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6、网上电视


  最近一阵,整个世界下一步发展的图景突然显得清晰起来,一切细技末节都在黯然隐去,全球电脑界到处都在谈论同一个主题:电视。
  我当记者十多年来,还从没见过这么火爆的研讨会:3000人报名,因“门票”紧缺,90%的人被筛掉了。这就是11月12日-14日举行的中国网络界第一盛会——“中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国际联网研讨会”,它是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已是第二届。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英特尔中国区总裁简睿杰(James W.Farrett)关于《英特尔:Internet的动力》的演讲。借助同声翻译,我惊奇地发现,英特尔现在变了,它不仅要给PC一颗奔腾的“芯”,而且还想充当互联网的心脏发动机。它的旗帜上已开始赫然飘扬起“可视互联PC”字样。我注意到整个演讲只字未提INTEL INSIDE,怕是想要INTELIN TV或INTELNET了。两天以后,16日,在赌城拉斯维加斯,比尔.盖茨在Comdex Fall97上,也“英雄所见略同”地谈到,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是带网络功能的数字电视将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隐而未谈的背景,是WINDOWS98正在通过电视查看器(TV Viewer)和电视调谐器(TV Tuner),将人们的PC变成电视。
  有一个从来还没被人讲过笑话:萨伊、里根和格葛夫一起学习《圣经》,读到“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一句时,意见发生了分歧。萨伊说,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供给创造需求。上帝是个厂商,他供给了光,于是人们自然而然产生了对光的需求。里根说,不对,我认为上帝的意思实质是,政府创造需求。因为只有美国政府扩张赤字,才能有效扩大总供给。格葛夫十分谦虚地等到最后,说,你们说的都不错,但我要做点引伸,我认为上帝的意思其实是,技术创造需求。因为英特尔公司带领技术不断升级,使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投资越来越大,才能持续不断给美国政府带来更大的赤字。一直以来,人们有一个抱怨,说WINTEL联盟一味地升级新技术,只是为了推销技术掏用户腰包才找出一些需求来让用户去“需求”。我经常听到周围的一些人在问:跟不跟进?这个技术有什么用?这一次,我想对他们说,WINTEL正在做一件好事,值得跟进。我看重的是技术的社会含义。电视网络技术涉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机会。
  自从奔腾100解决软件播放VCD以来很久,许多人都在问自己:再升级还有什么意义呢?是开着风驰电掣般的P6在WPS上写关于久拖不决的下水道堵塞问题的报告?还是在300主频的MMX上用24倍速带硬解压功能之光驱加视频加速显示卡再加影碟卡最后用金山影霸软件播放VCD?或以56K的MODEM配ATX结构高速冲到一个DOS面孔的BBS站上说句HELLO?至于3D,我忙得没时间玩游戏拿它来干什么?……。显然,造成我们困惑的根源,不在于这些技术有没有用处,而是这些用处有什么意义。简睿杰先生关于票务大师(Ticket
  MasterOmline,//www.ticketmaster.com)的演示,首先纠正了我长期以来认为3D就是游戏的偏见。那天正在进行墨西哥和阿根延争夺世界杯决赛权的关键之战,网上订票处给出了赛场可移动视角的全息场景,简睿杰先生随机点中一个剩票,657,F区19-20。马上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座位视角上的足球场。3D到了网上,在真实的生活中,增加了我作为主体选择的机会。现在不是售票员随意决定让我用什么视角看世界,而是由我自己决定用什么视角看世界。作为记者,英特尔公司关于Intercast(互播)的概念,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在这里,通过动态视频,我可以点播、选放我想看的电视新闻,而不看那些我不感兴趣的诸如“开业剪彩、迎来送往”之类新闻。而不象现在,电视新闻象俏货搭配着“滞销产品”样不由分说把什么都一股脑塞给我。我不再是受众,倒成了“授众”,向播放者授意我想看什么新闻。网上的3D、视频和数字化电视,它使我们从客体变成了主体,从世界的被动看客变成了主动参与者。它改变工业社会那种让自我迷失于“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基本生活方式,改变那种“世界本是每个劳动者创造,但每个劳动者又都被这世界支配得团团转”的生活怪圈。这才是这些技术真正吸引了我的社会意义所在。
  为什么电视网络技术会有这样的意义,而过去的技术没有这样的意义呢?这里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误解。当我们参观一个VCD、DVD和数字电视的展览时,常常听到扶老携幼的一家子这样的赞叹:哟,这DVD上的鱼可真清楚,来个猫非一头撞死在显示器上不可;或者说:还VCD呢,不如咱家录像机清楚。高清晰度并不是数字技术的社会意义所在,交互性才是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的社会区别所在。在模拟技术的世界里,人是被动的、被决定的客体;而数字技术,为人类提供了成为主动的、选择性的主体的技术基础。数字技术的社会内核在于INTER-这个前辍中,而不是什么让馋猫迷登得往显示器上撞之类。日本当初模拟式高清晰度电视的失败,不是败在分辩率技术上,而是败在模拟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社会文化与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文化的时代较量上,是败在对人类主体应怎样发展的错误价值判断上。
  回到关于“技术创造需求”这个有争议的话题上来。抽象否定电脑“巨无霸”们创新技术,而不问技术的具体内容,是不对的。人的生活方式,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需求和生活能力。在讨论重大技术走向问题的时候,关键是要问一句:它对我们的生存状态,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这几周,全世界都在跟着喧嚣电视网络,但我想,只有世界上最有远见,因而在人类中取得最多财富的那个人真正切近了主题——生活方式。
  ------------------
  转自万圣书园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