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5.又一次金门—马祖危机


  1958年的金门—马祖危机,比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的时间短,但是斗争更激烈,引发核战争的危险性更大。

  5.1封锁金门

  1957年,艾森豪威尔继续执政;次年7月至10月,美国出兵黎巴嫩,遭到全世界的广泛声讨。
  白宫当局当时积极鼓动蒋介石"反攻大陆",至少出于两个动机:其一,转移世界舆论对中东局势的关注;其二,扩大对中国的威胁。
  蒋介石集团受到鼓动,其"反攻"宣传和对大陆的骚扰甚嚣尘上。台湾出动飞机,不仅轰炸福建,骚扰浙江,而且窜到云南、贵州、四川、西康、青海等省散发传单,空投特务。
  美国决策者当时还公开向中国进行战争挑衅。一方面,从本国和地中海调派了大批军舰、飞机,加强在台湾地区活动的美国第7舰队;另一方面,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战争威胁。美国海军参谋长伯克气势汹汹地说,美国海军随时准备像在黎巴嫩那样,在中国大陆登陆;杜勒斯则扬言,要扩大在台湾海峡地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略范围。公开的战争挑衅,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使远东和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政府为了反击国民党部队对大陆的骚扰,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也为了配合当时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于1958年7月中旬,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集中炮兵和海、空军部队,对金门的国民党军队实行全面压制和封锁。从7月27日开始,我空军部队逐次转入福建,经过4次空战,到8月14日,我空军部队基本上夺取了福建地区的制空权,成功地保障了前线陆海军部队的集结与展开。
  8月23日17时23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对国民党金门防卫部和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进行突然、准确、猛烈的火力突击,一举毙伤金门防卫部三个中将副司令、少将参谋长及其以下官兵600余人,并击伤运输舰一艘。
  8月24日,解放军前线炮兵与海军快艇联合行动,击沉国民党运输船"台生号",重创蒋军坦克登陆舰"中海号"。金门被封锁,蒋军的补给中断,金门守军告急。
  这次惩罚性的炮击,炮火十分猛烈,而且突如其来,使得白宫决策者一时慌了手脚。
  艾森豪威尔是在8月25日得知金门被炮击的消息的。当时,他正在北卡罗来纳山中地下深处的防弹掩蔽所里,参加一年一度的防核战行动演习。杜勒斯在掩体里向总统作了汇报,总统预料,中共将对金门和马祖实行封锁。但杜勒斯和许多美国高级官员都摸不清中国的底,因此十分惊恐。

