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港解放军战史揭秘

驻港解放军战史揭秘
解放军驻港部队陆军旅,源自中国红军时期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但对红一团是否 曾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军内和史学界却有争议。广州军区派调查组深入研究史料, 作出澄清。 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后,它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传媒关注的焦点。各种报道中也涉及 了驻港部队的历史。驻港解放军由海、陆、空三支部队组成。根据北京官方发表的资料,驻 港部队步兵旅的前身,是红军长征期间充当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建立彪炳战功的「红一 团」,关于这一点,各方面没有异议。但一些报刊称「红一团」是三湾改编时的工农革命军 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对 此,解放军内一些元老、军史专家提出质疑。一些外国学者也致信中国军事科学院提出询 问。军方的军史研究机构由于没掌握有关材料,也不能断定「红一团」与三湾改编时的工农 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有沿革关系,并认为「红一团」的前身「与秋收起义无直接联 系」。
军方要护驻港部队形象
这些意见引起军方高层的重视。他们认为此事能不能回答清楚,关系到驻港部队的形 象,「如处置不当,还可能给境外一些居心叵测者留下口实」。 亚洲周刊获悉,驻港部队的上级机构广州军区政委史玉孝上将指示该军区有关部门,派 人考查有关史料,询问了有关军史专家,并到北京查阅了早年在「红一团」担任过领导职务 的二十多位高级将领的个人档案记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史专家表示,经过研究考证, 军方已初步得出几点结论:驻港步兵旅前身的主体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红一方面 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即「红一团」;但「红一团」前身的主体的确不是三湾改编的工 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而是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三团,「红一团」是由江西红军 独立第二、第三团与三湾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之一部发展组建的;「红一 团」所属部队中部分是在一九二七年秋收起义的烽火中诞生的。 驻港部队步兵旅前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二七年。这一年,中国赣西特委根据中央 的「八七会议」精神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其中吉安县分别成立了东龙游击队和延福游击 队,其后分别发展为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第九纵队。一九二八年九月,第七、第九纵队合 编,组成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开辟了东固革命根据地。 一九二九年,独立第二团抽调骨干组成了赣西游击第二大队。不久,第二大队与赣西游 击第一大队合编为赣西游击第三纵队。是年冬,第三纵队又与国军起义的一个骑兵连合编为 江西红军独立第三团。团长刘铁超,政治委员罗万。 一九三零年一月,中国赣西特委以江西红军第二、三、四、五团为基础组成红六军,军 长黄公略,政治委员刘士奇。下辖三个纵队。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三团合编为第一纵队。 一九三零年六月,中国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在福建长汀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将活动在 赣西南、闽西的红四军、六军、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始称第一路军),总指挥朱德,前 委书记兼政治委员毛泽东。七月,红六军改称红三军,所属各纵队番号与领导人不变。八 月,红一、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 十月七日,红三军第一纵队及所属第一、二、三支队分别改称第七师及十九、二十、二 十一团。红七师师长陈伯钧,政治委员李涛。一九三三年一月,军的番号取消,师直属军团 指挥。红三军第七师即改为红一军第七师,师长彭雄,政治委员蔡书彬。
红一团称号始于三三年
一九三三年五月底,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红一军团第七师缩编为第一师第一团,属下 三个团分别缩编为第一团一、二、三营。此后,直到长征期间,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的番 号一直未改变。「红一团」之称谓,即由此而来。 有关军史专家还研究了一些高级将领的回忆录。关于「红一团」的早期沿革情况,该团 老团长、后来成为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杨得志生前是这样叙述的:「一九三四年春,原红一团 团长周震国因病休养,我接替了他的职务。红一团是一支有著光荣战史的队伍。它的前身是 黄公略同志领导的红三军第一纵队。」(《杨得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出 版)。