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七部分 精诚所至


                 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
                 我的名字而不是财产,我必须寻
                 找机会,我的特殊不是继承来的,
                 而是我通过拼搏争取来的
                         一一丘吉尔

  八十年代中期,曾宪梓一跃而成为东南亚领带大王,曾经有人以探询的语气问他:“听说您就是东南亚领带大王?!”
  曾宪梓听后微微一笑,既谦逊又风趣他说:“金利来领带是大王,我不是大王。”
  其实在曾宪梓的心目中,自己和金利来已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今日扬威国际市场的金利来便是曾宪梓几十年心血的结晶。
  一如今日香港从事经济研究的行家里手们对他和他的金利来的评价:“提起‘金利来’,人们自然会想到曾宪梓,提起曾宪梓,不期然也会联想到他的‘金利来’。名牌商品和他的创始者,就是这样难分难解地连在一起,白手兴家、一手建立‘金利来王国,的曾宪梓,终于将他的姓名载入商界风云人物的名牌榜上。”
  金利来经过二十五年楔而不舍的努力拼搏和不断创新,终于在龙争虎斗的香港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充满腔力的东方神从一个致力于生存的家庭手工作坊成功地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的神话。
  六十年代末期,曾宪梓创业之初,金利来仅仅是一间必须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勉强维持六口之家生存的手工作坊,条件之差,不难想象。当时的那种境况,也极有可能成为磨刀霍霍的香港商界里成千上万自生自灭的小企业中最悲壮的一员。
  但是,曾宪梓却能够在常人无法承受的逆境中,保持创业者极为难得的清醒头脑,以自己敏锐的目光、令人叹服的商业触角从萌发品牌意识到创立品牌,终于在香港特定的商业环境中站稳脚跟,为自己、为自己创立的品牌——金利来,找寻到了一个足以奠定生存、求得发展的空间——在领带的质量上大胆选用欧洲高档领带原料,在本港生产,领带的价格定在舶来品高价与本港产品贱价之间,并自信地打出自创品牌金利来,为金利来从形成到发展作了最为坚实的铺垫。
  应该说来,创业初期的准确定位是曾宪梓得以成功的关键。
  他能够在力求温饱的情况下,给自己定下“确立品牌、挑战洋货”的目标。
  这不仅标志着曾宪梓超前的价值观念、远大的抱负以及对周围经济环境和机会的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而且也标志着曾宪梓所拥有的强烈自信心和大无畏的民族意识。
  以至于今天的曾宪梓,有时候回忆起当初创立名牌时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不免发出这样的感叹:“要创名牌,有钱和无钱,是两个世界,两种做法。身家优厚之士,可以在创牌子之初,高薪召集一批专业人士,订定各项发展大计。但对于一位今日不知明日事、需养家活口的穷人而言,创牌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精明的曾宪梓一反传统的“有麝自然香”、“酒香不怕巷子深”之类的道理,深深知道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里,时不我待,货好不仅要吃喝而且还得会吆喝。
  于是在萌发超前广告意识的前提下,开始了他一系列破釜沉舟但又如雷贯耳般的广告宣传,创造了一个在当时仅仅只有女装世界称霸天下的另一个引入注目的奇观一一“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
  此举成功地奠定了金利来在香港的名牌地位。
  从此,一个飘逸潇洒的男性世界、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男性世界、一个知情识趣的男性世界以排山倒海、锐不可当的魅力,呈现在人们面前……从此,金利来真正成为一个让你投入,让你拥有、让你目不暇接、让你流连忘返的迷人境界。
  一九七三年,在全球性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香港经济陷入严重的大滑坡阶段,一些大的百货公司为保存自己,采取保守的定额进货的方法人货。
