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一部 燎原星火(八)

21.重上井冈

  杜修经拿出一封信,说是袁崇全派人送来的信。他在信上宣称,不杀朱德、陈毅,永不回来。
  朱德听后痛心疾首,内疚地说:“人心难测。养虎遗患啊。
  我朱德有责任,应该向大家作检讨。”
  “我是前委书记,出这样大的事情,我陈毅有失职之责。”
  王尔琢义愤填膺,自报奋勇道:“军长,我去把他们追回来!”
  朱德冷静地考虑一下:“我们是要把他捉拿归案。凡是犯了罪的,都逃脱不了人民对他的审判。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明天一早,全军向桂东方向出发!”
  “到了桂东我陈毅,向大家作深刻的检查。”
  队伍到了桂东县南面的沙田,在当地的一个祠堂里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会上陈毅检查道:“……从离开酃县到今天,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两个主力团,遭受到如此大的损失,我陈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作为四军的一个领导,没有执行特委和前委的决议,没有听取毛泽东同志的意见,迁就照顾一部分人扩大了的个人主义,才造成养痈成患的恶果。
  我陈毅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批评和组织上的处分。”
  特务营长宋乔生首先发言:“这次失败,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是湖南省委的左倾盲动思想,内部原因是一部分人的农民意识。朱德和陈毅同志作为领导,不执行永新联席会议的决议,造成这样大的损失,是向错误思想投降!如果因为我们,丢失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我们将连一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岂不成了历史的罪人?我提议,朱德和陈毅二同志,应该撤职查办!”
  宋乔生是湖南湘潭小花石人,也就是现在的郴州属地。他1891年生,在水口山当工人,一度曾担任工人俱乐部纠察组委员。1925年5月,毛泽东到水口发动工人运动成功后,秘密接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领导水口工人暴动,夺取矿警队的枪支。暴动成功后,建立了工人武装独立团,任团长。
  这一年的3月,朱德和陈毅来郴州发动湖南暴动,他率部加入了朱德和陈毅的队伍。4月底在砻市参加了朱德和毛泽东的会师,被选为红四军军委委员,担任军直特务营营长。宋乔生工人出身,爱憎分明,敢说敢干,加上他有一个外露的直爽性格,对错误的东西他从不留情面。
  这时还有人提出“朱德和陈毅应该留党察看”的意见,大多数人表示同意。会议开得紧张、严肃,到会人员的批评又是尖锐严厉的。
  这次会议没有通知杜修经参加,只见他匆匆来到祠堂前,值勤的哨兵也没有阻拦他,让进去了。杜修经到了朱德面前,向他耳语一阵。
  朱德听完后,当场宣布:“同志们,大家对我和陈毅的批评,我们诚恳地接受。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毛委员带领部队来到了桂东。”
  大家听后十分高兴,激动地鼓起了掌。
  杜修经解释说:“刚才林彪派人送来信,说是毛委员到了桂东,是专程来迎接我们上山的。”
  朱德、陈毅和杜修经兴冲冲来到桂东县,面见毛泽东。当他们到了唐家大屋前,毛泽东闻讯和伍中豪、罗荣桓迎出唐家大屋。分别后的重逢,使每一个人都很高兴、激动。毛泽东握住朱德的手,俩人谁也没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摇动。此时,无言胜有言。
  毛泽东把朱德等人让进屋中落座后,主动而婉转地讲了井冈山的情况:“前些天,在赣的两个军,约有十一个团的兵力,先占领永新,而后又占领了莲花和宁冈,我们也被迫收缩到了山上。这样一来,百姓可吃了苦头。前不久由于敌人内部发生矛盾,仓惶退去。你们不走就好了。有可能在打败敌人的情况下,乘机把根据地推进到萍乡、安福、吉安,甚至还可能和平江、浏阳连接在一起。”
  朱德带着内疚、自省的口气说:“这次离开井冈山,我和陈毅同志未能阻止得了。部队西进先胜后败,损失了一个二十九团,教训是深刻的。”
  毛泽东从身上拿出两小块白布,放到朱德面前。朱德拿起来看。毛泽东继续接着他的话题说:“你们走后不久,湖南省委又派袁德生同志专程送来了这封指示信。要我们红四军不必去湘南,要毫不犹豫地在湘东发展。”
  “打下酃阳后,本应东进,由于湖南省委那封信的影响,加上二十九团大多数人的思乡情绪,又未能有效地加以阻止,导致了这次失败。我陈毅有责任。”陈毅十分难过,讲到此他略微停顿了一下,问道:“我给您的信,您收到了吧?”
  毛泽东连声说:“收到啰,收到啰。从你的汇报信上,我也知道了事情的一个大概。问题是多方面的,有上面的盲动思想,有下面的思想情绪,还有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的个人主义,才导致了这场大失败。事情已经过去了,除了总结经验教训外,以后就不必提啰。”
  陈毅听后甚是感动:“我陈毅一定记住这个教训。”
  毛泽东还说:“当我们听到你们的失利消息,大家都很焦急。我和在井冈山上的几个特委、前委的同志,连夜开会研究,决定三十一团的一、二营和三十二团守卫井冈山,由我带伍中豪、罗荣桓和三营的同志们来迎接你们上山。你们也辛苦啰,先休息,明天开个前委扩大会,统一一下思想,你们以为如何?”
  翌日,在唐家大屋,毛泽东主持前委扩大会。在会上毛泽东告诉大家,在这一个月里,无论是守卫井冈山的同志,还是到湘南的同志,都经受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我们今天开前委扩大会,主要是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
  突然,外面枪声大作。参加会议的人不由关切地注视房外。毛泽东此时却无动于衷地点燃一支纸烟。大家见毛泽东是那样的从容、沉着、冷静,都安静了下来。
  这时,一个战士跑进会场报告:“敌人有两个团的兵力,偷袭桂东。先头部队已经冲进县城。”
  伍中豪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同罗荣桓一起匆忙离开会场,去指挥部队阻击敌人。
  在紧急情况下,会议只好暂停,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人匆匆离开唐家大屋。当他们到了街道上时,身后不时传来时紧时疏的枪声,有的子弹就在耳边划过。情况很是危急。
  林彪也退到了县城,同敌人展开了巷战。由于敌强我弱,只好边打边退。后面的敌人紧追不舍,不断地用机枪扫射。林彪躲到一处房背后,向后面的追兵射击。不幸的是他中弹负伤。几个战士把他掺扶到安全地带,简单包扎后,迅速撤离。
  在城内同敌人纠缠了一个多时辰,撤出了县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和林彪的一营会合,一起向南撤退。
  毛泽东、朱德、陈毅和林彪的一营刚到沙田村外,龚楚带人赶到。龚楚告诉几位领导:“我得到情报,就带人来接应。
  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首长。”正说间,伍中豪也带领三营赶到。
  当天晚上,在沙田村继续开会。红四军的前委扩大会,经过充分的协商、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会议决定,继续建立以井冈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会议还一致通过取消四军前委,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
  会后,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在沙田村住了下来。
  朱德、陈毅和王尔琢刚回到住处,杜修经向他们报告了一个情况:“袁崇全在崇义的思顺墟组织了特委,自任特委书记,并且改换了旗子。四、六两个连识破了他的阴谋后,自动脱离二营,已经回来了。”
  陈毅兴奋地说:“这就说明叛变革命是不得人心的!我们的战士是有觉悟的!回来的人在哪里?”
  杜修经回答他:“我已经安排他们住下了。”
  朱德心情沉重地说:“还有五连和机炮连在袁崇全手里,我们要想法把这两个连队也争取过来。”
  “我和袁崇全是同乡。我去把他们喊回来。”王尔琢表示。
  “好,你带上警卫排。”朱德又提醒道:“让何长工同志和你一道去。袁崇全虽然和你是同乡,他既然敢叛变革命,就会六亲不认,你们一定要小心,安全返回。”
  王尔琢和何长工立即出发,在太阳快要落山时,赶到了崇义的思顺墟村外。刚进村口,迎面打来一梭子枪。
  王尔琢等快速隐蔽起来,观察前方打枪的地方。
  前方没有了动静。
  王尔琢站起身,迎面又打来一梭子枪。子弹打在他脚前的地上,发出一连串的“啾、啾、啾”声,腾起一道道尘埃。
  王尔琢整理一下军装,迈着坚实的步子,一步一步走过去。前方又打来一梭子枪。不过这是朝天上打的。
  “不要开枪,我是你们团长。”王尔琢走了一截,没有再打枪。
  “我是来接你们回去的。”
  何长工带着警卫排也跟了上来。
  他们小心翼翼地到村口,有一道临时开挖的战壕拦住去路。这时,有一个班的战士跃在壕沟里,一个个握着手中枪,瞄准走过来的王尔琢、何长工和警卫排。因他们在暗处,王尔琢没有发现,在不断地喊着话。“不要开枪,我是你们团长,是来接你们回去的。”
  战士确实看清了,走来的正是他们团长。他们撤下了手中瞄准的枪,耳闻团长的喊话,一个个在犹豫着。
  一个战士问:“班长,我们怎么办?”
