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二十部分 注目未来


                 用感官所捕捉的世界是有限的
                 用心灵所感知的世界是无限的
                 用双脚和心灵所踏出的都是未来的路

  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曾宪梓与他一手创造的金利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曾宪梓说:“我一生如果有成功的话,那最大的成功就是创造了金利来这个高质素的世界名牌。虽说创名牌不容易,保名牌更不容易,但我有信心,只要产品上标有‘金利来’这三个字的,那它一定是一流的货品。”
  “金利来是中国人创造的,它为中国人所用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更多中国人生产的高质素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对金利来而言,这个牌子如此受欢迎除了牌子自身绝对的品质保证外,与曾宪梓忠贞报国、精减为商也有很大的关系。
  甚至可以说,金利来离不开曾宪梓、曾宪梓也离不开金利来,金利来这三个字值三个亿、曾宪梓这三个字也值三个亿。
  香港立法局议员、金利来集团公司董事黄宜弘博士曾经高度赞扬曾宪梓:“为人有远见,做事有胆识,对自己要求高,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体育家不怕失败,顽强拼搏的精神。”
  作为一个运动员,与其他人最大的分别就是不怕输。
  他们走向事业峰巅的历程就是在尝尽输的味道之后,再靠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一次一次地拼。一点一滴的赢,直到实现圆满的成功。
  从童年时期就与运动结下不解之缘的曾宪梓,无论是在运动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就已经充分体现了他——不怕失败、排除万难,努力争取胜利的体育精神。
  当年在最艰难的情况下,独立创业的曾宪梓常常给人看不起,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而灰心,反而化压力为动力,不断进娶不断创新、直到成功。
  在今天,曾宪梓仍然保持这种只争朝夕的心态,永远给自己一个压力、一种永不言输的紧迫感:“我比你们谁都低一等,但我比我自己永远高一等。”
  拥有今日骄人成绩的曾宪梓是凭着一股楔而不舍地韧劲逐步达到成功的。他说:“从学做生意的那一天开始,虽然曲曲折折、经历不少磨难,但我对自己每一步的成功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满意之后,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在这每一个成功的鼓舞下,规定自己继续努力、继续奋斗,我可以说没有绝对明确的一成不变的目标,我的目标实际上是无止境发展的。这就意味着我必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曾宪梓的奋斗不止并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奋斗不止,更包括他充满智慧的头脑对于人生中所面对的各种命题:如目前的政务、商务以及一些社会工作等等,作永不休止的思考。
  而且,或者是惯于思索的缘故,对于怎样有效率地善用大脑,曾宪梓甚有心得:“脑子在晚上半夜时最好用。我创业至今的很多好计划、解决困难的许多新奇招法全部都是夜半三更的产物。”
  “这时候躺在床上考虑事情,感觉就像世界在你面前,你的思路既清醒又开阔,白天再难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触类旁通的境界里,便可以一一迎刃而解。”
  在今天,香港人最喜欢谈论而且也是最善于谈论的就是信心问题,不少目光远大者在其他的人以信心为理由将大块资产转移到国外且不愿意对香港社会作出更多的承诺的时候,仍旧保持绝对的相信,利用自己的资产、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用实际行动为急需继续繁荣稳定的香港,投下信心的一票。
  这种情形,就像曾宪梓所一针见血地指明的:“港人的信心问题,既不在英国,也不在中方,重要的取决于香港人本身。”
  “假如你本身对香港缺乏信心,任何风吹草动,你都会草木皆兵的。反之,你很但然,并落足眼光,把住这难得的机会,干他一场,便又是一番景象。”
  对于曾宪梓的字字真言,香港《紫荆杂志》有过这样一段精采的描述:“事实上,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一九八二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艰巨的谈判。市面上‘未世心态’毕呈,不少商家纷纷向海外转移资产。可是这个领带业巨子,在众人愕愕的目光中,毅然将原拟投资美国的百万美元,转投到粤东山区梅州市。不到两年,中国大地上最先进的领带生产企业,在鞭炮声中开业了。”
  “……今日,‘金利来’、‘银利来,产品,已走进神州的千家万户。十一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向他敞开欢迎的大门。”
  “当一些同行们对曾宪梓的‘捷足先登’作出复杂的反映时,他们可曾想过,即使在做一些商业性决定时,也需要一点政治眼光和魄力呢?”
