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步枪技术范本---德国G36步枪

作者:林佐乙
一百多年来,从毛瑟到G3步枪,德国的各型军用枪械不论从创意、战术观念乃至工程 科技均居同领域之领先地位,尤以二战时期所发展的突击步枪概念影响现代步枪演进最钜。 G3系列的任务属性虽称不上是真正的突击步枪(弹药与操控特性),但由它所衍生的各族 系步、机枪与冲锋枪均具备了不同程度的突击特质,在各国同质武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 地;唯经年的服役历程,G3已将届满使用年限,近年遂有更新一代的G36步枪诞生。
发展历程
HK公司发展的G3系列步枪是西方国家里7.62x51公厘步枪系列中最晚就役的,它成 功的运用了滚轴(rol1er)延迟反冲枪机复进结构,因此操控稳定性略优于其他的系统;由 于早年北约标准弹药规格制订受到美国影响,采用了不甚完善的7.62公厘步/机枪通用弹 药,而后美军又于短短几年之内片面改用5.56公厘规格枪与弹,前西德军方为免重蹈受制 于人而采用不适宜弹药的覆辙,在1990年代前并不愿接受5.56公厘口径弹药,即使 SSl09弹药研护成功并为其他北约国家采用,德方仍对其性能存有相当疑虑,乃个别发展革 命性的Gll无壳弹药步枪,以求在性能面取得优势。 Gll步枪自1980年代初期研发以来,历经多次弹药与机械结构改良,基本性能事实上 已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只是它的枪膛高温引起炽发的潜在问题一直没有完全解决,无法达到 德国军方超高标准的理想;另外Gll独特的弹药体系势必得花费较高昂的操作成本,对统一 后财政状况并不理想的德国政府而言不啻是一大负担,只得在1990年代初期忍痛终止Gll 步枪的后续研发。 冷战后国际主客观局势大有改变,德国国防军在国际扮演的和平维护角色渐形吃重,从 早年因应欧洲联盟紧张情事的德法联合部队(现为欧盟快速反应部队主力),到近年在波士 尼亚、阿尔巴尼亚间执行联合国出兵任务中担任第一线援军,都说明德国军方在未来将更积 极参与盟国或国际间的事务。然而因德方原先坚持7.62公厘弹药的政策,在与盟国军队进 行共同任务时就常有弹药无法通用的缺憾,例如德法联合部队双方均得熟悉G3或FAMASFl 两种操作与性能特点完全迥异的步枪,北约组织以SS109弹药与Ml6步枪弹匣为标准装备之 后,虽仍保留7.62公厘机枪的编制,但散装弹药与机枪弹链实际上还是两种不同的补给体 系,特别是北约盟国军队目前几乎已经完成5.56公厘步枪的换装,G3若不汰换,北约弹 药标准化就变得毫无意义。Gll步枪计画终止后,基于前述的实际需要,德国军方开始考虑 采纳5.56公厘弹药的可行性,除了各国在此口径枪弹之运用均有良好记录,其普及率影响 成本之经济性也是一大诱因;不久,德国国防军便开始搜罗当时已发展成熟之各国同级步枪 进行初期评估,以其从中寻得G3步枪的接班者。 HK公司在当时已有HK33、G41等两种性能杰出且发展成熟的5.56公厘步枪系统,前 者堪称G3步枪之5.56公厘版本,问世20余年来一直广受第三世界国家所喜爱,至今改良 的HK33E及HK33/SG1(狙击步枪)仍在销售当中;后者则于1980年代初期为义大利军方 新式步枪竞标而开发,基本结构结合HK33与美制Ml6Al步枪的特性,并可使用Ml6风格的 北约标准弹匣。G41开发时,所有经费均由HK公司独力负担,日后虽未为义国军方采用, 怛其新技术则已运用在该公司现行各种产品的改良工作上,因此外界及该公司均看好G41可 望为德国国防军列为优先考量。 但限于预算有限,德国军方最初中意的方案是想利用前东德所有的兵工设备及俄式AK 步枪的技术生产一种使用5.56公厘弹药,但造兼具AK步枪优点的枪型。前东德VEB公司 曾开发过M940系列突击步枪,基本上可符合国防军初步的构想,因此技术可行性与降低成 本都不成问题,只是此案俄式色彩过于强烈,仍在军方保守人士的反对下取消。