  班长说:“不要开枪。”
  “营长怪罪下来怎么办?”
  班长:“跟我走。”
  班长带着人沿着战壕弯着腰撤走。
  王尔琢在战壕中找了一遍,没有发现打枪的人,心中有点纳闷。他和何长工小声商量了几句,就走进街中,大声喊道:“同志们,快跟我回去革命吧。”
  在村中的战士,大部分都听到了王尔琢的声音。在这次反叛中,战士是无辜的,因他们并不知情。这几天来,袁崇全的所作所为,使大多数人看清了他的嘴脸,早有离开这是非之地的愿望,就是苦于没有机会。机会来了,很多战士携枪自动跑了过来。王尔琢和何长工将他们一一安顿好。
  此时的袁崇全正在旅店的二层小楼上搓麻将。
  天暗了下来,房顶上吊着一盏马灯,袁崇全正和三个班排长打麻将,旁边有几个人在看热闹。房内由于抽烟太多,乌烟瘴气,空气浑浊。
  袁崇全打出一张“么鸡”,突然听到外面的街上,有人在喊什么。他一面注视着牌,一面心不在焉地对一边的人说:
  “外面谁在喊什么,去看看。”
  一个战士领命出了屋。
  旅店外的街道上,暮霭笼罩。那人从楼内出来走到街中,模模糊糊看见一帮人朝旅店走来,从声音上辨别出来人是团长王尔琢,大惊失色地急忙奔回旅店。
  “六条。”
  袁崇全高兴地大叫一声:“糊了。要的就是你的六条,六六大顺嘛。”
  “嘭”的一声,袁崇全吓了一大跳。他回过头,见是刚才出去的那人,不由骂了一句。“他娘的!你不能轻一点?”
  他不理会这些,惊慌失色地说:“营长,不好了!”
  袁崇全来了火:“什么不好了?看你那熊样!。”
  “营长,团长他……”袁崇全这才大惊:“什么?团长来了?”
  “是。”
  袁崇全急问:“来了多少人?”
  “天黑看不太清楚,大概有几十人吧。”
  袁崇全拔出双抢:“走!弟兄们。”
  王尔琢、何长工和警卫排的战士走到离旅店不远的地方。
  何长工看前方到有几个黑影从旅店中窜出来。大喊一声:“卧倒。”
  警卫排的人闻声卧倒。
  王尔琢站在那里没有动:“你们是二营的人吗?我来接你们回去。”
  袁崇全在黑暗中也不答话,举起枪左右开弓。
  “嘭嘭”两声枪响,王尔琢胸部中弹,倒在地上。
  警卫排战士迅速开枪还击,袁崇全扭头就又逃进旅店。
  何长工赶到王尔琢身边抱起他,命令一部分战士去追击袁崇全。
  战士追到旅店后院,看见袁崇全正翻越院墙,几个战士一起开枪。
  毛泽东到桂东迎接朱德上井冈山,发生了袁崇全的叛变事件,年轻的参谋长王尔琢死于叛徒之手。也就在这时,敌人乘井冈山的空虚,出动大批人马进攻井冈山。
  敌人打着枪冲进山下的村庄,驱赶没有来得及逃离的老百姓。敌人把对红军的仇恨发泄在老百姓身上,点燃了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黄泥小屋。一时间,大火冲天,浓烟四起,山下的几个山村在大火中焚烧,烧得荡然无存。
  正在永新某地的朱云卿和何挺颖得到情报后,立即采取对策。对营领导和三个连的连长、党代表说:“敌人已经出动两个团向井冈山进攻,决定留二连在敌后滞扰敌人,一、三连随团部连夜上山。”
  何挺颖说:“同志们,毛委员下山后井冈山空虚,我们肩上的担子就加重了。现在是非常时期,谁也不要说什么。”
  朱云卿命令道:“你们回去准备,马上出发。天明赶到黄洋界。”
  拂晓,朱云卿带领部队准时赶到了黄洋界。黄洋界在井冈山北面,是五大哨口之一,也是通往宁冈和湖南酃县的必经之地。
  朱云卿、何挺颖和几位干部在哨口上勘察地形。
  黄洋界山下,百里可望,群山起伏,白云飘浮。
  朱云卿指向山下:“我们在小伙店左侧设置了第一道障碍,阻止大陇和酃县入侵之敌:在小伙店右侧设置了第二道防线,阻止敌人从茅坪和柏露入侵;第三道在山梁上预备了滚石擂木;这第四道,就是下面的壕沟,今晚连夜埋设竹钉……”
  为了对付敌人,发动井冈山上的村民赶制竹钉。赤卫队和红军战士也分配了任务,军民都在紧张地制作竹钉,有的还把制作好的放到火上烤烤,为的是加强硬度。
  刘满崽一边劈着竹子,一边问旁边的班长:“班长,敌人一下来了这么多,我们山上的人这么少,能打嬴吗?”
  班长忙着手里的活说:“咱们团长不是说,毛委员下山前,一再要求我们,无论如何要守住井冈山。井冈山是我们的立足之地,是革命的摇篮。”
  “我看不能硬拼。”
  “你害怕了?人在井冈山在!只要战场上不光荣,我们就得同敌人拼到底!”
  曾士峨连长走来,关切地问:“你们完成得怎么样了?”
  班长:“报告连长,我们班完成了三千多个。”
  曾士峨表扬他们:“完成的不错。还要加紧呐。”
  班长表示:“请连长放心,绝对误不了晚上使用!”
  夜中的黄洋界,林涛声声。山坡上的壕沟内,战士和赤卫队悄声忙着埋设竹钉。
  在大井,到处是火把,把大井照得如同白昼。贺敏学正在组织担架队和运输队,作战前的准备工作。到处是繁忙的景象。
  小井红军医院里,也一改往昔的安静。许多伤病员吵嚷着聚在一起,找领导要求上前线。
  “我是轻伤员,得让我上去。”
  “山上的兵力不多,我们重伤员也得上去。”
  “对,找领导去!”
  “走,找领导去!”
  伤病员叫着去找领导。
  山上山下,军队和当地的老百姓,都处在了临战状态。
  为了打好这一仗,在茨坪三十二团的团部里,朱云卿、何挺颖、袁文才和王佐对着地图在进一步研究作战方案。
  朱云卿说:“这一次,吴尚的两个团在王均一个团的配合下,重点是进攻黄洋界。”
  袁文才表示:“黄洋界你们三十一团负责。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朱砂冲我们三十二团负责。”
  贺敏学也表示:“我们地方赤卫队、暴动队负责在敌后扰乱敌人。”
  何挺颖强调:“咱们分段把守,各负其责,不让敌人上到井冈山一步。完成毛委员交给我们的任务。”
  这时,贺子珍和伍若兰闯进来。伍若兰风风火火地问:
  “朱团长,我们是什么任务?”
  朱云卿开玩笑地说:“你们一个是穆桂英,一个是花木兰。
  都是巾帼英雄。”他这一说,大家笑了。她俩倒不好意思了。
  朱云卿收住笑:“你们呀,带上老百姓,拿上旗子,扛上火铳,埋伏到山上,当疑兵,为我们摇旗呐喊、助威。”
  8月23日,拂晓,黄洋界上云雾缭绕;山下白云翻飞。好像一片汪洋大海。
  太阳冲破云层,冉冉升起。
  山下,敌人黑压压趴了一地,注视黄洋界。
  离黄洋界不远的腰子坑,是敌人的临时指挥所。师长熊震立在指挥所外,注视黄洋界方向。他见山上白茫茫一片,黄洋界主峰露出白云,显得高大、挺拔、神秘,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情感。他这次受命进攻井冈山,带着踌躇满志的激情驱军到了井冈山。当他看到井冈山的险峻时,心中那股激情早跑得无影无踪了。此时的他,面对黄洋界,还真有点后怕呢。
  敌参谋长来到他身边:“师座,前沿报告,山上没有动静。”
  熊震眼睛一直盯着黄洋界,头也不回地说:“命令他们,用火力侦察。”
  命令传到前沿阵地,一时间,黄洋界山下响起了敌人机枪的猛烈吼叫声。
  山上的树枝被打断,石头上溅起道道火星,冒出阵阵白烟。
  半个小时后,不见山上还击,敌人停止了射击。
  山势险要的黄洋界没有动静,就像死了一般。在前线指挥的团长,心中直纳闷。怪事,难道被吓跑了?山上根本就没有人,摆的是“空城计”?还是……他百思不得其解。下边的营长来问他怎么办,他也拿不定注意。
  在腰子坑的指挥部里,师长熊震还立在那里,耳闻远处的机枪声,突然停止了。他正要问情况,参谋长又来到他身边:“报告师座,通过火力侦察还不见山上有动静。”
  熊震一直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他终于弄明白了,红军是被他的强大阵势给吓跑了。他果断地命令道:“让他们全线发起攻击!”
