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毛泽东与北大


  毛泽东在北大的经历是不愉快的,这种不愉快在他一生中都有痕迹,他对知识分子的态度特别是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评价,与他早年的北大经历是有关系的。《西行漫记》里他对斯诺说过:“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西行漫记》第127页)毛泽东可以算是北大的校友,但严格说他与北大的关系并不深,他只在北大图书馆做过三四个月的小职员。40年代他在延安和傅斯年会面时,亿及五四时的北大,傅斯年说:“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毛泽东给傅斯年题字写的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傅斯年文物资料选辑》第115页)从这些细节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对他当年在北大的经历是有些怨气的,1949年以后,他也没有表现出多少对北大的热情。1949年4月30日,毛泽东给北京大学纪念“五四”筹备委员会写过一封回信:

    四月二十八日的信收到。感谢你们的邀请。因为工作的原故,我不能
  到你们的会,请予原谅。庆祝北大的进步。(陈平原《北大校庆:为何改
  期》,《读书》1998年第3期第122页)

  从这封信的语气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北大并不热情,可惜当年新北大的师生并不了解毛泽东的内心,还一再请他写校徽和题词,虽然毛泽东都做了,但都很平淡。毛泽东自己好像不愿多提起他当年在北大的经历,陈平原先生说毛泽东对五四时期的北大有好感,而对她的校庆相当冷淡,此说也较为勉强,毛泽东对哪一个时期的北大都不热情。他在“文革”时的名言:大学还是要办的,不过我这里说的是理工科大学。细想起来,也是他当年北大经历的一种心理折射。蒋梦麟晚年在《新潮》一书的《谈中国新文艺运动》中回忆说:

    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书记,是在我代理校长的时期。有一天,李守
  常跑到校长室来说,毛泽东没有饭吃,怎么办?我说,为什么不让他仍旧
  办合作社?他说不行,都破了产。我说那么图书馆有没有事?给他一个职
  位好啦。他说图书馆倒可以给他一个书记的职位。于是我拿起笔来写了一
  张条子:“派毛泽东为图书馆书记,月薪十七元。”这个数目,现在有几
  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我的记忆,明明是十七元,罗志希却说是十八元,据
  他后来告诉我,李守常介绍毛泽东,是他建议的。这些我当时并不知情,
  只知道是校长室秘书主任兼图书馆主任来和我说的。后来我在昆明,毛泽
  东有一个很简单的自传从延安寄来,里面说是十九元。或许毛泽东所写的
  十九元是以后增薪时加上去的。罗志希所记的十八元,可能是因为中国的
  薪给,习惯上都是双数,不会是十七元的单数。总而言之,这些都是没有
  关系的事。

  蒋梦麟还说,有一次他把这事告诉一个英国的议员,那个议员说,你如果那时多给他一点钱,也许毛泽东就不会变成共产党了。蒋梦麟说那也难说。这个说法与毛泽东在《西行漫记》中的回忆略有出入,毛泽东说:“李大钊给了我图书助理员的工作,工资不低,每月有八块钱。”(同上)曾经有一段时期,毛泽东住在杨昌济先生家里,当时梁漱溟常在杨先生家里,他每次来时,都有一个大个子湖南人来给他开门(戴晴《王实味梁漱溟储安平》),这个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后来对梁漱溟的态度发生过变化,这其中是否也有当年在北大那些不愉快的心理折射呢?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