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辛笛作品鉴赏


作者:焦谷

  辛笛的诗创作开始于30年代,40年代已经比较成熟,成为有影响的诗人,而80年代仍然活跃在诗坛上。他回顾说他三四十年代的抒情诗,不少是幼稚而感伤的,五六十年代,当他从个人内心走入广阔的社会时,他的写作在艺术方面大大地忽视了。80年代,他认识到现实主义诗歌仍然需要讲求艺术,称心而言的真实情感,是能多触及一点时代脉搏,与人民的哀乐相通,他认为诗自然不能脱离现实,但一定要有丰富的想象,要有思想的深度,同时要以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他认为写诗得从意境出发,善于捕捉印象,通过五官甚至包括第六感觉的官能交流,绘画和文字的合流来表达。
  《电风扇颂》构思新颖,语言幽默,表现了坦荡的胸怀,批评了“风派”,触及了社会问题,与人民的哀乐相通。
  《金色的秋天》几个蒙太奇似的镜头,很有诗意,很美,语言很讲究。
  《网》有了更多的想象,想象很美,语言又凝练,构成一个若真若梦的境界。然而,梦又迎来黎明,这黎明是通向时代的。这诗写于1979年,正好反映了则结束10年噩梦生涯的知识分子的心态。
  《雨和阳光》写一种怡然自乐的情怀,很真实,曾经渴望无思无虑,现在可以说差不多是这样了。诗人俨然又是一个年轻的孩子了,像一匹林间的梅花鹿,他高兴得不敢相信,生活显得这样美好:冷雨也变暖了,他甚至自问生活里这难道是在做梦吗?诗人之所以能这样怡然自得和审美地来对待生活,一方面是现实的情况变化了,另一方面也是诗人从思想上超越自己,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不管是什么折磨过我,/反正我从今懂得:/我可再不能自己无端折磨自己!”在这首诗里,诗人对于诗行,可以说是惨淡经营,例如:“一霎不知凉是雨/醒来微湿在荷花,”“道旁一朵无名的野花也被我拾起,/难道这只是冷雨过后偶然的缘分?”“这样对称甚至含有对仗因素的诗行,闪烁在长长短短的自由诗行之间,有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的功能。
  《三姐妹》是一首以议论为骨架的诗,在这里,诗人用诗来思考,写出了对于生命、历史和希望三者的理解、感受,以及三者的关系。诗人强调希望的重要性,它带来生命的蓬蓬勃勃,永远是生命的酵素。但最有意思的是诗人对于“历史”的感受:“历史一时可以卸下/一时可以重行装载”,“而到老来的时候,/如果要飞得同样远,/同样轻快,/那只有把历史的油箱抛弃!”认真说来,历史怎能轻易卸下,更不用说抛弃了,但从这里可见诗人的洒脱。
  《别意》是一首写告别的诗。多情自古伤离别,向来赋别的诗都难免伤感和惆怅。可是,这首告别诗却是以畅朗的笑来欢送,“想着明天你们上路了/距离你们再来的日子,又从头开始临近”。这种“别意”,真是有初唐气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这样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泪沾襟”。从诗来说,也就是创新了。
  《海滨遐想》的感觉和想象都很好:“照亮我的胸怀的,/是阳光?是海?/还是阳光的海?”这感觉捕捉得很好。诗人还说海滨白云的飘逸取决于蓝天的高和大海的深,这确是很好的“遐想”。拿人来说,如果一个人精神境界不高,思想也不深刻,如果一个人境界既低,思想又浮浅,那他是不可能飘逸的。辛笛的诗富于启示性。在《欢迎你,春雨》一诗里,诗人抛弃了李商隐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的心态,而喊出了这样的心声:“再见吧,淡淡的哀愁,/再见吧,低徊的情思!”这就是说,诗人在80年代里,他的生命成熟了,在经历了与无数个“我”争吵之后,他已经达到“没有梦,没有惆怅”的境界。无论是做人还是做诗,也许这都是至境。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