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正月十三

      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中国穆斯林的血仇死敌左宗棠下令,将十九世纪中国回民大起义
运动的三大英雄之一、哲合忍耶圣教第五代穆勒什德马化龙提出官营,在今吴忠北门外四旗
梁子凌迟杀害。
    从此,为牢牢记住这个行亏与殉教的日子,哲合忍耶和一大部陕西格底目老教回民都尊
称他为“十三太爷”,他的道号也同时全美,称为赛义德·束海达依(殉教者的首领)·拖
布尔·屯拉(主道的本质)。他享年约六十岁,掌教二十一年。
    关于他的传说如雨后春笋,猛地传扬开来。
    相传:刘锦棠在凌迟十三太爷时,手提尖刀,狞笑着走来——他是在官报私仇,他的大
伯刘松山被回民(有人说是狄道师傅干的,有人说是陕西人干的)用土枪轰死了。他问十三
太爷:我今天杀你满门满姓三百口,后日里谁是你的后人?
    十三太爷答道:大地上但凡念“俩依俩罕、印安拉乎”的人,都是我的后人。
    刘锦棠又问:可是又有谁为你报仇呢?
    十三太爷发出了他的预言:
    ——四十年后,有人为我报仇!
    四十年后爆发了辛亥革命。老百姓干脆把这预言又渲染成“四十年后广东人给我报
仇”,意指孙中山。四十年,伊斯兰大同理想中传说的周期,苦难中的人民盼望的界限,暴
政横行的尽头——就这样突然进入了哲合忍耶教众的心底,在后来曾多次变成起义的论据。
    相传:官军在凌迟处死十三太爷之前,在地上铺了七层毡。他们认为:如果十三太爷的
血有一滴溅在土上,那么这片土地就会不断孕育反叛的种子。而且,剐刑之后,首级取走示
众,一副已经惨不忍睹的血躯,又被官府装进两口大缸——然后缸口相扣封严,同样是害怕
他的鲜血与大地结合,企图埋严他的卢罕。
    传说:有一位名为沈家湖马三阿訇的人,凌迟大刑当夜或当场,悄悄为十三太爷站了者
那则(殡礼)。又说:因为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官军没有立即掩埋。沈家湖马三阿訇把渠
埂推塌一块,多少掩埋了十三太爷的遗体。
    而曾侍奉十三太爷进入官营,又奉十三太爷口唤苟活回家的苏满拉后代讲,站者那则的
虽是沈家湖马三阿訇,刨下干河床上的土、捆起毡(就用凌迟时铺的大毡卷起遗体)、埋了
十三太爷的却是苏满拉。
    后日里,冒着危险乘“十·一”国庆节公家放假,全家老幼一天修起十三太爷拱北的回
民讲,那块地原来归一家姓董的汉民种。但是,牛一走到那个地方就不听吆喝,原地打转,
像是患了瘟病——那家农民害怕,后来就不敢种了。哲合忍耶得知后,暗中把这块地买了下
来。
    传说和民间故事无法断定,那两口缸或七层毡装起的遗体究竟埋进了哪一寸土里。我在
多少次向着四旗梁子的奔波之后,终于也渐渐地放弃了这种考古队员的偏执。
    十三太爷四旗梁子拱北,初建于民国时期,后在一九五八年被毁,再于一九八一年恢
复,瞻仰者不绝如缕,甚至定居苏联的陕西回民后裔也来到这座坟上接都哇尔。
    对历史的细节不能考据。获得历史细节真实的手段,只能是感应、直觉和神示。哲合忍
耶教徒不喜欢盘究那拱北之下的土壤里究竟是否安睡着十三太爷失去首级的残躯,但是他们
绝对地坚信——十三太爷的卢罕(灵魂),毫无差错,确实归宿在这里。
    但是,这高贵的卢罕并没有宁静,就像几十万哲合忍耶人的心一直没有获得安宁一样。
他还有一颗不屈的头颅远远走了,那颗头颅的故事还没有展开。
    悲怆而沉重的情感从此永远地变成了哲合忍耶的性格;使哲合忍耶孤单,使哲合忍耶高
傲,使哲合忍耶追求灾难、逆境、厄运和牺牲。哲合忍耶全教由这种情感串连在一起,彼此
沉默,并不交流,但是团结一致,诚信不疑。哲合忍耶距离原教旨主义更远了;它愈来愈象
征着一种崭新的东西——中国的信仰及其形式。
    中国文化,这是一个使中国人感受复杂的题目。它光辉灿烂,无可替代,但是它压抑人
性。它深奥博大指示正道,但是它阻止着和腐蚀着宗教信仰。
    在如此一个中国文化的大海汪洋中,哲合忍耶初生之犊不怕虎地降临了——挟带着一股
那么诱人的、粗砺而直率、异端而正大的英雄之气。哪怕它被禁绝、被镇压、被屠杀,这股
英雄气久久不散,向临近的人们施展着难以言说的魅力。
    这种力量,这种魅力使人发痴——使人切肤地觉得自己站在宗教的边缘,站在神秘主义
宗教的深渊边缘。人们会为自己的陶醉吃惊:因为他们完全忘记了英雄死去的形式。
    他们只觉得——牺牲的美丽。
    ---------------
  亦凡书库扫校

前秋早文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