前就开始了。梅里韦瑟。刘易斯上尉和威廉。克拉克中尉领导了最著名的西部勘探。他们于1804年从圣路易斯出发,横越整个大陆到达太平洋,1806年返回。这次勘探是第一次由联邦政府直接支持的、以开发西部为目的的探险,并为其后的勘探开创了先例。
  到了战争期间,这种勘探工作被迫中止了。但战后又立即开始了,著名的陆军勘探家约翰。弗雷蒙特中尉很快又踏上了勘探的路程。他在10余年的时间进行过3次长途考察,赢得了“探路者”的称号。当然,弗雷蒙特只是帮助解开这片地区地理之谜的几十个军官中的一个。随后,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常常与陆军合作,一起开展勘探活动。为了方便向西部的发展,军队的士兵们在战时最急需的地方修建公路,先后修建了从田纳西到新奥尔良的军用公路等。随着国土不断扩大,土兵筑路队也紧跟不断前移西部的边界前进。
  在西进的过程中,白人利用各种欺骗性的协定买走了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而钱则落入了那些狡猾的白种印第安人的腰包,或者随即又被那些好商用一些不值钱的货物骗走了。白人的买卖进行得越来越顺心,他们把一些不合规格或是旧的货品卖给印第安人,从中捞了大笔钱财。西部人受到了歧视和欺骗。
  有一年,印第安人出了个头人叫特克姆塞。在他的号召下,印第安人不买那五颜六色的衬衫和床单了。他们骄傲地穿着水牛皮,要求用兽皮换弹药和现代化的武器。于是,一个名字在人们中间流传着:特克姆塞——印第安青年的偶像。
  人们都很敬佩特克姆塞,把他尊称为“飞跃的山狮”。他经常乘坐着小舟和他的伙伴们一起来到美洲西北部的印第安部落发表演说,他对所到部落的印第安人说:“为什么印第安人现在连最后赖以生存的地方也被日益侵占得快要保不住了呢?就是印第安人缺乏团结,没有武器。他告诉大家,只有从加拿大森林到蓝色的墨西哥海湾的全体印第安部落团结一致,拿起武器,才能挡住白人移民进攻的浪潮,并能打败他们。”
  听着特克姆塞的话,森林中的全体印第安人都感到非常兴奋,有的人甚至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参加特克姆塞的队伍。具有远见卓识的特克姆塞酝酿着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他想以“红色民族同盟”的名义,以平等的地位和白人谈判。他不希望通过战争复仇,而是通过正义的谈判来保证他的民族的切身利益。然而,这位聪明的酋长不知道这在从前或许可以做到,还有可能把白人从美洲大陆上赶走。可现在,他的计划显然是不现实的。
  特克姆塞决定,如果白人继续向西进军的话,那么,印第安人就要在整个大陆燃起生与死的战争火焰。为了武装起来,特克姆塞建议各部落把年轻的战士集中起来,以便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如同白人在军营里训练他们的士兵那样。
  由于印第安人的抵抗,美国政府和军队不断遇到麻烦。尽管如此,政府仍然实行一项非正式的迁移政策,1830年,国会授权总统进行有关土地交换条约的谈判。4年后,国会将印第安人领地限定在除路易斯安那、密苏里和阿肯色之外的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土地上。将迁移列为一种官方政策总得有个借口,对此,政府坚持说迁移对于那些印第安人来说,是在挽救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灭绝的厄运。
  移民使新成立的居民点急剧增加,城市也在日益扩大。比如芝加哥,1830年还只有70个居民,1847年增长到2万,而20年后就拥有了25万居民。
  印第安人越来越受不了这种现实。1832年,一个名叫布拉克。哈弗克的印第安人酋长带着一批人,越过密西西比河来到了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政府,要求索回过去以廉价被白人骗买去的土地。
  这当然只是天真的想法。伊利诺斯州长给他们的回答是立即集合了自己的士兵,命令他们去对付这批印第安人。
  迁移行动越来越难了,政府只好把任务交给了陆军。军人们帮助移民在新的土地上定居,并保护他们不受平原地区印第安人的袭击。士兵们驻守在印第安领地边界的各要塞中,尽力维持着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和平。
  很快,出现了一个看似平淡但却是致命的问题——多数的印第安人拒绝搬迁。
