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1.人们所认识的"核妖怪”


  由于核武器问世不久就造成了广岛、长崎的震惊世界的惨祸,因此,爱好和平的人们很自然地就把原子弹与惨重的灾难联系在一起。核武器或核战争就有了"核恶魔"、"核妖怪"、"核浩劫"、"核瘟疫"等恶名。
  不过,人们对核爆炸的威力究竟有多大,核妖怪究竟有多可怕的认识,是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的。对于核爆炸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人们是后来才有切身体会和获得较深刻、较全面的认识的;而且时至今日,也很难说人们对大规模核战争的严重后果就认识得十分清楚了。

  1.1原子弹是否等于大量燃烧弹

  浅薄之人轻视哲学,仅仅把它视为不着边际的"玄学"。然而,哲学家的远见卓识却使芸芸众生相形见绌。
  将近三个世纪之前,即1721年,法国旗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按着武启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深思,预测过武启发展的前景。他说:“我觉得不寒而栗,生怕到了最后,有人发现某种秘密,而能用最简捷的方法,置众人于死地,整个地摧毁一切民族和一切国家。”
  这一预言是不是在原子时代变成了残酷的现实?现在看来,答案几乎是确定无疑的。温斯顿·丘吉尔曾经形象地描述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拥有的核武器的可怕破坏力,说:“每一方都有着能使废墟再翻来覆去弹跳许多次的绰绰有余的力量。”
  然而在核武器问世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许多人都没有发现核武器与常规武器之间的质的区别,仅仅从表面上看到它们的破坏力有量的差别。
  40年代作为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研究室主任凯南的副手的保罗·尼采,曾作为战略轰炸调查的负责人,成了第一个看到广岛、长崎的废墟的美国人。他后来回忆说,他去考察,任务是"准确地估量原子弹的影响——不要用带感情的语言来描绘,而是用测量起来准确地测量"。"测量"的结果,他得出的结论至少有两点:其一,在广岛所造成的毁坏不过相当于210架B—29轰炸机投掷的燃烧弹所造成的毁坏;其二,原子弹是可以并可能再次使用的武器。总之,在尼采看来,原子弹与燃烧弹没有质的差别;既然常规武器世世代代都在使用,那么核武器也就理所当然地"可用"。至于其结论是否像预期的那么准确,这就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了。
  以为垄断核武器或占有核优势,就能任意挥舞自己的核武器,在世界上发号施令、称王称霸的想法,其实就包含着“可用论",并把核武器当作常规武器来对待。疯狂的核军备竞赛不能不说与"可用论"有直接联系。
  为了获得核垄断地位或绝对的核优势,美国从40年代起就加紧贮存核武器。1947年美国只有13枚原子弹,1948年就达到50枚,1949年随着军事规划者们开始认识到原子弹是一种费用低廉的威慑形式,短期内便增加到250枚。随后便是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紧锣密鼓地加紧进行。到前苏联解体时为止,全世界的核武器已达到5万件左右,其梯恩梯当量在130亿吨到160亿吨之间,所有核弹头的爆炸力,大约相当于120万枚广岛原子弹(13500吨梯恩梯)。全球按50亿居民计算,平均每个人都可以摊到3吨左右梯恩梯当量。这些核武器,绝大部分控制在美国和前苏联手中,它们的核力量无疑足以将全球反复摧毁十几次。
  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曾经确实是全球性问题中最危险的问题。因为这种军备竞赛和常规武器的军备竞赛不同,不仅孕育着消灭整个人类乃至消灭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巨大危险,而且即使不发生这种危险,核军备竞赛如果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也将使人类陷入困境:人类为解决生存和其他紧迫问题所必需的人力和物力将被消耗殆尽。核武器竞赛,事实上已经把两个超级大国拖入耗损国力的深渊,前苏联的解体,不能说与国力不相称的核武器竞赛的沉重拖累没有关系。

  1.2"核妖怪"的五大杀伤破坏效应

  人们把核武器叫作"核妖怪"是很有道理、很有见地的。“妖"不仅是人的对立物,具有邪恶的本性,而且具有妖媚、迷惑人的一面。
  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爆炸虽然令人震惊,但当时人们对原子弹破坏力的认识多半只限于冲击波和光辐射,而对于贯穿性辐射(又称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与核电磁脉冲等三大杀伤破坏效应,一般人都缺乏起码的知识。其实核武器的五大杀伤破坏效应,除核电磁脉冲外,其余4种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置人于死地。尤其是放射性沾染,对人体的损害无声无息,使人难以觉察。
