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不要那么肉麻


作者:精制鸦片


  记得前几天看了一位兄台的文章,文中把王家卫已经神化了似的,夸的好的不得了,后来又有好几位写了类似的文章,我看的都差点感动了。象是前一位,每次提到王家卫大名的时候,都要 王*家*卫 如此这般的朗诵一番,好象不这样就不能表达他对王的敬佩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王家卫的电影真有这样好吗?王的电影我几乎都看过,我也十分喜欢他的作品,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如此推崇他?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导演,他存在的问题也是致命的:就算是王家卫,他也无法摆脱香港商业电影圈对他的束缚。

  在早期的《旺角卡门》里,真正表现了王家卫的少年心气,这是在他以后的电影里所不再出现的。但此时的王家卫不过是香港主流影界的一分子而已,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也很快被垃圾影片包围的观众所遗忘。而这部主流影片却从王的众多作品中独立出来,显得很独特。

  王的影片是套路化的,就象使王获金马奖最佳影片的《阿飞正传》里,王氏台词初露端倪。比如影片一开始的一段张国荣的对白:“……我会记得,这一分钟是属于我的......。”再比如那只不会落地的鸟。好象每部片子里不说一些耍酷的话就不是王家卫。就连被误认为是〈大话西游〉经典台词的那段:“......如果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其实也是属于〈重庆森林〉的。从这一侧面到可以看出王对台词的重视程度,不过这也归功于王拍片不用剧本的手法,他的电影很大程度上是由台词撑起的。但这一切到了〈东邪西毒〉就不那末有趣了,过多的旁白和欧阳峰总结式的发言在成了这部影片中最严重的诟病,也就是:影片的失败归功于王家卫过分的自信。他以前赖以自豪的驾御影片的能力却使这部影片彻底失控,死寂的镜头与人物不知所云的对白让人逐渐产生反感,好象已不对其情节产生任何兴趣。好在在看第二遍时我逐渐对其产生了好感,不至于太过失望。说实话,王的台词还是很酷的,但不太聪明的是,他把他有的七分酷硬要做到十分,这其中必会掺杂些令人不快的东西。在〈东〉中,我最喜欢也最常念叨的一句台词是梁朝伟临死前的那段:“.……血喷出来的声音象风一样……没想到,第一次听到的,是我的血……”

  王的影片中几乎每一部都会有严重的缺陷,就象他的优点一样明显。初次看〈重庆森林〉是愉快的,影片清新跳跃,看后却有些难受,一句话:个别地方处理的太生涩了。集中体现在王菲与梁朝伟的那一段:镜头,场景重复过多,情感的表达离奇。本来这段戏王与梁的感情纠葛是很有趣的,但导演却以自己不熟悉的心态来处理这段奇特的感情,看后使人倍感不适。这一心态在其后的〈堕落天使〉中亦有体现。在与〈重庆森林〉息息相关的〈堕落天使〉中,缺陷暴露的更是无疑。这部比《重》片更成熟的作品里,却充满着港式导演的匠气。首先是黎明与李嘉欣脸谱式的表演,你看看他们举枪,对话,耍酷的样子,与眼下三流港产枪战片有什麽不同?这难道就是王选演员的标准?金城武的表现还令人宽慰,父亲去世的那常戏处理的相当不错,看着电视里父亲的录影,让人有情真意切的感受。

  还有一点让人不得不说的是王的演员阵容。你可以看看王的每一部片子,是否让你觉的有新鲜感?我已对他这种固定的大明星阵容反感至极。你可能已经看过三十部张国荣片子,五十部梁朝伟的片子,七十部张曼玉的片子,但你还要在王家卫这里看上第三十一遍,五十一遍以及七十一遍。我曾经因为知道《阿飞正传》里有刘德华而拒看这部影片。不过,看后发现刘德华的表演还是很突破的,只是我实在不屑王的这种用人方针。王似乎只提拔过象金城武这样在当时不太新的新人,别人似乎他就从没考虑过一样。

  还有王最让人不快的一点是:他的电影几乎没有任何深度可挖。他所有影片都只是拍一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问题,奇奇怪怪的情感,同性的情感等等。他似乎对把握情感很有自己的一套,但可惜的是,这成了他电影的全部。比起香港或台湾的其他电影,象陈果的电影,关锦鹏的电影,蔡明亮的电影,就连同那一部虚无至极《天上人间》来比,王的电影都是空洞而浮华的。

  只有一部影片是我认为他拍的最完美的,那就是《春光乍泄》,从导演到摄影都是大师级的。杜可风似乎部分抛弃了那种晃动的手提摄象机似的拍摄手法,黑白与彩色的转换是神奇而震撼的,让人忘不了浓重的色彩扑面而来的那一刹那,袅袅生起的烟气与张受伤的手臂。王家卫使把两个男人之间的缠绵绯色,悲欢离合处理的恰倒好处而且深入人心。就连拍摄大瀑布时所使用的两个超长镜头都让人觉得充满了人情味。张与梁的表演确实使人佩服。

  王家卫的电影确实有使人惊叹的一面,但他的种种缺陷我们也应注意到才对,他的影片充斥着太多的商业气息。不过在香港,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应该说已经很不错了,也许我们对他的期望不应太高。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