  迁移运动到了1829年,杰克逊登上总统宝座,他对印第安人说:“你们的白人兄弟将不会打扰你们,他们不会侵占你们的土地。只要草木仍然生长,河水仍在奔流,你们和你们的后代就可以继续和平幸福地生活下去。这块土地永远属于你们。”但扩张的欲望迫使总统先生不再遵守自己的诺言。他和先前的政府领导人一样,看到了西部特别是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的诱惑力。
  向西部的推进从未停止过,印第安人的反抗也从未停止过,比较突出的有两个部落。
  一个部落是克里克人的反抗。美国政府派了1.l万名正规军、民兵和友好的克里克盟军,迅速平息了这次抵抗运动。另一部落是切港基人的反抗,同样也是遭到了镇压。
  虽然克里克和切洛基动乱算不上战争,但这次迁移确实诱发了两次真正的冲突,即黑鹰战争和第二次西密诺尔战争。
  发生在1832年5月的“黑鹰之战”,是由印第安人拒绝承认条约引起的。当时,在密歇根湖南端大草原及密歇根湖与密西西比河之间,居住着一些印第安部落。其中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黑鹰。早在1804年,驻守当地的长官威廉。亨利。哈里森曾与印第安部落订立和约,当时的部落长同意割让一大块土地给白人定居。后来,黑鹰部落长拒绝承认这个和约,坚持印第安人拥有这块土地的权利。白人则以条约为据,不仅要求拥有这块土地,而且还强行把印第安人驱逐到密西西比河以西,限定他们只能居住到密西西比河西岸荒凉的“印第安人保留地”之内。
  印第安人在被迫搬迁期间,部落首领黑鹰率领随从,其中包括一些妇女和儿童,再次渡过密西西比河,进入伊利诺斯那块割让给了白人的土地。
  对于黑鹰的做法,政府派出了军队进行镇压。派出的部队分为三路:第一路是当地民团,第二路是阿特金森准将率领的从圣路易斯赶来的部队;第三路是斯科特少将率领的从东部赶来的正规军。
  这次镇压黑鹰的行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原因之一是在斯科特军中有一个著名人物,名叫扎卡里。泰勒,他是美国历史上同哈里森齐名的镇压印第安人的“英雄”。
  1784年11月24日,泰勒出生在弗吉尼亚州奥兰治县的一座庄园里。他中等身材,体貌平常。但仔细看来,他躯干消瘦,两腿较短,且有点罗圈,棕色的头发和谈褐色的眼睛。他的眼睛远视并患有斜视症,因此总是带着放大镜,而且总用斜眼看人。他衣着激遏,什么衣服舒服就穿什么。他站立或走路时,总爱把一只手背在后面。
  泰勒19岁参加了肯塔基民团。1812年对英作战时,他在威廉。亨利。哈里森将军的指挥下,参加了对印第安人的作战,因战绩突出,得到哈里森将军的赏识。战斗结束后泰勒晋升为美军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名誉少校。此后,他在同印第安人作战中又取得不小成绩。特别是1814年的防御战,那次泰勒率350人的部队,在伊利诺斯的特雷霍特组织防御。英国军队和印第安人一起,以3倍于泰勒部队的兵力,向特雷霍特猛攻。泰勒率部依托工事和火力,顶住了英军炮火的轰击,打退了敌军的无数次冲锋,并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之后,成功地组织了撤退。因此,他被总统和陆军部所赏识,在黑鹰之战发起前,他由少校提升为上校。
  这次行动泰勒所在的部队最先到达预定地点。他的第四步兵团快速修筑了迪克森堡,并不断追击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由于一路上忍饥挨饿,疲惫不堪,加之妇女儿童的拖累,实在难以应战,最后决定撤退。8月3日,黑鹰率众行至巴德阿克斯河时,被突如其来的泰勒的部队拦截在河口,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结果印第安人损失惨重。黑鹰曾三次提出投降,均被泰勒拒绝。
  而后,泰勒惨无人道地大肆屠杀了许多印第安人,其中包括不少妇女和儿童。同年9月,印第安人终于被迫接受了割让大片土地的和约。
  西密诺尔人的迁移要比伊利诺斯的更为困难。美国与西密诺尔人的争执最初发生在1817-1818年,当时还不是总统的杰克逊奉陆军部命令人侵佛罗里达。这次入侵的背景十分复杂。西密诺尔人打着附属西班牙的旗帜袭击了美国白人定居点佐治亚的边界,然后逃之夭夭。西班牙当局显然无力约束他们。佛罗里达同时也是逃奴的避难所,逃亡的奴隶参加了印第安人的袭击活动,开拓疆土。从消除周边地区外国影响的愿望,使政府增强了铲除这个避难所、捕捉逃奴的决心。