  1945年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虽然没产生多少放射性碎片,但是核沾染所造成的危害也让人生畏。广岛遇难后,有些人不知道核沾染及其危害,曾经为救护或寻找熟人而闯入被炸地区,结果这些人都由于受到第二次放射能的侵害而伤亡。
  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分别为1.3万吨级和2.2万吨级。
  据联合国和日本1986年在北京共同举办的《核战争威胁与核能和平利用展览》介绍,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在一二秒钟内,全市40%的地方变成了焦土,92%的地方不能辨出原来的面貌。一年后,广岛宣布有118661人死于此次轰炸……至今为止,死于此次轰炸的人数已超过20万名。"长崎原子弹眨眼之间毁坏了三分之一个城市。在这次轰炸中,有7.4万人死亡,7.5万人受重伤。在伤亡人员中,很多人就是受到放射性沾染的伤害。
  然而按今天核武器的破坏力来衡量,广岛、长崎原子弹都是原始核武器,其破坏能力也都是最低限度的。50年代的超级原子弹或氢弹,其五大杀伤破坏效应,都是原始核武器所望尘莫及的。
  只要有结构简单的防空洞,知道一些初步的防护知识,对初期的核爆炸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护。据报告,在广岛核爆炸中,有人利用了离爆炸中心较近的防空洞就未被炸死;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地下室也经得起破坏。但是这些建筑物在百万吨级的氢弹面前却不堪一击。
  当一枚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时,其冲击波足以把方圆数英里的所有建筑物夷为平地。美国和日本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在距离爆炸中心2英里以内,98%的人都会当场死于冲击波。5英里以内的普通房屋将被摧毁并无法修复;10英里以内的所有住宅的门窗都会破碎。
  核爆炸时形成的核火球,最初温度可达摄氏2000万度。在离爆炸中心5英里的范围内,凡是站在露天或靠近窗户的人,裸露的皮肤会因灼烫而被严重烧伤,身上的衣服会燃烧起火。核爆炸的灼热还会产生可怕后果:房屋的窗帘、家具和其他易燃物都会突然着火;加油站、煤气厂、树木等植物,凡是能着火的东西都会燃烧起来。分散的大火最后将汇成一片火海,四处蔓延,一直烧到没有任何东西可烧为止。烈焰腾空,熊熊大火还会引平空气的抽吸作用,导致破坏性极大的飓风出现。这时,风暴温度可达摄氏1000度甚至更高,出现"风暴性大火"。这个温度可以熔化玻璃和某些金属。人遇到这种致命的大火,即使不被烧成灰烬,也逃脱不了窒息致死的恶运。躲在坚固掩蔽部的人,能够不受冲击波的伤害,但却躲不过风暴性大火所带来的死亡。
  核爆炸的五大杀伤破坏效应中,对人类最危险的,看来还是核爆炸后四处飘落的放射性尘埃的放射性沾染。
  1946年,美国在太平洋南部的比基尼岛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每颗核弹的威力为2万吨当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数小时,当时一名18岁的美军叫约翰·史密特曼的水兵乘驱击舰进入了靶舰停留的比基尼岛海湾。他和其他几名水兵奉命登上其中的一艘靶舰去灭火,完成任务后又跳到海湾里游泳。他们没有得到任何保证安全的指令。当他穿着短裤站在驱击舰的船头时,又看到了另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火球在天空出现。
  据《纽约时报》报道,1983年秋天,史密特曼失去了双腿,一只手残废,正住在田纳西州费耶特维尔市的一家医院里,他患了淋巴腺癌,生命垂危。辐射专家认为,他患病的原因是由于在比基尼岛上受到了核爆炸的辐射伤害。
  当核弹近地爆炸(核战略家们称之为地爆)时,大量的泥土、碎石与炸弹的碎片一起被抛到空中,形成人们所熟悉的悬浮于地球大片层中的蘑菇状烟云。核爆炸引起的强烈辐射,使抛入空中的泥土、尘埃成为放射性沾染物。在数小时内或数天之内,微尘和碎片又会回落到地面上来,将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剂量的放射物质撒到数百平方英里的范围之内。人们只有呆在地下很深的钢筋水泥掩体中,才能避免放射性尘埃的伤害。
  放射能对人体的危害,从开始到衰减为止,其危险期在最大污染区可达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最小污染区也达两周之久。在危险期内,进入这些地区将是危险的。

  1.3"核魔鬼"附身的恐怖

  核爆炸必然产生锶90、碳14、铯137和其他毒性物质。科学研究已经探明,放射性尘埃的放射性污染将会对人的骨骼、血液和生殖质产生可怕的影响,使人就像迷信传说中的魔鬼附身一样,患上各种千奇百怪的疾病,最后被慢慢折磨致死。