一九六五年,由第五十五军编写的该团「大渡河连」连史,将东龙游击队,及其后的 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三区队、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二连作为该连的前身来叙述,也从侧 面反映了以上史实。 调查人员还发现,「红一团」虽然并不等于三湾改编时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 团,但吸收了该团之一部分。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 改编中,将部队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在此后的井岗山斗争及向赣南闽西进军中,该团先后改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红四军 第三纵队。 一九三零年六月红一军团成立时,原闽西红十二军改编为红四军第三纵队。原红四军第 三纵队则扩编为红十二军,其所属之第七、第九支队分别扩编为红十二军第一、第二纵队, 后来分别改称为第三十四、三十五师;以原红四军第三纵队教导大队为基础编成第三十六 师。此后,源自三湾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之红十二军,其三个师均有一部 分编入了「红一团」。 军方有关人士指出,以上史实,尚未找到历史文献作为依据,军事科学院亦不掌握这方 面的史料。他们是从「红一团」部分领导干部的个人履历及有关回忆史料中推断出来的。如 在「红一团」工作过的兰庭辉一九四五年六月所写履历中提到:「那个时期部队不断改变番 号,如十二军三十五师改四军十三师又改十五军四十五师又改三军七师又改一军团一师 等。」一九三一年十月,红十二军与闽西新组建的红十二军合编(仍称红十二军),其第三 十六师番号未予改变,仍由张宗逊任师长,但其第三十四师一零一团调归第三十六师改称第 一零八团。 一九三二年八、九月间(一说十月),红十二军军部和第三十六师与江西军区独立第四 师、第五师合编为红二十二军,第三十六师改称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师长仍为张宗逊 (后为黄永胜),所属第一零八团改称第一九八团。 一九三三年六月,第六十六师缩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即「红三团」,第一九八团 缩编为「红三团」第三营。 一九三五年九月初,「红三团」建制撤销,其第三营与团卫生队并入「红一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方人士表示,「红一团」的前身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毛泽东和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的帮助。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 闽西进军,于二月中下旬与东固地区红二团、四团会合。红四军临走时,留下了一批干部, 并决定红二团、四团接受红四军前委的领导,执行前委赋予的任务。一九三零年红六军(红 三军)成立时,又从红四军抽调了一批骨干。红四军输送的骨干,不少来自原工农革命第一 军一师一团。如后来的红三军政治委员蔡会文、高自立,红三军经理处处长范树德,红三军 第七师师长陈伯钧等。
此「一团」非彼「一团」
种种史实说明,将「红一团」的前身简单地说成三湾改编时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第一团不符合实际;但否认「红一团」包涵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之一部分也不 符合事实。 调查组还认为,「红一团」所属部队大部分是在秋收起义中诞生的。秋收起义,是指一 九二七年九月至十一月间,根据中国八七会议精神和《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 纲》的要求,以湘鄂粤赣四省为主进行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红一团」所包涵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之一部分,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 界秋收起义,自不言而喻。而「红一团」前身主体部分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三团亦可追溯 到赣西南秋收起义。其中第二团的前身东龙游击队和延福游击队成立于一九二七年九、十 月,均诞生于赣西南秋收起义风起云涌的时节。第三团虽成立于一九二九年,但其前身的重 要部分赣西游击第二大队是由独立第二团组建,与赣西南秋收起义有著重要联系。
疑团未全解开
一位参与调查工作的军史专家表示,由于有关单位五、六十年代编写的「红一团」团史 及有关资料已经流失,一九八五年以来两次整理的「红一团」团史,有的情况叙述不准确, 有的结论缺乏根据,加之年代久远,重新收集资料困难较多。因此,不少问题如工农革命军 第一军一师一团之一部发展演变的「红三团」三营并入「红一团」时,是成建制地并入还是 编散了?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红一团」又经历了多次调整变动,现驻港部队步兵旅 来自「红一团」的各营、连、排、班,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及江西红军独立第二、 第三团的哪一部分有沿革关系?「红一团」诞生时间应从何日算起,以甚么为标志?等等, 还需要深入考证和研究。已得出的初步结论,也有待于挖掘更有说服力的史料依据。他说: 「为了真正把『红一团』的历史立准、立好,我们将继续努力徵集、研究和探讨。」广州军 区有关部门综合各方的意见,作出结论:驻港步兵旅前身的主体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 区的「红一团」,是由一九二七年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发展组建的「具有光荣战史的团 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