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歼轰-7


    轰7A是中国第一种较现代化的中程打击机,自1992年预批量生产型服役以来,便不断
参加包括台海演习在内的沿海演习。而从1994年1月定型投产至今,改良型的研究业已展
开。
    西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于1995年着手进行改良型的设计工作。轰7A的改良型
可能称为轰7A,最大的改变是换装俄制发动机,以AL-31SM发动机取代轰7现用的斯贝MK
-202发动机。AL-31SM是歼11的心脏,它是苏-27的AL-31F推力增强型发动机,单台
的最大后燃推力近13吨,两台AL-31SM的推力可使轰7A的空战推重比接近1.1,使其载
弹量倍增至10吨左右。此外,轰7A将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并拥有更完善的导引武器能力。
    轰7A的固定武器可能与歼十一样,为一门重110千克的6-23型6管23毫米改良型机
炮。轰7A至少拥有10个外载挂架,除了能使用AM-39、C-601/611、C-801/802、新型C
-803超音速反舰导弹、还会配备俄罗斯授权仿制的Kh-65SE亚音速巡航导弹,以及一并引
进生产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舰导弹、Kh-31P超音速反辐射导弹,更先进的Kh-
41蚊式超音速反舰导弹。蚊式导弹发展源自Kh-31A,发射重量4.5吨,弹头重320千克,
使用惯性及主动/被动复合制导,在高/低空的射速分别是3.0和2.1马赫,最大射程分别可
达250和150千米。现代2型驱逐舰上的3M90系列改良型反舰导弹,亦可挂载在轰7A上使
用。
    其它适用的短、中程对地攻击武器还包括现役和研制中的国产与外国制传统炸弹、激光
制导炸弹,与之配合装备至少包括:由607所研制,正进行最后试验的蓝天全天候低空导航
荚舱,以及613所研制的前视红外/激光瞄准组合荚舱等。中国可能也在研制联合直接攻击
之类的先进多功能空射武器,这些武器现正在由014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中。
    目前轰7A并未确定使用国产或进口的火控雷达系统,但以歼八-2M及歼十的情况分
析,采用俄制系统的机会较大,轰7A因此也能发射R-73M、R-77、R-27系列俄制空对空
导弹,甚至配备中国发展中的第四代发射后不管中程空对空导弹。配备这些武器系统和换装
AL-31SM发动机,将使轰7A的性能大幅提高,对空/地的综合作战能力远优于现役的轰7。
    轰7A改用AL-31SM涡扇发动机后,虽然性能上大幅提升,但对飞机的气动外型产生重
大影响,加上全面更新机载设备,整个工作量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次。轰7A是西飞首种采用
电脑辅助设计和电脑应用工程技术研制的军用飞机,它在发动机、航电系统、武器系统与歼
十歼十一和SU-27“侧卫”战斗机有高度的通用性,将使下个世纪中国主力战斗机的生产
和后勤维护达到极佳的效率。
    虽然轰7现用的涡扇9发动机高速性能好,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经济性佳,翻修寿命
长,故障率低,但也存在低速性差,耗油量大,加速性慢,推力不足等缺点,不能与现役或
未来的战斗机匹配。其整体技术仍停留在近30年前的水平,甚至较中国自制的涡扇6等还
差,而且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明显影响了轰7的性能和发展。
    AL-31SM源于:“侧卫”家族中S/SK、UB、苏-30K/M/MK上共用的AL-31F双转子加
力式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曾遇到过多种极大的困难,在10年间动用了51
台试验发动机,解决了658个难题,工获得128项专利。盖机采用了模拟式电子综合控制器
(AL-31SM改用全数子式〕,能把工作状态发挥到接近极限值,当电子综合控制器故障
时,会自动转换成机械-液压系统控制。另外还具有多种参数监视系统、设计举独创的防喘
振系统和涡轮冷气控制系统等。AL-31SM发动机目前的价格为300万美元/台,不带加力器
的AL-31F曾以6台共用的方式装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上进行大气层试验,是一种优秀
的发动机。因为涡扇9的最大直径和长度分别是1093毫米和5205毫米,与AL-31F的
1300毫米和1950毫米不能相容,更不用说略有变动的AL-31SM。所以,势必重新设计后段
机体。更新的发动机直径较大和长度略短。涵道比由0.62降到0.6,总增压比由20增至
23.8,涡轮进口温度由1167度升至1392度,各种推力状态下耗油率亦下降,但发动机推重
比却由5.05升至8.173,对提高飞机性能的作用十分明显。由于涡扇9的气流量只有96.2
千克/秒,少于AL-31F的112千克/秒,所以轰7A的进气道必须扩大。为适应单台发动机