  1954年4月,美国在比基尼环礁岛进行了第一颗热核炸弹爆炸试验。当一个1500万吨级的核装置爆炸时,放射性回降物顺风蔓延,使一个长530公里,最宽处近100公里的宽度不一的狭长地带,受到了极严重的污染。即使在上风头,离爆炸点30公里以内的地区,也受到了严重污染。全部污染区约达到18000平方公里。当时大片毒云从无人的太平洋上空起过,"微尘雨"落到了捕金枪鱼的日本渔船"福龙丸"上的渔民身上,结果烧焦了他们的皮肤,使他们染上了重病。这时全世界才突然了解到放射性尘埃带来的新恐怖。
  在这次试验中,比基尼岛上的居民事先被撤到其他岛上去了。25年之后,美国政府本来打算重新向比基尼岛上移民,可是后来发现核妖怪的阴魂不散,岛上的生态平衡已遭到彻底破坏,而且无法估计这种状态还会持续多久,最后不得不放弃重新向岛上移民的计划。
  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不只是污染了比基尼岛,而是污染了马绍尔群岛的四个岛。
  甚至在远离爆炸点数百公里的一些小岛之上,放射性尘埃也无声无息地从天而降,静悄悄地依附在岛上居民的身上,侵袭着他们的身心。
  在马绍尔群岛的这次核试验中,虽然被认定接受放射能危害致死的只有一人,但是试验以后的20年间,因受放射能侵袭引起并发症而致死的,却一个接一个地陆续出现。据调查,朗格拉普岛的19名在1945年核爆炸时已10岁的儿童中,有17名由于放射性污染而发生了甲状腺肥大;还有的人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有两名儿童在12岁时,从发育上看却像7岁左右的孩子,而且经过诊断发现,他们的骨骼发育只相当于5岁和3岁的孩子的程度。
  从1945年至1972年的27年中,美国进行过600次核试验,其中236次在空中,5次在海下。五角大楼估计,在大气层进行的核武器试验中,有25至50万军人和文职专家受到了核辐射。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保守的估计。
  美国人H·沃塞曼和N·所罗门写了一本书,书名显得耸人听闻:《我们是自杀者》!然而题目与内容都名副其实。书中列举了许多"自杀"的残酷事例。
  第一个事实:从1946年至1962年,在美国于太平洋进行的许多次大规模核试验中,遭到辐射的美国军人将近达到30万!
  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在1946—1962年期间,士兵们通常奉命前往进行核试验的地区。他们的任务不断变换,进行核试验的地点也不断变换,但有一点从未变化——放射性尘埃和官方关于这些尘埃是无害的保证。士兵被派往受污染的目标和有放射性尘埃的地区,不告诉他们危险的程度,也不发给他们专门的防护服装。参加试验的舰只由于受到辐射而沉入海底,而船上的服役人员不过让他们退役了事。”
  作者指出,在美国的原子武器试验中,常有同试验毫无关系的人员惨遭横祸而死亡。不仅有日本渔民丧生,而且使太平洋海域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水将放射性物质带到很远的地方,从而殃及海洋的动植物。同时,美国军队中的许多老兵,在遭到辐射之后,没过几年,就因患各种罕见的癌症和精神失常而逐渐死亡。
  第二个事实:内华达州的核惨祸。
  沃塞曼和所罗门指出,从1950年到1960年,在陆地上、在内华达州试验场,美国进行了200多次核试验,使大片层受到了严重的核污染。辐射会对人体的细胞组织产生很坏的影响。原子辐射给内华达州的许多居民带来了惨重的灾难,使他们苦不堪言:癌症蔓延;大量新生儿智力和体力发育不良;男子出现不育症。
  第三个事实:核魔鬼带来了死亡。
  除内华达州外,含有大量放射性尘埃的乌云还笼罩了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的天空。在这里,与在内华达州一样,成了死神特别频繁地光顾人间的阴森之处:患白血病死亡的人数,是全国死于这一疾病的平均人数的21倍,即高出20倍;儿童死于癌症的人数,也高出全国旗均数的1.5倍。
  1979年,美国政府曾承认,在300次地下核爆炸中,有35次没有"达到标准",使得放射性尘埃随风扩散,以致污染了试验场以外很远的地区,直到加拿大的边境。
  1968年底,美国旗兹堡大学医学院放射学教授施泰格利茨也曾在报刊上宣布一个惊人的数字:据他统计,在1951—1966年期间,由于进行核试验所产生的核辐射,造成了美国近375000名未满周岁的儿童死亡。
  1992年的一期《莫斯科新闻》,披露了苏军1954年9月在真实核战条件下进行演习并遭到辐射侵袭的内幕。实战演习是在哈萨克斯坦荒漠附近的托茨克进行的,参加演习的是一个配装满员的步兵军团,一共有官兵4万多人,分为红蓝两方。当时,一枚核弹在两方阵地之间离地1150英尺的空中爆炸。在震耳欲聋的大炮轰鸣中,红方士兵冲入令人窒息的放射性尘埃中,试图突破蓝军阵地。许多士兵没戴防毒面具,没穿防护服装。由于遭到辐射,结果,到1992年的时候,演习参加者只有1000多人还活着,而且这些人当中也没有一个人身体健康。
  核辐射的杀伤力虽然用肉眼看不到,但如果谁不了解它,忽视它,不加防护地与它打交道,谁就会受到伤害。