  作为全世界华人企业家中的佼佼者,作为从经济舞台成功步入政治舞台核心人物,曾宪梓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更经常为国家经济的振兴出谋划策、为香港前途劳心又劳力、四处奔走。
  曾宪梓不断呼吁“爱国爱港者应团结”。他说:“香港离不开内地的支援,内地离不开香港的配合,如果大陆局势动荡,香港焉能独善其身。”
  “中国人是聪明刻苦的。香港能取得今日这般辉煌的成就,都是靠香港的中国人灵敏的商业触角、智慧的头脑,勤奋的双手所创造,因此香港人完全有能力管好香港,香港的繁荣稳定更需要香港的工商界、劳工界、以及其他各阶层人士,团结一致,为建设更美好之香港而努力。”
  决心为香港平稳过渡的曾宪梓在接受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新华社香港分社聘请担任港事顾问时说:“我会尽个人的能力,主动听取香港同胞的意见,如实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和大家一起为香港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安逸的环境。”
  不仅如此,身为全国人大常委的曾宪梓还要求香港各界为九七年的平稳过渡修桥铺路:“对于九七年七月一日这个日子,有的人看成是香港的‘大限’,更多的人则把他看成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因为到那一天,英国将结束其在香港一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将可一洗民族耻辱,收回香港,并继续保持和发展香港的繁荣稳定,使这颗东方之珠更加璀灿。”
  “现在已有不少港人,为那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预定酒席,作为炎黄子孙,当然对香港回归祖国感到高兴。”
  “舞照跳、马照跑”只是对九七后港人保持原有生活方式的形象描述,其实,保持原有生活方式的意义并不在于表面的生活方式,而是在于和这种生活方式相配合的经济成就。我觉得,香港工商界委实应该把握良机,在经济领域创造更高的成就。”
  曾经有人间曾宪梓:“如果当初,你不是去香港发展,而是继续留在国内,可能过的是与现在涧然不同的生活,如果真是这样,你会感到满意吗?”
  曾宪梓笑了笑,回答道:“如果留在科学院,我可能一辈子会呆在试验室做研究工作,干到现在,最多也只是个试验室主任。但我也会很快乐、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
  “比如以前,我曾经希望拥有一间千余英尺的房子、一间属于自己的厂房、一辆代步的车,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这些希望都一一变成了现实。”
  “所以像这样每前进一步,我都很满足,也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但高兴之余我还是继续奋斗,继续为下一个目标而努力,所以我总是快乐的。”
  曾宪梓从来不否认自己热爱共产党,他说:“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来看,特别是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之中,中国最强盛、中国人在国际上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应该是今天这个大时代。而领导今天这个大时代的便是中国共产党。”
  除了信仰共产党之外,爱国爱港的曾宪梓还信佛。不过曾宪梓信佛不是那种顶礼膜拜式的迷信,而是尊重佛教比如人心向善之类的处世为人的道理。
  至于香港人笃信的风水方面,曾宪梓曾经坦率地承认年轻时不信风水的他,现在开始有一些相信了。但是却非迷信。
  他只是凭感觉。走进一个房间,如果感觉舒适,那么风水就好,如果感觉不舒适,那就是风水一定有问题。
  当年金利来的公司总部还在九龙土瓜湾的时候,曾宪梓一走进自己办公室的门,发现里边的窗户是由一小格一小格的小窗组成的,显得既小气又不舒服。
  曾宪梓便马上将其拆掉,换上一块完整的大玻璃窗。由此一来,外面的世界一览无余,而且外观的感觉就像一幅天然的图画一样,觉得又舒服、又开心。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成功人士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他们超人的胆识、不可多得的智慧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之外,更关键的就在于他们在丰衣足食之余,还能够至真至诚地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关心他人的疾苦。
  这一如中国古代哲学家老于所说的:“天之道,舍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割不足以奉有余。”
