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信息交换两法则


  网络是信息流动的河床。但信息能流动不仅因为有河床,更因为有位差。
  按照老子的说法: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信息正像河水,是从高向低流动的,这就是信息流动的不对称法则。信息不对称法则决定着信息交流的必要性。当交流的一方感到信息匮乏时,它便产生了信息需求。这种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便处于某种暂时的平衡状态中。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总是通过提问来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通过回答来获取所需的信息。人们依靠问与答建立起信息依赖关系。在网络时代,有人根据信息容量标准把由许多服务器组成的网络视为一个超级大脑。它如同江海一样把各处流淌而来的信息溪流汇聚在一起,因而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源。
  与它相比,每个人的大脑就显出了局限性,它能够提供和贮存的信息实在有限。当然,一些来历不明的科普文章曾经说,人目前只利用了其大脑容量的4%。
  然而不久前又有脑生物学家宣布,我们的大脑功能充其量只能开发20%。在我看来,就算我们百分之百地开发了自己的大脑容量,也敌不上一台过时的386电脑。
  人脑与网络之间的信息容量差别造成了一个事实:大量信息单向地从网络大脑流向每一个人的头脑。这样,人们原有的信息依赖关系就变成了网络依附关系:无论我在网络上提出一个明确的还是不明确的问题,都会有大量的信息等待着我。
  于是我们的头脑似乎成了一个不停转动的水轮机,每天由大量信息推动它旋转。
  我们甚至来不及记住它们。更不要说思考和消化它们,当然有些人根本就不想思考。不过,网络本来就不是仅供人获取精神食粮的老式图书馆。它用大量的时闻信息、商业和金融广告信息、教育信息--当然也包括关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来冲刷我们的头脑,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
  当然,就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说,网络对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基本还处于零公里阶段。这主要由于许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还没有把传统的信息资源数据化。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我国现有数据量占世界数据总量的10%,但由于其中主要是科技信息,所以其利用率不足1/1000。具体说来,如今我们尚不能利用网络购物、储蓄、在旅馆或饭店预订房间和餐位。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网迷只能对网络信息怀有一种缺乏目的性的广捕式兴趣。拉到篮子里就是菜,逮着谁跟谁聊!这也正说明网络是迷人的,人们很容易建立起牢固的网络依附关系。一旦多数人觉得网络成为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网络就成为整个未来世界。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尚未进入网络时,超前到来的网络时代就给我们造就了许多信息杂食动物。
  那些在网上穿梭于各个论坛、报刊杂志、电子咖啡馆的人对美国大选、保钓运动、南沙争端、环境保护、软件动态和克隆技术等话题都能说出一二三来。他们没有明确的问题,不要求明确的答案。多变魔幻的信息世界固然会使人上瘾,但却未必会使人充实。由此我们可以把一条心理学定律当做信息交换的第二法则:
  适度的信息交换可以丰富人的知识,一旦超过这个限度,那就只有交换没有信息了!
  的确,对许多网上瘾君子来说,他们的头脑只有在上网时才是充实的。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