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一章 观念的革命


  你是否有全球的观念去引导孩子?
  
1.世界正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整个世界正面临新的挑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量剧增,先进快捷的传播方式,使地球日益“变斜,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做到思想、知识与时代同步,用全球的观念去看待问题,引导孩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国际专业化分工渐趋明确,国际贸易明显增加,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跨越国界,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但是,“地缘现象”在这种形势下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地缘因素的影响,一些相临的国家形成了经济联系格外密切的集团并最终形成有组织的整体。
  丁伯根于1950年首次提出了“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在他所著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一书中进一步对世界经济一体化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在人们对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中,这一概念的不同含义在不同角度上得到大量使用。
  人们既用它来指一个大公司对小企业的兼并,有时又带有空间上的意义,用它来指一国之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融合,或是几国间就单一商品所进行的经济合作。地区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公司的区别在于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属于宏观经济一体化,而跨国公司是属于微观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正如罗伯逊所指出的:经济一体化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服务于某种更高目标的过程,在经济方面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所有合作者的繁荣,经济一体化的更远一些的目标是和平。
  上个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的这种发展趋势不是减弱了,而是大大向前发展了。今日世界的现实表明,“闭关锁国”的时代过去了,连战后一度形成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平行的世界市潮的时代也不复存在了。正像邓小平同志精辟指出的那样:“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世界的开放反映着生产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世界的开3放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使世界的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世界开放的序幕是由地理大发现拉开帷幕的。世界的开放是以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为前提的。历史上,世界存在若干彼此隔绝、互不联系的文明中心,当时人们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对越是远离自己居住的地方,认识越模糊。直到15世纪末,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横渡大西洋,才到达了今日的美洲,然而他一直以为自己“发现”的地方是东方的“印度”。后来才由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断定这是一个新大陆。
  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18世纪后半期,以詹姆斯·库克的3次航行完成了对澳洲的发现,从此澳洲开始进入世界地图。
  上述地理大发现为世界的开放准备了条件,从此地球上的居民获得了名副其实的“全世界”的概念,即地球是圆的,全世界包括“五大洲”和“四大洋”。
  世界开放的出现则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结果。产业革命前,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但那只是偶尔发生的互通有无的少量的交换关系,而这种交换通常只是因为各国之间自然条件的差异。产业革命后,国际商品交换的品种和数量扩大了,而且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交换关系,世界开始进入了开放的时代。马克思曾指出:“机器发明之后分工才有了巨大进步……。从前结合在一个家庭里的织布工人和纺织工人被机器分开了,由于有了机器,现在纺织工人可以住在英国,而织布工人却住在东印度,而在机器4发明前,一个国家的工业主要是用本地原料来加工。……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当时的开放局面同今天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商品国际化为主,世界出现了工业国和原材料生产国的分工。
  世界的全面开放形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力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电不仅被用作强大的工业动力,而且被运用于照明、通讯。广播等方面,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所造成的空前强大的生产力,给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
  首先在国内,规模庞大的工业要求巨额资本,于是加速了资本的集中,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其次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需要寻找国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而帝国主义时期大量的资本输出,使这一时期世界开放的局面形成了以资本国际化为主的新特点。而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为世界的进一步开放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就这样导致了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世界全面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奠定了。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于本世纪中期,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合成材料与激光技术等为主要标志,推动了世界开放的新发展。
  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序幕,对它的研究开始是出于军事目的,是在战争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战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迅速发展,随着世界能源日5趋紧张,核能的开发利用将大有可为。
  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人类智力解放道路上的重大里程碑。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涉及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子计算机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它们可部分取代人的智力,运用于生产操纵。经营管理、资料处理,并已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使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重大变化。
  空间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比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还要神奇的时代。
