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和日内瓦会议中的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问题实际上成了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中国想解放台湾,
统一中国,一直顾虑美国武装干涉。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台湾已经归还
中国,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政府对台湾没有任
何领土野心,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人民自己会解决。周恩来1971年6月21
日在同美国新闻界人士谈话时承认,杜的声明“可以说美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告了对新中国的
态度。”言下之意,当时中国对美国总统这个声明是感到比较满意的。(1955年中美大使级
会谈开始后,中国方面强调,如果美国一切武装力量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不干涉中国内
政,中美国家关系就可以建立。
    )但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却使中美关系改善的局势逆转直下,中国
还没有卷入战争前,杜鲁门总统于6月27日改口声称台湾地位未定,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
海峡,保护台湾不受共产党军队的攻击;杜鲁门,麦克阿瑟等甚至考虑同意动用蒋介石军队
出兵朝鲜,幸被国务卿艾奇逊近乎歇斯底里地反对和危言耸听所阻挠。
    取得仁川登陆胜利后的麦克阿瑟雄心勃勃,不可一世,无视中国方面的警告,率联合国
军打过三八线,逼近鸭绿江,接着志愿军赴朝参战,中美终于兵戎相见,两国关系落入低
谷。
    朝鲜战争爆发无疑是中美关系逆转直下的重大事件。尽管中国领导都认为美国的下一个
目标就是对中国大陆的侵略,调兵遣将积极备战,备战的实际责任者便是中央军委副主席政
务院总理周恩来,但10月前中国一直没有做出出兵朝鲜和美国军队打仗的最后决定。在内
部,中国向政府中的一些非共产党人士通报了可能出兵的意图,黄炎培紧急约见毛和周,认
为参战部队使用的“支援军”会让人理解成派遣主体是中国政府,为了不给美国借口扩大对
中国的战争,遵循原来避免和美国进行全面战争的本意,建议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
称,毛周接纳了这个意见。9月30日。周恩来正式宣布:“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
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但当时美国认为不堪一击
的中国的警告不过是“虚声恫吓”和“外交上政治讹诈”,置之不理,丧失了避免中美直接
对战的最后机会。10月1日麦克阿瑟要求金日成无条件投降,金日成也要求中国出兵。同
日又传来了美军(实际上是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的消息。中国方面公布的资料是在1950年
10月2日,毛泽东正式通知斯大林中国不惜美国和中国宣战的可能,准备派志愿军援助朝
鲜。同日周恩来又通过印度驻华大使向美国转达了中国的最后警告。
    但是10月4日开始的中央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上大多数人的意见倾斜于,“总之,不
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聂荣臻回忆录》)。许多资料表明,会上坚决主
张出兵的只有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几经讨论,彭德怀挂帅志愿军出兵。
    周恩来出访苏联商谈军事援助。但接下来几天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因缺乏中苏双方详细的
档案文件资料,陪周同时访苏的翻译师哲,机要秘书康一民的回忆也矛盾百出,引起众说纷
纷。
    一说是当毛泽东10月8日下了命令,通知金日成将派志愿军抗美援朝后,苏联大使紧
急约见周恩来,告知原来商定协同作战的苏联空军暂时不能出动,毛看穿斯大林是想要中国
单独对美作战以避世界大战风险,周提醒毛中国方面也要慎重,遂派周在10月10日出发去
和斯大林交涉。但据朱建荣的《毛泽东的朝鲜战争》(日本岩波书店1991年)分析,中苏间
关于苏联空军掩护中国军队在朝鲜作战问题在周恩来秘密访苏前并没有正式协议,中国方面
只是根据苏联空军一度出动保卫中国领空等行动和非正式场合下的试探一厢情愿地认为苏联
也会在朝鲜上空支援中国军队的,至于周的访苏日期,朱建荣根据康一民的回忆,认为周在
10月8日出发,同行者有林彪比较可信。
