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八回 端纳三进长安城 周公主唱和平曲


  话说12月14日傍晚,端纳飞抵西安。他来到金家巷张公馆,向张学良转交了一封宋美龄的亲笔信。信中希望张学良顾全和蒋介石个人的公私两方面关系,为国家民族前途着想,确保蒋的人身安全,镇重处理问题,不可鲁莽冲动。张学良看罢,表态说:“长期以来我很苦恼,因为我们助力量都消耗在打中共而不是打月本人身上。此砍兵谏,实在是迫不得已。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共同抗月,我还是拥护他做领袖的。”接着,他向端纳介绍了蒋介石被捉后的情况:拒绝进食,整天躺在床上,不愿摄离条件较差的新城大楼,害怕出去后遭到不测,不愿见任何人,不愿参加任何形式的谈判。
  端纳一向钦佩张学良的为人。他说:“我理解你,并且赞成你的政治主张,愿竭力说服蒋先生转变过来,求得事变的和平解决。但你要克制自己的士兵,不要再采取什么过火行动。”
  当夜,张学良亲自驾车,陪端纳去新城大楼见蒋介石。端纳进得东厢房内,见蒋介石正蒙着一条毯子,面壁而卧。“委员长,委员长!”端纳用英语叫了两声。
  蒋介石转过身,猛然见到是自己的私人顾问端纳,大喜过望、语调也有些走样:“你来了,我知道你会来的!”
  端纳把宋美龄写给蒋介石的信递过来,蒋一见那熟悉的字体,顿时内心波起,泪水盈眶。信中除要夫君珍重身体、视上帝保佑之类的词句外,末尾有一句“南京方面戏中有戏”,暗示何应钦的不轨举动。
  蒋介石见此,不知何意。端纳把南京城内中央大员们开会的情形说了一遍。蒋介石听罢,心中不免凄凉:如果真的发生军事冲突,他就会成为第一个牺牲品,不是死在张、杨手中,倒是死在何应钦的手下。当下长叹一口气:“想不到南京如此……”竞伤心得咧嘴哭起来。
  端纳见蒋介石已有转缓余地,不失时机进言道:“我这次是受夫人所托面来的,到这里之后与张汉卿进行了晤谈,对这次事变的情况有所了解。我首先告慰你,就是张将军并无加害你之意,只要你答应他们的主张,他们还是衷心地拥戴你做他们的领袖。”张学良在旁频频点头,表示赞同。端纳又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张、杨两将军个人的意愿,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说到底,国家和委员长个人的安危荣辱,全系予委员长自己的心思一转。”
  蒋介石沉默不语,但显得若有所思。
  谈话之后,蒋介石掘进了东北军第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的公馆,按蒋的意愿,端纳与其同住。蒋的情绪大为好转,开始进食,也愿意与张学良等人谈话了。深夜,正在南京焦急万分的宋美龄接到端纳来电,得知夫君安危无恙,意高兴得说不出话,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第二天,端纳再与蒋介石谈话。这一回有些不客气,主要指责蒋介石的错误政策导致事变的发生,支持张学良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张、杨的8点纲领是正确的,看不出有什么毛病;蒋应该耐心听取西安人民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以便为离开西安铺平道路。最后,端纳劝蒋不要对张、杨等人采取“暴躁和妄自尊大的态度”,这对解决事变没有任何好处……
  另一方面,端纳私下里又对张学良、杨虎城大加责备,施加压力。他说:“这一事件将会在中国和世界公众舆论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不过,现在释放蒋介石还不晚这样可向世人显示出中国已重新获得统一。如果拒绝这一点,就等于替日本效力。”