  中国发展核武器,一直坚持三个核心宗旨,即保证不首先使用,目的是为了防御,最终目的是彻底销毁。中国进行核试验时,对安全问题极为重视。早在1959年,就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划定了一块面积为10.2万平方公里的核试验军事禁区。这一禁区四面环山,形成了自然防护屏障,是个绝对安全的无人居住地带。虽然我国早在1986年就宣布停止进行大片层核武器试验,但为了安全,军事禁区仍然是禁区,入口处仍耸立着比人还高的标志牌,上面的醒目大字是:“禁区!禁止入内!"然而,个别疯狂而愚昧无知的人为了个人私利,却无视"禁止入内"的警告,千方百计地钻进"蘑菇云"里去放牧、垦荒,拆卸实验区的炮弹弹头。结果,进入禁区的人已开始受到核污染的无情报复:头发脱落或发生其他毛病。有个农民进入核试验场后,还在核爆炸现场吃了自己带去的西瓜及其他食物,吃完后在那里美美地睡了一觉。没想到不知不觉中已被核魔缠身,等他从核爆现场出来,没过多久,就浑身肿得像一个"腐败巨人"。
  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尽管周恩来总理已命令防化兵和卫生部队测定放射性尘埃,估计核辐射对平民造成的后果。然而在试验基地进行早期试验的一些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令人激动不已的蘑菇云面前,还是忽视了自己的安全措施,从而受到核辐射的危害,许多年轻人过早地开始秃头。核妖怪有一副铁石心肠,除了屈服于科学防护之外,它逢人便进行无声的厮杀,直至把人杀伤、杀死,从不心慈手软。它杀人从来不分好恶,也不分男女老幼!
  下表是1945年以来5个核大国进行核试验的情况。
  国别  时间     进行核试验的次数 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时间
  美国 1945年以来    936    1970年
  前苏联1949-1990年 716    1970年
  法国 1959年以来    192    1992年
  英国 1952年以来    44     1968年
  中国 1964年以来    37     1992年
  由世界上41个国家的医生组成的特别和平奖获得者组织"防止核战争国际医师会"(IPPNW),前不久发表了对于1945年以来由于受核试验所产生的核辐射伤害,从而患癌症死亡者的人数的预测,并得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结论。
  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并且对核试验时健康受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获悉,在46年中,全球的核试验超过了1900次,其中在大片层、水下、地面、宇宙中的试验达518次。该医师会预测,到本世纪末,将有43万人体内外受到辐射并死于癌症。尽管目前采取了许多措施,在大气层内减少放射性物质,但最终死于癌症的人数仍将达到240万。

  1.4"核恶魔"与"核冬天"

  发现核大战可能带来灭绝人类的"核冬天"效应,是近年来科学研究所取得的一项引人瞩目的成果。
  不论天晴、天阴还是滂沱大雨,由于我们每天都和阳光打交道,自然而然地接受或强或弱的阳光照射,所以从来没有感到过阳光的宝贵。其实,人类需要太阳,就与需要空气一样。太阳是我们的生命维生素,没有太阳,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就会患病,我们的地球就将漆黑一片,死气沉沉。
  有史以来,长崎暗无天日的事情在地球上没有发生过,但我们不要以为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据研究,如果真的发生核大战,核恶魔就可能一手遮天,在几个月内剥夺我们重见天日的权利,从而引起影响全球生态系统的"核冬天"效应。
  1982年和1983年,联邦德国和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就开始发表其有份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有根有据地阐述惊世骇俗的"核冬天"理论。
  “核冬天"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场50亿吨当量的核爆炸所掀起的尘埃和引起的大火,必产生大约22500万吨的烟云。这些核烟云升空,将会把地球或北半球笼罩起来,遮挡住阳光对地面的照射。
  由于烟云遮盖,天昏地暗,地球上几乎没有白天,因而温度急剧下降(一般都降低摄氏30度左右),即使在夏天,也将变得和冬天一样寒冷,甚至比冬天更加寒冷。江河湖泊冰封,植物因停止光合作用而枯萎,恶劣的气候和放射性沾染,使农作物颗粒无收或无法食用。核战争中即使有幸存者,这些幸存者也将饥寒交迫,一片混乱,面对一个死寂的、流行病蔓延的、没有白天和温暖的世界,很难生存下去。一些科学家断言,如果发生大规模热核战争,就很可能把北半球的现代文明彻底摧毁,甚至可能把人类拖入灭绝的可怕深渊。他们认为,大规模热核战争,对于整个地球上的生命,都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严格说来,"核冬天"理论还只是一个推测,并没有也不可能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理论。这就难免发生这样一个问题:“核冬天"理论是否有充分的根据?
