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俄罗斯无人机

吴敏杰
在当世界,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各国军方的青睐。无人机的研制、运用和发 展也可谓方兴未艾。但对世人来讲,世界航空大国俄罗斯的无人机长期以来却一直是个迷, 最近俄罗斯的一些报刊和杂志刊登的一些介绍文章,终于让我们揭开了这块神秘的面纱。
发展历程
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研制战 略无人机。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当时世界政治及战略格局的影响,前苏联的无人机从无到 有,从最初的地地导弹研制出具有超声速巡航速度的无人驾驶攻击机,而后在此基础上又研 制出了远程无人驾驶侦察机系统。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研制战役战术无人机和 战术无人机。在这一时期,速度更愉、机动性更强的“米格-25”有人驾驶高空高速侦察机 已大量装备部队,且战绩颇佳,因此战略无人机被逐步淘汰,而侦察设备更先进的无人驾驶 的亚声速战术侦察机和战役战术侦察机应运而生。第三阶段为80年代初至今研制小型战术 无人机。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重量轻、性能高的新型电子侦察设备在无人机上得到了 广泛应用,加上防空兵器性能的不断提高,研制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小型无人机便有了其客 观性和必要性,俄罗斯也不例外。
典型无人机简介
“图-121”首开先河 1956-1957年,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成立了研制各种无人驾驶飞行器的“K”处,负 责研制可攻击4000千米外战略目标的“图-121”(即“S”型导弹)和打击洲际目标的 “图-124”(即“D”型导弹)无人驾驶攻击机。1959年8月25日,“图-121”成功进 行了首次发射,它起飞重量35000千克,巡航速度2775千米/时,最大航程3880千米,巡 航段飞行高度19900米,最大航程3880千米,巡航段飞行高度19900米,接近目标飞行高 度24100米。 正当“图-121”准备投入量产时,苏联部长会议下达指示,停止“图-121”无人驾驶 攻击机项目。 “图-123”成功之作 1960年,苏联开始研制正式代号为“鹰1”的无程无人驾驶侦察系统,系统中的无人驾 驶侦察机为“图-123”。“图-123”的机体结构和气动布局与“图-121”基本相同。头 部为回收舱,舱内装了带有侦察仪器的多次使用舱,该舱装一台倾斜航空摄影机,三台垂直 航空摄影机,一个光电爆光计和一台用于记录北约国家防空雷达工作波段的侦察雷达。 “图-123”采用一台KR-15-300型涡喷发动机,机翼下方装两台固体燃料助推器。 该型机主要战术技术参数是:翼展为8.414米,机长为27.825米,机身直径为1.7米,起 飞重量为35610千克,巡航速度为27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为3560~3680千米,巡航段 飞行高充为19000米,接近目标飞行高度22800米。 “图-123”发射阵地装备包括一台发射牵引车,一台发射控制车,一台起飞助推器 车,四台检测车和一台移动技术维持车。 “鹰-1”无人驾驶侦察机系统于1964年5月23日开始装备部队,1964~1972年投入 量产。苏联西部界地区的空军航空兵侦察分队先后装备了52架“图-123”无人机。80年 代初,“图-123”退出现役。 “图-143”继往开来 图波列夫设计局7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可自主飞行的“图-143”战术侦察机,又名“航 班”。该型机航程500千米,它有15种飞行高充,其中包括进行地形规避机动。飞行高度 的范围可从100米到2000米。根据不同的侦察手段(照相、电视摄影和无线电侦察), “图-143”可采用几种不同的发射方式,并按预编程序控制飞行。若有任务变化也可由地 面人员遥控。它可在任何气象条件下飞行,既可在平原上空侦察,也可在山区遂行任务。回 收时,无人机由减速伞降低飞行速度,然后用可伸缩的滑橇着陆。“图-143”曾参加了叙 以武装冲突,但以色列没有发现、更没能将其击落。“图-143”装有“三防”设备。 “图-143”动力装置为一台TVZ-117涡喷发动机,主要机载设备有电视摄像机、辐射 探测仪、地形测绘雷达等。