    据参加会谈的中方翻译师哲的回忆,中国事先知道苏联暂缓出动空军的意向,周访苏目
的是要向苏方传达若苏联空军不提供掩护,中国将不参战的意图,促使斯大林采取派空军的
措施,落实武器装备援助问题。10月8日(北京时间?)周恩来领命赴苏,10月9日(莫斯科
时间?)下午和在苏联养病的林彪一齐与在黑海休养的斯大林和其他苏共领导会谈,当时周
恩来主要强调的却是中国不出兵为宜的理由,中国现在有许多国计民生的问题没有解决,中
国若卷入战争,人民的困苦生活无法改善,而国家经济工作也无法谈起;战争不是儿戏,陷
入这个旋涡,多年摆不脱身,如何收场?!请斯大林理解中国的困难。斯大林承认美军已越
过三八线,朝鲜如果没有后援,至多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的时间。斯大林虽然强调敌人若占领
整个朝鲜对苏联特别是中国东北威胁之大,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提出通知金日成把主要力量
和干部撤退到中国东北,把老弱病残和伤病员大部份撤退到苏联境内的方案。林彪插话建议
不必撤走有生力量,应该让他们留在朝鲜境内进行长期游击战争。斯大林回答,恐怕敌人很
快会把游击队消灭的,我们不能望着他们蒙受无谓的损失;但苏联出兵朝鲜等于同美国直接
交战;仍旧设想中国出兵,苏联提供武器,“在作战时,我们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作掩
护。自然,也只限于在后方和前沿活动,而不能深入敌后,以免被敌人击落俘获,这在国际
上会造成不良影响。”会谈的结果是周恩来以极有说服力的话向斯大林证明中国不能出兵朝
鲜,并共同决定了立即采取不出兵的准备和安排。师哲的回忆有一些可质疑的地方,特别是
周向斯大林提出的中国不能出兵朝鲜的理由和中国党内反对出兵或主张暂缓出兵的人的意见
几乎相同,所以有人认为周向苏联解释不出兵时间应该在10月12日;但后来陈毅1964年
对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谈话证明斯大林确实有让金日成在中国设立流亡政府的打算,因
此可以认为周向苏联解释中国不出兵理由在先,斯大林提出让金日成退到中国在后,周恩来
和林彪又坚决主张金日成应该留在朝鲜国内坚持斗争比较顺理成章。
    谁知会谈结束后,周从黑海边斯大林休养地回到莫斯科住处后,刚坐下又接师哲报告刚
接到的毛发来的急电电文第一句是:你们走后我们继续开会,政治局多数人主张出兵。据师
哲回忆,当时周恩来接电后大惊失色,不相信,甚至于认为师哲看错了。师哲把电文第一页
拿给周看。周“坐在沙发上,看后一言未发,双手抱着头,陷入深深的沉思。”因为这和他
几小时前向斯大林转达的中国意见完全相反。
    周研究完一页一页译好送来的电文,便通知苏方转告斯大林举行新的会谈。莫洛托夫和
周就斯大林是否答应过的具体数字争论不休。周未提出再见斯大林的要求。当时因时间紧迫
未谈军火价格,周在同师哲私下谈话时提到中国打算把这作为苏联对抗美援朝贡献而接收,
师哲认为苏联办具体事的人不会同意我们不付钱的想法的。
    周在回国的飞机时再次提到准备下次会见斯大林时争取对此作出明确规定。遗憾的是后
来没有机会将此事办成。斯大林从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中国偿还,相反的是当在朝鲜的苏联
军事顾问批评中国军队轮番入朝参战是为了拿到新式武器改装自己时,斯大林倒认为这样做
很明智,很有远见。要中国付军火款的事发生在两国关系恶化时期。(《在历史巨人身边---
-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康一民的回忆是会谈中,斯大林表示了在军事援助
上包括空军支援问题上能满足中国要求的意向,周带着这个成果回莫斯科,莫洛托夫来电话
通知苏联取消对中国出兵的支持和军事援助的约定,周恩来相当愤慨,和莫洛托夫吵了起
来,最后苏联同意对中国提供武器装备但没有涉及出动空军问题。其它研究表明,斯大林为
中国出兵所感动,派空军保护中国东北空防,并在北朝鲜上空进行有限的作战,对中国所购
武器价格和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到抗美援朝结束,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六十四个陆军师和二
十二个空军师的装备,其中有二十个师的装备372架米格15战斗机是斯大林决定无偿赠送
的。
    赫鲁晓夫的回忆是斯大林和周恩来会谈的结论是,中国部队参战是对中国无益的事,斯
大林说即使金日成失败,苏联也不准备出兵,但在周回国前中苏双方达成了中国积极支援朝
鲜的一致意见。有些研究也认为斯大林反对中国出兵,毛泽东出于冒险主义,决定出兵,不
让苏联把中国看成是南斯拉夫铁托。
    大陆方面比较流行的说法是10月9日,彭德怀和高岗致电毛泽东,询问:“我军出动
作战时军委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配合?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负责指挥?”