  杰克逊咄咄逼人,率兵捣毁了印第安村庄,攻占了西班牙人城镇,废黜了西班牙总督。尽管杰克逊后来撤出了佛罗里达,但西班牙人还是意识到他们终归会失掉这块土地。于是决定进行谈判。于1821年批准的《亚当斯——奥尼斯条约》,将佛罗里达割让给了美国。西密诺尔人也同白人进行了谈判,并于1823年签署条约。条约规定他们只得集中居住在佛罗里达中部的一片保留地内。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条约实际上并未实施。杰克逊任总统后,再度进行谈判,订立新的条约,要求对西密诺尔人实行强制迁移。但印第安人拒不承认条约有效。于是,1835年开始了历时7年之久的西密诺尔之战。
  战争爆发初期,看起来打败西密诺尔人似乎比较容易。居住在佛罗里达的印第安人虽不满5000人,但他们的1200名武士手持弓箭英勇善战。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战争变得十分困难;而这次战争也成为军队同印第安人战争时间最长的耗费战。首先,地形和气候对白人十分不利,黑人逃奴的加入也增强了西密诺尔人的反抗能力。对印第安人来说,迁移意味着要在西部建立新的家园,而黑人惧怕再度论为奴隶。
  西密诺尔人及其黑人盟友都是游击战的行家。因此,陆军在此一筹莫展,陆军部曾批准使用警犬来追踪神出鬼没的印第安人。一位国会议员曾要求有关方面提供一份“警犬与自然、城治及军事历史关系的报告,来表明这种‘武士’特别适宜同勇敢的美国军队联系在一起。”这个政治奇闻传遍了美国和欧洲,使美国的迁移政策更增添了残忍的色彩。
  为促使西密诺尔人迁移,两年中政府先后更换了6位指挥官。并都认为他们决策指挥不当。最后,政府把1832年曾在“黑鹰”之战中卓有功绩的泰勒调到佛里罗达参加这场战争。同年的圣诞节之际,泰勒在奥基齐比战役中,以较小的代价,打败了西密诺尔人的部队,很快被授予准将军衔,并被任命为驻佛罗里达的美军司令。其间,他在佛罗里达建立了53个新哨所,修筑了848英里的马路、3443英尺的桥梁和公路,有效地加强了该地区的防卫。
  1837年3月,心力交瘁的杰克逊欣然将总统的重任交给他的继承人——马丁。范布伦。两天后,他辞别了首都华盛顿,乘火车回到他心爱的庄园。这位久经沙场、不避艰险、伤痕累累的老英雄,一直为他在印第安人面前违背诺言的不光彩记录所困扰,78岁时在退隐在园的病榻上浇然长逝。临终前,他唠唠叨叨地对所有守护在床边的家人说:“无论白人或黑人,愿我们大家都在天堂里重逢。”
  范布伦同杰克逊一样,坚持不懈地排挤和消耗西密诺尔人的力量,但到1841年4月,第8位指挥官威廉。沃思上校接任该职务时,战争结束似乎仍遥遥无期。
  从1794年的“倒树”之战算起,向西部推进已历时50年整。这时的部队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军官问题十分严重:一是提拔慢,二是薪水少,三是条件艰苦。
  尽管部队问题成堆,但为早日结束这场冲突,指挥官沃思仍然残酷无情地进行着战争。他指挥手下的5000多名正规军,发动了此次战争以来的首次夏季攻势。为了胜利,他们不择手段,甚至用子弹和刺刀阻止西密诺尔人播种和收获庄稼。夏季气候炎热,作战艰苦,军内疾病流行,但他们仍进攻了印第安人的村庄,破坏他们的粮食供应,使西密诺尔人的人数在第二年春天骤减至几百人。
  西密诺尔之战,属于美国西进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美国西部边界线移至衣阿华、密苏里和阿肯色。通过西密诺尔战争发起的第二阶段西进行动是向更西的目标进发,指向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灌溉地区以西的大平原,即现今的南、北达科他、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何马和得克萨斯。平原以西则是落基山山系,绵亘于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落基山脉以西则是大盆地,包括内华达、犹他和亚利桑那,再往西是俄勒冈。
  1841年,哈里森出任美国总统。当时,全美人民寄希望于他能对西密诺尔之战作出决断。这种希望当然是有根据的,因为哈里森对镇压印第安人的战争再熟悉不过了。关于他镇压印第安人的故事,在美国几近能编成传奇小说。
  哈里森早就看到西部是机遇,曾经向总统亚当斯提出了自己的愿望。1800年,亚当斯总统任命哈里森为西北特区中新划分出来的印第安纳特区总督。他到任后,先是用提供医疗方便及受教育的机会等方法,获得印第安人的好感,然后同他们进行谈判。1809年,哈里森同一些重要部落首领达成了一项协议,仅用每年给各部落200-500元的代价,夺得了沃巴什河与白河两岸大约300万英亩的土地。印第安人部落的著名领袖特克姆塞看透了哈里森的骗局,极为愤慨。他提出,割让土地必须经过整个部落的同意才算合法。哈里森只好于1810年7月邀请特克姆塞进行谈判。
