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九霄---中国军机发展概况


                    (1)
    中国自1950年代末开始自行研制战机,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程.现将其发展的一些主
要情况作一介绍:
    一.东风系列:
    (一)东风104:
    系驻沈阳飞机制造厂的苏联专家马尔多文提出的设计案,制造一种最大马赫数为1.4的
轻型战斗机供中国空军使用。
    (二)东风107:
    根据东风104案,航空工业管理部门决定提高飞机的设计指标,最大速度为1.8马赫,
升限为20,000米.根据所获的美F-8U"十字军战士"战斗机的设计资料,采用了上单翼攻角
可变设计,使用黎明发动机厂研制的"红朴邺号"涡喷发动机.方案命名为"东风107",后因
与1959年末,1960年初提出的"东风113"计划发生冲突而下马。
    (三)东风113:
    是于1959年底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提出研制的最大平飞速度为2.5马赫,最大升限
25,000米的"双25"战机方案.其主要以美国F-104,F-105及B-58为作战对象.采用箭形中
单翼,装一台814式后燃发动机,并装有机载雷达及初级计算机.该计划因技术上的原因及
苏联同意转让米格-21的生产技术而中止。
    二.歼-8与歼-9
    1962年仿制米格-21/歼-7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为了对付新的威胁---美F-4"鬼怪"式战
斗机和U-2战略侦察机,空军于1964年提出研制一种性能上优于米格-21/歼-7的新型战斗
机,新机的性能中重点强调了高空高速.根据空军的要求,601所和沈飞厂提出了两个新机
发展方案,即歼-8和歼-9方案。
    (一)歼-8:
    是在米格-21/歼-7的基础上放大机身,装两具WP-7涡喷发动机的放大改进型,仍采用
带平尾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原型机歼-8于1960年代末试飞,最大平飞速度M2.2,升限
20,000米.机上配备两门23mm机炮,标准外挂武器为两枚PL-2A红外空空格斗导弹.全天
候改进型歼-8I型,采用了全天候机载雷达,改进了机炮和坐舱,外挂导弹数量增为4枚.
歼-8I型于1970年代末进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服役.歼-8是第一种由中国自行研制成功并装
备使用的战斗机。
    (二)歼-9:
    是与歼-8同步发展的战机,采用全新设计,设计指标为M2.4一级,升限20,000米以
上,采用一台推力为8,500公斤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初设计部门601所采用无尾三角
翼方案.后该计划转移到新建的611所和成都飞机制造厂继续进行.1970年初,611所提出采
用新的设计,即鸭式布局,但由于新材料,制造工艺和新型发动机性能达不到要求,该计划
直到1975年才得以继续进行.新歼-9采用鸭式布局,主翼为前缘后掠角为65度的三角翼,
鸭翼为60度三角翼,固定安装角-3度,机身长约18米,两侧进气,进气道为二维可调节
混合压缩式,使用一台加力推力为12,400公斤力的涡扇发动机,装一部205型雷达(搜索
距离为70公里),配备4枚PL-4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该计划于1980年下马。
    该机的研制使中国对有关鸭式布局机型有了相当的了解,为今后研制歼-10型战机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
    三.歼-12与(原)歼-11:
    1967年中东战争后,空军提出研制一种中低空灵活性佳,短距起降,维护简单的小型
战斗机作为歼-6的后继机.沈阳飞机制造厂和南昌飞机制造厂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方案:
    (一)(原)歼-11:
    沈飞提出的装有一台英制斯贝512加力涡扇发动机的轻型战斗机,采用常规布局,机头
呈锥型,两侧进气,三维进气道,装645或204雷达,采用后掠式上单翼,机翼上前缘缝翼
合并襟翼,前缘有锯齿,机翼结构为双梁扭力盒式.飞机正常起飞重量8,700公斤。
    在5,000米高度爬升率197米/秒,航程2,30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小于500米,武
器为2门30mm机炮和2枚红外格斗导弹,或可挂载2组火箭或炸弹,座舱采用零-零弹射坐