    周在10月10日晨与斯大林会谈结束后,迅速电告毛泽东,称:斯大林答复苏联空军目
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问题再作考虑。同日下午印度大使
又转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的电报,称:“如果北朝鲜不愿放下武
器,那么联合国军统帅将无他途可循。”代总长聂荣臻在11日晨1时马上用电话通知在安
东准备当天入朝与金日成会谈的彭德怀,“原定方案有变化!有变化!主席请你和高岗明天
迅速回京,中央有要事讨论。”10月13日政治局紧急会议结束后,毛给周发了火急电报,
称“与政治局的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中略)我们不出兵,让
敌人再压至鸭绿江边,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中略)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
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见《共和国重大事件和决策内幕》张希
写的「彭德怀受命率师抗美援朝的前前后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客观地分析周
恩来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表现,他虽然积极支持毛泽东出兵的主张,但又积极地说服了斯大
林相信中国不出兵和暂缓出兵的理由,周的目的都是国益为上,让中国避免全面战争赢得和
平的建设环境,1958年春节周恩来在朝鲜对志愿军高级军官谈朝鲜战争爆发和意义时,也
强调朝鲜战争最好是不发生,但是,既然发生了,又因祸得福的两点论。他认识到,“如果
不打这一仗,我国就很难争取到一个长时间的和平环境进行建设。因为美国政府不在这里寻
衅,就会在那里闹事。
    同美国军队较量一番是不可避免的。经过这场考验,对美国军队是什么样我们心里有数
了。”笔者认为周的两点论还是有些道理的,当时美国气势汹汹,中国如果不在朝鲜和美军
较量打了个平手,难保打到鸭绿江边的美国军队不会象现在制裁伊拉克那样可以随时随地随
心所欲地揍中国几下,甚至于会为消灭共产党的扩张主义武装入侵中国大陆。五十年代六十
年代时,美国对那些有反美亲共倾向或者不听话的政府,多是策动政变加以推翻;而对反共
独裁的政府则竭力扶植。
    1950年代开始,美国对共产党中国采取了“通过孤立进行遏制”的政策,“政治上不
承认,经济封锁和反对自由世界与大陆之间的几乎一切形式的联系。”(见《美国对亚洲的
外交政策----美国康伦公司研究报告》1958年10月)应该说,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不正常的
主要责任在于美国采取的这种错误的反共遏制政策,甚至军事讹诈的大棒政策,这是把中国
重新带进闭关锁国时代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制裁非但没有把新生的共产党政权搞垮,反而加
深了中美关系的裂痕,激发了中国国内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的民族热情,提高了共产
党的威信。赫鲁晓夫也以撤退所有苏联援华专家,撕毁经济合同来对中国施加压力,结果也
是适得其反。
    尽管如此,周恩来一直力图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和贸易封锁,开
展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活动,寻求与美国发展关系意愿不变。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亦
对西方国家表现了相当友好的态度,如果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不采取极端敌对的态度,中美关
系不至于要到1971年才有重大突破。1972年2月21日,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尼克松总
统特意通知随行人员在他和周恩来握手之前暂缓下机,并派警卫把守机舱出口,防止其他人
员紧随其后,下机后他急忙伸手向周恩来走去,主动同周恩来热情握手。离开机场时,周恩
来寓意深长地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
没有交往了。”可见周恩来欣慰的是他自1946年国共内战后仍一直寻求中国和美国和解对
话改善关系的长时间的努力自此终于有了结果。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后,周又对尼克松说:你
刚才不是在毛主席那里已经说过了么?我们握手了,杜勒斯就不敢这么做。尼克松回答:总
理也不一定愿意和他握手。言下之意,中国方面当时也无改善关系的愿望。周恩来说:不见
得,如果他当时愿意向我伸出手来,我也是会跟他握手的。
    由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时也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中
国最初不惜影响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公开支持他国革命,支持邻国的民族解放斗争。
