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


           ——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王洪光少将
本报记者朱振国李腾
王洪光,祖籍山东新泰,1949年生,1968年入伍。在总参谋部工作期间,立三等功一 次,嘉奖三次。期间主编的“全军装甲兵训练规章系列”获军事科学院成果一等奖,《装甲 兵战术学》获军事科学院成果二等奖。《装甲兵发展及环境论证报告》荣获98年度军队科 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2月任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 让国人没齿不忘的卢沟桥,曾是中华民族面临国耻而奋力抗争的精神象征。国家的兴 衰,军事的较量,曾经从这块土地向广大中华大地延伸。今天,作为我军装甲兵唯一的高等 工程技术院校的装甲兵工程学院,在这里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和高素质人 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个中秋的午后,在简朴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将 军——该院院长王洪光。 王洪光院长介绍说,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著名的“哈军工”装甲系。目前在工学、 理学、管理学、军事学、哲学5个学科门类中包括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导 航制导与控制等13个学科31个专业拥有硕士授予权,拥有多个全军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其 中“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学科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的主要任务是面向陆军装甲兵 机械化部队,培养担负装备运用管理和作战指挥的高等“技术指挥型”军官、面向院校和科 研机构、驻厂军代表,培养“工程技术型”军官和“技术管理型”军官,同时还担负部队在 职军官轮训以及外军留学生的培养任务。 从当兵做起到担任军事领导,如今又走上全国重点工科院校领导岗位的王洪光来说,他 对军事院校进行了准确的估量。他说,与地方重点院校相比,军事院校发展不足,差距较 大。但是,军校学员扎根基层和为军队建设服务的军人品格及严格的纪律,是一般地方大学 生所不能比拟的。为了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和现代军事发展水平,克服专业技术军官在素质结 构和能力水平上存在的缺陷,学院承担了军委赋予的“指技合训”任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 革实践,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军事高等教育形式,即指挥专业和技术专业合训,形成培养高素 质复合型人才的新专业——装甲兵军事技术指挥专业,培养德、智、体、军(军人素质)全 面发展,能胜任装甲兵分队指挥工作的具有装甲车辆技术工程师素质的初级军官。该项成果 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军队级一等奖”,并得到军委、总部的充分肯定。 其次,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和错综复杂的高技术战场,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 合格人才,从1994年起,学院制定并实施了《德育大纲》,不断推进学员系统化德育工 程。经过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学院建立了学员系统化德育的良好格局,即以德育目标为牵 引,融汇军队条令条例的精神,建立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合力育人德育网络,取得了积极的 效果。百分之百服从分配,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建功立业。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 才、研究创新的理论和高新技术成果为目的,以军队和院校编制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 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王洪光说,改革既要适应未来的要求,又要 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超前性原则:使改革的超前导向作用 于对21世纪军队建设发展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系统性原则:将院校教育作为一个 完整的系统来整体推进,注意进行系统配套的全面改革和建设;创新性原则:改革就意味着 创新,改为人先;实践性原则:改革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勇于实践,并动员全院 同志投身到改革实践中去。 为了实现更高目标,作为部队院校领导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王洪光认为,首先要有开阔 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把握现代高新技术,要求领导者要有自主学习、注重运用和善于 创新三种能力。在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适应部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工 作思路要清晰,做好宏观谋划工作;最后,领导本身要有军人的素质,对部队建设的特点和 发展要有本质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