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国产新5.8mm枪族


刘子瑜
1997年,我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香港的顺利回归祖国。可以说,香港回归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维护领土完整,洗刷百年耻辱而进行不懈斗争 的又一次历史性伟大胜利。1997年7月1日,装备着新5.8枪族的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 港,向世人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新5.8枪族初次露面,即成 为这一历史伟大胜利的见证人。它既明示着其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职责,更昭示 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必然! 随着我国小口径班用枪族“庐山真面目”的展示,引起了传媒、军事分析家和广大军事 爱好者的瞩目。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我国轻武器发展的普通军事爱好者,我深为新枪族的诞生而感自豪。
新5.8枪族的研制总体上走的是以弹定枪的路子,符合当代枪械设计和发展的规律
自尤 金?斯通纳设计的M-16(AR-15)5.56mm突击步枪于60年代装备美军侵越部队以来,高膛 压、高初速、重量轻的小口径步枪以其射击精度、停止作用、后坐力及携弹量等诸方面的优 越性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随即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制和装备小口径突击步枪的热潮, 涌现出像FNC、FAMAS、AUG、SA-80、AK-74等一批性能优秀的小口径突击步枪。但在使用 中,M-16所配用的M193型5.56mm枪弹因存速能力差,暴露出远距离侵彻力弱,无法有效 对付在障碍物后或有简单防护的目标,作为机枪弹使用存在着严重不足(同样的问题也存在 于前苏联的AK-74枪族中)。针对这一问题,比利时FN公司从步机枪弹药通用的角度出 发,对5.56mm弹的性能加以改进,在保持原5.56mm弹的外形尺寸前提下,加长弹头长度并 在弹头中嵌入钢芯以提高弹头动能和远距离侵彻能力,所定型的SS109型5.56mm弹于1980 年成为北约标准小口径弹药。SS109型5.56mm弹的研制成功直接导致了美军装备M249型班 用机枪,但同时也使一贯致力于枪族化的美军在班用轻武器系统步机枪族化方面大打折扣。 这不可不谓是个教训。 反观我国小口径步枪研制发展的历程,所走的一贯是弹在枪先,以弹定枪的路线。虽然 成果出得晚些,但从设计思路上看,起点是相当高的。我国的小口径步枪研究起步并不晚, 面对世界性步枪小口径化浪潮的冲击并对比当时我军装备的56式班用枪族有口皆碑的可靠 性、通用性和杀伤威力,要使新型班用小口径步枪族在56式原有的性能水平上有换代性的 提高,则小口径弹药的步机通用性能,特别是小口径弹药的中远距离侵彻能力的完善,将是 小口径班用枪族性能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在解决了口径是向东方的5.45mm靠还是向西方的5.56mm靠,抑或是采用6mm还是 5.8mm的争论后,首先要重点解决的便是弹药步机枪通用的问题。枪弹的停止作用与侵彻能 力往往是一对很难互相兼顾的矛盾,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就因考虑不周而走了不少弯路, 交了不少学费。笔者在1990年的一份有关兵器的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关于国内外小口径枪弹 性能对比的文章,对比对象有M-193、SS109、5.45mm弹和国产5.8mm弹。通过一系列的实 验数据对比,国产5.8mm弹的停止作用与其他弹种不相伯仲(主要衡量标准是射击明胶时形 成的瞬时空腔的体积大小),另外,主要优势还在于中远距离的侵彻能力远远高于其他小口 径弹种,如在310m射程上,对10mm厚A3钢板射击,国产5.8mm弹的穿透率为100%,而 SS109和5.45mm弹均无穿透能力。相信经过近几年的改进,国产5.8mm弹的性能还会有所 提高。由此可见,新5.8枪族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将弹药的步机枪通用性作为技术突破口, 将追求小口径弹药的近距离杀伤、停止作用与中远距离侵彻能力的均衡作为小口径班用枪族 研制定型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枪械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工艺。从现代轻武器发展历 程来看,只有成功的弹药才能造就成功的枪。我国小口径枪族的研制发展思路正符合这一发 展规律,从这一点出发,也决定了新5.8枪族枪、弹综合性能的先进性。
新5.8枪族采用的无托式结构代表现代轻武器的发展方向
新5.8枪族的的最大特点是采 用了国际流行的无托式结构。无托式结构自本世纪初由英国利物浦一个名叫哈里?盖威尔的 枪匠发明问世以来,几经波折,终于在本世纪70年代大放异彩。随着FMAMS、AUG和SA- 80等有代表性的无托式步枪的研制成功和装备使用并在局部战争中经受住了实战考验,充 分体现了无托式步枪长度短、重量轻、精度高、结构紧凑,特别是在狭窄空间的良好操作性 能等方面的优越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理论界对无托式步枪的担扰。从目前国外轻 武器研制动态来看,无托式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如近期披露的以色列、南非、亚美 尼亚等国的新型步枪,均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无托式结构。新5.8枪族采用无托式结构,正符 合目前国际潮流。当然,无托式与常规式相比,因结构形式的不同,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具 体表现在: (1)全枪长度短、枪托粗大,不利于拼刺(如奥地利的AUG)。 (2)以组代件,机构复杂,故障率高(如英国的SA-80)。 (3)枪膛太靠近射手脸部,使射击噪声显得很大。 (4)瞄准基线短而位置高,不利于保证射击精度和隐蔽等。 但是,从新5.8枪族的实际情况来看,除瞄准基线高这一问题外,无托式的这些主要缺 点在新5.8枪族中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拼刺,除在日常训练中可锻炼战士的胆魄外,在 实战中与其说是战术问题,不如说是后勤问题——若有完善高效的后勤补给体系,弹药充足 又何需拼刺刀?即使刺刀见红,又能坚持多久?而5.8mm弹全弹重只有12.5g,比全重 16.4g的M43弹减轻30%左右,结合新5.8枪族全重的大幅度降低,在同等负荷条件下可多 带弹药两倍左右。另外,我国轻武器的设计定型中历来有高度重视枪械可靠性的传统,有一 整套相当严格的试验标准。据公布的有关数据,新5.8枪族中步枪的平均故障率为0.4‰~ 0.6‰,机枪的平均故障率为0.1‰,已达到了公认可靠性最高的AK系列的标准;新5.8枪 族所用的5.8mm弹采用双基药,枪口压力是M43弹的两倍,但其膛口噪声及射手耳朵处的噪 声值却比56式有大幅度降低;精度更未因瞄准基线短而降低,反而有大幅度提高:400m单 发精度R5056式为25cm,新5.8自动步枪为17.9cm,600m点射精度(高低方向)56式为100 ×96cm,新5.8自动步枪为69×81cm。一系列数据说明,新5.8枪族有效地克服了无托式 结构的一些缺点,显示出很高的枪、弹系统综合设计水平。如果说81式枪族曾为冲铆机匣 “正了名”的话,那么新5.8枪族在我国轻武器界则为无托式“正了名”,这也符合世界轻 武器的发展潮流。而新5.8枪族成为目前世界上重量最轻、体积最小、直射距离最远和威力 最大的小口径班用枪族,采用无托式结构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新5.8枪族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总体上达到90年代后期先进水平
建国以后,我国 的轻武器长期受苏式武器设计和装备的影响。AK-47的仿制型56式装备我军达30多年, 正如新5.8枪族的研制者之一林久彬先生所说,对于卡氏技术的理解,我们已经毫不亚于 “老大哥”。如何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AK系列的优点,结合目前世界上的先进设计思想和 制造工艺,使新一代小口径步枪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则是论证和研制中的另一关键问 题。在步枪的设计上,据笔者所收集的资料,我国曾搞过两种方案,其中一种是大家所熟悉 的87式5.8mm突击步枪。该步枪总体上是81式的小口径改进型,工作原理、制造工艺等方 面并无重大突破,估计这也是影响其未能正式装备的原因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在步枪 小口径化的进程中志存高远,宁缺勿滥的方针。在充分总结和反思我国20多年来小口径枪 弹系统的研究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1991年国家再次组织轻武器界人士展开新5.8枪族的 研制工作。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新5.8枪族与上一代班用枪族相比无论在设计思想上还是 技术上均有阶段性的突破,达到90年代后期世界先进水平。以笔者看来,这些突破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国际先进设计思想,在新枪的设计上大胆采用无托式结构,使新枪重量轻、布 局合理、结构紧凑。 (2)设计中吸收了AK系列和M-16的成功经验,大胆采用新技术新结构,如自动机构、 闭锁机构、槽式下机匣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处理等,摆脱了AK系列影响的同时也为新型、 轻型材料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3)大量使用世界先进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如机匣、机枪弹鼓等采用超硬铝;枪管采用 精锻工艺;闭锁系统关键部位采用数控机床逐点编程切削;在零部件加工中广泛使用化学复 合成膜黑磷化处理;大量使用工程塑料件等。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使新枪族的制造水平大幅 度提高,系统重量大幅度降低。 (4)枪族中枪种齐全,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新5.8枪族由自动步枪、班用机 枪、短步枪组成。对比国外同类产品,尚没有如此种类齐全的枪族,它在后勤保障和人员训 练上的优越性不言而喻。新5.8枪族所有枪种均采用相同的自动结构,自动步枪和机枪的通 用件高达70%以上。齐全的枪种和如此高的互换性,反映了新5.8枪族在枪、弹设计水平 方面的突破。 (5)新5.8枪族具有完善的观瞄系统,除传统的机械式瞄具外,还配备有作为通用件使 用的白光瞄准具和微光瞄准具。 综上所述,缜密、慎重而扎实的前期论证和设计实践、制造上的大胆突破,使新5.8枪 族当之无愧地站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前列。 一百五十年前,英国侵略者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武装起来的火枪火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 国门,中国从此开始进入充满屈辱和苦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百五十年后,中国人民 解放军驻港部队终于踏上香港这块离别祖国一百多年的领土。换防时,人们从电视转播中看 到的是一位英武的中国陆军少校用标准而威严的军令命令扛着SA-80在岗上强装尊严的英 军士兵“下岗”的镜头。次日,胸挎无托式新5.8自动步枪的驻港部队士兵以“新一代霓虹 灯下的哨兵”的形象成为各大传媒机构着力报道的焦点。需知,无托式步枪最早由英国人发 明并在世上大出风头。今天,挎着同是无托式的新5.8自动步枪的解放军却将扛着无托式祖 宗的“拳头产品”SA-80的英国皇家士兵赶下了岗。 正所谓:廿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英国人或许在想:难道这就是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