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前途的一次空运

《军事史林》1998年第10期 宋力/文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一次由中国中央借助美国运输机实施的特别空运行动,对中国 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我党考虑通过和平谈判,促使国民党放弃内战政策,实 行民主改革。即使谈判破裂,也可以使我方在政治上赢得主动,在军事上赢得时间。 出于这种考虑,中国中央决定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但是毛泽东考虑到,谈判过程将是非 常艰巨的,谈判中将会有一个打打谈谈的过程,并且只有打痛了蒋介石,他才有可能让步。 但是我党在“打”这一方面的准备明显不足,其中最令毛泽东放心不下的是,当时由于召开 七大,各解放区的主要将领都在延安,还来不及返回驻地。 因此要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最迫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以最快的方式,把在延安的 各路将领送往前线。 毛泽东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决定借助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去实现这个目标。为此,他派 出一直同美国军方打交道的叶剑英出面办理此事。 在一次与美军观察组的例行聚会中,叶剑英在向盟军致以抗战胜利的热烈祝贺后,便以 轻松的语气提出想“借”一架飞机,送一批“干部”去太行山,至于这些干部的姓名、职 务,叶略而不谈。 早在1944年末,我太行军区司令部便在晋东南的黎城县长凝镇修了一个简易机场, 用于接待前来搜集情报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转运被中国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救护的美国空军人 员。太行军区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情报联络处负责这项工作,美军的电台和情报人员也驻扎在 附近。美国飞机以前曾多次往返于此地与延安之间,因此,美军观察组把接受叶剑英的这个 要求当作是对长期愉快合作的一点小小回报,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8月25日清晨,刚刚接到搭乘飞机通知的20位“干部”,匆匆赶到延安东关机场。 机场上停有一架美国制造的DC型飞机,即道格拉斯运货机。绿色的机身,矮小的舱门,由 于长期使用,门已关不严实,飞机有两个螺旋桨,但起飞时得靠人推动才能启动发动机。机 舱里的座位是简陋的铁架子,人坐在上面直不起腰,抬不起头。 乘坐这架飞机的“20名干部”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据40年后一些当事人回忆,这2 0人是:刘伯承、邓小平、林彪、陈毅、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肖劲光、杨得志、邓华、 李天佑、江华、聂鹤亭、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张际春、宋时轮、傅秋涛和邓克明。任 何熟知中国党史的人看到这个名单都会明白,这些人决不是什么普通的干部,他们是我党当 时各大战略区的主帅和一批最善战的高级将领。一架普通货机上一下子集中了我党这样多的 高级党政领导和军事指挥员,这在我党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毛泽东非常关心这次飞行的安全,特地指派叶剑英和杨尚昆到机场检查并组织登机,还 要求每个人都带上降落伞以备不测。黄华同志在看清将要共乘一架美军飞机的是哪些人以 后,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担心飞行中万一发生什么紧急情况,这些不懂英语的将帅们无法同 美国驾驶员通话,将会非常危险。因此他便主动要求随行担任翻译,杨尚昆批准了他的要 求。 9点多钟,随着螺旋桨的转动,飞机顺利起飞了。航行途中,机上的气氛比较沉重,大 家很少互相交谈,每个人都低头想着自己的心事。的确,大家都明白,此行回去自己身上担 负的责任和面临的任务将会是异乎寻常的艰巨。和机上的气氛相比,延安统帅部里更充满了 紧张和担忧,谁都明白,万一这架飞机在飞越日军封锁线时被击落,或因其他什么原因失 事,对党来说意味着什么。叶剑英坐立不安,喃喃自语:“愿马克思在天之灵保佑,可别让 这架飞机出事。那上面可都是我党的精华啊!”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飞行途中要经过日军控制区,尽管当时日军已宣布投 降,但他们并没有放下武器,危险仍然存在。 飞机飞行近一个小时后,“乘客”们明显感到飞机突然升高了,大家不知道是怎么回 事,便去问黄华,黄华走进驾驶舱同美军驾驶员交谈了几句后,回来告诉大家,刚才飞机经 过同蒲铁路,因这一带可能有日军的高射武器,美军飞行员怕出现意外,便提高了飞行高 度。飞机又飞行了大约4个小时,依稀发现地面上有火把、烟雾,这是根据地老百姓设立的 降落信号。由于长凝机场太简陋,美军飞行员花了近半个小时才安全降落。 飞机平安抵达的消息立刻通过电波传到延安统帅部,叶剑英长吁了一口气,并将这个好 消息报告给同样焦急等待的毛泽东,听完汇报,毛泽东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知道,他 现在可以放心地去重庆了。 飞机的平安抵达,使党中央的这着险棋成功了一大半。将帅们在机场附近稍事休息后, 便分别赶赴各自的战区。就这样,美军飞行员一次不明真相的飞行,使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本 来需要艰难跋涉两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的战略性输送任务。 了解这批将帅在即将到来的国共决战以及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自能理解这次 空运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各级将领到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便于9月上旬和10 月中旬连续发起了上党、平汉战役,经过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共歼灭进犯的国民党军6万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