1950年前后,法国开始试探和中国建交问题,但中国却在国际上首先承认了越南民主共和
国,又因胡志明的请求,派陈赓,韦国清组成顾问团,指导越军取得了边境战役的胜利,还
支持越共派兵解放老挝,在恪守中国军队不出境作战的原则下实行援越抗法。1954年,日
内瓦会议召开,如《真假周恩来》一书所称,周“一下树立起他和他所代表的新中国的良好
形像”,“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及第二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周恩来外交生涯
的峰巅之作。他所表现出来的风度,口才,机智与和解精神,完全可以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
典范。”但赵无眠先生认为周恩来游说越共接受“两个越南”是巨大败笔。其实事实上并不
如此。
    尽管越军在中国军援支持下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攻克奠边府,全歼守军万余人,并在
南方也建立了若干根据地,法军则占据大城市和交通要点,越法综合力量对比处于均势。但
美国自朝鲜战争后,一直把朝鲜,台湾和印度支那并列为反对新中国的三个战略方向,积极
策划直接出兵印度支那,对中国南部实行战争威胁。一旦法国不停战不撤军,当时法军还占
据了靠近中国边界的越北要地,美国又插进来,中国又不得不面临派志愿军援越的两难境
地,直接参战对中国实在太不利。中苏越原先商定在会议上采取“联法抗美”策略,互相协
调配合,争取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但越南代表团团长范文同挟奠边府胜利之威,未和后
方协调,表示越南问题应该就地停火,稍加调整,等待普选为主,实际上准备一鼓作气统一
越南,同时不承认有越盟军队在老挝和柬埔寨。周则坚持原先提出以16度线为界实行停
战,线北法军撤出,线南人民军撤出的方案,认为就地停战,红河三角洲及河内,海防等大
城市边无调整可能,对西方同意通过普选统一越南也不能抱太大希望,还是先巩固北越和中
越根据地为好,并建议越方承认有越盟“志愿军”在老挝和柬埔寨。周还向英法领导人提出
在老挝和柬埔寨撤出包括越盟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人的方案。
    随后周又以调解人身份周旋于法越代表团之中,促使双方直接会谈。在会议休会期间又
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在中缅联合声明中指出:“革命是不能输出的,一个国家内人民所表现
的共同意志也不应容许外来干涉。”7月3日至5日,周又到广西柳州市同胡志明,武元甲
等会谈,说服越南领导人认清目前统一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需要暂时妥协,并允诺将来支
持越南统一。在两党会谈达成的7·5协议中提到,在越南争取16度以北的地方划线停火,
在老挝争取把靠近中国和越南的桑怒和丰沙里两省划为抗战力量的集结区,在柬埔寨只能争
取政治解决。随后周又回到日内瓦,和范文同彻夜会谈,以朝鲜战争为例说明美国干涉的严
重性,结合中国皖南事变及日本投降后及时让步撤离江南根据地以争取东北根据地的教训经
验,说明进退的辩证法。最后,日内瓦会议各方讨价还价达成协议,越南以北纬十七度线一
分为二,法军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出,越盟军队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出,印度支那成为和平区。
    应该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中采取的现实主义务实外交,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和地区
争端,利用西方国家内部矛盾,一时阻止了美国对印度支那的武装干涉企图,成功地促成了
印度支那战火的熄灭,实际上也兼顾到了中国国家利益,使中国国家安全得到保障。当年金
日成部队已经把美韩部队围在釜山为中心的不大范围内,眼看统一在望,却因美军仁川登陆
成功而一败涂地,中国不得不参战。对在中国训练下成长起来的越南人民军的实力当时能否
统一越南,中国是相当了解的,为了不让越共重蹈北朝鲜的复辙,避免中国直接和美国作
战,周恩来只好劝说越共暂时让步作为牺牲,在对越南负责的同时也保证了中国的安全,为
中国赢得长时间的和平环境。这才是周恩来游说北越暂时接受两个越南的目的所在。当然,
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周恩来也相信,任何侵略战争必将失败,在局部战争中,各国人民依
靠自己的力量,最终还是能够取得胜利和民族独立的。越南战争的结果证明周恩来当时的预
见相当正确,美国不得不宣告了自己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失败,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兵,越共终
于统一了越南。
    美国虽然拒绝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但也被迫声明,“美国将不使用武力来干扰这一决
定。”不过美国后来还是违背诺言,挑起了越战,其一部份矛头当然是针对中国。因此很难
说中国援助北越抗美是再次为他国利益向美国宣战。中国作为北越的大后方要无偿援助,确