同时新步枪 的需求却因国防军执行联合国和平任务的频率增加而日益迫切,其军需部门遂决定在国际间 寻求合用的系统,并责成兵工研究单位依现有成熟技术重新制订新式步枪的性能准则,预计 在1993年下半年度前选定适合枪型进行初步的战术测试。 新枪初步的性能准则明确规定了总重量、弹药规格、射击精度、枪管长度及发射套筒枪 榴弹能力等硬体诸元,另外也有异于传统G3步枪的创新要求: (一)具备光学瞄准具,此瞄准具则需能配合夜视仪器使用。 (二)复进系统需以火药气体为操作动力。 (三)具备独立操作的射击选择杆。 上述规范意味著HK公司以往引以为做的滚轴式延迟反冲枪机设计必须作重大改变,而 且新枪还得在短时间与节省成本等严苛条件下著手研发,对该公司工程人员而言确为一大挑 战。滚轴式延迟反冲枪机因能有效吸引部份后座能量、运作时不会影响枪身前半段重心(因 无瓦斯缸管与活塞位移)等优点而著称,原理虽称简单,不过限于材质及技术条件,目前仅 有HK及少数枪厂可以成功应用;当年瑞士SlG厂在研护SG540(Sigw90前身)步枪也曾尝 试此结构,却因凹槽纹路弹膛散热不良而放弃,此弹膛设计为延迟反冲机构所必备,火药气 体于击发时由此凹槽回流,形成弹壳周边及枪膛壁之间的润滑,以利弹壳向后方运行,然而 相对的火药气体将高热传导至枪膛及污染枪机的机率也比较大。 由于现代军用枪弹的发射药多以燃烧速率极高的球状火药为主,产生的瞬间膛压及积碳 速度(亦受大气中湿度及化学物质影响)大增,理论上此系统在配合现行或未来(高能量) 5.56公厘弹药时产生故障的可能性,反而比传统的气体(活塞)操作系统更为偏高;为顺 应此新规范,HK公司在最短时间内推出了有别于以往设计的HK50原型步枪,即G36步枪前 身。
HK50至G36
Gll步枪虽未量产,但它所累积的开发经验及相关科技提供HK公司开发新步枪时非常 重要的参考依据,近年该公司与英国皇家兵工厂合并后在技术方面亦多所互动,HK50步枪 在众多有利条件下发展十分顺利;另拜现代3D立体电脑科技之赐,该枪的设计与模拟测试 均节省了不少宝贵时间。HK50的外型十分「科幻」,它以光学瞄准具与大型提把取代了HK 公司常用的鼓型照门与环形准星座,且大胆的以聚合塑料为枪身各部主要结构的材料,并有 造型奇特的折叠枪托;但它的复进系统则为传统的短行程活塞运作方式,包括枪机结构部份 均几乎参考美制AR-18及英制L85Al步枪。 短行程活塞运作原理为火药气体传递至瓦斯缸管时,先推动一组短小的内藏式活塞,此 活塞再推动一支独立而细长的连杆去撞击枪机连动座,使它后退并带动旋转枪机头开锁退 壳;由于活塞与连杆仅移动极短行程(连杆上之回复弹簧在气体压力缩减后先推连杆与活塞 回到原定位),枪身前半段重心位移的可能性即降至最小,为此系统主要优点;另一优点是 旋转枪机开锁退壳时,枪膛所受压力已降至最低点,配合高能量弹药时较为安全。 HK50结构可分为枪身总成、护手、弹匣插座、下节套等几个模组,枪身总成实际上包 含了光学瞄准具、提把、机匣、枪管及折叠枪托,除枪管固定环及机匣滑轨外,本体与外壳 完全以聚合塑料一体成型制造,大幅降低加工成本与程序,缩短制造工时;此总成后段结合 同质料之折叠枪托,此枪托实则仿自瑞士制SG550系列步枪,卡榫、折叠方式与护手上定位 扣相对位置十分近似,桢托线条也是中空设计,只是外观更为纤细,以免折叠时妨碍抛壳动 作;分解时将枪托向右方折叠,则可顺势取下与机匣底板相连的复进簧以及枪机运动座。 HK50的枪机与拉柄是以熔接方式合为一体的,拉柄在枪机上部前方,前半段可任意向 左或向右摆动,以利不同方向使用,结合于机匣时,此拉柄位于提把下方之中线位置,枪机 运动时亦随之移动,怛不会有太大妨碍。此枪取下护手后可见活塞连杆系统,分解亦不需任 何工具;弹匣插座亦为独立模组,与塑胶弹匣以AK步枪方式结合,但必要时可更换为M一 16步枪的侧向结合卡榫并使用北约标准弹匣。 值得一提的是,HK50之下节套与击发机构总成之大部份零组件也是以塑料制作,除弹 簧、插稍等少数标准零件,包括击锤均为同等材质,此构想实来自AUG步枪,怛HK50之击 锤与僮针接触面仍镶有金属片以防此面变形。 射击功能则仅有全/半自动与保险,握把与选择钮外型依然保留HK以往的风格,昔日 习惯G3操作法的士兵可因此而加快熟悉此枪的使用。