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五节 建立适应运动战的后勤工作


  军事顾问团后勤顾问组在马西夫率领下,于1950年8月22日到达总后勤局。在与印支共中央委员、总后勤局主任陈登宁等接触中,初步了解到人民军后勤工作发展倩况,并对顾问工作从何入手的问题作了研究。认为,首先应全力帮助筹划边界战役后勤保障,组织好军援物资的接收工作;同时为建立制度和培训干部的工作进行准备。这个设想得到总后勤局领导的赞同。

  一、人民军后勤工作基本状况

  人民军从建军升始就有了后勤组织,但长期处于游击环境,供给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的后勤工作制度,机构也不健全。真正担负起对部队统一的供应和有组织的医疗救护工作,基本上是从边界战役才开始的。人民军总部为使后勤工作适应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于1950年7月,即边界战役前夕,成立了总后勤局,作为全军的后勤领导机关。总局下设军需、军医、军械、运输及军工生产等局,有2.3万余人。
  总局成立伊始,即面临着边界战役的保障任务,困难是很多的。后勤部队的基础薄弱,干部指挥能力和业务水平较低,职责分工不明确,尤其是缺乏大兵团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经验。在物质条件方面,国家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粮食入不敷出,军队供给无可靠来源,作战和生活需要得不到最低限度的保证,部队只能在衣食不周和缺医少药的境况下艰苦奋战。要保证边界战役取得胜利,充分的后勤保障是必要的条件。

  二、边界战役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根据上述情况,要使边界战役有充分的后勤保障,在物资上必须依靠中国的大力支援。早在边界战役之前,中共中央即已根据越方的要求,为人民军装备了一批主力部队。并正在继续提供武器装备,供越军增编新的主力部队。
  罗贵波于1950年3月到达越北后,即于当月下旬电告中共中央:要求给予第一批军援,按1.6万人所需的武器装备、弹药和通信器材等供应,为解放高平、老街作战使用。为保证边界战役的胜利,中国的物资援助做到了有求必应。据不完全统计,自1950年4月至9月,共援助越方步(手)枪1.4万余支,轻重机枪及冲锋枪1700余支,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及山炮150余门,60炮及火箭筒300余具,粮食2800余吨及大量弹药、药品、通信器材、被服等军用物资,充分满足了战役的需要。
  后勤顾问组对边界战役的后勤工作,自始至终进行了具体的帮助。首先介绍了中国战时后勤工作经验,根据战役部署及后方情况,着重对军需、军械、军医的战时保障工作,提出了建议。
  粮食按40天的需要量准备。根据作战部署,按就近保障部队补给的原则,配置了一线粮站和副食品供应站,在重庆、广渊等地设立周转粮库和后方粮库,负责支援前线的供应。帮助制订了分期完成的调运计划。按当时掌握的粮食,包括中国援助和本地筹措所得,可以满足全战役的需要,但因指挥不周和民工运转效率很低,对前线一度未能充分保障,不得不动用部队去扛粮,致使有的部队失去战机。在准备阶段,还帮助编制战费预算和被服装具补充计划,保证经费和被服装具的供应。建议各部队建立和使全军带机构,负责战时补给任务,组织火线送饭等工作。
  军械保障工作,主要是帮助做好接收中国运入的武器弹药,及时地补充和装备作战部队。同时帮助拟制军械保障计划,组织好战役的弹药补给工作。对于战时的武器弹药保管、运输、补给以及仓库的配置和防护等问题,后勤顾问组都提出了具体办法,并参加对各库进行检查指导。全战役消耗190吨弹药,得到了充分的补给。
  为组织好战役卫勤保障工作,军医顾问从调查研究入手,进行了有成效的帮助。据军医前线指挥组介绍,边界战役所需药品、器械已由中国充分提供。参战的医务人员共有465名,战伤救治技术仅能作包扎止血的一般中小手术,较重的多处伤不能处理,输血、化学和抗生疗法以及抗毒注射也不能做,伤员后送效率很低,伤员伤口感染和破伤风发病率很高。以往战斗中,很多重伤员死于转运途中。
  据此情况,军医顾问与军医局长商讨,调整了救护组织的设置方案,建议重点加强东溪和七溪方向的卫勤力量,按连营急救站、团手术站和前线医院三个梯次配置,规定了救治任务和伤员转运路线。改变军医系统垂直指挥的办法,几配属于各团的军医组织归部队首长指挥。预计边界战役伤员将会数量多而比较集中,为增强收容伤员能力,对五个前线医院加以扩充,使每个医院的军医人员由20人增加到60人,并配备政工、供给干部及必要的护理人员。对担架民工进行简单训练和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
  在战役进程中,军医顾问还深入医院,重点帮助建立战伤手术室,同越南专家合作进行手术示范,讲解现代战伤外科处理原则,传授中国战伤手术经验,以提高治疗水平,减少伤员残废率和死亡率。
  全战役收容伤员1143名。虽然中国设在广西水口专门收治越方伤病员的医院已分担了2/3的救治任务,但对人民军来说,集中收治数百名伤员,仍是一个超负荷的任务。
  越南人民满怀抗战热情支援前线,但由于没有固定的支前机构,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无专人负责,故效率很低,发病较多。军事顾问团及时提出了节约民力和爱护民工的建议,得到越方的重视,派了专门干部作宣传、组织工作,把民工视为战士,由政府给予伙食、医药照顾,从而使民工工作有所改进。据越方统计,边界战役共动员民工7.3万余人,运输物资仅300吨,人均负担很少,可见提高效率,节省民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边界战役结束后,后勤顾问组帮助总后勤局进行了总结。
  人民军后勤机构在初次进行较大规模的战役中担负保障任务是有成绩的,并表现了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同时,也反映出后勤部队存在着较严重的游击习气,干部业务水平低,缺乏整体观念和纪律观念,机构庞大而不健全,职责和工作关系不明确,缺少得力的业务指导。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马西夫与总后勤局领导进行了商讨。总局决定在为下一步作战任务进行准备的同时,迅速开展以下三项工作,即建立与健全后勤组织机构;建立后勤规章制度;培养训练后勤干部。