  黄洋界上随着几声隆隆的炮声,敌人的总攻击开始了。漫山遍野的敌人在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了第一次攻击。由于道路狭窄,敌人只能成一路鱼贯前进。进攻的速度很慢。
  黄洋界的第一道防线阵地上,战士们抗击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纹丝不动地坚守在战壕中,两眼死死地盯着攻击的敌人。
  连长曾士峨不断地提醒战士:“我们每人只有五发子弹,要瞄准敌人打,不要放空枪。大家要沉住气,把敌人放近一些,听统一号令再打。”
  到了上午10点钟左右,敌人才有一部分接近黄洋界阵地。朱云卿看到敌人到了射程内,发出命令:“打!”
  机枪、步枪和鸟铳一齐开火,冲在前面的敌人倒下一片。
  有的战士往山下投掷滚木擂石。滚木擂石呼啸着滚下山去,砸得敌人躲闪不及。这时,贺子珍和伍若兰不失时机地带领群众摇旗呐喊。进攻的敌人在山下朝上看,几个山头上满山遍野都是晃动的红旗,到处是呐喊声,此起彼伏,像是有千军万马。
  敌人撤退了下去。
  在前线指挥的敌团长陈记良看到冲上去的人撤了下来,好不气恼。他走到步话机前,一把从呼叫的人员手中夺过来,喊道:“我是团长,下面加强火力掩护,重新组织冲锋,一定要拿下黄洋界!”
  敌人的轻重机枪又疯狂地扫射起来,退下来的敌人又在长官的威逼下,掉过头继续向山上冲。
  乘敌人重新组织攻击的当儿,战士抓紧时间抢修被打坏的工事。
  负责监视敌人的刘满崽报告:“连长,敌人又开始冲锋了。”
  曾士峨将一块石头摆放到机枪掩体前,趴到前沿往下看,敌人像蚂蚁一样冲上阵地。他不断地叮咛战士:“这一次,把敌人放得再近一些。”
  团部通讯员跑到曾连长面前:“报告连长,团长命令转移阵地。”
  曾士峨看看山下的敌人,下达了命令:“转移阵地。”
  战士有次序地弯着腰转移阵地。
  俄倾,敌人到了刚才红军撤出的阵地,不见一个人影。敌营长用步话机同山下通话。
  “报告团长,阵地上的人全跑了!”
  步话机中传来团长的声音:“好!他们被吓跑了,你们要加快速度,一定要抓住他们!”
  敌营长回答:“明白,我一定抓住他们!”
  他放下话筒,大声对正一点一点前进的士兵说:“弟兄们,这股土匪跑了,一定要抓住他们。抓得多了有赏!”
  士兵一听红军被吓跑了,胆子也大了,嚎叫着向上冲。显然速度有些加快。敌人真以为红军被吓倒了,大着胆子往上爬,谁知刚接近前沿,冲在最前面的敌人,突然都一个个停住,人人抱住脚,又蹦又跳,有的干脆坐在地上抱着脚不起来。后面的营长不知是为什么,还以为他们害怕不敢往上冲呢。“叭、叭”朝天上打了两枪,嘴里骂道:“他妈的!谁装熊我毙了谁!往上冲!”
  后面的人继续冲,也遇到了同样的下场。有哭有叫。敌营长跑步上前,跑了几步,他也遇到了同样的下场,抱住脚坐在了地上。原来埋设的竹钉发挥了作用。
  在黄洋界阵地上的战士,看着下面的敌人洋相百出,一个个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刘满崽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一边的班长有意问他:“满崽,敌人这么多,我们能打败他们?”刘满崽知道班长在开他的玩笑,自我解嘲地说:“班长,当时心中不是没底嘛。”旁边的一个战士朝他扮了个鬼脸。战士们又是一阵轰笑。
  朱云卿走过来,大家才忍住笑。曾士峨看见忙迎上去。朱云卿问:“有困难吗?”
  曾士峨说:“困难就是子弹少了点。要是再有一门炮就好了。”
  朱云卿一喜:“你不说我倒忘了,还有一门坏了的炮,送到修械所修理去了,不知修好了没有?好,我派人去取。”
  朱云卿转身就走。曾士峨看见敌人已很近了,问:“团长,打吧。”朱云卿朝山下看看,狠狠地说:“打!”
  曾士峨大声道:“同志们,打!”
  枪声大作。
  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敌人多次攻击也未奏效。在腰子坑的敌指挥所外,师长熊震躲在树下,看得出他情绪不高。团长陈记良匆匆而来。一直走到他身边说:“师座,都冲了三次,一直冲不上去。地势对我们十分不利。天气又热,你看是不是停一停再发起冲锋?”
  熊震不满地白了他一眼:“好吧。下一次攻击,你要带头冲上去。”
  陈记良满口答应:“我一定亲自上。”
  敌人经过充分准备,将要作殊死拼搏时,一连长谭希同、贺敏学和一个战士背着一门迫击炮和三发炮弹上来了。
  朱云卿亲自选好炮位,谭连长亲自架炮。一会准备停当,朱云卿指着山下腰子坑方向,说:“腰子坑是敌人的师指挥所,想法把敌人的指挥所给我炸开花。”
  谭连长目测一下,心中计算了射程,而后调整距离、方向。
  朱云卿不放心地问:“这炮修理好了吗?”
  谭连长一边调整,一边回答:“我估计差不离,一会就调整好了。”
  朱云卿心中没底,又问:“三发炮弹,有把握吗?”
  谭连长笑笑:“你等着瞧吧。团长,开始吧?”
  “开始!”
  谭连长拿起炮弹放到炮口上,一松手,炮弹进了炮膛。
  大家等了一会儿,不见炮响。原来是一发臭弹,在场的人大失所望。
  “你们都走远一些。”谭连长见人都退到了安全的地方,开始取臭弹。他一边往外倒,一边说:“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倒不好,把命要。”炮弹取出来了,他丢到一边,又重新调整。结果,还是一发臭弹。
  朱云卿都有些灰心了:“老谭,这一发怎么样?”
  谭连长心中也没有底,可他嘴上却说:“没问题。”
  太阳已经西斜,熊震看看天,催促陈记良:“马上带人上去。”话音刚落,“轰”的一声巨响,指挥所被炸掉一半。陈记良被掀翻在地。
  熊震吓得躲到一边,半天才爬起来,战兢兢地走过去,陈记良倒在血泊中,一个劲地呻吟。这时,来了不少士兵,把陈记良抬走。
  熊震破口大骂:“他娘的,什么主力不在。怎么主力不在还有炮?一发就命中了,是神炮手。快撤!”
  站在黄洋界阵地上,只能看见腰子坑腾起的烟雾,还弄不清是否炸到敌人指挥所。但从敌人的撤退中,也可以隐隐若若判断出,今天敌人要全线撤退了。
  敌人今天撤退了,明天还会有大的军事行动。朱云卿要求部队连夜抢修被摧毁的工事,人不离阵地,枪不离手,都要严阵以待。
  第二天拂晓,战士们趴在战壕里坚守了一夜,始终密切注视着山下。朱云卿、何挺颖和曾士峨检查着阵地,不敢有一丝马虎。
  刘满崽朝着他们边跑边高兴地嚷:“连长,敌人昨夜偷偷逃跑了。”
  战士们听后一下跳了起来,高兴地欢呼,庆祝胜利。
  “我们胜利了!”
  有的战士情不自禁地抬起刘满崽往空中抛……更多的战士在鼓掌叫好。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了。9月26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也率领部队,从桂东经随川上了井冈山。在山上的部队排成长长的队伍,欢迎二十八团重上井冈山。走在前面的毛泽东、朱德、陈毅不断地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当毛泽东听到井冈山军民,打退敌人的第二次“会剿”时,高度地赞扬:“我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抵抗,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
   
22.用心良苦

  茨坪的一处店铺,成了毛泽东的住处。这天一早,贺子珍将宽大店台上的被褥卷成一卷,放到一边,又把砚台、笔、黄毛边纸摆好。俨然成了毛泽东的办公桌。出外散步的毛泽东兴致很高地走进来。他一进来就赞叹地说:“朱云卿他们真了不起,两个连打退敌人三个团。那一炮就像长了眼睛,一下摧垮了敌人的指挥部。真乃神炮也。”
  贺子珍给他打来洗脸水,高兴地告诉他当时的情形:“当时,大人小孩都上了山,打旗的打旗,敲锣的敲锣。满山遍野好像就有千军万马。”
  毛泽东洗着脸问:“当时,害怕吗?”