  战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相适应,现代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面貌大为改观,生产专业化与生产国际化进一步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随之加深,世界开放格局取得了新发展。国家之间因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彼此联系密切,交往十分频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交流和相互合作。近50年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又把世界各国的交往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地球上的空间距离“缩短.了”,信息的“时间差”也趋于消失。这种局面不仅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且加快了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使世界变得空前开放了。
  开放的世界使世界各国原有的“一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经济”,从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父母们,你们是否6已具备全球的观念去教育和引导你们的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
2.我们生活在“地球村”

  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10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堵于1989年被推倒了,东欧各国的政局发生了剧变。政治上,分别由两大超级大国领导的对垒局面已不复存在。全球各地纷纷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了既有的国界限制,代替传统的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全球环境的变迁,更加深了人类命运的一体感。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升高,工业国家排放的大量废气与热带雨林的滥伐,更加重了臭氧层的破坏程度,这些都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们的命运将更加紧密相连。
  “天涯若比邻”已不再只是美好的憧憬,伴随着先进的交通和通信设备的问世,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
  火车、飞机的发明已使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校电话应用于通信,使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现代通信技术是在近代有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中期,科学技术和近代电信事业的发展,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特别是电脑的出现和发展,现代通信技术日益发达。新的通信技术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数字微波通信、光导纤维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
  随着电子计算机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它的体积大大缩小,成本大大降低,性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技术日益紧密地与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各种信息网络,这些信息网络,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的形成,是世界高技术发展,特别是电脑和通信发展日益结合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量迅猛增加。根据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的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未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一14000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每年出版的图书达50多万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为80一90年,19一20世纪为30年,本世纪60年代为15年,进入80年代,缩短为5年左右。而且由科技发现发明到工业应用的周期也缩短了。18世纪20年代发明的摄影机,112年之后才成为工业产品;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无线电花了35年时间,到20世纪初才付诸使用;19世纪末发明的调光机经过18年开始得到应用,而本世纪发明的电视只经过12年就被应用了;原子弹从设计到应用只花了6年时间;晶体管的发明到工业生产只有3年时间;激光器发明到应用只有不到1年的时间。
  此外,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交叉综合趋势也日益明显,现8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与此同时,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国际化,信息量的猛增,都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为之服务。
  信息网络建立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的通信和传播技术形成的通信网络与电子计算机的有机结合。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由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形成了微波、光纤通信网络,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
  计算机与通信是信息时代的两大支柱,因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网络化、全球网络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已在发达国家开始普及的综合数据通信网络将向着更高速度、更大容量提供信息服务的宽频带IsDN发展,光纤通信将从主干线路向用户终端线路普及。
  利用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国际信息网络正在继续发展并进一步充实。到90年代后半期,利用卫星的移动电话全球网络已经达到实用化。
  最能代表美国知识经济发展状况的缩影是硅谷。50年代的硅谷还仅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水果产地,70年代以来,硅谷如日中天,在美利坚大地光芒万丈,直射全球。到今天,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知道硅谷的大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访问。洽谈生意者络绎不绝。硅谷几乎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子工业及高科技的象征和代名词。硅谷被誉为企业成功的象征、“信息社会”的典型、电子工业的心脏。硅谷可谓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先进入信息社会的“特区”了。
  随着电子互联网络的全球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世界,知识经济下的信息技术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价值观和社会经济相互碰撞影响,创造出某些崭新的东西,从而使人类的文化和人类的价值观有史以来第一次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电子媒介所左右。
  如此发达的信息网络是建立在不断涌现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基础之上的。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广泛兴建高科技工业园区,而今全世界已有大大小小900多个比较规范的科技工业园区,从业人数达数百万。