  市场反映一直很好且供不应求的金利来也意想不到地遭到定额限制的沉重的打击,曾宪梓再次显示了他不可多得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这种随机应变的内涵既包括了企业面临的种种危机、抓住机会走向成功的契机以及不容忽视的存在的市场机制。曾宪梓成功的地方,就是在困境逼近的时候,最善于迅速地作出积极地反映——出奇制胜地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挽救了危在旦夕的金利来——以创新的方式开辟金利来专柜。
  金利来专柜的设立成为金利来发展过程中重大的转折点,它不仅使金利来从此更加顺利地走上了成功扬名的道路,而且也使金利来的名牌形象从此更加鲜明生动,更加深入人心。
  面对金利来的发展壮大,曾宪梓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意念,甚至可以说他已经高瞻远瞩到了金利来富丽的发展前景,于是曾宪梓开始他”丰腴名牌”的过程——一方面使金利来步入自身的成熟壮大期,具体表现为将“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进行了创意无限的改动——“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并且大胆地升华金利来的国际名牌形象,博采众长、洋为中用,从而成功地实现了曾宪梓部署金利来实行产品多元化、国际化的系列拓展战略。
  另一方面,曾宪梓带领金利来在本港建立高度知名度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地域性的扩展。
  这依次表现为一九八一年从香港开始向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扩展,一九八四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尝一九九二年向欧洲市场扩展等等。
  今天的金利来为适应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顾客的需要,力克群雄,每年推出五千个花款,每个花四种颜色一共将近二万个花色的推出,不仅令自己永远立于不败地位而且还起着领导潮流的主导作用。
  像世界上所有谋略、魄力兼备的企业巨子一样,曾宪梓经过贫困、厄运等不同境遇的奋斗过程,终于使得他的金利来得以兴旺发达,得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胜,成为纵横国际经济舞台的独树一帜的佼佼者。
  曾宪梓作为不可多得的天才企业家,最了不起的才能就是善于创造和抓准时机的同时讲求高明灵活的商业技巧,也就是——“以智取胜”。
  关于生意,从事大商业经营的曾宪梓始终有自己的理解:“一于到底什么才叫做生意呢,在我理解为,就是把资金投出去后,经过一系列的工作过程,资金回来了,从资金抛出去到资金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个买卖,形成了一个周期,钱回来多了,就是好买卖,赚了钱,就是生意。如果钱抛出去,中间产生了问题,没有回来就是死意。”
  曾宪梓常常有这样一些现身说法:“一个人成功与否要看其品行、信誉、在商场中的各种关系。如果一开始从事企业发展时,就注意这些,那么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加几分,至于具体操作方面,还得充分利用银行资金,银行会支持有信誉的人。”
  “这时候,最为关键的就是银行资金的使用率的问题。向银行借一百万,如果一年才周转一次,最低限度一般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那么就可以知道周转得快慢与你所赚的利润成正比。如果一年转动两次,就可以得到四、五十万是的利润,扣除利息支出,还有三四十万从银行借的资金中赚到的。”
  “如果有本事转三次,利润更会成倍增加,如果处理得好,连环转下去,就可以真正达到一本万利的效果。”
  “金利来公司就是在这方面多想办法,使周转加快。这一百万,如果转动得好,可以再赚回一百万。”
  “这是我早年做小买卖时的一种心得。虽然一直在努力这样做,但是非常辛苦。那时候,我每天做领带卖领带的同时,都在摸索规律、寻找出路。”
  “有困难的时候,日夜都在考虑用什么方法解决危机。我走路想,坐车也在想、晚上躺在床上也在想,半夜想出主意来了就用专门放在床头的录音机录下来,第二天,一早起来放录音,就能知道我已经想到了什么好主意解决我的问题。”
  在生意场上有他精明的一面的曾宪梓在人际关系上同样如此,如果说曾宪梓是实用心理学的个中高手,绝对是实至名归的。
  善于广交朋友、广结良缘、争取广泛的社会认同是曾宪梓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早年的家族争产到后来努力不懈地制造品牌、推广品牌的系列过程,都深刻地反映了曾宪梓既是绝无仅有的又是成熟、成功的社会关系学、人际关系学专家。
  曾宪梓与人相处虽然有他绝对的真诚性,但也决不盲目。
