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FBC-1


    FBC-1是我国第一种歼击轰炸机JH-7的出口型。自1988年JH-7以B-7型号在英国范
堡罗航展上以模型展示以来,至今已有10年之久。10年间,各界对JH-7的猜测不断。此
次在珠海航展上公开露面,总算为此事画上了一个句号。
    作为一种歼击轰炸机,FBC-1并未采用先进的气动设计,而仍然采用了常规布局,双座
双发,两侧进气,复合后掠上单翼,低平尾,大面积单垂尾加单腹鳍。在FBC-1之前,中国
事实上没有真正的双座作战飞机。此次首次采用双座设计,显示FBC-1的电子设备相对于国
内而言已经相当先进,以致于单个飞行员负荷太大,不得不增加一名飞行员专门负责电子设
备、武器系统的操纵。由此不难知道,FBC-1将是国内第一种具有完备攻击能力的作战飞机
(苏-27由于软件限制,攻击能力有限,恐怕得到歼-11阶段才有改善)。
    从气动设计上看,FBC-1仍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其座舱布置形式让人想起F-4,而辅
助进气口则酷似米格-23。但进气道则是全新设计的,应该是固定式进气道,否则以近20吨
的推力不可能只飞到M1.7。至于机翼,FBC-1的设计可以说很特别:机翼为复合后掠,但既
非边条布局,亦非双翼,不知这样设计有何好处?而且,FBC-1相当重视防止翼尖失速,同
时采用了翼刀和锯齿两种气动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展向流,这在各国军机中相当罕见。不
过,FBC-1未采用效果更佳的前缘襟翼/缝翼,这也是和它的设计时代相关的。因为FBC-1
设计始于80年代初,当时国内尚无一机装有前缘襟翼/缝翼,没有设计经验;而且据传
FBC-1首次采用了三余度电传操纵系统,二者结合风险太大。
    又是第一种歼击轰而且据传FBC-1首次采用了三余度电传操纵系统,二者结合风险太
大;又是第一种歼击轰炸机,因而选择一条稳妥的路子也无可厚非。FBC-1的机翼带有前缘
扭转,这种设计对提高亚音速机动性和巡航效率都有好处,但会增大超音速阻力。看来,
FB-7设计重点在于续航性能和机动性,而对高速性顾及不多。事实上,从已知的数据来
看,FBC-1的机动性相当不错(对歼击轰炸机而言),第二代战斗机如F-5E、F-8II等对它
拦截占不到任何便宜,若是加上AA-11、头盔瞄准具,M2000、F-16之辈也未必就能轻易获
胜。这也可算作是中国的特点——歼击轰炸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一般来说,国外专门设计
的歼击轰炸机都比较笨重,机动性较差,如苏-24。而F-15E、苏-30之类,则是从空优战机
改型而来,与FBC-1不是一条路子。但当前,F-15E类的“双重任务战斗机”已成为歼击轰
炸机的主流,FBC-1作为80年代初开始发飞机,竟然与10余年后的歼击轰炸机发展趋势契
合,是巧还是中国的设计人员具有极强的预见性?另一方面,因为FBC-1的设计翼载比较
小,其最大起飞重量时翼载才500多公斤/米^2,相对国外歼击轰炸机算是小号的了,空战
状态下翼载更小,这虽然有利于机动性的提高,却不利于突防——但若是FBC-1真的采用了
FBW,则必定装有突风抑制系统,从而将大幅度改善低空飞行品质。FBC-1的前起为后支柱
撑杆式,主起为小距外八字摇臂式,结构强度大,又全部采用了中国战机中罕见的双轮结
构,可能是考虑到要在前线野战机场起降。而且从FBC-1的起飞重量来看,不用双轮结构也
完全可以,因此FBC-1很可能采用了低压轮胎,以保证它具有更好的野战起降性能,在作战
使用上,由于FBC-1具有极佳的续航性能,作战半径远达1650公里,因此它最主要的用途
就是与苏-27配合作远程遮断攻击。并且由于它的机动性较好,很多情况下甚至可以不带护
航机单独出击,具有极好的作战使用灵活性。很多人认为,FBC-1相当于苏-24、美洲虎,
但是我认为目前世界现役军机中,没有哪一种型号的歼击轰炸机与FBC-1相当。因为苏-
24、美洲虎这类飞机基本上是专用的对地攻击机,不具有FBC-1那样的机动性能。若是拿
F-15E与之相比,“吨位”又嫌大了一些。如果一不具有FBC-1那样的机动性能。若是拿F-
15E与之相比,“吨位”又嫌大了一些。如果一定要比,我以为最接近的当属“狂风”
IDS。换言之,FBC-1相当于增强了机动性的“狂风”IDS(但不是“狂风”ADV)。至于航
展中设计人员提到的上舰问题,我以为不可能。首先是FBC-1个头太大,体积和苏-27差不
多,而机动性等方面却逊于苏-27。虽然目前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强于苏-27,但这并非中国未
来舰载机发展的重点,而且苏-27经过改进之后,同样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若在二者之间
选择,苏-27自是首选。二是FBC-1的起降性能并不出色,进场速度较大:起飞虽然可以依
赖弹射器,但着舰难度相当大。
    总的来说,作为中国第一种歼击轰炸机,FBC-1的设计还算是不错的,载弹量和航程都
有了质的提高,电子设备大幅改善,攻击能力和生存能力大为增强。但正如港刊的评价,
FBC-1是80年代的设计,没有考虑隐身性能,电子设备相对国外仍有相当差距,发动机推
力不足……所以才有JH改进型的传闻。无论上述传闻是否属实,FBC-1的出现都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空中力量开始由防御型转向攻击型;而且由于FBC-1作战半径
大,将使中国空中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现实的战略威慑能力——轰-6因为突防能力差,
只能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出击,而这几乎毫无意义。一直以来,中国空中力量的主
力都是歼击机,约占军机总80%以上。这种不均衡导致了中国空中力量对地/海支援能力不
足。现在,FBC-1的出现,显示这种不均衡的局面将逐步改变。虽然中国空军现在尚未装备
JH-7,但未来一定会装备类似机型或其改进型,从而完成结构性的转变。还要再说一句:中
国的保密制度一向极其严格,只有在有了换代产品之后才会将这一代产品公开。也许,当我
们此刻正在大谈特谈FBC-1的时候,中国的下一代歼击轰炸机可能正悄悄滑向起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