其翼展2.25米,机长7.07米,机高1.55米,翼面积2.9平方 米,最大起飞重量1400千克,燃油重量150千克。最大速度875千米/小时,升限3000 米,续航时间13分钟。 “图-143”从1973年到1989年一直在成批生产,共生产了950架。它主要部署在苏 联西部地区,以及驻扎在东德、捷克和蒙古的苏军部队中。 “图-243”青出于蓝 1982年,图波列夫设计局改进了“图-143”无人机,其后继机“图-243”战术无人 侦察机系统用于在战役纵深150千米内进行空中侦察、目标先期侦察及观察射击和轰炸的效 果,它可保证在敌防空兵器的防区内和可能的核、化学和生物沾染上空,在任何气象条件下 进行昼夜空中侦察。它可有效地发现敌主的重要目标,如核火炮连、地地导弹、防空导弹以 有交通枢纽、阵地和部队集结地、师军指挥所等。所获取和记录的侦察情报将及时在侦察机 上和地面上进行接收、处理和解码,辨别目标和确定其坐标,制作照相文件和进行情报传 递。 “图-243”的导航系统能保证其按预定航线飞行,准确进入侦察地段并在完成任务后 返回降落。可更换式的侦察设备舱安半在机头部分,它可配置两种侦察设备:第一种是带有 “冬季-M”型红外侦察设备的AP-402M大气照相设备,第二种是带有“鹳-M”型电视系 统的AP-402M大气照相设备。 在遂行侦察任务时,照相和红外侦察情报记录在“图-243”无人机上,通过红外和电 视方式获取的情报将使用无线电发往地面接收站,将所接收到的信号转变成宽19厘米的图 像。在用无线电转发时,首批侦察情报的获取时间为10分钟,将大气照相胶片送到机动接 收站的时间为20分钟。目标坐标的准确度为60~70米,一个架次的侦察面积大约达2100 平方千米。“图-243”已进行了成批生产。 “图-141”小巧玲珑 “图-141”又称“雨燕”,是新一代无人侦察机,用于各种战役战术空中侦察。其飞 行速度1100千米/小时,航程1000千米,飞行高度50~6000米。尽管进行侦察的最有效高 度是海拔2000米,但是4000米高度的山峰对小巧玲珑的“雨燕”(长8米,起飞重量 1500千克)丝毫不受妨碍。 主要机载设备有电视摄像机、热成像仪和辐射探测器。 “图-141”于70年代未开始研制,1983年服役,由哈尔科夫飞机制造厂进行成批生 产。在1979~1989年的十年中,共生产了152架。它采用箱式存储和发射,飞机装在机动 发射箱内,在发射架上由助推火箭发射。可收放起落架,采用伞式减震方式着陆。“图- 141”可按预定程序飞行,也可由地面人员遥控。目前在俄军部队中,同时使用着“图- 141”和“图-143”无人机。 “图-300”整装待发 “图-300”是试验型遥控驾驶飞行器。它参加了1997年的莫斯科航空航天博览会,并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目前尚未达成有关的购买协议。 DPLA-61身手不凡 1982年,雅克夫列夫设计局受命研制小型遥控无人驾驶飞行器。在主设计师尤里·扬 克维奇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紧张工作,该设计局研制出了DPLA-60S“蜜蜂”第一架小型 遥控无人驾驶飞机。其使命是借助可实时向地面转发图像的机载电视扫描摄像机对地面目标 进行观察。 “蜜蜂”的后继机是DPLA-61“熊蜂-1”无人驾驶侦察机,其使命是利用机载可变焦 电视摄像机或可昼夜观测的红外照相机对敌作战部队的战术纵深实施侦察。 “熊蜂”无人机采用带推进式螺旋桨的常规气动布局,可变后掠翼,机上装有可保障软 着陆的机械减震装置,它借助于安装在BMD-1型战车履带底盘上带倾斜式短距离导轨的固 体燃料加速器进行发射,用伞式减震方式着陆。起落架为可承受10g过载的不可收放四点式 起落架。 “熊蜂”无人机和地面设备一起构成了“白鹤”空中侦察系统。该系统地面设备包括一 体化发射与控制站和流动技术维护站。由一体化发射与控制站负责发射前自动检测、发射、 无人机的遥控和信号接收,并通过电视监视器实时显示,操作员从电视屏幕上可看到无人机 侦察到的地面图像、无人机所在航线及其所处位置坐标。 “熊蜂”无人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存能力强。防空兵器很难打到它,只有在准确掌握 其航线的情况下,用密集炮火才能将其摧毁。车臣战争期间,俄空降兵在巴姆特和维杰诺村 及其他地区的作战中曾成功地使用了“熊蜂-1”型无人机,减少了人员伤亡。 “熊蜂-1”无人机战术技术性能:起飞重量130千克,飞行速度110~180千米/小 时,飞行高度100~3000米,续航时间2小时,由无线电通信距离决定的活动半径60千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