  奋斗一生、悟出真谛的曾宪梓明辨天人之道的天壤之别,他的选择正好遵循了这条“舍有余,补不足”的回归自然的大道。
  逾十亿身家的曾宪梓虽然做慈善事宜、公益事宜的时候相当大手笔,但他的日子却过得十分的淡泊。
  今日的他,已经虔心向佛,并开始吃素。对他来说,能够在忙里偷闲的日子里到静溢的海边漫步、谛听海浪的低吟便是他最大的人生享受了。
  人生的历程,起落崎岖。要想在这个“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发展自己的事业决非一日之功垒就长城。
  在曾宪梓成功的背后,就是他为人处事时所显现的独特的精神与魄力。
  曾宪梓对事业有超乎常人的投入感,那种在强烈信心驱使下所爆发出的渴求成功的愿望;那种在从小到大的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永不松懈。永不气馁的斗志;那种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就是今天的曾宪梓得以取得成功的全部因素。
  岁月如流。人生悠悠。
  九十年代的香港与当年曾宪梓创业时的香港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当年的曾宪梓由零起步,成败都没有损失。然而在今日这个突飞猛进的世界里,要守住并发展金利来市值四十亿的江山,确实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曾宪梓由此更加感觉到任重而道远。
  一直以来,凡事秉承“用心、专心、诚心”的曾宪梓似乎拥有一双点石成金的妙手,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一定会做到最投入、做到最好。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长期的过度劳累,使曾宪梓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以至于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慨叹:“现在好遗憾,当我面对很多的事情,有勇气、有计划、有信心去面对时,我却没有充沛的精力。我没有好的身体。这是我最不原谅自己的地方,我常常替自己可惜。”
  金利来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曾宪梓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传奇。
  一九九四年岁末年初的日子里,就在身心疲惫的曾宪梓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的时候,命运之神神奇地眷顾了他。
  一个具备超前意识和养生手段且十数年来将练气功和佛学、道学、易经、中医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寻“中国龙文化”之玄根的神秘使者,奇迹般地使曾宪梓的身体状况回复正常,甚至重新焕发出生命强盛的活力与生机。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日,在神秘使者的亲临指导并陪同下,为排除体内浊物。消除病毒而禁食七天的曾宪梓仍然以炯炯有神的目光、精力充沛的身体登上了前往北京参加“预委会”的飞机。
  就在那一瞬间,心态平和的曾宪梓突然颖悟出东方民族迈向成功之路的玄机——天人合一,以行天下之大道。
  他不禁想起神秘使者给他讲述的“达摩过江”那幅画——画中再现的是佛祖释迎牟尼的弟子也就是禅宗第一世祖达摩禅师过江时的情景:
  达摩过江,江上波涛汹涌;达摩踩着江上飘忽不定的芦苇,表情平和、神态自若地过江。
  此时此刻,达摩面部的表情一如闲庭信步般的安逸,与脚下汹涌的波涛、翻转的漩涡呈现出鲜明的对照。
  这幅动人的画面并非只是为了证明达摩功力的深厚,而是蕴涵着这样一个玄机:人生犹如达摩过江,是一个人人必须经历的由此岸到达彼岸的过程,而无论知或不知,都经历在生死之间、沉浮之间、祸福之间,这时候,每走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每走一步,都必须以最为平和的,积极的心态去但然面对……个中神情安逸的曾宪梓淡淡一笑,渐渐禅定下来,进入另一种超然的境界……后记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我从香港专程赴北京参加一个朋友的庆典,这时候,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从百忙中挤出时间来到我下榻的王府饭店,在充分肯定我所撰写的《李嘉诚传》的基础上,很郑重地对我提出了不要松懈,继续撰写国际名牌“金利来”的创始人、爱国爱港的曾宪梓先生的传记文学作品的希望。