  三、建立与健全后勤组织机构

  在军事顾问团向人民军总部提出整编方案的基础上,后勤顾问组根据人民军后勤的现实情况,按照精简、节约、效能的原则,帮助拟订了总后勤局与下属各局以及师、团的后勤组织编制方案和工作职责草案。总后勤局领导研究后,于1951年1月在总局各局长会议上提出整编计划。经过半年的酝酿准备,于同年7月通过了新的编制表,下半年基本完成了整编任务。但由于旧的习惯影响,整编并不彻底。
  在整编过程中,还帮助总局初步统一了第3、4联区后勤工作的领导,帮助军医局完成了两个后方医院、12个分院、10个医疗队、一个防疫队和两个军医学校的整编及组建工作。对番部队后勤机构的整编工作也提出了建议。

  四、建立后勤规章制度

  由于人民军过去没有正规的供给制度,也没有工作条例与工作职责等规定,军队中的经济工作较为混乱。后勤顾问组经过调查研究和准备,与总后勤局及有关各局领导反复商讨,在边界战役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帮助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后勤总局工作条例草案,军需、军医、军械、运输等局的工作条例,军医工作概则与医疗管理制度,供给标准与供给制度(包括预算、审计、出纳、请示报告及供给工作纪律等12项具体制度)。同时,还提出了关于部队开展业余生产的建议、关于加强部队财政经济工作管理问题的建议和关于支前工作的建议等。
  提出建立规章制度的建议,突出强调的原则是:(1)后勤工作要适应前方作战的将要,随时作好战时保障准备,加强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应战能力。(2)后勤工作要从长期战争着眼,贯彻以战养战的方针。供给来源既靠取之于民,又要力求减轻人民负担,还要注意自己动手,生产节约;军费开支应采取量入为出的办法,力戒浪费;特别要重视充分利用缴获敌人的资财装备自己,以支持长期战争。(3)后勤工作要为战士服务,保证战士健康。战士个人的生活费用,要有基本的保证,按规定的标准供给。(4)实行经济民主、经济公开。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各级财经审计委员会和各级后勤机关的审计机构,在基层连队中建立经济委员会。这些意见得到越方的欢迎与重视。这些原则和办法的逐步贯彻执行,对人民军后勤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五、培养与训练供给、卫勤干部

  边界战役胜利后,人民军实行了新的编制和规章制度。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后勤干部的思想与业务水平的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后勤顾问组帮助总后勤局进行了后勤干部的培训工作。
  首先根据后勤顾问组的建议,对机关干部普遍进行了一次整训,提高对时局的认识,清理糊涂观念,坚定胜利信心,并学习本职业务。后勤顾问组还注意利用各种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对领导干部强调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重视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其次,帮助举办后勤干部训练班。人民军后勤干部有一部分到中国有关院校接受训练。在国内后勤顾问组帮助举办了各种后勤专业训练班,各训练班的教学均按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并重的方针进行。训练计划及课程内容,均由政治顾问和后勤顾问帮助起草,并负责讲课。首期训练的侧重点为思想教育,主要解决后勤干部应有的修养和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的思想。业务学习包括标准制度、工作职责以及运动战中的后勤保障工作等基本知识。第一期后勤干部训练班于1951年5月22日到8月17日举办,受训学员88人。人民军后勤供给干部进行这样的集训还是第一次。集训中,学员不仅初步树立了为部队为战士服务的思想,解决了在运动战中如何做好供给工作的问题,同时还自觉地检查了思想,提高了政治觉悟。
  根据医疗救护任务的变化和新编制的需要,军医顾问建议提拔使用经过实际锻炼、有能力的医护人员,同时加速进行培训工作。将医科大学的学制由七年制暂改为四年制,吸收在职军医人员升学;军医士学校由四年制改为一年制。同时开办各种专业训练班,选调在职干部入学培训;各联区和师、团均开办短期初级训练班,培训初级人员。仅1951年就培训了799名初级军医人员,176名中高级军医人员。到1952年基本上解决了军医缺额的问题。
  由军医顾问帮助施训的第一个医务领导干部训练班于1951年5月开办,收训军医处长、科长和医院院长等干部共96人,学制三个月,教学内容以新医学思想、卫生勤务和战伤外科为重点。给训练班授课的除军医顾问外,还有越南医学界知名的专家。训练班给学员传授了现代战伤的治疗原则和新技术,同时引导学员树立医学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革除了仍在沿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治疗创伤的保守观念。既先进又简便的战伤治疗技术,非常适用于越南的情况,学员和专家都很赞许。课程结束后,通过了《战伤治疗条例》,作为全军的技术规范。军医顾问的《新医学思想》报告和《卫生勤务》讲义,译成越文,发至全军,作为军医教材。在办班的过程中,还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
  人民军的后勤工作,从边界战役以来,一面保障各次战役的胜利,一面促进后勤部门自身的建设。一个初具规模的后勤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并取得了不少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后勤建设,提高战时保障能力,以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