  早年创业的时候,曾宪梓通过自己的努力,与香港一些大百货公司建立了频密的业务往来。当中有些大百货公司的部门经理就特别喜欢赌博,常常是一下班就开始打麻将。
  也有一些企业老板,为了奉承经理,有时候实际上已经睡觉了,一个电话过来,就连忙穿好衣服,陪这些百货公司的部门经理打通宵麻将。
  不过,曾宪梓就不会遇到这样的“不幸”,因为他从来不打麻将,他只是请这些经理朋友吃饭,非常客气地招待他们,甚至帮他们上茶倒水,让经理们之间自成一围。由此一来,麻将桌上的生生死死、输输赢赢都是他们之间的事情,曾宪梓绝对不会参与其中。
  原因很简单,就算曾宪梓会打麻将,并参与其中,如果曾宪梓赢了,他们一定不会给曾宪梓钱,如果曾宪梓输了,就一定要付钱给他们。
  这样的“合作”关系,无法长久,而且好朋友之间的感情,也会受到损害。
  因此,曾宪梓由于非常善于避开与朋友之间的一些不必要的金钱纠葛,这使得他一直以来拥有很多真诚相处的朋友,大家像亲人一样来往,直到今天。
  创立了名牌金利来之后,曾宪梓还拥有永远能够保持自己遥遥领先的竞争地位的一招就是著名的“洋为中用”。
  金利来每年要推出主导世界时装潮流的五千种不同花款的领带,如果仅靠自己公司聘请设计人员,既不可能有这么大量的花款也不可能真正主导世界时装潮流。
  精明的曾宪梓所采取的做法是——洋为中用。他充分利用整个欧洲市场的领导时装新潮流的设计家所设计的几万种领带花款,再从中挑选五千种领带花款,以满足金利来不同方面客户的品味要求。
  这就是拥有一个名牌的有利之外。如果不是名牌,没有一定的销量作基础,要想包下这些设计名家的作品,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曾宪梓另一个发挥名牌优势的办法就是“轻装前进”。目前,金利来真正属于自己的工厂就只有织布厂、领带厂、皮具厂,以及现在正在建立的制衣厂。
  因为在香港建立一个工厂,成本较高,包袱较重。所以曾宪梓的做法是利用世界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工厂,让他们保质保量地为金利来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事实上、世界上各国的名牌,很少有自己真正的工厂。今天金利来的领带厂是世界上规模庞大、极为成功的领带厂家之一。
  在创业初期,在金利来还不十分响亮的时候,曾宪梓一方面生产自己牌子的产品的同时,一方面也曾经为世界上其它的名牌生产他们需要的产品。
  现在,通过自身的努力,金利来已成为产品畅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名牌,所以金利来也在利用世界各地的优秀厂家,替自己生产所需求的产品。
  按照曾宪梓的话说便是:“我的方针是轻装前进。每一年、每个市场需求量那么大,甚至可以说是供不应求,现在采取这种‘借鸡’下蛋的方式,一方面我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地进行严格地品质控制,另一方面,由于主动权永远在我的手上,需要多少、生产多少由我自己决定,如果市场突然日为国际形势的变比而萎缩起来,我就不会疲于应付。”
  “金利来在创造出自身的优势之后,不断在相关产品领域进行扩展,一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挥自己的优势,并逐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曾宪梓创立国际名牌金利来的另一个成功的因素就是时时刻刻地保护名牌商标的意识和自始至终地品牌维护。
  自五十年代开始,一直是全世界轻工业制造中心的香港,成为不少世界名牌产品加工制造的天堂,但由于名牌控制在别人手里,令本港制造业长期停留在OEM阶段——即用别人的样板,在自行估算生产成本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替别人的牌子生产产品。
  (一般以生产成本加百分之十毛利便可接单。)“到了七十年代,生产成本低于香港的台湾。南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商的兴起,抢走了香港不少定单,进入八十年代的香港,利用国内廉价劳工及土地资源,把生产成本降低,再次将定单抢回来。
  踏人九十年代的港商,大部分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建立名牌、争取市场占有率,保持优越的竞争地位以及维护名牌形象的重要性。
  香港《信报》在“金利来最宝贵的资产是本身牌子”一文中分析指出:“金利来牌子的成功是花二十年时间建立消费者对‘金利来’牌子的信心。这是该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消费者相信该牌子代表一定的品质保证。”