  记得当时,这位令人敬重的长者这样告诉我:“曾宪梓先生不仅是一位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实业家,更是一位对祖国怀有赤诚报国之心的爱国志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希望你用心把握他的特质,写出他的精神,这对于今天的中国、特别是今天中国年轻一代,将具有不可多得的甚至可以说是深远的教育意义。”
  说心里话,在当时,刚刚出版完《李嘉诚传》的我(香港版本),生理和心理仍处于极度疲惫的时刻,就像一盏耗尽燃料的油灯,在明灭不定的闪烁中作最后的努力的延续。
  这时候的我,实在是太需要休息和补充了。
  但是,当我听完这样一席话之后,我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那么疲惫,而且可以说是浑身充满了一种强大的神秘的力量,并且,我的跳跃的灵感在告诉我:
  “你不是要用渗透心血的笔墨,再现骨质的中国人吗,曾先生就是众多杰出中国人的佼佼者,千万不要让疾病和疲惫击败你。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虽然这位前辈一再关切地询问我的身体状况是否有能力再次承受这样的压力,但是我仍旧很坚决、很欣然地回答说:“我想写,也会有能力写。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大难得,我会非常珍惜的。至于身体方面,只是一点点累而已,稍作调整是不会有问题的。”
  直到接近两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发自内心地感激这位前辈为我提供的有幸结识曾宪梓先生、撰写曾宪梓先生传记的机会。同时更发自内心地感激曾宪梓先生本人所给予的了解他自己、撰写他自己的机会。不过,在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三日的那一夜,我.却是实实在在地彻夜未眠……当我用整整三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风风雨雨的磨励、得以撰写完李嘉诚先生的传记之后,在当时,我还没有完全从李嘉诚先生精诚做人、精诚为商、精诚报国的氛围里走出来,我的思绪、我的灵感、甚至我生命里每一个激情洋溢的因子,都还缠绕在那本书的字里行间,而现在,我必须从李嘉诚先生的世界里走出来,走进另一个充满奇迹,充满人生况味的传奇世界——曾宪梓先生的世界里。
  同样是杰出的中国人、同样充满传奇的经历、同样是驰骋国际商场的商业奇才、同样在事业上在人生中取得巨大且惊人的成功,特别是,对于祖国、对于家乡他们都同样地一往情深地热爱、同样地毫无保留地奉献。
  这一切,对于即将撰写曾宪梓先生的我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该怎样撰写曾宪梓先生。该怎样再现曾宪梓先生所创就的“金利来”的风采,该怎样从他人的共性特征中捕捉曾宪梓先生的个性特征,该怎样提炼和把握曾宪梓先生的精神特质………不由自主,我开始被曾宪梓先生自身所特有的人格力量、卓越的商业才干、永不言倦永不言悔的爱国爱港热情所吸引,开始步入曾宪梓先生的世界,开始了解理解和撰写充满传奇和不断创造奇迹的曾宪梓先生。
  第一次见到曾宪梓先生是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历经沧桑、阅历丰富的敦厚的长者,他的古铜色的皮肤显示出他沉稳且充满力量的个性特征,一双有着极强穿透力的洞察人生的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着体察一切充满睿智的光芒。
  从见面的第一刻起,曾宪梓先生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为人谦逊坦诚的一面,曾宪梓先生若有所思地对我说:“夏萍,我是一个普通人,实在没什么可写的。要写就写写我创就金利来的过程,写写我这个由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怎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努力从商、正道做人,特别是写写我对祖国的感情,我希望这些对于今天年轻的一代,会有所帮助。”
  一九九三年八月,我开始正式进入名声显赫的金利来集团公司,开始对公司的元老重臣一一进行挂职采访,开始以追踪的形式,采访和撰写这位足以让人尊敬和爱戴的、有着最强烈奉献精神的、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却又格外谦逊的中国人的佼佼者。
  历时一年半,金利来创始人《曾宪梓传》终于完成了。
  在这本书里,我将曾宪梓先生作为受共产党、新中国教育的,由新中国直接培养的高才生在海外正道做人、努力从商、历经磨难、以讫成功的一面令无数中国人引以为骄做、引以为自豪的旗帜来撰写。
  在满是泥泞、满是坎坷的人生历程之中,不断创造奇迹的曾宪梓先生,也在不断地奇迹般地创造自己、丰硕自己。
