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导弹


    PL-5B好事多磨
    1961年7月中国国防部6院组成605所,专责空对空飞弹仿制工作。第一个型号是苏
联K-5(AA-L)短程雷达导引飞弹,第二个任务是1964年开始试制K-13(AA-2)红外导引
飞弹,前者命名为PL-1,后者就是在1980年代仍是主力的PL-2。pL-5日是以PL-2为基础
于1966年研制的第二代飞弹,要求提高追踪机动性和探测灵敏度,由于「文革」的影响和
无法突破技术瓶颈,进度严重拖延,配套无线电近炸引信的早炸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负责单
位亦由605所转到612所。最后集中全部力量才找出抗干扰措施和发明红外积体电路引信,
使飞弹在1986年9月完成设计定型,pL-5B因此成为世界空对空飞弹发展史上研发时间最
长的记录保持者。
    这种飞弹全长2.89公尺,弹径127公厘,弹重84.5公斤,导引精度9公尺,杀伤半
径10至11公尺,有效射程1.3至16公里左右,使用过载30g,发射过载小于3g,最大速
度4.5马赫,命中概率80%,弹头重11.8公斤,可互换无线电近炸引信和连续杆弹头、
红外近炸引信和破片杀伤弹头两种。pL-5B具红外反反制能力,导引头是性能较落后的氮致
冷硫化铅(Pbs),总体性能相当于1970年代初的AlM9H,但导引头探测范围和电路设计介
于AlM9H和AlM-9L之间,有偏离轴线发射能力,但并没有全向攻击能力。令人不解的是,
该飞弹推出之初其前翼类似AlM-9L的双三角翼,但量产型改成像AiM一9H的大后掠三角
翼,技术不进反退:预料飞弹对目标的追踪性和本身的机动性会略受影响。PL-5B目前已改
良成PL-5C,导引头采用PL-8的技术,已具备全向攻击能力。
    中国的魔法PL-7
    曾仿制出PL-1、pL-2飞弹的株州航空发动机厂(331厂),于1978年8月对新获得的
法制R550魔法空对空飞弹进行研究,1982年开始仿制,期间对飞弹模拟乘法器电路及引信
设计重新改动,并推算出新的反射镜曲面方程。1985年试制出20枚飞弹,于次年底以4发
全中靶试成功,1987年4月通过技术鉴定小批量产。
    PL-7全长2.75公尺,弹径157公厘,弹重90公斤,弹头重12公斤,采用雷射近炸引
信,使用过载35g,载机过载6g,发射升限15000公尺,是第一种改用氮致冷锑化铟(In)
导引头的中国空对空飞弹,首次具备全向攻击能力。最大速度3马赫,射程0.5至14.4公
里。由于中国曾对原设计进行改进,使PL-7在射程、精度、灵敏度上均较魔法飞弹提高,
性能介于魔术1和魔术二之间。弹头采用破片式,威力和杀伤范围与PL-5B相当。
    追赶先进水平的PL9
    中国目前最先进的自制红外导引飞弹是PL-9,若前述两种飞弹分别代表1970和1980
年代初的技术,那么PL-9已接近西方1990年代初的水平。pL-9于80年代后期开发,由于
自以色列引进的PL-8射程太短,且针对中国的使用环境有改进的必要,于是未大量生产
PL-8,而是以它为基础加上若干成熟的新技术,开发出PL-9。
    PL-9主要增加了射程和机动性,灵敏度亦有所提高。火箭发动机使用低燃速药粒,气
动外型和AIM-9L/M相似,首次装上双三角翼,导引头基本上沿用PL-8的氟致冷锑锢光敏元
件,指示细部加以优化,积体电路速度也有提高,且导引头可随动于雷达,具备35度偏离
轴线发射能力,可全向攻击,主动雷射近炸引信提高了抗干扰效能,飞弹性能优于PL-8和
AlM-9L/M。
    PL-9的弹身和弹径与PL-8相同,尾翼较类似AlM-9L/M,但滚转副翼与PL-8相同,沿
用比例导引方式。飞弹全长2.09公尺,弹径157公厘,弹重115公斤,使用高度0至21公
里,射程0.5至15公里,速度2马赫,使用过载超过35g,弹头重10公斤,杀伤概率80%
以上,在引进俄制R-73飞弹之前,它是中国性能最佳的空对空飞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