  “金利来成功亦代表本港厂商应走的路——耐心地逐步建立自己的商标,广告固然重要,但产品素质、市场推广、为自己产品定位等更重要。消费者对商标的忠诚是需要时间逐步建立,但摧毁消费者对商标的信心却十分容易。”
  曾宪梓深知“创名牌难,保名牌难上加难”的道理。一方面,名牌创立后,立即会有假冒产品出现,危及品牌的声誉,甚至使其毁于一旦。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可能认为名牌已经确立,只需卖牌子而不必注重质量,使牌于失去市常”在名牌的确立和维护方面,曾宪梓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牌子的建立与顾客心目中对该牌于的信心有直接关系。一个商品的品牌一旦为社会知晓,就意味着广大消费者对其进行继续衡量和重点考核的关键时期的到来。”
  “至于存货滞销问题,宁可把货品割去牌子,送去非重心市场求售,也不可在重心市场压价倾销。价钱不稳定的产品,直接反映质量不可靠。”
  曾宪梓从建立金利来之日开始直到今天,一直没有松懈对名牌产品形象的维护。对于曾宪梓来说,这是一件极其富有挑战性的事业,他必须在具备面对挑战的决心和毅力的同时,应相应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和措施。
  曾宪梓的具体实施办法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确保质量稳定。
  其次是金利来从不像其他牌子会在节日或季节降价推销,并在各地区保持价格统一,从而维护了名牌产品的形象。
  另外,为了持久地巩固名牌产品形象,金利来不惜花巨资进行系列不间断的广告宣传。
  而且,金利来在各地建立专营店以及在各大型百货公司开辟专柜的方式,也对维护名牌形象、打击假冒产品,起着不容忽略地重大作用。
  日本人曾经总结了这样一个世界闻名的经营公式:
  “活力==智力(毅力十体力十速力)
  日本人由此希望将整个企业的员工团结起来,成为一条龙。公式中的“毅力”就是表现全体员工对企业经营目标表现出的极大的兴趣、忍耐、和进取精神之下所形成的高度责任感。
  “体力”则反映企业主脑对员工关心爱护之后所带来的充沛精力和高效率。而“速力”则反映在经营成果之下所显现的企业经营的时机与契机。
  与日本人不同的是,中国人,特别是传统的中国人,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充分注重企业活力的同时,更为重视对企业个人的素质的培养,甚至包括员工的个人品质、道德观念的深层培养,中国人希望将自己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培养成为一条龙。
  作为战后第一代实业家的曾宪梓,在他白手兴家、屡创奇勋的过程中,他不仅使自己成为一条中国巨龙,而且也带领他的企业、他企业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一条条有着龙的坚韧传统。
  龙的敬业精神的中国龙。
  曾宪梓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具有顽强的热爱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的那种楔而下舍、勇往直前的精神,感染和鼓励着每一个金利来成员。
  在今天,只要人们一同起金利来集团的任何一个成员“什么是金利来的精神,曾宪梓先生成功的秘决是什么?”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勤,俭、诚、信”。
  的确,令曾宪梓取得成功的、以及曾宪梓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企业、他企业王国的每一个成员的就是曾宪梓一生所坚持的“勤。俭、诚、信”、坚毅不屈和不断创新地为商做人之值。
  当一个人经过奋斗赚取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如果不再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智慧、不再将全副精力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投入到亟待发展的事业之中,就去吃喝玩乐、享受生活,部不会取得今天这样巨大的成果。
  曾宪梓二十五年来,带领金利来所经历的“从奴隶到将军”的过程以及在到达事业顶峰之后仍然以“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精神,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他任劳任怨、勤勉节俭的高贵品质。