  下午,端纳飞赴洛阳同宋美龄通话。在机场的值班室里,端纳告诉宋美龄蒋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大为好转,张、杨愿意和平解决,邀请宋美龄和代理行政院长孔样熙来西安面商有关事宜。
  半晌,电话那头传来宋美龄的声音:“请你先回南京,我们再详商一切。南京那帮亲日派态度蛮横,非要轰炸西安不可,我恐怕难以阻止他们。据说,中央军先头部队已挺进潼关一带,同东北军交上了手。”
  “这我知道,西安附近已遭飞机轰炸,东北军不断有伤兵运回西安。但我现在不能回去,我答应过委员长和少帅,说我通话后即回西安。”
  宋子文在旁连忙说:“那么,端纳顾问,你回西安后,请委员长对南京方面写一张手令,命何应钦立即停止军事行动。”
  “好!这是一个好语音我再飞西安,请你们放心。”
  16日晨,端纳返回西安,面请蒋介石写了致何应钦的一封信。蒋介石要求张学良放出蒋鼎文携此信飞回南京,面交何应钦。张学良当即应允。端纳随即亦径飞南京,面见宋美龄。按下不表。
  再说12月15日清晨,保安风寒雪舞,周恩来带领罗瑞卿、杜理卿(许建国)、张子华、童小鹏等一行18人就要起程了;他换下平时的红军服,穿上一套东北军官服,腰间柬着皮武装带,剃去了那长长的胡须,越发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一下子仿佛年轻了好几岁。他仔细地检查每个随行人员的准备情况,热情地同前来送行的毛泽东、张闻天等握手道别,然后迎着风雪,翻身上马,向延安驰去。
  当晚,他们在安塞住了一夜,第二天傍晚赶到延安北门外。当地游击队在此迎接,告诉周恩来,下午听到飞机的声音,可能是张学良派来接他们的,因为没有接到,又飞回去了。
  周恩来不无遗憾地“唉”了一声,决定另辟新径。这时,延安城内还驻有民团。他们没有入城,而于17日清晨出发,绕过延安城西,到达城南两道川,准备到甘泉的张学良防地,坐汽车到西安去。突然,天空中又传来巨大的飞机轰鸣声。周恩来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张学良派来的飞机,立刻写了条子,要张子华以南京来客的身份,进城同延安县长交涉,赶往机场。
  下午2点,周恩来一行上了飞机。张学良还派中共代表刘鼎随机来接周思来。在机上,周恩来把刘鼎拉到身边,向他了解事变详情。
  自从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以后,这还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以公开合法的身份出现在苏区以外的中国政治舞台上。自然会引起举国的瞩目。国统区的人们期待着从周恩来的一举一动中来观察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希望中共的介入,能使西安事变有一个好的结局。在周恩来出发前,中共中央对西安的情况还不十分清楚,很多问题需要等周恩来到西安进一步弄清情况后才能作出决断。对蒋介石的鼾以及各种在保安难以估计到的复杂问题,要由周恩来到西安后相机处理。周恩来面对的政治局势将会是十分错综复杂的,许多事都需要当机立断,不可能事事请示中央。
  “张、杨两将军真像久旱待甘露的禾苗一样,翘首北眺,急盼周副主席的到来。来延安之前,张将军对我说:“周先生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刘鼎在飞机上对周恩来说。
  黄昏,飞机降落在西安机场。当刘鼎陪同周恩来一行来到金家巷张公馆时,张学良已在门口迎候多时了。他注视着周恩来面庞,问道:“美髯公,你的长胡须怎么不见了?”周恩来微笑著作个手势,说:“剪去了!”张学良略带惋惜的神色说:“那样长的美髯,剪掉了太可惜了啊!”站在旁边的东北军将士见此亲热劲儿,颇为惊讶:“副司令与周先生很熟悉呀?”周恩来意昧深长地说:“我们是老朋友了!”