  “刚开始,一说敌人来了那么多,够担心的。”贺子珍把毛巾递到毛泽东手里,继续说:“一打起来,好像什么也不怕了。”
  “你们也有功。”毛泽东走到店台前坐下,正要磨墨,一眼看见砚台中早已磨好的墨,感激地看了贺子珍一眼。他铺好毛边纸,饱蘸笔墨,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他边写边念: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黄洋界上的夕阳,别有一种美丽的自然风光。毛泽东立在山顶之巅,巡视茫茫群山,领略井冈山晚霞夕照。他的面前正是苍翠的树林,沐浴上了夕阳的光辉,层林尽染,就像是一幅溢光流彩的浓墨图画。
  毛泽东耳边仿佛响起黄洋界激战的声音。他全神贯注地看着远方。响起他那浑厚的声音: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到敌军霄遁。
  毛泽东回到茨坪的店铺,晚饭过后,在毛边纸上飞笔走墨。一边的贺子珍在为毛泽东剪裁有用的旧报纸。毛泽东像是想起了什么,停下笔,回过头看着正忙的贺子珍,对她说:
  “子珍,你把谭政请来。”
  贺子珍放下手中的活,走出店铺。此时的贺子珍和谭政都是前委秘书,也就是毛泽东的秘书。
  毛泽东点燃纸烟,慢慢地抽着,等待谭政的到来。
  时间不长,谭政跟在贺子珍后面进来。
  “来,坐下。”毛泽东热情地让他坐下,他自己却站起身,带着思索的神色说:“我们准备召开党的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我要在会上作个长篇发言,讲讲《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准备从这几个方面讲。一是国内的政治状况;二是中国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三是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四是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五是经济问题;六是军事根据地问题。”
  谭政告诉他:“关于‘八月失败’问题,下面微辞很多,有些人埋怨二十八团。”
  毛泽东很敏感:“这是一个关系团结的大问题。湖南的问题要二十八团自己讲,三十一团不要讲。朱德和陈毅都是反对向湘南发展的嘛。”
  “还有一些反映,主张坚守井冈山斗争的被一些人认为是保守主义,主张到远处打游击的被认为是逃跑主义……”毛泽东打断谭政的话:“这两种说法都不妥,要加以纠正。
  要维护上下之间,内外之间的团结。”
  茅坪步云山寺,是一座明代建筑的古庙,并排三栋,正殿是楼房,有八十余间。
  1928年10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大会上,毛泽东讲道:“……军阀间的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的统治势力。因此,小地方红色政权得以乘时产生出来。但军阀之间的战争不是每天不停的。每当一省或几省之间的白色政权有一个暂时稳定的时候,那一省的统治阶级或几省的统治阶级必然联合起来用尽力量消灭这个红色政权……”毛泽东在作报告中还讲道:“……四月以后湘赣边界的割据,正值南方统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候,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时达到过十八个团。然而我们人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的组织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军一天一天壮大,原因就在于湘赣边界的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
  到会的朱德、陈毅、何挺颖、宛希先、朱云卿、何长工、伍中豪、罗荣桓、林彪、曾士峨、贺敏学等都在认真听、认真作笔记。
  毛泽东讲到“八月失败”时,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原因。他说:“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白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的时候,反而采取统治阶级政治破裂时候的战略,分兵冒进,致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同志不察当时环境,不顾特委、军委及永新县委联席会议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的命令,附和红军二十九团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意见,其错误实在非常之大。”
  杜修经到了会,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胡少海和龚楚也参加了会议。尤其是胡少海,深感内疚。他自愧自己的失职和原则的不坚定。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当前的任务:“边界党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大小五井和九陇两个军事根据地的巩固。永新、酃阳、宁冈、随川四县交界的大小五井山区,和永新、宁冈、茶陵、莲花四县交界的九陇山区,这两个地形优越的地方,特别是既有民众拥护,地形又极险要的大小五井,不但在边界此时是重要的军事根据地,就是在湘鄂赣省暴动发展的将来,亦将仍然是重要的军事根据地。巩固此根据地的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把这三件事切实做好,是边界党应该努力的。”
  会议开了三天,最后代表通过了各项决议,选举产生了以谭震林、陈正人为正副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二届特委;重新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并确定前委领导特委工作。
  会后,毛泽东把讲话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整理,由谭政誊写,准备送到上级党组织。
  这一天,毛泽东正在整理他的讲话,朱德兴冲冲地进来。
  “润芝,又有一大喜事。”
  毛泽东忙停笔相迎:“看你高兴的,有何喜事?”
  “吴尚第八军三师阎仲儒部的营长毕占云,在桂东率126人起义,已经上了井冈山。这还不是喜事吗?”
  “是一件喜事。他们现在到了哪里?”
  “刚接到报告,他们已经通过朱砂冲,过了下庄的龙凤牌。”
  “我们去欢迎他们。”毛泽东高兴地和朱德出了店铺,来到茨坪村口。毛泽东和朱德到来时,陈毅和数十名战士早在路旁等候了。有几个战士拿着锣鼓也摆好了敲打的架势。
  “来了!”
  有人大叫一声。
  众人都翘首远望。
  前面走来了一支两路纵队的队伍。
  营长毕占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身边是一位带路的红军战士。他身后是扛机枪、步枪的战士。
  欢迎的锣鼓敲了起来。
  毛泽东、朱德、陈毅高兴地迎上前去。
  毕占云身边的那个红军战士告诉他:“走在中间的是毛委员,右边是朱军长,左边的是前委陈秘书长。”
  毕占云向前跑几步,到了他三人面前:“报告长官,营长毕占云率部起义,前来报到。”
  毛泽东先握住他的手,客气又热情,风趣又幽默地说:
  “我们这里没有长官都是同志。一律平等啰。”
  毕占云可能是激动的缘故:“是!长官。”
  在场的人全都笑了。
  毕占云脸唰的一下红了。
  朱德握住他的手:“没关系,时间长了就会习惯的。”
  “欢迎你们来参加革命。”陈毅握着他的手说。
  就在他们讲话的当儿,整齐的队伍已从他们身边走过。毛泽东、朱德、陈毅陪着毕占云走在队伍的后面。
  当天晚上,毛泽东同毕占云在油灯下进行了长谈。
  毛泽东告诉他:“前委领导决定任命你为军部特务营营长。目前,井冈山地区的条件都还很差,比不上国民党军队里的物资条件。红军不发薪水,只发粮食、柴米油盐和少数的零用钱。从军长到士兵都一样。你和你的部队,要有准备吃苦的思想。”
  毕占云表示:“请毛委员放心,吃苦我们不怕。我们就是为了打倒军阀才参加革命的。”
  “一个革命者,不仅能经受得住战场上的生死考验,而且还要能经受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我们相信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红军指挥员的。”
  毛泽东同他一直谈到深夜,才告辞回去。当他独行在茨坪街道上时,朱德已经坐在毛泽东经常写书稿的地方,旁边放着一碗茶水。他仔细看视毛泽东写的书稿,看着看着不觉念出了声:“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这种斗争,一天比一天激烈,问题也就非常地复杂和严重……”寻找毛泽东的贺子珍在街上碰到了毛泽东。
  “朱军长有事找你。”
  毛泽东问:“他人呢?”