  不过从80年代初到现在,不论是提出这一理论的科学家,还是那些深思熟虑的政治家,都越来越对"核冬天"理论坚信不移或兴趣越来越浓了。
  “核冬天"理论的主要依据有四个。
  (1)恐龙灭绝。据研究,恐龙对地球的统治旷日持久,达到2亿年。它可能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有成就的动物。可是在6500万年之前的白垩纪,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强大的恐龙却全部灭绝了。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一剧变是由小行星或彗星与地球发生碰撞引起的。一颗直径为6英里的小行星在与地球碰撞时,会把相当于它体积60倍的岩石粉末抛射到大片层中,其中很小一部分——恐怕有10亿吨重的粉尘——曾在高度为10英里或10英里以上的地方进入大片层同温层,并在同温层滞留数年之久,逐渐蔓延至整个地球上空。这样,就使地球失去了光明,使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中断,又会导致陆生植物、浮游生物以及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出现大范围的死亡。恐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灭绝的。
  “核冬天"理论的提出者把恐龙的灭绝与"核冬天"联系起来,认为足够大的行星猛烈撞击地球,与大规模核战争发生时把大量尘埃抛向天空,遮断阳光,引起全球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两个过程的效应是一样的。
  (2)火星表面极为寒冷。1971年,以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教授卡尔·萨根博士为首的一批天文学家,对"水平—9号"宇宙探测其从火星上发回地球的关于火星尘爆的信息,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发现,尘爆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现象:火星上空大片层的温度很高,而火星表面却正好相反,显得极为寒冷。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反差呢?经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空大片层温度高,是由于火星上空的尘埃层吸收了巨量太阳辐射的结果;火星表面的低温、寒冷,则是由于火星尘埃的阻隔,使火星表面照不到阳光所致。由此可见,核尘埃达到一定的浓度和厚度,"一手遮天",遮断阳光,造成“核冬天"不是没有可能的。
  (3)火山爆发时造成某些地区没有夏季。历史记载中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发生于1815年4月10日和11日。当时,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腊火山(高约4270米)的13B被抛向空中,不仅造成该岛和与之毗邻的另一个岛上至少8。8万人丧生,而且把大量火山灰喷向高空,这些火山灰不久就飘落到1000英里远的地方。被抛射到大片层的火山灰的体积总共有100立方英里。遮天蔽日的火山灰,使方圆300英里的范围内,即使到了中午时分,天空仍然是一片漆黑。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两天。
  不仅如此,这次火山爆发还在欧洲和北美造成了"无夏之年"。火山喷发形成的烟柱高达10—20英里,一直进入大气层的最高层——同温层。由小颗粒的火山灰所构成的一片巨大的烟云,逐渐在地球上空扩散开来,并在次年夏季飘游到欧洲、北美上空,遮断阳光,导致那里1816年夏天的消失。
  (4)广岛盛夏的寒冷。据广岛核浩劫中的幸存者回忆说,原子弹爆炸之后,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天空异常黑暗,虽然时值盛夏,却使人感到格外寒冷。这可以说是一次小小的核爆炸,在不大的范围内所造成的一次"核冬天"。大规模的核爆炸在全球范围内所造成的"核冬天",情况无疑会更加严重。两种情况的道理则是相同的。
