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十二 郭汝瑰设计要兵权


“金陵王气黯然收”

  也许天象与人事相呼应,1949年1月,南京很少有晴朗的日子。
  阴霾、寒风、雨雪,气温都在零度以下,世居南京的人都说:“南京很少有这样的天气。”人们不禁感喟道:“春天啊,你何时能到人间!”
  就在寒冷封锁着南京的时候,南京市民偷偷传播着战场的消息。
  徐州前线,被围在永城陈官庄的杜聿明部队孤立无援,1月6日解放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击。解放军20多天来的政治攻势,如同楚霸王项羽被围垓下的四面楚歌声,使蒋军完全丧失斗志,1月9日晚,蒋军突围,结果一触即溃。1月10日杜聿明部25万人全部被歼,所谓徐蚌会战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数十年后,大陆有一位作者写到了郭汝瑰在这次战役中的作用:
  “郭汝瑰是陈辞修将军言听计从的心腹爱将,并同时受到何敬之(应钦)、顾墨三(祝同)将军的青睐,备受推奖擢拔,蒋公因其为‘天子门生’亦特别眷顾,甚至蒋经国先生对郭的生活风范亦赞赏备至。不但徐州会战的作战计划是其一手拟定,而且由其将作战计划的副本转给了共方,使40几万国军的最精锐部队,全部冰消瓦解。邱清泉、黄伯韬、陈章等自杀殉国,杜聿明、黄维等被俘。国民党的军事总崩溃,可说是完全种因于此”(王仲伦:《独钓龙潭》)。
  这位作者这样写,自然并不全面,不准确。他没有写到解放军指挥的英明、解放军的英勇,国民党领导集团的腐朽,士兵的丧失斗志……但能注意到郭汝瑰,也算是独家创造了。
  南京市民还在悄悄议论徐州战败的消息,华北前线又给蒋介石带来噩耗。
  前一个月(1948年12月),整个华北就只有傅作义守着北平,陈长捷守着天津,侯镜如守着塘沽,这些守军已陷入解放军的汪洋大海中等待灭顶。
  1月15月,解放军解放天津,守将陈长捷被俘。北平成了围城。保护故都的和平运动随之而起,傅作义派出代表与叶剑英商谈局部和平……
  “天快要亮了,国民党要完蛋了!”
  人们奔走相告,暗自庆祝。
  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再也坐不住了。虽然在除夕之夜,蒋介石宣布了下野,但没有放弃作最后努力。1月8日国民党政府还照会美、英、法、苏,要求四国政府调停中国内战,企图凭借外力来挽救灭亡的命运。结果遭到拒绝,蒋介石自认为最靠得住的盟友美国干脆答复:“殊难相信,此项行动能达到任何有益的效果。”1月14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了时局声明,八项条件声势夺人,要全部打碎蒋介石的统治及扫清它的痕迹。
  回天乏术,气息奄奄;金陵春梦,就将告终。
  1月19日,黄埔路官邸又召开“御前会议”。
  蒋介石一脸灰败之气,有气无力地说:“毛泽东对时局的声明,想必大家都看到了。他那八项条件太苛刻了,我们无法接受。现在我决定下野。有两个方案请大家研究,一是请李德邻出来谈判,谈妥了我下野;另一个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来主持。”
  在座的张群、吴忠信、孙科、吴铁城、陈立夫等人都面面相觑,默默无言。
  半晌,吴铁城才说出这样一句:“这事关系重大,是否召开中常委讨论一下?”
  “不必!”蒋介石气呼呼地说:“什么中常会!我如今不是被共产党打倒,而是被国民党打倒的!”
  “总统……”陈立夫眼泪汪汪,正想说下去。
  蒋介石猛地起立,说:“好了,好了,我决定采取第二种办法,下野文告怎样措词,请大家研究。”
  “总统,不管怎样还是开个中常委吧,不然……”张群有些诚惶诚恐。
  对于张群的意见,他不能不有所考虑,手撑着下腭,停了几分钟,他说:“好吧。按岳军的意见办!”
  两天后(1月21日),中常会仍在黄埔路官邸举行。
  会议室里已是一片狼藉。壁上的油画,于右任书写的对联已经倒列墙壁旁,预示着这里即将人去楼空。
  会场上坐满党国元勋和中坚人物,于右任、张群、何应钦、吴忠信、陈立夫、王世杰,还有即将取而代之的副总统李宗仁、共计40多人,济济一堂。
  蒋介石用悲怆的声调宣称:“在目前情况下,我个人非引退不可,让德邻兄依法执行总统职权,与中共进行和谈。我在五年之内,绝不干预政治。今天我就要离开这里了,以后的事情,都拜托德邻兄维持,大家要以服从中正之心,来服从德邻兄,要把局面维持下去。”
  众人看出蒋介石的引退已成定局,都默默无言,不再多说。
  这时,席上忽然有一人站起来,指着李宗仁的鼻子问道:
  “总统走了,你李代总统能有什么旋转乾坤的办法?”
