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二集)
“颜苦孔之卓”

  
前次的《夜话》曾经提到《扬子法言》中的一句话——“颜苦孔之卓也”。当时因 为篇幅的关系,没有对这句话做什么解释。后来有几位同志提出建议,要求把这句话的 意思,做一番必要的说明。我接受这个建议,今晚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在《扬子法言》开宗明义的《学行篇》中,有一段文字写道: “或曰:使我纡朱杯金,其乐不可量已。曰:纡朱怀金者之乐,不如颜氏子之乐。 颜氏子之乐也,内;纡朱怀金者之乐也,外。或曰:请问屡空之内。曰:颜不孔,虽得 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或人瞿然曰:兹苦也,只其所 以为乐也与?!” 这一段文字,在不同的版本中也略有出入。比如,原先引用的这一句,在晋代学者 李轨的本子上是“颜苦孔之卓之至也”;在宋代学者吴秘的本子上则是“颜苦孔之卓也”。 差别只在于有没有“之至”两个字,其实关系并不大。而在“颜苦孔之卓也”这一句的 下面,我们看到宋代学者宋咸的注解是:“颜之所苦无它焉,惟苦孔子之道卓远耳。故 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同时,吴秘的注解是:“颜子曰:如有所立,卓尔,虽欲 从之,末由也已。”我们读罢上下文,又看了这些注解,问题就非常清楚了。 很明显,看通篇文章的主旨,不外乎强调要好学不倦,去追求真理。这是做学问的 根本态度。这个《学行篇》所以被列为《法言》的第一篇,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部书 的作者扬雄是我国汉代的著名学者之一。这位生长于四川成都的作家,不但擅长词赋文 章,可以同司马相如媲美;而且博学深思,写成了《法言》、《太玄》等阐明哲理的著 作。他写《太玄》是为了比拟《易经》的;写《法言》则是为了比拟《论语》的。扬雄 在《法言》的卷首写道:“譔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我们现在看作者的语 气,也不难知道,作者是多么努力以儒家的所谓圣人——孔子,和他的语录——《论语》 为榜样的了。 扬雄自命生平的学问和主张,都是以儒家的孔子学说为根据的,尽管他实际上还掺 杂了老子和庄子等的思想成分在内。我们按照上面引述的文字来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 出:扬雄是以颜回学习孔子的态度,作为一切学者的模范。虽然,他也说到孔子学习周 公等其他例子,但是,最突出的还是说颜回学习孔子的这个例子。他的意思也就是说, 学者要以理想的圣人,如周公、孔子这样的人,作为自己努力学习的榜样。 他在文章中反复说明,颜回以他自己能够学习孔子为最大的快乐。他认为,颜回的 这种快乐,是内在精神世界的真正快乐,是任何外在豪华的物质享受的快乐所不能比的。 颜回如果不能学得象孔子那样,即便得了天下,也不会感到什么快乐;而使颜回最感到 苦恼的,就是孔子太卓越、太高尚了,简直学不来。因此说,颜苦孔之卓也。如果把语 气更加强调一下,那末,他的意思也可以说,孔子是高尚至极了,卓越至极了,无论如 何学不到,所以说,颜苦孔之卓之至也。然而,又应该看到,这种惟恐学不到的苦恼心 情,实际上也正是学习的人的乐趣之所在。 大家知道,孔子曾经称赞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个颜回出身于贫穷的人家,但是他天资聪颖,贫而好学, 是孔子最好的门生。扬雄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颜回,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历来的儒者 都以颜回和孔子的故事,作为教育后人的材料,作为考试论文的题目。特别是明代洪武 三年开始实行科举,此后的八股文章的题目,就离不开所谓圣人之言了。然而,明代的 八股文题目比清代出题的范围还要宽阔得多,所以前次《夜话》中提到的那位督学徐文 贞,居然把应试的秀才引用《扬子法言》的文句,批评为杜撰,这就成为笑话了。 我们现在对于扬雄的《法言》等著作,当然可以也应该加以研究。对于他所推崇的 颜回学习孔子的经验,如果能够有批判地拿来运用,变成正确的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学习, 那就很有益处了。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前回主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