  5.2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

  为了应付这一局面,9月4日,艾森豪威尔在纽波特审查并批准了一份绝密文件,在这一文件中明确地讨论并接受了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这一次艾森豪威尔立即表明了他的“决心",他相信"只有美国明确的坚定立场才能劝阻中国人扩大进攻"。他现在比以前更明确地接受了金门安全与台湾安全之间的联系,并授权杜勒斯立刻将这一立场公布于众。
  与往常一样,杜勒斯至少和艾森豪威尔一样准备提出“警告",他心里早已想到了使用核武器。9月2日,在为与艾森豪威尔在纽波特会面作准备时,杜勒斯与继雷德福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特文宁将军进行了电话谈话。他对特文宁说,他"不知道在使用核武平方面我们的立场是什么",接着又问:“那种武器是否可用?"特文宁说:“可以",又接着说:“那里不是使用常规武器的地方。”
  杜勒斯在纽波特的声明并没有像他与特文宁谈话那样明确地提到核威慑。杜勒斯宣布,国会联合决议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保护像金门、马祖等有关阵地。杜勒斯称,根据"福摩萨决议",总统享有全权决定何时需要部队保卫金门,现在的情况使他比以前更有可能下这样的决心,因为"金门和马祖的安全和保护越来越同台湾的防卫联系在一起"。而且“总统的决心一经下定,及时有效的行动将随之而来"。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杜勒斯更进一步地说:“如果我处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对这一声明,我在采取行动前当然会非常认真地考虑……"他还说:“现在的严重问题是,为了帮助国民党挽救这些岛屿,美国不是会不会干预,而是何时干预。如果蒋的力量本身能那么做,那更好,如果不能,美国将行动。”《纽约时报》的标题更为露骨:“如果赤色分子入侵金门,美国决定使用武力"。
  一周后,艾森豪威尔本人在一次电视广播讲话中强调了这一"警告"。他宣布,注意到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将台湾本身作为其主要目标,"福摩萨决议"明显适用。如果金门遭到“严重袭击,当地保卫者不能应付,美国将面临恰恰是决议曾设想的形势"。对中国的"警告"升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除了回答记者的提问,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没有公开提到核武器。然而,"警告"的含意因美国作了重要的军事部署而更为突出。艾森豪威尔明确要求将这些部署向世界公开。按照艾森豪威尔的决定,美国先后从本土、地中海、日本、冲绳、菲律宾等地向台湾海峡地区大量增兵,将能装上核弹头的8英寸榴弹炮运抵金门,并使这一地区攻击型航空母舰的数量由2艘增加到4艘,后又增加到6艘(美国当时共有12艘航空母舰)。同时派驱逐舰在台湾海峡加强巡逻,台湾的空军部队得到增援。如此调集的海空力量载有核武器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美国历史学家斯特宾斯说,在这次危机中,这些武器的公开出现,使美国在这一地区调集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海空打击力量"。杜勒斯后来也承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过去从来没有在一个地点集结过这么多的兵力。
  艾森豪威尔认为,有危险的远不止金门和马祖。运用他的多米诺理论的想象力,他耸人听闻地预言如果失去金门和马祖,会"导致失去台湾",这将威胁"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甚至冲绳未来的安全,……因而将使美国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
  9月4日,艾森豪威尔与总统专职秘书古德帕斯特以及国务卿杜勒斯会晤,讨论下一步怎么办。杜勒斯全力支持使用战术原子弹。艾森豪威尔犹豫不决。根据杜勒斯关于这次谈话的备忘录,他当时告诉艾森豪威尔:“我认为,当我们决定把这些武器包括在我们的武库之中时,我们已经承认使用这些武器要冒政治和心理上的风险。"根据古德帕斯特的记录:“杜勒斯先生把注意力指向有关原子武器的问题上,提醒说,我们已经使我们的国防适应于在任何规模的冲突中使用这些武器。他说,当情况危急时,如果我们由于世界舆论的反对而下使用它们,我们就必须修改我们的国防部署。"艾森豪威尔指出,假如使用原子武器攻击中共的机场,苏联人很可能以核武器攻击台湾作为报复。因此,他又说,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准备批准使用原子弹的。
  不过,艾森豪威尔是否真的相信中共的炮击得到了俄国人的支持,这是很值得怀疑的。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有谁愿意让同伴在一场风险极大的战争中,拿自己的核武器去冒险?