  在看到电子互联网络对经济发展所起巨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电子媒体对人类社会的一些影响,电子媒体煽动情绪的功能远强于逻辑信息的传送。
  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会阅读,学习阅读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通过电脑、电子互联网则不需要花太大力气。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随着电子词汇的缩小,从书写文字向视觉一口头语言媒介的转移将会改变我们思维和决策的方式,著名的演说家和感动过无数听众的演说词都不会再有了可以看到,一个尚未定名的,处在电讯、电视、电脑和媒体艺术交汇点上的产业正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随着电讯、网络事业的日益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校人们独坐家中便可同时得知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事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讶和叹服的伟大的时代。
  让我们来看一看迅速发展的因特网对世界的重大影响吧。
  自从1946年世界第一台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的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英尔学院问世后,信息技术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现在价值2000美元的一台电脑比70年代中期价值1000万美元的一台大型主机的运算能力高出许多倍。25年前,全世界仅有5万台电脑,现在已增到1.4亿台。信息传播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1960年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缆仅能容纳138对电话同时通话,现在一条光纤电缆能同时容纳150万对电话同时通话。现在全世界有6000万人使用因特网,预计到本世纪末可增加到5亿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已经并将继续极大地改变世界经济面貌,并塑造出一种“新世界经济”,即“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的特征是:信息产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大大发展,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主导产业;它将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使任何单一国家的市场显得过于狭小,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生产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将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内部流通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代通常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企业跨国家和跨行业发展的势头日益强劲,经济活动将按网络加以组织等等。这种趋势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冲击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从而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竞争方面,欧盟各国与美国相比已处于不利的地位。它们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并且仍试图用工业时代适用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规则来应付变革,而它们自己的信息和交通技术则正在把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通过电脑网络做生意的人日益增加,这不仅使贸易发生变化,而且对企业本身也有影响。工业界必须转变思想,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整个生产过程正在变成一个全球的平行过程,目前的发达国家首先是以技术参加这个过程,电脑甚至能够担任过去由管理人员承担的任务。
  产品的革新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以一项革新产品赚钱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由于世界联网在不断发展,开发人员获得关于市场趋势和新产品的信息也越来越容易。仿制产品会闪电般出现。
  因特网已愈来愈成为电脑爱好者的最新追求,因特网的用户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快速成长的用户群,使因特网成为最丰富的金矿,而且可能是跨世纪的新金矿。未来因特网与新的电脑技术结合,其威力将更为惊人。因特网的介入,使信息业与家电业的竞争提前展开。现在中国的电脑用户考虑的不仅仅是购买电脑,而且上网也成为最新时尚。愈来愈多的校园网在高校出现。清华作为中国校园网的始创者,已将学生的个人电脑联网,极大地丰富了学校与外界的交流。
  而最新出现的网络电脑,因为其价格便宜,不需要软件,也无硬盘,不需要升级,故对传统的个人电脑形成了挑战。
  在几年前,还很少有人看好因特网的前景,现在却没有人怀疑它在未来的影响力。它所改变的不仅是电脑功能,更牵涉新的工作方式和企业组织运作。因特网这一个大浪冲上来,如何应付,则要看谁能率先抢占有利位置。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电子商务”。由于困特网的全球性特点,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及空间的约束而更为自由地。
  迅速地交流信息,从而同时诱导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高度信息化社会化来临,产业组织将向“开放型、网络型导向”发展,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竞争节奏加快产生的结果。因此,21世纪的社会体制,将是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共存与融合,以因特网的“电子商务”为社会基础,重新塑成社会系统,并因之出现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它们的出现,反过来又使因特网的应用更加广泛,也使人们更加依赖于网络可以看出,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全球一体化加快,全球的经济日益融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愈来愈多,各国之间也越来越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任何东西都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生产、销售的现象。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大家都面对一个崭新的现实,所有的入都相互竞争,强大的组织机构在维护自己和它们周围环境与之相称的既得利益。
  多极世界正在走向经济一体化。随着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国家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全球性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了,从而急需制定一个指导全球经济规则的体系,以解决各国、各地区之间围绕各种因素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有关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的知识产权问题。但是这条线划在哪里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对发达国家来说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出售知识财产至关重要,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进。目前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录像、激光唱盘和电脑软件有90%是盗版,美国公司为此每年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兀。
