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核试验与未来海上安全形势

李杰 方坤
今年5月印度核试验后,国际社会普遍予以谴责,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与举 措,有关国家还对印度实施了广泛的经济制裁,印国内也民怨沸腾,矛盾不断激化,地区形 势进一步动荡,变数继续增多。从现有情况和发展趋向来看,印度核试验已经并将对未来海 上安全形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印度在核试验后,将可能进一步使其海上力量向其他海域辐射,并逐步推进“东进”、 “西出”和“南下”的海上战略
控制印度洋是印度坚定不移、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印度资深外交家K·M·潘尼迦早 在1945年的《印度和印度洋》一书就说过:“谁控制印度洋,谁就能控制次大陆。”此话 深刻地道出印度当局急欲控制印度洋的心态,表明印国家安全必须依赖于对印度洋控制权的 把握程度。事实上,从70年代初起,印度在夺取和巩固次大陆战略支配地位的同时,就已 开始注意发展海上力量,竭力填被英国撤军后在印度洋出现的“力量真空”,谋求在印度洋 北沿的海上优势。80年代以来,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印度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调 整,把海军列为建设的重点,加强了远洋进攻能力。此时的印度不再只把印度洋北沿作为其 控制范围,而把其触角伸向印度洋更远处。印度深刻地感到: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不仅 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而且也是世界海运中至关重要的海域之一,是运送中东石油的必经 之路。自90年代开始,印度进一步加紧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力图全面“执牛耳于印 度洋”。印度还认识到,印度要真正达到控制印度洋这一战略目标,唯有实行远洋战略,因 为印度沿海并没有太多的岛屿屏障,6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又很难处处设防,只有把敌人 挡在远距印度之外。近年来,印度更加深刻感到,在战略地缘关系中,印度的扩张战略受到 多方制约,它的陆地北面、西面和东面无论哪一个方向要想“有所作为”,所付出的代价都 太大,且无大利可图。只有向海才可能有大的发展。这是因为其一,印度海军已具备相当实 力,其现有兵力5.5万人,各型舰艇160余艘,共计30多万吨,其中水面舰艇140余艘, 潜艇20艘。90年代以来,印度的军费开支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15%;而且多年来, 海军的军费投入不断增加,作战实力大幅增长,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七位,是亚洲地区为数不 多的拥有航母,具有区域作战能力的海军。其二,印度海军总体实力不仅在印度洋沿岸40 多个国家中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其总体作战能力要远远超出上述国家作战能力的总和。如果 大国海军不介入或不进行干预的话,印度海军要达到控制与支配印度洋的目的应当说是不难 实现的。其三,有了核武器作为后盾的印度,在今后海上方向及海军兵力的运用上将会更加 有恃无恐,下个世纪初印海军还可能具备水下核打击力量。其四,它尖劈形的居中朝南前伸 位置,占尽了天时地利,可使其海上兵力向南、向远洋活动航程大大缩短。 印度的军事战略是为其争当世界性大国的战略总目标服务的。可以肯定,一旦印度取得 了对印度洋的完全支配和控制后,决不会甘于目前已取得的海上利益,必将重建“印度中 心”,把其战略影响扩大到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对于海上方向来说,即以印度洋为轴心,首 先把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然后,采取“东进、“西出”和“南下”战略。也就是东边 把其影响和活动兵力扩大和前伸到南中国海及部分太平洋;西部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波 及地中海;南边将远洋兵力前伸到印度洋南端最边缘,甚至绕过好望角达大西洋,及至澳大 利亚。 当然,印度海军在印度洋上活动时也不是没有顾忌的。印度对美国在印度洋中部的查戈 斯群岛的迪戈加西亚岛建立军事基地是非常关注和存有戒心的。现今迪戈加西亚岛经多年修 建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的大型综合军事基地,并建有岛屿防御中心、战略空军指挥 中心和反潜作战指挥中心等设施。该基地距印度陆地最南端科摩林角大约1800千米,它控 制着自马六甲海峡横越印度洋到非洲达累斯萨拉姆的航道,也是从好望角到新加坡几条航线 的汇合点。此外,印度还把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南亚国家说成是企图染指印度洋,而且认 为印度尼西亚和日本也有在印度洋向印度提出挑战的可能性。
印度在核试验之后,将继续调整兵力部署,加强与有关国家合作,以便能够及时迅速地控 制来往印度洋的战略物资的运输通道
