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菁华
书房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待
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烂,终日摩娑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
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
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兰薰,也不是
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人家才
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书
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
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
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
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个书房,还是可
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来亨鸡,也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狗,就是匀不
出一间做书房。我还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没有书房,也没有书桌,我亲见他的
公子趴在地板上读书,他的女公子用一块木板在沙发上写字。
    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
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丈夫拥有万卷书,
何假南面百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未安无可奈何的解嘲语,徒见其
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廊一角,只
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
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
小好坏,和一个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
写的。
    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楬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
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太
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楬木庐相比。在这里,所
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让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
书都是精装,不全是buckram(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half calf,ooze
calf,etc),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队闪闪发亮。也许这已经超过了书房的标准,微近于
藏书楼的性质,因为他还有一册精印的书目,普通的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书房里的图书编目。
    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小小的
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是北平式的平房,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明一暗。里面一间
是知堂老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
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约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间,图书中西兼备,日文书数量很大。真
不明白苦茶庵的老和尚怎么会掉进了泥淖一辈子洗不清!
    闻一多的书房,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一样,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而且
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庋藏中文图书的办法,给成套的中
文书装制蓝布面,用白粉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样的装备应该是很整齐可
观,但是主人要作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要从书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的行列了,其结
果是短榻上、地板上。唯一的一把木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把太师椅玲珑帮硬,
可以入画,不宜坐人,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斋中最惹眼的一个点缀。
    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他是以优生学专家的素养来从事我国谱牒学研
究的学者,他的书房收藏这类图书极富。他喜欢用书槴,那就是用两块木板将一套书夹起
来,立在书架上。他在每套书系上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这种书签实在很别致,
不知杜工部《将赴草堂途中有作》所谓“书签药里封尘网”的书签是否即系此物。光旦一直
在北平,失去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晚年丧偶,又复失明,想来他书房中那些书签早已封尘网
了!
    汗牛充栋,未必是福。丧乱之中,牛将安觅?多少爱书的人士都把他们苦心聚集的图书
抛弃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气重建一个像样的书房。藏书而充栋,确有其必要,例如从前我
家有一部小字本的图书集成,摆满上与梁齐的靠着整垛山墙的书架,取上层的书须用梯子,
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可是充栋的书架有时仍是不可少。我来台湾后,一时兴起,兴建了一个
连在墙上的大书架,邻居绸缎商来参观,叹曰:“造这样大的木架有什么用,给我摆列绸缎
尺头倒还合用。”他的话是不错的,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带来麻烦,能像郝隆那样七
月七日在太阳底下晒肚子就好,否则不堪衣食之扰,真不如尽量的把图书塞入腹笥,晒起来
方便,运起来也方便。如果图书都能作成“显微胶片”纳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脑子里,则书
房就成为不必要的了。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感谢重庆雪儿提供
    转载请保留,谢谢!

前秋早文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