  当特克姆塞率领印第安人代表团来见哈里森时,他看到这个“山狮”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在“边界”上流传很广的那个名字,现在就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哈里森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何不趁这个时候抓住这个著名的酋长,从而彻底结束这场战争?”但当他看到400多名剽悍年轻的希乌克斯的战士正团团围在酋长周围时,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万一酋长有什么意外,他也不会得到什么便宜。特克姆塞纯朴、礼貌地首先就小小的袭击事件表示歉意。哈里森对特克姆塞的华盛顿之行印象非常深刻,他曾这样写道:“如果他不是我们的近邻,他也许会是哪个国家的创始人,那里甚至会和墨西哥或秘鲁不相上下……他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国家领导人,他会取得成就的。……”
  谈判后不久,特克姆塞受到英国人的挑动,宣布与哈里森签署的协约无效,并很快在西北地区把印第安人集合起来,准备向哈里森诉诸武力。哈里森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在得到联邦陆军部默许的情况下,于1811年9月招募了大约1000余名士兵,长驱直人沃巴什河谷。紧接着,部队在特克姆塞居住的村庄附近扎下营寨,并开始修建军事据点。10月,被称作哈里森堡的军事据点全部建成。11月,哈里森率军送至蒂普卡努河畔,抵近印第安人的首府普罗费特顿,然后向印第安人挑衅。当时,正值特克姆塞外出争取西南地区部落参加反对白人的斗争。特克姆塞的弟弟腾斯克瓦达瓦诡称第二天要与哈里森举行会谈。特克姆塞离开前曾嘱咐,即使遇到挑衅,也不要随便行动。可现在敌人已近在身旁,难道这些正集中受训的印第安战士能够容忍吗?腾斯克瓦达瓦忘记了哥哥的嘱托,他决定提前进行战斗。
  18if年一个秋天的夜晚,美军哨兵直到午夜,都还听见印第安人围着无数的黄火在歌唱和舞蹈。这时,腾斯克瓦达瓦号召那些青年战士去参加战斗。
  第二天凌晨,美军官兵睡意正浓,在寒风中微微战栗的美国哨兵正在发呆。突然一阵炮声划破了寂静,利箭像冰雹一般向美军阵地射来,美国哨兵倒下了;接着印第安战士手执发亮的战斧像暴风骤雨一般冲了过来。抱着武器正在甜睡的、和印第安人作战非常有经验的美国士兵立即醒了过来,他们或卧、或跑、或站地向进攻者进行射击,并且击退了他们的进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哈里森率部夺回了主动权。
  接着,哈里森把印第安人超过了一片沼泽地,组织了包围和屠杀。印第安人接二连三地冲锋,他们视死如归,表现了独特的勇敢精神。印第安部落的精华和骄傲,就这样被美国武装集中消灭在了这场流血战争之中。
  战后,哈里森率部将他们的首府夷为平地。这一战美国政府又从印第安人手中获得了300万英亩的土地,进入印第安纳的领地。哈里森将凯旋的部队平安地带回文森斯,整个西部向他欢呼,把他视为救星。哈里森的“战绩”使他的名声大振,为此,有些人称他为“西部的华盛顿”。
  特克姆塞回来以后,仁立在印第安城尚在冒烟的废墟之前,他的关于伟大的印第安民族同盟的思想,在临到实现的前夕被无情地粉碎了。受到沉重打击的特克姆塞,在失望之余再也忍受不了自己同胞遭受的悲剧,便带着几个忠诚的战士向加拿大进军。
  哈里森对部队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后,从9月底起一路追击,部队沿泰晤士河追击英军和印第安人。这时,渍退的英将普罗克特和印第安人首领特克姆塞在安大略半岛中心的一个印第安人村落中建立了一处阵地。10月5日,哈里森率部直抵该阵地前沿,与敌人展开了摩拉维亚镇之战。
  在作战中,哈里森改变了传统的步兵进攻方法,先是命令理查德。约翰逊上校率领肯塔基骑兵的来复枪手向敌军阵地冲击,打得放军乱作一团。而后组织步兵进行围歼,很快取得作战的胜利。印第安人首领特克姆塞当场毙命,英将普罗克特临阵逃跑。
  英军和印第安人的同盟顷刻瓦解,美国在西北部的军事边界重新建立。这次作战的胜利,使印第安的最后一座坚固的堤防倒塌了,通往西部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了。