  如果一个国家的公司能够毫无代价地使用世界上任何一种新技术,这个国家还能为基础研究开发花钱吗?这样就可以创造高就业机会和高工资。但如果大家都采取这种策略,新的产业就发展不起来。因此,理想的情况是,成立一个全球科学基金,该基金支出基础研究费用,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国家从中受益,有助于新的高科技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当然,在为这一目标所作的努力中困难重重。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协作分工使生产、销售、消费已成为世界各地企业的协同工作,再也不能明确指出产品的产地。
  全球化已成为时髦的经济口号。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国民经济无疑正走向一体化,消费者购买的外国货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跨国经营,储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地在边远地区投资,而全球化经济的实现也依赖现代化的信息产业和电信业的创立,也可以说是知识经济的到来导致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地球也日益变“斜,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无时不感受着这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
  
3.中国父母,你知道知识经济浪潮吗?

  新的世纪不远了,我们的双脚已经站立在新世纪的边缘。一个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知识和科技,才能把我们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史上科技发展最为辉煌和灿烂的时代。这一时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数不胜数的发明创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科学在不断加深着人类对自然界、对世界、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着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自身。
  80年代以来,在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世界经济的第五次增长周期,这次增长周期将持续到21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时期,它不仅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而且产生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转变,世界经济正从以钢铁、汽车和公路为基础的工业时代转向以硅、电脑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这一巨大转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能比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更为重大而深远。
  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五个增长周期的先导和中心,其它西方国家紧随其后,到下一世纪初,发展中国家无疑也将加入这一以信息为特征的新的增长周期。
  在美国,随着关键技术,特别是电脑、激光、微电子、因特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技术经济体系已经成形;信息产业及有关的服务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性产业,基础设施是以因特网或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电脑空间”(COmputerSpace),企业采用电脑综合制造系统进行生产并实现“参与和互联系统”的管理制度。
  这一时期发生了以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为内容的新的产业革命,即信息革命,这不仅改变了生产的方式,而且改变了生产的内容。过去的制造业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是资源的凝聚,而现在信息业把知识转化为产品,为知识的凝聚和不断发展提供了条件,并不断地创造和使用知识。信息产业具有信息创造(包括科研、工程、设计、教育及培训等)和信息处理(包括电脑程序编制、软件设计、数据处理等)功能。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经济部门,而存在于各产业尤其是各级服务业以及信息活动中。目前美国信息工作者在全部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60%,信息产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正是凭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心,并一直执全球信息和通讯产业发展之牛耳。
  这是与美国几十年来致力发展信息及相关产业分不开的。近几年来美国政府和一些大企业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和开发全球卫星移动通讯网络等计划,把信息和通讯技术及其产业提高到新水平。美国在电脑关键部件和软件部件方面占有绝对优势。1990年美国公司控制世界微处理机市场的3/4,到1993年其控制份额上升到90.1%,其中因特尔公司控制着75%的份额。软件方面,美国微软公司独家供应的软件操作系统占世界份额的80%,它供应的应用系统软件占世界份额的50%。在建立电子信息网络方面,美国拥有因特网全球联网电脑总数的70%,远远超过德、日等其它发达国家。
  在如此壮大的产业基础和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条件下,美国知识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伴随世纪末钟声的临近,美国“新经济”日趋发展,对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一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先导,以全球为导向,以网络为载体,以周期淡化为特征,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将主宰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所以美国管理权威彼得·德鲁克指出:现代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而知识经济则是我们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也正因此,当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欧洲经济增长迟缓,日本经济困难重重的时候,美国经济这几年来却一直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1996年以前的3年里,美国高科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1997年上升到40%。目前美国经济增长已持续保持7年,失业率低于5%,通货膨胀率稳定在3%左右,各阶层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彼得·F·鲁克在一本著作中提到“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
  在知识社会里,学校的学习和文化越来越控制着工作、生活与求职的途径,所以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有文化。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有文化远不止于会阅读、写作与计算,如今,有文化还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对信息化社会的了解。每个社会成员对这个复杂的世界都必须有相当深的了解与广博的知识。新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大量这样的知识。在知识社会中,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学习,因为迅速变化是知识的基本性质。在知识经济社会体系中,知识的迅速更新更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因此,学会如何学习远比掌握有限的知识更重要。
