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身份


  小记者见大明星觉得紧张,小明星见大记者觉得害怕,只因为对方有身份。名记者所作的访问和报道特别吸引人,因为他们笔下有身份,他们见得世面多,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懂得如何去比较与褒贬。
  有一些访问,令人看得不耐烦,千篇一律地盲捧盲赞,千篇一律的形容词,如果俺住了被访问者的姓名,读者便猜不出他在谈哪一个人,甚至把名字换一换,当作另一个人也无何不可,那种执笔者没有身份的访问,看了实在是等于没看。
  我说身为访问者的人应该有身份,并不等于说访问者应该自高自大,以自己的喜恶为标准。有些访问者主观是太够了,自以为权威的气派也太过了,写出来便有喧哗刁泼的格调,过于霸道而无王度。我亦反对时下流行的过于故作轻松的访问,太多不需要的轻浮,也太多造作的所谓讽刺。我觉得一个人要是访问另外一个人,起码要抱着设法了解对方多一点的诚意,如果只打算说点聪明的俏皮的话,首一篇也许有趣,多了便讨厌了。自吹自擂是最令人反感的事。
  记得有一位已故文人,他的父亲是清末颇有名的诗人,所以这位先生无论写游记或其他文章,都免不了扯上自己的父亲,引录他的遗作,逐句大赞,不单如此,字里行间还有“我是大文豪之子,当然差不到哪儿去”的骄傲色彩,这样不但不令人欣赏,反而令人觉得他这种炫耀方法有失名士之子的身份,更失他先父的身份。
  曹雪芹写《红楼梦》,写得气度雍容,十分有身份,比如大观园,他从不在笔下夸张,只借刘姥姥这个乡下婆子口中道出各种钦羡赞叹与惊奇,这是十分聪明的写法,如果作者自己过分形容大观园的伟大,便失了整本书的身份了。
  又如曹雪芹笔下的各位女子,无论在性格上有任何的缺点,他都不加以贬责,只显得一片虽然知道而不忍承认,更不忍贬斥之情,这种感情,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真实生活中,有过真正感情的人才会存在,我想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的原因。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