  研究者从已搜集到的论据中得出了三个结论:(1)尘埃,尤其是烟尘,其中包含核爆炸时产生的烟云,假如在空中达到足够的浓度和密度,而且持续一定的时间,笼罩了地球,那么,整个地球就将处于严寒和黑暗之中。(2)"核冬天"是一场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的灾变。尤其是核大战带来的"核冬天"如果发生在春季或夏季,由于日照的锐减和严寒的侵袭,那么,不仅河流和山涧都将封冻,而且大部分庄稼和其他植物,其中包括树木都会遭到毁灭,许多动物也将死于饥饿和寒冷。日照水平和气温也许3个月之后可能恢复到正常,然而"核冬天"所造成的大毁灭已无法挽回。(3)人类很难经得起核大战的摧残。有人指出,即使北半球有相当多的人在核战争的直接杀伤下得以死里逃生,也很难想象他们怎样应付随之而来的寒冷、饥饿、电力缺乏、供水不足、污水系统堵塞中断、交通运输困难、流行病、医疗救援匮乏、几乎无处不在的核污染、战后产生的巨大心理压抑等一大堆问题。
  另外,一场大规模的核战争将造成尸横遍野的恐怖景象,战后数十亿人和动物的尸体得不到埋葬,那些耐寒的以死尸、腐物为食的动物很可能恶性膨胀、大量繁殖。那时候,人们面临的世界,很可能是一个以老鼠、蟑螂、苍蝇为主的幸存生物的世界。
  当然,"核冬天"理论所描述的细枝末节未必完全可信。这个理论所包含的某些推测,也不是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这一理论的主要之点却是可信的,即大规模的核爆炸,无疑将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早在1953年,世界武器库中储备的核武器,就已经超过了足以引起严酷"核冬天"的限度。随后,两个超级大国拥有的核武器更是与日俱增。有识之士对此无不忧心忡忡,反复提醒人们警惕核大战的发生。
  1983年10月,一些杰出的生物学家在华盛顿集会,他们在讨论大规模核战争所带来的危险后果时所得出的一致意见是:我们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这些分散的幸存者根本不可能再繁殖人口。他们可能生存几十年或一个世纪,然后消失。换句话说,我们无法排除大规模的核战争会毁灭人类这一可能性。
  当然,核战争、"核冬天"都不是不可避免的,"核冬天"并不是人类的必然归宿,对原子裂变的控制,与一旦发生就将主宰人类命运的"核冬天",也并没有必然联系。然而核大战、"核冬天"的危险不能绝对排除。也许,人们对核恶魔、核妖怪的惨绝人寰认识得越是清楚,越是充分,核大战、“核冬天"降临的危险就会越少,人类的安全就会越有保障。

  1.5酣睡的理智与理智的呼唤

  “理智的酣睡会产生出怪物。"这是伟大的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名言。如果理智地深入思考过核战争或使用核武器的后果或结局,就很难想象还会提出"有限的"或“旷日持久的"核战争、"可以取胜的"全面核战争之类怪诞、荒谬的主张。提出这类主张是丧尽理智的行为,或者说是理智酣睡的表现。
  帮助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爱德华·特勒,在研制原子弹的时候理智非凡,在核武器竞赛中却由于理智的昏睡而近似于疯狂。当他得知苏联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之后,曾大发雷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是使美国永远保持核优势,因此,他作出的反应是,生产一个威力更大的原子弹,这种原子弹的威力应比原有的原子弹大一百倍,实际上是要制造一个用核聚变引爆的氢弹。1949年秋天,他发动了一场制造"超级原子弹"(当时对氢弹的称呼)的运动。他试图说服他所能找到的所有决策者,一旦拥有这一神奇的破坏力极大的核武器,美国就能再次夺取对苏联的核优势。可是,理智的酣睡却妨碍了他对另外一些问题的思考。例如,如果竞赛双方都想夺取核优势,那么你争我夺的局面何时何处才有止境和尽头?假如没有止境和尽头,双方所拥有的数量与日俱增和杀伤力越来越大的核武器,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究竟是祸还是福?假如没有止境和尽头,需要把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填入这竞赛的"黑洞"?
