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冷落了低技术武器

  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是人类智慧物化的结果,所以武器装备落后就意味着被动、挨打。目
前,各国纷纷调整国际主义发展战略,把国防经费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发展高新武器之中,企
图抢占新技术的的“制高点”,采用“以高制高”的手段赢得战争。然而,因而科技水平和
国防经费投入的限制,对多数国家来说,以高制高仍可望而不可及。那么,在未来高技术条
件下的局部战争中,还能不能做到以劣胜优?怎样才能做到以劣胜优呢?
    两桩奇案 低技术武器威风大抖
    一般说来,事物发展的规律总是新的代替旧的,落后的让位先进的。然而,透过20世
纪90年代发生的两桩奇案,我们却不难发现,大多数中低技术武器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仍不可忽视,它们并不甘心退出战争舞台,仍可发挥其特有的威力。
    1987年11月25日晚,一位巴勒斯坦游击队员乘风筝滑翔机从天而降,出现在黎巴嫩
南部的一座以色列兵营附近。他截了一辆军车,打死一名司机,打伤一名女兵,然后用手榴
弹、自动步枪向军营猛攻,打死六名以色列士兵,打伤一人。
    这一事件震怒了以色列当局,他们称之为“无耻的战争”。但以色列当局动怒的真正原
因并不是伤亡的数字,而是这次事件给他们带来的耻辱。据说,这位巴勒斯坦人驾驶的风筝
滑翔机是再简单不过了。机上的马达和家用除草上的马达差不多大小。就凭这玩艺儿,他就
轻而易举地闯过了由雷达、夜间探测器和电网构成的、被以色列当局称为“安全带”的防
线。这对以色列的防御系统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无独有偶,在冷战时期,号称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也受过类似的嘲弄。一个乳臭未干的
西德青年驾驶一轲轻型运动飞机居然悠然自得地穿越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防空网”,在莫斯
科的红场安然降落。
    据苏联的说法,西德青年马蒂亚斯·鲁斯特的“赛特纳172”轻型体育飞机一进入苏
联就被发现了,苏联立即派出两驾歼击机跟踪。但由于这架飞机既小且慢,飞得又低。歼击
机无法跟踪。但苏联防空官员伊万·特里季涅克事后说,前苏联空军当时就发现了这个来自
汉堡的19岁青年,只是由于下级军官当时不知如何处理又未能找到一位敢于负责的军官。
不论何说说法都表明了苏联防空系统存在着遗漏。为此,前苏联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和国
防部副部长兼防空司令亚历山大·科尔多诺夫丢了乌纱帽。
    实战检验 高新兵器并不十全十美
    高技术武器也和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们既有各自的“特异性能”,也存
在着某些“先天不足”。在被称为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实验场的波黑战争中,多国部队所使用
的号称是90年代以来研制的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屡屡受挫,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打击活动目标是个难题。1995年9月,北约对波黑塞族军队实施了自波黑内战爆发以
来最大规模的空中打击,这也是北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作战行动。波黑地形复杂、丛
林密布,塞军阵地隐蔽而又分散,目标较难发现。为准确实施空袭,北约动用了包括卫星、
战略和战术侦察机等各种先进侦察手段。在作战行动的指挥和协调上,北约使用了海湾战争
后改进的信息互联网络系统,在打击手段上使用了先进的作战飞机、舰艇、精确制导炸弹和
导弹。空袭摧毁了塞军的防空设施、指挥控制通信设施、弹药库、武器维修中心等50余个
重要军事目标,成功率高达80%。但是,空袭中也暴露出了对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运兵车
等活动目标打击效果不理想的明显不足。据统计,塞军借助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将这些武器
隐蔽起来,弹药常变换阵地,塞军在这方面的损失率还不到0%。
    空袭仍受气候条件因素制约。“天有不测风云”。尽可能减少不良天候条件对作战行动
的影响,是各国军事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时至今时,军事行动也未能完全摆脱天候条
件的羁绊。激光制导的航空炸弹和导弹的命中精度较常规武器已经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且结
构简单、成本较低,又能昼夜使用,但其最大弱点仍然是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北约作战飞
机装备有非常先进的电子设备,其飞行控制、发动机控制、导航、性能管理和火力控制等系
统在世界上均属一流。但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其功效仍受到相当大的制约。在对波黑塞族实
