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零式战斗机

  前一阵子曾经有一段时间讨论到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包括美国和日本空战战术上的应用
以及技术发展的优劣点。最近因为看到一篇新资料,因此将其中的一些部份节录出来供大家
参考。有兴趣去看原文的可以去找:Airpower May,1996,题目叫做:Exploding the Zero
Myth。作者是:Anson McCullough。
    零战是一架相当优秀的战斗机,在二次大战初期转战各地几无敌手,也造就出所谓的
「零战神话」。以下要补充的资料并不是要试图去贬低零战在历史上的价值或是他的性能,
而是要让过去的一些适时可以加入这一段历史的研究中。
    首先,我是第一次也是唯一在文章中读到日本使用汽油的辛烷值,这篇文章中提到日本
是用辛烷值92的汽油,这一点因为没有其他的资料佐证,我还必须再去看其他的资料,所
以对于这一点我目前仍持保留的态度。
技术资料方面
零战是一架重量相当轻的战斗机,当初设计的重点要求重量轻和极佳的回转性能,在这 样的需求之下,零战舍掉许多在美制或是欧洲战斗机上常见的装甲和自封油箱,这一点使得 零战在战斗中相当脆弱,甚至只要几发子弹就可以击落他。 相对来说,零战机上的武装,初期是两挺7.7公机枪和两门20公机炮。这两挺7.7公 机枪的火力相当薄弱,子弹重量低,穿透力不足,甚至连美军战斗机上的装甲板与自封油箱 都不能有效穿透,因此许多受损的飞机上面可以数到一堆子弹孔,但是造成的伤害有限。 另外两门20公机炮是由奥瑞冈公司授权生产,基本上机炮和机枪的搭配在二次大战的 战斗机上非常普遍,像是德军的战斗机上经常可见,但是这两门20机炮的炮口初速约在 606公尺/秒,再超过300码之后子弹因为散布过广导致无法精确命中目标,想要有效射击 必须将距离拉近到250码以内。这两门机炮加起来也只有120发的子弹,数量过低。 反过来看,美军初期和零战较常交手的战斗机以F4F为多,初期F4F配有4挺12.7公 机枪,后期增强到6挺,美国的12.7公机枪甚至授权英国生产,性能相当不错,射速高, 弹束集中,破坏力也强,所以在同样的射击时间下,F4F可以投射较多的子弹于目标上。 在对头攻击时,F4F因为机枪的有效射程高于20公机炮,得以先开火射击,取得先 机,致使零战在武装上居于下风。 另外一点很少被提及的部份是,美军在珊瑚海战役中首度配发燃烧机枪子弹,这种子弹 非常容易穿透零战的铝合金外表,增加破坏威力。有一位列基辛顿航舰上的F4F飞行员被零 战的多发20公机炮命中,甚至有一发因为不能穿透自封油箱而留在里面,人本身也受伤, 而航舰上的人员数到第50个7.7公机枪弹孔后就中止,可见零战的武装在对付美军的飞机 时未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但是技术上的优势资讯一直要到42年五月/六月的战斗之后才逐渐传布开来,美军当时 已经展开登录瓜达康纳尔的作战,所以在此支后美军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讯零战作战,即使 是以性能加差的F4F也可以打成平手,甚至扭转劣势。
战术方面
日军的飞行员多半经过良好的训练与在中国战场的磨练,再开战初期面对未经充分物质 和心理准备的美军,胜算自然比较大,也成就出日军的神话,美军初期甚至有对零战的恐 惧,不过在技术资料逐渐齐备,和掳获第一架可以飞行的零战之后,美军比较有方向可以在 技术上超越零战。在战术上呢? 基本上,日军是采用3机作战的方式,也就是3机编队,长机在中央,他首先展开攻 击,而有两边的僚机掩护。在进行飞行训练的时候,则是以3机的倍数,也就是3机、6机 或甚至9机进行作战训练,这种战术在中国战场时效果可,但是当面对以两机为编队的美军 时,日军的编队和战术就显得比较呆板,不能有效的应付作战中的变化,加上美军后来也知 道长机的位置,就优先对长机攻击以影响整个编队的作战步调。 在中途岛作战之后,大量有经验的日军飞行员消失,也影响到过有经验的长机的数量, 所以整体说来战术弹性和效率上就大打折扣了。
美军的准备状况
美国虽然知道在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之后,两国之间的作战在所难免,但是美国究竟有 没有好好准备作战?这一点可以说并没有,无论是在心理或是物质层面上都是一样,甚至物 质层面因为欧洲的战况还比较算是上轨道,加上重欧轻亚的政策,美军在太平洋的准备工作 一直作得很不好,从中途岛的作战历史中可以看到美军是在确定日军攻击中途岛之后才加紧 增补,对澳洲的协防几乎也是一样的状况。 这也就是可以说明为什么菲律宾这么快的就沦陷,不过这其中也牵涉到麦克阿瑟的领导 统欲的问题(我开始对他的评价降低,而且是大幅的!)麦克阿瑟当时是菲律宾的防卫司 令,当整个太平洋地区已经有愈来愈严重的交战气息时美军在菲律宾的空军状况确是相当 差,虽然有不少新型的P-40运过来,但是要让P-40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冷却液却一直缺乏 足够的数量,甚至到菲律宾已经沦陷之后美国国防部或是军方对这件事仍不是很清楚,其次 是P-40需要的50机枪子弹数量非常少,7.60公机枪子弹虽然不少,但是许多已经接近甚 至超过报废期限。使得即使有足够的飞机也没有足够的弹药。 再来,飞行员虽然陆续抵达补充菲律宾的防务,但是可供飞行的飞机不够,飞行员无法 顺利换装P-40,无法熟飞怎能有效击退敌人?指挥官对飞行员的指挥也有问题,造成初期 飞行员大量耗损,甚至有部份中队的飞机和飞行员在开战初期就宣告瓦解。 还有一点是我觉得很夸张的地方,日军在第一天攻击菲律宾的机场时并未摧毁所有的美 军飞机,事实上是经过三天的连续攻击之后才算瓦解美军在菲律宾的空中武力。然而在第一 天遭受攻击之后,居然没有人下令将飞机疏散或是必到其他较远的机场去,还是依旧整齐的 排在机场供日军练靶!这一点相信高层指挥官要负极大的责任!而这一位最高指挥官最后还 可以逃出来! 以上就是有关这一篇文章中对零战的一些探讨,我挑出其中比较少被提及的部份,希望 可以补充这一段战史的部份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