实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过有越南人在第一线为中国牺牲抵挡美国,让越南人自己去统一越
南,毕竟比朝鲜战争派志愿军参战对中国损失要小。至于北越暂时让步,在胡志明逝世后利
用苏联和中国的矛盾,两头要援助,积累了实力,打败了美国,统一了越南后,公开和中国
作对,牵涉到中苏,中越争夺地区政治影响力,越共中亲苏派掌权等复杂关系,并不能说完
全是日内瓦会议周恩来种下的恶果。苏联过去也对中国大量援助,结果中苏也闹翻。国家民
族的利益最终还是比思想意识形态重要。
    1955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
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公开表明中国不希望与美国直接
对抗而是希望谈判的愿望。
    当然有史以来第一次和对手打个平手而签订朝鲜停战协议的美国也对共产党中国有了了
解,虽然对中国多次进行战争威胁和挑衅,但也小心翼翼避免和中国军队直接交手。1958
年金门炮战时,美国军舰为国民党军舰护航,当时叶飞告诉下面,只打蒋军,不打美军,没
有中央命令,即使美舰开炮,也不准还击,结果解放军大炮对国民党军舰一开火,美国军舰
马上掉头就跑,根本不管国民党军舰死活。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在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表
示美国地面部队不会把战火扩大到北越和中国边境,周在1970年11月对巴基斯坦总统说
“我们同印支三国的关系就是帮助它们,但不参加,除非美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现在美国
空军有严格的命令,到距中国边境多少公里的地方就不能再前进。我们的工程兵和铁道兵在
中越边境修公路和铁路,在老挝我们也修公路。美国很清楚地知道,但它就是不轰炸。”越
战期间,虽然有美国空军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被击落,美国飞行员被俘的事件发生,中美两国
相当克制,毕竟没有进入直接交战的地步。
    和美国对话谈判建立友好关系在周恩来看来,不仅仅是个外交问题,争取到和平的国际
环境,也是会对中国今后前途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措施,他一直为此在努力打破僵局。乒乓
球外交是周恩来的得意之作。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最后定稿,一向“谨小慎微、处心
积虑、唯毛泽东是从”的周恩来居然不把毛泽东叫醒作最后审阅,自作主张同意签字,也能
反映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利益要和美国建立友好关系的不变信念。晚年的毛是个多变的人物,
一切大事都要请示他经他批准才能实行。
    1966年日本共产党总书记宫本显治访华,原来和中国其他领导达成协议,在联合公报
上不提反对苏联修正主义一事,签字前夕,毛发现两党联合声明没有反修一条,马上要求重
写,日共当然不能忍受毛的这种霸权主义态度,于是日共和中国闹翻,至今未能恢复两党正
常关系。1972年2月26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对基辛格和乔冠华拟定的美中联合公报提出
多处修改意见,周打电话告毛,毛说:“除了台湾部份我们不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份可以
商量。任何要修改台湾部份的企图都会影响到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2月27日凌晨2
时,修改草案完成需两国首脑批准,周打电话给毛,被告知毛已经睡觉,周犹豫后决定不叫
醒毛,自己来承担责任表示同意签字。周恩来是真的爱护毛的健康不敢打扰毛的睡眠,还是
怕毛泽东醒来节外生枝,使中美联合公报无法达成,我们无法得知。如果是后者的话,周的
这次自作主张便反映出他的精明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考虑来了。万一毛醒来不同意发表联合公
报,中美的这次历史性的交往定会受到挫折,前功尽弃。周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毛事后看
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的各种微妙的措辞,有何感想,我们也无法得知。事实上的结果是中
美上海联合公报的顺利签订使中美由对抗走向对话,改变了世界或者说是中国的进程。据权
延赤《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所称,周从上海回到北京,在政治局里遭到了批判和指责。毛泽
东后来有批示,“外交部多年来大事不报告,小事天天报”,是否也因视为对周恩来在外交
上的右倾路线的批判。
    1974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里对美国参议员曼斯菲尔德深情地说:“我们两国之间的
大门永远也不应再关上了。”在周恩来的外交生涯中,中美由对抗到对话,由敌人变成朋
友,这才是他自1946年以来努力的结果和峰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