施的空袭中,北约飞机曾多次因雷雨、大风、浓雾等天气推迟行动。
    “战斧”出洋相。1995年9月10日,美国的“诺曼底”号巡洋舰向300千米以外的巴
尼亚卢卡附近的塞军阵地发射了13枚“战斧”巡航导弹。据透露,美国此次发射的是美国
最新型的“战斧Ⅲ”巡航导弹。按理说,这些导弹该不会出现大的差错。但是13枚导弹只
有10枚顺利抵达目的地并击中目标,另外3枚不知何故竟然中途“开小差”偏离航向,其
中两枚缓缓地降落在一片草坪上,另一枚则“闯”进鱼塘,空留笑柄……
    战场争斗 高低武器并肩作战
    战争的实践已经证实,尽管高技术武器效能卓著,但在现代战争中,中低技术武器的作
用仍不可忽视。事实上,中低技术武器同高技术武器之间在军事上的争斗随处可见。
    朝鲜战争中,美军损失约1000架飞机。其中被高炮等(非制导武器)击落的,占击落飞
机总数的67.6%;越南战争中,由于美军强有力的电子阻塞干扰,加上大量地使用金属箔
条,依赖于制导系统的“萨姆”导弹攻击力陡然降低。以1966年1月至7月统计为例,其
低空飞机共损失393架,这当中的374架是被小口径高炮和高射机枪火力击中的,占击落总
数的95%;1968年美军轰炸越南北方损失的831架飞机中,被一般火炮击落的达696架,占
总数的83.8%;马岛战争中,英军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其现代化程度
不能算低,只是由于对付低空和超低空目标能力较弱,阿军仅用一枚价值20万美元、能贴
海面飞行的“飞鱼”导弹,就使这艘庞然大物葬身洋底;80年代的海湾,伊朗人把俄国人
在一次大战中使用的水雷和瑞典人制造的游艇都变成了它主要的海上作战武器,搞得全副现
代化设备武装的外国军舰惶惶不安。这种带角似的黑糊糊的水雷炸毁了多艘舰只,炸死烽十
名船员,它的威力要比“飞鱼”导弹更大。伊朗还把三角帆船和橡皮艇加以改造,组成了一
只混合舰队,并扬言要派士兵开着装满炸药的船和敌人同归于尽。西方的军官们甚至担心,
在这些木船面前,他的雷达和由电脑控制的导弹可能会失灵。美国为了保护其“高技术”军
舰免受伊朗的水雷和快艇的攻击,不仅动用了特种部队,还调用了6只经过训练的海豚到海
湾排雷、报警。
    现代战场 “低水平”仍令“高智能”头痛
    如果说90年代以前爆发的战争还不算是高技术战争,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装备还不够
先进的话,那么90年代中期爆发的两次局部战争,可以肯定地说不存在这种嫌疑。在被理
论界称之为是第一次高技术战争,甚至是第一次信息战的海湾战争中,仅多国部队首次使用
的新式武器就达100多种。可以说,高技术武器在这次战争中唱了绝对的主角,但不可否认
的是,一般常规武器充当的配角仍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多国部队参战的1800多架飞
机中,尽管中等技术性能的飞机只有140架,但它们击毁的坦克却占其空军击毁伊军坦克总
数的7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上,尽管多国部队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伊军针对美军特
混舰队虽拥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但缺少扫雷设备的缺点,巧妙地开展“水雷
战”,成功地迫使美军在波斯湾表演了一场用油船开路,军舰尾随油船的闹剧;此外,伊军
还创造了用高射炮成功地拦截“战斧”巡航导弹的记录。
    波黑战争,被军事家称为是高技术武器的试验场,照理说,拥有先进电子干扰设备和反
雷达导弹等先进装备的北约作战飞机,打击塞军的雷达和防空导弹应该是易如反掌,但而人
寻味的是,这些高新技术在对付塞军的高射火炮和肩扛式导弹等“低水平”武器时却显得不
那么在行。两年多来,北约作战飞机不止一次栽在这些武器手下。
    1994年4月的一天,数架北约飞机趾高气扬地对围困戈拉日代的塞军阵地进行狂轰滥
炸,不料遭到塞军地面炮火和肩射式防空导弹的袭击,一架英国“海鹞”式飞机被击落,一
架法国“超级军旗”飞机被击伤;1995年9月,在另一次低空轰炸中,一架法国“幻影-
2000”轰炸机竟被塞族用“萨姆-7”手持式导弹击落,两名法国飞行员也被捕获;从1995
年7月开始,北约为获取塞军阵地准确的目标资料,派出5架美国近年来新研制的“捕食
者”无人侦察机,利用机载红外探测器、电视摄像机对塞军目标进行侦察,并利用全球定位
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标示目标的准确位置。据称,此类侦察机十分昂贵,身价高达200万美
元。设计者当初在考虑自身防护性能方面可谓是用尽了心机,该机机身全部用塑料制成,体
积又小,极易躲过敌方雷达的搜索和跟踪。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两架无人机在波黑福
查一带上空侦察时,再次遭受了被塞族的高炮击落的厄运,机上的远距自动引爆装置也失
灵,机上的全套电子设备完整无损地落入塞族手中,上演了一幕“捕食者”反被“捕食”的
丑剧。
    当然,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我们不可否认高技术武器的作用,更不认为中低档武器是
万能的。这里只是提醒人们在重视高技术武器的时候,莫冷落了中低档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