  5.3打打停停进退有度

  中国共产党人向来是以独立自主闻名于世的。
  危机伊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就在严密注视局势的发展,考虑对策。
  9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台湾海峡的局势问题。
  9月4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9月6日,周恩来总理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指出:“中国和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国际争端和中国人民自己解放自己领土的内政问题,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声明主要包括两点内容:一是指出台湾和澎湖列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重申中国要解放台、澎的决心,警告美国若要挑起战争,将对其后果负全部责任;二是倡议中、美两国政府坐下来谈判,限期指派大使,恢复被美国单方面中断了的大使级会谈。
  在得知中国方面的这一倡议后,杜勒斯当天给艾森豪威尔草拟了一份充满威胁意味的声明,艾森豪威尔"建议修改",说他"想在具体和明确地接受周恩来的谈判建议方面加进一些东西"。艾森豪威尔认为"最好采取某些体面的办法,来解决沿海岛屿问题的僵局",尽管他承认他的观点"多少有点与国务卿不同"。
  于是,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周总理关于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建议。
  但是,9月7日,美国政府却无视中国政府的声明,公然派军舰侵入中国领海为国民党军舰护航。为了打击美国的侵略行径,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于9月8日对金门国民党守军和海上舰艇进行全面打击,击沉国民党军舰一艘,美舰立即向公海退去。当美舰离开国民党供应船队的时候,国民党的船只立即掉头逃跑了。
  这个时期,蒋介石已经把他的部队的13,部署在近海的B岛屿,并且在这些岛屿上修建其自认为固若金汤的工事。在解放军炮火的严密封锁下,驻金门蒋军只能利用美国飞机的空投得到补给。蒋介石不止一次地要求艾森豪威尔预先授权,使美国部队直接参战。但每一次都遭到艾森豪威尔的拒绝,因为他怕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仅如此,艾森豪威尔还明确告诫蒋介石,没有美国的同意,台湾当局不得有重返大陆的任何企图。对此,蒋介石非常恼怒,也非常惶恐,甚至由于害怕共产党进攻台湾而准备搬家。蒋介石的一个经济部长出于同一原因而捷足先登,搬到乡下去了。
  与此同时,像杜勒斯一样,蒋介石想让战争升级。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想如此。9月6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特文宁向艾森豪威尔建议,让第7舰队司令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即司令认为必要时,他可以下令向中国大陆进行原子空袭。艾森豪威尔拒绝这一建议,他坚持只有得到他的批准,才能下令进攻大陆。遭到这样断然的拒绝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于是完全改变态度。9月11日,特文宁对艾森豪威尔说,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些岛屿是守不住的,或许对台湾的防务不是必需的"。
  但是艾森豪威尔和他的顾问们认为,蒋介石是不会愿意放弃这些沿海岛屿的,因为蒋介石的目标是使美国卷入与中共的战争。继卡特勒任总统国家安全特别助理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前任校长戈登·格雷,与艾森豪威尔讨论这个问题。格雷想知道,"我们应当继续多长时间,以我们会支持蒋用武力返回大陆的想法,来鼓励他,因为在我看来,这不再是一个合理的可能性"。艾森豪威尔回答说,蒋介石希望"在共产党内部出现分裂,因而在接踵而来的混乱中,他能在我们的支持下,开进并接管大陆"。艾森豪威尔认为,这是一种"可能性",而且"只要存在这种可能性,维持蒋和他的人员的士气是重要的"。
  9月11日晚上,艾森豪威尔在全国电视台向公众发表谈话。他说,炮轰和封锁继续在进行,而没有开始任何谈判。艾森豪威尔宣称,美国要履行它所签订的条约,它所奉行的原则,以及1955年"福摩萨决议"中所提出的保证。他叫嚷,美国不会后退,"不会有任何姑息"。
  美国国内对艾森豪威尔这一讲话的反应非常消极,几乎没有人愿意因为金门和马祖问题而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因此,在国际舆论的关注下,美国政府终于被迫指派了美国驻华沙大使雅各布·比姆作为重开谈判的代表,而且不再坚持会谈地点必须在第三国举行。
  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谈判的是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王炳南临行前,毛泽东主席找他谈话,对他说:在同美国人的会谈中,你要多用一种劝说的方法,譬如说,你们美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中国也不小,你们何必为了仅仅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台湾岛屿与六亿中国人民为敌呢?你们现在的做法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毛主席还说,在会谈中要多动脑子,谦虚谨慎,说话时不要对美国人使用像板门店谈判那样过分刺激的语言,不要伤害美国民族的感情。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伟大的民族,应该和好。
  9月15日,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正式开始。比姆大使首先发言,他一开始就要求中国方面停止对金门、马祖几个岛屿的炮击。他说,美国承认,中美长崎以来对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存在着严重争议,美国并不要求任何一方在这个阶段放起自己的意见,美国的目的是消除可能被对方视为战争挑衅的行动,否则,军事行动将可能扩大。他用呆板的声调说,中美的共同任务是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
  王炳南平静地反驳他,指出他无权代表台湾当局讲话,无权提出停火的建议,台湾及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上,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中国的内政,包括金门、马祖。他还说,中国在收复金门、马祖这些岛屿后,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
  但是,华沙会谈开始一段时间后,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依旧,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因而会谈又陷入程式化。杜勒斯向艾森豪威尔报告说,初步的会谈没有取得成果,因而他仍然要求采取行动。艾森豪威尔告诉杜勒斯:“多达2/3的世界舆论和50%的美国舆论反对我们一直在遵循的方针。"没有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盟国愿意支持防守金门和马祖,这一情况使杜勒斯向艾森豪威尔抱怨:“我们的盟国没有一个公开支持我们……"他担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且甚至东南亚条约组织在"开始解体"。
  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提出了摆脱这个僵局的办法。他对艾森豪威尔说,他一直在"考虑,如果我们不能说服蒋离开这个岛屿,……是否没有别人能代替他的位置"。他暗示,要暗杀蒋介石。然而,艾森豪威尔不准备考虑暗杀。他说:“必须采取些行动使蒋在态度上灵活一些。"他又说,他不想"在别人所选择的战场"作战,而金门和马祖就是这种战场。艾森豪威尔认为:“从世界舆论来看,我们在这一年里处于极为不利的情况。"他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美国给蒋介石一些登陆艇,让蒋介石"撤走几乎全部沿海岛屿的守军",在情况看来有利时,再返回大陆。艾森豪威尔派杜勒斯去台湾向蒋介石提出这个建议。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都及时察觉到,美国政府之所以要诱起国民党撤出沿海岛屿,原因是急于从金门、马祖问题上脱身,以便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是,撤出这些不易防守、与大陆联系紧密的岛屿,使台湾更加孤立,然后利用联合国托管台湾,以实现它搞"两个中国"的计划,使美国霸占台湾合法化。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决定,让金门、马祖暂时留在台湾当局手中,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利国民党部队驻守。这样就拖住了美国,使之无法脱身,然后与之进行长崎的斗争。
  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宣布,对金门停止炮击一周,让国民党军队运输和补给,但要以美军不为国民党军队护航为条件。13日又宣布停止炮击两周。由于美国仍坚持顽固态度,继续为国民党军队护航,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于10月20日,即杜勒斯赴台途中,奉命对金门恢复了炮击。自10月25日,前线部队遵照国防部"双日不打金门机场、码头和船只"的命令,只对国民党守军炮兵阵地、观察所、雷达站等目标炮击。10月31日又奉命双日不进行炮击。中共中央所采取的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策略,粉碎了美国旗图孤立台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使它陷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12月10日,美国被迫宣布从台湾地区撤出部分海空军,1958年的金门—马祖危机至此以美蒋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正如艾森豪威尔当年年底所说的,1958年是他"一生中最倒霉的一年"。

