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翔机天安门空中受阅

——访王勃同志
韩明阳
据《体育年鉴》记载:1956年5月1日,九架高级滑翔机,以双横队跟进的队形通过 天安门上空,接受了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以及首都人民的检阅。受检阅的滑翔运动员 有王勃、张云生、马福春、王明亮、王治安、姚长根、姚伟良、赵承斌、辛承辉。预备队员 是张金鹏。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拜访了当时的滑翔队长王勃,还找原国防体协分管航空的副主 任王敬之同志作了对正。 据王敬之介绍,他是1955年5月从空军第三航校参谋长岗位上,戴着上校军衔调来国 防体协担任副主任的。以前空军每年都要组织国庆节天安门空中受阅,而且都很成功,社会 反应很好。在这种形势的鼓舞下,为推动滑翔事业的发展,他这个刚上任的副主任,初生牛 犊不怕虎,产生了用滑翔机在天安门空中受阅的设想。他曾去东郊民巷22号空军司令部将 这一想法报告过刘亚楼司令员,随后,他又报告了贺龙元帅,并得到贺龙元帅大力支持。 据王勃同志讲:“1956年春节刚过不久,我刚离开空军,在国防体协当滑翔队长。一 天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体协主任贺龙元帅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亲自交代要在‘五 一’国际劳动节时,组织滑翔机通过天安门,接受党中央、毛主席和首都人民的检阅。” 王勃因毫无思想准备,突然听说,虽然感到任务光荣,但又感到很艰巨,有些担心安全 问题。因为滑翔机不同于飞机,它是一种无动力的飞行器,一遇到下降气流,没有发动机就 很难飞出北京市区,危险性太大。而且,能参与受阅的飞行员只有王勃、马福春、张云生三 人是从空军调来的老飞行员,有几百小时飞行经验。其他六人都是16至17岁的青年学生, 从1955年夏才开始训练,飞滑翔机只有半年,空中飞行时间不到30小时。因此,王勃不想 执行这个任务,提出很多困难,想把这个受阅任务免掉,或者推迟到第二年再进行,并如实 地向贺龙元帅作了汇报。 贺龙元帅鼓励他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今年不走今年不会,明年不走明年还不会,不 闯是永远学不会的。当然在战略上要藐视它,在战术上要重视它,把具体组织工作做好就是 了。” 王勃又提出国防体协的牵引飞机数量很少,接受检阅,机群要同时起飞,没有这么多牵 引飞机怎么办?贺龙元帅马上就让国防体协副主任王敬之作预算。王敬之向中央写了一个专 门报告,亲自面呈刘少奇副主席。刘副主席马上就批了1400万元。国防体协跟着就派沈阳 滑翔机制造厂的工程师张汝瑛去南昌320飞机制造厂订货。不久就买回来了南昌飞机工厂新 生产的14架初教五(雅克-18)飞机。飞机专门用油漆进行了外观处理,十分整洁、漂 亮。 对于受阅飞行航线的通信、导航保障问题,贺龙元帅向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交代说:“要 象保障空军国庆节受阅一样,保障‘五一’劳动节滑翔机的受阅飞行。”空军随后把这个任 务又交给了空军通信团和华北军区空军。 为组织完成好这次受阅任务,国防体协和北京空军抽调的10多名飞行人员,以及相应 的机务人员混编在一起,临时组成了“飞行、滑翔大队”大队长王勃,副大队长王洪滨。春 节之后不久,即开始在南苑机场进行训练。训练大约进行了三个月左右,先场内,后场外, 并选了一条和受阅飞行航线近似的航线,进行模拟训练。最后,又在受阅飞行航线上进行了 合练,王勃、马福春等五个长机还在天安门上空进行了试航。训练期间,贺龙元帅、空军副 司令员常干坤、国防体协副主任李达和王敬之,都经常深入训练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 题。 “五一”滑翔机受阅飞行航线是:北京南苑-通县-建国门(脱钩) -天安门-玄武门(左转弯)-南苑机场。飞行的高度1500米,牵引速度120公里/小 时。空中受阅指挥所设在北京饭店的楼顶上,受阅地面总指挥员是王敬之。“五一”当天, 在滑翔机受阅之前,刘亚楼司令员到北京饭店指挥所检查过准备情况,他面带笑容,满意而 去。 五月一日上午九时许,王敬之按统一部署,下令起飞。王洪滨等人驾驶九架初教五,牵 引着王勃等九名滑翔员驾驶的九架滑翔机,从南苑机场起飞,然后通过通县。沿受阅飞行航 线设在地面的信号点点燃了烟火。混合机群保持飞行高度在1500米,时速120公里。10时 左右,滑翔机按计划准时牵引到建国门上空脱钩。九架初教五牵引机拖着牵引绳,继续以 1500米的飞行高度和120公里的时速飞越天安门。紧接着,9架高级滑翔机以80公里的时 速,以整齐壮观的编队飞过了天安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和游行群众频频向空中招手,整 个会场一片欢腾。 滑翔机飞过玄武门以后,随即左转弯飞向南苑。王勃驾驶的波卡双座高级滑翔机和马福 春、张云生驾驶的雅斯库勒卡(“燕子”)单座高级滑翔机降落在南苑机场;其它六架穆哈 (“苍鹰”)滑翔机降落在大红门至南苑机场之间的地面后,由拖车拖回了机场。至此,整 个受阅飞行取得了巨大成功。 滑翔机天安门空中受阅,在我国滑翔史上还是第一次,是我国滑翔史上的壮举。苏联 《真理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滑翔队长王勃,并以《农民的儿子驾驶滑翔机通过天安门》为题 作了报道。 这次空中受阅,是由国防体协和空军共同按照中央指示组织力量密切协作完成的。牵引 飞机、滑翔机和滑翔员,是由国防体协派出的;牵引飞机的空、地勤人员,受阅飞行航线的 通信、导航、信号烟火点的保障,以及起降机场的后勤保障,都是由空军提供的。 对我国的滑翔事业,党中央十分重视。1955年10月21日,中央军委向党中央、国务 院建议:开展人民业余航空运动。针对空军飞行人员缺乏后备力量的严重状况,还建议对全 国各大、中城市年满16岁的青少年,有领导地逐步开展业余航空运动的组织和训练工作。 没几天,10月28日,少奇同志就批示:“同意这个建议。”周总理也作出了“军委与 国务院商办”的批示。毛主席、朱德、陈云、彭真、彭德怀、邓小平、李富春等都表示同 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的滑翔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6年8月,在张家口榆 林建立了第一滑翔机制造厂,并于次年搬至沈阳。该厂先是仿制ABC、萨拉曼特、穆哈、雅 斯库勒卡、波其安等初、中、高级滑翔机,后逐步设计、制造了我国自己的滑翔机,如V型 尾翼双座滑翔机“解放”3、“解放”5型初级双座教练滑翔机“解放”9型中级滑翔机、 “前进”号高级滑翔机。还配套生产了绞盘车收索机和搬运车等。1966年3月,又在成都 建立了第二滑翔机制造厂。该厂当年就试制、试飞成功了“解放”7型玻璃钢滑翔机。 到1960年,我国各省、市航空运动俱乐部已达到85个,在1963年又调整为47个,滑 翔运动在全国已初具规模。从1960年起,我国还推广了“聊城经验”,以学习他们业余训 练滑翔员的方法,并收到了明显成效。到文化大革命前,各俱乐部一共向空军、海军航空兵 和民航输送了8599名滑翔员,受到了接收单位的重视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