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发展历程

  中国军队中最年轻、最现代化的一支部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于今年七月一日迎来了
其三十岁生日。
    经过三十年的风雨磨炼,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发展成为共和国的一支精锐之师:它多次
圆满完成导弹发射训练任务;它已经形成了核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核反击作
战能力。
    今年三月在东南沿海举行的导弹发射训练任务,再次全面检验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战
斗力,展示了这支部队良好的军政素质、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能力和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
作战能力。中国建设战略核反击力量的努力,早在五十年代末就开始了。一九五七年十二月
九日,来自全军各部队及科研单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战士组建了地地导弹训练大队。
    一九五九年六月,根据导弹训练大队的训练情况,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导弹训练大队,组
建成两个战略导弹部队战斗营。
    一九六0年三月十八日,其中一个营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学校正式成立。这便是中国
“导弹第一营”,也是亚洲诸国中最早的一支战略导弹部队。三十多年来导弹营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如今已壮大成一定规模的导弹发射部队,并为整个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壮
大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军官。
    一九六三年,中央军委又作出决定:建设战略导弹阵地。
    一年后,有关方面形成了关于在北国某地建设第一个导弹阵地的报告。当时的副总参谋
长张爱萍带领一班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原始山林实地考察。
    九月二十八日,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正式下达。来自全军八十八单位的数万
名官兵,开始陆续向这大山密林秘密汇集。
    就在这支部队进山不久,一支支担负同样使命的部队开进了中原古岭、南疆密林、西部
高原……于是,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式、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贮存、能指
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九日,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在北京主持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会议,
导弹与原子弹“结合”前的工作会议。面对到会的科学家、将军和有关负责人,周恩来庄严
宣告:中国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
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
    几天后,中国便成功进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
    一年之后的七月一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一支掌握现代化尖端武器的特种部
队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正式成立。它的名称由周恩来总理亲定: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
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从拥有核武器那一天起,中国政府就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而,后发制人成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唯一的选择。
    这一选择也给官兵们提出了必须在军事素质上强于对手的要求。
    七十年代中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导弹团远距离机动作战实弹发
射演习,演练了走、藏、打的全过程。
    八十年代初,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又成功进行了首次规模庞大的合成训练战役演习,检验
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从塞外高原到风雪山区,从深山峡谷到荒野密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一次次的演练中
羽翼渐丰。
    科技是导弹腾飞的炽烈热核,科技进步是导弹部队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国军队中最现代
化的一支部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官兵们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
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取得了近千项科技成果。
    “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成功,使部队测控技术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导弹
控制系统”、“电子化指挥系统”、“通用文电处理系统”等重要系列成果,填补了不同型
号导弹旅固定和机动作战电子化指挥空白。在气象、测地、防化、后勤保障等方面也取得了
一大批成果,这些成果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得到推广应用。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司令员杨国梁、政治委员隋永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回顾第二炮
兵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和改革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第二炮兵仍要继续深
化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按照战略导弹部队的特殊规律来建设。”
    “中国发展数量有限的战略核武器,完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讹诈,为了自卫;
遏制可能出现的核袭击,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在此我们愿意重申,任何时候,任
何条件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