  张学良安置周恩来住在自己的公馆里。院子里共有三幢小楼,张学良住在西边一幢,周恩来和他的随行人员住进了东楼。
  这时已是事变第六天了。张、杨那天虽把蒋介石扣起来了,但对下一步该怎么办,并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统一的认识,有的主张杀蒋、有的主张放蒋,有的主张把他送给红军处置。因此,张、杨都想等周恩来到后共同商议。
  当晚,张学良设宴招待中共代表团。宴后,周恩来即和张学良到公馆西楼秘密会谈。张学良先介绍了蒋介石被扣后的表现、南京的动态和各方面的反应,然后直率地说:“据我个人看,争取蒋抗日,现在最有可能。我的意见是,只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应该放蒋,并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说完,跟看着周恩来,诚恳地说,“有何指教,请毫无保留。”
  周恩来表示同意张学良的看法,同时谈了自己的意见。他说:“你们趁着蒋介石住在这里,出其不意,乘其不备,用惊险手段把他捉了起来。这种做法,将西安与南京畦敌对地位,因而将有引起新的内战的危险。”
  “西安事迹捉住蒋介石,是件震动世界的大事。张将军出以公心,发动事变,我们是完全理解的。”周恩来坦率地说,“只是现在的蒋介石,既不同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同于滑铁卢战役后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尼古拉二世,是在群众革命暴动,推翻了他的政权的情况下被捉住的;拿破仑一世是经过战争,全军覆没后被捉住的。但蒋介石这次被捉住,他的实力还原封未动,这与上述二例不能相比。目前。在全国救亡运动和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他手下的官兵已有所觉悟,抗日思想逐渐增大。从各方面考虑,对蒋介石的处置都应采取极其慎重的态度。”
  张学良全神贯注地倾听,频频额首。
  周恩来继续说:“目前西安事变存在着两种前途,一种会使中国变好,一种会使中国变坏。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予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如果宣布他的罪状,交付人民审判,最后把他杀掉,不仅不能停止内战,而且还会给日本帝国主义造成一个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件,这就使中国的前途更坏。历史的责任,要求我们争取一个好的前途,避免另一个更坏的前途。这就要力争说服蒋介石,只要他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就释放他回去。蒋介石实际统治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迫使他走上抗日的道路,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有利于发动全面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张学良听到这里,眼睛为之一亮。周恩来的分析有理有据,明确面清晰,坚定了张学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心。他兴奋地定过去,握住周恩来的双手,由衷地表示;“共产党人胸怀博大,不计前嫌,确是一心为国家,为了民族的未来。”
  这是一个决定西安事迹发展前途的关键性决策。周恩来当晚给予中共中央的电报中,报告了他到西安后所了解的情况,并说:对蒋介石的处置问题,准备“答应保蒋安全是可以的,但声明如南京进兵挑起内战,则蒋安全无望”。这一处置办法当即得到中共中央的认可。第二天,中共中央第一次公开发表宣言,致电国民党中央,呼吁和平解决西安问题。
  为了准备南京来人谈判。周恩来和张学良当晚还一起商定了5项条件:
  一、停止内战,中央军全部开出潼关。
  二、下令全国援绥抗战。
  三、宋子文负责成立南京过渡政府,肃清一切亲日派。
  四、成立抗日联军。
  五、释放政治犯,实现民主,武装群众,开救国会议,先在西安开筹备会。
  他们又一起商定:为了迎击蒋军进攻,红军兼程南下,主力先开庆阳、环县击退胡宗南部,然后出渭水下游侧击从潼关西进的刘峙部。根据这项协议,红军先后进驻延安、延川、延长等城,并在西线控制了庆阳、环县、西峰一带。
  当子夜钟声敲晌的时候。会谈始告结束。这次富有成效的夜谈,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基础。