重量由1842千克降至1530千克,以及飞机重新配重和载弹量的增加,数模混合自动驾驶仪
和三重线传操纵系统必须重新设计。轰7A将装上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研制的全数字式自动
驾驶仪和四重线传操纵系统,该系统采用冗余度技术和16位中央微处理器,已相当于美军
MIL-STD-1750A软件指令控制。
    随着线传操纵系统可靠性的提高,轰7A将放弃旧式的2A3H-C9C锯齿状带翼刀翼型,
改用新设计的中等后掠角带前缘襟翼式上但翼。另外为提高隐身性能和强化气动外形,西飞
准备为该机引入S型进气道,以减少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和红外线信号特征,也可能局部采
用翼身融合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将会明显增加。轰7A也将会是中国首种电脑辅助
设计修正外形的半隐身战斗机,在配合新研制的吸波涂料的情况下,该机被探测概率应当会
有相当程度的减少。
    轰7A将配备中国、西欧和俄罗斯的航电系统。根据要求,座舱内两个座位都装有国产
广角抬头显示器和2~3个彩色多功能显示器,也可能配备头盔瞄准具。各显示器都可用多
路视频复合记录分系统予以监视。导航系统准备用618所研制的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做更
换,另外加装一套环形激光陀螺。轰7A的抬头显示器能与自动驾驶仪交联,即使飞机改变
航向,瞄准线仍能稳定压在目标上,另外还继承了轰7A具备连续计算释放点、连续计算命
中点等功能,并加装一台角速度轰炸系统,以提高自由落体武器的命中精度。新修改的侧滑
角传感器能供火控系统修正侧滑角对武器的影响,同时也提供导航武器精确计算风速、风向
之用。为发挥轰7A的最大威力,机上可能加装一套海上霸王式预警机作信息交换用途的数
据链,采用的将会是马可尼公司或国产型号。这将是中国第一种有数据链的飞机。
    雷达方面目前并未确定使用哪一国产品,推测轰7A采用相位电子雷达联合集团
(Phazron)为该机开发的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可能性很大。中国要求这种雷达具备轰7
上243H“鹰眼”雷达的地貌跟踪功能,可靠性、稳定性和维修间隔还必须大幅提高。采用
俄制雷达是有利于缩短研制时间的唯一选择。软件设计可能采用051G、052型驱逐舰上的法
国TAVITAC作战系统,由大陆科研单位自行编写。
    轰7的电子战系统性能虽然是中国现役战斗机中最好的,但也只是优于F-4和米格
23/27,只能反制SA-6之类的防空导弹的攻击,虽然与先进水平有20年以上的差距。根据
研究指标来看,轰7A的电子战能力至少达到90年代中期水平,才可能在现代防空火网中生
存。相信整套设备会同时采用中国和西方的组件,也可能有俄罗斯的某些技术支援,并且会
装上中国第一种红外/激光干扰机和多频道战术干扰荚舱。因为轰7A具有载弹量大、机内容
积大的特点,除了考虑加挂浮锚式空中加油设备当伙伴加油机外,更可考虑修改为轰侦7A
电子侦察机,甚至是类似EF-111电子战飞机的改良型。型号可能是轰电7A,具体发展要
待轰7A诞生后决定。如果能配备上述三种辅助飞机,轰7A系列将能暂时弥补中国没有航空
母舰的不足,若国产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研究成功,企打击范围更可以大幅延伸。
    轰7A的关键航电设备和软件将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13所自行开发,内含综合武器
控制系统和自动机动攻击系统。更先进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虽然已取得技术突破,但还
不能确定是否来得及配备在首批生产的轰7A上。新机上的系统自检和内建更换能力会比轰
7大幅提高。该机几乎已确定改用VICOR公司生产的电源组件作为机内电子组件的电源系
统,这种组件已用在多种航电系统和飞机上,曾在歼十和轰7进行过广泛试验,将是中国新
一代国产战斗机和航电系统的理想制式电源。
    在外挂管理和机内电子信号传输方面,轰7A全面按照美军标准设计。飞机的标准武器
挂载管理系统由挂载管理处理器和挂架接口装置组成,根据未来作战环境需要,中国选择了
美军全面推广的MIL-STD-1760A外挂管理系统,并于90年代初修改颁布。1776A可通过
夺路汇流接口(MBI)
    满足美军MIL-STD-1553B规格的信息链路设备传输数字信号要求。目前采用1553B信
息链路设备的中国军用飞机强五4/M、强五5、轰7、歼八3、歼十等。以此为基础,轰7A
将率先在组合式航电系统中使用Ada95标准军用计算机语言。改良后的轰7A体积增加,翼
面积更大,长宽比略小,最大平飞速度约2.0马赫,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5吨,与苏-24、F
-15同级,作战半径和航程与苏-27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