  “勤问、勤想、勤做”是曾宪梓走向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为人喜欢研究和思考。凡是与产品有关的东西,他都会仔细留意,勤于思考、多做尝试是他创业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
  有时候与年轻人坐在一起,他会很认真的告诫他们:“凡是要多做、多看、多想。就拿金利来的皮包来说吧,以前的皮包每个定价三百多元,因为皮包的款式、质量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以后我就将皮包放在房间里,每天看,看得很厌倦了,就想法把它改到顺眼,又看厌倦了,再把它改到顺眼,直到百看不厌为止。”
  “经过不断地改变,现在金利来的这种类型的皮包售价已经是六百多元一个,但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仍是供不应求。”
  曾宪梓创业过程中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凡事喜欢亲历亲为。他总是强调企业者板大小事都应该兼顾,他非常反对“大事须认真,小事可糊涂”的做法。
  在曾宪梓看来古人所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并不无道理。因为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不及早发现井处理好,常常有可能演变为大事。
  今天的金利来集团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八十年代末期,曾宪梓到广州的金利来中国公司视察工作,当他去洗手间的时候,发现洗手间的清洁卫生做得不理想。
  因为当时公司里负责做清洁的工人,并不知道洗手间的瓷盆是每用完一次都要及时清洗以保持清洁卫生的。而且,洗手间的台面也是要洗干净、擦干净的。
  看到这样的情况,曾宪梓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将自己身上的西服脱掉,将衬衣的袖口挽起来,顺手拿了一块洗洁布、用上洗衣粉,就又擦又刷地干了起来……站在一边的清洁工非常害怕,甚至可以说吓坏了,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这么大的老板不吭一声地洗起厕所来,这比最严厉地批评还令他觉得难受。
  曾宪梓也感觉到了清洁工的惶恐,于是他一边洗一边安慰式地教导清洁工说:“没关系的。我是做一次样板给你看,你看见我是怎么做的之后,接下来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曾宪梓真的很彻底地将洗手间洗刷得十分干净,之后,曾宪梓说:“你看,并不难,就这样做,每一次都要保持这个样子。”
  这一天,不仅干了活的曾宪梓出了一身的汗,站在一边“看”曾宪梓干活的清洁工也出了一身的汗。
  从这件事情上,所有金利来的员工更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老板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人,从对于一个洗手间的洗手盆要求到干净的程度,就可以看出老板曾宪梓对他们任何工作的要求标准。
  公司的员工们为此议论了好几天——“曾先生这么大的老板怎么能够给一个普通清洁工洗厕所,做样板呢,简直不可思议。”
  他们在这种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惊异里,已经知道老板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凡事亲历亲为,亲自过问,还要意犹未尽地干一个样板给你看。
  曾宪梓管理企业、管理员工常常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他常说:“在我们的公司,要有新的习惯、新的思维,以前那些不好的习惯要尽早废除。例如到了要过年的时候,才做一次大扫除,卫生检查、要拿流动红旗的时候,再做一次大扫除。”
  “其实将环境搞得好一些,然后不断地保持下去,就不存在大扫除了,要做到自己看了很满意、很好,而不要为做卫生而做卫生。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这与公司员工的士气是否高昂、公司员工工作的责任心、勤奋的程度,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曾宪梓事必躬亲,公司的一切事情都要知道,他希望不漏任何细节地了解一切。
  检查工作的时候,曾宪梓既不会只看表面现象又不会只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他喜欢以巡视的方式办公,每一个部门他都会很仔细地转到,甚至门市部、包装部等等。
  有时候,走到仓库,发现问题:“怎么这么破旧的纸箱还在使用呢?”