  第二天下午,周恩来赴九府街英园会晤杨虎城。杨虎城非常清楚,自1927年以来,蒋介石搞了近10年的“剿共”内战,共产党与其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就是同思来的脑袋也是从蒋介石的屠刀下侥幸留下来的。他心想,共产党无论如何是不会饶过蒋介石的。因此,当周恩来介绍昨晚与张学良会谈的情况后,杨虎城感到非常意外,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他坦率地向周恩来谈了自己的看法和疑虑:“共产党与国民党是敌对的政党,地位平等,可战可和。可是我们是蒋介石的部下,如果轻易把他放走了,我们的处境就很危险。据我的经验,蒋为人气量狭小,睚眦必报,阴险狠毒。”
  周恩来对他的疑虑表示理解,同时再次分析了两种处置办法可能导致的两种前途。并说:“今天,不只是全国各阶层人民逼蒋抗日,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也在争取他抗日,他的英美主于也从本身的利益着想,促使他遏制日本独吞中国。蒋介石现在的处境是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所以,乘他被捉之机,逼迫他改变对内压迫、对外妥协的政策是可能的。如果真能这样,那么比杀掉他而引起一场大规模内战对国家、民族有利得多。至于说蒋介石日后的报复问题,我看这不完全取决于蒋本人,只要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团结一致,进而团结全国人民,形成强大的力量,就是他想报复也没有办法。当然,我们放蒋是有条件的,否则也不能轻易放虎归山。”
  杨虎城觉得言之有理。说:“共产党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我是追随张副司令的,现在更愿意倾听和尊重中共方面的意见。既然张副司令和周先生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那时张学良对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态度十分关心。因为从西安事变发生的第二天起,苏联《真理报》和《消息报》连续发表文章指责张、杨勾结汪精卫受日本操纵搞政治阴谋,从而使张学良疑虑重重。他一再询问周恩来这方面的情况、周恩来却一时难以作出具体的回答。因为中共中央虽在西安事变当天中午即把消息电告了共产国际书记处,以后几天又连续把事变真相、性质和中共采取的和平解侠的方针步骤电告国际,然而直至周恩来动身去西安前,共产国际仍无只字答复。直到16日才给中共中央发来一个电报,又由于密码差错,完全无法译出。中共中央18日去电要求重发。
  周恩来告诉张学良:“国际及苏联意见虽尚不知,但如日本及汉奸硬要挑起内战,我们只有在坚决防御下坚持抗日力量,争取同情,分化南京,孤立汉奸,缩小内战,并连接到抗战上去。”
  20日,共产国际的电报终于到了,毛泽东立刻将电文转告周恩来。电报这样说:
  既然发动已成事实,当然应顾及实际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在下列条件基础上坚决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一冲突:甲,用吸收几个反日运动的代表即赞成中国统一和独立的分子参加政府的方法来改组政府。乙,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丙,停止消灭红军政策,并与红军联合抗日。丁,与同情中国人民反抗日本进攻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但不要提联合苏联的口号。
  这些意见,同中共中央正在采取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共产国际电报的到来,也使张学良吃了一颗定心丸。
  “血与火充塞西安”,“西安已成为赤色恐怖的世界”,“红军要把蒋介石押送陕北”……各种谣言传到南京,使宋美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尽管端纳已回南京报告西安无险情,尽管何应钦接到蒋介石的手令后已暂停“讨伐”行动。
  为探明真相,12月20日,宋子文冲破何应钦障碍抵达西安。一下飞机,立即要求会见周恩来。周恩来告诉他:“西安事变的发动,中共并未参与。为了实现停止内战,一致抗目的主张,中共力主和平解决事变善后。”周恩来还请宋子文认清国内外形势和走不走抗战道路对他们的利害关系,希望他能够说服蒋介石改变政策,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作出贡献。宋子文还会唔了张、杨,探望了蒋介石。
  第二天,宋子文飞返南京。他称赞中共代表团周恩来的政治态度,说:“除了端纳顾问外,南京还有谁敢承担这样的风险到西安营救蒋介石?相反,还有人要轰炸哩!倒是周恩来先生不计前嫌,高瞻远瞩。千里迢迢来斡旋此次事变。实在令人钦佩。”端纳点头赞同。话传给何应钦,其嚣张气焰顿时收敛。
  宋美龄决定亲赴西安。22日清晨,她偕宋子文、端纳等人飞抵西安机场。临下飞机前,她从手提包里搁出一把手枪,悄悄递给端纳,“请你答应,如有士兵碰我,你就开枪打死我!”端纳接过手枪,安慰她说:“夫人,不会有士兵碰你的。”顿了顿又说,“同少帅谈话时,要装出着无其事的样子,千万不要伤了感情。”
  张学良在机场迎接。宋美龄见面就说:“汉卿,你太莽撞了!”