  5.4赫鲁晓夫的"马后炮"

  1958年的金门—马祖危机发生的时候,中苏关系比较微妙。
  1958年,苏联人已经开始同艾森豪威尔进行关于禁止核武器试验的谈判。这一谈判的结果,是在1963年达成了《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这种谈判和条约的签订,实质上是为了进行核垄断,正处于研制核武器和准备进入核国家行列的中国,对这种谈判持批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人民解放军1958年炮击金门,动机之一,就是间接针对这一时期赫鲁晓夫上台后对西方的姑息政策。中国显然不会起望苏联使用核武器或核威慑来支持中国。
  1958年台湾海峡危机发生的时候,中苏关系表面上仍是正常的,因此苏联对于美国的战争威胁不能不摆出"对抗"的姿态,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摆出这种姿态。
  9月7日,赫鲁晓夫致信艾森豪威尔,抱怨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海空军事行动。信中一方面冠冕堂皇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伟大的盟友和邻邦,对它的进攻就是对苏联的进攻",另一方面又指责"在美国仍然有人不愿放弃核威胁和原子讹诈政策"。在这封信中,还对美国的核威胁和海上行动,进行冷嘲热讽和反威胁:“在其力量与速度前所未闻的核武器和火箭武器的时代,这些曾经具有威胁性的海上船只实际上不仅能用作礼节性访问,用来表示致敬,还能作为适当的导弹目标。也许这将挫伤与舰队紧密相联的人的自尊心,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不考虑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不可能的"。
  在这封信中,只是对美国的行动进行抱怨和嘲讽,并没有表示要给中国提供任何坚定的核保证,更没有提出采取解除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危险的方法。苏联领导人后来的一些讲话更暗示苏联的反应是有条件的。苏联说,它将"考虑"援助中国,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援助",同时又说,中国人已经很强大,"具有一切备必备的条件"足以给侵略者以"适当的反击"。只是到9月19日严重对抗的危险显然已经过去时,苏联才"威胁"要使用核武器。它"警告"说,谁要对中国大陆使用核武器,谁就会"遭到以同样手段进行的相应的反击"。这一警告是9月19日在给艾森豪威尔的另一封信中提出的,是在危险已经过去后所放的"马后炮"。赫鲁晓夫完全意识到他的警告不担任何风险。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事实上都没有把这种"警告"当一回事,没有被这一"警告"所欺骗。中国领导人非常清楚,虽然当时台湾海峡形势紧张,但是到9月19日已没有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不需要苏联用核武器支持中国。也只是上述情况一目了然时,赫鲁晓夫才气壮如牛地表示支持中国。
  总之,在1958年的台湾海峡危机中,艾森豪威尔的核威胁是认真的,充满火药味的;而鲁赫晓夫过迟地声称准备回击,却是不认真的,使人感到颇为滑稽。