  “在店铺等着你呢。”
  毛泽东知道朱德深夜来访,一定有重要情况,不由加快了步子。
  毛泽东一进到屋中,就歉意地说:“对不起,让军长久等啰。”
  朱德站起来,乐呵呵地说:“没有白等。我在看你的书稿,受益匪浅。‘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总结得好。有了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保垒。”
  毛泽东告诉他:“我想把《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一下,准备详细地向中央报告。”
  “好啊。”朱德说明了来意:“十月初在新城消灭周浑元二十七团一个营后,余部退守永新,当时本想一鼓作气拿下永新,不料随川之敌绕道经泰和增援他们,就放弃了这一行动,改为攻击随川。现在敌人在随川大量集结兵力,永新后方空虚,只有不足一个团的兵力占领永新。准备把他吃掉,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
  毛泽东提议:“把战场还是摆在龙源口。”
  “我和陈毅也是这个意见。”
  “过几天,我准备去砻市,咱们在那里见面。”
  几天以后,黄洋界山下通往茅坪的山路上,毛泽东由谭政和警卫员陪同,一步一步走下山来。
  一棵木荷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像一把大伞,浓荫蔽日,树干三人合抱不过来。
  毛泽东三人来到树下,坐在下面的石头上休息。
  毛泽东遥望着远处高低起伏的群山,发出一声感慨:“如果不是战争,这里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游览圣地。”
  谭政说:“等我们胜利后,就把它建设成游览圣地。”
  作为地质学家,他们看山川地貌,是研究它的形成和构造;历史学家则是注重它的存在价值,因为它是记载历史风云变幻的年轮表;军事家独钟它的是可以利用的价值,当依托,作屏障,成为军事胜利的自然因素。政治家所不同的是他包揽了地质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学家共有的特点,不仅注重过去、独钟现在,更向往它的未来。毛泽东是一个乐观派。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有常人不及的胸怀,就能从眼前艰难曲折的小路,看到将来的光明大道。有目前政权的雏形,就能预测到未来掌管全国的革命政权。他充满信心地说:“会有这一天的。但要靠大家的努力,才能实现。”
  警卫员看看西斜的太阳,催促上路:“首长,我们该下山了。”
  毛泽东一行走下山,来到他所熟悉的茅坪八角楼。
  毛泽东正在洗脸,贺敏学进来,向他报告一个好消息:
  “周浑元的一个团,在龙源口被我们消灭了。”
  “我们朱军长,真是马到成功。”毛泽东洗好脸,告诉他:‘地方的工作,你们要抓紧,要尽快恢复起来。比如组织工作,赤卫军的建立,土地的分配等等。我明天一早还要赶路,到砻市和朱军长汇合。”
  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茅坪还在沉睡中,毛泽东和谭政、警卫员就走出八角楼,沿着慎公祠一侧的小巷,来到小溪边,走到村外上了路。
  毛泽东一行到了宁冈(砻市)的四军军部(中药铺),朱德、陈毅已提前一天到达这里。他俩人听说毛泽东到了,兴致勃勃地迎出来。毛泽东一见高兴地说:“呵!你们早到啰。”
  朱德兴致勃勃地说:“部队已经休整了几天,战士们的体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恢复。”说话的当儿他们已经在屋中坐下。
  毛泽东道:“这一仗,你们打的很是干净利索。”
  朱德风趣地说:“这一仗我们用的既是岳家军的回马枪,又是关老爷的拖刀计。在龙源口三下五除二,嘁哩喀喳就解决了。”
  红军主力部队从战场上撤下来,在宁冈进行了必要的休整和整训,同时还进行了政治教育。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著名著作《井冈山的斗争》。谭政也替他誊写好了,一式两份。
  此间,1928年11月14日至15日,在江西宁冈的新城召开了中共红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这个会议上着重讨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通过了政治、军事、经济、纪律等问题的决议。选举了以朱德为主席的军委。军委隶属于前委的领导。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又回到了宁冈四军军部。这一日上午,谭政带领地下交通员从外走进来。交通员手里拿着一把半新不旧的红色纸伞,直接到了毛泽东的住房。
  毛泽东刚审阅完全部书稿。
  “毛委员,交通员老郭来了。”
  毛泽东热情地同交通员握手后,把他让到座上,然后向他交待了任务:“这是一封信,请你带出去。一共是两份,一份交湖南省委,一份转给上海的中央。”
  交通员老郭将伞把取下一截,原来里面是空的。他把毛泽东卷好的长信小心地放进去,然后把刚才取下的一截重新安上。
  毛泽东拿在手上仔细检查一遍,看不出破绽,放心地交还到他手里。
  谭政把交通员老郭带走了,毛泽东送到门外,望着他俩人离去,点燃一支纸烟,抽了一口,一直在思考问题。
   
23.朱德的扁担

  1928年的冬天,早早来了。一场北风过后,天气愈来愈冷。
  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如何打破敌人军事上的围剿,成了当前红军领导首先考虑的大问题。在困境中生存,在困境中发展,在困境中壮大,这正是每一个红军领导所坚定的信念。
  这一天,在宁冈四军军部里,一张标记好的军用地图,醒目地标记着随川、泰和、安福、莲花、茶陵、酃县全部被敌人占领。
  朱德在分析当前的局势时指出:“现在敌人出动了六个旅,三万多人,利用冬天对我们不利的情况,围困我们,一步一步紧缩包围。最后,将我们一口吃掉。我们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多储备粮食,作最坏的打算,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毛泽东看着地图一言不发。
  陈毅说:“山上的粮食也不多。”
  朱德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从山下往山上挑。”
  毛泽东赞成,他表示困难是难不倒我们共产党人的!
  兵贵神速,说干就干。第二天,通往井冈山的山道上,挑粮上山的队伍,一个接一个,连绵十几里。有的背,有的担,有的还用裤子当口袋扛。在这支运粮大军中,朱德用扁担担,陈毅用裤子扛。
  木荷树下,成了挑粮上山的休息地。
  朱德和陈毅满头是汗地来到树下,放下担子和裤袋歇息。
  朱德一边用帽子扇风,一边招呼背粮的战士歇息:“同志们,歇歇脚吧。”虽是到了初冬季节,一个个都是满头大汗。有的战士歇息,有的战士继续赶路。不一会,毛泽东也背着一袋粮食来到这里。朱德忙上前帮他放下,陈毅腾出地方让他坐下休息。
  从山上到山下挑粮,往返一趟须一天时间。山高坡陡,沟壑纵横,道路崎岖,挑粮上山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艰苦的环境,峥嵘的岁月,能培养出一往无前的大写战士,能造就出许许多多不平凡的英雄。朱德挑粮的扁担,成为红军战士传诵的美谈。
  在茨坪的黄泥屋里,朱德一早起来,就寻找他挑粮的扁担。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又跑到屋外寻找,还是没有。这时,他看到很多战士都已经出发了,走回屋中拿出一条裤子。朱云卿和何挺颖挑粮下山路过这里,看见朱德军长也准备下山,劝阻他。朱云卿说:“军长,属你年岁大,就不用下山了。”
  何挺颖也劝他:“我们每人多背一点,什么都有了。你看,你的扁担没了,是同志们有意拿去的。我们俩的意见和大家的意见一样。”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没有扁担,我有这个。”朱德扬扬手中的裤子径自先走了。
  朱云卿和何挺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跟在后面一起出发了。
  下午,从山下挑粮回来,又经过木荷树下。
  朱德担着一担粮食到了树下,见有不少人在休息,他也放下担子。刘满崽和几个战士忙让出位子,热情地去拉他休息。朱德手不离扁担,在众人簇拥下来到石头前。
  朱德坐下后,刘满崽和几上战士挤眉弄眼。
  朱德把这一切全看到了眼里,和蔼地警告他们:“你们别打我的主意。看。”
  扁担上写下了“朱德记”三个黑字。刘满崽和战士望着朱德的扁担,立时产生出一股敬仰之情。
  朱德带着胜利的自豪,担起粮食先走了,步子迈的是那样的坚实有力。刘满崽把手一招,大家背起粮食追上去。
  南京,总司令蒋介石官邸会客室门外,少将高参心神不定的在那里来回走动不止。因他对蒋介石突然的召见,大惑不解。他也知道蒋介石反复无常,不知这次是福是祸。
  此时,蒋介石坐在柔软的深色沙发上,两手展开报纸,认真地阅读一张《申报》,异常醒目的标题《湘赣第三次会剿朱、毛,何键任两省会剿军临时指挥》。当蒋介石看完这篇《长沙通信》,将报纸放到一边,慢慢起身,在室内思考着徘徊。
  蒋介石走到他的写字台前,按响了叫人电铃。
  随着门铃声,进来一名卫士。
  “让他进来。”
  卫士退出,并随手关上门。
  少将高参毕恭毕敬地推门而入。
  蒋介石扫了他一眼,说:“湘赣两省共同出动三万多人,也就足够了。问题是他们要尽快行动,争取在民国十九年元旦发动总攻,旧历新年前全部将其歼灭。到时我要发表新年贺词,向全世界宣布这一消息。他们在那里闹腾,不尽早解决总是心腹之患。好了,你要马上去催办。”
  这次会剿,以湘军为主。湖南省府主席鲁涤平是这次会剿的总指挥。鲁涤平是湖南宁乡人,1887年生,字咏庵。他早年毕业于湖南学堂,在湖南新军第四十九标当连长、营长。
  1911年辛亥革命后,24岁的他到谭延闿的湘军任第六团团长;29岁升任为第三旅旅长;35岁又升任为第二师师长。在以后不久的时间里,谭延闿投到孙中山门下,他所率领的部队一同改编为湖南建国军,他仍然就任第二师师长。时间不长,他又兼任军政府大元帅大本营禁烟督办;1925年的7月间,湖南建国军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他升迁为副军长,兼任第二师师长。这一年他38岁。1926年,他参加了北伐战争。次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合流,南京和武汉两个政府合作,他就任第二军军长,兼任十八师师长。这一年的5月间,他又被任命为湖南省府主席兼湖南清乡督办;11月出任湘赣两省“会剿”总指挥,在长沙坐镇指挥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今年,鲁涤平41岁。正在他踌躇满志,大显身手时,湖南来了个何键。
  何键,与鲁涤平同庚。何键也是湖南人,出生在醴陵。字芸樵,别号容园。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在湘军中当过骑兵团团长、第九旅旅长、醴陵游击司令。1926年,39岁的他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第八军任师长。由于善于投机钻营,甚得上司的欢心,很快就升任为三十五军军长。1927年的“马日事变”后,他公开反共。到了这一年的秋天,李宗仁和唐生智发生了“桂唐战争”,唐生智大败后东渡日本避难,何键见风使舵,立即改换门厅,投在了李宗仁门下。
  鲁涤平和何键虽然同样听命于国民党政府,可他们是两股道上的马车。鲁涤平听命于蒋介石,俩人之间常常发生不愉快的磨擦。此时,俩人谁都想把对方挤走。可眼下湖南是李宗仁占据的地盘,何键有点占上风。鲁涤平也不甘心失败,为达到挤走何键的目的,来个一箭双雕,让他出任“会剿”井冈山的“湘赣军临时总指挥”。这样,他到江西去剿共,就省除了他的纠缠;再说,红军是不好对付的,让他去碰个头破血流,也好煞煞他的锐气、傲骨。
  就在敌人紧锣密鼓地对井冈山发动“会剿”时,红军在宁冈新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大会。
  新城的大广场上,早早搭起了一座彩色会台。会台用竹竿扎制而成,上面放着门板。台两边贴着对联: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趁红光、当红军、高举红旗子、创造红世界!会台的上方,插着无数面小彩旗。台下是排列整齐的红军战士和当地的群众。人们正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和大声欢呼。重现了朱德和毛泽东会师的盛大场面。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陈毅等领导人都健步登上了会台。
  欢呼声达到了高潮。突然“轰”的一声,会台塌去一角,有的人摔了下来。
  台下一下子全静了。台前的战士忙过来救人。好在都没受伤。朱云卿带人抢修。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陈毅安然无恙地站在台上。
  “哎呀,两军会师塌了台,这可不是好兆头呀!”