  健全的理智教导人们认识善和恶,使人们的行为摆脱盲目热情和个人的不合理的欲望的驱使。
  1949年10月下旬,即特勒正紧锣密鼓地发动制造"超级原子弹"之时,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原子委员会却一致投票,反对研制新原子弹。他征询了其他成员的意见,公开的表态是认为有技术问题:“超级原子弹"太大,它将使用太多的可裂变燃料。实质上是他对研制这一武器持保留态度,不赞成制造氢弹是出于道德考虑。他警告说:“超级原子弹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仅限于军事目标,而实际上几乎是一种种族灭绝的武器。”
  历史上纳粹原子弹未响之谜的谜底,不少研究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现代物理学的泰斗之一沃纳·海森堡。
  德国本是现代物理学的发祥地。二次大战开始时,"第三帝国"不仅在创制原子弹理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获得至关重要的核材料的工业实力,而且还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科学家,其中包括奥托·哈恩、主持纳粹德国原子弹科研工作的海森堡。海森堡年仅31岁时,就因其在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成绩而荣获诺贝尔奖。他不仅首创测不准原理,而且在本世纪初创立新的原子模型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
  令人迷惑不解的是,纳粹政权在短时期内就改善了许多创新性的战争机器,如自动武器、喷气式发动机和第一枚进入太空的火箭等,但是核武器的制造,甚至任何一样与核武器接近的装置,都与纳粹德国无缘。一直到1945年,德国在研究核武器可行性方面的工作,仅处于小规模、半投入状态,尽管早在1938年奥托·哈恩就发现重原子能以能量爆发的形式发生裂变。
  原来有人认为,纳粹政权想要拥有原子武器的幻想破灭,是因为海森堡在关键性的技术上没有取得突破。但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纳粹原子弹未响应归功于科学家的理智。
  战后,海森堡曾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声明,声称自己在为纳粹研制核武器时良心感到不安,因而和同事们一起,避开了对原子弹的研究,转而研究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此外,他还认为,战时的德国也根本不可能实施一项类似美国"曼哈顿计划"的计划。
  出自当事人的声明,人们当然有理由怀疑其内容的真实性。然而在海森堡1976年去世十多年之后,人们却得到了与他自己声明的内容一致的新证据,证明了海森堡是一位暗中阻止希特勒研制原子弹的智者,而不是一位不合格的原子弹专家。
  前不久英国报界披露了如下情况:1945年,海森堡等10位德国核科学家(其中3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英国的一座农场宅第中被拘禁了6个月。英国情报人员在宅第中每个房间都暗藏窃听器,录下了这些科学家在房间里的一切谈话。录音表明,这些科学家当时对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第一个反应是震惊。一天深夜,海森堡对奥托·哈恩说:“格拉克是我们当中唯一盼望德国获胜的人。"他还向哈恩介绍了制造原子弹的过程,讲得很详细,其中还讲到"反射器"和"临界质量"等制造原子弹的核心部分。一星期以后,海森堡对他的同事们就这个问题作了专题报告,而他的同事们似乎是第一次听说原子武器的可能性。这表明海森堡对制造原子弹的秘密早已洞若观火,却没有在这以前对同事们讲过这些内容。
  值得深思的是,假如丧失理智的希特勒加上理智酣睡而又掌握了核武器制造秘密的科学家,会产生出怎样的怪物,使世界变成什么样子?
  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理智酣睡的最突出表现是人类多次被拖进世界大战乃至核大战的边缘。有人通过统计得出,从1945年9月至60年代末,世界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132场,占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总数的72.5%,爆发的频率大约是每两个月一场。这一阶段所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乃至危机,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每一冲突都带有美苏对抗的性质,或者都有美苏两大国的影子出现,其中有的冲突明显地孕育着核大战的危险。
  据美国已经解密的材料透露,美国曾制定了众多的使用核武器的计划,准备进行有限或全面核战争。在多次局部战争和冲突中,美苏曾多次想下手对第三国实施核打击。1972年,莫斯科宣称,它曾四次使中国免遭美国的核攻击;1973年春,美国官员们私下里暗示,美国同中国的接触,正在使中国免遭苏联的核攻击。这些话当然很难使人完全相信,但也说明一个问题,两个超级大国都曾试图对中国实施核打击。据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公布的材料透露,战后美国讨论使用核武器的次数不下30次。
  美国的"世界末日计划"和前苏联深挖洞建地下城,都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世界核大战的危险确实存在过。