上述各部件之间仅以4根结合稍就可 分解或组装,G36定案时更简化到只需3根,且各主要功能亦无太大变动,证明HK50原始 设计之优异。 国防军测试前置作业于1993年9月开始进行,由各军种兵工专家及德国军武研究所协 同作业审查,各阶段测试则委由其所属军事院校进行,初步选定各国现役合于规范之步枪 10种,轻机枪或班支援武器7种,其中即包括HK50在内,另外则有部份枪型仅用作性能参 考。测试中期,军方再度提出班级支援武器之需求,且与步枪使用相同的结构,此阶段仅剩 英制L85Al(含L86Al班支援武器)、奥制AUG系列及HK50(含班用型)入选。 L85系列最后因故障率偏高而淘汰,其实此系统经波湾战争后即有不甚良好的风评,目 前英军订购数量已足,已暂停生产;AUG标准型步枪与支援武器虽然性能与技术水准均十分 理想,但它的射击切换由扳机行两段控制,保险钮仅有单一功用,后来史泰尔公司虽然为德 方重新将此保险钮改为三段(左右)切换作用,仍因使用时位置不明确,恐有误判之虞而落 选。各方面表现都十分良好的HK50终于获得国防军发展合约,改良成熟的量产枪型于1996 年9月正式纳入国防军编制,制式编号为G36,旋即于当年年底进行量产。
结构特性
G36外观大体维持了HK50原有的架构,枪托、位柄及前后背带环等处有些许尺度及位 置的修改,弹匣及光学瞄准具则修改得更为先进;G36整体仅以3根结合悄巧妙组装枪身本 体、下节套、弹匣插座及前护手等四大部份,野战分解非常简单,为免结合悄遗失,枪托颈 部下方有四个预留小孔,结合悄或具他细小工具可暂放于此。改良成孔状的背带环分别置于 护手前端于枪管下方及机匣左侧后方靠近枪托颈部之处,可使用MP5冲锋枪习用的三角悬挂 式背带,并以安全扣环结合。 原以黑色塑料制造的弹匣已改为茶色并呈半透明,弹匣的设计风格亦仿自SG550步枪, 弹匣壁两侧均有一对凸耳,可用以连结备用弹匣,容量亦为30发。G36的枪机连动座造型 采单纯而易于加工的长方块状结构,顶部前段为拉柄,中心点前端为连杆撞击点,后端则容 纳复进簧运行;枪机头另容纳于中心点下方,固定栓兼具控制枪机头旋转功用,此部份之构 型与Ml6及ARl8步枪使用者相仿,怛凸耳只有7组,该设计具有受力点平均的优点,闭锁 安全性极佳。 光学瞄准具为636步枪之重点机构,不但以低倍率瞄准镜为固定配备,还附有一组单点 反射式瞄准镜,有助射手于昏暗的环境中作战;光学瞄准镜为3倍固定倍率,妥善包覆在机 匣上方的提把后端,具有防水防震的保护作用,这种构型最早见于HK公司于1975年开发的 另一种实验步枪「HK36」,只是现已改用更坚固而价廉的塑料为外壳。此瞄准镜刻度板为十 字线与空心环并用,水平中心线标示适用200公尺射程内之弹著点高度,中置空心环具有简 易测距功能,身高175公分者距离400公尺正可容纳于此环高度之内,环线下方与垂直中心 细线交叉点则表示400公尺距离之弹著点,以下两处细十字线则依序为600以及800公尺。 上述空心环另有捕捉移动目标之前置瞄准功能,左右圆周相当于200公尺距离处,弹头 击发后飞行至此,目标以快跑移动(时速约15公里)的概略命中范围,类似风偏修正的原 理。刻度板左下角另有一组简易测距标示,数字2、4、6、8及线段不同高度,分别表示 175公分身高人体在不同距离的投影高度(乘以100公尺)。 另一具单点反射式瞄准镜装置在前述光学瞄准镜的正上方,其内部以红色光点为瞄准中 心,近距离捕捉快速移动目标时特别有用,这种瞄准镜在白天时可推开上方的小天窗接收自 然光源而将红色光点投射于镜片中央,一般天候状况下即具有加强视像的功效,唯不具放大 或远望的功用;黄昏或黎明时藉此仪器可免用其他夜视装备,不过使用时得依赖内藏环形光 源增强影像,电池效力一般可维持36小时。这两种不同功能的瞄准镜均为德国军用光学仪 器名厂汉佐德(Hensoldt)公司所承制,卡雨?蔡斯公司另外为G36开护一种附加式的夜视 镜,夜战时可装置在提把上端的预留孔,至于万一上述各瞄准具不慎损坏该如何瞄准?这也 不难,提把上还有一组类似手枪设计的简便照门/准星可以应急,德国人思虑之周密由此小 处清楚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