  有人在后面小声议论。
  朱德听到,马上对着台下翘首观望的队伍大声说:“同志们,我们的会台垮了,但不要紧,台子垮了马上就可以修好。
  我们无产阶级革命的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永远是垮不了的!”
  他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
  很快,塌掉一角的台子修好了。朱德把彭德怀和滕代远介绍给大家。“同志们,这就是彭军长和滕党代表。”
  台下热烈鼓掌。
  彭德怀穿一身大半新的灰布军装,刚理过发、刮过胡子,精神显得异常饱满。他声音洪亮地说:“同志们,井冈山是毛委员和朱军长领导红四军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我们红五军来到井冈山,一是向你们学习,二是要和你们并肩战斗,共同开创革命的新天地!”
  欢迎大会后,毛泽东又来到了茅坪。
  这年的冬天,过早地下了一场雪,山上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白雪。
  八角楼里,一盆燃烧的炭火,四周围坐着正在商量事情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人,不时有一股股热气扑面而来。
  毛泽东说:“中央派人送来的‘六大’文件,几个秘书已经从白衬衣上誊写出来。会议的文件很多,这次会议的时间要长一些。”
  朱德有点担心,但他还是同意地说:“长就长一些吧。敌人虽然紧缩了包围圈,只要我们加强警卫,还是没有大的问题的。”
  “中央文件中有一段话,就不要传达了,以免引起袁文才和王佐不必要的猜疑。”毛泽东征求意见。
  朱德表示同意:“这样也好。”
  毛泽东见彭德怀一直没有吱声,就征求他的意见:“彭军长,你有什么意见吗?”
  彭德怀倒也爽快:“我刚来初到,对这里的情况不甚了解,党代表和朱军长怎么决定,我就怎么执行。”
  毛泽东说:“这次会议除传达‘六大’会议精神外,重点要研究下一步的发展问题。会议地点就定在柏露。”
  在宁冈柏露,会场设在一栋二层楼房的店铺里。小楼四面环山,地势险要,背后可见黄洋界哨口。楼下一间大屋,挤满了前委、军委、特委和地方党负责人,有朱德、彭德怀、陈毅、滕代远、谭震林、何挺颖、宛希先、朱云卿、林彪、伍中豪、罗荣桓、毛泽覃、曾士峨、贺敏学、袁文才、王佐、何长工、胡少海、龚楚等六十字人参加。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传
  达中央文件毛泽东在传达文件中,有意掀过去一页。
  袁文才把这一小小的动作,全看在眼里。他的脸上出现一丝疑惑。
  在红军召开柏露会议之季,国民党进剿的大队人马,已杀气腾腾地来到了茶陵洣河的铁牛渡口,通过浮桥开向井冈山。
  同一时间,在酃县的淝渡,国民党又有一个团的兵力,耀武扬威地开过淝水河。
  还是这一天,在随川堆前村北的开阔盆地上,国民党有两个团的兵力,浩浩荡荡地集中开进。
  柏露会议还在继续进行。
  会议期间,红军领导得悉敌人已经进攻了,在敌人重兵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会议代表接受毛泽东的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分兵退敌。决定彭德怀的红五军(已改编为红四军三十团,彭德怀任红四军副军长,兼三十团团长。)和王佐三十二团坚持井冈山斗争。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二十八团(团长林彪,党代表何挺颖)、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和独立营(营长张威)、特务营(毕占云)下山牵制敌人。
  袁文才升任红四军参谋长,一起随军南下。
  紧张的四天过去了,敌人离井冈山也愈来愈近了。
  茅坪的冬夜,北风呼啸。天空飘落着雪花,整个井冈山地区笼罩在寒冷的冬季。
  八角楼外,白雪纷飞。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和滕代远一起来到八角楼。
  这是他们分别前的聚会。毛泽东一个劲地抽烟,其他人谁也不说话,沉默着。
  彭德怀打破了沉默:“你们放心地走吧。我和代远同志、王佐同志共同坚持斗争。面对众多敌人的合围,既艰巨又严重,还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我是作好了一切准备。无非是死在这里。死并不可怕,不是已经有不少同志都倒下了吗?我们倒下是为了给后人开出一条光明大道。”
  彭德怀一言既出,快马难追。他铿锵有力的表态,既鼓舞人,多少又让人感到有几多悲壮。毛泽东丢掉烟蒂,用他那烁烁发光的双眼,瞄向彭德怀,既像安慰,又像鼓励。“德怀呀,我们两边的担子都不轻。相比较而言,你的担子更重一些。我们一旦得手,就立即返回来。”
  “你们尽管放心地走,我彭德怀坚决执行前委的决议。”
  毛泽东十分动容,一下握住彭德怀的手。
   
24.井冈南下

  1929年1月14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部队离开井冈山南下调动敌人,以打破井冈山被围困的局面的日子。毛泽东下井冈山前,专门去看望过张子清一次。张子清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没想到这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见到他。
  井冈山陷落后,张子清被转移到一个山区的山洞里躲藏起来。半年以后,又转移到永新县洞里村蕉林寺养伤,直到1930年5月逝世。
  这天的黎明,天空刮着风,阴冷阴冷的。在小荇村北望井冈山上的积雪,是一片洁白的银色世界。小荇村背依偎着大山,错落着几十栋参差不齐的黄泥土屋,青色的房瓦上压着一层积雪。村前是一大片较为平整的开阔地。地上的蒿草早已枯萎,被积雪覆盖住。还有一些粗壮和倔强的拼命同风雪抗争,不甘屈服低头,抵御住厚厚的积雪,露出它的一部身姿。
  毛泽东、朱德和陈毅今天起得特别早,早已站在了开阔地上。二十八团各营的队伍带了过来,毕占云也带着特务营赶来集合。林彪整好队伍,正要跑过来报告,他远远地看见毛泽东和朱德都挥动着右手,示意他下口令出发。
  队伍在林彪的口令下出发了。
  毛泽东、朱德和陈毅也随着大队人马出发了。他们三人各有各的心事。毛泽东始终认为,天底下没有过不去的沟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毛泽东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敢于向人挑战,敢于向世界上的一切挑战。挑战的本身就是一种战斗。因此,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是乐观的。他认为眼前的敌人是一定能够打败的。但是,他又不是神仙,多变的时局也使他时时捏着一把汗。朱德除了一种自信心外,还多了一层担心。他不是担心别的,而是担心留在井冈山上的彭德怀和王佐的部队,能否坚守住井冈山。他们这次下山,他也曾设想过许多困难,也作过最坏的打算。但他相信,有润芝在,就一定能胜利。陈毅则是希望尽快返回井冈山,担心山上山下被敌人隔断,形成首尾难顾的局面。他和朱德都有过分兵的教训,一是在三河坝的分兵,二是回湘南造成“八月失败”。两次教训,是血的教训,是终生难忘的教训。
  走后的枯草地上,留下了一条被队伍踏过的长长小路。
  朱云卿带领三十一团和独立营,是从另一个地方下山出发的。
  毛泽东和朱德下井冈山后,彭德怀和滕代远便来到了黄洋界,布置哨口防守事宜。王佐也来到了八面山,检查布置哨口防守事宜。敌人进攻的速度异常迅速,不到几天的工夫,山下的大片根据地丢失了,甚至敌人的先头部队都到达了山上。
  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军主力,没费多大气力,就占领了大余县。顺利中往往隐藏着危机。第二天,毛泽东和朱德在天主教堂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朱德考虑到一旦敌人知道了红军主力下山的消息,就一定会拿出百倍的疯狂,来尾追堵截。下山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敌人,减少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压力,达到“围魏救赵”的预期目的。既要打到狼,又要不被狼所伤,那才是一个好的猎手。军事上的争夺,战场上的逐鹿,远比打狼难得多的多。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不仅仅有胆略,更重要的是要有谋略。毛泽东曾多次强调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务必要打好第一仗”。因为第一仗对鼓舞战士,展开下一步的战役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朱德在会上强调说:“二十八团在大余城东北一带的山上担任警卫;三十一团和军直的独立营、特务营防卫近郊和县城。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部队要转移到广东的南雄乌径会合。任务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