  21世纪的曙光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新时代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巨大进步;文明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造就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随着全球科技浪潮的一次次汹涌澎湃,我们的时代日益踏上新的道路,走上新的起点。“知识经济”这个词变得不再陌生,它屡屡出现于各类报刊、杂志上和经济学家、商界巨人的理论书籍与畅销书上。“知识经济”将日益成为新时代的基矗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有哪些呢?简单他说,知识经济就是以智力资源的占用、配置,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①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如信息科学技术的软件、生命科学技术的基因工程对资源的耗费之少,与传统技术不可同日而语。②资产投入无形化。知识经济不像传统工业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而是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③世界经济一体化,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④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科学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如美国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技术经济导向政策,对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了巨大作用。⑤新的价值取向,促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实现。未来的人才教育,应以培养高技术产业化的人才群体为主体。③新的市场观念。“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的新特征;日益发展的跨国公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相互合作,又彼此竞争的局面。⑦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如江泽民主席指出的:“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归根到底要靠高技术产业化来实现。③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比谁船更坚炮更利,而主要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运的兴衰。我国政府一贯重视教育和科技。朱熔基总理在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中郑重指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江泽民主席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多次阐明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科教兴国就是要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才竞争将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知识经济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的父母们,你们将怎样让你们的孩子去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这既是孩子的问题,也是父母的问题。
  知识经济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的父母们,你准备好了吗?
  
4.谁也躲不开的信息时代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整个世界正在急剧地发生变化。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有名句言:一切皆流。如果说这句话在遥远的古代是一种真知灼见,那么它就更适用于当代。
  与过去任何历史时期相比,当代世界在各方面都以空前的高速度和快节奏迅猛前进,变革的浪潮势不可挡。
  科学技术革命充当了这次大变革的先导,本世纪40年代以来,在科学、技术和生产领域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又一次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它导致从传统工业向信息时代转变。这一次新技术革命与以前的技术革命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一新冲击的原动因是知识及其载体——信息,因而可以称为“信息革命”。在这一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不是资本,而是智力和信息。
  信息,知识成为生产力。竞争力,成为经济和技术成就的关键因素。在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电脑、通信及其两者相结合形成的信息网络起了重大作用,电脑和通信成为信息时代的两大支柱。
  信息时代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上获得普遍、有效、合理应用的社会。电脑、通信和信息网络则是信息技术的最主要内容。把握这个信息时代的脉搏,做到思想、知识与时代同步,是时代对我们每个人的迫切要求。谁也躲不开这个信息时代。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在20世纪中叶,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上酝酿和发生,其迅猛发展对社会各方面都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在我们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来得重要。
  现代科学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科学。科学,作为人类实践知识的概括、总结,理论化、系统化,它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古代的科学理论是初步和不完善的,近代自然科学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17世纪后,从对自然现象的分门别类的研究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严密理论形态的独立学科,19世纪末叶,尤其是20世纪以来,科学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其水平之高,体系之庞大,发展速度之快均是前所未有的。有人形象地将这种现象比喻为“知识爆炸”。
  现代科学有了许多新特点。首先,学科不断分化使新学科不断出现,各领域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分支学科。其次,科学的发展又不仅是单纯的分化,而且有综合、汇流、交叉,学科的交叉、综合形成了许多新的学科,表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再次,现代科学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交叉学科的大量出现,而且表现在横断科学的发展上。进入20世纪以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横断科学异军突起。在信息时代,这些学科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技术领域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决策方法和理论体系的建构。最后,在新技术革命时代,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学科。软科学就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带来的各种复杂问题,研究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它们的发展提供最优化方法和决策的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其他还有诸如未来学、科学学、创造学、传播学等等。
