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Ⅲ号突击炮系列

  突击炮(Stugrmeschuetz,StuG),是德军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所开发出来,结
合火力,防护力和机动力的火炮,以摧毁一般榴弹炮不易摧毁的掩体或防御工事,同时掩护
步兵,提供近战火力支援.突击炮车身低矮,没有炮塔,射界有限,但也因此构造简单易于
大量生产,更容易装上较大囗径的火炮和更厚的装甲.突击炮因主要伴随步兵作战,故属炮
兵武器而非战车。
    A,B型(装甲最大厚度50公分)
    A型由戴姆勒朋驰厂于1940年设计制造,使用Ⅲ号战车E型底盘,自1940年1月至5
月共生产30辆.部分三加法国之役.由于测试,三战的突击炮表现不错,B型自1940年6月
至1941年5月共生产320辆,此型车在德苏开战之初以主力突击炮活跃于东线战场上.A,B
二型皆采用24倍径75公分StuK-37炮,此二型最大特徵在于车前左侧仅有直接瞄准具。
    C,D型(装甲最大厚度50公分)
    在1941年5月至9月间共制造了50辆C型和150辆D型以弥补战斗中损失的105辆突
击炮.C,D型设计基本上和A,B型相同,只有将直接瞄准具改为顶置式Rblf-132型潜??
式瞄准具以加强正面装甲防护力。
    E型(装甲最大厚度50公分)
    在1941年9月至1943年3月间共生产272辆E型,本型是最后一种使用StuK-37型炮
的Ⅲ号突击炮,车身侧面造型有显着简化,并增加额外的无线电装备以作为指挥车使用。
    F,F8型(装甲最大厚度80公分)
    F型最初使用33倍径75公分炮,后来于1942年2月换装43倍径75公分StuK-40
炮,提升反战车作战能力.装置43倍径StuK-40炮的F型自1942年3月至1943年9月共生
产359辆,当StuK-40炮俯角降到最低时,为不使炮尾端顶到车室内车顶,F型在车顶后方
中央有一突起部位,并在其上装置一具换气扇.F8型是F型的后期型,自1942年9月至12
月共生产334辆,同时主炮采用威力更强的48倍径75公分StuK-40炮,另外为防备苏军反
战车步枪的攻击,还增设辅助装甲板。
    G型(装甲最大厚度80公分)
    G型自1942年12月开始生产至大战结束,共生产7720辆,此外尚有173辆由Ⅲ号战
车改装而来.G型主炮和F8型相同,车室外观已作大幅修改,外型线条简单许多,并进一步
改良防护力,如增加侧裙装甲板,且增设车长指挥塔和附有防盾的MG-34机枪。
    G型后期将方型炮盾改为一体铸造的圆弧型,以改善炮盾防护力,此种炮盾被昵称为"
猪头".同时也改善车长指挥塔防弹能力,增设车顶遥控机枪,和S-mine(人员杀伤雷)榴弹
发射器,并于主炮处附加一挺同轴机枪,以增加近战能力。
    突击榴弹炮
    自1942年10月至1945年2月,共生产1211辆.此种突击炮搭载一门28倍径105公分
leFH-18型榴弹炮,做为步兵火力支援。
                 Ⅲ号突击炮主炮的装甲贯穿力[倾斜30度的装甲板(??)]
                 主炮 弹种 100m 500m 1000m 1500m
                 24倍径 穿甲弹 41 39 35 33
                 StuK-37 成型装药弹 70 -- -- --
                 43倍径 穿甲弹39型 98 91 82 72
                 StuK-40 穿甲弹40型 126 108 87 69
                 48倍径 穿甲弹39型 106 96 85 69
                 StuK-40 穿甲弹40型 143 120 97 77
               资料来源:
               战车之王(钢铁的死神) 作者--小林源文,轻舟出版社出版,林大
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