椅。
    从设计指标看,歼-11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但因英制斯贝512发动机无法获得,并
被要求全力研制歼-8战机,沈飞放弃了仍停留在图纸上的歼-11计划。
    (二)歼-12:
    南飞根据空军的要求研制出一种4吨级的超轻型战斗机。
    歼-12于1969年开始方案设计,仅用17个月就完成了详细设计,风洞试验,强度试验
和系统模拟试验,并制造了3架原型机.经过三年的试飞,南飞对飞机作出近十项修改.经过
改良后的歼-12经过135架次的试飞,最大速度达到1.386马赫,超过歼-6,加速性能亦有
明显提高,实用升限达17,300米,也超过了歼-6。
    1978年,空军清理装备研制型号和调整装备体制,歼-12因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决定全面中止研制.但从当时的客观条件来看,歼-12本身无疑是相当成功的,并以其灵活
机动的特点,被誉为"空中李向阳"。
    四."改进一代"之一---歼-7M,歼-7III和歼-8II:
    (一)歼-7M: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得以从西方或得一些技术--包括较先进的电子技术--来改进原有的
装备.为了满足出口的需要,成都飞机厂采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火控系统对歼-7II进行改
进,改进后称歼-7M,加强了飞机的挂载能力,增加了携带武器的种类,加装了先进的平视
显示器,外观上将空速管移至机首左上部,为固定式,机体结构加强,并采用了马丁-贝克
公司的零-零弹射座椅.主要出口对象为巴基斯坦,巴西等第三世界国家.该机于1984年试飞
成功。
    (二)歼-7III:
    是歼-7系列的大改型,从新设计了机体,加大了机体油箱采用了全天候雷达,装一台
涡喷-13(WP-13)发动机,推力从涡喷-7B的6,100公斤力增至6,600公斤力,最大平飞速
度,航程均有提高,飞机重量亦有增加.设计突出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和中低空飞行性能,并
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该机型供中国空军使用.该机于1984年试飞成功并装备。
    (三)歼-8II:
    歼-8系列的重大改进型,主要是将原歼-8飞机的机头进气方式改为机身两侧进气,为
机头装备大型雷达天线提供了空间.发动机采用两台涡喷-13II型,飞机采用了国产的具有
下视下射能力的全天候雷达并装备了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空空导弹,并加强了中低空
飞行性能和对地攻击能力.歼-8II于1984年首飞成功,于1986年定型并装备空军和海军航
空兵使用.歼-8II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五."改进一代"之二---歼-7E/歼-7MG,歼-8IIM,歼-8III:
    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继续对歼-7,歼-8系列战机进行改进.主要型号是
成都飞机公司的歼-7E/歼-7MG和沈阳飞机公司的歼-8IIM及歼-8III。
    (一)歼-7E/歼-7MG:
    成飞在歼-7M的基础上,对机翼进行了重大改进,将原来的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布局,
外段机翼采用了前后缘机动襟翼,同时设计了机翼整体油箱,不仅使新机的中低空机动性有
较大提高(提高近20%),起飞降落距离大为缩短,同时飞机的最大航程也加大了将近50%(从
原来歼-7的1400km增至2200km).火控系统也是改进的主要方面---加装了有下视下射能力
的新型火控雷达.歼-7E是装备国内部队的型号,首先列装的是海军航空兵的"海空雄鹰团"
和空军"八一"飞行演队.据说在空军组织的空战模拟演习中,歼-7E曾多次击败Su-27S(近距
格斗).歼-7E的出口型采用了意大利生产的火控雷达系统,飞机编号为歼-7MG/F-7MG。
    (二)歼-8IIM:
    沈飞在歼-8II的基础上改进的出口型,最主要的改进方面是火控系统---采用了俄罗斯
的ZHUK(甲虫)-8II("甲虫"雷达的歼-8II专用型)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10个空中目标并
引导导弹攻击其中的2个,另外还大大加强了空地武器界面,能携带多种空对面武器(制导
和非制导类).发动机是涡喷-13(WP-13)的改进型,推力进一步增大(从6,600公斤力增至