加大军费投入,优先发展海军是印度的既定方针,也是今后印军建设的重点方向。下一 步,印度海军将以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为核心,全面提高部队的现代化水平。在武器装备发 展上,印已确立了以自制为主,辅以引进的政策;在兵力建设上,注重增强远海作战能力, 大力提高海上投送能力,并有重点地加快基地建设;在兵力部署上,印度海军将在原有东、 西、南三个海军司令部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兵力,加强重点方向的部署。为了加强对阿拉伯 海的控制,印度海军于80年代中后期即在濒阿拉伯海的卡尔瓦修建了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海 军基地,近年来,又继续加以完善,同时进行设施配套。 印度还想把影响力扩展至位于亚丁湾口的索科特拉岛,以达到控制亚丁湾、曼德海峡的 战略目的。对于东部海域及马六甲方向,印度于近期又在安达曼—尼科巴尔群岛的布莱尔港 设立了第四海军司令部;安达曼—尼科巴尔群岛距印度大陆约1000千米,但距印尼550千 米,距缅甸约500千米。该司令部的设立与印度次大陆隔海遥相呼应,可在战略上与次大陆 主体形成环抱孟加拉湾之势,尤其是布莱尔港地处马六甲海峡西部出口,战略位置极为重 要。印度核试验后,上述港口、基地的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强,兵力部署调整还将会继续完 善。当然,印度海军注重在几个主要通道方向重点配置海军兵力的同时,时刻牢记建立一支 以航空母舰为核心,以潜艇兵力为主体的海上机动作战力量,以有效地微应东边孟加拉湾、 西边阿拉伯湾海域的临时紧急任务和海上封锁作战、保卫交通线安全的需要。自美国海军力 量从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前苏联海军大批舰艇从越南金兰湾撤走之后,印度海军自感其实力 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独占鳌头,因而多次与有关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海军举行联合军事演 习,其意在充分显示海军的强大实力,对其他国家起威慑作用,从而确定该地区的霸主地 位;当然最终目的是为了牢牢控制海上通道,掌握这条“生命线”。 印度非常清楚,美国石油的18%、西欧石油的40%和日本石油的80%以上都要从中东进 口,而且世界上的其他不少国家从中东进口石油量也逐年上升。一旦遭遇不测,海上石油通 道被掐断,其后果和严重性将不堪设想。不仅如此,印度自身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沿海港口 共有186个,其贸易量的95%以上和贸易额的75%也都必须经过海上,预计到2000年印度港 口的吞吐量估计可达4亿吨,商船队也将从现今的500艘700万吨增加到600艘1000万 吨。 因而,无论从战时或紧急时切断它国海上战略运输航线,还是从维护己方海上贸易的需 要来看,印度都需要加速发展海上力量,调整海洋战略,完成好兵力部署,全面控制有关的 海峡、通道安全。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曾经直言不讳:“印度防务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控 制通向印度的海上通道。” 为此,印度近年提出“远海歼敌,并具体确定要控制与其邻近的苏伊士运河、保克海 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它海峡共五个海峡通道;并以此为基础,继而“控制从 地中海到太平洋之间广大地区的形势”。
印度核试验之后,将可能加快发展海基核力量的步伐,加大海上核威慑的力度和影响
早在1988年1月,印度就从前苏联租借了一艘名为“查克拉”号的核潜艇,租期为3 年。1991年1月租借期满后,该潜艇按期归还。几乎与此同时,印度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核 潜艇研制规划,由印度原子能部、国防研究发展机构和印度海军共同实施。近几年来,印度 政府每年都拨出充足的经费,用于核潜艇的研制。军方决策部门甚至认为,在武器装备的发 展顺序上,核潜艇的研制应排在新型航空母舰之前。目前,印度核潜艇的艇体建造工作正在 加紧进行之中,但核潜艇的正式服役恐怕要到21世纪初方有可能。不过,随着印度核试验 进程的加快,印度将会把跨越“核门槛”作为优先考虑,因为印人民党公开提出要“理直气 壮地”宣布印度“是一个核大国”,通过跨越“核门槛”,使印度挤进核大国俱乐部。此次 核试验使得印度朝着研制威力更大的氢弹和“核反应强化型炸弹”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今 后,印度在建立核突击能力的战略力量中,将着重在三方面加强核战争准备:一是为军队装 备远程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更新电子战系统,形成空中核打击力量;二是在已经开发的 “烈火”和“普里特维”中程和短程导弹的基础上加紧研制运载火箭、远程弹道导弹、多弹 头洲际导弹和亚音速巡航导弹,以尽快形成陆基核打击力量。三是重点发展核动力潜艇和潜 射弹道导弹,这一点最为印度军事决策当局所看好,认为它的生命力最强、最具威慑力且隐 蔽打击力巨大。可以预见,21世纪初印度将形成潜射导弹、战略轰炸机和陆基弹道导弹三 位一体的核攻击力量,并将可能使海基核打击力量作为最优先的重点考虑,届时印度海基核 力量不仅可从印度洋而且还将可能从其他有关海域对一些国家实施核威慑,甚至进行核打 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