  而纷至沓来的高新技术则给当代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工业时代建构了三单元机器系统(动力机、传动机、工具机),以自然力代替人力,确立了能源的地位。信息时代建立了四单元机器系统,但能源的地位并未降低,而是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当代新能源的开发首推原子能技术,核裂变能的利用已经成熟。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也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此外,材料技术领域广阔;航天技术在近几十年中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管理和决策技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技术革命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新的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技术革命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产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提高了科学文化水平。
  首先,新技术革命使人们从传统的单一化工作中解放出来,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劳动时间也缩短了,因而有了空闲时间开展一些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而各种休闲方式也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时尚。
  其次,新技术革命有利于扩大受教育的机会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社会对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要求越来越多,迫使人们成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以适应各种职业的需要。
  世界信息化的发展,知识日益成为生产竞争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人才更成为关键中之关键。
  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信息革命的日新月异而日益增大。现有的高技术人才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据美国信息技术协会近期统计,现今美国高技术企业中,高技术人才总共不过19万,而美国商务部预测摸底,到2010年,需有100万高技术人才才能满足全美高技术企业的渴求。
  为留住来之不易的高技术人才,许多企业使尽了高薪金、超弹性工作时间等招数,同时,还在其他方面大动脑筋、挖空心思,提供五花八门的特殊待遇来留住人才。
  高技术人才的不足已成为遏制美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于是“超早抢购稚嫩幼苗”的战略应运而生。它已成为当今美国高技术企业界的共识。“及早发现与购买尚在褪褓”即“刚刚出芽的幼苗”(具有高新知识方面学习天赋的高中生)已成为美国高技术企业争夺人才的最新动向。
  “全力选拔计算机人才是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这是美国微软公司专门从事人才选拔工作的负责人特比尔·普利奇说的,微软同其他公司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物色人才就如同NBA职业篮球队物色球星那样紧迫和重要。
  毋庸置疑,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能否及早发现抢购到,“人才幼苗”是现今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成败如何,人才争夺至关重要。
  在美国,每年用于知识及传播的开支占其GDP的20%,其中教育开支占GDP的10%,培训和在职教育占5%,科研和开发开支占3%一5%。如此巨大的投资,为知识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矗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我们提供一切途径,使我们得到看上去似乎无穷无尽的知识。这是让人欢欣鼓舞的前景。因为将这项技术投入实践,用来改善教育,将会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利益。也有人担心技术会使正规教育非人性化。但任何人只要看到过孩子们围着计算机共同工作,或者看到过在远隔大洋的教室里孩子们交换信息的情景,他就会了解到技术力量能使教育环境变得富于人性,会使学习变得既必要、实用,同时充满乐趣。企业正由于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灵活机遇而获得新生,课堂教育也不得不随之发生变革。
  而把学校教育与业余教育结合起来,把专才培养与通才培养结合起来,把尖端科研人才的培养与一般技术劳动者的培养结合起来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与农业时代、传统工业时代相比,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首先,教育应全面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培养大批的各级各类人才。其次,要培养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精英人才,即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相关知识的人才。第三,教育导向上不是造就“高分低能”的死记硬背的“书橱”式人物,而是培养创造性人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且越来越现代化。信息网络能为人们提供大量材料,许多东西无需死记硬背,大量的简单劳动、重复作业将由机器人承担,而人则主要从事创造性劳动。第四,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要求教育为全社会提供终身服务(终生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应该扩展到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在信息时代再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通过终身学习去建立一个不断更新、充实的知识体系。教育将冲破传统学校那种呆板的体制,向周围世界更广泛地打开大门,“终身教育”的思路和选拔终将改变世界的教育面貌。
  与信息时代的教育相适应,新的教育手段和设施也必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并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幻灯、电。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等对学生传授知识。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具有新的特点。
  新旧更替,星移斗转,大千世界,瞬息万变。新的文明重新描绘了时间的图像,时间在急骤缩短,高速度、高节奏已成为现代化的标志,时间计量单位由年到月,由月到日,由时到分,由分到秒,在现代科技中又缩短为毫秒、毫微秒、微微秒。
  由于信息革命来势迅猛,人类知识高速膨胀,知识废旧率很高,每个人都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有限时间,学习和掌握劳动和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并不断实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据说,日本的专家、技术人员到不发达国家去工作,都注意随时掌握本国的文化科技、经济信息,不然的话,即使在外国停留一段不大长的时间,回国后都会感到很不适应。
  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高速公路、高速列车。喷气式飞机,形成了与中世纪的马车、轿子完全不同的景观。在高科技的今天,“天涯”确已成为“比邻”,而一日已何止“千里”。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以高速度、高节奏、高效率为特征的现代思想,无情地冲击着经营观念陈旧,缺乏竞争力、开拓力的社会劳动组织。
  在信息时代,人们已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征服并驾驭自然力,越来越多的谜被解开,甚至写入了儿童读物,人们不再为他的金钱而是为他的知识和能力而骄做。人们开始从对“生存型自我”的超越中认识生活的更为崇高的意义。人们渴望担负更多的责任和更重大的工作,以便充分发挥才智。