  工人们以为会得到老板的表扬,便很迅速地回答说:“是第二次使用,老板。”
  曾宪梓一听就很坚决他说:“千万不要,这会有损公司的形象,浪费更大。”
  曾宪梓的勤勉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而且也表现在他永不停歇地思索中。
  他的头脑更像范围广大、设计科学,储备完善的电脑,只要一有信息触及到他的脑电波,他的大脑就会迅速地作出判断、决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等等。
  甚至,有时候,不管这种信息与自己的工作有无关系,他都会习惯性的一应反馈不误。
  有一次到中国东北部的沈阳市公干,空余时间在当地人大主任的陪同下,到离沈阳不远的本溪去看当地的一大特色一一地下水洞。
  由于地下水洞与地面温差相距很远,必须穿很厚的棉大衣才能进入。曾宪梓一行下到地下水洞之后,发现必须租用的棉大衣又脏又臭,但又必须穿,否则根本不可能看水洞。
  曾宪梓穿上棉大衣并看完水洞之后,一路上都在考虑棉大衣的问题,他马上建议说:“既然是这样,还不如改为用机器织造一种成本低、又厚又暖的毛衣,价钱不用太贵,卖给来旅游的人,又有实用价值,又可以留作纪念。而且对于旅游部门来说,还可以赚钱。”
  “特别是游客,有了干净的毛衣之后,不会因为要穿脏棉衣而影响心情。”
  不仅如此,离开地下水洞的时候,曾宪梓仍然没有停止他的思索。一路上,他一边观察周围的环境、一边说:“从沈阳到本溪路途遥远,看完就走实在是有些辛苦。你们看,这一带这么好的风景,完全可以扩建成旅游点,既方便游客在这里小食、小住一番,又可以创造经济效益……”随行人员说:“老板,你的脑子恐怕就是这样累坏的,总是不停地想来想去的。”
  曾宪梓也觉得自己很好笑,不管这件事是跟自己有没有关系,总喜欢诸多考虑:“我也知道,但有什么办法呢,看见什么就会想,已经成习惯了,改不了。”
  作为市值逾四十亿港元的上市公司老板,身家优厚的曾宪梓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节俭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一九八六年,在曾宪梓赞助并组织全国各大足球队到沈阳打“金利来杯甲级足球邀请赛”期间,他的西裤中间的裤缝脱线一寸多长,无论如何部不能再穿了。
  曾宪梓只让穿另外唯一的一套西装,并坚持到整个赛事结束。
  回到北京之后,曾宪梓和其他运动员一样住体育宾馆。
  第二天上午,由于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只是中午有一个《体育报》总编辑的宴请),曾宪梓决定抓紧时间到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上看一看,特别是北京百货大楼,实地考察一下市场行情,为金利来的拓展作好准备工作。
  当时,由于北京的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所有外来车辆一律不得驶入王府井大街,曾宪梓只好让司机将车暂时停放在北京饭店停车场,自己带着几个随员步行到王府井大街里的百货大楼。
  由于要了解的东西比较多,而曾宪梓又不知疲倦地将中午赴宴的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凑,以至于当他们从百货大楼走出来并发现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的时候,想返回百货大楼买雨伞已经来不及了。
  从王府井里的百货大楼到北京饭店,步行需要十分钟的路程,曾宪梓他们只好冒雨一路边跑边躲地冲向北京饭店。
  等他们坐进车里赶回体育宾馆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像被水淹没过一样,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全部湿透了。
  全身湿透了,对于其他的人来说关系不大,因为他们都有干衣服更换,但对于曾宪梓来说却是十二分的“不幸”,他没有衣服可换,也没有时间去买。约好了人,又不能迟到。
  随行的人十分着急,不知如何是好,便出主意说:“老板,不如我们给体育报打电话就说您临时有事,来不了啦。”
  曾宪梓摇摇头说:“不行,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做人不可以这样不尊重别人、不守信诺。没关系,湿衣服没有换的就不用换了,反正身子是热的,湿衣服穿在身上,也会烘十的。我有的是办法。”
  曾宪梓一边说一边将自己皮鞋里的水倒出来,再将脚上的袜子脱下来,将水拧干,然后再湿漉漉地穿上去,并笑着说:“你们看,没问题了吧。”
  大家看见曾宪梓这样将就自己,心里都十分难受,因为他们都知道,曾宪梓有风湿病,这样下去,会犯病的。
  这个午饭,曾宪梓吃得很不容易,真的将湿衣服“吃”成了干衣服,回到宾馆之后,才可以换上干爽舒适的睡衣。曾宪梓,再坚强的意志终究斗不过老天,结果还是患上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感冒。
  随从的人员很替老板不值:“老板,以后再出门,我一定记得提醒您多带两套西服,要不然出门不小心弄脏了,连换的部没有。”
  曾宪梓后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不如提醒我回去记得找裁缝做好了,本来我想平时有两套换洗的就够了,做多了也是浪费。可能这两套衣服穿了三,四年的缘故吧,要不然不会脱线的。”
  不过,虽然“吃亏”无数次,曾宪梓节俭的习惯仍然根深蒂固、无法更改。
  有一次,他脚下的皮鞋因为穿的时间太长了,鞋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令他走起路来既不方便又不舒服,于是他咬咬牙,决定给自己买一双皮鞋。
  在好朋友的陪同下,曾宪梓终于买到了一双巴黎牌的价值一千二百元的皮鞋,曾宪梓穿上后,很轻很软,感觉特别舒适。
  但几天之后,曾宪梓仍旧穿着那双坏了的皮鞋,只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曾宪梓悄悄将这双皮鞋换了鞋跟。
  朋友问他:“为什么不穿新买的皮鞋呢?”
