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二回 中转非洲名城 初览异国风情


  我要去的目的地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索马里,从内罗毕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一周只有两次航班,所以我可以在到索马里以前在内罗毕住3天,看一看体育中心施工现场并领略一下号称“小伦敦”的非洲名城内罗毕的风光。
  我被安排在已经先完工的体育中心运动员宿舍住下。内罗毕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因海拔较高而变得十分凉爽,但由于生物钟还没有适应5小时的时差使我凌晨3点钟就醒了过来。第二天,我参观了正在施工中的肯尼亚国际体育中心。这是中国政府的援建项目,有上千名中国建筑工人在这里施工,此外,还聘用了更多的当地黑人工人。体育中心的主体工程快要完工,建筑雄伟漂亮,完工后的体育中心将成为举办国际性体育比赛的场所,肯尼亚的人民是否知道那时中国国内都还没有这样气魄的体育场,中国把最好的给与了别人。傍晚下班时,可以看到黑人工人用非洲口音很浓重的英语和中国工头在为加班工时或记件工作量讨价还价,肯尼亚人的母语是斯瓦希里语,但英语比中国普及得多。在黑人心目中,每个中国工人都是“老板”,因为每个中国技工都带着几名黑人工人一起干活,并给他们打考勤,发工资。有些可记件的工作,甚至每天下班时就把当天工资付清。80年代初肯尼亚技工的日平均工资相当于3至5美元,比其它非洲穷国高出2至3倍。
  肯尼亚体育中心经援项目的上千名中国工人都在一个大食堂吃饭,炊事员也都是从中国带去的。一到开饭时间食堂刹是热闹,两大桶泰国香米饭放在食堂中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饭由自己舀,菜则到窗口让炊事员舀。胃口好的体力工人可以让炊事员多舀点菜。肯尼亚不是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所以中国人在这里可以吃到猪肉。食堂里喂了猪,也收购中国工人业余时间种出的蔬菜。食堂里还养着两条大狗,长得牛高马大,本是非洲的品种,见了黑人进食堂会大声咬起来,对黄皮肤的中国主人则晃动着尾巴十分讨好。在我从食堂打好饭菜端回宿舍的路上,一只老鹰从我头顶上盘旋而下,从我碗中叼走一块回锅肉后,迅速飞走。据说非洲人对鸟敬若神灵,所以它们不怕人。快到寝室时,身后传来喵喵的猫叫声,不知是哪家黑人喂养的小黑猫,准是没吃饱,闻到我碗中的饭菜香跟我进了卧室,我喂了它两片肉还不肯离去。我仔细观察着它,心想,非洲黑人与中国人在肤色、头发(黑人头发是天生卷的)和语言上差别这样大,为什么非洲的猫竟与中国的猫一模一样,就连喵喵的叫声也一样。中国猫与非洲猫见面不知是否会有语言障碍?
  第三天,在体育场项目担任首席翻译的兰老师开车上街办事时,顺便叫我一起进城,让我一睹内罗毕市容。
  内罗毕是肯尼亚的首都,是非洲最美丽和繁华的城市之一,有人将她称为“小伦敦”,也有人把她比作非洲莫斯科。市区高楼林立,街上车水马龙,商品琳琅满目。在市区许多地方宽阔的沿街马路上设置了停放轿车的位置,车主只要向每一停放点小柱子的投币口投入一定金额的硬币,柱子显示器上就会显示出车辆开始停放的时间和容许停放的小时数,对于超过停放时间的,车主去取车时会有交警向他收取超时停放费。内罗毕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工艺品商店里摆放着的乌木雕,乌木雕小的可放掌心,大的如真人真兽。人像或跪状,或呐喊状,或木然状,或乞讨状,神态各异,粗犷怪诞,仿佛是过去殖民主义统治下非洲黑人贫穷面貌和反抗精神的写照。
  肯尼亚人在非洲人中是长得最结实的,但鼻子有点大。在非洲看到鼻子大的黑人,十有七八是肯尼亚人。内罗毕市民穿着整洁,很少看到衣衫褴褛者。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又登上了索马里航空公司飞往摩加迪沙的航班,经过两小时的飞行,在傍晚时分飞机降落在摩加迪沙机场。当我走出机舱时,一股夹着海风气息的热浪向我扑来,使我感到象是掉进了蒸笼里。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