7,000公斤力),最大载弹量约5吨,可使用多种俄制空对空,空对面武器,如R-27E,R-
77中程对空导弹,R-73近程对空导弹及Kh-31空对面导弹.也可选择国产武器:PL-5A,PL-
9红外格斗弹和PL-10型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弹。
    (三)歼-8III:
    沈飞根据海军的要求对歼-8II的大改型,着重改进了气动布局,同时增强了动力系
统,使飞机的机动能力大为改善,起降滑跑距离缩短.火控系统也针对海军的特点作了改
装,使之对低空和海上目标有较强的搜索和攻击能力。
    六."研制一代"---歼-10,歼-13和FC-1:
    (一)歼-13:
    七十年代末,沈飞601所提出研制一种单发轻型战斗机作为歼-6的后继机,80年代初
完成初步设计,上报后命名为歼-13.新机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带有前后缘机动襟翼,机身两
侧进气.极速为M2一级,原拟采用一台英制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9,300公斤
力)的国产型涡扇-9(WS-9),因推力不能满足需要而改用推力为12,200公斤力的涡扇-
6(WS-6)发动机.飞机性能上注重机动性,兼顾截击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升限19,000米,
海平面爬升率约260米/秒,最大过载+9G,载弹量4.5吨.该机在80年代中期因歼-8II的
研制而延缓了一段时期.80年代后期,该计划继续进行,因作战对象已由MIG-23变为MIG-
29,对该机的性能要求也被进一步提高---要达到或超越F-16的水平.80年代末,90年代
初,由于成都飞机公司的歼-10的日渐成功并实现了对F-16的超越,歼-13计划就显得没有
必要了。
    (二)歼-10:
    成都飞机公司发展的一种单发单座高性能轻型战斗机,采用类似于以色列"狮(Lavi)"式
战斗机的气动外形:近距耦合鸭式部局,机腹进气,鸭式前翼为全动式后掠翼型,主翼为带
锯齿的双三角翼型,后机身下有两片腹鳍,单垂尾,气泡形座舱.该机动力为一台俄制AL-
31F涡扇发动机(与SU-27所用相同),火控系统可能采用了俄罗斯"甲虫(Zhuk)"系列的改进
型,并用以色列IAI公司的技术加以改进,具有多目标处理能力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标准
对空武器为PL-8型红外制导的近距格斗导弹和PL-10型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以及一门
23mm机炮.该机还能携带多种空地制导武器,非制导武器和电子设备吊舱.今后,动力系统
将可能采用俄制AF-37FU矢量推力发动机(用于SU-37),还将采用纳米技术研制的陶粉涂料
加强其隐身特性(歼-11/SU-27SMK及SU-30MK2也将采用以上改进措施)。
    (三)FC-1:
    成都飞机公司研制的一种主要用于出口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源于原来的超-7计划,
发动机是一台俄制RD-93涡扇发动机(用于MIG-29M),火控系统是英国的"蓝鹰"雷达,主要
配备西方或中国制造的武器系统,是一种性能和F-16很接近的战斗机.首批用户将是巴基斯
坦空军,也可能装备中国军队,与歼-11/SU-27SMK.SU-30MK2,歼-10形成高,中,低档搭
配,以保证一定的装备数量。
    七."预研一代"---中国廿一世纪的先进战机:
    中国航空技术部门正在进行下一代战机"背景机"的预研工作,根据要求,该机是一种双
发单座的重型战斗级.目前,沈飞和成飞提出了各自的方案:
    沈飞的方案采用了类似于美F-22的常规布局;成飞从米格-MAPO公司得到帮助,采用
了鸭式布局.两种方案都采用了双垂尾,并都考虑应用隐身设计,隐身材料和矢量推力技术.
预计这一代飞机将在2015年以后装备部队。
    结束语
    中国从制造出第一架歼-5飞机至今,已研制生产了数以万计的军用飞机,既装备了本
国部队,也供出口.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大转变.虽然与
美,俄,欧洲等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近年来对先进技术的大量引进,正以前所未
有的高速度继续向前迈进.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必能跻身于世界航空列强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