  张学良说:“我一不要钱,二不要地盘,只要抗日,兵课决无伤害委员长的意思。可事发至今已10天,委员长还是怒不可遏,拒不谈问题,望夫人劝劝他。”
  蒋介石一见宋美龄来到面前,如梦中掠呼:“达令,我告诉子文不让你来,你怎么真的来了?你不该来,你是入了虎穴了!”言罢,不禁潸然泪下。
  宋美龄也泪如泉涌,旋又强装镇静:“你受了伤,我来看你呀……”
  蒋介石哽咽着说:“我今天早晨打开《圣经》,正好看到耶和华今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句。我一思忖,就知你要来,果然你就来了。”两人唏嘘不已。
  在同蒋介石和张、扬谈话之后,宋美龄问张学良:“汉卿,你看要不要见见周恩来?”
  端纳抢先回答:“不用说,当然要。要使委员长早日获释,就必须见周恩来,他是一个关键人物。”
  22日下午,宋子文、宋美龄、蒋鼎文传达蒋介石意愿:由来氏兄妹代他谈判,所商定条件,他以领袖人格担保,不作书面签字。西安三方同意了这个条件。
  23日,周恩来和张学良、杨虎城开始同宋氏兄妹谈判。周恩来首先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6项主张。宋子文以中日武力相差太悬殊为由,认为不能马上抗日。只能做抗日准备工作,并且提出红军必须改编为国军,必须听从国民党指挥,方可停止内战,停止“剿共”。周恩来表示,如果蒋介石接受并保证实行中共提出的6条,那么,“中共、红军赞助他统一中国,一致抗日”。同时严肃指出:蒋介石违背孙中山遗嘱,打了10年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值此民族危亡之际,不抗日无以图存,不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无非自速灭亡。能识大体、互即实行抗日,实行民主政治,我党既往不咎,张、杨二将军也会放蒋先生回去。如果坚持内战,则将成为千古罪人。
  24日上午,谈判继续进行。宋美龄明确表示赞成停止内战,说:“我等皆为黄帝裔胃,断不应自相残杀,凡内政问题,留应在政治上求解决,不应擅用武力。”双方达成了6项协议:(一)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源,容纳抗日分子;(二)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三)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四)召开各党派救国会议;(五)联俄,并与英、美、法联络;(六)蒋介石回京后,通电自费,辞去行政院长职务,西北军事仍由张、杨负责。
  24日晚上,周恩来在宋氏兄妹陪同下去见蒋介石。10年冤家今天重逢,确是历史注目的一刻。蒋是石被捉后最害怕共产党插手,心想一旦落人共产党之手,必死无疑。听说周恩来到西安后,蒋介石整天提心吊胆。直到得知共产党并非想置他于死地时,情绪才稍安定下来。但当周恩来出现在他面前时,还是显出一副窘态。他作出勉强从床上坐起来的样子,一手接着在华清池逃走时摔伤的腰,一手招呼周恩来入座。
  周恩来先对蒋说:“蒋先生,我们有10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
  蒋介石点点头,叹口气,然后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回答:“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站在蒋介石旁边的宋美龄赶紧打圆场:“过去的事不提了,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
  周恩来看到气氛轻松了,便主动和蒋介石拉拉家常。
  “蒋先生,好些年没见过经国了吧?如果想见,我们可以设法向斯大林交涉,将滞留在苏联的经国接回来,让你们父子团聚。”周恩来说。
  蒋介石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
  周恩来又谈到今天刚达成的谈判结果,蒋沉默片刻,表示完全同意。他说:“不剿共了,联红抗日。我回南京后,你可直接去找我谈。”然后表现出很疲劳的样子,指着宋氏兄妹说:“你们可以周恩来多谈一谈。”
  周恩来起身告辞:“蒋先生休息吧,我们今后有机会再谈。”
  蒋介石连声说:“好,好。”
  事情进展得颇为顺利,眼看要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不料局势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正是:
  鲤鱼脱却金钩去,
  摇头摆尾再不来。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