  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志趣和闲暇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资本主义工业早期阶段,工人的日劳动时间曾经长达16小时,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使劳动时间逐步缩短,每周劳动日减少,而且还设置或延长假期,从而为人们提供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工业、企业,机关实行“弹性工作制”,更为人们从事业余爱好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不再满足于“干活——吃饭——睡觉”的三部曲,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和兴趣爱好,追求更加丰富多采的业余文化生活。闲暇生活日趋丰富多采。
  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日益得到改善,文化素养提高,人生追求、价值观、思想境界发生变化,消费观念和消费生活也具有新的特点。如由生存型消费到科学享受型物质消费,现代人不仅比过去有钱,而且舍得花钱,会花钱,花得合理,花得科学。家用电器及交通工具如摩托车,汽车纷纷涌入现代家庭,而且购买电脑、信息网络终端设备的人也越来越多,机器人也将逐步走人家庭。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性消费和文化消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人除购买和借阅大量书籍外,还订阅一些报纸杂志,或阅读公共使用的报纸杂志;夜生活和旅游在现代人生活中所占地位日趋重要。
  现代消费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同于以往,如信用卡的使用,以允许透支鼓励人们消费;电脑服务更方便了人们购物;还有如赊购(分期付款)等购物方式。
  现代科学、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展望未来,人类作为蓝色星球的宠儿,将把自己的摇篮变成舞台,得心应手地上演一幕幕辉煌的戏剧。人们将大量安置机器人在各种工作岗位上,而自己则去发展兴趣,从事创造性工作,尽情享受生活。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报地震和火山爆发,甚至对诸如此类威胁人类生存的自然现象实施有效的控制;利用高科技手段战胜癌症、爱滋病,使自身的生命过程处于高科技的保护之下,从而成为自己命运的真正主人。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到太空站,到月球上去旅游,去遥看地球:在空间站进行各种科研和生产活动……但美好的明天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要靠人类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和创造。
  来吧,这是谁也躲不开的信息社会,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迎接这信息时代的挑战,发挥我们的优势,振兴我们的祖国,谱写出从未有过的辉煌乐章!
  
5.中国父母,你知道新世纪的生活时尚吗?

  崇尚休闲是新世纪的生活时尚。
  什么是休闲?休闲是否就是娱乐?
  休闲时间并不像人们经常认为的那样,混同于业余时间。随着城市的扩展,人们的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距离的扩大,上下班的交通时间也随之延长;而家庭或社会的义务,还有为满足生活需要(睡觉、吃饭等等)的必要时间……这些形形色色的义务插入就业时间,“干扰”着休闲的自由支配时间。
  M·卡布朗将休闲定义为——任何活动,只要是自由选择,并为个人在进行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谋得自由这样一种感受。他把个人的一种心理态度作为定义的标准,即休闲与否取决于人在进行活动时的精神状态。
  初看起来,休闲只与个人有关,因为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休闲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社会相对地影响着个人的选择。而且,由于休闲取得的规模,它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休闲表现为个人或集体的积极实践,由于这些实践的扩展及其所需的基础设施,使休闲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
  以法国旅游业为例:每年外出度假的法国人越来越多,外出率已超过60%。而中国自从实行双休日以来,逢年过节,或周未或趁短的假期外出旅游的人数也大幅增长,体育娱乐行业更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发展。
  可以说,休闲已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
  现代休闲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物质特点,用来进行娱乐的相应的自由支配时间;二是社会特点,娱乐在全体民众中的普及;三是制度特点,一些娱乐由行政单位负担。
  空闲时间的增加是休闲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发展的前提,休闲活动“腾飞”的前提便是拥有一个相对的空闲时问。如果每天增加一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但休闲时间并不一定会随之增加一小时,因为它可能会被满足生理需要或种种义务所耗费,不足以保证我们考虑的娱乐休闲的发展。应先拥有整整一天,然后是一个周未,最后是几个星期假日的可能性,来刺激娱乐的真正飞跃。
  现在,每周五天的工作日已经确认,由此使人们每周有了两天可用来安排休闲的时间。
  随着学习期、培养期的延长和退休年龄的下降,人们一生中就业工作时间的缩短更为明显。
  五六十年代的未来学者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归功于生产率的上升,一个以机器代替人类劳动的产业革命后社会必然到来,这种演变的必然结果是空闲时间的增加和娱乐文明的出现。在生产率进步方面,他们的预测基本正确,1936年至1978年间,生产率提高了4倍。换而言之,生产同样的产量,在1978年需要的时间是1936年的1/4但人们的工作时间却只有少量缩短,也就是说,生产率的进步几乎都被用来提高产量而不是增加人们的空闲时间。但是,与未来学家的预测相反,机器没有取代人类的劳动。劳动的性质改变了,生产活动被监控活动和三产活动的膨胀所取代。
  人们同样设想,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率,产业体系正继续创造出新的需要,它所产生的劳动多于财富。商业部门不断扩大,一些过去由个人自己承担的职责现在成了有偿服务的对象;形形色色的专家进入了私人生活领域,且要价很高。
  休闲领域即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是以提供设施的形式或“全包”的度假形式,越来越多的休闲活动被纳入了商业界。
  而阻碍劳动时间明显缩短的第二个因素与国际背景有关。
  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经济相互依存度的增大,国际分工迫使国民经济相比之下具有更强的竞争性。这种对于外贸的依附性在决定生产条件的组织方面给国家很少的自主。为了具有竞争性,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不能越过竞争经济的成本。劳动时间的明显缩短不可避免地会提高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出口中缺少竞争力。因此,在目前的制度下,很难设想在一个国家中能单方面缩短劳动时间。只有技术先进、生产率高的国家(如美国),劳动时间才可能缩短。
  国际压力、世界范围内的竞争都是劳动时间没有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大幅度缩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但事实上,劳动工时缩短有利于个人产量的增长,劳动时间更紧凑、更好的劳动条件、更丰富的休闲活动能对劳动产生有益的影响,生产率也会提高。
  如果说空闲时间是发展现代休闲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那么娱乐的普及对全体民众更是基本的条件。尽管空闲时间多了,但如果休闲没有进入各个阶层、它就不会造成如此有力的冲击。在现代社会中,休闲已不再是贵族或资产阶级的特权,虽说人们可以将一小部分人特有的“精华”娱乐与大部分人进行的“大众”娱乐对立起来,但休闲已经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波及整个社会。空闲时间不再是空洞时间,而是生气勃勃的时间,人们将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周未相当于彻底改变“环境”和精神状态,是另一种生活。
  人们普遍参加娱乐已使空闲时间发生了变革,它们表现方式各不相同,如旅游事业、文化娱乐活动、体育等等。据调查,私人汽车在60%的情况下被用作休闲目的。逃避和离开周围环境的可能性被看作一种休闲的可贵资源,因此,休闲活动经常与交通和旅行联系在一起。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市民在每个周未大批外出,而假期间风景名胜地经常人满为患。一个相应的空闲时间刚出现,许多协会便成立起来了,带动了全民的旅游热。