  《曾宪梓传》不仅记录了曾宪梓先生在创建国际名牌金利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前的商业头脑和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百折不挠、屡创奇勋的奋斗历程,而且还详细披露了作为战后第一代实业家的曾宪梓先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山野小子到富可敌国的商界大亨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超出常人所能想象的艰辛努力,以及体会不尽的炎凉世态、冷暖人情。
  从曾宪梓先生了然一身地踏足香港的那一刻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无论将来环境如何恶劣,都必须正直做人,勤俭创业”的训条。
  从那以后,在长达三十年的奋斗生涯里,曾宪梓用他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在号称冒险家乐园的香港站稳脚跟。
  “他凭着自己极其敏锐的目光,不断发现和牢牢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凭着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充满创意的头脑以及真诚待人的处世风格,在你厮我杀的香港商界冲出一条血路,不仅成功缔造了他不同凡响的企业王国,而且更成功缔造了一个奇迹——一个由中国人、特别是来自中国大陆、来自新中国培育的中国人所创造的,并获得世界上最多的且不论是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都熟悉和爱戴的国际名牌的奇迹。”
  曾宪梓先生对祖国、对家乡永远怀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信念,他自始至终将自己的躯体、自己的灵魂、自己的金钱乃至最为宝贵的生命与祖国的前途、祖国的命运、祖国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且,为了祖国,曾宪梓先生早已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只要他的祖国需要,他随时都可以勇敢地站出来;只要他的祖国需要,他随时都可以为他的祖国喷洒满腔热血、奉献一颗爱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曾宪梓先生的人生旅途中,有这么一位与他结下十余年骨肉般深厚情谊的不是兄弟胜是兄弟的朋友,他就是美国熊氏集团的主席熊德龙先生。
  熊德龙先生本来是荷兰血统,但是当他尚在褪褓之中的时候,他的亲生父母就遗弃了他,是一位善良的客家夫妇领养了他,并对他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教育他,将他养育成人,使得为人但减、富于爱心的熊德龙先生虽然不是中国人,却一直拥有百分之巨的中国心。
  曾宪梓先生与熊德龙先生是在十余年前在家乡捐资兴学的时候,相识并且相知的。他们互相敬佩,互为影响,为祖国家乡下遗余力地奉献一切……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社会里,他们的这种对祖国执迷不悔的倾情之爱,这种令人深思、感人肺腑的高风亮节,已经为所有与祖国血脉相连的中国人树立了一座崇高的爱国主义丰碑。
  这就像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大典上所说的、并强烈震撼天下亿万人心灵的话语:“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力你的国家做什么。”
  这就是曾宪梓先生一生忠贞爱国的真实写照,也是曾宪梓先生同意撰写此书的最终心愿。
  《曾宪梓传》一书记录了曾宪梓先生从一九三四年出生到一九九五年年初的人生历程。由于曾先生公务繁忙,没有时间详细阅读此书,所以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最后,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以最为感激的心情,感谢一年半来上直关心且支持我的众多朋友,感谢曾宪梓先生的夫人黄丽群女士及其家人,感谢金利来集团的每一位成员,在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下,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此书的撰写工作。

  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最减挚、最衷心的谢意。

    夏萍
                         一九九五年二月于香港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