  5.5针对中国的四次核战争演习

  金门—马祖危机之后,美国当局并没有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60年代,美国以中国为假想敌,进行过四次针对中国的核战争演习。

  “高跟Ⅰ"核战争演习

  1961年9月6日,全球美军进入3级戒备状态:各基地召回了所有休假人员,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处于发射状态,"北极星"导弹核潜艇迅速驶出港口进入大洋深处,战略轰炸机飞赴各基地准备随时出航,作战指挥部人员昼夜值班。
  两天以后,台湾海峡天气晴和,海鸥翔集。正在太平洋上游弋的美军第7舰队,突然接到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命令:立即进入紧急戒备状态,舰只全部成防御态势疏散,空军飞机全部停止飞行。
  12小时后,驻太平洋地区的美军接到核攻击的命令。随着数声巨响,台湾的美军基地腾起6枚"斗牛士"核导弹,飞向中国大陆的预定目标。1小时后,驻韩国美军宣布紧急动员,地面部队向三八线集结。核烟云尚未散尽,美第7舰队舰载攻击机和"天狮星"导弹潜艇发射的导弹,猛烈地扑向中国的机场、基地、桥梁、通信设施。轰炸持续了整整4天,随后美军地面部队进入朝鲜北部和中国大陆。

  “高跟Ⅱ"核战争演习

  1962年9月,美军设想由朝鲜战争而引发了亚洲战争,随即又扩大到欧洲。9月11日至22日,朝鲜半岛爆发武装冲突。在进行39天零18小时的常规战争后,美军因地面部队不敌朝中部队而突然使用战术核武器,并宣布进行战争动员,全球美军由5级戒备转入1级戒备,同时做好反潜、防空、防核袭击的准备。22日开始,"北约"军队对"华约"国家的战略目标实施突袭,驻台湾的美军对中国大陆的战略目标实施核突袭。攻击持续3天后,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

  “高跟68"核战争演习

  1968年10月,美军太平洋总部、战略空军司令部、联邦航空局、反导弹武器系统司令部等联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进攻中国的核战争演习。美军设定,以朝鲜战争为导火线,诱发中美直接交战。在进行了一段常规战争后,在太平洋游弋的美军核潜艇首先对中国大陆发射射程为2800公里、核弹头当量为100万吨的"北极星"战略核导弹。中国随即进行了核报复,于是美国本土、战略空军及太平洋战区美军进行了核防御。

  “马球帽"核战争演习

  1970年3月6日7时15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各总部指挥所,命令三军核攻击部队进入1级戒备状态。10分钟以后,第一波次核攻击开始,美军以"民兵"陆基战略洲际弹道导弹对中国境内的多个战略目标发射了当量为20—150万吨的一批核弹头。至8时10分,历时45分钟的第一波次攻击结束。7日4时30分,第二波次核攻击开始,主要由轰炸机用核武器进行补充轰炸。随之又进行了第三、第四波次的核攻击。7日18时,历时34小时又45分钟的多次核袭击结束。紧接着,中国对美国的一些重要目标进行了报复性核打击。于是,美军又组织了以"北极星"潜艇核导弹为主的第二次核攻击。此后,美军即利用两次核突袭的效果,在中国沿海进行大规模的登陆。美军设想,这种核突袭在一周内便可取得决定性胜利。
  ------------------
  书香门第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