  另一种很快普及的大众休闲形式是电视。电视在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城乡的电视普及率相当高。
  它的购价已为大多数家庭所能接受。每天播出节目的多样性被认为是面向所有人。聚集成千上万的人参加同一种休闲,不仅说明了电视的魅力,也说明了休闲时间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地位。有人夸张他说电视是人们娱乐中的帝国主义。但电视的确是人们普遍进入休闲生活的象征。
  现代休闲的一个特点在于它得到制度的承认,国家制度不仅通过限制就业时间,而且通过成立促进和帮助有利于休闲的创意机构刺激休闲的开展。
  休闲时间的增加使像G·强利特这样的社会学家认为,娱乐将使人真正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一方面,由于休息时间增加,劳动的辛苦程度会减轻;另一方面,娱乐应该作为对使人遭受劳动的痛苦的一种补偿而起作用。
  休闲活动使人能重新找口自我,并表达在就业时被压抑的潜在本性。劳动时禁止干的事,休闲时应允许他干,一切在劳动和工作中找不到的东西,娱乐都要能给他带来。
  如我们看到,许多劳动者在休闲时间里搞室内装修。这反映了人想干一项实在的,有想象力和个性化的劳动的愿望。人们逐渐希望以多样的休闲活动来刺激这些有创造性的、在就业劳动中受压迫的个性充分发展。
  另一方面,劳动形式的演变,并没有使劳动更有吸引力。在工业部门,一些劳动使人筋疲力荆第三产业也直接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办公室自动化是其直接产物。在此,人类的参与越来越有限,至此本来尚有一些个人自主权的雇工一变而为设计好的程序的简单执行者。
  工作对休闲的影响不是机械的,某种类型的工作并不自动产生一种可以事先确定的休闲行为。能影响休闲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水平、年龄、居住地。像在其它许多领域一样,教养、早期教育对个人休闲方式的选择影响甚大。今天,随着休闲活动地位在学校的提高,这些将变得更真实。
  是在学校,孩子开始爱好体育;是通过启蒙和教学活动,孩子才能熟悉各种艺术门类,从发现自然中得到快乐,努力使他的生理和智力器官全面发展。同样是在学校,孩子能够学习管理他的空闲时间,学习以一个强制的时间表和一个以任意选择活动为主的、较自由的时间表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在希腊语中,休闲一词也表示教育,这不是偶然的。人们在年轻时接受的教育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选择休闲的方式。较年长后,尽管有很多机会开始体育活动。演奏乐器,人们也很少进行尝试,不敢再当初学者,因为习惯战胜了他,年纪成了很好的借口。人们经常听到年轻人的娱乐。
  因为有些娱乐更符合年轻人的特性,如尚未进入职业生活的年轻人,比他们的前辈拥有的休闲时间多得多;而且他们的娱乐没有被家庭生活的义务琐碎所吞噬。
  居住地对休闲行为影响重大,它表现在娱乐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扩大而不断提高。城市是娱乐发展的一个极地,大城市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广泛选择。这些娱乐是以文化、电影、戏剧、展览、博物馆等为主,或是以商业为主。在大城市里,铺天盖地的广告,对号召消费最有影响。另一方面,大城市减少了身体休闲甚至公关休闲的可能性。身体娱乐,包括简单的散步,在大城市里也成了难事。放松和娱乐场所分布不均,体育设备与需要相比数量微不足道。由于缺乏容易进入的大面积绿色空间,户外娱乐几乎不存在。公关娱乐也很难在大城市展开。
  而娱乐的质量取决于城市的环境。人们希望住房周围有可供大家休闲的绿色空间,如公园,游乐园等,可进行一项主要的休闲——散步。
  休闲的意义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休闲具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学功能,如它们的放松功能、消遣功能和发展功能。
  恢复一天工作后积累的紧张和劳累是休闲的第一个功能。因劳动岗位的固定而使人缺乏身体运动,劳动者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严厉的等级区分,由周围环境污染和噪声引起的危害,这些都是引发紧张的原因。
  工作并不是生理和精神疲劳的唯一起源,上下班交通的不便,路途遥远也导致人的辛劳,所以,放松对人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消遣补充放松,给予放松一种更积极的内容,因为劳动和都市生活方式不仅带来了生理和精神的疲劳,烦恼、忧郁更是如影随形地伴随着现代生活。被媒介广泛报道的“生活脖,特别触及年轻的几代人。“地铁、工作、睡觉”的生活公式表达了这种生活的单调。因此,人们渴望通过消遣,发生与日常的麻醉节奏的真正决裂。“消遣”的语言学意义就是:使散心,就是投入一项游戏活动,以找到暂时忘记烦恼的方法。
  休闲和消遣意味着寻找乐趣、惬意,感到舒服,给自己的个性提供发展的机会,寻找协调。
  在消遣中,人们还找到游戏的价值。游戏也是休闲的一个方面,形形色色的游戏是发泄的主要工具,通过游戏,可以解除紧张,解放在劳动和大多数社会生活中被强加于个人的所有规章所压抑的冲动。亚里士多德讨论希腊悲剧时曾说,悲剧通过引起人们怜悯和恐惧的感情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观众参与演员的演出,进入向他们展示的悲剧中,由此引起种种在想象中发泄和在舞台表演中解决冲突的现象。现代戏剧和电影具有相同的功能,演出既能提醒日常的环境,又能躲进想象之中,还能幻想人对其生活形势的把握。电影作为现实的翻版,给予使现实屈服于人的意志的幻觉,演出则给予一种嘲弄每天压迫我们的现实的感觉。这就是游戏对人的情感的净化作用。
  游戏不仅是观看他人演出,也是积极参加。如一项体育活动,也是一种精神和生理解放的可能。游戏的本质是一个无动机的行为,除了其本身无其他目的,是无目的的能量消耗。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是一种解放,而劳动则必须有用。
  娱乐活动,休闲取消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达到一个确切结果的约束。在娱乐时,人们只服从自己毫无拘束地选择的原则,以达到自己预定的结果,没有任何强制或外界的义务来干扰个人的选择。
  消遣还对社会关系有利。大多数游戏以集体为特点,以一组、一队或熟悉的圈子为范围,以交换为前提。休闲的精华就产生于这种交换、交流。“真正的快乐总是分享的快乐”。游戏甚至还能加深社会感情,激励团体的人际关系。
  参加体育活动的年轻人,学习社会生活的规则会比通常快得多。在此学习遵守和服从一个共同目标,接受集体规则和同心协力的必要性。同时,可以看到,经常从事一项集体体育运动的成年人,同时有好的社交。
  游戏能够缩小社会差异,方便社会交往,很多游戏使不属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能够互相交流。游戏经常是走出一个狭隘的社会圈子,进入其它社会天地。其他行为。其他信仰的机会。
  休闲除了放松与消遣两种功能之外,还具有发展功能,它能给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多种个性提供发展机会,以避免线性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生理或智力的衰退。业余爱好者,即是在某些非职业活动中找到使自己个性得到发展机会的人。
  创造性娱乐,如绘画、音乐、形体表演等,经常会在个性发展中带来最大的满足。在娱乐中感觉到需要继续获得教育的人很多,因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的老化越来越快。
  继续教育使知识深化制度化。不久的将来它可能极其重要,教育阶段变得更频繁、更长、更多样化,如果劳动者自己感到需要继续教育,并选择时间,它将进入休闲范围。
  休闲的前景将会怎样?哪些将是明天或后天的娱乐?
  人们欢迎一年中各种小休假或延长周未。因为二者能中断日常工作和拥塞的交通强加于人的节奏,能逃离城市,拥有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的相应的时间。随着灵活工作时间制的发展,最终趋于由企业或部门解决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的分配。
  劳动时间的自由治理,将对未来的娱乐产生重要的影埃未来将有哪些娱乐?其发展趋势如何?日常的娱乐变化很小,因为日常的空闲时间增加很少,家庭活动仍是日常娱乐的主要支柱。个人用于娱乐设备开支的猛增势头不减,彩色电视机进一步普及,VCD的家庭拥有量剧增。信息的迅速发展将刺激电视机的新作用。录像机之类的录音、复制机械或高保真成套设备继续发展。它们将日益控制家庭休闲时间。
  短期旅游形式也会大幅上升,户外娱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自然环境中娱乐区的使用大大提高。同时户外的体育娱乐将发生同样的变化,徒步远足或其他形式的出游比今天有更大的发展,所有与大气、环境质量相连的娱乐形式将占据越来越多的未来休闲时间。
  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中国父母,请紧跟这新世纪的生活时尚!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