  1992年报载:从5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奥姆斯特德空军基地就驻扎了一支精锐部队——第2857试验中队。试验中队由直升机飞行员和机组成员组成。60年代,这个试验中队被调到特拉华州的多佛空军基地,一直驻扎到1970年。
  中队的公开身份是"遇险军人和平民救援分队",但其真正使命却是在发现有核突袭迹象时抢救总统。具体行动计划是,一旦发现有核突袭迹象,立即扑向白宫,迅速而秘密地将总统带走,送往早已挖好的山洞掩体或停泊在大西洋岸边的、通讯设备齐全的"北安起顿号"军舰上。
  试验中队的直升机里还装备着防毒面具、撬棍和乙炔手枪,以便打通埋在白宫下面的"总统地堡"的墙壁。如果飞行员未能突破墙壁,第二支整装待发的救援队将用品重机将总统救出。队员们全副武装,身着重达20磅的防核保护服。帆布包内还装有额外的防辐射服,供总统和平家庭成员使用。这是美国在冷战时代曾严格保密的"前哨使命"计划。
  然而,"前哨使命"仅是美国庞大而神秘的核袭击应变计划——"世界末日计划"——的一部分。
  “世界末日计划"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初具规模。政府每年都要依照计划举行大规模演习。“地下五角大楼"设在弗吉尼亚州的葛底斯堡附近,代号为"高点";国会避难所在该州萨尔佛温泉旁边的豪华别墅下面的地层深处;总统和内阁成员的主要避难所是深埋在超硬绿岩结构的山中、面积达20万平方英尺的气象山基地。几乎每一个联邦机构都有自己的“世界末日计划"存放在各自机构的地下室和迁移地内。
  假想敌苏联解体之后,"世界末日计划"已显得不合时宜。因此,苏联解体后,避难所或准备封存,或改为他用。
  在冷战时期,想到核袭击的大难临头的不仅仅是美国的决策者。前苏联共产党的上层领导,为逃避核袭击,也建立了莫斯科地下城。
  地下城有好几层,最深处为900英尺。地下城是60年代开始修建的,到70年代中期竣工,比美国人在弗吉尼亚山中为总统在核战争中使用而修建的掩体更为先进。地下城里有电影院和游泳池;地下城的巨大仓库里贮存着大批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足够让党的上层领导人及其家属——多达3万人——过上30年。如果发生核战争,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等地面上放射性消失后再出地面。
  为了唤醒酣睡的理智,科学家们把目光转向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发出理智的呼唤:核大战可能断送人类文明!这呼唤,似乎是"核冬天"理论的一种回声。
  有些科学家认为,太平洋地区原先有过进步的文明: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和长程航海的能力,而且有建筑大城市的技巧。但是,后来这些地区由于突然的剧变毁灭了辉煌的文明,才导致各个岛屿孤立不相往来和土著文化水平极低的现象。
  今天的核武启发展历史不到半个世纪,却积聚了如此巨大和骇人听闻的毁灭、杀伤力。这个事实和许多历史线索,都使联想丰富的科学家从历史中看到了非同寻常的东西。许多科学家,其中包括最初发明核弹的几个科学家,都深信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史前曾进行过一场核大战。
  美国原子弹计划主持人,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对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进行过研究。他认为,史诗中记载了史前人类发生核大战的情形。《摩诃婆罗多》是这样描述一种神秘武器的:

  这是一枚弹丸,
  却拥有整个宇宙的威力。
  一股赤热的烟雾与火焰
  明亮如一千个太阳,
  缓缓升起,光彩夺目……
  这是一种神秘武器,
  是钢铁的雷电,
  死神的巨大使者
  把整个伏里斯尼斯和安哈克拉斯民族
  烧成灰烬……

  不仅如此,而且全球各地都充斥着各种传说与古籍,描写类似于使用核武器时的情景。有的传说这样描绘史前的一场大战:飞翔在空中的战车,把可怕的新死亡洒落在敌人身上,可怕的铁制弹丸凌空而降,夷平房舍,毁灭整个种族。
  科学家们断言史前人类发生过核大战,除文字记载的根据外,还有考古学上的证据。
  考古学家曾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谷发现类似古代大城市的广大地区,而这些城市却未曾记载在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史籍中。在太平洋复活节岛上也曾发现这类文明的遗迹。
  在这些古城遗迹挖出的尸骸散布各处,其姿势和古代庞贝古城所挖出的尸首十分相似,显示出死亡是突如其来的,他们没有逃生的机会。研究死亡的原因时发现,这些古城不曾有发生过地震的迹象,可是死者的骨骸却无一例外地含有足以与广岛、长崎原子弹死难者相似的辐射线含量。
  在伊拉克南部幼发拉底河河谷,考古学家也发现并挖掘到几个与印度河谷类似的古代文明的遗迹。一层层地挖下去,他们挖掘到曾经在这儿居住的巴比伦、查尔丁、苏摩林文明,以及约8000年前的几个史前文明。最令人吃惊的是,到了最底下一层,考古学家挖出了类似熔合玻璃的东西。科学家最初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直到后来美国在内华达州核试爆场留下了与这种遗留物完全相同的熔合玻璃,科学家才恍然大悟。
  关于史前人类发生过一场核大战的判断是否能成立,是不宜轻下断语的,但即使这一判断不能在短期内被证实,也不失为一种表达忧患意识的理智的呼唤。它提醒人们:核大战可能彻底摧毁人类文明,担心核大战灭绝种族乃至人类并不是杞人忧天。
  ------------------
  书香门第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