  曾宪梓抬了抬脚,很开心他说:“你看,补好了,又可以穿了。
  那新买的鞋那么贵,还是留着在有庆典活动的日子再穿吧。”
  朋友听到这样的话,觉得又感动又诧异,半天说不出后来。
  一个身家丰厚的大老板,一举手、一投足的捐赠都是成千万上亿的,居然连一双香港普通打工仔穿的皮鞋都不舍得穿,岂不是令人既感动又啼笑皆非么?!
  最后,这双皮鞋还是没有穿在曾宪梓的脚上,而是拿到欧洲工厂做样板,生产并推出金利来的男装皮鞋去了。
  曾宪梓事业的成功,与他真诚待人的处世作风有着极大的关系。
  曾宪梓常说:“无论各地的情况如何不同,各个顾客的要求如何差异,只要我们本着以诚待客、处处设身处地地为客人着想的精神,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曾宪梓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来都不会忘记为他人着想、从来都不会遗漏任何一个顾客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
  有一次,一个瑞典顾客结着金利来的真丝领带去打网球,结果汗水使得领带上的染料染坏了他的恤衫。之后,这位顾客写信到金利来投诉真丝领带脱色。
  曾宪梓知道这个情况后,亲自接见了这个客人,并很认真地跟他解释说:“真丝领带是不宜沾汗的;因为所有丝质领带遇上带酸性的汗水,都会产生化学作用而脱色。”
  而且,曾宪梓在请他提进一步的意见的同时,赔偿了他新恤衫和新领带,并仔细告诉客人一些关于领带和恤衫的日常保养办法。
  当客人跟曾宪梓告别的时候,又激动又开心他说:“曾先生,我实在佩服你对顾客的真诚,以前我也曾遇到类似的情况而投诉其它的牌子,但都没有下文,这一次我实在是大开心、太惊喜啦。”
  曾宪梓笑着说:“你开心,我比你还开心。你能来提意见,证明你对我们的牌子是很关心、很爱护的。我应该多多感谢你才是。”
  半路出家、投身商界的罗活活,今日已经成为曾宪梓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对于她在中国大陆全情投入、独当一面的敬业精神和出色的工作业绩,曾宪梓常常是赞不绝口。
  不过,罗活活总是将这一切归功于曾宪梓的栽培。因为步入商场之初,罗活活常常因为太维护公司利益,在与合作伙伴谈判的时候,态度总是比较强硬一些。
  一心为金利来着想的罗活活,满以为得到曾宪梓的认可或者表扬,但结果,却意想不到的得到了曾宪梓的批评:“你要是希望这个朋友是长期的、这个关系是长久的活,你首先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一想,看看对方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益。”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单方面长久的商业关系。是的,我们是应该为自己着想,立场坚定地维护公司的利益,但是只维护公司的利益、没有考虑对方的利益、甚至伤害了对方的利益,这种关系绝对无法长久。”
  这席话,实际上就是曾宪梓二十五年的创业生涯里精诚为商的真实写照。
  任何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之道,不仅在于脑子的灵活,而且也相当坚守信诺。
  曾宪梓在勤俭节约、待人以诚的同时,更是一个信诺第一的人。
  六十年代末期,当曾宪梓还是做泰国丝领带的时候,位于香港中环的龙于行是当时中等偏上的百货公司之一,也是曾宪梓早期的重要客户。
  有一次,曾宪梓因为急着要去泰国订购泰国丝领带原料,临行前给龙子行订购泰国丝领带的经理报了价。对方“也及时预订了二十打领带。不过因为时间关系,双方当时部没有签定合同,只是限于口头协议。
  当曾宪梓在泰国进货的时候,发现泰国丝的价格已涨,如果按照自己原来的报价将领带卖给龙子行,就意味着这笔生意会亏本。
  但曾宪梓想到做生意最关键的是“执事以信”,宁可自己亏本,也要坚守信诺。
  所以从泰国回香港后,虽然前后的价格已经大有不同,而且,龙子行的经理也是行家,也十分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但是曾宪梓还是按照当初口头协议的价格,将领带卖给他们。
  龙子行的经理十分佩服曾宪梓诚实守信的经商作风,因为曾宪梓在当时那个时刻要为六口之家的生存奔波的日子里,能够做到信守诺言,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以后,大家相互合作,十分信赖亦十分默契。
  直到后来,曾宪梓的领带走高档路线,进口和生产制作欧洲原料的领带,与经销欧洲领带的龙子行处于竞争地位,才不得不终止当初的合作关系。