  这个不知趣的人,原来是CC系的田昆山,他仗着后台陈立夫敢这样问。
  李宗仁正在惶惑,不知如何回答,蒋介石说话了:“我再说一遍,在这非常时期,大家要服从李代总统。”
  他这么一说,给李宗仁解了围。
  会议匆匆结束。
  蒋介石离开官邸,由陈诚、汤恩伯、蒋经国等陪同去东郊拜谒中山陵。凄凄惶惶,绕祭堂一周。当时的况味正象南唐李后主的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重泪对宫娥。”
  陪同蒋介石谒陵的首都卫戍司令部副司令覃异之,四十年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送走了蒋介石后,心里都不是滋味,我还写了一首诗:‘隔江烽火逼京都,立马中原负霸图,惆怅秦淮拚一醉,自来难得是胡涂’”。这可见蒋家王朝从蒋介石到下面的将校都已经知道面临末日了。
  离开中山陵,蒋介石径赴明故宫机场,两架波音机载着他的亲信,机尾一溜白烟,向东往杭州飞去。
  这是1949年1月21日下午4时10分。
  从此,蒋介石没有再回南京。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死于台湾。

“斗鸡闸”陈情

  说起来郭汝瑰是幸运的,就在蒋介石凄惶离开南京的前夕,倒给他解决了一个难题,遂了他的心愿。
  按党对郭汝瑰的指示,蒋介石失去江南后,必将妄图在西南苟延残喘,西南将有一场恶战,党要郭汝瑰掌握一支部队,到时待机起义。
  事机非常短促,郭汝瑰已经知道蒋介石就要下野,必须在他离开南京前,能争取到带兵的机会。
  他先想到顾祝同。
  郭汝瑰来到斗鸡闸顾祝同公馆。
  对于这位极少登门的来客,顾祝同表示惊异:“郭兄,您怎么下顾寒舍。”
  “墨公,我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请教来了。”
  他说得很直爽。
  “好说,好说。”
  “墨公,我实在不好意思启齿。”一番寒暄过后,郭汝瑰说明来意。
  “我想请墨公照顾,让我出任军长。”他直截了当地讲了出来。
  顾祝同惊诧了,他睁大眼睛,说:“汝瑰,你这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郭汝瑰岂敢弄墨公,这是我的心愿。”
  “这是啥时候,军事上节节失利,别人当了军长师长都想着如何脱身溜走,你倒想往火炕里跳,这不是自讨苦吃嘛!即使你实在想带兵,最好搞个兵团副司令,或者绥靖区副司令之类的职务,挂个名算了,别去当军长受那份罪!”
  顾祝同说得很诚恳。
  “总长!有道是时穷节乃见,板荡认忠臣。这些年说我坏话的人不少,总认为我只能在纸上谈兵,不能带兵打仗。现在我临危受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样才不负党国的期望与总长对我的栽培,也堵住这些人的嘴。”
  郭汝瑰夹枪带棒既数落别人又表示自己的忠心。
  “嗯!”顾祝同点了一下头。
  “目前的情况,形势虽然危急,但是关键性的一战往往会转危为安,更何况世界风云瞬息万变,英美高喊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旦真的打起来,中国的局势就不一定悲观。”
  郭汝瑰说到这里,看看顾祝同的颜色,似乎有所动。
  “再说,情况越是危急,就更应该抓基本队伍,练一个军作骨干,再扩大兵力形成一个集团。墨公有心栽培我,我决心为你创建一份基本力量,如果我作出成绩,到那时您再委我为兵团司令岂不更顺理成章吗?”