  毛泽东在会上看到有一些领导面带疑虑,信心不足,对“围魏救赵”产生怀疑,甚至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也难怪,共产党刚刚有自己的武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刚刚建立,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头做起。幼小的红军周围,处在强大敌人的包围之中,军需辎重的筹措,基本上全靠自己,粮食、被装要靠当地贫苦民众的支援或打土豪所得来维持生计;军事装备全靠从敌人手里获得。要获得更多更好的军事装备,就得多打胜仗。眼下不论是井冈山上的,还是下了井冈山的,都面临着军需辎重的匮乏。毛泽东清楚地知道红军目前的艰难处境。但他相信,只要全军上下团结一致,再强大的敌人也能被红军所消灭。眼下最重要的是红军指战员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理想是动力的源泉,是信念的基础。坚定信念和精神不灭,是一种强大的思想支柱,是任何物质都代替不了的。毛泽东最后强调:“大余虽然没有敌人防守,但一定不能放松警惕。我们的行动敌人很快就会知道,我们行动的胜败,关系到井冈山的安危。大余没有地方党组织,会给我们造成工作上的难度。一定要搞好宣传发动。”
  贺子珍和伍若兰带领宣传队在大街上张贴宣传标语口号,引来了不少群众的观看。
  陈毅是政治部主任,这一天,他显得最繁忙。先是布置宣传标语,接着召开座谈会,然后在大余章江和大路中间的沙滩上,召开了群众大会。大会还请来了毛泽东、朱德到会讲话。会后把打土豪得来的财物一一分发给当地群众。当地群众第一次感到了共产党的温暖。有的说“活了一辈子,没见过当兵的不欺压老百姓”。
  正当红军在县城开展工作时,由于当地没有党的组织,群众又没有组织起来,以至于敌旅长李文彬带领一旅人马到了大余北,正引军悄悄靠近县城,也没有人主动前来报告。城中的红军领导和一部分部队处在十分危机之中。
  原来,毛泽东和朱德一下井冈山,就被嗅觉灵敏的敌人闻到红军主力的行踪。杨池生虽然在七溪岭和龙源口险些遭到全军覆灭,可这一次他要雪耻,命令刚升任旅长不久的部下李文彬,率领一旅人马,前去追击。
  林彪受领警戒大余县城北的任务后,他没有察看地形,没有很好地布置各营担负警戒的任务,以至于李文彬部悄悄逼近县城,都未能够及时发现。
  当敌人的轻重机枪朝着他们发起猛烈攻击时,才知道敌人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林彪仓猝应战,勉强抵抗了一下,就招架不住敌人的强大攻势,带领部队撤出了警戒的山头。
  毛泽东当时听说敌人来偷袭,就匆匆离开会场,带领军部机关部分人员刚到县城边,看到林彪已经带领部下撤到这里。恰好,陈毅帮助当地群众疏散后,也赶到这里。毛泽东质问他:“怎么这么快就撤下来了?”
  林彪回答说:“敌人火力太猛。”
  毛泽东一听,面带愠色地命令他:“你必须迅速带领部队把敌人挡回去!”
  林彪心中是一百个不情愿,想以既成的事实要挟领导。但他表面上还装出一付为难的面色,说:“你看,部队已经撤下来了,再返回去……”毛泽东一听,一改往日的和蔼,面呈怒色,严厉地说:
  “撤下来了,再拉上去!”
  陈毅对他的作法极为不满,愤然作色道:“二十八团是主力,主力就要坚决顶住敌人!”
  林彪见两个领导态度如此强硬,不好再固执,什么也没说,就带人返回迎战。
  毛泽东和陈毅带领一部分人撤到大余县城南门外,在山口停下。关切地观望县城方向,耳听时紧时松的枪声,不免有些焦虑。这时,朱德也带一部分人赶来。他沉痛地告诉毛泽东:“何挺颖在阻击敌人时受了重伤。三十一团的周舫营长和独立营的张威营长牺牲了。”
  出师未捷,先损兵折将。毛泽东和陈毅听后都很悲痛。俩人谁都不说话。
  停了一会,毛泽东告诉陈毅:“你去告诉林彪,要他好好照顾何挺颖同志,必要时将何挺颖同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陈毅知道何挺颖同志是个有作为的红军领导,也是毛泽东十分看重的同志之一。他转身迎着枪声的方向走去。毛泽东也和朱德带领人员继续向南撤离到安全地带。
  林彪返回抵挡了一阵后,预料到军首长脱离了危险,就命令迎战的部队向南撤离。
  在一条狭窄的山道,林彪跟在何挺颖的担架一边,带着部队疾走,正好陈毅迎着担架匆匆走上来。
  陈毅来到担架跟前,检查伤口。伤口虽经处理,可还在往外渗着血。他本人还处在昏迷状态。他检查完伤口后,对林彪说:“毛委员和朱军长专程让我来转告你,一定要照顾好何挺颖同志,必要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林彪表示:“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
  陈毅还有点不放心,再一次地叮嘱他:“何挺颖是三十一团来的好同志,千万要照顾好。”
  部队仓促撤到了群山环抱的乌径。当天的夜里,在一座民房内,毛泽东、朱德和陈毅对着地图研究行军路线。参谋长袁文才进来报告:“各部的宿营报告都报上来,是按规定宿营的。”
  朱德思忖着说:“如果,不出现敌情,部队明天在这里休整一天。
  正说间,朱云卿跨进来说:“刚得到报告,敌人已经追上来了。”他指指地图说:“敌人到了这里,离我们还不足十里。”
  朱德不加思索地命令道:“通知部队马上出发,向东进入赣南。”
  二十八团团长林彪接到敌情报告后,马上组织后勤人员和伤员首先撤离。一个参谋跑来,向他请示:“团长,何党代表怎么办?”
  林彪不加思索地说:“抬上一起走。”
  “天黑,山路又不好走,担架不好抬呀。”
  “那就把他扶到马背上。”
  “这……”参谋犹豫了一下转身就走。他知道林彪的脾气,再多说也无用。
  在茫茫的黑夜中匆匆赶路的战士,沿着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走着,身后不时传来敌人追赶的枪声。情况很是危机,大家都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尽快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身负重伤的何挺颖,在马背上一上一下的颠簸着。每颠簸一下,他的伤口都产生出剧烈的痛疼。何挺颖很是坚强,咬着牙一声不吭。他心中明白眼下部队的处境,不愿把痛苦表露出来。
  道路愈走愈难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何挺颖从马背上摔下来,抢救不及,被后面的马匹践踏身亡。
  毛泽东、朱德和陈毅听到何挺颖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
  毛泽东没有责怪林彪,而陈毅心中却是十分内疚。因为是他传达毛泽东的指示,要林彪好好照顾负伤的何挺颖,而林彪未能这样做。他感到对不起毛泽东。说实话,当时林彪不喜欢党代表何挺颖的直率和坚强的原则性,他俩虽说不上意见不合,起码林彪内心有一种嫉妒心理。尽管毛泽东和朱德、陈毅没有去责怪他,何挺颖的死他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
  经过几天的急行军,毛泽东、朱德和陈毅来到了寻乌县东的圳下。
  刘士毅在红军身后,马不停蹄地紧追不舍,也于当天到达了寻乌县城。伪县政府的官员,在一个讲究的房间里,为他设下了酒宴。正当觥筹交错之时,一个军官进来,到了刘士毅身边躬身贴耳低语一阵。众人不知出了何事,目光全集中到他俩人身上。
  刘士毅听后,脸上如同春风拂面,立时荡漾出得意的笑容,兴奋地说:“各位,井冈山那股土匪,流窜到了圳下。我们一路追击,已使他们疲惫不堪。明天一早,各位就会得到报捷。恕不奉陪。”他离席欲走。
  伪县长拦住:“刘旅长,用过餐再去也不迟嘛。”
  “等我打败了朱毛这股土匪,你再摆一桌还不是一样嘛。”
  刘士毅自信地说:“关云长能‘温酒斩华雄’,我刘士毅也会马到成功的!”