  到了八十年代,龙子行几易东主,正当曾宪梓准备好数千万港元打算买下龙子行的时候,被日本人捷足先登,使得曾宪梓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是一件憾事。
  曾宪梓深深懂得顾客的重要性,他十分珍惜每一个顾客,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公司的员工:“当你做一笔生意时,应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是主顾,我接受得愉不愉快?千万不要将顾客当作傻瓜。没有顾客的信赖,就什么也没有,有了顾客的信赖,才可以拥有一切。”
  曾宪梓不仅要求自己坚守信诺,而且对于即使是最普通的员工他也要求他们在任何时候必须做好这一点。
  多年前,金利来在接受团体西服定单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员工给客户报错了价钱。他想到现在客户多到供不应求,干脆不做这一单生意罢了。
  曾宪梓知道后,很严厉地批评了这个员工:“我们作过的承诺就要兑现,报出的价格已经错了,想因此而放弃这个客户更是错上加错。这一单生意即使亏本了也要做。”
  “你们从今以后,一定要汲取教训,凡事保持慎重、认真的态度就行了。你们每一个人出去,虽说只是公司的营业代表,但是在外面面对客户的时候,你们是代表公司。你们不能够言而无信。”
  以自己的“勤、俭、诚、信”管理公司、领导公司超前发展的曾宪梓一方面使自己的员工真心、使员工们众志成城,在曾宪梓的带领下,今天的金利来已经成为金辉熠熠的巨人集团。
  在今天,取得奇迹般成功的曾宪梓,被人们视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成功典范,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德鸿曾经精辟地总结说:“曾宪梓先生极富企业战略头脑,他高瞻远瞩,以敏锐的目光、过人的胆识、坚强的毅力,顺应企业战略管理新时代的潮流,正确地制定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
  “他从创立名牌到名牌推广;从寻求创造优势到发挥优势;从树立产品形象到树立企业形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成长的三大战略。经过不懈的坚决贯彻执行,形成了由创造名牌,促进业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扩展的良性循环,使金利来集团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壮大。”
  同时,对于曾宪梓在依靠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准确判断,不断部署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以及自始至终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毛蕴诗教授在“金利来管理经验的升华”一文中分析指出:“金利来的巨大成功证明,创新在赋予一个传统行业的企业以活力方面,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金利来的创业者曾宪梓先生,自其萌生创立金利来名牌领带意念的那天起,从未停止过对创新本源的追求,时刻注视着企业环境的变动,从不规则中寻求规律,把果断的行动建立在准确的观念和长期的深入思考之上。”
  金利来二十五年的发展史证明,曾宪梓从未错误地预测市场,从未为不景气的经济环境所阻滞,甚至可以说香港每一个经济沉沦之日,就是曾宪梓巧辟捷径、因势利导、迅猛腾飞之时。
  这贯穿其中的不仅是曾宪梓与众不同的商业头脑,而且还有常人所不易觉察的冒险精神。
  而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风云,总能够以灵活的经营手段予以适应的曾宪梓在回答人们的疑问时,轻轻一笑,谦虚他说:“实在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是市场告诉了我一切。”
  以“勤、俭、诚、信”为为商做人之本的曾宪梓,发扬开拓者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地精神,在复杂多变的现代企业环境中,成功地。一次又一次地带领金利来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