  郭汝瑰越说越上劲,而且句句在理。
  郭汝瑰一番话把顾祝同说服了,他站起来,走到郭汝瑰面前,说:“你一定要当军长,我就向总统说说看。”
  郭汝瑰心中不由高兴,但脸上不作表示,说:“那谢谢墨公,汝瑰等候佳音。”
  “不过,汝瑰,你也不能作过大希望,因为总统正要引退,是否有这心情再管这事。”
  顾祝同这样说,虽然也是实情,但郭汝瑰听了不由心中一冷,他只好说:“那请总长相机进言,但时间就得在这两日。”
  “这我知道。”
  这是1949年的元月三日。
  三天后——元月六日,两个相互矛盾的消息传到郭汝瑰这边。
  一位陆军大学的同学,在总统府军务局工作,匆匆跑到郭公馆。
  “顾总长签呈你任第10军军长,无奈总统没有批准。”那位同学说。
  就在这天下午,参谋次长萧毅肃也来告诉他:“汝瑰,你知道吗?顾总长签呈让你任军长,这是总统授意的。”
  “不好,这是危险的信号!”郭汝瑰心想。
  按萧毅肃的话,顾祝同签呈他任军长,是蒋介石所授意。那显然是蒋不放心他,要他离开机要岗位。可顾要他任第10军军长,蒋又怎么不批。这样的出尔反尔,这里大有文章。
  郭汝瑰忧心忡忡,绕室徬徨,想不出办法。
  又过了四天(1月10日),12兵团副司令胡琏从淮海前线的重围中逃到南京。他要去见蒋介石。事前先到第三厅。
  “汝瑰兄,我想请你任18军军长。”
  胡琏的话有些突然,他搞不清这些背景,于是婉言谢绝。
  那知第二天,胡琏又到第三厅,一见郭汝瑰就说:“这下你可推辞不掉了。总统已批准你当18军军长,希望你即日到职,重振18军的军威靠着你啦!”
  这使郭汝瑰将信将疑。连一个普通的第10军蒋介石却不肯给,那18军是蒋的嫡系的嫡系(陈诚起家的队伍),怎么一下子又给了我呢。郭汝瑰心想。
  这消息确实证实了。顾祝同也这样告诉他,官邸会上报上也这样说。
  然而他心中还不平静,各种想法困扰他。
  “蒋介石并非完全不信任我,不然即使胡琏怎样吹嘘我是当18军军长最适合的人选,蒋也不会让我去18军。”这是他从好的方面想。
  “不过,蒋介石的心理难以捉摸。他立即答应胡琏的请求,如果出于对胡琏的信任,那对我还是没有什么好感,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出大问题。”
  “18军是蒋介石手里的王牌,这张牌是不会安在西南的,现在驻在浙赣路玉山一代,如果情况紧急,有可能撤到福建甚至台湾。即使18军到大西南去(这可能极小),那18军不仅有许多特务严密控制,而且从士兵到各级军官大多数是效忠蒋介石的死硬分子。这怎样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面对着这“肥缺”(胡琏前来庆贺又特拨一大笔钱),郭汝瑰心烦意乱,寝食不安。
  他冒险给上海的任廉儒写了封密信。信说:
  “渝蓉调拨头寸难以实现,现得18亿来自浙赣,如何之处请示知。”
  这封信的渝蓉为重庆、成都,泛指西南,头寸本款项之意,此处指军长职务。18亿即为18军。外人不理解,但任廉儒是明白的。
  回信来了。任廉儒要他改调到西南的军队去。
  这犯难了。他后悔,早知党要给他这样的任务,两个月前不该把到手的好机会白白丢掉。那机会是去44军任军长。44军是四川军阀王缵绪的部队,与黄伯韬的部队一起在碾庄被歼灭。蒋介石要杂牌军给他卖命,决定重建44军。王缵绪推荐郭汝瑰与陈春霖(国防部副官局局长)这两个川籍军人任军长。当时他只想到解放区去,军长让给了陈春霖。现在如果坚持不去18军,要求改调到西南去。不去第一流的部队,反而到二、三流的部队去,这岂不授人以怀疑之柄。他束手无策!

柳暗花明又一村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蒋介石下台离开南京的1月21日这天。参谋次长林蔚告诉郭汝瑰:
  “蒋介石已免去你18军长职务,改任72军军长。”
  “蒋要你重建这支部队,并立即开往四川。”林蔚又说。
  郭汝瑰喜出望外!
  这72军属邱清泉的二兵团,原军长余锦源,淮海战役时被解放军包围于陈官庄,后投降,一部分部队逃了出来。所以需要重建。
  蒋介石为什么要改变主意呢?
  郭汝瑰后来知道,这是刘斐意外地给他帮了忙——并非刘雯的本意。
  顾祝同对郭汝瑰抱不平地说:“刘斐这人居心叵测,他把你当替罪羊,在总统面前说你的坏话,他说郭汝瑰学历和学识方面都够,只是历练少了,好出奇案,很不稳当。这样说,太没有道德!”
  郭汝瑰心想,刘斐这样说,尽管他的动机不知道,但效果却是帮了他的忙。也就不必深究了。后来证明刘斐的中伤确有其事。到职前去晋见蒋介石(在杭州),蒋介石说:“你不行,唔!你要好好历练!”这话的口吻和顾祝同所说的是一致的。
  当时,郭汝瑰从国防部拿到了委他任72军军长的委任令、立即赴到上海把这消息告诉了任廉儒。
  “祝贺你,汝瑰同志,你接受党新的委托,从蒋王朝的心脏里杀出来,狠杀回马枪,祝你早日成功!”