  遗憾的是,哈里森在西部作战虽很精彩,但他当政出任总统却只有一个月时间就病死了。接替他的是副总统约翰。泰勒。泰勒似乎厌倦了战争,他在致国会的一份特别咨文中说:“继续派出大批部队追杀这些可怜的人既不明智又毫无益处。”于是,他授权沃思宣布战争结束。1842年8月,沃思奉命宣布了结束战争的决定。
  西密诺尔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全面迁移的最初目标仍未达到。其间,总共约有1万名正规军和3万名民兵参战。
  阵亡者超过1500人,耗资达2000万美元。
  西密诺尔之战结束后,美国旨在扩张的“显然天命”论仍势头强劲。1844年大选,美国民主党和辉格党之间争夺总统宝座的斗争十分激烈,他们都想通过推荐自己的政治代表实现这一主张。
  民主党人急不可待地提出了自己的竞选纲领:“在尽可能早的时期内再度占领俄勒冈、重新吞并得克萨斯是美国伟大的战略。”这一蛊惑人心的政治纲领向南方和北方的扩张主义者都发出呼吁,尽管这一纲领有机会主义和伪造历史事实的成分,但它深得“显然天命”的精髓并流传全国。
  结果,民主党候选人詹姆斯。若克斯。波尔克战胜了辉格党的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十一任总统。
  有人将波尔克在选举中的胜利解释为人民授权他去再度扩张——去获取俄勒冈和得克萨斯,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
  波尔克果然不负重望,上任后,开始了他的庞大的解决俄勒冈边界问题和取得墨西哥属地加利福尼亚地区,兼并得克萨斯和俄勒冈的施政计划。因为加利福尼亚当时是墨西哥的属地,而美国移民在这里都不断增加。波尔克就职后的第三天,墨西哥驻华盛顿公使就提出抗议,反对美国国会在2月下旬通过的关于合并得克萨斯的决定,说这是“侵略行为”。此后不久,美墨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1845年12月29日,美国会批准得克萨斯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这个计划实现后,波尔克又积极推进从墨西哥手里获取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两地的计划。他向墨西哥政府提出要收买这两处土地,但遭到拒绝。波尔克认识到,要达到目的非动用武力不可。
  恰巧,这时得克萨斯一墨西哥边境发生争端,引起了武装冲突。这正是波尔克所期待的,因为在这次武装冲突发生之先,波尔克就已经拟好了一份请示国会批准对墨西哥宣战的咨文,所以当美墨军队交火,墨西哥军队越过格兰德河时,他就把这一情况加入到咨文内容之中。
  5月13回国会正式向墨西哥宣战。波尔克亲自担任了总司令,同时还充当战争总调度。他严密地控制着战争的每一环节,为以后的总统开创了以白宫而不是以国会为战时权力中心的先例。
  在混战过程中,最使波尔克恼火的是陆军的两位高级将领:斯科特和扎卡里。泰勒。
  正如各自的绰号一样,这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泰勒的绰号是“老粗”,他很少穿军服,战略和战术能力都很有限。他对军事情报和作战计划都毫无兴趣,斯科特只好将威廉。布利斯上尉派给他当参谋长。布利斯是陆军中公认的“智囊”,绰号“精确”,他弥补了泰勒对战争的片面看法——即战争不过是行军、射击和冲锋。但泰勒的优势在于在战场上能指挥若定。他总是骑在那匹名叫“老惠特尼”的马背上,一条腿跨过前鞍,嘴里嚼着一根稻草,从不惊慌失措。
  斯科特的外号是“老吹”,自1841年起就担任了陆军总司令的职务。他喜欢特制的军服,具备较好的战略和战术才能。虽然斯科特并非西点军校出身,但却对军事研究兴趣浓厚,涉猎极广,还写过战术教材,是一位谨慎的指挥官,在军事行动或战斗之前,总要进行全面的计划、侦察和布置,以至假设和训练。
  让波尔克更为恼火的是泰勒和斯科特同属辉格党,又都有问鼎白宫的野心。波尔克不愿意让辉格党将领打赢这场战争,唯恐其利用军事上的声望,因此他总是存有戒心。
  波尔克提议设立中将军衔,并打算提名一位民主党人来据此高位。但国会拒绝了他的这一提议,于是,当时的美军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总司令与他不信任的高级指挥官共同指挥战争。
  当然,将军们也惧怕有人阴谋攫取他们的胜利,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两位辉格党高级指挥腹背受敌,前有墨西哥人的明枪,后有来自华盛顿的暗箭。

  ------------------
  书 路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