  自信的刘士毅连夜带领他的部队,向东围剿红军去了。
  这时的圳下,山村一片黑暗。
  毛泽东住在一户民房内,正灯下挥毫。贺子珍已经趴在一边打瞌睡。
  朱德推门进来,关切地说:“夜深了,该休息啰。”
  贺子珍惊醒,歉意地笑笑:“军长,请坐。”
  毛泽东停笔起身,又问道:“部队的宿营报告都送到了吗?”
  “林彪的二十八团和特务营驻防圳下以西,朱云卿的三十一团驻防圳下以东的吉潭。”朱德说着坐在了一边的凳子上,继续说:“刘士毅一直尾随在我们的后面,大有紧追不舍之势。”
  毛泽东心中一直还在牵挂着井冈山的安危,自言自语地说:“不知德怀和王佐怎样了?我们仅仅牵制了赣南敌军的部分兵力。他们的处境也不比我们好,甚至还会更糟。”此时,他们对井冈山的情况一无所知。
  朱德也是忧心忡忡:“我们只有甩掉屁股后面的敌人,才能转危为安。”
  天色微明,山村静悄悄。
  毛泽东的住房灯熄灭了。
  驻扎在圳下西面小山村中的林彪,早早撤除警卫,带领二十八团提前出发了。造成西线防守的空虚,被刘士毅钻了空挡。
  刘士毅带领部队悄悄包围上来,偷偷摸摸进了村。有一股敌人越过了毛泽东的住房。朱德住在别处,离毛泽东的住处有一段距离,他一清早起来,同伍若兰准备行装。此时,陈毅和毛泽覃在吃早饭。他们都不知道敌人已经将他们包围,处在十分危机的境地。突然,村中传来一阵清脆的枪声。陈毅和毛泽覃大惊,放下碗筷就闯出房门。
  陈毅动作稍快一些,沿着小巷匆匆向前走。他没注意到身后,有个敌兵悄悄摸上来。正走着的陈毅,突然觉得肩上披着的大衣被人抓住,情知是敌人上来了。他急中生智,把大衣向后一抖,蒙着了敌兵的眼睛,快步飞跑而去。落在后面的毛泽覃走出来看见,随手捡起一根木棒,照敌兵头上打去。敌兵应声倒地,毛泽覃捡起他的枪也飞快地跑去。
  朱德、伍若兰和警卫员闻到枪声,动作迅速地离开住处。
  朱德三人一出院子,就和敌人相撞。警卫员抢先开枪,有几个敌人应声倒下。
  朱德吩咐伍若兰:“你快去毛委员那里,他有夜间工作晚起的习惯。”伍若兰手持双枪离去。朱德和警卫员阻击敌人。
  警卫员突然中弹身亡,朱德在悲痛之极。他也顾不得什么,从警卫员身上取下枪,向敌人射击。在这危机时刻,一个班的战士及时赶到,消灭了敌人。
  伍若兰在向毛泽东住处靠近的途中,遇到冲散的两名战士,三人一起去援救毛泽东。这时毛泽东、贺子珍、警卫员在一个班的掩护下,已经离开了住处。伍若兰三人扑了个空。
  这时在返回追赶朱德,已经不可能,因为敌人早已包抄了上来,只好边打边向村外撤退。
  驻扎在圳下村东面的朱云卿,听到西面的枪声,知道情况有异常,亲自带领一个营的兵力赶来增援。他刚冲进村中就同敌人展开了巷战。敌人招架不住,边还击边后撤。敌人在后撤中丢下几十具尸体。
  在这场敌人偷袭的遭遇战中,要不是朱云卿带领部队及时赶来支援,毛泽东、朱德、陈毅险些被敌所虏,部队也将遭受重大的损失。
  部队撤到了吉潭附近的项山。毛泽东、朱德、陈毅、贺子珍等到了山顶。不一会,林彪、朱云卿、伍中豪、毕占云和腿部受伤的毛泽覃也赶到。朱德询问毛泽覃的伤势后,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林彪:“你这个殿军是怎么当的?在大余由于防范疏忽,让敌人钻了空子。这一次,又是你提前行动,造成后方空虚。敌人都摸进了村,军部机关险些被敲掉!”
  林彪一副挨训的样子,闭口不语。
  朱德命令道:“各部清点人数。”
  林彪、朱云卿、伍中豪等正要离开时,毛泽东突然发现伍若兰不在,焦急地问:“你们看到伍若兰同志了吗?”
  大家互相看看,都摇摇头表示没有。
  毛泽东有一种不祥预感:“快派人去看看。”
  朱德心中虽然也有些着急,但他镇静地说:“她在后面,一哈子就会来的,不用去找。”
  他们那里知道,此时负伤的伍若兰已经被敌人抓住。她是在两名战士牺牲的情况下,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准备跳崖时,被敌人抓住的。伍若兰被捆绑着,推推搡搡来到刘士毅面前。
  伍若兰昂首挺胸,一副凌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刘士毅完全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从上到下审视一番,而后威严地问:“你就是朱德的婆娘?”
  伍若兰鄙夷的从鼻孔中哼了一声:“是又怎么样?”
  刘士毅突然哈哈大笑,笑后脸色一变,大声问:“朱德和毛泽东在什么地方?”
  “废话!”
  伍若兰怒视他:“他不在红军队伍里,能在什么地方?”
  刘士毅脸色马上又变过来,堆出一丝微笑,漫不经心地自语道:“像你这样一个年轻的女人,怎么就当了土匪呢?”
  伍若兰眼睛一瞪:“你们才是土匪!我们是专门消灭你们这帮土匪的红军!”
  刘士毅阴森森地说:“难道你不怕死?”
  “哼!”
  伍若兰轻蔑地看着他:“怕死不革命!怕死不当共产党!怕死不当红军!”
  刘士毅被激怒了,吼道:“打!狠狠地打!”
  立时上来两个拿树条的敌兵,不断地抽打在伍若兰身上。
  在项山,队伍早已集合好,默默地站立着。
  朱德本来就不苟言笑,此时他的脸色更加严肃。
  毛泽东面带焦虑,一直望着圳下村的方向。
  这时,有几个受伤的战士,跌跌撞撞地走来。他们老远就嚷:“伍若兰同志被敌人抓走了。”这无疑是一声惊雷,使全体战士一个个被震惊了。
  朱德伫立在那里,像钉住了一般,面目严肃、平静。可他胸中却像澎湃的大海,一浪一浪地冲击着他那悲痛的心。被敌人抓住的是他新婚不久的爱妻啊!
  毛泽东在地上焦虑不安地来回走动,并且大口大口地抽着烟。毛泽东突然停住,威严地叫了一声:“林彪。”
  “到!”
  林彪应声跑到毛泽东面前。
  毛泽东用少有的严厉命令他:“你马上带领一个营下山,设法救出伍若兰同志!”
  “是!”
  林彪毫不含糊地回答。他心中十分清楚,是因为他才有了这个不应该发生的事件。他正要去执行毛泽东命令。
  “站住!”
  朱德平淡地制止住他,慢慢走到毛泽东面前,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对毛泽东说,也像是对大家说:“战场上牺牲是难免的,何况她还活着。我相信她能经受住考验。为了大家的命运,部队出发吧。”
  毛泽东虽然有极大的控制力,可他的眼睛中已经转动着泪珠。贺子珍站在一边失声抽泣。
  队伍中有不少红军战士在擦眼泪。
  朱德此时很明白,这里并不安全,敌人随时都有追上来的可能。他见大家都不动,快步跑到队伍的最前面,下达口令:“同志们,听我的口令!向右转,跑步走!”
  队伍跟在朱德的后面下了山,一直向北转移。这不是朱德无情,恰恰正是朱德品质的可贵、精神的高尚之处。如果没有他的大公无私,如果没有他的高尚情怀,当时很难脱离敌人的追踪。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