  任廉儒紧紧握着他的手。
  “是啊!不是党给我指示迷津,我不会想到去争取当军长。
  我深愿能完成党的任务。”
  郭汝瑰激情满怀地说。
  郭汝瑰与任廉儒相互庆贺后,郭汝瑰又附耳说:“我带了几件极重要的东西,请你交给党!”
  “好啊!是什么东西!”
  郭汝瑰小心翼翼地在皮箱的夹缝里取出一迭文件,放在任廉儒的手里。
  “任兄,这是非常宝贵的作战计划,这关系到我的身家性命,千万要妥善地送到解放区去,要是落在敌人手里,那我……”
  郭汝瑰郑重嘱咐。
  “这是我应该做到的。”
  这些是国民党参谋本部最机密的作战计划,共计九种,包括:江防计划,江南作战计划,以及太原、武汉、陕甘和西南地区国民党兵力配备的详细记载等。非郭汝瑰这样的身份,是得不到这些计划的。
  郭汝瑰与任廉儒会面,报了喜讯与交了机密文件后,便留在上海进行72军的筹建工作。
  郭汝瑰先去拜访了新被任命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表达了请他支持的意愿。因为要在上海地界招兵买马。
  汤恩伯原就和他熟识,对他这刚从机要中枢下来的要员也不敢怠慢,一口答应:全力支持。
  于是他借上海北四川路一个小学校,挂起了72军军部的牌子。又在上海《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许多报纸刊登启事,召集从淮海前线突围出来的72军残部。同时他还招收中下级军官,把72军军部的架子搭起来。
  凭借他在国防部的许多关系,他张罗部队的装备与给养。恰好当时国防部各个厅都已迁移上海。加上他和联勤总部部长黄振球有较好的的关系,他很快弄到了整整一个军的机械车辆、枪支弹药、粮米钱款,还有胡琏送给他的一笔钱(原是给18军的经费),72军的装备与给养是非常富足的了。
  招募兵员的工作进展也非常顺利,不到10天,从上海、镇江、南京等地,招收到72军的残部一千多人。那时流散在社会上的编余军官很多,一下子来了数百个可充营连长的军官。
  这些事大体就绪,军部的架子已经搭好。原72军的参谋长许亚殷从陈官庄逃了出来,郭汝瑰保荐他仍然任72军参谋长。另外又保荐了几个师长、副师长。
  他决定立即回四川去。他还要向四川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要兵要粮要装备,尽快把这个军建立起来。
  他就要离开上海了。他命令新委任的233师师长赵德树带着已经招募到的一千多兵员,从浙赣路去宜昌,在那里乘轮船回四川去。
  “你每到一个地方,就到伤兵医院去,给我这样喊:‘要回四川的,快来跟我们回去。’四川伤兵思家心切,听到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会踊跃参加”。郭汝瑰嘱咐他。
  “当然也不排斥其他方法募兵。比如你可以对外这样宣布:凡能招到一团人的就可以当团长,招一营人当营长,以此类推。”郭汝瑰又说。
  后来证明郭汝瑰的方法确实有效,赵德树带着兵回四川途中,整整招到三个团。
  一切妥当,1949年2月4日,郭汝瑰带着参谋长许亚殷和军需王希尚,乘飞机从上海去重庆。
  这是郭汝瑰终生难忘的一天!从这天起,他要踏上新的征途,去完成党交给他的在大西南起义的新使命。
  郭汝瑰从虹桥机场登上中航公司的“空中霸王号。”
  带着巨大的呼啸声,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抬头、升向蓝天。
  早春二月,天气晴朗。天空一碧如洗,飘着几片白云,缓缓地向机后逸去。从机舱下望,但见翠峰如簇,长江如带。他的一腔思绪,不禁引向23年前——1926年的二月。那时他壮志满怀、豪情洋溢,从重庆登舟经上海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时光如白驹过隙,23年过去了,回首往事,不禁感从中来。在第一次大革命时,北伐中,还有抗战时期,多少还建立过功业。但在这漫长的时间中,做得实在太少。
  特别是听了董必武的教诲和党有了联系,就更感惭愧。好在这次入川,是接受了党托付的重任,往事不可追,只有今后努力了……
  想着,想着,飞机已过了武汉。
  当天下午飞机降落在重庆白市驿机场。
  郭汝瑰这一入川,在重庆埋下了一个火种,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最后垮台,敲起丧钟,而且他几乎完成一桩石破天惊的大事业——活捉蒋介石。
  在郭汝瑰离沪入川的后一天,石头城里又在蕴酿一项规模巨大的暴动计划。
  地火从江南到西南都在运行着。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